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3C
    • 汽車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專題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聖誕節跑趴狂歡嗨整夜 醫呼籲:做好雙重防護避孕

隨著疫情趨緩人潮回流,許多年輕人摩拳擦掌,準備迎接聖誕夜及跨年晚會到來!不過,婦產科醫師提醒,年節氣氛濃厚,年輕人狂歡之餘也要記得保護自己,做好雙重防護避孕,避免意外懷孕後悔莫及。算安全期卻意外懷孕 吃事後避孕藥還二度中獎  一名今年20歲的小莉(化名),二年前認識一名大學男生,雙方交往不久就發生性關係,本以為計算安全期可以避孕,沒想到近幾個月月經一直沒來,一開始以為只是亂經,沒想到醫院檢查竟被醫師告知已懷孕20週,在母親逼問之下,小莉才道出男方是一名網友,為了不耽誤課業,也沒有結婚計畫,最終選擇終止妊娠!讓小莉不明白的是,第二次明明男生有使用保險套,自己也在事後第二天吃了事後避孕藥,為何還是「中獎」了?保險套全程戴好戴滿 事後避孕藥不宜頻繁服用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陳奐樺醫師表示,許多年輕人對避孕仍充滿迷思!例如計算安全期及體外射精等避孕方式的失敗率相當高,目前已經不是醫學界建議的避孕方式。保險套雖然是男性的主要避孕方式,但容易因摩擦或使用不當影響避孕效果,加上射精前就有精蟲排出,若沒有全程戴好戴滿,避孕成功率大約只有八成五。陳奐樺醫師說,許多女性認為每天吃常規避孕藥很麻煩,因此選擇發生性行為之後再吃事後避孕藥。其實事後避孕藥是緊急情況才使用的避孕方式,因為含有高劑量的黃體素,藉由延遲排卵達到避孕效果,但如服用時卵子已經成熟排出,就沒有避孕效果,另外過度頻繁使用還可能出現亂經現象。第四代黃體素 常規避孕兼具調經效果陳奐樺醫師指出,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口服避孕藥已發展到第四代,透過每天規律服用控制卵巢排卵,達到避孕效果。相較傳統避孕藥,新型口服避孕藥副作用大幅降低,僅少部分人初期服用時會有輕微頭痛或噁心,但症狀通常不到一週就能改善。另外口服避孕藥還具有調經效果,同時也能改善青春痘問題。建立「雙重防護」正確避孕觀念 還可以避免性病陳奐樺醫師再次強調,「雙重防護」避孕是目前醫界認為避孕成功率最高的方式,男性全程且正確使用保險套,女性則服用常規避孕藥,避孕效果可達到99%以上,而且有效預防性病發生。民眾可多加利用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立的「避孕諮詢室」網站(https://www.beok.org.tw/),除了提供正確避孕資訊外,也特別規劃避孕諮詢地圖,使用者可迅速查尋到附近「3分鐘衛教認證藥局」或「避孕諮詢診所」,透過專業人員提供正確的避孕諮詢。

publish-icon 12月1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38歲女星又懷孕「再中2個」晉4寶媽!小6歲尪嗨喊:我好厲害

38歲資生堂千金李宓,去年才與小她6歲、台大學弟老公阿Q(廖振宏)結婚,沒想到雙胞胎兒子上個月才剛滿周歲,近日又宣布懷孕喜訊。李宓透露,自己耗時半年多才二度人工受孕成功,目前2個胚胎皆順利著床。李宓日前在臉書分享,歷經半年多來的努力,她又透過試管成功懷孕,「取了3次卵,做了17個胚胎都有做PGS(胚胎切片),最後選擇植入了2顆最優質D5的胚胎,植入第9天去驗血,HCG就有920超高的!2週後照超音波,2個胚胎都有成功著床。」她也坦言,雖然胚胎已成功植入,但還是要觀察寶寶的發育狀況,希望未來能順利晉升4寶媽。李宓也將做試管嬰兒的過程用影像紀錄下來,透露求子之路十分艱辛,前後取了3次卵才成功,「一開始顆數(卵子)很少,後來有吃一些營養品,調整作息後卵子就有變多了,但畢竟(年紀)還是比較老一點,所以不是很順利。」接著,李宓向老公甜蜜抱怨,「哪像你只要取精這麼簡單」,對方立馬笑虧,「我厲害啊!妳的很老,我的很年輕」,下秒她也撒嬌輕搥老公胸口甜喊「過分!」,可見2人感情相當幸福。

publish-icon 12月1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4歲兒問:精子怎進去媽媽肚子? 蔡阿嘎「1張圖」教健康教育

百萬YouTuber蔡阿嘎和二伯結婚後,生下2個兒子蔡桃貴和蔡波能,時常分享家庭日常。日前4歲蔡桃貴在學校學到健康教育,畫了一隻隻小蝌蚪,並問道:「爸爸的精子怎麽進去的」,這問題讓二伯直冒冷汗,要他直接去問蔡阿嘎,而後續也曝光了。二伯透露,蔡桃貴前陣子在學校認識精子和卵子,她表示:「你就是精子變成的」,蔡桃貴聽了想了一下,反問:「我不是從妳肚子裡面出來的嗎?那精子怎麽進去的」,她含糊帶過:「爸爸送給我的」,但蔡桃貴繼續追問,令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丟給蔡阿嘎,「不然你去問爸爸好了」。蔡阿嘎教兒子認識精子和卵子。(圖/翻攝自嘎嫂二伯&蔡波能's Daily YouTube)只見蔡阿嘎在紙上畫出精子的樣子,分成健康和不健康的類型,以賽跑的概念形容,第一名才能和卵子結合,「媽媽的肚子就會長大」,至於怎麼跑到肚子裡的?蔡阿嘎解釋:「精子會游過去,你要長大之後才有精子,小朋友還沒有精子」,要他多吃飯、多睡覺,就會長大。接著,蔡阿嘎介紹卵子,「媽媽是女生,就是有卵子」,精子跑進去就會變成胚胎,會慢慢變成小寶寶,同時叮嚀要長大之後,遇到最愛的女生,才可以把精子「送」給對方。結果蔡桃貴馬上手指向二伯,讓他哭笑不得:「不是媽媽啦!不可以是媽媽」,一旁的蔡波能熱情告白:「我喜歡爸爸」,他則搞笑回應:「可是我們沒有未來」。

publish-icon 11月3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冷凍胚胎穿越30年甦醒 美國雙胞胎創紀錄

美國田納西州近日有一對雙胞胎誕生,他們的冷凍胚胎在1992年4月22日被放在攝氏-128度的液態氮中,至今度過超過30年,創下有史以來最長的冷凍胚胎成功活產的新紀錄。據《BBC》報導,來自奧勒岡州的芮秋(Rachel Ridgeway)是四寶媽,她在10月底生下這對雙胞胎,父親菲利普(Philip Ridgeway)表示,這令人難以置信。根據國家胚胎捐贈中心(NEDC)的說法,芮秋創造了新紀錄,她的冷凍胚胎在30年後醒來。國家胚胎捐贈中心是一家私人機構,該組織已幫助1200多名嬰兒從胚胎中出生。在芮秋之前的紀錄保持者,是一位名叫莫莉(Molly Gibson)的女性,她在2020年生下小孩,冷凍胚胎近27年。國家胚胎捐贈中心表示,希望藉由芮秋的消息能鼓勵其他人,親身體驗胚胎領養所帶來的好處。據了解,里奇韋夫妻檔的其他4個孩子,年齡介於1到8歲之間。菲利普說,「當上帝賜予小孩生命時,那時我才5歲,從那時候我就一直保護他們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我們最大的孩子,儘管他們是我們最小的孩子。」據了解,雙胞胎的胚胎在1992年由一對匿名夫婦透過體外授精保存下來,當時男子已50多歲,還依賴一名34歲的卵子捐贈人;胚胎被冷凍於美國西海岸的生育實驗室直到2007年,這對匿名夫婦再將胚胎轉贈給NEDC。據《TODAY》報導 ,據2016年國家數據顯示,冷凍胚胎每次移植的成功生產率為 49%。

publish-icon 11月2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美女主播宋燕旻代謝變差胖6公斤 為導演老公《咒》集氣金馬

世足開踢前夕,華視主播宋燕旻今(19)日將和另一半柯孟融一同走上金馬星光大道,她表示這是第一次走三金的星光大道,期待由老公執導的電影《咒》能拿下多項大獎。宋燕旻過去曾說如果另一半電影大賣,就準備解凍卵子,但她現在透露自己有甲狀腺亢進的問題,現在有服藥控制,擔心對胎兒產生影響,未來視身體狀況再行打算。宋燕旻透露因為服用甲狀腺亢進的藥物,造成代謝變差,這1年來已經胖了6公斤,笑說:「我老公已經欣然接受胖胖的我,他說只要身體健康就好了。」主播馮薇之(左起)、宋燕旻、莊惠琪。(圖/華視提供)提到「2022 FIFA卡達世界盃™」20日將迎來開幕式與首場賽事,宋燕旻透露最喜歡的足球明星,還是已經退役的David Beckham(貝克漢),她笑說:「貝克漢越老越帥,現任球星還沒有人超越他。」回歸到今年參賽球星上,宋燕旻表示看過Lionel Messi(梅西)老婆的實境秀,從節目中的互動中對他頗有好感。此外,為了迎接4年1次國際運動盛事,華視特別在大廳打造了「榮耀時刻: 穿越卡達世足之門」3D立體地貼造景,歡迎民眾在賽事期間來華視拍照打卡。華視美女主播群宋燕旻、莊惠琪、馮薇之與王乃伃親自示範如何營造最美拍照畫面,展現十足的活力,邀請粉絲們一起瘋世足。

publish-icon 11月19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吳申梅「光棍節無預警閃婚」 臉書狂刷一整排藍勾勾祝賀

歌手吳申梅在光棍節無預警宣布結婚!於臉書曬出婚紗照嗨喊:「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我結婚了,111.11.11。」文章曝光後,立刻刷滿一整排藍勾勾,蕭煌奇、荒山亮、謝金晶、張文綺、王晴、謝宜君、李子森、亮哲、許志豪等人都紛紛來留言道賀。吳申梅在今天驚喜宣布婚訊。(圖/翻攝自吳申梅臉書)出道9年的吳申梅去年受訪時才說覺得年紀已經不小,加上喜歡小孩在前年成功取出18顆卵子並凍卵,未料事隔1年多就傳來好消息,驚喜演藝圈好友與無數粉絲。文章底下狂刷一排藍勾勾。(圖/翻攝自吳申梅臉書)

publish-icon 11月11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凍卵受精率近9成 醫:34歲前最易成功「之後卵子品質速降」

近來有女星因看到朋友備孕太辛苦,決定走在時代的尖端,在邁入34歲時先進行凍卵,而這個年齡被視為凍卵的最佳時間!根據卵子品質和活產數據分析,女性在34歲以前凍卵,未來透過試管嬰兒獲得寶寶的機率最高!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何彦秉醫師表示,女性的卵子數量和品質會在35歲開始加速流失,40歲女性非自願性無子女的風險高達36%,30歲女性僅3%,若在30歲時就凍卵,可大幅降低日後風險。依據生育調查顯示,30歲以上的女性超過5成計畫懷孕的年齡在35歲以上。何醫師提醒,卵子數量和品質是未來懷孕的關鍵,而冷凍卵子可以將生殖細胞停留在當下,解決卵子持續老化的現象。何醫師表示,凍卵是一種生育保存的概念,建議30-35歲、短期內沒有生育計劃者,在健康生育年齡時先將卵子冷凍,等到想生育時使用冷凍的卵子進行受孕,保有理想懷孕率。根據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統計,2022年凍卵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成,在TFC凍卵的女性平均年齡為37歲,解凍卵子進行試管嬰兒的人平均年齡為40.2歲。何彦秉醫師表示,在TFC解凍卵子生育的女性約為凍卵人次的25%,其中大多都能成功懷孕,但若凍卵時的年齡越高,相對成功生育的機會將隨之降低,以此提醒育齡的女性及早進行檢查及規劃。根據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SART)最新報告顯示,凍卵的平均年齡從10年前的36.7歲降至34.7歲,凍卵帶來的效益會更加顯著。何醫師提醒,年齡是影響女性生育能力最重要的因素,目前TFC冷凍卵子解凍後的存活率可達97%以上,受精率最高達8成7,可有效提升日後懷孕和活產的機率。根據主計處最新數據,台灣30-34歲女性未婚率高達49.7%。據醫師診間觀察,儘管台灣女性對於凍卵的詢問度增加,但多數仍會猶豫2-3年才決定進入凍卵療程,導致錯失凍卵的黃金時期。大型的數據統計,目前處於單身、離婚或喪偶狀態,渴望未來生育的女性較容易選擇凍卵,而凍卵的目的則是為了找到伴侶、等待財務穩定和與追求職涯目標。何醫師表示,凍卵是一種自願性的選擇,因此只要找到好的時機點就應該要盡速進場,不要等到生育能力變差,才不得不將卵子冷凍起來。尤其現在部分女性有早發性卵巢功能退化的現象,更要特別注意自己的生育健康,透過定期進行卵巢功能、卵子庫存量的檢查,才能讓生育真正自由。

publish-icon 11月0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任容萱穩交模特兒男友3年 生日前突公布喜訊

任容萱與模特兒男友交往3年,即將迎來34歲生日,忍不住先公布喜訊,宣布順利「完成取卵」。因為陸續看到身邊朋友備孕的辛苦過程,加上自己對孕育下一代的計畫尚未明朗,希望能配合上最佳凍卵時間點,於是決定主動出擊。任容萱說 :「醫生說34歲以前凍卵,未來透過生殖醫學獲得寶寶的機率最高,就下定決心趕快來凍卵!」對於自己成功克服抽血﹑打針的恐懼心魔,最後取得19顆卵子,展現超堅強卵實力!任容萱感性說道:「凍卵真的是讓自己變勇敢的過程!」任容萱對於什麼時候會生小孩一直保持著順其自然的心態,當然也會有高齡懷孕的擔心。這一次的凍卵過程,她坦承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令人不安和害怕,每一次的回診,一次次的抽血檢查都能從容面對,尤其是打針這件事,真的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勇敢,最後連打排卵針都打不倒自己!影片中可見她還特別留了一支排卵針請任爸幫忙施打,整個過程都在最親密的家人參與之下完成,見任爸俐落的在瞬間就完成施打,連傷口都沒有流血,非常專業又讓人感覺溫暖。任容萱凍卵取19顆卵子。(圖/星星向容提供)

publish-icon 11月0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團團」未來若病逝遺體如何處理?動物園:可能會保留精子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團團」病程進展快速,大陸大貓熊保護研究中心派出2位專家吳虹林、魏明前來台探視,外界也相當關心,未來「團團」若病逝,遺體會如何處理,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如果團團走了會快速做出討論,不排除基於研究或教學需求,考慮保留骨骼或皮毛,且因科技進步,也可能會保留精子。「團團」未來病逝後遺體會如何處理,也成為外界關心的議題,曹先紹今表示,現在科技一日千里,現在動物往生後,很多會依據研究或教學設定需求,考慮是否保留骨骼或皮毛,且因為科技進步,也可能還會保留精子、卵子等。曹先紹說,有可能會把精子或卵子冷凍下來,保存給後續,許多極度瀕危的動物,碰不到交配對象,就有可能會這樣處理,動物園夥伴都不希望團團狀況快速惡化,但如果真的不幸走了,會快速做出討論。

publish-icon 11月02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39歲女拚「做人」卻先迎來乳癌 不必二選一!治療後生下健康女娃

乳癌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而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44歲以下確診乳癌的年輕癌友約17.23%,佔比不低。而乳癌的治癒率高,因此對於年輕乳癌病友最困擾的,多為面臨正值有生育規劃安排時罹癌,往往要面對癌症治療與生育計畫的兩難。39歲許小姐在結婚前就跟職場女性一樣以工作為重,32歲結婚,婚後並沒有特別避孕,原本希望能透過自然受孕方式來擁有「愛的結晶」,努力了三、四年肚皮始終沒有動靜,為了一圓當媽媽的夢想,跟先生討論也開始做不孕症治療。沒想到在36歲時,愛的結晶還沒來,卻先迎來了乳癌。當確定是乳癌那一刻,她哭著問醫生:「我很想要生小孩,怎麼辦?接受治療後,我是不是再也無法懷孕生小孩了?」她回憶著醫生當時告知,化療可能影響卵子品質、讓卵巢受損,想生小孩要趕快預作準備:冷凍卵子、冷凍胚胎做生育保存計劃,夫妻倆抓緊時間在治療前冷凍了10個胚胎。考量自己年近40歲受孕不易,許小姐想盡快準備懷孕,因此趕在做完12次化療及標靶治療後,跟醫師商量是否有機會可以暫時停藥去準備懷孕。原本要吃5年的抗荷爾蒙藥,與醫師討論後先吃1年後先暫停去準備懷孕。而當醫生宣布「中獎」受孕成功的那天,在診間興奮歡呼,回家把囤貨很久的驗孕棒拿出來「狂驗好幾次,看到兩條線,真的會莫名感動!」現在,生下可愛的女兒,實現了當媽媽的願望,每週至少兩天,她會揹著寶寶一起爬山,「我要把自己鍛鍊得更強壯,好好陪寶寶一起長大。」年輕乳癌病友持續攀升,加上現代女性晚婚晚生比例高,高齡婦女求子不易,好不容易懷孕了,卻發現罹患乳癌,該怎麼辦?「為了治療,我是不是要把小孩拿掉?我可以先選擇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再接受治療嗎?延緩治療是否也會讓病情急速惡化呢?」馬偕紀念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張源清醫師表示:在醫學科技的進展下,懷孕期間的乳癌治療與生育不需要二選一,早期病友原則上建議先手術處理腫瘤,不需要考慮終止懷孕。國際間具影響力的文獻報告顯示,一旦進入第二孕期,也就是滿 12 週之後,乳癌目前標準的化療方式對胎兒其實是安全的,不需要特別終止懷孕。若能積極接受並配合應有的手術與化學治療,病患存活率和相同臨床病理特徵的乳癌患者相當;研究也指出,在第二孕期後有接受乳癌化療產下的孩子,除了出生時體重稍輕,但整體健康、生長範圍、心血管功能、認知功能等都沒有差異。在懷孕時罹癌的病友可以在生產後再進行抗荷爾蒙藥物治療、標靶、放射線、免疫療法等。懷孕中罹患乳癌的照護需要多專科共同參與,治療計畫需更細心周全的考量,腫瘤科醫師必須與婦產科醫師密切溝通,觀察癌症治療過程中孕婦的生理變化。每個病友與家屬的人生規劃,都有賴良好的醫病溝通,共同討論以做出最佳治療方案。在現代醫療的協助下癌症已經不再是絕症,隨著癌症治療及生殖醫學技術進步,利用進步的生殖細胞冷凍保存科技,可以幫助癌症患者達到生兒育女的需求。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表示,生育保存已是現今癌症治療的一環,當醫師面對年輕癌症病患,尤其是介於15-49歲的育齡患者,需先了解患者生育經驗及未來生育規劃,若有計畫懷孕,擬定治療計畫就會考慮生育時程,同時轉介癌友接受生殖醫學團隊評估。癌症治療需要與癌細胞搶時間,為了不耽誤治療,台灣生殖醫學會建議在癌症治療開始之前,評估以下生育保存方案的可行性:男性癌友1.精子冷凍保存:過程約需2小時,包含抽血檢測、留存精液、冷凍等。2. 顯微睪丸取精手術:約需10-20分鐘,利用睪丸組織切片取得精子,並冷凍保存。適用於無法射精、無精症、無精液症等年輕男性癌症病人。女性癌友 3.卵子冷凍保存:只要確認未懷孕的狀態即可進行,透過「隨時啟動」(Random start)的取卵技術,可不須配合受限於月經週期快速取卵,快速爭取時間。過程約需2週,包含:抽血檢測(傳染性疾病、荷爾蒙相關)、 藥物誘導排卵、追蹤濾泡成熟度(透過陰道超音波)、取卵手術、冷凍等保存。  已婚癌友4.胚胎冷凍保存:因台灣人工生殖法,僅限適用於已婚患者,過程約需2周,精卵在體外受精成為胚胎,再冷凍儲存。癌症療程完成後,什麼時候可以準備懷孕呢?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胡玉銘院長表示,在癌症治療結束的五年後,必須先經由原癌症主治醫師同意,確認安全無虞後,即可轉介至不孕症生殖專科與醫師討論並評估生育計畫。若先前已有品質完好的冷凍生殖細胞,可在解凍後開始接續的試管嬰兒療程。若當初沒有進行生育保存,也不用灰心,我們依舊能從頭開始嘗試,一切都是有機會的。當醫療不斷進步,癌症治療存活率愈來愈高,生育保存成癌症治療新課題,治療不只是消滅癌細胞,治療目標也不只停留在『活下去』而已。當走過癌症這個人生逗點,也要能滿足癌友們回歸社會的各項需求,即使罹癌也能勇敢面對、積極治療、甚至規劃安排自己未來的人生,擁有自主選擇與自我賦能的機會。

publish-icon 10月19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人夫與妻爭「精子卵子誰決定性別」吵到走心 醫搖頭:為何不珍惜自己生命?

無論生男生女都是父母的寶貝,不過仍有少部分夫妻會為了生男生女是由誰決定而發生爭執。婦產科名醫蘇怡寧近日收到人夫私訊表示,和老婆因為精子、卵子受孕一事吵架,老婆堅持小孩的性別就是男生決定。對此蘇怡寧直言,「我能開導你的,就是為什麼要為了這種鳥事跟老婆吵架咧?」人夫私訊,和老婆因為精子、卵子受孕一事大吵一架,吵到走心,「我說醫學期刊研究說卵子有挑選精子的能力,理論上X染色體精子算是顯性,應該會比Y染色體精子為隱性強壯,但卵子只是挑選當下最強壯的精子,可能挑到男生、可能挑到女生,所以沒有誰決定性別,就是一半一半。」人夫私訊詢問蘇怡寧。(圖/翻攝自臉書/蘇怡寧醫師愛碎念)人夫表示,但老婆堅持小孩的性別就是男生決定,也只有男生能決定,要他為這種奇怪的觀念道歉,雙方因此吵得不可開交。對此蘇怡寧直言,不管是精子還是卵子決定,反正都不是你們兩個人可以決定的,「如果真的是精子決定的,你可以控制你的精子嗎?如果真的是卵子決定的,你可以控制你的卵子嗎?既然不能控制,那這到底有什麼好吵的?」蘇怡寧嘆氣,「我能開導你的,就是為什麼要為了這種鳥事跟老婆吵架咧,為什麼這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你傻傻的,我不懂。」

publish-icon 10月16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首例圓精寶寶!北榮試管嬰兒技術大突破 無尾巴精蟲成功生子

生殖醫學技術重大突破!臺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經過4年努力,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從發育不全無尾巴精蟲(圓精細胞)中,成功培育8顆優質肧胎,協助一對不孕夫妻喜獲雙胞胎千金,繼創下國內第一例試管嬰兒記錄後,再率先誕下圓精寶寶,引領臺灣生殖醫學邁向嶄新里程碑!A先生(化名)結婚兩年,一直沒有孩子,經外院檢查為無精症,即使在泌尿科睪丸顯微手術,只能找到不成熟的「圓精細胞」。A先生甚至被告知,唯有透過捐贈精子,才有辦法懷孕。不死心A先生夫妻輾轉至臺北榮總生殖醫學中心求助。在婦女醫學部何積泓醫師與泌尿部黃志賢主任通力合作之下,A先生歷經手術取精3次、A太太取卵2次,終於成功懷孕。期間A先生不忍太太辛苦取卵本想放棄,在醫療團隊鼓勵下,鼓起勇氣,願意再次嘗試,最終成功求子,獲得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千金。婦女醫學部何積泓醫師表示,臺北榮總在過去4年間共累積治療21對僅能找到圓精細胞的不孕夫妻。生殖醫學中心的胚胎師們,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竭盡全力幫助A先生夫妻成功生子。以圓精細胞進行顯微注射,最終成功培育出8顆優質胚胎,109年10月植入4個胚胎,二個胚胎順利著床,110年5月底順利生產,成功誕生一對圓精寶寶,目前還有4個胚胎冷凍保存,還可以再繼續生下一胎。爲什麼圓精細胞(round spermatid)在試管嬰兒治療中如此困難呢?泌尿部黃志賢主任表示,正常的精子,有負責接近卵子的「頂體」、攜帶半套染色體的「頭部」、以及提供動力的「尾部」。而圓精細胞其實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已經完成減數分裂,但是還沒有長出「尾巴」。儘管這些圓精細胞有機會能讓卵子受精,但受精後胚胎的懷孕成功率也是極低。圓精細胞其實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已經完成減數分裂,但是還沒有長出「尾巴」。(圖/北榮提供)根據2020年的一篇研究,整理過去25年全世界發表的文獻,發現圓精細胞的胚胎植入活產率僅有2.4% (105/4,426)。臺灣目前生殖醫療技術水準已經位於國際前段,臺北榮總使用睪丸顯微取精手術後的臨床懷孕率也高達35%,成功誕下第一對圓精寶寶,讓醫療團隊十分振奮。「精圓細胞」生子不是夢,何積泓醫師、黃志賢主任鼓勵不孕症夫妻不要放棄,與婦產科醫師、泌尿科醫師、胚胎實驗室組成的優質生殖團隊共同合作,終能達成生兒育女人生目標。

publish-icon 09月3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全台首例「圓精寶寶」誕生 他3度取精喜獲雙胞胎千金

40多歲鐘先生結婚多年但膝下無子,檢查為無精症,顯微取精找不到成熟精子,只有尚未長出尾巴的「圓精細胞」。歷經4年努力,台北榮民總醫院成功將圓精細胞植入卵子並成功活化,培育8顆優質胚胎,終於在去年5月誕生一對雙胞胎千金,也是全台首例「圓精寶寶」。圓精細胞和成熟精子比較圖(圖/北榮提供)北榮泌尿部主任黃志賢表示,圓精細胞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已完成減數分裂,但沒有長出尾巴,因此沒有活動力進入精液,即便進入精液也無法和卵子結合,且缺乏活化卵子的能力。鐘先生檢查為無精症,歷經3次顯微取精,成功以圓精細胞誕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圖/北榮提供)北榮婦女醫學部醫師何積泓表示,正常精子的人工受精率約8成、懷孕率約4成,而圓精細胞受精率38.7%,懷孕率更只有3.7%、相當於10分之1,困難度極高。台北榮總自2019年開始執行圓精細胞注射療程,目前已執行36次,33對夫妻中共有3對懷孕,包括已經生產的鐘先生夫妻,以及另外2對懷孕中的夫妻,受精率51.7%,累計懷孕率9.1%,皆高於國際平均。家住澎湖的鐘先生2018年首度到北榮求診,第一次顯微取精雖有找到2顆成熟精子,鐘太太亦取出15顆卵子,但沒有受精成功,其餘13顆卵子冷凍保存;2020年4月,鐘先生第二次顯微取精,僅取得圓精細胞,注射到10顆解凍卵子並活化,並未成功懷孕;同年8月再度嘗試顯微取精,共注射到34顆卵子並活化,其中15顆成功受精,培養後冷凍保存8顆胚胎,並在10月植入4顆解凍胚胎,終於成功懷孕。鐘先生夫妻今天帶一對雙胞胎女兒從澎湖遠道而來,向北榮生殖醫學團隊表示感謝之意。鐘先生表示,這幾年來跑過北部各大醫院,永遠都是被「打槍」,後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北榮求診,終於獲得想要的結果,心裡是感謝再感謝,「我本來認為沒有希望有小孩,活到40幾歲,應該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一件事」。

publish-icon 09月3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星談心/劉德華欽點合作 陳思函感動落淚:光宗耀祖

創作歌手陳思函在2012年時發行首張專輯,相隔10年終於推出新專輯《動物直覺》,這些年來她從歌手轉戰幕後,除了接案製作音樂,也擔任演唱會和聲;她曾為卓文萱、伊能靜、陳芳語等人寫歌,更與天王劉德華合作〈回家的路〉,由她作曲、劉德華寫詞,後來劉德華在春晚上演唱此曲,字幕上出現兩人的名字,她開心到不斷放大截圖,大呼:「真的是光宗耀祖!」與劉德華合作的時間點,是在陳思函接案的初期,可以說是沒有作品的新人,某天在吃火鍋的時候,接到工作人員的電話,很激動地說:「劉德華聽到Demo,指定要這首歌!」由於要搭配電影《失孤》,劉德華還詢問是否可以自己填詞,她也秒答應,笑說:「同事聽起來比我還High,我遇到大事情會看起來很平靜,其實內心很澎湃,掛完電話後邊吃火鍋邊掉眼淚。」可惜的是她沒有直接與劉德華接觸,不過她也感激說:「這個機會是在我一無所有時得到的,是非常大的鼓勵。」曾幫許多知名歌手寫歌,陳思函與劉德華合作讓她最為開心。(圖/莊立人攝)談起一路以來的音樂之路,陳思函坦言過程並不順遂,身為新竹人的她大學來台北讀書,大學畢業後在樂器行教課,但薪水無法負擔所有開銷,因此房租是由家人來付,為了不讓家人付太多錢,她便選擇住在西門町一個月租金5千元的房子,但環境堪憂,樓上是家庭賭場及便宜賓館,晚上時常有酒客在外面吵架,「房間爛到我爸不願意進來,捨不得女兒住在像鬼屋的地方。」不過她也對爸爸說:「我花你的錢,所以這是應該的。」後來她開始接案賺錢,終於可以養活自己,回想起當時的狀況,仍對家人充滿感謝。至於最低潮的時間,陳思函透露是在前公司推出作品後,陷入了很長一段空白期,「老闆叫我多寫歌,但沒有機會發行新作品,我自己比較被動又膽小,不敢跟老闆爭取想發片,一直在等待,好像沒有真的前進。」不過年歲增長,她開始反省過往的個性,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她提到此次的專輯中有20歲時的作品,表示:「那時候公司說我不適合這麼侵略性的風格,比較適合抒情,這次就決定把我真正喜歡的東西放進來。」問及是否曾有萌生過轉換跑道的念頭?她笑說:「我可能是腦袋被石頭打到,從沒想過要做別的,不想離開這個產業,只要跟音樂相關,我都會積極參與。」陳思函的音樂路走得並不順遂,但她從沒想過要做別的產業。(圖/莊立人攝)隨著事業步上軌道,36歲的陳思函也開始煩惱人生大事,在前輩的建議下,她做了AMH檢查測卵子的狀況,自認身體狀況很好的她在結果出來後大受打擊,更直接從北醫走回南港平復心情,「我以為我會在標準之上,結果滿低的,我的卵子數量偏少,而且這個數字只會因為年紀變大往下掉。」因此她花了20萬凍卵,以免將來卵子的狀態越來越糟,後來她在寫新歌〈Face OurLives〉時,得知製作人剛取卵,卻一顆都沒有成功,兩人便決定為同樣有這個煩惱的女性們打氣,將此曲打造成凍卵之歌。因為擔心身體狀況會隨年紀走下坡,陳思函也把握時間砸錢去凍卵。(圖/莊立人攝)不過卵子的問題也對陳思函造成壓力,「我的人生一直很任性,覺得只要拚就好,但這件事情發生後,發現我的身體不會給我這麼多時間。」她透露當時有個交往近3年的男友,本來以為兩人會一起走到最後,不過或許是太過著急,與對方在結婚生子這方面沒有共識,最終選擇了分手。陳思函對音樂充滿熱情,跟過去相比也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圖/取自陳思函臉書)陳思函目前單身,她的理想型為有自己的目標及興趣、不能虛度光陰的人,她也自爆會滑交友軟體,還被別人問「妳不是藝人嗎?怎麼會滑交友軟體」,但她認為藝人也有交朋友的權利,而她也與交友軟體上認識的男生約出來吃飯過,但兩人並不來電,單純吃完飯後就各自回家,後續也沒有進展。

publish-icon 09月2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38歲女主管「理性戰勝不孕」 醫:掌握4要訣!管理負面情緒

藝人Janet拍攝紀錄片揭開自身不孕、踏上試管嬰兒之旅的心路歷程,直指不孕治療「不丟臉、不孤單」,引發眾多備孕女性共鳴。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指出,其實像她一樣的不孕症案例,在台灣為數眾多。資料顯示,國內不孕症盛行率高達10%~15%,等同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與常見的糖尿病與消化性潰瘍盛行率相比差不多。陳明哲表示,台灣不孕症盛行率其實比你我想像中的常見,且不孕家庭求助生殖醫學存在嚴重拖延現象。台灣大型調查發現,不孕夫妻從備孕到診斷不孕就花了2.9年,超出WHO定義的1年不孕標準判定期將近2倍時間;其中花費在嘗試各種自然療法與求子偏方的時間就長達1.2年。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臺大醫院婦產科陳美州醫師提醒,生育時間的拖延,會直接影響受孕成功率;而成功率的降低,恐大幅增加不孕夫妻治療時的心理壓力。尤其女性患者在不孕症治療過程中,會因賀爾蒙變化,承受更多的生理不適與低落情緒。研究顯示,近7成女性患者認為治療旅程中心理健康受影響,陳美州建議有求子計畫的夫妻,應提早建立育齡知識,並透過「多瞭解、多交流、正常過、少得失」的正向備孕4要訣,管理治療過程中的產生的負面情緒。從調查來看,對「自然懷孕率的極度高估」、「對自身看不見的生殖能力的過度自信」與「對求助生殖醫學的優先次序的誤解」,是國人常見三大拖延主因。陳明哲醫師憂心指出,以30歲健康女性來說,每月自然懷孕率剩20%,到了40歲僅剩5%。以Janet為例,35歲經生殖專業醫師檢測出其AMH值(抗穆氏管賀爾蒙)低下,自然懷孕率低於10%。才驚覺沒有時間慢慢來。反觀民眾對受孕率過度樂觀的預期心態,除了恐拖延求助生殖醫學的時間降低療程成功率;更可能因成功率的降低,在反覆的療程循環中,增加自己與伴侶的心理壓力。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全球不孕家庭大型調查顯示,高達65.8%的女性與53.3%的男性不孕症患者,自認心理健康在治療旅程中受到影響。最新出爐的台灣區調查更發現,男女心理健康影響比例懸殊!近7成女性認為不孕治療旅程影響了心理健康,而男性亦接近4成。然而不論男女,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比例竟不到2成;調查進一步發現,在接受不孕症治療過程中,超過半數以上女性感受到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更有高達7成曾對其他懷孕者感到嫉妒。陳美州醫師解釋,雖然不孕症是男女雙方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單獨因女性問題所造成的不孕僅佔1/3。但台灣傳統觀念上,生育的壓力與期待常落在女方;且因大部分治療發生在女性身上,包含藥物的使用與施打、取卵後所造成的身體不適等,都會讓女性承受相較男性更多的身心壓力。部分女性患者,更會將取卵數不足、胚胎重複植入失敗等療程的不順遂,歸咎在自己身上,導致各種自我懷疑、負面情緒,甚至崩潰,因此心理面向的調適、管理與懂得求助專業心理諮詢更為重要在漫長的求子過程中,不孕夫妻該如何管理療程中的心理壓力? 陳美州醫師提醒,做好建構正確的。生殖醫學知識,是有效降低備孕期心理壓力的關鍵。陳美州醫師也提出「正向備孕4要訣」,幫助不孕夫妻共同克服治療期的負面情緒。要訣一:多瞭解「管理負面情緒,育齡知識投資是首要關鍵!」陳美州醫師提醒,正確知識能降低不孕夫妻對生殖治療的錯誤期待,避免結果不如預期時的情緒起伏。台灣區不孕家庭大型調查也發現,接受生殖治療的不孕夫妻回顧治療旅程時,一致認為「在診斷之前對不孕症有更深入的了解」是對他們或其他人的生育歷程最有幫助的事。要訣二:多交流「不孕症治療是夫妻共同的事!」陳美州醫師強調,對生殖醫學的理解不能只存在夫妻其中一方。「從伴侶身上得到更多支持」,是台灣區調查中排名第二的成功因素。醫師也指出,臨床案例上,高齡女性在反覆失敗的治療過程中,能勇敢面對繼續嘗試的關鍵,往往來自於伴侶的交流與陪伴。要訣三:正常過許多不孕夫妻在生殖治療的過程中,會過度專注於備孕本身,進而影響既有的職場及休閒生活。但陳美州醫師提醒,抱持正確醫學觀念、在不影響日常作息下持續接受療程,才是獲致成功的關鍵。要訣四:少得失「要能接受失敗!」陳美州醫師表示,生殖治療的成功絕非一蹴可及。尤其40歲後,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僅30歲時的1/2。然而治療過程中的失敗,是調整療程方向、邁向成功受孕的基礎。唯有降低得失心,在失敗後繼續與醫師討論、接受進一步的療程,才有機會早日得子。如情緒狀態持續低落,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管道協助。陳美州醫師也分享案例,一名38歲女性高階主管受不孕症之苦,初診時因高齡卵子數量偏低、被判定治療成功率低。但她以職場專案管理的態度面對療程,除了對生殖醫學知識做足準備,也為自己制定完整的時程規劃,在維持既有職場忙碌生活的同時,持續配合醫師指示進行各種治療。並在每次療程失敗後,積極與醫師討論失敗原因與後續治療方案。在經過幾次的療程後,終於以40歲高齡成功懷孕得子。陳明哲醫師呼籲,30歲後的「育齡知識投資」可大大降低備孕夫妻的心理壓力。而為了減輕不孕夫妻財務壓力,自去年起國建署也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政策,協助不孕夫妻能一圓求子夢,強烈建議未來有生育計劃的年輕爸媽,務必將生殖醫學納入優先備孕手段,提早諮詢生殖醫學進行相關檢查,為自己未來的生育計畫佈局,避免多走冤枉路。

publish-icon 08月30日, 2022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