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綠島男拾獲乳白怪石 疑是海上珍寶「龍涎香」

台東綠島鄉民林國文撿獲疑似龍涎香的乳白色石塊,重約700公克。(圖/林國文提供)

台東綠島鄉民林國文撿獲疑似龍涎香的乳白色石塊,重約700公克。(圖/林國文提供)

龍涎香被視為「海上珍寶」,外型如石,卻價比金高,近來頻傳現蹤離島海岸,成為新聞熱話題,以拾物為樂的台東縣綠島鄉民林國文意外發覺,3年前撿拾的怪石貌似龍涎香,重約700公克,經專家初判為龍涎香可能性極高,但仍待專業鑑定。

居住於台東縣綠島鄉的林國文,興趣愛好多元,平日閒暇之餘喜愛赴海邊「尋寶趣」,沿著岸際撿拾漂流木、海漂物等造型特殊物,除了收藏觀賞外,也發揮創意加工製成擺飾藝品;近日,隨著「澎湖男子撿獲龍涎香」新聞熱播,林國文也在滿屋藏品中驚見同款怪石。

「這跟我撿到一樣!」,綠島鄉民林國文說,3年前和兒子在岸邊漂流木堆中,發現1塊乳白色、不規則狀的石塊,摸起來觸感油滑,細看光亮的表面,其實布滿大小孔洞,點火燃燒後冒出白煙,融化處可見牽絲且散發淡淡香氣。

疑似龍涎香的石塊,表面光滑、觸感滑膩,燃燒後融化牽絲且散發淡淡香氣。(圖/林國文提供)
疑似龍涎香的石塊,表面光滑、觸感滑膩,燃燒後融化牽絲且散發淡淡香氣。(圖/林國文提供)

林國文撿拾之初以為是廢棄蠟燭,而後在石塊內部發現牡蠣附生,研判是不知名的海漂物,目前手邊有自拾700公克及好友贈予4公斤的怪石各1塊。

為揭開石塊身世,台東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主任段文宏透過影像遠距觀察,他表示,石塊的色澤、質地與文獻記載中的龍涎香近似,但仍需進一步專業鑑定。

段文宏指出,台灣海域位於大型鯨類生活及遷徙的範圍,據日治時期統計,恆春一帶捕獲的大型鯨類數量驚人,每種類約有百隻,因此可推論龍涎香經由自然排泄或死亡鯨屍排出,再隨浪沖刷至岸際。

段文宏進一步說明,龍涎香為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腸道內異物,經年累月受分泌物層層包覆形成,但另有一說認為是糞石;由於具有定香之效,可使香芬氣味穩定,在古時代具有高經濟價值,近代則因罕見且具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