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癌症教的愛更動人 圖文徵稿盼病友走出憂鬱

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江戴圓,認為生命雖會離去,但美好卻會永遠留下。(圖/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提供)

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江戴圓,認為生命雖會離去,但美好卻會永遠留下。(圖/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提供)

「腫瘤侵蝕你的身體,無所不用其極的提醒它的存在,讓人不得不對它敬畏三 分......」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江戴圓,每天看盡生離死別,深刻明白「生、老、病、死」,如同醫院窗外的四季交替一樣,是人生必經之路。不過大多數病人一旦被宣告罹癌,難免感到震驚、心生怨懟,因此對於能處之泰然的病人,在她的心裡烙下了深刻的印記。

對於江戴圓來說,許先生就是這樣特別的病人。許先生因為罹患癌症的關係, 臉頰上有著術後的傷口,並包裹著一層層厚重的繃帶,不難想像,傷口會不停的抽痛,讓他無法好好休息。就在江戴圓思索如何給予情緒支持、加油打氣時,卻不見許先生有一絲愁容,而是揚起嘴角和治療犬互動,一會兒輕撫牠下巴、一會兒摸摸其身軀,讓病房少了些哀愁,反倒傳出陣陣歡笑聲。江戴圓透過照片回憶當時景象,有著滿滿的感動,她傾訴著「我們知道有一天生命會離去,但美好會留在彼此心中」,謝謝他用生命教會她的事。

在醫院,不只是病患,癌症家屬也可能會有憂鬱、不捨的情緒。鐘奕帆透過影像訴說著原本身體硬朗、愛高歌一曲,還堅持騎車送他上學的外公,卻在得知罹患肺癌後變了樣,變得沉默寡言、想法負面。

鐘奕帆回想在外公罹癌後,某次陪伴他展開尋根之旅,「看著他在老街的背景,越走越遠,好像要離開我們,但卻好像要走到一個更美好的地方......」,鐘奕帆用簡單的影像與文字,精準描繪內心當下的複雜情緒,令人為之動容。

鐘奕帆用影像記錄外公的身影,當時他陪伴外公展開尋根之旅,望著外公在老街越走越遠,一方面覺得似乎要離開大家,但又好像要到另一個更美好的地方。(圖/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提供)
鐘奕帆用影像記錄外公的身影,當時他陪伴外公展開尋根之旅,望著外公在老街越走越遠,一方面覺得似乎要離開大家,但又好像要到另一個更美好的地方。(圖/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提供)

自1982年起,癌症居10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發佈的 「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前1年增加5852人。

因感受到病友的無助及國際上的需要,於2013年成立「財團法人亞太心裡腫瘤學交流基金會」(簡稱「心理腫瘤基金會」),以降低癌友與照顧者的情緒困擾,維護醫病關係的品質為宗旨,整合心理腫瘤醫學於癌症醫療中,期待讓治療過程更順利。

「心理腫瘤基金會」為宣導「情緒支持和癌症治療一樣重要」的創會理念,去年舉辦第一屆「『愛‧述說』圖文徵稿活動」,期盼參與者透過影像、文字開啟 自我療癒空間,並用「愛」的共通語言,傳遞給其他癌友和其家屬一起走出憂鬱漩渦。

「心理腫瘤基金會」今年第二屆「『愛‧述說』圖文徵稿活動」在本月起跑,同樣以「象徵癌友與照顧者的愛」為主題,分為「癌友與家屬組」及「專業醫療人員組」,投稿的影像內容可以是人物、物件或是景物,再加上200至500 字的說明文字。本活動上傳時間至12月4日止,首獎最高可獲得新台幣1萬元整,活動詳情請上「心理腫瘤基金會」網站(https://www.appoef.org.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