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蔡佩珈」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240 篇文章
勞動部今天舉辦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閉幕暨頒獎典禮,勞動部長洪申翰會前接受媒體聯訪。(圖/報系資料照)

免巴氏量表恐影響重症家庭 勞動部長洪申翰喊話立法院:不要倉促修法

2024年底三讀修正《就業服務法》,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經醫療專業評估(巴氏量表)即可聘移工,預計今年7月底上路。面對外界擔憂重症家庭需求遭到排擠,勞動部長洪申翰今天表示,即便政府已端出各種配套,仍只能降低一些衝擊,預計7月底會舉辦記者會對外說明相關配套措施,但也希望未來不要再倉促修法關乎民生、人民權利的法案。勞動部今天舉辦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閉幕暨頒獎典禮,勞動部長洪申翰會前表示,在立法院三讀《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前,勞動部便一直提醒很可能會造成重症家庭越來越難找到外籍看護,或者需開出更高的薪水才能留人,不過修法通過後,勞動部、衛福部、醫師團體及相關團體,已研商各種配套措施,盼降低修法對重症家庭的衝擊。但他強調,即便政府已盡力端出配套措施,包含重症及一般申請案件分流、增加外籍看護數量,卻僅能降低一些對重症家庭的影響,衝擊仍然存在,希望未來關乎民生、人民權利的法案,真的不要再倉促修法,因為其後座力往往是整體社會,尤其是弱勢、重症家庭承擔。洪申翰表示,由於外界擔憂外籍看護需求增長快速,勞動部已編列相關預算、投入人力減緩對重症家庭衝擊,預計7月底會與衛福部一起舉辦記者會,說明相關配套措施。

針對外界關心嘉義光電板災損汙染環境問題,環境部長彭啓明16日表示,經檢測,當地水質重金屬含量均符合標準,其中有一半零檢出。(姚志平攝)

嘉義滯洪池堆滿破光電板 恐爆登革熱危機

嘉義新塭滯洪池4.5萬片光電板因颱風毀損,是災損最嚴重的案場,立委擔憂,滯洪池堆滿破碎光電板,浮板凹槽還有積水,再不清除恐孳生登革熱;經濟部則稱,災損光電板雖僅0.4%,但一定會有零件缺失找不回來,恐汙染環境;環境部回應,已要求業者2周內將光電板清除完畢,若光電板遺失很多,會進行監控。立委王育敏昨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指出,她15日現勘發現新塭滯洪池堆積許多破碎的光電板,迄未清除,部分零件氧化造成水變色,尤其浮板凹槽積水,恐形成登革熱,現場卻不見有施工單位或車輛清運,質疑為何經濟部跟環境部都稱對環境沒影響?業者何時才要開始清除?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認為,即使每片光電板都標有序號,但一定會有零件遺失,長期下來將汙染環境。環境部環管署長顏旭明表示,已要求業者在2周內盡速清除堆在滯洪池的光電板,並優先清除容易造成登革熱的積水。環境部長彭啓明則表示,14日檢驗嘉義、台南4處災損光電案場水質,重金屬含量均符合標準,其中有一半零檢出。他也強調,毀損光電板對環境沒有影響。每片光電板都有序號,若遺失很多,環境部後續進行監控。嘉義縣政府經發處規畫布袋水產精品加值產業園區一筆3900平方公尺的公共設施用地,供業者暫時堆放待回收光電板。即將進駐園區營運的「億豪水產」蔡姓業者,聽到光電板要暫置園區,直說「不太適合吧?」除擔心汙染疑慮,也認為放光電板的時間不能太久,以免影響進駐廠商正常運作。

颱風「薇帕」恐明天生成。(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第6號颱風「薇帕」恐明生成! 氣象署:18日起3地區防豪雨

氣象署今天發布熱帶性低氣壓生成訊息,預估最快17日、明天增強為今年第6號颱風「薇帕」,台灣主要受其外圍環流影響,18日起花蓮、台東及恆春半島應留意豪雨。根據氣象署資訊,熱帶性低氣壓TD09今日上午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3.8度,東經132.5度,以每小時34公里速度,向西進行。中心氣壓100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3公尺。氣象署今天發布熱帶性低氣壓生成訊息,預估最快17日、明天增強為今年第6號颱風「薇帕」。(圖/氣象署)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指出,熱帶性低氣壓TD09最快明天增強為颱風「薇帕」,預估通過呂宋島北端,進入南海機率較高,其外圍環流18日起影響台灣,花蓮、台東及恆春半島留意豪雨,19日最接近台灣,位於正南方,20日後便逐漸遠離。

嘉義縣滯洪池的水面型太陽能光電板被颱風吹翻、破損,光電板堆疊,從空中看下去,有如大型抹布般捲曲。(圖/讀者提供)

遭丹娜絲侵襲! 嘉義布袋約5萬片光電板殘骸無處放

衛福部台南教養院一處太陽能板幾乎被颱風摧毀。(圖/中國時報程炳璋攝)嘉義縣多處太陽光電設施案場因丹娜絲颱風受損,又以6處滯洪池大型光電案場受災最重,布袋新塭滯洪池因位處颱風登陸搖滾區,業者粗估光電板損壞約5萬片。其餘案場業者評估,整體發電量因模組、光電板受損少4成,僅嘉義縣遭毀損的光電板可能就有近10萬片。民眾擔心,破損光電板清理太慢,恐造成環境汙染。環境部長彭啓明則表示,丹娜絲對嘉義及台南約造成13萬片、2000餘公噸的光電板受損,已調協嘉義縣政府尋合適地點暫置,業者最快16日就會跟清除機構簽約,簽約後約2至3天就可以清運完,但因內含的銅跟銀可以提煉,預估需要1個半月能全部處理完成。嘉義縣政府經濟發展處表示,縣內受災最嚴重為滯洪池水面型光電場,6處案場分由5家業者經營,總裝置容量約95MW,初步災損估算約4成,換算發電量少38MW。經發處指出,新塭是縣內最大水面型光電案場,損壞的光電板粗估5萬片最慘烈,業者因無空間可暫存破損光電板,已向縣府求助,經發處評估出租布袋水產加值園區一處公共用地供業者暫放,其他4家業者表示均可堆置在自家園區並自行處理。新塭滯洪池當地的新民里長蔡承佑說,布袋光電板被強風掀落數量太多,有些都沉到水裡,就算不是有毒物質,因多數人對光電板組成成分都不清楚,所以會擔心影響水質,這幾天都看到業者工班在清理,希望能加快腳步。布袋鎮長蔡瑋傑說,滯洪池主要是調節區域排水和雨水,不必太擔心會汙染民生或產業用水,加上滯洪池面積廣大,又在水面上,要清理有難度,甚至要出動船艇,可理解業者要花較多時間清運,但還是要盡速。環境部表示,太陽能光電板模組主要由鋁框、玻璃、EVA膜與發電元件等組成,不屬於有害廢棄物,而是一般事業廢棄物,業者須在指定系統申報光電板排出量、委託機構清除的數量,防止業者亂丟。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說,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元件不含有毒物質,經過撞擊、破碎,也不會滲出有害物質,即使光電板電線內含銅,本身亦沒有毒性,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滲出。至於台南、嘉義光電場受創,是否影響國內供電?經濟部能源署發布最新統計,災損光電容量為60MW(6萬瓩),僅占全國設置量的0.4%,不如外界想像的多。

丹娜絲颱風挾帶強風豪雨,重創高雄旗山地區香蕉產區,許多蕉園出現倒伏與葉片撕裂情況。(圖/本報資料照片)

颱風後雞蛋單周漲6元!創近10周新高

颱風丹娜絲釀全台26.5億元農損,其中禽畜設施損失達2.4億元,造成雞蛋價格短短一周內調漲2次共計6元,14日調漲後產地價及批發價分別為28.5元及38元,價格來到近10周新高。另外,香蕉農損也達到2.2億元,令人擔憂天價香蕉再現,但香蕉重鎮屏東影響有限,估計長、短期價格不太會有影響。根據農業部統計至14日上午11時,全台農損共計26.5億元,其中又以農產受損最嚴重,估計損失金額17.8億,受損作物主要為香蕉,被害面積2121公頃,損失金額2億2913萬元;而畜禽設施同樣損失慘重,金額2億4169萬元,多為畜禽舍毀損。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林天來提到,颱風造成雞舍受損、運輸受阻等情況,且近日雞蛋買氣回升,在供給減少、需求提升的因素下,雞蛋價格上漲就屬正常市場機制調整。林天來表示,8日第一波調升雞蛋產地及批發價各3元後,14日再度雙雙調漲3元,蛋價共計提升6元、批發價每台斤來到38元、產地價則是28.5元。農作物中以香蕉受損2.2億元最為嚴重,也令人擔憂2025年初的天價香蕉再現,對此香蕉研究所長邱祝櫻表示,本次主要重創嘉義、台南,而香蕉重鎮屏東影響有限,即便對比其他農產損失較大,但以香蕉本身而言「只算小部分」,因此長、短期價格不太會有影響。除農業災損外,勞動部為了協助民眾重建家園,已啟動天災臨工相關協助措施,提供短期就業機會,截至11日止,已依雲嘉南等縣市地區的申請,核定1620個臨時工作機會,每月最高可獲得2萬8590元的工作津貼,另也提供各類職業訓練課程及創業貸款還款緩衝措施,協助民眾就業安置。

遠東新世紀化學纖維總廠及台中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火災爆炸案,引發各界關注,勞動部今天修正相關作業要點。(合成圖/報系資料照)

職災連環爆!遠東新世紀、新光三越傳火災爆炸事故 勞動部擴大停工新規上路

遠東新世紀化學纖維總廠及台中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火災爆炸案,引發各界關注,勞動部今天加嚴停工、復工相關作業要點,規範只要事業單位發生重大職業災害,除發生災害的工作場所,其他具有相同危害作業的工作場所,也將予以停工。另外,3年發生2次以上重大職業災害或發生火災、爆炸事件的廠場,其具有危害關聯性設施的場所,也會一併要求停工改善,並通盤檢討管理系統才能復工。為了強化工作場所安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今天修正「勞動檢查機構執行停工及復工作業要點」。職安署說明,設施違規導致發生重大職災的工作場所,其他具有相同危害作業的工作場所,因有再次發生災害之虞,故應一併停工全面進行改善,例如電梯井發生勞工墜落事故,將要求工作場所內所有電梯井全面停工改善;建築物外牆某側施工架發生倒塌、崩塌職災事故,其他側外牆施工架亦應一併停工檢討改善。職安署表示,多次發生災害也會擴大停工範圍,經常發生職業災害的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制度明顯失效,勞動檢查機構將要求肇災的分項工程或製程相關設施停工改善,例如某營造工程於3年內發生2起職業災害,將就發生災害的分項工程處以停工處分,並要求事業單位徹底檢討其管理作為。針對火災爆炸事故,職安署表示,不論有無勞工罹災,危害關聯性設施場所都將要求停工,找出失效根本原因,例如工廠某高溫、高壓製程發生洩漏火災、爆炸事故,該製程管線內化學物質流經場所因具危害關聯性,將處以停工處分,要求事業單位重新檢討其設施安全及管理制度,確保整體系統運作的安全。職安署表示,勞動檢查機構也將要求業主、原事業單位及受停工處分事業單位的代表人或經營負責人出席復工審查會議,共同檢視改善措施之有效性,避免災害再發生。

外食、外送興起,紙餐盒、紙容器暴增,清潔隊回收後在成堆的垃圾中分揀。(圖/中國時報馮惠宜攝)

回收量飆破650萬公噸 外送、網購加重清運壓力

六都資源回收量2019年和2024年比較近年外食、外送、網購狂潮興起,每逢連假或「雙11」等檔期,資源回收量就暴增,大批紙箱、紙餐盒湧入資收車,清潔隊員在狹小車斗中彎腰苦撿、與垃圾賽跑。回收廠內堆滿貼著宅配單的紙箱、發泡填充物和油膩未洗的紙餐盒,工作人員手不停歇地分揀、壓縮。清潔隊和資收業者都觀察到,近年回收量是過往的2到3倍。台中中西區清潔隊大隊長李秋靜說,以前每天跑1趟就夠,現在常要跑3趟,一到旺季,隊員連吃飯時間都擠不出來。大豐環保行銷襄理簡彤汝指出,新冠疫情爆發後,紙類、紙餐盒回收量快速成長,這兩年成長幅度趨緩,但仍較疫情前增長1倍。慈濟人文基金會資收站志工李家福說,不少紙餐盒流淌汁液又髒又臭,甚至殘留食物腐臭發酵,令人做嘔。社區大樓李姓總幹事觀察,外食族增加,紙餐盒量飆升,社區每月得多付800至1000元清運費。更棘手的是境外網購包材,如保麗龍、木板雖屬資收品項,卻因回收價值低、處理不易,合作廠商常拒收,只能花錢請專車清運。環境部2023年起針對所有網購業者包裝設有限制,不能使用PVC、紙類包材須添加90%回收紙、塑膠類包材須添加25%再生料;資本額1億5000萬元以上或自有到店取貨據點數達500以上的大型業者,去年須達到平均包材減量率至少25%或循環箱使用率至少2%目標。民眾林小姐抱怨,下單1筆訂單共3樣產品,業者分成2箱寄送,導致收到一堆塑膠垃圾,非常不環保。針對小商品裝大箱、塞入過量塑膠緩衝材等包裝方式,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說明,由於不同倉庫出貨導致民眾抱怨過度包裝,未來會輔導業者新增集中出貨流程。台中市環保局坦言,第一線清潔人員最困擾的是分類不全、回收混入垃圾。簡彤汝也說,發泡材等塑膠包材近期才納入公告應回收,但細分材質分揀困難度高,最後恐被當一般垃圾處理。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台中分會長耿明誼說,全台普遍都有前端回收教育不佳的問題,回收物不乾淨、分類不清楚,導致後端處理困難,甚至得動用更多人力及行政資源才能去化。根據環境統計查詢網,資源垃圾回收量從2022年595萬352公噸,至去年攀升至650萬6546公噸。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志成指出,全球都面臨資收物暴增的問題,循環經濟、零廢棄是全球趨勢。朝陽科技大學教授林宏嶽直言,當垃圾生成速度遠超過回收處理速度,唯有從源頭減量,打造「少取、少排、能循環」的經濟閉環,才能擺脫垃圾惡性循環。

經濟部統計顯示,塑膠袋、塑膠餐具內銷量在去年雙雙創下近5年新高。(圖/中國時報黃世麒攝)

塑膠袋銷量年增5萬噸 環團促明訂一次性塑膠退場表

環境部推動限塑至今逾20年,塑膠袋、塑膠餐具去年內銷量卻雙雙創下5年新高。環團指出,外送興起,未來塑膠產量只會愈來愈多,環境部沒理由取消禁、限塑規畫,呼籲盡速制訂「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時間表。據經濟部統計,塑膠袋及塑膠餐具內銷量年年攀升,去年還創下近5年新高,塑膠袋從2020年的17.9萬公噸,到去年已增加至23.4萬公噸,塑膠餐具內銷額則從2020年的15.9億萬,增高到去年的22.6億萬。環境部本月初宣布未來減塑措施將延後至2035年,並取消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等塑膠製品禁限用規畫,改以減量及鼓勵替代使用為主,預計透過「減量里程碑許願池」蒐集民眾意見後,於今年下半年提出新的減塑規畫。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副祕書長鄭佾展表示,因全球轉向減煤,多出的原料改為生產塑膠,身為塑膠王國的台灣當然會持續生產,加上外送產業蓬勃發展,未來塑膠使用量只會愈來愈多,國內減塑政策卻朝令夕改,不解環境部有何理由延後減塑?開設許願池只是環境部用來掩蓋行政懈怠及不作為的公關手法。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則強調,不少國家已意識到減少塑膠生產,才可能解決塑膠汙染,接下來要啟動談判的塑膠公約也聚焦在設定塑膠生產上限,環境部卻以民眾消費習慣為由改變既定的限禁塑時程,非常令人失望,呼籲環境部明訂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期程,同時增加推動重複使用的預算。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回應,禁限塑仍是選項,未來會視各場域特性實施不同措施,也會制定2030、2035年減塑目標。

環境部鼓勵民眾使用循環杯,以達到一次性飲料杯減量。圖為台北市環保局推出的循環杯服務。(圖/報系資料照)

循環杯難跨品牌、民眾嫌不方便 環境部擬改善機制

環境部2023年起鼓勵民眾使用循環杯,也要求連鎖超商、速食店等15個品牌業者,須達到指定的一次性飲料杯減量率,如今2年過去,竟有超過一半業者未能順利達標,主要原因為民眾對循環杯衛生存有疑慮,以及無法跨品牌借還不方便。環境部要求15個連鎖業者,至少5%門市應提供借用循環杯,且2023年、2024年分別達到15%和18%減量率,否則應提報精進計畫,然去年跟前年分別有9個品牌業者未達標。此外,去年借用循環杯僅39.8萬個,只比2023年的34.8萬個增加14%。台南市安平區「喜歡你」咖啡李姓店長說,外帶幾乎都是一次性紙杯,或客人自備環保杯。藥廠業務員鄭先生也說,平常習慣自備杯具,但在購買咖啡、飲料請客戶喝時,往往需考慮回收問題,因此不敢使用循環杯具。「好盒器」共同創辦人宋宜臻指出,因消費現場餐食資訊眾多,導致循環杯服務被忽略,加上借用流程複雜,降低店家推廣意願。目前看來,店家提供消費者借用循環杯優惠,或在電影院、棒球場等封閉場域導入循環杯,都是相當有效的方法,但也期盼環境部思考出更創新的方式,讓循環杯融入民眾生活。針對民眾對循環杯的衛生疑慮,宋宜臻表示,環境部定期要求業者檢測循環杯清潔程度,並將結果公布上網,但對民眾而言較不直觀,建議核發合格標章予清洗業者,並張貼在店內,更能取得信任。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循環杯清洗規範是參照衛福部「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訂立,若要發放合格標章,須再與衛福部討論研議。另外,今年將啟動系統改善,盼盡快使循環杯可跨品牌借還。

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及星宇航空公告,7日起調整台灣出發行程所收取的航空客運燃油附加費。(圖/報系資料照)

3大航空「7月7日」起調漲燃油附加費 短、長程航線增加價格曝

航空燃油附加費根據中油公司7月公告國際航空燃油價調整,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及星宇航空公告,7日起調整台灣出發行程所收取的航空客運燃油附加費,短程航線每航段收取17.5美元(約新台幣508元),增加2.5美元(約新台幣73元);長程航線每航段45.5美元(約新台幣1320元),增加6.5美元(約新台幣189元)。航空燃油附加費跟著國際油價波動,是依據中油公司每月公告國際航空燃油價調整,上一次是在今年5月8日調整價格,當時短程航線每航段15美元,長程航線每航段39美元。由於中油公司7月公告航空燃油每桶價格92.99美元、基準油價每桶40元,華航、長榮及星宇因此公告調漲燃油附加費,7月7日起短程航線包含香港航線,每航段收取17.5美元(約新台幣508元),增加2.5美元(約新台幣73元);長程航線每航段45.5美元(約新台幣1320元),增加6.5美元(約新台幣189元)。根據各航空公司公告,華航去年7月至12月,客機燃油成本占營業支出比例為27.1%,依照中油最新公告油價計算,每運送1名長、短航線旅客,新增燃油成本支出分別為191.49美元與41.29美元,扣除奉准徵收的附加費後,華航自行吸收部份分占新增燃油成本支出的76%與58%。長榮航空去年下半年客機燃油成本占營業支出比例為33.70%,根據中油最新油價公告,每運送1名長、短航線旅客,新增燃油成本支出分別為250.48美元與41.92美元,扣除奉准徵收的附加費後,長榮自行吸收部分占新增燃油成本支出的82%與58%。星宇航空去年7月至12月客機燃油成本佔營業成本比例為27.29%,依照中油最新油價公告,星宇每運送1名長、短程航線旅客,新增燃油成本支出分別為98.46美元與19.46美元,扣除奉准徵收的附加費後,星宇自行吸收部份分別占新增燃油成本支出的75%與52%。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