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聯準會升息即將見頂,債市長期投資的買點已然浮現。」中租投顧副總蘇皓毅同時向CTWANT記者表示,2023年基金市場還看好亞洲地區;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如惠則建議投資人強化股債配置,「看好美國、印度、日本、台股四大股市搶反彈,伺機第一季修正時機進場。」展望2023兔年基金市場,蘇皓毅說,「美國基準利率居高不下,儘管西方經濟體在2023年可能雙雙倒退,但亞洲有機會帶來一線希望,成長前景較佳」,「與西方相比,亞洲經濟正處於不同的經濟週期階段。」「即使全球其他地區放緩,但印度正在持續擴張,日本或成為今年唯一沒有陷入衰退的成熟經濟體;至於中國方面,亦即將迎來週期性的復甦,為2023年約5%的經濟成長奠定基礎。」蘇皓毅說。中租投顧副總經理蘇皓毅認為今年基金偏重價值股的配置,包括美股、東南亞與印度市場。(圖/中租提供)蘇皓毅看好亞洲成長,主要是因為擁有利多的政策;由於中國最近放寬貨幣和財政政策,有望促進整體經濟的信貸成長,進而支持房地產行業。雖中國疫情因解封而轉趨嚴重,但亞洲重新開放的動力只是被推遲,並沒有完全消失。債市方面,蘇皓毅分析說,2022年受到加速升息導致債券全年跌幅為百年來數一數二,但企業償債能力仍佳,因此目前之價格面具相當吸引力。「由於債券發行市場較低迷,可望使已發行之債券價格獲得不錯的支撐;不過總體經濟則是主要風險來源,包含地緣政治議題未解、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和能源供應問題都存在考驗,具低違約率之投資等級債券優於非投資等級債券,產業則以防禦型產業會優於週期性產業。」蘇皓毅表示。林如惠則表示,「今年全球正處於利率高點、景氣下行及通膨回落等變局,將壓抑長債利率走勢」,「可把握最後升息階段之際,利率逢高布建債券部位,建議優先選擇投資級債,搭配非投資等級債提高收息,以先買先收息角度出發,未來1~2年甚至可望有資本利得空間。」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如惠(右二)也看好印度股市。左起為瀚亞投信海外股票暨固定收益部主管林元平、總經理王伯莉與台股投資總監劉博玄。(圖/瀚亞投信提供)瀚亞投信海外股票暨固定收益部主管林元平指出,第一季可留意美國科技股庫存調節後的反彈機會,預料升息將不再衝擊市場,而半導體產業可能在第一季出現最大的負增長,可考慮逐步逢低增加美股部位,「物聯網、車用電子、元宇宙、資料中心、5G等結構性需求增長,科技股中長期具吸引力,第一季可逢低進場或定期定額」。第一金基金經理人許維哲則指出,第二季起一旦聯準會升息止步,庫存去化近尾聲,企業獲利動能可望重啟,加上下半年為傳統電子旺季與2024年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半年,市場資金行情稍可期待,惟在高利率環境中,投資標的仍相對看好高股利、現金流穩定的標的,中小型利基股相對較有表現的空間。「在基金操作策略上,去年初看到全球升息趨勢即將來臨,挑選標的偏向較不受升息因素影響、具備穩定需求的類股,例如受到缺料影響出貨的網通股、存在剛性需求的生技醫療族群,及受惠升息的金融股,且排除保險為主的金融標的。」許維哲表示。許維哲強調,「今年上半年台股採取穩健、保守分批進場策略,著重高股利、現金流穩定標的,可留意中小型利基股及未來趨勢型產業等,研判相對較有表現空間,中小型、上櫃類型台股基金回檔時可考慮進場定期定額,採取分散佈局投資策略。」
週五(13日)美股盤前,花旗集團公佈了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財報顯示,在GAAP準則下,花旗Q4總營收為180億美元,同比增長6%,較市場預期高出3000萬美元,淨利潤為25億美元,同比降低21%,優於市場預期。每股收益達到1.16美元,超過了1.14美元的平均預期。非GAAP每股收益為1.1美元,市場預期為1.2美元。按業務劃分,機構客戶業務營收91.59億美元,同比增加3%;個人銀行和財富管理營收60.96億美元,同比增長5%;傳統特許經營業務營收20.52億美元,同比下降6%。公司及其他業務營收6.99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31億美元。其中,客戶對利率和貨幣的押注使固定收益交易(FICC)營收同比增長31%,至32億美元,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高的第四季度收入。總交易量增長了18%,超過了高級管理團隊們上個月預測的10%的增幅。儘管其他挑戰變得更加清晰,這筆意外之財和來自信用卡業務的強勁收益幫助花旗集團營收和利潤均超出分析師預期。不過,該公司未能像分析師預測的那樣削減開支,並也為不良貸款撥備了超出預期的資金。在花旗集團公佈業績之前,其他華爾街大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也發布了類似的業績報告。摩根大通警告投資者,今年的淨利息收入將低於分析師預期,而美國銀行公佈,截至去年12月的三個月交易收入為37.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高於分析師此前預測的13%。華爾街各銀行一直依靠交易業務來抵禦利率上升和股價下跌引發的交易撮合、承銷和財富管理業務下滑。這讓花旗執行官Jane Fraser了一口氣,因為她花費巨資改革風險管理和其他內部控制措施,以安撫監管機構。花旗通過出售海外業務來簡化銀行的努力已經消除了一些費用。花旗Q4信貸損失準備金為18.45億美元,高於預期。其中信貸淨虧損同比增長了36%達11.8億美元,對潛在衰退的擔憂,促使花旗在Q4淨補貼信貸為6.4億美元。該公司將信貸損失準備金重新增加的原因歸咎於不斷惡化的宏觀經濟環境。花旗集團季度末每股帳面價值為94.06美元,每股有形帳面價值為81.65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和3%,主要是受淨利潤和流通股減少的推動,部分被股本和普通股股息的累積其他綜合收益(AOCI)部分的不利波動所抵消。截至季末,花旗集團的期末貸款為657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花旗集團的存款為1.36兆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展望未來,花旗集團表示,2023年的收入可能達到780億至790億美元,高於分析師目前預測的760億美元。與此同時,成本預計將達到540億美元,也超過了預期。
自美聯儲放棄了高通脹只是暫時現象的觀點以來,該機構一直希望能夠實現軟著陸:通脹將回落至2%,而不會對勞動力市場或經濟增長造成太大損害。這是美聯儲幾個月來一直預測的結果,儘管經濟學家警告説,這種情況極不可能發生。現在看來,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確實存在。根據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美國去年12月CPI年增6.5%,為自2022年年中達到高峰以來連續第六個月下滑,符合市場預期的6.5%,較前值7.1%大幅回落。數據顯示美國通貨膨脹正在下降,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失業率處於50年來的最低水平,工資增長4.6%。硬著陸意味着很多人將失去工作,然後糟糕的勞動力市場將降低通貨膨脹。目前就業市場的一些比較令人鼓舞的方面是,高中及以下學歷人群的失業率非常低,而且大部分就業增長都發生在較小的企業。然而,勞動力市場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好。考慮到通貨膨脹,低收入家庭仍在變得越來越窮。軟著陸的問題在於,它會拖長當前的通脹週期。這意味著未來幾個月(或幾年)的消費者工資將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迫使一些家庭進一步負債。一些人樂觀地認為經濟衰退將是溫和的,原因之一是家庭資產負債表在疫情過後處於如此良好的狀態。但是,擺脱通貨膨脹的時間越長,就會有越多的家庭消耗掉他們的儲蓄。已經有證據表明,部分家庭的信用卡債務正在不斷增加。長期的軟著陸還意味著利率在更長時間內處於較高水平,這可能會破壞金融體系的穩定,或給已經依賴廉價債務的企業帶來問題。這種情況對小企業來説也會更加困難,因為他們提高價格它們的議價能力更弱,獲得信貸的渠道也更少。軟著陸的另一個風險是,這個週期將是不完整的。通貨膨脹可能會有所改善,但隨後會停滯在4%或5%左右,而勞動力市場仍處於良好狀態。到那時,美聯儲將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在經濟更加脆弱的時候,造成真正的損害,使通貨膨脹率回到2%。或者,更有可能的結果是,美聯儲學會了接受更高的通脹,並取得了勝利。不過,如果軟著陸的可能性得到證實,美國經濟只要不再次遭受重大沖擊,就可能安然度過難關,不會造成太大損害。這是一個很大的假設,目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比疫情前大得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致力於反腐打貪,但去年有部分官員主動提前結束仕途(辭職或提前退休),有的還提出放棄退休待遇,為的是便於離職後繼續進行利益交換。陸媒指出,這一系列反常行為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嚴重的腐敗問題。《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去年以來,大陸紀檢監察機關查處通報的少數官員違紀案件涉及「逃逸式辭職(離職)」。辦案人員分析指出,他們有的並非真想辭職,而是變「提前退休」為「提前築巢」,以延續「權力餘溫」;有的採取「期權交易」,在位不收(收賄)離職收,在崗不收轉崗收;還有的是「帶病離崗」,擔心東窗事發,寄希望「一辭了之」。中國監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表示,離職有的是身體疾病原因,有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等。「提前離職或退休是為了後面謀劃腐敗做鋪墊者只是其中一類,不能以偏概全。但這種隱形變異腐敗行為的危害性值得重視。」《中國新聞周刊》在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搜索發現,2022年以來,在被查官員的通報中屢屢提及「逃逸式辭職」。所謂「逃逸式辭職」,是指一些中共黨員幹部以為離任後可以萬事大吉、既往不咎,抱著「猛撈一把就辭職」、「見好就收」的僥倖心理,企圖通過提前退休(辭職)的方式,逃避黨紀國法的查處。川觀新聞曾援引一位從事多年紀檢監察工作的幹部的話稱,「逃逸式辭職」一般分為兩種情節:一種是在職期間有違紀違法行為,企圖通過提前辭職退休的方式,逃避黨紀國法的懲處;另一種是指離職或退(離)休後,到原業務管轄範圍內企業任職、兼職,利用政商「旋轉門」撈好處。報導列舉的案例顯示,去年多起「逃逸式辭職」案件,都與金融貪腐有關,包括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寧波分公司原黨委委員沈曙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原巡視工作辦公室主任賈楞、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信貸管理部原總經理江傳寶、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中國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張華宇、中國建設銀行機構業務部原總經理黃曦等人被查。毛昭暉表示,有的官員提前離職或退休後,成為權勢團隊代理人的現象值得警惕。這是一種更有預謀的新型腐敗,帶有明顯的組織化腐敗特點,他們裡應外合,性質更為惡劣,查處難度也更大。毛昭暉認為,2013年中組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對領導幹部辭職或退(離)休後的多種情形做了相關規定,但在現實中,很多地方沒有嚴格執行該規定。這類人員離任後,去跟原單位打交道時,現在也沒有規定他們需要向原單位提前報備。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今日與台新金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宣示聯手進行「金融科技偕阻詐,資安聯防齊擋駭」專案,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為台新遍及全台的 ATM 嵌入預警情資機制,協助降低警示戶數及詐騙金額,守護民眾財產安全。刑事局表示,內政部警政署統計111年上半年的詐騙案件種類,其中以透過網路轉帳遭詐騙比例高達4成。有鑒於此,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副局長邱紹洲與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今天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宣示雙方將聯手進行「金融科技偕阻詐,資安聯防齊擋駭」專案,未來將透過公私部門的合作並結合雙方優勢,齊心協力防制資安駭侵與科技犯罪等不法作為。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台新金著手展開阻詐行動,這次以深化現有資安預警與科技犯罪防制措施為目標,達成2大目的,第1為「資安智慧聯防」,由台新金與刑事局各自蒐集不法網站、駭侵手法等情資,如釣魚網站、假投資、假信貸、假 App 等,再透過專門窗口分享彙整,並進行資安防堵及宣導等,從而加速釣魚網站及 App 下架、強化資安防禦、保障客戶帳戶安全。第2為「科技犯罪與駭侵事件預警」,刑事警察局科技研發科處理全國資安事件分析,掌握全國資安入侵態樣與手法。林維俊指出,透過165專線受理全國詐欺案件,掌握國內各類詐欺犯罪警示戶態樣,而台新金預計產出更高準確率的資安預警模型,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為台新遍及全台的 ATM 嵌入預警情資機制,協助降低警示戶數及詐騙金額,守護民眾財產安全。此外,刑事局強調,元宇宙時代來臨,數位金融犯罪已經逐漸擴大到民眾生活之中,秉持運用資通訊技術與民間聯防概念,率先與台新金控合作,推動第三方警政概念結合金融聯防來達到預防、偵測、攔阻及反制犯罪作法,提升金融機構關注潛在犯罪事件識別能力,有效降低企業營運風險,確保民眾不受犯罪侵害及保障財產,給予人民有政府會做事之感受。
近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不少民眾改變消費習慣,吃東西、買東西全仰賴外送服務,但也因此發生不少奇葩事蹟,就有一名外送員發文分享,昨(17日)晚間接到一筆訂單,對方先是傳訊息詢問餐點何時會送抵,下秒竟自曝身分開始「做起生意」,讓原PO傻眼直呼,「送個外送還被推銷。」一名外送員昨(17日)於臉書社團「外送員的奇聞怪事」放上一張對話截圖,可見對方先是禮貌詢問餐點送到了沒,不久後開始拚業績,「你好,我是凱基銀行的行員,目前有提供外送平台夥伴,不綁約、0開辦費,審核條件寬鬆的專屬信貸,如有需要可以聯絡我,感謝送餐,放在管理室即可!」,並附上加入好友的Line網址連結。原PO萬萬沒想到,只是送個外送竟然還能被這樣推銷,讓他忍不住傻眼直呼,「看來是真的有業績壓力。」貼文曝光後,掀起不少網友熱議,紛紛表示信貸廣告真的是無孔不入、猝不及防,「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大家都是只差面向不同」、「給為生活努力的人們一個認同」、「為了業績不放過任何機會,這才是一流的金牌業務」,但也有網友笑虧,應該要親自取餐以示誠心,「沒誠意,要推銷也不出來見面取餐。」
央行升息半碼,銀行存款掛牌利率隨之調升。其中,在一般房貸、信貸上,因銀行升息,民眾將需要多付出利息。而影響層面廣泛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青安貸款」及全國公教員工房屋貸款「築巢優利貸」,預計也將足額反映。「築巢優利貸」目前利率為1.81%,預計將足額反映央行升息半碼,同時也是一般民眾可拿到房貸的「地板價」將跟著拉高至1.935%。接下來若央行在明年持續升息,地板價也將在明年突破2%的重要整數關卡。今年以來,央行已四度升息累計達2.5碼(0.625個百分點),民眾房貸利率亦隨央行升息開始走高,房貸負擔增加。銀行主管分析,未來民眾購屋時,將需要更審慎評估自身財務負擔條件,最好將每月房貸負擔控制於月收入三分之一以內,以避免升息影響生活品質。如民眾因升息導致短期繳款壓力較大時,可考慮向銀行提出寬限期或延長借款期間的申請,以減輕升息循環壓力,但也要衡量寬限期滿後,每月攤還金額將增加等因素。另外,央行這次升息半碼,存準率未跟著提高,公股銀主管分析,這顯示前二次存準率提高,已逐漸讓銀行可貸放運用資金減少、影響資金成本,各銀行也在放款利率及結構上調整,央行暫停調升存準率以觀察後續。
飽受財務危機謠傳所苦的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近日宣布全球裁員9,000人,瑞士信貸證券台北分公司也驚傳裁員研究人員與分析師。證期局主祕黃厚銘29日記者會中證實,瑞信台北分證券公司近來進行人員縮減編制,主要是為落實集團策略轉型計畫,金管會會持續關注裁員的影響,目前公司總員工人數為38人,現金流尚有50.87億元,營運不受影響。黃厚銘指出,瑞信在台灣設的是證券分公司,經營的是證券、期貨經紀業務,客戶大多都是法人。截至2022年10月底在經紀業務市占率為1.445%,在整體券商排名第21名、在外資券商中排名第6名;期貨經紀的市占率為0.02%。黃厚銘進一步指出,截至十月底,瑞信台北分公司目前現金、約當現金尚有50.87億元,占總資產40.23%,今年前十月自結的稅前淨利為5.48億元,自有資金資本適足率為3259%、流動比率175%。黃厚銘表示,瑞信台北分公司目前營運上不受影響,會持續關注公司財務業務發展。目前員工總人數是38人,至於裁員人數由公司對外說明,人事安排屬公司自治事項。瑞信集團(Credit Suisse)預期第4季虧損將可能高達15億瑞郎(16億美元),且由於客戶信心降低,財富管理基金部門將進一步資金外流。瑞信上月並公布重組計畫,包括全球裁員9,000人,並擬大舉重組投行業務;市場傳聞,台灣瑞信也開始進行裁員,包括金融產業知名分析師、傳產分析師與研究助理,共有三名研究人力縮減,科技產業上下游的研究人力則維持原有配置。瑞士信貸集團10月初才宣布,瑞士信貸國際(Credit Suisse International)將以大約30億瑞士法郎的現金回購部分運營公司(OpCo)的高級債務證券,折合新台幣約957億元;另瑞信先前也已提出至2025年將削減數千工作崗位、包含年底前減少2,700個工作崗位,預先替市場打下預防針。
美股金融股今年過寒冬?是存股標的?巴菲特旗下波克夏上季大砍部分金融股持股部位,削減4212萬股美國合眾銀行與1015萬股的紐約梅隆銀行,但在23日美國聯準會會議摘要傳出同意放緩後續升息幅度後,美股3大指數漲跌互見,以道瓊站上年線走勢最強,主要為能源、金融、製造與零售業類股。觀察美股金融保險成份股的股價行情,高盛證券(GS)、Orix(IX)、花旗(C)、摩根銀行(JPM)等上揚,由於11月23日美國聯準會FED公布的會議摘要稱對於貨幣政策影響經濟層面,均同意降低升息幅度,市場多家投行大膽預測美聯儲明年的降息,瑞銀大膽預測降息175基點,利率預算高峰5%降到3.25%。預測「降息派」的還有德意志銀行、野村、美銀、巴克萊、摩根史坦利等,預測降息幅度為175基點到25基點都有;預測利率最高則有5.75%,預測降息利率可達3.25%、4%、4.5%與5%皆有;「沒有降息」維持高利率預測的有高盛、摩根大通、富國銀行,以5.25%、5%為主。股股金融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佳文表示,多檔金融股年初以來至10月,已跌2成,Q3財報還不佳原以為金融業的裁員與重組就是盡頭,沒想到許多銀行紛紛為了可能到來的「信用危機」,提列損失準備金應付寒冬。以花旗Citigroup(C)來看,年初以來股價從67塊多,一路下跌到10/11的40.45元,跌幅逾3成,花旗第三季度整體收益下降了25%。然而,花旗股價也開始上漲到昨收48.24元,略有漲幅,應是部分收入增長超過分析師預期,且每股收益高於華爾街預期。根據 Refinitiv 的數據,該銀行報告的收入為185.1 億美元,而分析師預期為 182.5 億美元。這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6%。細看花旗收入下降原因為提撥貸款損失的準備金,為了面臨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而提前做的準備金,另外投資銀行營收也大幅下降,為此花旗開始「瘦身」:出售在全球市場的不賺錢部門,包括澳洲、亞洲業務,而更加專注在受惠於利率升高的個人銀行業務,使個人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0% 至 43.3 億美元。至於摩根大通JP Morgan(JPM),受惠美聯儲加息,收入增長10%至335億美元,虧損的部分主要是因為擔心不良貸款太高,因此提高銀行準備金,金額達15億美金。另外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下降 43% 至 17 億美元,而分析師估計為 16 億美元。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MS)受到投資銀行業務下降影響營收,下降55% 至13億美元,市場波動導致交易收入下降3%,提列3500萬美金的信貸損失準備金,主要也是為了因應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黃佳文指出,先前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陸續傳出裁員消息,Q3許多銀行雖然在利息收入獲得不錯的表現,但是在投資銀行與呆帳準備上付出更多。觀察這一波金融股寒冬,需持續注意「逾放比率」、「備抵呆帳覆蓋率」不能太高。
一如預期,中國人民銀行昨下午宣布,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落實穩經濟一籃子政策措施,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率約為7.8%,釋出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此次為全面降準。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3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已預告「適時適度降準」。本次人行果如市場預期在25日宣布降準。人行上一次降準在今年4月,當時下調0.25個百分點,屬全面降準,向市場共釋出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當時宣布降準後,市場解讀為不如預期,香港恒指在下一個交易日大跌490點,並在未來一個月跌幅達9.42%。此次降準共計釋出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解釋,本次降準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落實穩經濟一籃子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二是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金融機構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三是此次可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可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臨近年底進行降準是「基本功夫」,可紓緩短暫的流動性緊張,而降準幅度亦屬意料之內,相信當局有將未來通膨列入考慮。他又認為,這次降準是一系列撐房地產措施的「組合拳」之一,可關注後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會否下調,以刺激民眾需求。大陸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研判,12月5年期LPR報價單獨下調0.15個百分點的可能性更大。
中華開發金控今(23)日舉辦2022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對外公布財務表現及整體營運報告。開發金控今年前三季累計稅後淨利突破新台幣200億,達到203.2億,於金控同業中排名第四,每股盈餘為1.21元。面對整體環境的波動與挑戰,開發金控各子公司獲利維持穩健;中國人壽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為181.7億,其中新契約價值利潤率上升至36.8%,同時亦審慎管理投資組合,以維持投資收益,整體投資報酬率達4.65%,也優於去年同期水準。凱基銀行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為47.4億,跟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幅度達30%,主要重點業務包括中小企業放款與個人信貸皆持續成長,淨利息收益率達1.42%。凱基證券前三季稅後淨利為26.8億,並在股權與債券承銷業務維持領先地位。中華開發資本今年第三季稅後獲利為9.86億,累計前三季稅後損失縮減為5.92億。在財務表現以外,開發金控總經理龐德明表示,開發金控積極落實ABCDE五大策略以推動全方位發展;持續聚焦「數位躍升」及「顧客導向」策略,打造數位平台以提供客戶更創新便捷的金融服務體驗。中國人壽日前已取得金管會核准,率先開辦「全通路行動投保結合生物辨識辦理遠距投保程序」。凱基證券亦領先同業,整合視訊功能與電子簽章技術,推出全台首創「視訊電子簽章」服務。凱基銀行全新智能客服「荷包君」,結合最新語音互動技術,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在在展現開發金控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積極貼近市場與消費者需求的創新行動力。此外,開發金控今年推出員工福利信託持股計畫,邁向「首選雇主」的願景;並於11月發布第一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展現「高效執行」的實際行動,同時也將持續善用數據分析,藉此強化獲利動能,拓展新客群並提升客戶忠誠度以「驅動成長」。
「我很常去7-ELEVEN用餐,也會用中信Home Bank App轉帳累積許多My Way 點數,可以把中信My Way點數1:1轉換成OPEN POINT點數,覺得很棒。」 22 歲新北中信特攻控球後衛魏嘉豪分享自家點數回饋體驗,可說是為中信銀擲出一記好球。面對電子支付新戰局,以逾826萬張蟬聯信用卡發卡的哥中信金,今年開啟集團「抱緊處理」模式,3月起全面盯緊粉絲作戰,除邀請財經主播李昕芸,還安排T1中信特攻球星東方譯慷、阿巴西、魏嘉豪等,分享他們使用中國信託銀行App、ATM經驗談,力推今年數位新轉型的成果。中信金(2891)科技長賈景光跟CTWANT記者說,「中國信託帳戶超過一千萬戶,數位帳戶則約七百萬戶,參考美國大摩銀行的經驗,發展數位科技還是要同時兼顧實體與線上通路。」中信持續優化ATM,這幾年創新整合最新版的HomeBank App、My Way數位帳戶,讓中信的MyWay點數可以換兌到統一超商、中華電信、PChome等企業『點數』,對用戶來說更為便捷。中信ATM做跨行交易,或者完成中信銀HomeBank App任務牆上的指定任務,即可獲My Way 點數,像是跨行轉帳1點、申購單筆基金10點、申辦信貸100點等, 1 點My Way可兌換好禮或參加抽獎。今年7月再推「中信點」,由最新發行中信ALLME卡綁定中華電信Hami Pay或網家Pi拍錢包,即可獲回饋「中信點」,且為「跨平台點數」,1中信點=1元,可等值兌換Hami Points或P幣。中國信託ALL ME卡首創金融業跨平臺即時轉點功能。左三為中信銀行董事長利明献、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右三)、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左二)、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右二)。(圖/中信銀提供)中信銀卯起來出新招「圈粉」,其來有自。這二、三十年來信用卡市場的卡友回饋大戰中,不少新招就是出自中信銀,從最早的紅利點數、多族群3倍紅利、現金回饋、回饋金、飛行哩程,到商務卡消費兌換刷卡金、年費、機票等,近年則搶頭香換發LINEPOINTS、Yahoo超贈點、中華電信紅利點、中信兄弟超象點、和泰Points等。六年多前LINE PAP的LINEPOINTS可以現場直接抵扣,一點換一元,中信銀最先拿到Line Pay獨家聯名卡旋即掀起風潮,去年8月,中信銀將紅利點數、My Way 點數轉換成OPEN POINT點數,進一步擴大服務會員與用戶,由於中信銀早在22年前即與統一超商合作,在7-ELEVEN門市設置中信銀ATM,因此可在此基礎下將點數應用極大化。一位27歲上班族說,雖然現在中信卡回饋的Line POINTS從5%降到1%,低於聯邦銀,但她用習慣這張卡就沒換,並且會先設定勾選消費抵用項目,像是搭計程車等都用得到。此外,7-ELEVEN OPEN POINT的會員開設中信My Way數位帳戶,每月則提供乙次跨轉免手續費及ATM跨提免轉手續費;OPEN錢包綁定My Way簽帳卡單筆滿711元,每月加碼3次ATM跨提免手續費,次月還可享10% OPENPOINT點數消費饋,但有額度與名額的限制。「中信把點數除了可用抵信用卡費,也跨足異業做點數互轉,讓卡友可以更靈活運用點數,甚至累積更多時去換抵需購買物品或服務等,雖然這可能對業者來說會額外增加一筆行銷費用。」卡優新聞網總編輯周湘台說。周湘台進一步說,「從吸客到圈粉,再到留客,業者實際做起來是很辛苦也不一定獲利,但能有異業盟友,不僅可以深化了解客戶輪廓,譬如說新婚夫婦買了嬰兒床代表有新生兒,那麼可以切入新生兒保單、父母健康醫療保險等,為粉絲會員提供客製化資金與保障等需求服務,銀行收到保費、貸款買屋等利息、手續費等,即是銀行主要營收來源產出所在。」
隨著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陰霾,不只科技業掀起裁員風暴,連華爾街投行也難以幸免於難。在營收大幅下滑,以及明年經濟前景黯淡的情勢下,全球最大投資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的花旗集團(Citigroup),以及英國第2大銀行巴克萊(Barclays)都在本周裁減了數百名員工。據《財聯社》的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總部位於紐約的花旗集團本周裁掉了大約50名交易人員。由於交易活動低迷,花旗還削減了數十名投行業務人員。而巴克萊的投行和交易部門也在本周裁減了約200人。雖然解雇表現不佳的員工是華爾街的年度慣例,但隨著過去幾年的長期牛市使交易活動繁榮,華爾街一度暫停這種優勝劣汰的舉措。而現在由於市場低迷,這類措施又捲土重來。儘管與Meta等科技巨頭的大幅裁員相比,華爾街投行的裁員規模不值得一提,但這些舉措可能象徵著一個趨勢的開始。據美國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SIFMA)的資料,今年截至10月份,由於IPO市場基本處於凍結狀態,股票發行量暴跌了78%。同時,隨著聯準會加息,債券發行量也顯著下降,今年截至9月份也下降了30%。華爾街投行的高管們在最近幾周也變得越來越悲觀。他們表示,部分固定收入領域的強勁業務活動帶來的營收可能已經見頂,而在股市熊市的背景下,股票業務營收也會繼續下滑。消息人士透露:「大多數銀行都在為明年的收入下滑做準備。投資者知道市場的大方向,至少在明年上半年是這樣,他們認為客戶對對沖交易的需求可能已經見頂。」華爾街最早從過去幾個月就拉開了裁員的序幕。而未來,這一浪潮恐將愈演愈烈。由於經濟前景惡化、交易枯竭,全球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高盛(The Goldman Sachs Group)也在9月開始裁員,人數約為500人。陷入困境的瑞士第2大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Group AG)裁員幅度最大,原因是該行需要對其虧損的投行部門進行整頓。該行上個月表示,將在第4季度裁員2700人,並計畫到2025年裁員9000人。其它一些大行則準備採取行動。即使那些近年來從歐洲銀行手中奪得市場份額的華爾街贏家,也無法避免裁員。得知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計畫的知情人士指出,表現不佳的員工將面臨裁員風險。該行將在年底採取選擇性裁員和減少獎金等方式來控制支出。據知情人士透露,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也在考慮裁員,不過裁員規模尚未決定。該行5月底就曾表示,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2%。
據外媒報導,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GSGN)陷入財務困境,今年來財務狀況連連,計劃本週起,對旗下全球財富管理業務啟動新一輪裁員。在此之前,該行投行部門早已進行裁員。《彭博》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稱瑞信最早會在今(7日)通知受影響的員工,據悉受影響的員工主要是投資顧問,且在亞太地區,一些理財團隊可能裁員約10%。據瑞士信貸在10月27日公布第三季財報顯示,淨虧損高達40.9億美元(約新台幣1299.12億元),該集團當時就提到,透過募資、裁員與出售資產等措施重振營運與名聲。具體而言,瑞信日前宣布全面整改,力求削減成本25億美元(約新台幣802億元)的成本,而裁員是計畫的一部分,預計在今年第4季度開始裁員2700人,並目標在2025年削減約9000個職位。除了全球財富管理業務外,知情人士表示,瑞信本週也將繼續對市場和投資銀行業務進行裁員。對於上述報導,瑞信僅稱,裁員2700人的計劃正在進行中,但拒絕進一步置評。
對沒有長輩資金奧援的年輕受薪世代來說,在台灣的都會區想買房成家,簡直是一場不可能的任務。一名網友就上網好奇問大家的意見,提到自己租屋已經10年,現在房東要賣房子,他與另一半開始有了購屋念頭。但他們目前只存了120萬頭期款,兩個人雙薪共7萬元,很好奇問大家,「能買新莊600萬的房子嗎?」但面對原PO想靠現在的經濟實力,加上信貸買套房,多數網友都建議再緩緩,「小坪數貸款成數不高,再加信貸的話...壓力過大,不如繼續租房子存錢」。一名網友在臉書《買房知識家 A你的Q》表示,自己在現在的租屋處住了大約10年,但日前房東通知要收回房屋出售,原PO夫妻只能搬離,但考慮現在住處傢俱家電很多,要重新找租屋處,怕會重複上演搬家搬不停的悲劇,於是兩人燃起了在新莊購屋置產的念頭,希望能安定下來。但原PO分析自己與另一半的財務狀況透露,目前他們夫妻雙薪7萬元,存款約能拿出120萬當頭期款,若120萬不夠的話,只能去信貸。原PO好期問大家,「能買新莊600萬的房子嗎?只想買15坪左右,2人每月都存將近2萬5000元。」文章曝光後,網友紛紛熱議,有人就直言:「直接跟房東買下來呢」、「600萬連樹林勉強了,新莊別想了」、「套房15坪以下只能貸5成,不然也不高」,而原PO後來也回應,房東對於他們現在租的房子,開價1038萬要賣,與他的預算差太多了,因此並不考慮。面對原PO的買房煩惱,也有行家分析表示,「新莊750萬以下,可以直接住的只有套房,但套房要貸款到8成很困難,至於信貸一定可以貸,但是信貸+房貸的月付額負債比,才是銀行是否讓你貸的依據」,有網友就直言,以原PO家庭的月薪,扛起貸款是有難度的,建議只能選更偏遠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