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男每日抽5包菸把酒當水喝 患多種癌失去食道仍不肯戒
浙江一名44歲李姓男子從15歲時養成抽菸、喝酒的習慣,甚至把啤酒當水喝,因此罹患多種癌症。他在手術後仍繼續抽菸,導致癌細胞擴散多處,連醫生都無奈地說「從沒看過這麼嗜菸酒如命的患者」。據陸媒《北晚在線》報導,李男第一次確診腫瘤是在2015年,那年他36歲,因為下咽癌做腫瘤切除手術,但在1年後復發,進而轉院至浙江省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頭頸放療科副主任葉智敏表示「我對他印象非常深刻,我們詢問病史,聽到他說到自己的生活習慣,都非常震驚。」他從15歲開始喝酒,因為家境富裕,每天菸不離手,一天甚至可以抽完5包菸,超過100根,更誇張的是平時也把酒拿來當水喝,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喝掉近百瓶酒。因為這些壞習慣,李男從下咽癌進化成口腔癌,之後又做了食道切除手術,失去喉嚨跟食道,他無法說話,也只能吃稀飯類的食物,無法再喝酒,不過儘管如此,他仍戒不掉菸癮,依舊每天抽菸。葉智敏透露,李男在2020年癌細胞轉移至頸部淋巴,再次到醫院就診,且腫瘤約有4到5公分大,「他當時已經是4期,所以我們為他制定治療方案,放療聯合治療。」不過他非常不配合,「我們前後給他做了很多工作,和他本人談也和家屬談,但是他自主性很強,完全聽不進去。」葉智敏只能先為李男進行放射治療,控制住轉移的淋巴結,但是2年後李男的下頸部再次出現淋巴結轉移,還同時伴隨肺轉移,甚至最後斜方肌也出現淋巴結,「他自己在腫瘤上注射藥物,導致引發感染,又到我們這裡。」葉智敏說,從醫這麼多年,從未見過這麼嗜酒如命,配合度又差的患者「菸酒本是誘發癌症的高危險因素,他又大量攝入,也不按照規範治療方案治療,讓人非常無奈。」頭頸放療科主任醫師姜鋒解釋,依臨床來看,非常多頭頸部腫瘤患者都有吸菸史,而且菸酒都容易致癌。而且有菸酒史的腫瘤患者很容易發生多部位癌變,其中1三分之一的人,會在5年內出現第二種,甚至第三種腫瘤,這就是區域性癌變。」自己就曾接過一位連續發生5類癌症的患者,分別出現在口腔、喉嚨、食道及肺部等。姜鋒更指出,頭頸腫瘤常好發在60歲以後,但是李男在36歲就確診下咽癌,很明顯是癌症早發,更與他抽菸喝酒的習慣密不可分,不過好在醫護人員屢次勸說下,李男終於在3年前成功戒菸。◎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菸酒20年!男子下咽癌「腫瘤如鴨蛋大」 「前導式化療組合」維持生活品質
頭頸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新增的病例數超過一萬人,是男性發生率第三位,死亡率第四位的癌症。頭頸癌泛指發生在頭頸部的癌症,常見的包括口腔癌、口咽癌、鼻咽癌、下咽癌、喉癌等;頭頸癌患者有超過九成過去曾有吸煙、飲酒或嚼檳榔的習慣,由於腫瘤早期的症狀較不明顯,有六成以上發現時都較為晚期。臺北榮總頭頸癌治療團隊研發「前導式化學治療組合」,先讓咽喉癌腫瘤範圍縮小,再以經口二氧化碳雷射顯微手術將殘餘的腫瘤切除,不需切除全喉,維持病人治療後說話、吞嚥、呼吸等重要生理機能,同時達到腫瘤局部控制的目標,目前已施行近十年,三年存活率可達到七成。所謂「前導式化學治療組合」,是指先以全身性化學藥物治療之方式,約兩至三次後,評估腫瘤反應,再決定後續治療。60歲吳先生,罹患第四期下咽癌,過去曾有吸煙、飲酒或嚼檳榔的習慣超過二十年,7年前至臺北榮總就醫時發現下咽部一個鴨蛋大小的腫瘤,經頭頸癌團隊評估後,先給予前導式化學治療讓腫瘤體積縮小,再施以經口二氧化碳雷射顯微手術,最後再輔以術後放射線治療,病人得以保留咽喉機能,生活品質大幅改善,至今並無復發跡象。55歲謝先生,罹患第四期下咽癌,過去有吸菸習慣,經頭頸癌團隊評估後,先給予前導式化學治療讓腫瘤體積縮小,再施以經口二氧化碳雷射顯微手術,門診追蹤三年多無復發跡象,同樣病人能維持正常吞嚥功能。臺北榮總喉頭頸科張嘉帆醫師表示,由於頭頸癌發生的位置,是在人體上消化及呼吸共同的通道上,腫瘤本身和相關治療都會影響到病人的說話、吞嚥、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進而影響到治療後的生活品質。過去對於晚期喉癌和下咽癌,主要是以全喉切除手術為主,術後病人無法自然發聲,生活品質變差。近年來,器官保存的觀念逐漸在頭頸癌治療蓬勃發展,許多合併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的組合陸續被提出,同樣也可達到與全喉切除手術相同的存活率,但長期追蹤也發現有超過四成的病患有口乾、吞嚥困難等副作用。預防勝於治療,頭頸癌之致病原因,大多和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習慣有關,所以要避免接觸這些致癌因子,若有前述習慣,要盡快戒除,而頭頸癌病患約六成以上都有頸部腫塊,若有摸到頸部有異狀,也請立即就醫,期能確定診斷,及早治療。

《霹靂火》王牌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 當心這致命6症狀
台灣電視史經典復仇劇《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所創話題與收視紀錄至今20多年仍未被打破,該系列編劇、同時是前三立創作中心總監鄭文華去年12月因為咽喉癌離世,對此,醫師表示,咽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癌症,好發於中年男,造成原因最可能為習慣性吸菸、喝酒,症狀包括長期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嗆咳或咳血等。其實咽喉癌有前兆可循,平時就可以自我觀察留意、及時就醫,更能減低死亡風險。根據新光醫院的衛教資訊,台灣每年大約有500人罹患喉癌,發病率佔全身癌症的 1 至 5%,好發年齡為 40到 60 歲,其中以男性佔大多數,造成此癌症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習慣性吸菸、喝酒,此外 常常暴露在某些致癌物的環境中,也可能引起這種疾病。咽喉癌包括下咽癌和喉癌,發生率在所有頭頸癌當中僅次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名列第3;其中,下咽癌的死亡率高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喉癌的症狀為吞嚥疼痛或困難、嗆咳咳血、呼吸困難、口臭、頸淋巴結轉移腫大、聲音沙持續2周以上未改善沙啞。若為早期病患有80%的治癒機會,若較晚期,治癒率則降為50%,下咽癌若在積極治療下,3年存活率約50%。另外,喉癌患者較常人有較高機會再患第二種頭頸部腫瘤,故治療後必須戒除抽煙來減少再患機率,並定期門診複查,該院提醒,不論是喉癌或下咽癌都需戒煙酒。

三手菸對幼兒影響大過成人 國健署授「1關鍵」助戒菸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在參加活動的同時,身旁友人或周遭的人,若發覺您身上充滿了菸味,便紛紛走避或勉強忍耐。今年1月1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本次修正強化各項菸害管制措施,包括增加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場所全面禁止吸菸!二手菸已列一級致癌物質 身體傷害一次看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二手菸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包含7,00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其中含數百種有害物質,更有70種為已知致癌物。暴露於二手菸的非吸菸者較未暴露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提高22%;日本研究也發現,二手菸與扁桃腺炎、顏面神經麻痺、下咽癌及喉癌有顯著相關,亦有2022年發表之統合分析研究指出,二手菸導致口腔癌,且罹患風險與暴露強度及持續時間相關。另有文獻探討,歸納出兒童及青少年於家中、車中及校園接觸二手菸與憂鬱症呈正相關,且與長期接觸二手菸導致血液中多巴胺濃度降低有關聯。室內隱形汙染 三手菸也有害 除二手菸外,室內隱形汙染「三手菸」更是無時無刻影響我們的健康。三手菸是菸煙中尼古丁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之有毒物質,如亞硝胺、可替寧(Cotinine)等,附著在衣服、家具、窗簾或地毯上,並持續的由被汙染的物體表面揮發出來,飄散於空氣中。 即使戒菸,室內塵埃中的尼古丁濃度及尿液中亞硝胺代謝物仍到3個月後才開始下降,三手菸聞不到摸不到,卻影響環境達6個月以上。多數吸菸者會避免在孩子面前吸菸,以免二手菸對孩童造成影響,卻忽略了三手菸對幼兒的影響比成人更大,因為幼兒在室內的時間長,常常爬來爬去或抓握物品後,又將自己的手或物品放入口中,且小孩皮膚也較薄,提高了有害物質透過口腔及皮膚吸收的可能8。戒菸成功第一步這樣做 專業管道在這國民健康署建議,設定節日或有意義的日子當作自己的戒菸起始日是戒菸成功的第一步,然而戒菸期間,可能會出現些許身體不適的症狀,如:暴躁易怒、沮喪低落、難以入睡等,造成許多嘗試戒菸者很容易因此放棄,但這些症狀是身體正在調適尼古丁減少的暫時反應。此時,可就近到全國近3,500家戒菸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及藥局)接受戒菸服務;亦可利用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或使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透過專業協助,相信戒菸成功指日可待!

頭頸癌首進男性癌症第三名 5成患者治療後3年內復發
每年的7月27日為「世界抗頭頸癌日」,頭頸癌泛指原發於頭頸部的癌症,如口腔癌、鼻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因多數患者確診時為晚期,並且伴隨著高機率的復發與轉移,名列台灣男性癌症死因第四。據研究,局部復發或轉移是造成頭頸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患者約有2成復發率,而晚期患者復發率甚至高達5成,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婁培人醫師呼籲,患者康復後仍需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遠離危險因子,若有出現異狀務必盡速就醫檢查。為響應世界抗頭頸癌日,《為愛(癌)總動猿》系列活動今年二度由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主辦,並與台灣樂天醫藥、樂天桃猿棒球隊合作,共邀請六位癌友為樂天桃猿應援曲《勇敢樂天》MV獻唱,並與球團成員及樂天女孩一同出鏡拍攝,MV於7月26日職棒主題日首播。根據10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頭頸癌的發生率排名擠下肝癌,成為男性十大癌第三名。患者以40至60歲男性居多,而男性確診人數約為女性的10至11倍,並可能伴隨菸、酒、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楊慕華醫師說明,或許是因為傷口在嘴裡而疏於就醫,也可能是因工作忙碌而沒空看醫生,臨床觀察發現,就診的頭頸癌患者有將近半數是晚期患者。據研究顯示,近3成患者會發生局部或遠端轉移,亦有高達5成的晚期頭頸癌患者採取治療後3年內會在原處或局部區域復發。婁培人醫師表示,過往復發患者的治療選擇有限,目前日本已核准「光免疫療法」,透過注射標靶分子結合光活化染劑,與目標細胞結合以後照射非熱性紅光,瞬間活化藥物,以期達成癌細胞死亡與腫瘤壞死的目標,同時活化免疫系統,是除了手術與放療之外的局部治療新選擇,讓患者接受全身性治療的同時,還可能針對局部腫瘤治療。此療法目前也已在台灣啟動第二期臨床試驗,有望盡早嘉惠台灣頭頸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今年《為愛(癌)總動猿》世界抗頭頸癌日活動邀請多位癌友參與樂天應援曲《勇敢樂天》的MV錄製,展現癌友們在面對疾病後重生的強大信念以及樂天精神。參與錄音的癌友Ritz今年29歲,有著甜美嗓音的她確診舌癌時才26歲,不菸少酒、作息穩定,治療後隔年癌症復發,於是進行更大面積的切除手術、淋巴廓清手術、皮瓣手術,割掉鼠蹊部及手腕的肉來補,並接著39次的放療與化療,疼痛加倍且過程更加艱辛。手術後因咬字無法像從前一樣標準,變得自卑且封閉自己,漸漸不敢面對人群,在家人與另一半的支持及陪伴下走過重重難關,並鼓勵她開口與陌生人對話、自己點餐,終於在今年勇敢打破內心的枷鎖重返職場,擔任補習班老師。另一位癌友蘇大哥為本次MV主角之一,做工程的環境讓他菸與檳榔不離手,55歲確診口腔癌二期,罹病後因對經濟壓力及未來的擔憂,讓他脾氣變得不好,幸有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家人的體諒,讓他了解自己並不是獨自一人面對病痛,也因此放寬心面對後續的治療,挺過長達23小時的皮瓣手術、自體移植手術、電療、化療、放療等,康復後多了許多興趣重新體會人生,更搬到苗栗經營小農場,放開心胸擁抱世界所有的好與壞。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楊政杰理事長表示,頭頸癌患者一路上的掙扎與情緒,其他人很難想像,家人及親友的支持是病友在抗癌路上堅持下去最重要的動力,是照明他們抗癌路上的希望之光。楊慕華醫師也提到,現在治療方式多樣,醫師在面對治療抉擇時,患部功能的保留與治療成效同等重要,可與醫師充分討論心中考量,共同做出最適合自身的醫療決策。勇敢面對、及早治療,能抱持樂觀與正面的心態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觀看《勇敢樂天》聆聽癌友生命之歌!觀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qWNaPeLYc

你喝酒會臉紅嗎? 醫師:這種人罹癌風險大幅增加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及台灣酒害防治協會自2019年開始推動每年 5/9為 「台灣無酒日」,獲得衛福部國健署、醫界、公衛界、學界,許多社福團體的支持,今年同樣在無酒日喊出「無酒、節酒、零酒精」的口號。過度飲酒對健康、社會及家庭均造成巨大的損傷。酒精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台灣常見的食道癌、口腔癌、胃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及成癮,精神病,失智,肝硬化,胰臟炎,心臟病等各類疾病。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報導: 「不當飲酒行為每年約導致4500名國人死亡,平均每天就有11名飲酒者因此失去生命,造成約11萬人年損失,另有約4萬多人因不當飲酒而罹病,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高雄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醫師回想曾經遇到過一個4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前來看診,說他最近總是覺得吃完東西後會出現胸口疼痛,且喉嚨經常有異物感,體力更是急遽減退,檢查後發現他同時罹患了食道癌和下咽癌。患者本來只是覺得自己壓力太大,飲食不正常,但一問之下,才發現他的工作屬性天天都得飲酒應酬。雖說每次喝酒都不覺得不適,只是容易臉紅,但一周有五天會喝掉約一瓶威士忌,這就嚴重了。 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哲宏指出,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兩個重點:一是「酒精不耐症」,二是「過量飲酒」。喝酒臉紅就是「酒精不耐症」的警訊;酒精不耐症指缺乏乙醛去氫酶 (ALDH2)代謝酵素,導致「乙醛」累積,才會出現臉紅、心跳加速、嘔吐、頭痛、頭暈等現象。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因此喝酒臉紅的人比一般喝酒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口腔癌等酒精所引起的疾病。酒精不耐症是亞洲人特有的ALDH2基因變異;根據2021年最新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基因體資料顯示,全台酒精不耐症人數為總人口的49%,亦即在台灣幾乎每兩人中就有一位帶有酒精不耐症。此數字代表台灣是全世界酒精不耐症盛行率最高的國家,台灣民眾更要警覺。。衛福部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目前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宜超過一瓶500毫升啤酒(約20克純酒精),女性不宜超過半瓶啤酒(亦即250毫升或約10克純酒精)。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建議如果患有酒精不耐症者,其實最好就是不要喝酒,或一周內最多不超過20克的酒精(等於一瓶500毫升啤酒,或是一杯的紅酒)。也建議多用零酒精飲料或以茶、水替代,符合現在千禧世代追求的清醒世代。 針對即將到來的的5月9日「台灣無酒日」,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今年特別聯手知名網紅「白癡公主」共同破解飲酒相關都市傳說。透過「無酒、節酒、零酒精」的推廣,幫助民眾獲得健康新知,進一步改善民眾的不當飲酒行為、預防癌症發生。歡迎鎖定「白癡公主」的YouTube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WXJTaLqI5KBnJuaXbCaTg,追蹤#癡驚大發現!

打造AV王國!隨機找人開房間 「獵豔帝王」證實罹2癌:同姿勢無法維持很久
有「獵豔帝王」(ナンパ帝王)之稱的日本資深AV男優澤木和也(沢木和也),日前證實了自己罹患食道癌和下咽癌的不幸消息。近日他坦承,過去年收入最高有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545.2萬),但當時從沒想過自己會需要這麼多錢,所以幾乎沒存下。澤木和也今年53歲,由於入行很早,幾乎是在AV產業的草創期加入;片商量身為他打造「沢木和也のナンパ王国」系列,企劃多半是在路上獵約素人開房間。另外,澤木和也也不只有男優身分,年輕時還會去兼差當牛郎,響亮的名氣,讓他常常被點檯。右下角疑似是拐杖,身體看起來相當虛弱。(圖/翻攝自推特/沢木和也)然而今年4月,他證實了罹癌消息,並積極接受化療。根據日媒《東京體育報》報導,澤木和也透露,癌症擴散到骨盆和肺,導致說話不順暢,也無法以同種姿勢坐著很久。儘管如此,他表示自己不會放棄,將積極對抗病魔。澤木和也慶幸,自己罹患的不是腦癌,還能保持清醒一段時間,好好打算接下來的事情。在接受化療後,他自認不是個好父親,無法留下任何財產給兒子。澤木和也自責,過去巔峰時期年收入曾達到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545.2萬),但當時沒有理財概念,也不認為自己需要這麼多錢,所以幾乎沒存下什麼錢。他說,「在這個年齡病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需要那麼多錢。」而澤木和也為了籌措醫藥費,出版傳記、賣T恤以及口罩等商品,目標金額為200萬日圓(約新台幣54.5萬元),目前已累積120萬元(約新台幣32.7萬),金額仍持續上升中。

金價母湯!他酒駕獲「全國第一」房子遭查封、罹鼻咽癌 妻還需代償91萬罰鍰
「叫我第一名,但這代價太慘了!」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彰化分署22日成功將全國酒駕第1名林姓義務人所滯欠的酒駕罰鍰全部徵起,共計新臺幣91萬3776元,林姓義務人從2015年至2018共被開了11 張罰單,物產被查封了,人也罹患鼻咽癌,連累配偶代償。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於去年4月間,為協助杜絕酒駕並展現公權力,挑選出全國因酒駕滯欠金額最高的前十名義務人,要求各執行分署列為專案加強執行。其中滯欠第1名的林姓義務人居住於彰化縣轄區內。他從2015年起至2018年間遭監理機關陸續裁處90萬元,共11張拒絕酒測罰單,6萬元罰單3張,9萬元罰單8張,經監理機關陸續移送彰化分署執行。去年4月間彰化分署發現林姓義務人名下唯一的財產是一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立即查封該建物。(圖/彰化分署提供)去年4月間彰化分署發現林姓義務人名下唯一的財產是一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立即查封該建物外,也一併查封建物內的攪拌器、磨豆米機等動產,並由其找人以1500元自行買回。但林姓義務人長期酗酒檢查出罹患下咽癌,需定期至醫院做電療、化療,彰化分署則應林姓義務人的請求,僅查封不動產,准林姓義務人辦理分期,每月繳納2000元,並由其配偶擔任擔保人。林姓義務人只繳納2期後不再繳納,彰化分署依法催告,仍不願意按約繳納,依法對他配偶開始執行。經彰化分署調閱他配偶財產資料後發現,他配偶有相當多的存款,因此在今年8月20日發執行命令執行他配偶的存款,並對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成功扣押義務人所滯欠的91萬餘元,90萬元是罰鍰,其餘是執行必要費用,並於22日發收取命令,成功展現國家公權力。去年4月間彰化分署發現林姓義務人名下唯一的財產是一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立即查封該建物。(圖/彰化分署提供)彰化分署表示,希望藉由此一成功執行全國滯欠酒駕罰鍰金額最高的義務人案例,提醒民眾切勿違法酒駕,否則不只危害自己的健康,也連累家人。

獵豔帝王無法出征了! 日本知名AV男優「確診2癌末」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就連日本AV產業也因此陷入停擺,不料現在傳出日本知名的資深AV男優罹癌,有「獵豔帝王」(ナンパ帝王)之稱的澤木和也(沢木和也)在推特上坦承罹患了食道癌和下咽癌,下週就要去化療了,許多AV男優、女優紛紛在其推特底下加油打氣。澤木和也日前在推特曬出一棟醫院的照片並寫著,自己罹患食道癌及下咽癌。(圖/推特)澤木和也日前在推特曬出一棟醫院的照片並寫著,自己罹患食道癌及下咽癌,他表示,雖然沒有一定要曝光這件事情的理由,但覺得突然消失螢光幕不太好,所以才決定公開,同時他也透露,由於自己是癌症末期,所以無法動手術,僅能透過化療,未來除了抗癌外,自己會回歸家庭,多陪陪兒子,他14日去了一趟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並看報告結果,決定住院日期。澤木和也日前在推特PO出進一步的檢查並看報告結果,決定住院日期。(圖/推特)日本AV產業發達,締造許多人氣女優、男優,有著「獵豔帝王」之稱、53歲的澤木和也入行很早,在1980年代AV界從草創到茁壯出力甚多,在AV界片商量身打造「沢木和也のナンパ王国」系列,讓他到處在街上打獵約素人,此外優澤木和也也兼差去當牛郎,可說是第一代名利雙收的偶像男優。澤木和也在推特透露罹患2種癌,表示自己接下來會專心做化療,消息曝光後,許多人紛紛留言打氣,有「AV達人」之稱的一劍浣春秋也在部落格撰文,希望澤木和也能打敗病魔。澤木和也在1980年代AV界從草創到茁壯出力甚多

沒有喉嚨卻能演講 病友互相扶持分享心情
64歲張先生,原為貿易公司業務經理,因工作關係常需要應酬,漸漸養成抽菸喝酒的習慣。後因聲音沙啞了半年未痊癒才至醫院就醫,原以為是小毛病,卻被醫師診斷為下咽癌第四期,張先生永遠記得當他告知家人需進行全喉切除手術以保性命時,全家人傷心落淚的場景。張先生於民國87年進行全喉切除手術,至今逾20年。剛動完手術的張先生,面對人生未來的態度非常消極,原本的工作也因無法說話而停擺,家庭從此陷入愁雲慘霧中。大約一年多後,因為朋友的鼓勵和復聲協會團體的支持,他慢慢的走出失去喉嚨的陰霾,也積極地開始進行言語復健,也逐漸地恢復說話的能力、重回社會。台灣每年有1800多位新增的咽喉癌患者,近年來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器官保存觀念的盛行,全喉切除手術案例也逐年減少,但每年仍有近百位患者接受此項手術。手術後病患立即失去喉頭的發聲機能,想說話而沒有聲音,身心因此遭受巨大的改變,家庭生計與社交生活也受到重大影響。中華民國無喉者復聲協會於民國75年由臺北榮總耳鼻喉部前部主任張斌教授成立,主要宗旨在協助無喉者進行嗓音復健,藉由病友間的相互扶持,讓生活逐漸恢復正軌,重新走入社會,今年5月由同為臺北榮總的耳鼻喉頭頸醫學部主任朱本元教授接任第十二任理事長,繼續為無喉者服務。無喉者復聲協會日前特別舉辦溫馨的「樂活新聲-重新啟航」無喉者演講比賽,邀請60位無喉者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和學習食道語的甘苦談,期能藉此機會讓社會大眾認識與了解無喉者,並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

她求「預付性交費」48萬!轉手花在牛郎店 男氣炸提告
一名方姓女子透過手機從事性交易,並以父親罹癌等藉口向一名男客索討48萬餘元當作「預付款」,事後兩人性交易時再扣除,但實際上卻是把錢花在牛郎店。男客後來要求方女立下借據,並以詐欺罪提告方女,士林地院審理此案,判方女無罪。判決書指出,方女和這名男客去年1月11日因從事性交易而認識,之後方女表示經濟有困難,要求男客「預付性交易的錢」;男客在16日匯款、隔日性交易。後來1月20日男客再度預付,匯了18000元給方女,26日以性交易抵銷,之後在28日又再次預付匯款了12000元。男客坦承自己色慾薰心,才會預付性交易的費用。(示意圖/Pixabay)男客坦承自己「色慾薰心」,接下來一直到5月中,方女以父親罹患下咽癌、師姐要先繳殯葬費用、要打斷絕父女關係的官司、就學貸款等各式各樣的理由,向男客借款共48萬7千元。不過男客因生病開刀,傷口尚未痊癒無法進行性行為,所以就沒有再約方女性交易,再加上對方女已心生疑慮,便對她說:「借錢還錢比較單純。」並要求方女寫下借據,並錄下兩人之間的對話佐證。方女則表示向男客借來的錢有一半花在父親、自己的房租和生活費,其於則是花在男友上班的牛郎店,「他會跟我要錢,並說不幫忙就要分手。」法院判方女無罪。(示意圖/Pixabay)法官發現方女父親去年1月至11月1日的醫療費自付額僅7800元,其他花在百貨公司、電動遊樂場、牛郎店。方女後改稱每月給父親8000元生活費,又花了13萬元幫他買製氧機。士林地院審理此案,認為5月10立借據,性交易改為借款契約,而約定還款期限在2023年;至於女方故意寫假的身分證號碼等個資,不能認定她就有詐欺意圖,只是誤寫,而且她有還錢的能力及意願,至於封鎖男客的通訊軟體帳號,是因為男客威脅要報警。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不能證明方女犯罪,故判她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