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產業大老帶頭驗真假「熱銷羽絨被僅1/5合格」 羽毛公會:挑認證標籤可避「這2坑」

台灣羽毛公會推「品質標籤」認證,希望業者能貨真價實。(圖/羽毛公會提供)

台灣羽毛公會推「品質標籤」認證,希望業者能貨真價實。(圖/羽毛公會提供)

台灣羽毛打遍全世界,但台灣消費者卻苦於常買到假貨,去年成立70周年的台灣區羽毛輸出業同業公會,推出「品質標籤暨抽檢系統」,由產業大老帶頭幫民眾「驗真假」,第一波抽檢結果17日公布,在台灣最大的兩個電商平台買的五樣熱銷羽絨被商品,居然只有一件合格,公會表示,常見的兩大問題就是用量不足與名不符實,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羽絨相關產品時,可以看是否有公會推出的品質標籤吊牌。

台灣羽毛公會表示,這次取得5件樣品送第三方化驗機構IDFL Taipei(台灣愛達福樂檢驗技術有限公司),是全台唯一通過ISO17025實驗室認證的化驗機構,在這次抽檢中,5件中僅1件符合「產品名稱與規格相符、絨份差異允差在5%以內」,此為台灣羽毛公會自2023年起推廣的抽檢標準,其餘4件抽檢樣品則各有操弄,企圖魚目混珠。

公會表示,目前市面上關於選購羽絨產品的「坑」,主要有兩大類,第一坑是「產品名稱為羽絨被、內容物明示為羽絨絲 (或羽絲絨)」,這兩者雖然都是來自水禽身上的羽毛,但羽絨是立體纖維,而羽絲絨是羽絨與羽毛自然掉落的絲狀纖維、或人工刻意切斷之絲狀纖維,由於絲狀物是接近平面的,沒有空間能包含空氣、發生阻絕熱量散失的保暖作用,市售的許多產品的名稱中含「羽絨被」的字眼,在內容物中的主要成分卻是羽絨絲,羽絨絲雖然也來自水禽,但在保暖度與成本上卻與羽絨有著極大的落差。

羽絨羽毛主要結構不同,能保暖的程度也大不同。(圖/羽毛公會提供)
羽絨羽毛主要結構不同,能保暖的程度也大不同。(圖/羽毛公會提供)

選購羽絨產品的第二個「坑」,就是成分落差較大、廣告不實,以這次抽檢的其中一件樣品為例,產品名稱上註明羽絨成分為95%的羽絨被,第三方檢測機構化驗後發現只有65.2%為羽絨。

台灣羽毛公會理事長詹賀博表示,很多消費者買羽絨被或羽絨外套時,看到很多商品標示成分一樣,但價格落差很大,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公會做抽檢系統和品質標籤吊牌,除了讓消費者安心,也是希望產業能資訊透明、廠商間誠實地良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