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熊Hundiv「4.5個月胖了9公斤」 創野放最高齡紀錄
今年6月於紅石產業道路原住民保留地受困套索,經崁頂村紅石部落族人通報獲救的台灣黑熊,於照養期間復原良好,經依通報救援族人邱玉山之族名,取名為Hundiv(閽帝夫),昨(14日)上午野放重返山林。根據照養期間的推斷,Hundiv的年齡應為18-22歲,因此也創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迄今救援野放黑熊的最高齡紀錄。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表示,Hundiv雖然年紀大了些,且在獲救時發現左前肢原已斷掌,但遭套索緊束的發炎部位經野灣醫療團隊妥善處置,並在後續近4個半月的悉心照料下,傷勢已完全恢復,雖然體重增加了9公斤,但89公斤的牠較獲救當時的體態明顯精實不少。經評估Hundiv的活動、行為及攀爬能力均已達野放標準,台東分署因而決定執行野放。台東分署說明,Hundiv之名,除了是依據救援族人邱玉山的族名而來,也象徵部落對黑熊保育的認同及參與的成就感。這次的野放創下台東地區部落參與黑熊保育的多項里程碑,如救援通報及參與野放的「台東縣崁頂村傳統狩獵文化生態永續發展協會」是台東第一個加入「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的部落團隊,而Hundiv更是該協會在執行棲地巡護期間通報救援及野放的首例。14日野放當天,崁頂村村長邱志強、耆老邱萬山、胡良能、通報人邱玉山先生、台東縣崁頂村傳統狩獵文化生態永續發展協會韋文德理事長、崁頂社區發展協會王力德理事長等多位族人,也和野灣團隊及台東分署共同參與Hundiv的野放,為牠的重返山林獻上祝福。Hundiv野放後,台東分署監控團隊於當日下午已順利接收到其頸圈衛星追蹤發報器回傳的第一筆定位訊號,顯示Hundiv已向西南方向移動;也讓所有工作人員與部落族人從原本緊張的心情緩和下來,期盼這位「熊伯伯」能自由自在回歸山林生活。台東分署表示,未來一年,將透過衛星定位資訊,持續掌握Hundiv的動向,一旦接近部落或跨越電子圍籬警戒範圍,將視情形啟動必要措施,以確保人熊安全。此外參與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的「台東縣崁頂村傳統狩獵文化生態永續發展協會」,除加強紅石林道周邊區域的棲地巡護並協助移除不合規定獵具,也會在部落加強宣導食物管理及人熊遭遇等因應措施,並鼓勵更多在地居民參與黑熊保育工作,營造人熊和諧共處的友善環境。台東分署也呼籲民眾在野外發現受傷野生動物時,請即刻通報地方縣市政府(1999)縣民專線或林業保育署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即時救援。若遇有野生動物危害農作物時,也請立即通報地方政府協助,且可申辦電圍網設置補助或改換使用改良式獵具,共同守護瀕危野生動物。

誤觸陷阱後受傷復原 黑熊重返山林
一隻成年雄性台灣黑熊7月在花蓮縣卓溪鄉山區誤觸咖啡園陷阱受傷,經動保團隊救援及悉心照養4個多月後,身體狀況恢復良好,還胖了17公斤,13日在當地布農族部落祈福下順利野放,並以布農族偉大領導人的名字替牠命名為「Da qu-ali(達古阿里)」,期許重返山林後,成為森林中的領導者。達古阿里7月初在一處海拔約900米的咖啡園旁,不慎誤觸山豬吊陷阱,受困時痛苦難耐,頻頻發出低吼聲,園主聽見飼養犬隻不斷吠叫,前往查看發現熊隻趕緊通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等單位協助救援。救援團隊趕抵現場,初步觀察達古阿里左前肢腕部關節雖無開放性傷口,也沒有斷指,卻遭套索壓迫腫脹,獸醫師避免患肢持續腫脹壞死,施行清創手術並截除左前4指,接著送往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暫留觀察傷勢。達古阿里在救傷中心細心照養下恢復良好,體重從84公斤增胖到101公斤,經評估確認身體狀況無虞,昨在中平、卓溪及清水等3個布農族部落族人祈福下野放,黑熊見鐵籠閘門緩緩升起,先是小心翼翼探頭查看四周環境,接著聽到森林護管員的驅離槍聲及氣鳴喇叭聲響,隨即朝森林深處奔去。花蓮分署表示,達古阿里是今年救援的第2隻黑熊,族人期待牠重返自然後能成為森林中的領導者,因此以布農族偉大領導人名字命名,野放後將持續透過衛星發報器回傳的定位資訊,追蹤移動軌跡及範圍,並在部落周邊設置電子圍籬,如有熊隻靠近,視必要性展開警戒或驅離等因應措施,確保人、熊安全。

台灣黑熊「里高萬」野放傳死⋯眾人急尋 結果曝光
台灣黑熊里高萬8月15日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與在地錦屏部落族人的共同參與下,野放返回森林,期間持續透過頸圈上的衛星發報器接收牠的活動與生理訊息。不料近日卻接收到數筆疑似死亡的靜止訊號,台東分署立即動員並會同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獸醫師與負責監測的野聲環境生態顧問公司團隊,火速前往搜尋,歷經2天跋涉,所幸證實是頸圈脫落,虛驚一場。台東分署表示,里高萬是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救援的第5隻台灣黑熊,野放後的兩個多月期間持續透過衛星追蹤訊號了解他的行蹤,但10月29日午夜,衛星回傳的數筆訊號卻呈現持續靜止與體溫下降,疑似已經死亡的狀態,包含協助後續監測的錦屏部落族人在內,所有參與里高萬救援照養及野放的成員,都陷入極度不安與焦慮。頸圈脫落。(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台東分署立即於隔日會同野灣獸醫師、野聲研究人員共同組隊,前往頸圈最後回傳的定位點搜尋,歷經兩天路程,終於在海拔約2300公尺左右的原始森林中尋獲脫落的頸圈,經由現場跡象研判,里高萬應該安然無恙,現場人員及錦屏族人皆鬆了一口氣,祈願提前脫離頸圈束縛的里高萬,能在山林間繼續悠遊自在生活。台東分署表示,頸圈是在一棵青剛櫟樹下尋獲,該區域是位於中央山脈的殼斗科天然林,生態多樣性極高,人跡罕至且食源豐富,特遣人員也在周邊發現許多黑熊抓痕與排遺,甚至還在一株鐵杉的樹洞內發現熊窩,由於尋獲的頸圈上有一小撮疑似台灣黑熊的毛髮,初步研判應是里高萬在攀爬移動時,頸圈受到拉扯而脫落,相關跡證已妥善搜集後攜回,提供後續研究分析。里高萬野放後,原先預計執行至少一年的監測計畫也因此提前結束。台東分署說,從野放後累積近75天的活動軌跡資料可發現,里高萬多半在花蓮卓溪與台東海端兩鄉接壤處,與鄰近錦屏、長良林道等區域活動,但並未接近周邊部落。里高萬的日常作息多以白天活動、晚上休息為主,活動範圍位於中海拔山區天然林,移動面積大約8.74平方公里(約1200多個足球場大),核心活動範圍1.83平方公里(近256個足球場大)。活動範圍海拔大約在1400至2400公尺之間,移動總距離約90.9公里,最陡坡度曾達67.5度,顯見里高萬野放後維持正常的活動模式。台東分署分署長吳昌祐表示,本次尋獲頸圈的地點,應該就是里高萬極為重要的棲息地,台東分署已在該區域適當地點設置多台紅外線相機,期望未來能拍攝到里高萬的身影。台東分署也強調,台灣黑熊保育是林業保育署重點業務﹐未來將持續透過社區林業及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加強與黑熊出沒熱點部落社區協力執行棲地巡護及救援通報;同時透過推廣改良式獵具,降低誤捕或誤傷黑熊情事發生,與山村居民共同攜手維護棲地及營造友善黑熊環境。

花蓮卓溪鄉工寮驚見台灣黑熊傷重抽搐 送醫搶救仍不治
卓溪鄉古風村沈姓工寮主人昨天下午3時發現工寮內疑似遭破壞,起初懷疑遭小偷闖入,立即報警待警方到場共同進屋,卻發覺破壞者竟是1頭台灣黑熊,且全身抽搐,趕緊通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經緊急處置後送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搶救後仍不治,今日黑熊已被送往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後續將進行病理解剖以釐清死因。警方接獲沈場主報案後立即趕抵現場,到場驚覺破壞者是頭黑熊,起初警方先施放大龍炮及鳴放空氣喇叭試圖驅離,見屋內黑熊皆無動靜,才向前查看,映入眼簾卻是黑熊四肢抽搐,且呼吸急促,便立即聯繫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及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協助救援,野灣團隊9人到達工寮後,黑熊已失去意識,立即給予其鎮靜及抗癲癇藥物後,合力搬運移出工寮。野灣團隊現場初步檢查時發現黑熊右前掌曾有斷掌舊傷,身體極為消瘦,立即將黑熊移送救傷中心,未料途中黑熊便無生命跡象。經野灣初步血液檢查結果,其肝指數過高已有肝衰竭狀況,且從牙齒與骨骼等可推斷黑熊為老齡個體,後續將由獸醫研究所進行病理解剖,釐清死因。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也呼籲,卓溪區是台灣黑熊出沒最密集的地區,如發現黑熊受困或受其滋擾,可立即通報花蓮分署03-8325141;或打林業保育署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將會儘速前往協助處理,保障居民財產與人身安全,及保育台灣黑熊。

闖桂竹林誤入陷阱 小黑熊遭吹箭麻醉脫困前掌受傷緊急送醫
苗栗縣泰安鄉昨日發生台灣黑熊誤入陷阱案件,一隻年紀不到1歲的小黑熊闖入原保地桂竹林內,又受困瑜陷阱之中,果農張瑞慶聽聞聲響前往查看,立即通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分署出動11名人員和獸醫師協助救援,最終吹箭讓小黑熊麻醉並協助脫困,後將送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多所)烏石坑研究中心進行醫療照養。據了解,張瑞慶是大安部落人,除是義警外,還曾參加過台中分署舉辦的「友善黑熊部落社區說明會」,他昨日中午巡視果園時聽聞異響,原以為是動物打架,上前查看才發現黑熊受困。張瑞慶當下立刻通報台中分署,並邀請3名熱心的部落族人到場協助救援,分署則立刻出動11名人員和獸醫師協助救援,最終吹箭讓小黑熊麻醉並協助脫困。台中分署檢視後確認小黑熊年齡不滿1歲,體重29公斤、身長105公分,左前掌受困套索而呈現腫脹,後續將視情形進行必要之醫療處置,並於評估無虞後儘速野放。台中分署也對張瑞慶和熱心族人表示感激,將從優頒發獎勵金,以鼓勵民眾參與黑熊保育,也再次呼籲民眾,如發現黑熊受困,立即通報臺中分署:04-25150855,或林業保育署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將可獲得獎勵;即使是誤捕或誤傷,也切勿私自處理,只要立即通報、協助救援就不會被究責。

高雄六龜驚見台灣黑熊!「扯爛蜂箱狂嗑」犯案過程全曝光
台灣黑熊現蹤高雄六龜!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周三(20日)接獲通報,指蜂農在六龜新開山區放置的蜂箱遭到黑熊破壞,並搜刮走蜂巢片大快朵頤。對此,屏東分署呼籲,民眾若發現黑熊身影應儘快遠離、切勿驚擾,即時通報還能獲得獎勵金,相關損失也可申請賠償。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表示,有蜂農通報,放置在新開溫泉附近山林地的蜂箱遭到黑熊掠食,隨即派員前往勘查並架設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果然拍攝到成年公熊的覓食畫面。高雄六龜新開山區驚見台灣黑熊破壞蜂箱,偷走蜂巢片大快朵頤。(圖/翻攝畫面)屏東分署指出,據「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方案,蜂農可獲得通報獎勵金3000元,不過由於未經申請私自將蜂箱放置於國有林班地內,不符合生態服務給付條件,因此無法獲得相關財損的補償金,事發後也請蜂農儘快移走蜂箱,避免黑熊再度光臨。事實上,林務局去年10月推出「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如若黑熊入侵農舍、畜(禽)舍,農友於第一時間通報,可頒發3000元獎勵金,通報後配合架設自動相機,再加發5000元獎勵金,另提醒民眾若誤捕黑熊,只要立即通報、協助救援,就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屏東成立首支「黑熊巡守隊」 6人身分特殊遭議論
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近3年間獵殺4隻台灣黑熊、水鹿等保育類動物,檢方今年4月偵結起訴顏姓父子等9名被告,部落形象嚴重受損;為展現護熊決心挽回局面,大武社區發展協會響應「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輔導下,成立第一個「台灣黑熊巡守隊」。不過「台灣黑熊巡守隊」中有6人「身分特殊」,涉及顏姓父子等人的獵熊案,在網上掀熱議,網友質疑:他們不知是否真心護熊,還是方便獵熊,這樣的身分會不會有所矛盾?台灣黑熊屢遭獵殺,據調查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霧台鄉有4隻台灣黑熊遭獵殺,顏姓父子等9名嫌疑人因個人私慾重創部落形象,大武社區發展協會表示,台灣黑熊活動範圍,多位於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以及屏東縣霧台鄉、來義鄉一帶,為展現護熊決心,霧台鄉大武部落領頭推動「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不僅成為屏東分署轄區內的首例,還極具指標意義。林業署屏東分署表示,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包含自主通報給付及巡護監測給付;社區部落成立巡護監測巡守隊,每月進行巡守及填寫紀錄表,每年最高核發6萬元獎勵金,若於巡守範圍拍到黑熊影像,每次最高核發5萬元獎勵金,限每年2次、2次間隔3個月。自主通報給付部分,民眾若發現黑熊入侵農地或工寮,立即通報可領取獎勵金3000元,通報後配合架設自動相機,再加發5000元,激勵全民護熊。屏東分署呼籲,民眾若發現台灣黑熊等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受困陷阱,請即撥打0800-000-930(您您您-救山林)或1999地方政府專線,讓專業團隊前往協助救援,即使誤捕只要立即通報就不會被究責,屏東分署長楊瑞芬強調,黑熊保育工作不只重視黑熊族群存續,也要同時照顧比鄰而居的部落族人,給付措施不但可降低居民對黑熊的恐懼,更鼓勵山村部落一同守護台灣黑熊。

花蓮卓溪又見台灣黑熊「偷吃雞」 林業署呼籲不獵殺、立即通報
花蓮縣卓溪鄉清水部落前天傳出有台灣黑熊入侵民宅雞舍事件,雞舍田姓主人立即通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經確認為台灣黑熊,花蓮分屬立即派員前往施放大龍炮以驅趕熊隻,並提供熊鈴和防熊噴霧等,同時感謝居民通報,避免人、熊衝突。據了解,田姓主人前天晚上10時許在家中聽到有狗叫聲,覺得有異便外出查看,沒想到竟發現台灣黑熊。花蓮分署透過他提供的影片,確認為台灣黑熊,清查現場後,發現雞舍圍籬被黑熊破壞,並被吃掉7隻雞。為了避免台灣黑熊再度返回現場,花蓮分署已立即施放大龍炮進行驅趕,並提供主人熊鈴和防熊噴霧,並架設3台自動照相機進行監測,以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請雞舍主人配合移除雞隻和飼料,避免再次吸引黑熊。花蓮分署也呼籲,請部落因農損或傳統祭儀狩獵之族人,如於發現熊跡附近有放置陷阱者,請近期先收好自己的獵具,不要再放置,分署會加派人手邀部落族人清除周邊山區不明之套索陷阱,以避免黑熊再度受傷;如有發現台灣黑熊蹤跡,第一時間請通報主管機關,避免私下處理、造成人熊衝突。

台灣黑熊誤中陷阱躲上樹 民眾急通報救援
1隻台灣黑熊23日在台東縣海端鄉紅石部落誤中套索陷阱後,便攀爬至樹上,被部落1對夫妻發現通報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台東分署到場協助脫困,隨後將牠送至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接受治療,日後將評估野放。部落1對夫妻正要上山工作,途中眼尖發現路旁樹林裡有隻台灣黑熊在樹上,剛開始兩人不以為意,認為黑熊只是暫時躲在樹上,但愈看愈覺得不太對勁,發現牠可能是誤中套索陷阱才攀爬至樹上,因而急電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狩獵自主管理計畫的崁頂村長邱志強,進而通報台東分署。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副分署長董世良說,這隻3到4歲成年公熊體重約63公斤,疑誤中套索後攀爬至樹叉處暫棲或躲避,因樹木距離地面約4至5公尺,經獸醫師吹箭麻醉並由救援團隊以破壞剪剪斷鋼索,讓黑熊滑落至充氣墊上。現場完成初步檢傷及清創,送至池上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接受醫療照養,後續將視傷口情況評估必要醫療處置,待傷勢復原評估後將野放。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說明,農民或部落獵人不慎誤捕或誤傷保育類野生動物,只要立即通報、協助救援,就不會被究責。若發現野生動物受困,請撥打林業保育署24小時通報專線0800-000-930、縣民服務專線1999,或者就近通報轄區工作站。此外,林業保育署去年起針對山村部落推動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個人或社區協助黑熊通報、協助巡護監測、參與救傷等,依程度可獲2000元至5萬元不等獎勵金。

農曆七月男竟深夜墜「橋聳雲天」身亡 當地人怕:第7個人了
南投國道6號國姓交流道「橋聳雲天」園區昨日凌晨驚傳命案,一名男子因不明原因墜下70公尺大橋而身亡,警方調查後初步排除外力介入可能,而這已是這4年來第7次民眾墜落命案,又適逢農曆七月,當地民眾不禁心生恐懼,而立委馬文君也召集相關單位進行會勘,希望能避免悲劇不斷發生。據了解,「橋聳雲天」園區被列為「國道8景」之首,橋面距地面高達70公尺,特殊迴旋設計,博得「雲端公路」美名,園區還設有花海花毯、生態步道、以及台灣黑熊、石虎等大型綠雕,是許多民眾賞景休憩的選擇,但近年該處屢傳命案,也讓在地人人心惶惶。昨日凌晨,國道警察大隊接獲通報,指國道6號西向17.1K處停放一部自小客車,但駕駛不在車上、行蹤不明,深入調查後在橋聳雲天園區發現車主倒臥在地、渾身是傷,當下已明顯死亡而沒有送醫﹐警方立刻報警檢方相驗並通知家屬處理,初步排除外力介入可能,而這已是近4年來第7件民眾墜橋故事,而且發生的地點、墜落的地點高度相似,又適逢農曆7月,抓交替傳言也在當地不脛而走。馬文君今天上午則召集高公局相關單位,前往事發點進行會勘,要求高公局提出具體的施作圍籬、防護網等相關防護措施,以保障民眾生命安全、也避免模仿效應產生。◎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玉山台灣黑熊族群擴大 母熊帶「3幼熊覓食」溫馨畫面曝光
玉山國家公園擁有著豐富且獨特的高山自然生態環境,為台灣野生動物資源及棲息地最豐富的保護區之一,更是台灣產特有亞種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台灣黑熊族群密度及遺傳多樣性相對較高之區域。近日首度拍到,一組母熊帶3隻幼熊的影像,顯示園區黑熊族群繁殖表現狀況良好,令人振奮。玉管處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為了解台灣黑熊目前在全園區的族群出沒現況,本處委託黃美秀教授研究團隊進行人造衛星追蹤6隻黑熊的活動範圍,發現園區東西部黑熊族群利用海拔及天然棲地差異性大。就整體黑熊活動、族群監測及目擊通報等長期資料皆顯示,玉山國家公園目前是全台灣唯一有明確數據支持台灣黑熊族群正在擴張增長的區域,令人振奮的是,迄今有7個相機點位紀錄到不同8組母熊帶小熊的家族,小熊1-3隻不等,一組母熊帶3隻幼熊的影像也是台灣黑熊目前唯一的曝光紀錄,顯示園區黑熊族群繁殖表現狀況良好。玉管處指出,玉山國家公園目前是全台灣唯一有明確數據支持台灣黑熊族群正在擴張增長的區域。(圖/翻攝自臉書/玉山國家公園)玉管處指出,希望未來強化在地族群合作與復振傳統原住民文化,共同達到生態、生產、生活之共生共榮為目標,更期許與保育主管機關合作,暢通中央山脈保育廊道,完整保護台灣黑熊活動棲息地,整合保育公私部門資源。玉管處提到,同時計劃與卓溪鄉公所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共同推動建置卓溪鄉東部台灣黑熊保育中心,作為台灣黑熊及其他野生動物收容與野訓之場所,成為玉山東部園區之黑熊環境教育、科學研究之交流場域,藉各項措施期與各方共同守護園區野生動物,並降低潛在的人獸衝突,擴大玉山國家公園保護區的效能。

台灣黑熊下山 阿里山特富野尋獲蹤跡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使用改良式獵具、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阿里山特富野拍攝到台灣黑熊,並研判黑熊開始涉足淺山區。今年阿里山鄉有6個社區部落申請成立自主巡守隊,巡守監測獎勵最多6萬元,民眾若成功守護台灣黑熊,獎勵金3000元起跳。嘉義林管處處長張岱表示,今年6月獵人協會在阿里山區中低海拔的特富野山域,架設紅外線相機,拍攝到台灣黑熊踩到改良式獵具,但沒有被套住、沒有受困,證明改良式獵具可避免誤捕黑熊,也顯示黑熊開始出現在淺山區。嘉義林管處表示,目前已在阿里山鄉換發145組改良式獵具,有需求的農友、獵人都可到該處或工作站申請換發。改良式獵具的套索踏板直徑小於12公分,踏板可設定壓力值,不但防止黑熊踏入,也可避免誤捕腳掌較小、體重較輕的幼獸或小型食肉目動物。嘉義林管處還說,為結合民間一起守護台灣黑熊,以阿里山鄉作為示範區域,推動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提供自主通報及巡護監測等2種給付項目。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已參與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獵人須回報狩獵物種與數量,也協助架設紅外線相機監測、豬瘟檢體採樣監測,這次獵人協會監測到黑熊並通報,將發放5萬元棲地監測獎勵金。另外,阿里山鄉還有6個社區部落申請成立自主巡守隊,於黑熊潛在棲地進行棲地維護、非法獵具巡查通報、協助黑熊保育宣導等,每年最高可領6萬元巡護監測給付。至於山村居民如在個人農事場域內發現黑熊入侵,完成通報,經查證為黑熊,可領取自主通報獎勵金3000元;如配合於通報場域架設自動相機監測,再加發5000元獎勵金。

白心儀接棒〈台灣亮起來〉 持續關注生態「感動世界更多的地方」
資深新聞節目製作人白心儀今(12)日正式宣佈成為三立新聞台旗艦節目〈台灣亮起來〉新任主持人,白心儀表示:「全新任務真的讓我熱愛台灣的心再次亮起來,我們會讓更多默默努力打拚的臉孔,躍上大螢幕,記錄他們與土地的連結,還會收集更多代表台灣的味道,讓台灣感動這世界更多的地方。」白心儀說〈台灣亮起來〉將會更貼近大眾關懷,發掘所有值得被尊敬推崇的人事物,「凝聚在地人物的情感,向上的力量就會更強大;對大自然有更多關愛,才會找到拯救地球的解方」白心儀也將開設全新的網路平台「白心儀的明日世界」,紀錄分享工作中的一切。此外,日前英國BBC為拍攝台灣飛鼠和穿山甲,抵達台灣的第一站就是拜訪白心儀請益,「BBC的團隊說會架軌道裝吊臂,我笑說我就是兩個攝影記者,加兩罐防蚊液,對於我土法煉鋼的拍法,他們很驚嘆覺得不可思議」,台灣目前可謂全球聚焦,生態和動物保育都是跨國界議題,也將是〈台灣亮起來〉全新企畫內容之一,「我一直想拍到台灣黑熊,紀錄牠們在棲地出現的身影,希望可以和三立團隊一起圓夢」。

染血山豬財2/不只貓狗!台灣黑熊、石虎都受害 黑面琵鷺還帶獸鋏回家
台灣山區違法獵具氾濫,山豬吊和捕獸夾遍布山野,導致林間多種動物都遭受傷害,除貓狗損傷慘重外,台灣多種珍稀生物同受其害,包括台灣黑熊和石虎都曾是「吊下亡魂」,更有來台過冬的黑面琵鷺遭捕獸鋏攻擊,最終腳帶獸鋏飛回北方的家鄉,畫面曝光後引發社會譁然,動保人士則期望相關單位強勢執法,讓此類殘忍刑具在台灣絕跡。據了解,山豬吊是由金屬材質繩索和續壓式彈簧裝置束綁而成的陷阱,現在已規定不得使用,但仍氾濫於台灣山林之間,該陷阱往往以落葉樹枝或雜草為掩護,動物一旦誤入便會被高高掛起,想要掙脫反被越纏越緊,倘若沒有人為鬆綁,往往得等患處發黑長蛆、潰爛壞死,最終成為白骨後才能「自然脫落」。也因此類獵具在山區「俯拾即是」,導致三腳狗、袋鼠犬(僅剩2條後腿的狗)在野外早已「見怪不怪」,連石虎、黃喉貂和台灣黑熊等珍貴保育類動物都損傷慘重,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近日在臉書表示,花蓮縣卓溪鄉1日又有台灣黑熊誤入陷阱,而這已是從2019年6月至今的第6隻遭吊黑熊,當中還有2隻黑熊不幸喪命。山豬吊威力強大,動物一旦落網便非死即傷,往往要等到患處成為白骨才能脫落,在獵捕山豬時也造成其他生物損傷。(圖/翻攝臉書)根據統計,2019年6月20日台灣黑熊第一次誤中山豬吊而遭通報,在不到4年間已有6隻黑熊落入陷阱,落入陷阱的黑熊往往非死即傷、損傷慘重,當中又以編號「711/568」台灣黑熊經歷最為悲慘。該隻黑熊2020年10月在東卯山下田柿園首度誤入陷阱,被發現時其情緒激動、滿身是傷,嘴巴更因想咬鐵鍊掙脫而滿嘴是血,場面怵目驚心,最終被救回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照護,並在同年底野放於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但牠的噩夢並未就此結束。 重返大自然後,該隻黑熊便往桃山部落移動,甚至進入工寮、開冰箱覓食,並在2021年1月再次於竹林中中陷阱受傷,又回到特生中心接受照護,直到2022年4月,「711」換上新編號「568」,為了避免野放再次發生滋擾,專家會議評估後決定「異地野放」,選擇了林相完整、食物充足、遠離農地聚落的南投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這卻沒有改變牠的悲慘命運。回到森林不到一個月,「568」的訊號於武界山區消失,林務局動員尋找,於9日發現其被槍殺掩埋的遺體,2名當地獵人則坦承「568」誤入陷阱後遭殺害,他們為了避免山豬吊被發現才「殺熊滅口」,2人現已遭依法偵辦,但「568」的悲劇僅是無數受害動物中的滄海一粟。獵具的濫用不僅讓森林間的動物受害,連天上飛的鳥兒都難以倖免,有鳥友今年3月在嘉義縣布袋鎮新塭地區賞鳥時,發現一隻黑面琵鷺右腳被捕獸鋏夾住忍痛飛行,殘忍畫面一度引發譁然,動保人士試圖救援最終無果,只能看著牠將捕獸鋏帶回北方家鄉,動保人士則直呼誤傷事件已多到「忍無可忍」,期望相關單位強勢執法,讓此類殘忍刑具在台灣絕跡。山豬吊和捕獸鋏在台灣山區氾濫設置,連來台過冬的黑面琵鷺都「中招」,愛鳥人士試圖救援無果,只能看著黑面琵鷺帶著刑具「回家」。(圖/詹惠娟提供)南投縣府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表示,2、3年前便已接獲台21線道的情資,所內人員前後也去調查過十多次,並與當地林務局巡山員共同調查,但獵具多放在人煙稀少的獸徑,目前未發現山豬吊和捕獸鋏陷阱,而防治所也會持續找當地里長溝通,向居民宣導動保觀念。防治所強調,違法設置獵具會有1萬5000元到7萬5000元的罰鍰,倘若造成動物重傷或死亡,還要面對2年以下徒刑和200萬元以下罰金,若農民有保護農產品需求,農業主管機關有針對電網的補助,期望能在動物保護和農民生計之間取得平衡。

遭獵殺黑熊在哪?獵人悚曝「熊頭煮湯喝掉了」 檢警1原因疑有詭
4頭台灣黑熊3年內慘遭獵人獵殺,背後恐藏黑市疑雲。屏東地檢署6日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偵結起訴霧台鄉大武部落的9位村民,但遭起訴的顏姓男子等人,對黑熊毛皮、內臟等具價值部位的下落避重就輕,甚至稱「熊頭煮湯喝掉了」,引起檢警懷疑,且不排除有更多的黑熊遇害。屏東檢警追查該案發現共有6名獵人參與,且獵人在「Po網炫耀最後1頭熊屍」事跡敗露後雖刪除手機內照片,但仍被檢警以手機還原方式取回,拼湊出有4頭黑熊遭到獵殺,後續也以黑熊遭獵殺地點距離部落10多公里遠,且有山林隔絕等物證,打臉獵人「黑熊入侵部落,造成危險才獵殺」說詞。檢警懷疑熊屍落入黑市交易中。(圖/屏檢提供)然而,檢警在顏男等人坦承殺害3頭黑熊並供出獵殺地點後,於追查遇害熊隻下落遭遇阻礙。獵人們有的表示「皮帶肉切割分給族人」、還有的說「原本要做皮衣,但做壞了直接丟掉」,甚至有人透露「熊頭煮湯喝了」。不過,檢警對此說法存疑並指獵人疑似知道若有販賣行為,恐涉其他刑責,因此在供詞上避重就輕;且經詢問專家,發現完整台灣黑熊的「市價」約40萬、熊膽1顆5到6萬、熊皮1張10萬。加上先前偵辦雖查獲「熊皮製頭飾」,但沒發現整張熊皮等證物,懷疑獵人們有販賣行為、遭獵殺黑熊可能流入市面且有專人收購,更不排除遇害的黑熊不只4頭,將持續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