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甘仲豪」編輯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7,141 篇文章
阿波比親手照顧鄰居遺留的29隻狗,逐一替牠們尋找新家。(圖/翻攝自KCRA)

美國男子為車禍罹難鄰居安置29隻狗 報恩行動感動人心

美國加州莫德斯托(Modesto)一名男子艾利克斯阿波比(Alex Appleby),得知鄰居夫婦車禍身亡後,自發照顧他們飼養的29隻狗,並成功為牠們全數尋得新家,展現動人的報恩行動。阿波比親手照顧鄰居遺留的29隻狗,逐一替牠們尋找新家。(圖/翻攝自KCRA)根據《Yahoo!新聞》與KCRA報導,阿波比今年42歲,過去一度無家可歸,住在露營車中。直到去年,他認識住在附近的蘇克勞福(Sue Crawford)與她的伴侶勞倫斯科爾曼二世(Lawrence “Junior” Coleman)。這對夫婦讓他停車在自家院中,並提供水電支援,對他而言如同家人。阿波比親手照顧鄰居遺留的29隻狗,逐一替牠們尋找新家。(圖/翻攝自KCRA)5月29日,阿波比接到鄰居兒子的電話,得知克勞福在當日車禍中當場死亡,科爾曼則於6月5日不治。他立刻前往照料兩人留下的狗,當時才發現數量竟多達29隻,多為吉娃娃混種。他坦言,一開始犬隻對他相當排斥,「有一半不敢靠近,」但隨著時間相處,逐漸建立信任。他強調:「我不能讓牠們曬在太陽下等死。」這不僅是責任,更是回報恩情的方式。阿波比親手照顧鄰居遺留的29隻狗,逐一替牠們尋找新家。(圖/翻攝自KCRA)阿波比隨後聯繫在地動物救援組織協助送養,期間家中雜亂無章,他笑說:「等都送出去了再清理也不遲。」他也透過GoFundMe平台募款,作為照護犬隻與辦理喪葬費用之用。歷經兩週努力,6月17日,他成功替所有狗找到新主人。他動情表示:「11年前我失去父母,這對夫婦是我人生中最像父母的人。如果不是我,那會是誰來做這件事?」這段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情誼,引起許多美國媒體與民眾的關注,也彰顯出平凡中的善意與責任感。阿波比親手照顧鄰居遺留的29隻狗,逐一替牠們尋找新家。(圖/翻攝自X)

混凝土牆洞太窄,巴西男子逃獄時受困牆中。(示意圖/Pixabay)

獄牆卡人!巴西獄犯卡牆中動彈不得 防隊緊急出動救人

巴西阿克里州首府里奧布蘭科(Rio Branco)一名男子在監獄中企圖挖洞逃獄,卻因洞口過窄卡在混凝土牆中,最終由消防人員破牆救援,所幸未受傷。根據《每日郵報》報導,事件發生於6月16日,當時32歲囚犯艾倫利安卓達席爾瓦(Alan Leandro da Silva)以掃把柄和鐵釘等簡陋工具,在牢房中密集挖掘長達兩日。他原以為洞口已足夠容身,趁看守不注意時鑽入,沒想到卡住無法前進,導致上半身懸空掛在牆洞。獄方注意到牢房出現異常動靜,立即前往檢查,發現達席爾瓦被困在牆中後通報消防單位到場協助。影片顯示,該名囚犯赤裸上身、背部有刺青,身體倚靠一張藍色塑膠椅,現場人員小心翼翼使用電鑽等工具自後方擴大牆洞,最終順利將他救出。消防隊表示,因其上半身懸吊造成血液循環受阻,整個救援過程須特別謹慎,避免造成進一步傷害。救出後,達席爾瓦接受簡單醫療處理後被送回牢房。根據後續調查,當地警方對其進行訊問並釐清其破壞監獄公共設施的責任。另有報導指出,他可能在挖洞過程中獲得室友協助,但相關說法尚未獲得官方證實。目前監獄當局尚未說明他如何取得工具,以及挖洞行為為何未被提早發現。此事件曝光後引發社群熱議,外界質疑該監獄的安全監控是否到位。消防人員使用電鑽擴大牆洞,設法救出受困囚犯。(圖/翻攝自X)

事故後,小火車遊樂設施停止營運,警戒線外仍可見其他遊樂設施正常運作。(圖/翻攝自大風新聞)

2歲女童遭兒童遊樂小火車輾斃 業者已被警方控制

河南省近日發生一宗兒童遊樂設施意外,一名年僅2歲多的女童在當地群眾廣場遭小火車遊樂設施輾壓,最終不幸身亡。事發後,涉事業者已遭警方控制。根據《大風新聞》報導,事件發生於6月20日晚間9時50分左右,地點位於滎陽市賈峪鎮群眾廣場。從網路上流傳的影片可見,一輛兒童遊樂用的小火車在營運過程中發生事故,事發地點已拉起警戒線。儘管有家長質疑安全管理不善,現場的其他遊樂設施如跳床仍有孩童在玩耍。一名網友指出,涉事小火車當時正在營業,但因未關閉門窗,加上該名女童未購票,靠近觀察時不慎被捲入設施內,釀成悲劇。另一名網友則回憶,事發時間大約在6月20日晚上9點左右,女童距離小火車太近,導致被捲入軌道,但無法確認進一步狀況。多位當地商戶表示,事發廣場上的遊樂設施由一名外地業者經營,設施營運約一個月時間。對此,記者曾聯繫賈峪鎮政府,但未獲得明確回應。賈峪派出所的民警則證實正處理此案,但未明言孩童是否身亡。荥陽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受訪時指出,涉事女童為2歲多,送醫後疑似搶救無效身亡。目前,警方已將負責人帶至賈峪派出所進一步調查,同時,市場監管部門也已介入後續處理工作。這起事故在社群媒體上引發廣泛關注,許多網友質疑該處遊樂設施的安全管理是否完善,並對孩童遊戲環境的安全性提出擔憂。

印度一名15歲少女挺著8個月孕肚住進醫院,才揭露自己過去兩年慘遭14人性侵,制度崩壞、村民噤聲的黑幕逐漸浮現。(示意圖/Pixabay)

地獄2年!15歲低種姓少女遭14男性侵懷孕 制度淪陷全村噤聲

印度安德拉邦一名達利特(Dalit,印度最低種姓)少女懷孕8個月住進醫院,警方深入調查後發現,這並不是單純的未成年懷孕,而是一起橫跨兩年的連續性侵案件,從她13歲開始就不斷被村裡14名男子輪流強暴。她的沉默來自貧窮、種姓壓迫,更來自整個社會體系的失守。根據《印度快報》報導,這名少女父親3年前過世,母親帶她遷居至靠近卡納塔卡邦邊界的村莊。貧困、喪父、低種姓,讓她成為村裡最脆弱的一環。警方表示,一名男子偷拍她與同班男同學放學後相處的畫面,並以此威脅要求發生關係,還拍下過程影片。這些影片後來被轉傳,成為其他男子施暴的工具,讓她陷入無盡的性侵循環。令人髮指的不只加害者,還有一整個選擇冷漠的社會。少女中途輟學,老師卻未通報;社區的「婦女保護志工」沒做訪查;連負責家庭訪視的醫護人員也未發現異常。甚至當案件曝光時,村裡領袖竟提出要讓她嫁給那位同班男同學,以掩蓋這場羞辱。警方坦言:「她不只被14個人毀了,她是被整個系統遺棄的。」這起令人髮指的事件,目前17人已遭到逮捕,其中14人被控性侵,3人則因知情未報遭起訴。嫌犯年齡從18歲至51歲不等,包含3名未成年人。為了避免二度傷害,少女仍留院安胎,由心理師協助治療創傷。警方強調,產後會將她與母親安置在政府保護中心,避免社會與加害者的進一步迫害。雖然《印度兒童性侵保護法》(POCSO)明文保障未成年權益,但當達利特少女的遭遇,遇上階級冷暴力與社會沉默,一切法律都顯得蒼白無力。

美軍B-2隱形轟炸機參與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空襲任務,引發區域震盪。(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B-2轟炸機空襲伊朗核設施 《紐時》警告:中國恐成最大輸家

以色列與伊朗持續衝突之際,美軍也介入加劇區域緊張氛圍;美國總統川普於22日宣布,美軍已成功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包括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Esfahan),然而國際媒體指出,中東局勢若進一步動盪,亞洲國家最慘重的受害者將非中國莫屬。美軍B-2隱形轟炸機參與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空襲任務,引發區域震盪。(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紐約時報》指出,美軍出動B‑2隱形轟炸機攻擊伊朗福爾多、納坦茲與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首次公開宣示出動「巨型洞穿炸彈」(GBU‑57),意圖摧毀固守地下的濃縮設施,川普在白宮電視演說中宣稱任務成功,並警告若伊朗反擊,美國將有更強硬回應 。川普發表全國演說,宣布伊朗核設施遭摧毀,警告如反擊將面臨更強硬報復。(圖/達志/美聯社)據《紐約時報》分析,中東局勢升溫對中國影響最深,原因是中國大量石油進口仰賴經由伊朗南部通過的荷莫茲海峽,其中約50%透過此航道運輸,若中東戰事進一步擴大,能源供應與價格皆將承受衝擊。此外,中國長期以原油折扣價從伊朗進口,並透過秘密船隊繞開美國制裁。《紐約時報》分析,中東局勢升溫對中國影響最深。原因是中國大量石油進口仰賴經由伊朗南部通過的荷莫茲海峽,若中東戰事進一步擴大,能源供應與價格皆將承受衝擊。(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分析指出,若美軍行動擴大,海運風險提高恐影響中國經濟,而中國亦面臨因軍事介入造成與美國對抗風險,難以選擇。雖伊朗目前仍是中國在中東的重要戰略夥伴,但《紐約時報》與《環球網》均指出,北京不太可能出兵保護伊朗。《紐約時報》分析,中東局勢升溫對中國影響最深。原因是中國大量石油進口仰賴經由伊朗南部通過的荷莫茲海峽,若中東戰事進一步擴大,能源供應與價格皆將承受衝擊。(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庫伯(Zack Cooper)表示,中國僅可提供低調物資及口頭聲援,並可能提供人道援助;而曾任白宮中國政策官員葛維茨(Julian Gewirtz)則指出,中國現在關切的是地區中國人員與資產的安全,而非採取大規模外交行動。該報導分析,美軍此舉不僅激化中東衝突,更讓全球重新評估美國外交與軍事意志的強度。「川普此戰略行動,可能重塑北京估量美國對外行動的判斷,特別是在台海潛在衝突等更大戰略博弈中可能產生連鎖效應。」中東局勢升溫對中國影響最深,原因是中國大量石油進口仰賴經由伊朗南部通過的荷莫茲海峽,若中東戰事進一步擴大,能源供應與價格皆將承受衝擊。(圖/翻攝自X)

涉案男子將嬰兒獨留高溫車內逾3小時,導致中暑喪命,警方控以重罪。(圖/翻攝自X)

美國佛州再爆兒童悲劇! 父親消遣3小時釀18月嬰熱死車內

美國佛羅里達州近日發生一名父親涉嫌將年僅18個月的兒子獨留於炎熱車內超過三小時,致其中暑不治。目前該名父親已遭警方逮捕,面臨加重兒童過失致死等重罪指控。根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等外媒報導,事件發生於6月6日,嫌犯斯科特艾倫加德納(Scott Allen Gardner,33歲)駕車帶著兒子賽巴斯汀(Sebastian)前往奧蒙德比奇(Ormond Beach)地區後,將兒子鎖在車內,隨即前往理髮與酒吧消遣。由於當日氣溫高達攝氏32度(華氏92度),警方指出,幼童在封閉車內超過3小時,屍檢顯示其體溫飆升至致命的49度(攝氏)。雖然員警到場後施以急救,賽巴斯汀仍於送醫後不治。沃盧西亞郡警長辦公室指出,加德納事後多次向警方提供不實說詞,試圖隱匿實情。6月19日,警方在加德納母親的住處將他逮捕,過程中由同一位曾試圖急救賽巴斯汀的員警親自上銬拘提。加德納目前已被控「加重兒童過失致死」與「嚴重兒童疏忽致重傷」等罪名,並被關押於沃盧西亞郡監獄,保釋金為10萬美元(約新台幣327萬元)。警方強調,類似事件在當地並非首次,並再次呼籲家長切勿將孩童獨留於車內,尤其高溫天氣下幾分鐘即可致命。涉案男子將嬰兒獨留高溫車內逾3小時,導致中暑喪命,警方控以重罪。(圖/翻攝自X)

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啟動『納尼亞行動』,一夜間同步清除九位伊朗頂尖核專家。(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以色列同步擊殺9位伊朗核科學家 「納尼亞行動」斬斷技術脈絡

以色列和伊朗衝突升溫,根據外媒報導,以色列近期還同步擊斃了伊朗政權目前排名前十名內的9位核科學家,作戰細節引發外界廣泛關注與震撼。熟悉中東局勢的治郅觀察家表示,此輪戰略打擊動搖地區力量平衡,使以色列獲得明顯優勢,並進一步破壞核基礎設施,但同時升高了衝突升級與伊朗加速核研的風險 。根據《DailyWire.com》引述以色列12頻道報導,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在代號「納尼亞行動」(Operation Narnia)中,同步擊斃了伊朗政權目前排名前十名內的9位核科學家,所有目標均於同一時間,在自己熟睡的住所中遭到精準狙擊,避免任何人得知消息後對其他目標發出警告;第10位科學家則於稍後被擊殺。報導指出,作戰使用特殊武器,但以色列官方尚未公布詳情。遭擊殺的目標皆為伊朗核技術關鍵人員,部分參與軍用濃縮計畫,被列為最高威脅。(示意圖/達志/美聯社)《耶路撒冷郵報》引述未具名高層指出,以色列情報部門將目標科學家按「軍事專長與替代難度」分為四個層級,列出優先獵殺名單。排名越高,研究與技術貢獻越不可替代,行動將隨即執行。以色列過去曾多次針對伊朗核發展行動,2020年伊朗核計畫關鍵人物法克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遭遙控槍械刺殺事件便引發全球關注。遭擊殺的目標皆為伊朗核技術關鍵人員,部分參與軍用濃縮計畫,被列為最高威脅。(示意圖/翻攝自X)根據《路透社》與《華盛頓郵報》近期報導,此次「納尼亞行動」不僅為刺殺,更與6月中旬以來多起空襲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相互呼應。「納尼亞行動」展示摩薩德的全球打擊能量,然而也暴露中東地區在核問題上的高度不穩定性。《泰晤士報》分析指出,摩薩德的成功突襲反映以色列掌握伊朗科研網絡的深度滲透能力,但也同時引發反彈風險。伊朗政權對外強硬表態,可能加速核計畫的隱匿化與本地化,甚至考慮退出國際監管機制。而《印度時報》指出,以色列與伊朗之間近期已爆發連續多日交火,導彈互射情形不斷升溫。歐盟呼籲雙方克制,但並未對摩薩德行動提出譴責。遭擊殺的目標皆為伊朗核技術關鍵人員,部分參與軍用濃縮計畫,被列為最高威脅。(示意圖/翻攝自X)

躺平不是逃避,而是換一種方式生活。這位95後用影片與數據幫助他人找退路。(示意圖/Pixabay)

95後「躺平規劃師」實測34城生活成本 月花3000元找到139處避世天堂

中國大陸的95後男子小賈,自稱「躺平規劃師」,在過去兩年間自駕走訪中國34座城市,實地體驗各地租金、物價與生活條件,並針對躺平生活進行規劃與影片紀錄。他將「躺平」視為一種低物慾、對抗內捲的生活選擇,不僅自創「躺平城市評估表」,也已替逾千名諮詢者提供建議。小賈走遍34個城市,自駕紀錄每地生活成本,發掘出139個低成本可躺平城市。(圖/小紅書@躺平規劃師)根據《每日人物》與《香港01》報導,小賈指出:「躺平不是擺爛,而是換一種方式活出自己。」為了找出性價比最高的生活方式,他在今年6月至9月,自駕走訪南北多地,從廣東陽江、海南三亞,到山東乳山與雲南大理等地,期間月花費平均控制在人民幣3000元(約新台幣1萬2600元)以內。在陽江,小賈以人民幣27元(約新台幣113元)入住海景房,每月租金換算僅600元(約新台幣2520元);其他如乳山、北海等地,一室一廳亦多可在千元(約新台幣4200元)以下租到。小賈強調,選擇正確的時間點與資訊平台,是壓低租金關鍵。他常利用美團、閒魚、高德地圖等工具聯繫房東議價,也選擇旅遊城市的淡季(10月至隔年2月)簽租,以達成低成本旅居。廣東陽江他住進一晚27元的海景房,證明低預算也能享有視野與自由。(圖/小紅書@躺平規劃師)為評估每個城市是否適合「躺平」,小賈設計了一份包含交通、醫療、物價、氣候、人文與居住條件等14項評分指標,並根據自身經驗建立「躺平城市清單」,目前已統計出139個合格城市。自駕旅途中,他共花費人民幣1萬4000元油費、2000元餐飲與4000多元住宿,總體成本不超過2萬元(約新台幣8.4萬元),平均每城停留約2~3天。他坦言,最理想的躺平地點為廣東陽江與山東乳山。除了旅居規劃,小賈也提供「心理版躺平建議」,幫助上班族、公務員與高收入族群理解「適度退出」的可能。他表示,諮詢者超過千人,但真正辭職躺平者幾乎為零,「大家多數只是想聽見一句:你可以選擇另一種人生。」小賈過去經歷多份基層與創業失敗,也曾罹患輕度抑鬱。他坦言:「真正的快樂不是追求物質,而是重新掌控生活節奏。」他目前靠拍攝短片維持收支平衡,並持續更新「躺平城市榜單」。他說:「找到熱情所在,不論是卷還是躺,那就都是對的選擇。」

CRAZY COCO曾任外資航空空服員,自爆年薪超過新台幣150萬,卻對某些乘客行為無法認同。(圖/翻攝自X)

沒有2000萬別來搭訕空姐!藝人曝飛行內幕 她直言機上名片沒誠意:經濟艙的只想丟掉

曾任外資航空公司空服員、現為單口藝人的CRAZY COCO,近日在朝日電視台節目《見取り図じゃん》中,坦率回憶空服員時期的趣事與煩惱,特別提到她對飛行途中收到乘客名片的內心真實感受,她直言:「沒有年收約新台幣420萬元以上,我是不可能真的會留名片的。」引起觀眾關注與熱議。根據《ORICON NEWS》報導,節目當天以「小聲說才敢說的女子話題」為主題,CRAZY COCO過去任職商務艙時年薪高達750萬日圓(約新台幣157.5萬元),也坦言對部分乘客在經濟艙遞名片的行為感到困惑CRAZY COCO毫不避諱地表示:「我很感謝大家的好意,但在經濟艙遞名片的行為,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她解釋,商務艙與經濟艙的最大差異,在於商務艙有專屬空服員服務,空間相對隱密,若有乘客遞名片也不會太突兀;但經濟艙乘客眾多,互動都在眾目睽睽之下,難免讓人感到尷尬。她苦笑說:「這種時候我會想,你到底了解我什麼?」CRAZY COCO補充道,有時被臨時指派到經濟艙支援,若遇到乘客帶著自信滿滿的表情遞上名片,「老實說,我通常轉身就丟了。」她也不諱言:「講得現實點啦,沒有個年收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420萬元)以上的人,我是不可能真的把名片留著的。」這番話雖然直白,但CRAZY COCO強調這是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所下的結論。她的直率發言不僅讓現場笑聲不斷,也再度展現她風格鮮明的舞台魅力。CRAZY COCO曾任外資航空空服員,自爆年薪超過新台幣150萬,卻對某些乘客行為無法認同。(圖/翻攝自X)

歷史學者凱瑟琳柯莉絲多年自費調查,揭露796名嬰幼兒遭集體掩埋的真相。(圖/翻攝自X)

從被羞辱到被尊敬!她揭開圖安母嬰之家慘劇全貌 學者讓796名嬰靈重見天日

愛爾蘭加爾威郡的圖安(Tuam)一處天主教機構「仁愛修女會未婚媽媽之家」(Bon Secours Mother and Baby Home),過去長年被指控暗藏一段集體掩埋嬰童遺體的黑歷史。69歲地方歷史學者凱瑟琳柯莉絲(Catherine Corless)歷經多年孤身調查,如今終於促成政府正式展開遺骸挖掘工作,預計將持續兩年。歷史學者凱瑟琳柯莉絲多年自費調查,揭露796名嬰幼兒遭集體掩埋的真相。(圖/翻攝自X)根據《People》報導,柯莉絲在2014年向《愛爾蘭每日郵報》 (Irish Daily Mail)披露調查結果,指出該機構在1925年至1961年間,共有796名嬰兒與幼童死亡,卻僅有兩人被登記於官方墓地紀錄中。她的發現曾遭到社區與媒體冷嘲熱諷,有人甚至當街斥責她「給圖安丟臉」,並以「業餘歷史學者」貶低她的努力。這所由修女運營的機構,曾專門收容未婚懷孕女性。受限於當時社會與宗教壓力,許多女性被迫分娩後從事無償勞動,嬰兒則面臨營養不良、疾病甚至被非法收養。柯莉絲質疑,這些嬰兒死亡後未經妥善下葬,恐被集體埋於舊化糞池內。她翻查教會與地方登記文件,發現死因多數為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早產、百日咳、肺結核、腦膜炎與白喉,僅少數與營養不良有關。然而最駭人的並非死因,而是遺體從未被紀錄、安葬或獲得公開承認。2017年,在輿論與柯莉絲不懈奔走下,愛爾蘭政府終於下令試掘,證實舊化糞池中存有大批嬰幼兒遺骸,年齡從胎齡35週到3歲不等。她的研究完全自費進行,幾乎在無支援下獨立完成。她曾對《愛爾蘭時報》 (The Irish Times)表示:「我腦中一直是那些孩子,他們被丟進污水系統。他們必須被帶出來,這是我該做的事。」她的行動最終促成政府調查,並在2021年發出正式道歉。本週一,當局開始進駐該地進行全面封鎖與初步準備,目標是盡可能辨識遺骸,協助親屬安葬失落多年的親人。當地媒體《Tuam Herald》編輯霍利曼(Siobhán Holliman)指出,社區最初抗拒柯莉絲的調查,是因感受到被「無端指責」;但當事實逐步浮現,社會終於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他說:「這是小鎮的一部分歷史,不可能忽視。」如今,柯莉絲坦言,她感到如釋重負。「現在我才開始真正意識到這一切真的發生了。」歷史學者凱瑟琳柯莉絲多年自費調查,揭露796名嬰幼兒遭集體掩埋的真相。(圖/翻攝自X)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