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肺結核症狀相似 「非典型」死亡率卻更高
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肺結核曾是國病,難以根治,不過在衛生單位的努力下,發生率已經大幅降低。然而,「非典型結核」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症的個案卻逐年上升。有鑑於此,臺中榮總特別成立「分枝桿菌中心」,主任黃偉彰提醒,兩種疾患病狀極為相似且難以區別,但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5年死亡率高達35%,民眾太晚就醫恐無法治癒,若出現發燒、咳嗽、咳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一名54歲女性出現咳血狀況求診,診斷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改善。經轉診至臺中榮總,進一步進行分枝桿菌培養及分型、藥物敏感性鑑定,接受精準藥物治療,並配合進行外科手術,終於成功控制疾病回到工作崗位。「非典型結核」人數將近肺結核2倍結核病感染源為分枝桿菌屬,分為兩種:第一為結核菌群,就是所謂的「結核病」;第二為非結核分枝桿菌,又稱「非典型結核」。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在台灣,結核病的發生率已經從2005年的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減至2022年的28例。然而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個案卻逐年上升,2022年發生率達到每10萬人口50例。症狀相似 「非典型」死亡率卻更高 根據結核菌侵犯的位置,結核病可分為「肺內」結核和「肺外」結核。高風險族群包括支氣管擴張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愛滋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等。建議家中浴室、蓮蓬頭應加強清潔,杜絕細菌藏匿。黃偉彰指出,兩種疾患的共同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喘、咳血、體重減輕,而且照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也難以區分。唯一的不同處在於治療方式,尤其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需使用至少3種抗生素,不僅容易出現副作用,若患者同時服用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藥物,也容易有藥物交互作用,加上使用的抗生素抗藥性高,因此可供選擇的藥物較少,導致治療難度與死亡率皆更高。無論是「結核病」或「非典型結核」,從診斷到治療都相當複雜,需要多專科的協助處理,才能達到全面的照顧。醫師呼籲民眾若無法確診哪一疾患,建議進一步就醫進行分枝桿菌鑑定、抗藥性藥物檢測,精準治療可提高治癒率。「非典型結核」如何精準治療?點這裡

《霹靂火》王牌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 當心這致命6症狀
台灣電視史經典復仇劇《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所創話題與收視紀錄至今20多年仍未被打破,該系列編劇、同時是前三立創作中心總監鄭文華去年12月因為咽喉癌離世,對此,醫師表示,咽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癌症,好發於中年男,造成原因最可能為習慣性吸菸、喝酒,症狀包括長期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嗆咳或咳血等。其實咽喉癌有前兆可循,平時就可以自我觀察留意、及時就醫,更能減低死亡風險。根據新光醫院的衛教資訊,台灣每年大約有500人罹患喉癌,發病率佔全身癌症的 1 至 5%,好發年齡為 40到 60 歲,其中以男性佔大多數,造成此癌症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習慣性吸菸、喝酒,此外 常常暴露在某些致癌物的環境中,也可能引起這種疾病。咽喉癌包括下咽癌和喉癌,發生率在所有頭頸癌當中僅次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名列第3;其中,下咽癌的死亡率高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喉癌的症狀為吞嚥疼痛或困難、嗆咳咳血、呼吸困難、口臭、頸淋巴結轉移腫大、聲音沙持續2周以上未改善沙啞。若為早期病患有80%的治癒機會,若較晚期,治癒率則降為50%,下咽癌若在積極治療下,3年存活率約50%。另外,喉癌患者較常人有較高機會再患第二種頭頸部腫瘤,故治療後必須戒除抽煙來減少再患機率,並定期門診複查,該院提醒,不論是喉癌或下咽癌都需戒煙酒。

美胸女玩窒息式性愛勒死砲友 她出庭失控「痛揍辯護律師」
美國威斯康辛州的25歲女子泰勒(TaylorSchabusiness)和男網友床戰太激情,竟失控把對方勒死,殺人後還繼續褻玩屍體長達2、3個小時,最後居然斬下對方生殖器和頭部丟入水桶,沒想到她14日出庭時,竟然攻擊辯護律師,甚至和法警上演全武行,失控場面讓法官看到傻眼。身旁的泰勒撲上來攻擊,造成律師頭部吃了一記悶拳,還被肘擊痛毆。(圖/翻攝自YouTube) 從法庭審訊畫面可見,當時辯護律師奎因(Quinn Jolly)要求下一場聽證會延後2周,因為自己需要更多時間,證明被告沒有作證能力。未料,他才剛獲法官批准,就被泰勒撲上來攻擊,不但頭部挨了一拳,還被肘擊痛毆,試圖制止她的法警甚至和泰勒扭打成一團,所幸在加派人力後成功將泰勒制伏。試圖制止泰勒的法警扭打成一團,所幸在加派人力後成功將泰勒制伏。(圖/翻攝自YouTube)試圖制止泰勒的法警扭打成一團,所幸在加派人力後成功將泰勒制伏。(圖/翻攝自YouTube)根據多家美媒報導,已婚的泰勒和25歲死者提利昂(Shad Thyrion),2022年2月一起吸食冰毒後開始做愛,沒想到她在過程中殺害對方,並持續和遺體發生性行為,死者母親表示,她凌晨3點被關門聲吵醒,發現地下室燈開著,前去查看竟然在水桶中看到兒子頭顱。泰勒當庭攻擊自己的辯護律師,連法官也傻眼。(圖/翻攝自YouTube) 警方事後在水桶中找到死者斷頭,裡面還有被斬掉的生殖器和血刀,後來又在一個袋子中找到死者上半身,而當下泰勒身上還穿著沾著血的血衣,在她車上甚至還發現死者剩餘遺體。泰勒向警方表示,兩人吸食冰毒後開始做愛,後來她把鐵鍊套在對方脖子上進行窒息式性愛,即使對方被勒到咳血、臉色發青也沒有停下來,泰勒辯稱,自己只是喜歡玩窒息式性愛,並沒有殺人意圖,事發後她又褻玩屍體一陣後才分屍,原本打算把所有屍塊都帶走,但突然覺得很累,便只帶走一部分。根據報導,泰勒被帶離法庭後,聽證持續進行,律師奎因也表示自己將提動議退出此案,但法官沒有立刻做出決定,而是把最後審判日期延至5月15日。

諾羅席捲全台…兒科醫也中鏢「狂瀉到只能睡馬桶旁」 3症狀注意「咳血快就醫」
人際互動頻繁的農曆新年假期開跑,但根據疾管署監測發現,國內光是本月8日至14日,全國門急診因腹瀉就醫的人次,就快破14萬人次,高於去年同期;且這波的腹瀉所檢出的病原,主要以諾羅病毒為大宗,過去四周更爆出64起腹瀉群聚通報,也較去年同期56起還高。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就在臉書發文坦承,自己也是諾羅病毒的中獎者之一,他除了揭示感染諾羅病毒的三大典型症狀,也提醒有些諾羅的幼童患者,在劇烈嘔吐時甚至會咳出鮮血,務必要趕快就醫。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國內這波諾羅病毒流行,包括大人小孩都有可能中獎,而他也是那個最近這波中鏢諾羅的患者之一。他還悲情的表示,「前兩天腹瀉的頻繁程度,根本就要逼我睡在馬桶旁邊。」林智葳提醒,諾羅病毒的病程又兇又猛,患者在初接觸病毒,經過1到3天潛伏期後,就會陸續開始出現三大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全身無力、噁心嘔吐、絞痛腹瀉等症狀,發燒可能在第一天時較為輕微,通常在第二天會燒得特別厲害,有時甚至會在退燒藥效失去作用前,又突然體溫燒起來,此時可考慮提前服用另外一種退燒藥物。至於嘔吐,林智葳觀察,通常是在病發的第一天就出現,但也有些病人只會有些許的噁心感,沒有到真的嘔吐;而有些小孩則是在劇烈嘔吐時,甚至會因為兔太劇烈而咳出鮮血,這就是所謂出血性胃炎,必須立即就醫觀察。而很多人會有的腹瀉,通常是到第二天後才會出現,大部分的病人都需要約7到10天,糞便才會真正恢復正常。

中年男子高燒胸痛3天 就醫照X光驚見「開洞性肺腫塊」
一名50多歲男性,過去有糖尿病史,因高燒喉嚨痛3天,前往急診求診。給予症狀治療藥物返家,但仍持續發燒,且後續合併有胸痛產生;2天後返診,經安排胸部X光片檢查顯示有一個開洞性肺腫塊,後續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肺膿瘍。肺膿瘍克雷白氏桿菌 血糖控制與抗生素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冠霆指出,病患住院後同時發現血糖過高,痰液中培養出克雷白氏桿菌,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和血糖控制後,症狀隨即改善,肺部開洞性腫塊也慢慢變小。出院後繼續以口服抗生素完成6周治療。肺開洞形成空氣液面變化 臥床或患糖尿病風險高劉冠霆說明,肺膿瘍主要為細菌感染造成局部肺實質壞死或蓄膿,影像學上有時可見肺實質開洞形成空氣—液面變化。電腦斷層檢查可幫助鑑別診斷,排除腫瘤、膿胸或其他肺實質疾病。危險因子包括:中風長期臥床的病人、酗酒、蛀牙、牙周病。其他成因還包括: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施打毒品等。發燒、胸痛和咳血 應緊急就醫診治劉冠霆提醒,病程通常是慢性,但也可以急性表現,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咳嗽、胸痛和咳血。肺膿瘍以內科治療為主,抗生素需使用6周,若治療反應不佳,才會考慮引流或手術處理。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有發燒、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狀,不一定是新冠病毒感染造成,若自行快篩檢驗陰性後,仍持續有症狀,還是需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確定病因。

高燒喉嚨痛「並非一定是新冠作祟」 50歲男反覆求診才知罹「這病」
一名5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史,因高燒喉嚨痛3天,前往急診求診。因同住家人感染新冠病毒,經採檢新冠病毒PCR試驗結果為陰性後,給予症狀治療藥物返家,但仍持續發燒,且後續合併有胸痛產生。病人2天後返回急診,經安排胸部X光片檢查顯示有一個開洞性肺腫塊。後續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肺膿瘍。病患住院後同時發現血糖過高,痰液中培養出克雷白氏桿菌,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和血糖控制後,症狀隨即改善,肺部開洞性腫塊也慢慢變小。出院後繼續以口服抗生素完成6周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冠霆指出,肺膿瘍主要為細菌感染造成局部肺實質壞死或蓄膿,影像學上有時可見肺實質開洞形成空氣—液面變化。電腦斷層檢查可幫助鑑別診斷,排除腫瘤、膿胸或其他肺實質疾病。危險因子包括:中風長期臥床的病人、酗酒、蛀牙、牙周病。其他成因還包括: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施打毒品等。病程通常是慢性,但也可以急性表現,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咳嗽、胸痛和咳血。肺膿瘍以內科治療為主,抗生素需使用6周,若治療反應不佳,才會考慮引流或手術處理。劉冠霆提醒,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有發燒、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狀,不一定是新冠病毒感染造成,若自行快篩檢驗陰性後,仍持續有症狀,還是需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確定病因。

打噴嚏時速160km「堪比自強號」!相親男摀住口鼻急送醫
為了講求禮貌,許多人打噴嚏習慣用手捏住鼻子,然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卻可能導致受傷。有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打噴嚏時最好將口鼻都打開,否則若是氣流往「肚子」裡灌恐造成氣胸,或是耳膜損傷,千萬不能大意。男星郭鐵人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自己經常會在吃飽飯後連打十幾個噴嚏,讓他很是困擾,長期在公共場合忍耐的狀況下,竟導致耳膜及喉嚨出現偶發性疼痛。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表示,若是食物辛辣、熱或是添加辛香料皆可能引起刺激,甚至有研究指出,打噴嚏所產生的氣流,最高時速可達到160公里。吳醫師分享病例,一名男性患者因打噴嚏竟導致耳膜破裂。(圖/擷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吳昭寬分享,他曾遇過一名40多歲的男性患者,與透過婚友社認識的一名女性在咖哩餐廳約會,因對方不慎將胡椒罐打翻,當時男子患有過敏性鼻炎且嘴裡塞滿食物,於是試圖憋住噴嚏,怎料「碰」的一聲,氣壓竟衝破耳膜,造成男子兩耳劇痛、滲血,所幸經治療後,破裂的耳膜重新長了回來,無須進行手術修補。吳昭寬提醒,若打噴嚏時用手捏住鼻子,氣流可能往耳膜兩邊跑,甚至往「肚子」裡面灌,嚴重恐造成氣胸、咳血及耳膜破損,呼籲民眾打噴嚏最好不要忍,可稍微用手或衛生紙遮住口鼻後打出來,讓體內氣流可以順利排空。

76歲嬤「肩膀痛就醫」…25天後竟因肺癌病逝 醫籲:有這些症狀就要注意
小病可能潛藏大危機!美國紐澤西州一名76歲婦人因肩部疼痛到急診室就醫,未料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她左肺有腺癌,且婦人因癌細胞擴散至整個脊椎、肋骨及腎上腺,最終在確診短短25天後就病逝。醫師表示如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或有抽菸史,就有可能是肺癌徵兆。據《INSIDER》報導,該名婦人曾有1天1包菸並持續5年的抽菸史,不過婦人就醫前早已戒菸,所以她因肩膀疼痛就醫時完全沒料到會是罹患肺癌。醫師表示,經電腦斷層掃描與骨骼活體組織檢查,確認她左肺底部有腺癌,並因癌細胞擴散至脊椎導致她肩膀感到疼痛。醫師進一步表示,由於婦人「已錯過黃金治療期」,加上之後又確認癌細胞擴散至肋骨及腎上腺,且她就醫時病情已屬嚴重,最後因疾病快速惡化,在確診25天後就病逝。醫師強調「早期肺癌通常不會出現症狀」,又婦人僅維持抽菸習慣5年且已戒菸,「不符合(當地)肺癌篩檢標準」,呼籲大眾密切注意身體狀況。醫師指出,如有咳嗽、咳血、胸痛、疲勞、食欲不振、體重減輕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有可能是肺癌徵兆。此外,雖然吸菸會增加罹癌風險,但「腺癌其實是無抽菸者最常見的肺癌之一」,其中美國的腺癌占整體肺癌比例高達40%,另依美國標準,50至80歲、每天抽1包菸達20年,且仍在吸菸或戒菸不滿15年者,都有資格接受篩檢。

長新冠索命1/無慢性病!32歲男「突爆心律不整」 醫示警:9月後恐掀高峰
新冠疫情後遺症「長新冠」(染疫後3~5個月仍有許多不適症狀),成了全球新困擾。荷蘭8月間一項研究顯示,每8位確診成人就有1人出現,引起全球醫界重視,台灣一名醫師告訴CTWANT記者,「長新冠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恐成為索命關鍵,一位32歲男子就差點丟了小命」,專家也警告,「9月長新冠人數將進入高峰!」此篇荷蘭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的研究,分析7.6萬名成年人中,將4231名確診者與8462名非確診者進行配對,結果發現,大約1/8確診者出現長新冠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疲倦等。台灣20歲以上確診者有385.3萬人,若依此數據估算,應該有48萬名成年人受長新冠之苦。「要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確診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發生持續性症狀或後遺症長達2個月以上為「長新冠(Long COVID)症候群」,目前統計全球約有1至2成感染者在病毒急性感染康復後會有此現象。「近期美國研究發現,確診12個月後會增加以下併發症機率,心血管併發症約有4.5%,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包含心肌梗塞、中風、總死亡率)約為2.3%,心律不整約為2%(其中超過半數為心房顫動),缺血性心臟病約為0.7%(當中7成3為急性冠心症,而4成為心肌梗塞),腦血管病症約為0.5%(當中7成為中風)。」32歲的黃先生便是這樣的例子,身體健康的他,過去沒有任何慢性病史,今年5月中旬確診新冠肺炎後,除了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外,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陳玠宇說,「由於症狀愈來愈嚴重,黃先生趕緊到心臟內科求診,檢查發現併發嚴重心律不整、心室頻脈,發作持續時間長達將近20秒,差點危及性命,後來經醫療處置及藥物調控後,心肺症狀才逐漸改善。」美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心血管風險會大幅增加,以18~64歲族群為例,心律不整機率會增加1.7倍。(示意圖/123RF)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顯示,18~64歲確診者併發心律不整的機率增加1.7倍、肺栓塞增加2.1倍,65歲以上確診者則分別是1.5倍、2.2倍。肺栓塞是指肺動脈的血液因堵塞而無法流通,阻塞物的來源可能為血栓、腫瘤、空氣、脂肪,塞住之後病人常會有喘、胸悶、胸痛、咳血等,猝死率可達10%。陳玠宇表示,想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確診後可抽血確認有沒有心肌炎或是否有血栓,且血栓可能發生在腳部或心臟,因此在感染病毒後如果腳有水腫,甚至壓了會痛,就要小心是深層靜脈栓塞,這可能造成心血管併發症,例如肺栓塞,嚴重恐致命。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醫師楊博州則表示,「近來明顯發現肺栓塞患者增加,可能與疫苗有關」,雖然AZ產生血栓機率只有百萬分之2-5,但畢竟急診室是一個濃縮區域重症病人的地方,搶打疫苗後肺栓塞病人才增加,所以猜測應該有所相關。楊博州提醒,由於下肢靜脈血栓常是肺栓塞來源,所以開刀、久臥久躺、慢性心臟衰竭、惡性腫瘤、生產後或懷孕婦女、口服避孕藥、肥胖、抽菸等患者應注意其下肢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生成、出現下肢腫痛合併呼吸喘的症狀出現時應及早就醫。

新冠未歇…大陸再爆「黑死病」 寧夏冒鼠疫「45歲牧民染病」
過去曾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出現過三次世界大流行,最近這個惱人的疾病,竟在大陸寧夏現蹤!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昨天(19日)發布通報,提及銀川市確診1例輸入性鼠疫病例,患者是一名45歲的男性牧民。據大陸《第一財經》報導,昨天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確診一起鼠疫(腺鼠疫)病例,患者為一45歲男性,住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廟牧場,職業為牧民。據了解,本月12日上午,患者先是自覺發熱、乏力、意識不清、拉水便腹瀉,自內蒙古返回銀川,於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一直到昨天才被確診為鼠疫病例。專家表示,鼠疫潛伏期一般為1至6天,感染鼠疫菌以後,臨床表現又可分為腺鼠疫、肺鼠疫及敗血型鼠疫等幾種類型,其中以腺鼠疫最常見,症狀表現通常為發熱和局部淋巴結腫大;肺鼠疫症狀表現則為發燒、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咳血,由於病情進展快,若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死率較高。敗血型鼠疫症狀則是預後較差。鼠疫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攜帶鼠疫菌的宿主動物主要是老鼠、旱獺等齧齒類動物,主要是藉由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而大陸自2019年以來,全國發現的鼠疫病例累計已有11例,死亡病例累計4例,而這些鼠疫病例,多半集中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蒙古自治區這兩個省份。

耶魯美式足球隊長通過海豹部隊「地獄週」 突軍營內咳血1000毫升猝逝
痛失英才!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馬倫(Kyle Mullen)能文能武,身高188公分、體重120公斤的他是大學美式足球隊長,身材相當魁武健壯,並在畢業後參與海報突擊隊水下爆破訓練(Basic Underwater Demolition),不料剛完成地獄週訓練之後,他突然口吐大量鮮血後死亡。陸軍驗屍官事後表示,馬倫是因為感染釀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引起肺炎才會導致死亡,不過他的母親無法接受此事,懷疑兒子在軍中遭受虐待。根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Military.com」報導,文武雙全的馬倫自耶魯大學畢業後,參與水下爆破訓練,以便爭取成為海豹突擊隊一員;今年2月4日終於結束為期5天的艱苦「地獄週」訓練後,馬倫興奮打電話向母親報喜,然而母親里賈納(Regina Mullen)聽著兒子的聲音卻覺得不對勁。果然在完成訓練數小時後,馬倫被同袍發現身體明顯不適,還口吐大量血水,染紅他的床鋪與地板,隊友發現他昏倒在自己的房間內,軍中醫護人員到場緊急搶救約30分鐘後,將他送往醫院治療卻仍不幸身亡。根據屍檢報告指出,馬倫發病後神智不清,咳出來的血水幾乎可以裝滿1公升的寶特瓶。而後軍方屍檢官驗屍後,發現馬倫疑似因感染釀膿鏈球菌引發肺炎致死,他們來發現馬倫的肺部已經腫脹到普通男人約3倍大。不過里賈納不願相信這般結果,控訴兒子是在軍方受到虐待,放任他在床墊上咳血,才會導致兒子死亡。對此,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Naval Special Warfare Command)拒絕給出回應,僅表示此案目前已經進入調查。

睡覺喉嚨甜甜的 確診者一看竟然「咳出大量鮮血」
疫情近期趨近平穩,但還是有許多民眾確診康復後得長新冠。有位醫師近日分享個案,一位確診患者有腎臟病史,晚上睡覺竟然覺得喉嚨甜甜的,竟然咳出大量鮮血,而去醫院沒空床只好回家自我觀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新北市中年婦女有輕微腎臟病史6月初感染確診,晚上睡覺時突然喉頭一甜,咳出大量鮮血。」之後患者去2家醫院,都沒有空床最後她只好回家,所幸沒有生命危險。蘇一峰說,長新冠的症狀除了咳嗽還會喘,而大量咳血算是內科急症,「大量咳血最好是住院觀察治療比較安全,咳血有時會突然呼吸衰竭要插管,所以大咳血一般都住院觀察比較安全。」蘇一峰強調,現在的醫療量沒有崩潰,「空床率充足啦」!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回應「唉,真可怕」、「病毒好可怕」、「好可憐」、「腸胃部分有檢查嗎」、「跟政府PO的空床率,說法怎麼差異這麼大」、「佛祖保祐」、「可惜還是有一堆造神民眾說這防疫髮夾彎過的好棒棒,彎過的藤原拓海,彎不過去的,願大夥都是天選之人」、「所以空床率是假的嗎」、「謝謝總是鉅細靡遺的分享,大家多保重」。

國光女神確診康復狂咳 「突咳大塊血痰」嚇傻:我會乖乖的
女星梁云菲(Nana)過去參加《國光幫幫忙》打開知名度,擁有姣好外貌和性感身材,加上個性直率,深受許多粉絲喜愛,被封為「國光女神」。她不久前確診,經歷隔離康復又開刀動手術,飛往綠島和男友相聚。沒想到,她日前貼出咳血及病床照,讓人看了十分擔心。梁云菲上個月確診新冠,經過隔離及動手術,趕在男友生日前一天飛到綠島送上驚喜。沒想到最近竟連續2天咳出「血痰」,健康狀況亮紅燈,她透露人生第一次咳出這樣的東西,確定不是自潛擠壓傷,推測可能是確診完一直咳嗽,「不知道為什麼變這樣了」,事後也到醫院照X光,診斷是肺部支氣管發炎。梁云菲已經照X光,並預約胸腔科做檢查。(圖/翻攝自梁云菲IG)梁云菲提醒,若咳嗽超過2周、咳出細微的血絲,或身體有異狀,都要立即去檢查。她坦言,剛開始真的很悶,但已經束手無策,只能取消原本預計去蘭嶼的行程,後續也預約胸腔科去做更詳細的檢查,「這次我會乖乖的」。梁云菲覺得心情很差,不過她勇敢面對,事情就是發生了,那就去了解原因和解決,「只是突然從血絲變成一大塊血痰,我自己也嚇到了」,她表示未知會讓人感到恐懼,所以必須好好的找出原因,「不曉得上禮拜突然的貧血有沒有關係」,目前則等待檢查結果,就可以知道原因了。

27歲美女主持人猝死 死亡真相曝光家屬激怒
正值27歲生命最值得去讓自己去四處闖蕩和體驗的年紀,沒想到一名清純女主持人先前因感冒併發肺炎住院,沒想到2天後竟抽搐搶救不治,死因竟是院方出包,讓家屬相當崩潰要求醫院給個交代。這位美女主持人劉振亞外型甜美,口條清晰,前途備受看好的她,是家中獨生女,從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成為合肥衛視主持人。先前她因為感冒發燒併發肺炎住院,沒想到醫師對她做支氣管檢查失誤,造成她鼻腔和嘴巴大量出血,2天後突然抽搐急救不治。劉振亞因醫療失誤死亡。(圖/翻攝自網易)劉振亞在4月14日因為發燒到醫院抽血檢查,確認肺部感染後住院治療,17日主治醫師要求做支氣管鏡檢查,但由於該檢查屬於侵入性,仍有感染或是咳血等風險,家屬有些猶豫,「18日醫生一再為我們家屬洗腦,最終聽了她建議」。因為醫師操作不當,導致劉振亞口腔和鼻腔大量出血,甚至無法行走,檢查隔天報告出爐確認是肺炎支原體感染,她在20日出現胸悶和胃痛等症狀,但醫護並未及時處理,造成她當晚抽搐不止,加上當時剩實習醫護人員,一群人手忙腳亂,家屬哀痛表示,劉振亞就這樣抽搐長達13分鐘,錯失黃金搶救期,2個多小時後不治身亡。家屬事後要求進行屍檢,報告在5月23日出爐,這才發現死因並非是肺炎支原體感染,而是使用莫西沙星藥物發生心律不整,導致心源性猝死,家屬控訴院方沒有事前監測病患擅自更換藥物,才讓劉振亞含冤而死。

這種肺癌藏在「支氣管」裡 多是末期!婦人咳血已轉移到骨頭
一位78歲婆婆因為喘、咳血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科主任莊子儀,經過診斷為右中葉肺鱗癌合併骨轉移第4期,經過化療與免疫治療,加上雙免疫藥物,病況改善,目前穩定治療中,肺鱗癌腫瘤由原本3.8公分已縮小至幾乎無法看到,且原先明顯的肋膜積水,電腦斷層影像已經消除,白血球也恢復,原先因喘、需坐輪椅,經過治療後,已經恢復日常生活。莊子儀表示,肺鱗癌就是鱗狀上皮細胞異常所引起的癌症,這是肺部呼吸道的表皮細胞,因為薄而扁平就使用「鱗狀」來加以形容。這類型的癌症主要從支氣管開始成長,不易發現,發現的時候往往已是中、末期。在肺癌的分類中,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族群約占16%,好發於抽菸男性。肺鱗癌第4期大多僅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為主,少數病人可以申請健保付免疫治療。由於婆婆的肺鱗癌的病灶頗大,一開始先在本院進行放射線治療,待症狀比較穩定之後,再與病人和家屬討論後,給予化療加自費的免疫治療,依照病人身體狀況及避免後續化療的副作用,改為施打目前最新的雙免疫藥物。因病患年紀較大,擔心在治療過程副作用難耐,且子女因工作關係需輪流交接照顧,對治療過程容易混淆,期間莊子儀主任密切關懷病人副作用反應,透過個管師定期電話追蹤病人治療後身體狀況,隨時掌握病人治療副作用情況。而個管師定期關懷,幫助即時回饋病人情況給主治醫師及團隊,使病人治療不中斷,也幫助照顧者共同瞭解當前團隊治療計畫進度。肺癌成因包含抽菸(含二手菸)、空氣汙染、家族史、職業環境致癌因素(如:石綿、鎘、砷等)。近年來,臨床發現肺癌已越來越年輕化,且多無症狀,當因咳嗽、喘等症狀發現時,已多診斷為第3、4期。而肺癌女性患者大多不抽菸,家中若母親、姊妹為肺癌患者,其罹癌機會更是高達4倍,因此即早診斷治療更形重要。建議家中若有肺癌家族史民眾,可定期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揪出早期肺癌,即使0.3公分的病灶也能發現追蹤,針對肺部結節或是毛玻璃病變做定期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