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時事

米酵菌酸中毒需具備「3條件」! 王必勝:還缺1結果「2週內會有答案」

《POP撞新聞》主持人黃暐瀚(左)、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圖/翻攝自YouTube/POP Radio聯播網 官方頻道)

《POP撞新聞》主持人黃暐瀚(左)、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圖/翻攝自YouTube/POP Radio聯播網 官方頻道)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31例通報,其中14例檢出米酵菌酸,2人死亡,5人仍在加護病房搶救。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1日)接受POP Radio節目《POP撞新聞》主持人黃暐瀚專訪時推測,應是前批用完的粿條出問題,因為米酵菌酸的致命條件包括唐菖蒲伯克氏菌、介質以及中性環境,目前後2者都已經符合,現在只要靜待2週,若真的培養出唐菖蒲伯克氏菌,就更能證明罪魁禍首是米酵菌酸。

截至3月31日,「寶林茶室」受害民眾至少31人,這些人是在3月19日至3月24日期間前往寶林用餐,大多數共通點都是吃了炒粿粉及滑蛋河粉。其中已有14例檢出米酵菌酸陽性,住院病患中,則有5人在加護病房救治,其中1人使用葉克膜,1人狀況好轉,其他4人則還在昏迷當中,詳細病況不便透露,但多少都有腦病變問題,情況相當危急。

對此,王必勝今接受POP Radio《POP撞新聞》主持人黃暐瀚專訪時指出,米酵菌酸為土壤菌、毒素很強,而且產生必須要具備「3大重要條件」,首先是唐菖蒲伯克氏菌的特別亞型才會產生毒素,之前曾在中國、東南亞、非洲出現極少數案例,但台灣過往不曾看過。

再者則是介質與環境,王必勝解釋,通常就是澱粉類、椰子很容易產生毒素,而此次事件的粿條成分就含有玉米澱粉。另外就要在22至33°C的中性環境中,讓食物本身帶有發酵狀況,「3個條件都要有,(米酵菌酸)才會產生,但並不是這麼容易產生,所以這種案例非常少。」

王必勝表示,綜上所述,澱粉與高溫環境目前都已經滿足,現在必須確認是唐菖蒲伯克氏菌。不過根據農業部提供之訊息,其在台灣很少見,也不排除在國際聯通頻繁下「由人為帶進來」,因此該菌的發現是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已對寶林茶室廚房等處進行環境採樣,以進行細菌培養,需歷時2週,「看是否能培養出這個菌」。

王必勝也指出,3月26日稽查時帶回檢驗的35樣食材,包括醬料、佐料等通通都未驗出米酵菌酸,而且就連嫌疑重大的粿條,檢驗結果也是陰性,因此他推測,23日進貨的粿條,也就是檢驗的樣品並無瑕疵,真正的問題恐出23日前進貨的粿條,「我強烈認為有問題。」

社會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