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斷人生路2/進口蝦銷量強壓台灣蝦 也曾傳違規用藥、過期事件

館長日前在直播中提到2016年新聞有報導台灣蝦用藥,但經查證2016年的新聞報導其實是「有毒進口蝦」入侵賣場,而非台灣蝦。(圖/翻攝自YouTube館長成吉思汗)

館長日前在直播中提到2016年新聞有報導台灣蝦用藥,但經查證2016年的新聞報導其實是「有毒進口蝦」入侵賣場,而非台灣蝦。(圖/翻攝自YouTube館長成吉思汗)

「養蝦透藥是胡說八道!」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說:「1988年以前,台灣曾是草蝦王國,年產量達8萬公噸,但白點病毒爆發後草蝦死光崩盤,一直到引進無特定病源的南美白蝦的種蝦,採用生態混養方式,台灣蝦的產量才漸漸恢復。通常是上層養虱目魚、草魚、烏魚,蝦子在底棲吃殘餌、當清潔工;其實魚塭水體太大,用藥不划算又沒效,蝦子一旦生病死掉會先被魚吃掉,魚吃剩下的活蝦才是漁民的。」

家畜疾病防治所的水產獸醫師盧彥伶解釋:「蝦子無藥可用,甲殼類的免疫機制和溫體動物不同,以免疫學及細胞學上的講法叫做『無記憶性』,不會對病原產生具有專一性、記憶性的能力,在生產端用藥毫無意義,現在用藥大多是銷售端使用保鮮劑。」

水產獸醫師盧彥伶表示,甲殼類的免疫系統和人類不一樣,生病時無藥可用。(圖/宋岱融攝)
水產獸醫師盧彥伶表示,甲殼類的免疫系統和人類不一樣,生病時無藥可用。(圖/宋岱融攝)

29歲的柯文彬也是義竹漁夫,他說:「網紅很大,他們講話有人聽,我們講話沒人理,今年蝦子產量變少價格卻拉不上來,就是因為外國進口的冷凍蝦造成衝擊,非常嚴重。」

柯文彬說的是台灣蝦被進口蝦節節進逼的殘酷事實!據漁業署統計,國內養殖的主要蝦種是白蝦、泰國蝦,沙蝦、草蝦、斑節蝦則佔極少數,整體蝦類年產量約1萬6千噸,但無法應付國內需求,因此進口蝦急速增長,從5年前3萬公噸如今飆破4萬5千公噸。

為了查證館長聲稱「2016年有台灣蝦透藥」的新聞,本刊記者翻查新聞資料發現,該年度蝦類違規有二則,一是「高雄漁業公司販售過期11年越南白蝦」,另一份是食藥署於該年一月底,公布賣場、餐廳及菜市場的市售蝦仁、蝦子抽驗報告,在231件當中發現12件違規,包括二氧化硫超標、違規檢出動物用藥,雖然無法明顯區分到底是台灣蝦還是進口蝦違規,但當中高達8件的來源提供者是貿易商。

館長日前在直播中提到2016年新聞有報導台灣蝦用藥,但經查證2016年的新聞報導其實是「有毒進口蝦」入侵賣場,而非台灣蝦。(圖/翻攝自ETtoday新聞雲)
館長日前在直播中提到2016年新聞有報導台灣蝦用藥,但經查證2016年的新聞報導其實是「有毒進口蝦」入侵賣場,而非台灣蝦。(圖/翻攝自ETtoday新聞雲)

另外,依本刊透過立委向食藥署取得的另一份資料則顯示,食藥署於2016年一整年共抽驗62件市售台灣蝦,只有2件動物用藥殘留不合格,合格率96.8%,至於該年度的邊境進口蝦的抽驗報告結果,於截稿之前仍未提供。但2016年的市售台灣蝦的合格率高達96.8%,難怪漁業署長張致盛直言:「館長言論誤導民眾!」

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解釋,蝦子生病用藥不划算又沒效,魚吃剩的才是漁民的。(圖/宋岱融攝)
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解釋,蝦子生病用藥不划算又沒效,魚吃剩的才是漁民的。(圖/宋岱融攝)

其實,台灣養殖水產上市前都會經過抽查把關。負責抽檢「未上市」台灣蝦的漁業署表示,每年會抽檢3、400件,2016年共有6件違規,合格率為97%,之後每年違規不超過3件,合格率都高達99%,而且全台已有175戶養殖業者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關於養殖業者們的抗議,館長的助理小宇於周一(31日)回應,認為一切都是「標題殺人」,他說:「館長沒有那樣講,整段2、3小時的直播,提到台灣蝦的只有幾句,是媒體刻意放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