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過度自慰是否有心理問題? 國健署:恐因害怕親密關係

程威銘醫師拍攝影片講解該如何判斷「縱慾過度」。(圖/翻攝youtube程威銘醫師Dr. DKK)

程威銘醫師拍攝影片講解該如何判斷「縱慾過度」。(圖/翻攝youtube程威銘醫師Dr. DKK)

針對青少年常自慰是否有心理問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表示,可視作個人紓解性慾、壓力的方式,但害怕親密關係等,容易引發較多的自慰行為。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程威銘醫師建議,應以開放、正向態度來了解孩子動機才是優先選項。此外,程威銘醫師也教導民眾,是否「縱慾過度」從「晨勃」就可以知道答案。

國健署表示,一般狀況下,自慰可視作個人紓解性慾或壓力的一種方式,注意清潔安全和隱私,則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或造成他人的困擾。另外提醒,過度的自慰或伴隨其他影響正常發展狀況,無法專注在日常生活作息,影響真實人際關係,甚至伴隨著強烈罪惡感、影響或侵犯他人時,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協助。國建署表示,欠缺合適的壓力處理技巧、社會退縮、害怕親密關係等,也容易引發較多的自慰行為。

程威銘醫師呼籲應該以樂觀、正向態度面對孩子出現探索、撫摸自己生殖器的狀況。(圖/pixabay)
程威銘醫師呼籲應該以樂觀、正向態度面對孩子出現探索、撫摸自己生殖器的狀況。(圖/pixabay)

現代社會中,多數孩子早熟,程威銘醫師呼籲應該以樂觀、正向態度面對孩子出現探索、撫摸自己生殖器的狀況,若責備孩子,甚至讓孩子有羞辱感,恐怕影響孩子未來的親密關係。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動機」,可能僅出於好奇、或被教導、唆使,家長可以把握機會,教育孩子正確的性觀念。

程醫師表示,其實人類早在「嬰兒時期」就會勃起,當孩童到了1到3歲,便會開始自我探索性器官,但這是正常情況。但醫師也提醒,若發現孩子因為「DIY」而影響生活日常,此時家長就須介入處理,優先了解孩子動機,狀況若嚴重,建議先到泌尿科就醫,確認是否為生理問題,若排除生理問題,再前往身心科、精神科做進一步了解。

程威銘醫師提醒射精時「要射就射好射滿,才健康」。(圖/翻攝程威銘醫師臉書)
程威銘醫師提醒射精時「要射就射好射滿,才健康」。(圖/翻攝程威銘醫師臉書)

程威銘醫師也特別拍攝影片「是否DIY太多?做太多?醫師要你問陳伯!」講解該如何判斷「縱慾過度」。他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判斷標準就是「晨勃」,沒有「晨勃」就是身體在告訴你,最近玩過頭,該休息了。他更鄭重呼籲,千萬別相信中醫理論的「一滴精,十滴血」,絕對不要DIY到有感覺的時候,就停下來不射。正常的人體,在勃起的時候,整個骨盆腔器官都是充血的狀況,該射精卻不射,血液就會持續積在裡面,同時精液也準備要射了,卻又強行擠回去,久而久之會有「攝護腺鈣化」的問題,所以醫師提醒「真的要打就要打出來,不然對身體不好」、「要射就射好射滿,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