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瑋辰」記者的文章列表

政院專案從優從寬速處理 卓榮泰:毫無保留搶救丹娜絲受災戶
行政院長卓榮泰10日表示,即刻起動「丹娜絲颱風重建及救助專案」,以「從優、從寬、從速」原則,協助丹娜絲颱風(Typhoon Danas)受災民眾重建家園。7月6日晚間丹娜絲颱風在嘉義縣布袋鎮登陸,帶來高達16至17級強陣風與豪雨,也造成中南部嚴重災情,全台共2人因此罹難,也造成超過500人受傷 。而因為強風侵襲,全台約92萬戶停電,目前還有數萬戶民眾延遲復電中,農業損失更超過新台幣10億元,其中以香蕉為大宗,損失至少1.3億元,即將採收的文旦柚也有破億損失。此外,還有不少文化資產與公共設施受創,包括南鯤鯓代天府牌樓倒塌、路樹倒伏、鐵塔與電線桿倒塌、招牌及鷹架受損等,而各級學校基礎設施,小計約受損了2.6億元,災情之重,尤以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市最劇。卓榮泰對此在10日行政院會中拍板,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針對公共工程災損成立「丹娜絲颱風專案」,將受災地區公共工程的復原重建列為優先施政的要務,讓民眾生活可以儘速重回常軌。他說,無論是丹娜絲颱風災害救助民間專案,或是公共工程專案,都將請政務委員陳金德協調和督導,迅速整合現有機制,如需要強化應對,比方台南市房屋全毀或半毀壞根本無法住人,要依照過去地震的經驗迅速安置,讓災民安心。閣揆卓榮泰(圖)喊出政院將以「從優、從寬、從速」原則助攻災民重建家園。(圖/黃鵬杰攝)卓榮泰感性指出,先向第一線投入救災的國軍、警消、醫護、台水、台電與各級政府同仁表達由衷的敬意與感謝,也在風災中看到團結合作,行政團隊充分應用防災科技量能,做了預先部署並對民眾預警,讓傷亡降到最低。他舉例,以嘉義市來說,來自各縣市首長帶著工具、車輛和人員來馳援,看了令人感動,更讓大家看到中央跟地方政府一體的信心。卓榮泰也具體指示,將請政務委員陳時中和衛福部下轄的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一併參與,讓整個過程能夠儘快完成,並公布救濟標準、內容和程序,讓災民充分了解並得到救助和復原。他坦言,極端氣候之下救災必須考慮新的做法,建立對各種災害復原重建指標案例,以後可以一併參考。卓榮泰重申,丹娜絲颱風真的因強風雨驟而對各地方造成農林漁牧、交通、維生設施等爆炸性災損,行政院將毫無保留對人力、物料支援,也會全力統籌經費預算支持,以「從優、從寬、從速」為原則,專案來協助受災民眾。

認同有條件修「法院組織法」 蕭文生談京華城案:繫屬案件不適合法庭直播
大法官被提名者蕭文生10日表示,策略上可以法庭直播,但必須先排除已進入法院審理階段的「繫屬案件」,畢竟過去國民法官剛上路時,也先使用已經確定判決的案件試行之,希望多些緩衝。立法院全院委員會10日上午審查大法官被提名人蕭文生同意權案,而民眾黨立委麥玉珍質詢關心,民眾黨團推動《法院組織法》修正,希望允許重大案件法庭公開播送,蕭文生是否支持?麥玉珍也直球對決,要求蕭文生對京華城案是否支持法庭直播,該表達態度。蕭文生答詢指出,近期通過的原則是「法律審」原則公開、例外不公開;「事實審」原則不公開、例外公開,其實在此架構之下,自己是贊成的。他舉例,大法官「憲法法庭言詞辯論」已經公開很久了,大家也很習慣,因此大法官針對法律問題辯論時,公開沒有什麼問題,當然若涉及妨礙公共利益等就必須例外處理。民眾黨立委麥玉珍(圖)對大法官被提名者是否支持《法院組織法》修法推動法庭直播頗為關心。(圖/黃耀徵攝)蕭文生坦言,大家在吵最兇的,應該是「事實審」要不要列入法庭直播,而台灣本來理想的法律架構,一審應該是事實審,二審就不必重複針對事實兜圈子,但現在最大問題是「一、二審幾乎在做同樣的事情」,若能解決這類問題,把事實審加上一些例外、妨礙公益的法律審排除,並保留法官有最後裁決彈性空間,「公開沒什麼問題」。蕭文生強調,制度剛上路時,不宜用「繫屬案件」試行之,言下之意京華城案屬於已進入法院審理階段的「繫屬案件」,自己並不認同公開法庭直播審理。他重申,國民法官對我國司法都是新制度引進,當初國民法官試行時,是用以前已確定判決案件,逐步成熟化,即使法庭直播要上路,也需要一段適應期,實在不認同繫屬案件準用之。※CTWant提醒您: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皆應推定為無罪。

災情時可塞9千人避難 劉世芳談台中歌劇院:防衛韌性指標場域
內政部長劉世芳9日表示,7月會陸續在全台22縣市辦理「城鎮韌性演習」,結合了防空避難與救災防災的特色,擴大中央、地方、民間三方參與和整合協調,希望能強化災害應變能力,增強全國防災韌性。內政部長劉世芳(圖)認為台中國家歌劇院士避難建築的指標場域。(圖/黃鵬杰攝)劉世芳9日視察台中市的國家歌劇院防空避難設備,在台中市府、國家歌劇院人員陪同下,實地了解歌劇院防空避難設備現況。中市府人員指出,國家歌劇院2023年8月就拿到「建築物防火標章認證」,是全台第一座獲此標章的藝文場所,並配置了 13 組專利撒水幕,分布在 1 樓、 5 樓及中間樓梯口,小計共 467 個灑水噴頭,部分更採螺旋式設計,不僅防火也兼具美觀。歌劇院人員進一步指出,由於歌劇院建築曲牆結構厚度超過40公分,當初知名建築師伊東豊雄(いとうとよお)設計時,便採閉合管狀牆體加樓板嵌件設計,也經過至少 6 次來自中央大學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審查,安全承受至少 6 級地震,同時致力於永續認證,取得 ISO50001、ISO27001與綠建築標章等國際認可。劉世芳了解後指出,這裡的總避難收容人數高達9,009人,還具備了建築物防火標章認證,是減災特色的指標場所,值得各界效法。她強調,內政部已公布防空避難指引,也會繼續偕同各機關及民間辦理防災士訓練,而目前已有5萬多人拿到防災士執照,將朝2025年底10萬人目標邁進。內政部次長馬士元也宣導,面對未知災情,民眾可預先下載警政服務與消防防災e點通APP,並備妥緊急避難包,確認避難處所位置及避難程序,在關鍵時刻可發揮自救與助人效益。劉世芳重申,要打造真正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就必須從平時開始準備,中央會與地方、民間共同努力,建立全民防衛協同運作機制。她呼籲,日常公共安全檢查或系統性演練等作為就不可馬虎,一定要培養民眾具備正確防災及自救觀念,當面對危急情境,才能採取有效應變措施以降低傷害影響,也利於災後復原工作。

揭對抗國會爭議史 劉書彬:嚴審大法官被提名人
民眾黨立委劉書彬9日表示,總統賴清德上任一年多來,不斷合理化濫用覆議權來對抗在野黨,無視過去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等人起草的「民主大憲章」中,要求總統必須正視國會多數的吶喊。更有甚者,部分大法官提名人竟支持賴清德「對抗國會多數」的路線,根本不甩立法院人事同意權,實在令人搖頭,民眾黨必定會嚴審把關大法官提名人事案。賴清德2024年8月底提名了7位司法界人士為大法官人選,包含台大法學院特聘教授張文貞出任司法院長、國會觀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出任司法院副院長等,然而當年底遭到在野黨全部封殺,甚至其中一位網路頗有聲量的大法官被提名人、台大教授劉靜怡,連執政黨自家黨團也拒絕支持,全軍覆沒相當尷尬。更因此讓憲法法庭7名大法官,自2024年10月31日卸任後,空缺一直延宕至今。於此同時,在野黨2024年12月20日三讀通過《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規定大法官未達15人時,總統應於2個月內補足提名;此外,作成任何違憲宣告時,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9人,也讓憲法法庭在7位大法官出缺的現在,幾乎等於實質癱瘓。近月賴清德重新提名,包含正副院長被提名者蔡秋明、蘇素娥及5位大法官被提名人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陳慈陽、詹鎮榮。9日上午立法院進行蔡秋明審查與詢答。民眾黨由身兼主席的立委黃國昌首先質詢,直言蔡秋明對民眾黨日前發的「問卷」回應中,竟有不少跟當權的民進黨政府官方聲明大同小異;黃國昌也說,司法預算自2017年的新台幣216億元,逐步上漲到2025年預估約288億元,但人民對司法滿意度持續下墜,也難從質詢中看見蔡秋明的改革決心,實在讓人憂心。民眾黨立委劉書彬(圖)認為部分大法官被提名者立場變換對中央護航到底,難認能獨立超然行使大法官職權。(圖/劉耿豪攝)劉書彬則舉例,其中一名被提名者陳慈陽,過去長期支持賴清德對抗國會多數路線,在擔任考試委員期間,參與了修改了《考試院會議規則》,以處理緊急事項為由,竟然讓不須國會同意權即可上任的考選部長、銓敘部長和保訓會主委處理「緊急必要事項」,等於代替考試委員召集主持院會,根本就涉及違憲,連前考試委員黃錦堂都看不下去撰文批評,未來若上任大法官,恐難超然獨立。民眾黨強調,10日與14日的大法官被提名人審查與詢答將嚴格處理,不讓提名者輕騎過關,為司法把關。

奪AI國會評鑑獎 張智倫:科技問政提升效率
國民黨立委張智倫9日表示,近期AI(人工智慧)發展方興未艾,自己也善用AI進行政策分析和選民服務,因而有幸在「AI輔助國會評鑑」獲得「資料數據問政獎」,未來會持續善用科技與勤走基層,智慧化提供選民服務。由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與台灣中區教授協會主辦的「AI輔助國會評鑑」導入了AI技術,藉以評估立委的問政品質,其中AI質化獎項有五:首先「地方建設守護獎」由民進黨立委林俊憲,還有國民黨立委黃建賓、游顥拿下;第二,「優秀政策分析獎」由民進黨立委賴瑞隆、陳培瑜、鍾佳濱包辦;第三,「公益價值宣揚獎」由民進黨立委陳秀寳、范雲、黃捷囊括;第四,「犀利監督質詢獎」由常上鏡頭的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國民黨立委王鴻薇,還有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拿下;最後,「資料數據問政獎」除了張智倫外,同黨籍王育敏、民進黨立委張雅琳也拿下。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董事長鄧學良指出,這份評鑑透過AI科技,精確呈現立委表現數據,是民主社會重要的一步。他提到,特別感謝立法院優化勞動法規,期待後續能對職場反霸凌等案修法有進展。東吳大學教授蘇子喬則說,透過AI科技進行國會評鑑真有意思,除了傳統具體且客觀的量化指標,AI能讓過去較為抽象的問政表現更有評鑑客觀性,聚焦立委實質作為,具備高度公共意義。對此,張智倫回顧,自己自2024年2月上任以來,在立法院問政發言131次,法律提案72案,連署提案也有913案,包含提案及連署法案,總計成功推動了221案三讀通過。他舉例,近日剛通過的《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引入民間與國發基金,健全國內運動環境,吸引資金投入運動產業與賽事;還有推動《新住民基本法》,建立中央機關與地方「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專責地替新住民處理包括就學、就業、語言協助、法律諮詢等大小事。國民黨立委張智倫(圖)認為AI輔助問政能提升效率。(圖/劉耿豪攝)張智倫進一步指出,包含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把勞工國定假日增了4天,公教人員更因勞動節可放假,前後增加了5天國定假日,讓國定假日入法保障與規範,有助提高家庭陪伴率與生活品質。此外,《貨物稅條例》修正案,讓節能家電退稅政策延長至2029年底,每台電器可退稅最高新台幣5,000元,落實節能減碳並照顧百姓荷包。張智倫強調,獲得「資料數據問政獎」的榮譽是鼓勵也是鞭策,畢竟時代在變,會持續善用統計數據,充實問政質詢的內容,發揮在野監督力量,也能有更多時間勤跑選民服務,把立委做好並改善民眾生活。

環境部前冒雨抗議 宜蘭高鐵二次環評初審角力
環境部9日召開二次高鐵延伸宜蘭環境影響評估初審會議,不少宜蘭鄉親前往環境部前表達訴求,高喊宜蘭不能再被邊緣,務必讓高鐵延伸宜蘭;不過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等交通界人士則批評,目前環評程序有問題,因為無論是北宜高鐵或直鐵,都必須重頭啟動評估,至少要重辦說明會,也該找來高鐵、台鐵公司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 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9日上午在環境部舉行,場外儘管雨勢不小,仍有「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在會議現場外舉行記者會,質疑高鐵延伸宜蘭評估程序不正義。而支持高鐵延伸宜蘭的在地鄉親也不甘示弱,冒著大雨齊聚環境部前聲援,高喊宜蘭不能再邊緣化,「宜蘭要發展、宜蘭要高鐵」。兩方各有立場,所幸情況和平,無進一步駁火。賀陳旦首先質疑,環評根本忽略了台鐵行駛高鐵現行計畫路線的可行性,還有旅程時間、拆遷問題、膨脹效益等,環境部都沒有正視,在在都對蘭陽平原影響甚鉅,甚至連下鄉辦個說明會環境部都不願承諾,實在難讓人放心。宜蘭縣社區發展聯盟理事長陳世玉(圖)認為無論是高鐵或直鐵,宜蘭鄉親都值得快速安全的鐵路建設,「讓孩子早點回家」。(圖/黃鵬杰攝)賀陳旦直言,整個環評階段,根本沒邀請高鐵公司與台鐵公司兩個利害關係人進入說明,程序根本有問題。他呼籲,環評小組應要求鐵道局公開,到底交通部何時通過可行性評估審議,還有國發會對先期規畫內容的實質審查紀錄,到底有沒有完成。宜蘭縣社區發展聯盟理事長陳世玉則認為,交通就是宜蘭的任督二脈,更是宜蘭的命脈,懇請環評委員給宜蘭人一個機會,不論是直鐵或高鐵,現在工程建設技術已經可以和環保共存,希望環委盡速放行,早日優化宜蘭交通,讓孩子「早點回家」。公民團體仍呼籲,該加強對社會的溝通與意見,切勿一意孤行漠視民意,環評程序必須完備,否則最後受傷的,還是蘭陽平原的所有受拆遷戶、遊客與觀光產業,到頭來只肥了高鐵特定區周邊的地主與民宿業者。

下水道建設人才荒 劉世芳:導入AI護工程品質
內政部長劉世芳8日表示,中央與地方聯手推動下水道建設30多年了,累積的資料與經驗若能結合AI(人工智慧)工具,有望為台灣水環境工程帶來轉型契機。內政部下轄的國土管理署8日舉辦了「智慧水務新紀元:解碼下水道AI創新應用」研討會,希望進一步推動AI應用並促進產官學交流。會場也舉行了「113年度污水下水道建設計畫考核評鑑」頒獎典禮,由劉世芳親自頒獎給獲獎的桃園市、宜蘭縣與嘉義市政府,肯定他們建設污水下水道時的優異表現。國土署官員指出,統計到2025年4月底,全國共設有84座污水處理廠與7座再生水廠,累計接管戶數超過410萬戶,接管率已經達到42.18%,每日可處理污水達446萬噸,若總看整體污水處理率,已達69.83%將近七成。此外,每日產出約17.22萬噸的再生水,這可提供了產業使用,也可作為乾旱風險預備水源,是台灣民生與經濟發展缺一不可的支撐力量。內政部長劉世芳(圖)認為AI(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導入下水道監測能有效確保極端氣候下的城市韌性。(圖/CTWant攝影組)國土署長吳欣修坦言,台灣地震、風災頻繁,每當要維護地底下大大小小下水道時,工程人員必須透過聲納探測,鑽進地下十多米坑道,忍受黑暗潮濕悶熱環境,充滿考驗,加上少子化衝擊,人力已經出現短缺。他說,內政部導入AI科技輔助是必然趨勢,也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共同掌握AI轉型趨勢,走向「智慧水務新紀元」。劉世芳預告,未來內政部將在下水道設計與施工階段,逐步導入生成式設計、參數優化模型、影像辨識、自動化分類等AI技術,相信能提升作業效率,還能接軌國際智慧建設趨勢,並進一步培育具科技應用與創新思維的工程人才,確保下水道產業永續發展,相信這樣一來在全球氣候變遷下,台灣有能力保持城市韌性。

「運產條例」修法三讀 張智倫挺庶民賽事:健全運動發展
立法委員張智倫8日表示,當日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的《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將引進國發基金投入運動產業,也透過增加企業抵稅幅度,鼓勵民間資金投資職業與業餘運動產業,希望公私部門合作,健全民間運動發展。立法院8日上午三讀修正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條修正條文,規定若企業辦理的賽事,被中央主管機關認可能促進全民運動發展,都可依《所得稅法》第36條第1款規定列為當年度營利事業「費用」,比照捐贈國防建設、慰勞軍隊和財政部專案核准的捐贈行為,都沒有天花板金額限制。此外,《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條之2修正條文也載明,無論是對職業或業餘運動業的捐贈行為,營利事業抵稅幅度都可調高至175%,比起現行150%高了六分之一,施行期間也由5年延長至10年,施行至2031年12月23日止。台灣運動風氣盛行,近日《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修法便讓企業針對業餘等中小規模的體育賽事捐贈抵稅更方便。圖為中華職棒富邦悍將棒球選手董子恩。(示意圖/楊澍攝)張智倫坦言,舊法偏重在吸引觀眾眼球的高強度競技運動,比方捐給國家代表隊、體育團體,或是硬體更新蓋運動場館等,才能享有稅賦優惠。然而,走入地方,其實許多企業、社區甚至村里辦公處,都有能力舉行比賽,也都是街坊鄰居聯絡感情的好機會,反倒因舊法限制,結果不能認列費用抵營業稅,因此具體提出《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26條及第26條之2修正,希望提供足夠誘因,讓民間更有意願投入資金,長期支持運動產業與賽事。張智倫說,三讀條文也把「運動科技」納入,未來得採取適當輔導或獎助措施,結合AI(人工智慧)等科技應用,讓運動更時尚與聰明,同時帶動產業發展。他也呼籲,運動是國力的展現,這次修法對運動產業是一劑強心針,期待透過稅賦優惠,進一步健全國內整體運動環境,讓更多體育人才有發揮的空間,也帶動全民運動的風氣。

單月認列財損89億太駭人 民眾黨:大詐騙已成台灣日常
台灣民眾黨7日表示,全台光6月被詐騙金額,財損就高達新台幣89億元,政府「打詐2.0行動綱領」簡直笑話。全名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版」的打詐2.0有五大面向與目標,也就是在原先的「識詐、堵詐、阻詐、懲詐」四大面向上新增「防詐」,希望在此五大面向與22項指標維度中,達成強化防詐意識、減少詐騙案件發生數、降低民眾財務損失數等目標。民眾黨對打詐成效抱持懷疑,黨內人士舉例,近期台中一家五口誤信金豆投資,面對詐團追債走投無路,最後留下遺憾悲劇;此外,台中還有小吃攤父女,因為誤入詐團圈套,動輒抵押房產,背負1,600萬元高額債務;北台灣也有一名許姓女子,因誤信虛擬貨幣投資,被騙走500多萬元,悲痛欲絕走上絕路。民眾黨緊盯政府打詐成效,直言「大詐騙」已是台灣日常。圖為黨內歷史記者會畫面。(示意圖/黃威彬攝)民眾黨批評,當總統賴清德率民進黨政府,還在全力高喊「大罷免」的同時,「大詐騙」反而早已成為台灣日常,回顧全台灣6月份,竟然被詐騙財損金額,光檯面上就高達89億元,也就是台灣人每天被詐騙近3億元,光列管報案件數就高達1.6萬件,遑論檯面下的黑數,詐騙層出不窮抓不勝抓,實在令人頭皮發麻。民眾黨直言,講來講去常見的詐騙手法就那些,包括假投資、假檢警、假交友,呼籲各界真的不要輕信陌生人,務必多與親友討論,有疑問就打165反詐騙專線。若真被騙也要即時止損並趕快報警,也請詐騙受害者的陪伴親友,不要再責備以加深當事人罪惡感,該做的是止損並鼓勵振作,受詐騙並不丟臉,勇敢求助就能阻止更多憾事。民眾黨感嘆,政府的「打詐國家隊」反讓一個又一個家庭在詐騙的陷阱中潰堤,除了繼續監督政府「打詐2.0行動綱領」成效外,也提醒民眾自救,隨時留意詐騙,關懷身邊親友。※CTWant提醒您: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皆應推定為無罪。◎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颱風災損毀國有地苦承租者 國產署:可申請租金減免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7日表示,若近日國有土地承租人,因為地方農損災害和地上房屋毀損不堪使用,國產署會協助承租者辦理租金減免,希望早日重建家園。丹娜絲颱風(Tropical Storm Danas)6日於嘉義縣布袋鎮登陸,沿海強風肆虐,讓雲嘉農漁民是徹夜難眠。而嘉義太保、水上、六腳等地溫室也遭殃,包含番茄、洋香瓜等幾乎全軍覆沒,在海線東石鄉也有八成蚵棚被吹走或損毀,牡蠣也幾乎全數流失,農漁民個個損失新台幣百萬元起跳,還有公糧倉庫倒塌,損失近兩億,各界關注。國產署官員說,全台受災區若包含國有耕地、養地、農作地、畜牧地、養殖地及基地等,一旦不幸受災,都可向國產署申請租金減免,也會協助出具房屋重建相關證明。官員指出,其實國產署已責成所屬分署和辦事處,主動調查所轄地區,如果屬於公告的受災直轄市或縣市,就會主動進入以下三道程序:首先,會提供出租資料,請轄區鄉、鎮、市、區公所提供災情歉收名冊,內含議定好的減免租金成數,並會跟災害防救機關連繫,確認地上房屋的受災情形,便可據此辦理國有耕地、養地、農作地、畜牧地、養殖地及基地租金減免。颱風季節來臨,各地往往面臨大小不等的災情。(示意圖/方萬民攝)第二,災後國有基地承租戶如需要修復地上房屋,出租機關原則同意核發土地使用權同意書,以利協助辦理修復。最後,針對災區國有地承租戶,也考慮人道救急,暫緩辦理欠租催繳及占用戶使用補償金追收作業,希望能共度難關。國產署重申,國有土地承租戶若對租金減免或家園重建詳情不明瞭者,可就近向國產署各地分署或辦事處查詢,也在上班時間撥打國產署免費服務電話0800-357-666洽詢之。值得一提的是,因應本土登革熱疫情方興未艾,國產署也要求國有土地承租人,颱風季節必須加強注意孳生源清理工作,而國有非公用空地、空屋巡查及孳生源清理工作,國產署也會派員落實,避免孳生病媒蚊,並降低登革熱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