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寶媽摔車掉進「世界最毒植物」 忍6個月疼痛崩潰:比生孩子還痛
難以想像的痛苦!澳洲一名4寶媽娜咪(Naomi Lewis)去年騎自行車時,不小心摔下來,結果跌進「世界上最危險的植物」中,遭受半年的痛苦折磨,直言:「比生孩子還痛」。根據《太陽報》報導,娜咪去年6月在昆士蘭一處郊區騎自行車,過程中不慎摔車,跌進一片「Dendrocnide moroides」,這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會引起可怕的疼痛,也因此被稱為「自殺植物」,若人體接觸這類植物,其毒液注入皮膚中,可能受到長達9個月的極度痛苦。娜咪摔車接觸到「Dendrocnide moroides」,結果痛不欲生。(圖/翻攝自太陽報)意外發生後,娜咪被丈夫開車送到一間藥局,買了脫毛條同時叫救護車,在等待期間去除皮膚上次痛的毛髮,後來被送到醫院治療,經過7天才出院,但她必須吃止痛藥並使用熱敷袋,長達6個月時間,但在那之後,她的腿部有時仍會感到疼痛。娜咪坦言,這種疼痛是她從沒遇過,簡直無法忍受,「身體疼痛達到臨界點,我有4個孩子,3個是剖腹產、1個是自然產,但生孩子的痛根本無法比擬」。報導指出,「Dendrocnide moroides」生長在澳洲和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中,若是不小心碰到,疼痛在一開始的20到30分鐘會慢慢加劇,有如被硫酸灼傷和觸電的感覺,患者還可能會打噴嚏、過敏、起紅疹、四肢腫脹,並非所有人被刺傷都會住院,但許多人都必須在病房接受治療。

春季回暖過敏又發作? 營養師推「6抗敏食物」調整過敏體質
台灣正春季回暖,不少敏感的人每天一大早就不停地打噴嚏、流鼻涕、半夜鼻塞又難以入睡,簡直苦不堪言。營養師表示,除了戴口罩、盡量避開過敏原之外,多攝取Omega 3脂肪酸、鎂、維生素D、維生素C、槲皮素、益生菌與益生質,有助於緩解過敏症狀、改善體質。在此《好食課》的營養師Janie呂雅珍為您解析飲食上的一些小妙招,幫助您渡過過敏季:Omega 3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 3脂肪酸不僅能抗發炎,還能有緩解過敏症狀,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所以一定得靠食物中攝取。美國FDA建議一週至少吃8盎司 (226公克) 富含Omega 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鯖魚、鮭魚、秋刀魚、沙丁魚等。鎂鎂可降低組織胺分泌,同時也是支氣管擴張劑,可以降低過敏所帶來的不適感。食物來源包括菠菜、黑豆、堅果、巧克力、香蕉、鮭魚等等。維生素D 維生素D可維持體內免疫系統的平衡,同時也幫助抗發炎。Janie直言,獲取維生素D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只要在太陽下曬20至30分鐘就足夠,不過天氣不佳時,也可以考慮由日曬過的香菇、蛋黃、或是補充品中獲取。維生素C維生素C除了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更可以協助組織胺的分解,讓您早日解除過敏症狀。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芭樂、奇異果、小番茄等。槲皮素 聽起來很陌生的槲皮素可以抑制免疫細胞分泌組織胺,同時也能降低發炎性細胞激素的生成,莓果類例如蔓越莓和藍莓等、洋蔥、蘋果、菠菜中就有不少的槲皮素,建議要連皮一起吃才能完整攝取。益生菌與益生質眾所周知,益生菌能協助調整過敏體質,但不要忘記也要給這些益生菌準備「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全榖及未精製雜糧,例如糙米、燕麥、番薯等,才能把吃進去的菌群養好。 本文經 臉書粉專《好食課》授權報導延伸閱讀42歲無病史卻罹患乳癌三期,醫生竟神回:妳得癌症就是因為「不生小孩」!真相讓她一秒崩潰!超簡單又自然的方式,才幾個晚上,就能幫你消除討厭又煩人的痣!她用一年減掉「56公斤肥肉」,還將365天的自拍剪成影片上傳,被所有網友讚爆:妳好勇敢!

醫師親揭打噴嚏「2NG動作」 嚴重恐導致「耳膜破裂、氣胸」
打噴嚏是人體的保護機制,主要功能是把鼻腔裡的刺激物,用時速160公里的氣流,以飛沫方式高速噴出,維持鼻腔乾淨。對此,小兒科醫師陳映庄也提醒,打噴嚏有2個錯誤的動作,包括「直接徒手摀住口鼻」及「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尤其後者嚴重時恐會導致氣胸。《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在1日晚間發文指出,打噴嚏時,最遠可將分泌物噴到3.5公尺外,「要是鼻腔裡有各種細菌、病毒,就可能造成疾病傳播。」至於常見造成打噴嚏的刺激則有灰塵、花粉、貓狗毛、病毒、細菌、強烈氣味(香水、胡椒等)、冰冷或乾燥的空氣等。另外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打噴嚏原因,例如:突然接觸到陽光、強光的「光敏感性噴嚏反射」,以及吃飽飯之後(尤其辛辣食物)的「味覺性鼻炎」,「這兩種狀況和遺傳相關,但詳細機制還不清楚。」陳映庄教大家打噴嚏的正確做法。(圖/達志/美聯社)此外,陳映庄還教大家打噴嚏的正確做法,有戴口罩時,可用手輔助,壓緊口罩周圍空隙,避免側漏,而沒戴口罩時,則是用手肘處的衣袖或是衛生紙、手帕摀住口鼻。另打噴嚏還有2個常見的錯誤方式,一是「直接徒手摀住口鼻」,這樣手上會沾滿分泌物,必須盡快去洗手。再來就是最嚴重的「捏住鼻子、閉緊嘴巴」,這樣不但會讓高速的氣流無處宣洩,增加造成「內傷」的機會,還會造成耳膜破裂、中耳炎、喉嚨受損,甚至氣胸等症狀。不過陳映庄也教了2招抑制打噴嚏的方法,遇到嘴裡有食物等不適合打噴嚏的情況時可以派上用場。首先是「直接擤鼻涕」,提前把刺激物去除。第二招則是「用力按壓或捏起人中」,給大腦新的刺激來抑制噴嚏。最後熟睡的人不太打噴嚏或咳嗽,則是因為睡眠中大腦會減弱外部的信號,且部分肌肉處於休息癱瘓狀態,所以不太會打噴嚏或咳嗽,但要是睡覺中還一直打噴嚏或咳嗽,代表刺激太過強烈,需要就醫檢查!

包在我身上1/煥鈞暖舉融化Ozone 祖安寵粉佳辰藏浪漫因子
即將在4月15日於北流開唱的Ozone,是第一組站上北流的男團,人氣超夯的他們日前也舉辦北中南簽唱會,每一場都擠滿粉絲,但高雄場卻傳出有歌迷因推擠而骨折,對此他們所屬的索尼音樂表示是因承辦單位改變排隊動線,才會造成推擠情況,受傷民眾已妥善處理,也向歌迷們表達歉意。Ozone的團員祖安(左)、煥鈞(後)及佳辰(右)跟讀者分享自己的生活愛用包包,將私下的自己展現在大家面前。(圖/林士傑攝)而面對西洋情人節的到來,身為許多少女夢中情人的6位帥氣男孩是,其中煥鈞、佳辰及祖安是團員們共同認為個性很浪漫的人,哲言提到煥鈞心思細膩,會默默觀察其他人的情緒,子翔則說:「團員們家裡發生什麼事情,煥鈞都會傳訊息說『你還好嗎?沒關係我們都在』。」暖男行為讓團員們超級感動。煥鈞、祖安、佳辰的個性都帶有些浪漫成分,但從三人包包裡的東西,仍能看出他們在個性跟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圖/林士傑攝)煥鈞的浪漫性格也體現在「念舊」這件事情上,包包裡隨身攜帶一副從國中戴到現在的近視眼鏡,仔細一看能發現鏡片已經磨損,旁人勸換一副新眼鏡,煥鈞卻說:「不要啦!還可以用,我們做人就是可以用就好!」頗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身為「飾品控」,自然也帶了不少飾品,還專門準備耳環工具箱,原來是因為耳朵容易發炎,要先清潔耳環再上藥才不會流血。煥鈞是團員公認的暖男,總會默默注意其他人的情緒。(圖/林士傑攝)在訪問的過程中,煥鈞頻頻打噴嚏,坦言已經感冒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本身比較虛弱,因此包包中準備了各種藥品,包括過敏藥、胃藥、肌肉痠痛藥以及保健食品,希望能讓身體更健康;在包包中也發現了髮圈,煥鈞表示最近想把頭髮留長,被問及之前是否有留過長髮時也笑說:「每次都是留到差不多可以綁起來的時候,就會有工作需要修頭髮,這次看公司的底線在哪,我就留到哪!」 煥鈞想把頭髮留長,笑說要挑戰公司底線。(圖/林士傑攝)談到出道後最大的改變,佳辰認為是以前沒人認識自己,現在則常被認出來,被其他人虧是不是會在路上故意拿下口罩,他也開玩笑說:「有時候沒被認出來,會覺得這些人一定是沒在看電視!」個性像鄰家男孩般的佳辰私下充滿童趣,將掌上遊戲機放在包包,在趕行程的空檔打遊戲放鬆,表示:「算是一種復古的情懷,小時候也會帶著遊戲機,我們家很多兄弟會一起玩!」他同時也是防疫小尖兵,帶著酒精噴瓶,隨時做好消毒的準備。佳辰長相帥氣,個性如鄰家男孩般可愛,但在文字創作上卻又充滿詩情畫意。(圖/林士傑攝)出道後雖然得到許多粉絲的喜愛,但壓力自然隨之而來,這次高雄有粉絲受傷,他便心急如焚發文再三叮囑粉絲要小心。而佳辰也分享了他紓壓方式,就是在YouTube找能放鬆身心的「α波」音樂,並做一些小冥想,讓自己的心更平靜;佳辰先前參與不少歌曲的作詞,哲言大讚從佳辰的創作中,能發現他的文字很詩情畫意,用投射的方式去詮釋浪漫氛圍,是個內心色彩豐富的人,佳辰則笑說若是太超過了可能會被討厭,認為自己是「適當的浪漫」。佳辰注重防疫,會隨身帶酒精噴瓶,能打發時間的掌上遊戲機也是他的必備物品。(圖/林士傑攝)身為隊長的祖安個性沉穩,就如同他的包包一樣簡潔有力,隨身攜帶的物品並不多,飾品佔了大部分,並用袋子整齊放好,另外還有家人給的平安符,正好跟粉絲名稱「平安符」相同,讓他覺得很有意義,甚至還將粉絲送給所有團員的手繪小飾品掛在鑰匙上隨身攜帶,寵粉之心顯而易見。身為隊長的祖安是讓團員們安心的存在。(圖/林士傑攝)最近滿檔的行程讓祖安的體力有些吃不消,苦笑說:「我本來是一個沒辦法馬上睡著的人,現在只要有空檔就可以秒睡,真的有累到。」出道後團員們朝夕相處,被問到摩擦是否會變多?祖安站在隊長的角度回答:「每個人都有對表演的想法,大家都是為了對表演好,有意見就會提出來,但滿和平的不會到吵架!」團員們也很肯定這位負責任的隊長,哲言提到祖安雖然看起來溫溫的,其實個性很暖,會用自己的方式對團員表達關心。祖安帶包包的習慣與他的個性一樣低調沈穩,寵粉的他還把歌迷送的禮物當飾品隨身攜帶。(圖/林士傑攝)

天氣變化大過敏易發 中醫師授「這些方法」助改善
立春將至,天氣依舊冷冰冰,發現怎麼這時反而鼻子過敏發作更加厲害?中醫師康涵菁解釋,這可能是受到多重因素影響,立春時期,正逢冬春交替之際,天氣變化大,若是出門走春接觸到冷空氣,鼻甲會為了加溫吸入的冷空氣而充血腫脹,也因此會產生鼻塞。此外,由於過年時是民眾選擇居家大掃除的好時機,打掃時灰塵、塵蟎或是貓狗毛屑容易飛揚在空氣中,刺激鼻黏膜導致發炎,造成打噴嚏、眼鼻發癢及流鼻水等症狀。除了從呼吸道進入的過敏原以外,康涵菁中醫師提想,食物的過敏原也是不能忽略的一環,過年期間容易接觸到許多精緻甜點、腰果花生、蝦蟹、奶蛋類及各種暗藏色素、防腐劑與香精的加工食品,都可能會加重過敏的反應。氣虛所致的鼻過敏 茶飲穴位可助緩解過敏性鼻炎可對應到中醫理論中的「鼻鼽」,與肺、脾、腎三臟的虛損有關,一旦肺氣虛弱,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而如果脾腎也偏虛的話,就更容易導致過敏反覆發作。因此,治療上主要是以祛除外邪、補肺氣和健脾腎的方式,康涵菁中醫師指出,臨床常可使用葛根湯、桂枝湯、香砂六君子湯等方藥去加減,往往都能取得不錯的療效。康涵菁中醫師表示,民眾平常就可以自製「通竅舒敏茶」去做保養,有助於宣通鼻竅,發散表邪以及補益正氣。成分:辛夷9g、防風9g、白芷9g、粉光參15g、黃耆15g做法:將上述材料清洗後,將防風、白芷、粉光參以及黃耆放入1000c.c.水中,煮沸後轉小火續煮30分鐘,最後5-10分鐘再加入辛夷一同煮,過濾藥渣並稍待溫度降低後飲用,在置放的期間,可將鼻子靠近碗,吸入藥物的蒸氣,同樣有助舒緩過敏。若是過敏發作卻沒辦法看醫生時,康涵菁中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先用熱毛巾或是暖暖包,在上背部的風門穴與肺俞穴去做熱敷,並加上按壓其他穴位至感受到局部痠脹感,即可幫助緩解鼻過敏。1. 風門穴與肺俞穴找法:風門穴大約與肩胛骨上角平行,正中央脊椎骨兩側旁開三公分左右是穴。肺俞穴則是大約與肩胛岡內側端平行,位於風門之下方。功效:風門穴與肺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風門穴是風邪出入之處,肺俞則是對應肺臟的穴位,熱敷此二穴可幫助宣肺利氣,袪風解表。2. 迎香穴找法:位於鼻翼兩旁,與法令紋交界之處。功效:迎香穴屬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可宣肺氣通鼻竅,緩解鼻塞、流鼻水。3. 外鼻穴位置:耳屏外側面的中央功效:外鼻穴是耳穴之一,可以活血通利肺竅打掃防護要做好 飲食作息不亂套平時大掃除時,一定要記得配戴口罩與手套,並且保持通風,打掃完後記得更換衣物並洗手清潔,去除可能沾附的灰塵與過敏原,打掃完的環境也要間隔一段時間再進入,避免空氣中還殘留過敏物質。出外走春時,除了一般醫用口罩以外,可在外加上一層布口罩,以阻擋冷空氣直接灌入鼻腔,造成鼻黏膜的刺激,進入室內後可再繼續戴口罩5-10分鐘,待適應溫度後再拿下口罩,避免一時之間溫差過大造成鼻塞。飲食除了要避開精緻飲食以外,受鼻過敏所苦的民眾可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像是鮭魚、鯖魚和花椰菜幫助身體抗發炎,也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芭樂、柑橘及小番茄,協助身體抗氧化,但記得切勿空腹或是太晚吃水果。放假期間也要盡量早睡早起,每日起床做一些有氧舒展操,康涵菁中醫師表示,透過運動可以促進鼻黏膜血管收縮,還能活絡全身氣血,提升身體對抗外界變化的能力,才是遠離鼻過敏的根本之道。

健身後身體發現異常腫塊? 竟是罹患疝氣
有1/3的患者有疝氣卻不自知,因此呼籲民眾,身上若出現不明腫塊,用力或站起會跑出來,但平躺又縮回去,就應儘快找醫師診斷,若延誤造成造成器官絞勒壞死,有可能危及生命!有些肌肉薄弱的情況是先天的肌肉或筋膜較薄,但疝氣的發生通常是後天的原因,因應發生的原因及部位,而可能因為老化、受傷、用力過度,手術切口產生,並且發生於臍、側腹部、腹股溝、股等疝氣最為常見,其中腹股溝疝氣佔了九成。疝氣有哪些成因?有哪些症狀?疝氣由肌肉或筋膜弱化缺損的區域裂開擠出造成,大部分發生在腹部,特別是下腹部,由於生理結構上較難鍛鍊,周圍組織較難形成足夠的保護,致病原因可能是肌肉以及筋膜受傷、退化、先天性筋膜缺損等等,並且長期或突發性的局部增壓,就可能會造成疝氣,例如久站、粗重工作、肥胖、長期便祕、長期咳嗽、打噴嚏等等。因為壓力加上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器官或組織會因受壓就會順著通道,從這個開口或薄弱的區域擠出,但根據患部不同,疝氣不一定會產生疼痛感,甚至有的疝氣可能無症狀。但幾乎所有疝氣都可能會影響到疝氣孔周圍的肌肉組織,並且絞勒、移位器官,導致移位器官的血液循環被阻斷,最常見的是當患處從缺口隆起,疝氣中的血管受到壓迫,造成血液減少或無法循環。並且疝氣在腹壁缺口的血液供應受到勒壓阻斷,血液無法透過循環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組織的血液無法回流,就是所謂的「嵌頓式疝氣」,會造成移位器官的缺血性壞死,有生命危險,這時就要馬上進行治療或手術,所以只要發現有疝氣一定要盡快就醫,避免疝氣進一步擴大傷害。常見的疝氣:腹股溝疝氣(鼠蹊部)切口性疝氣(因為以前開過刀)股疝氣(鼠蹊韌帶下方)臍疝氣(肚臍)食道裂孔疝氣(腹部上方)健身會產生疝氣?那些人是疝氣高危險群?疝氣病患雖好發於男性族群,但女性因剖腹生產而發生疝氣的情況也不少,近來健身風氣盛行,也有因練舉重一下子負重太多而擠出疝氣的病例。此種案例的發生可能會在受傷的術後復健,一次性超量訓練時發生,或者是長期做粗重的工作、老煙槍、慢性咳嗽者,這些患者的腹部筋膜不健康,又長期承受突發劇烈運動,就非常容易產生職業病、運動傷害,產生疝氣的機率也隨之提高。但一般民眾無須太過擔心健身會不會產生疝氣,若是讓腹部、髖關節等周圍肌群經過適量的良好訓練,反而能夠強化周圍肌群與筋膜彈性,能夠減少與避免疝氣的發生。疝氣有哪些手術治療方式?黃奕竣醫師也分析了傳統及腹腔鏡手術之差別,傳統手術的方式直接把傷口打開、分離沾黏、把腹壁缺口縫起來的方式,但復發率卻有 63%之高。但若在皮膚與腹壁之間,多用一層沒有張力的人工網膜修復,可以降低復發率到 10~20%。但這種傳統手術方式,皮下組織就要清掃出大出缺口好幾倍的空間來鋪下夠大的網膜,所以開刀傷口就會很大。若是在 3~15 公分的腹壁缺損的疝氣,部分的醫師會用腹腔鏡修補,只需要開3個小洞共約3公分,不但傷口小且恢復快。目前台東馬偕外科已使用腹腔鏡,解決了很多民眾的疝氣問題,提供民眾更優的疝氣手術選擇。手術後的病人需特別注意疝氣發生!呼籲曾經動過開腹手術病人:平均有 10~30% 的機率發生腹壁切口疝氣,八九成在術後 6 個月到 3 年中間發生,要特別小心!一般建議術後一個月避免劇烈運動、腹部出力、並用束腹帶,來減少疝氣發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黃奕竣醫師:https://ttw3.mmh.org.tw/news_view.php?id=1144

許富凱備感壓力想辭職 爆未來動向「想考餐飲丙級執照」
「金曲歌王」許富凱正式成為寵物實境秀《哈囉!毛小孩》實習生人選之一,該節目終極目標要考取膳食與寵物美容相關證照,許富凱透露小時候曾被狗咬過,參與寵物店實習希望藉此克服心中的陰影,日前他已進入店內實習,求好心切的也備感壓力,更開玩笑說:「這工作不簡單耶,好想提辭職喔,過程需要培養很多的自信,要靠老師一直在身邊指導。」許富凱本身對寵物和烹飪都很有興趣,不排除未來要去考餐飲丙級執照。(圖/台視提供)許富凱本身對寵物和烹飪都很有興趣,不排除未來要去考餐飲丙級執照,成為加入實習的不二人選。他透露「食安」是自己很重視的一環,之前曾特地做了香煎鮭魚,孝敬家中的曼赤肯短腿貓「妹妹」,本以為可以投其所好,沒想到「妹妹」卻不賞臉,讓許富凱心裡頗受傷,哭笑不得說:「可能平常吃罐罐和飼料已經習慣,反而對初次接觸的原型食物興趣缺缺。」許富凱寵愛貓咪,有如對待親女兒一般,他透露妹妹是天使貓,平常沒什麼需要特別顧的地方,不過有天早上看到妹妹不斷打噴嚏,二話不說立刻帶貓咪去動物醫院,所幸是輕微過敏並無大礙,也因此練就了一手快狠準的餵藥功夫。未來在店內實習,許富凱最期待遇到法鬥,他開心表示:「扁臉狗真的好可愛,但因為台灣的天氣關係,會很難照顧,希望有機會多跟寵物們接觸。」《哈囉!毛小孩》將自2月4日每周六晚間8點在台視播出。

冬季手腳冰冷、過敏發作 中醫師:把握1時機改善
天氣變冷,讓許多有過敏體質的人開始噴嚏連連,鼻水直流像關不緊的水龍頭。尤其,鼻塞、眼睛搔癢、呼吸道症狀等等接踵而至,真是苦惱。中醫師建議,民眾不妨接受中醫的三九貼,透過溫熱的藥物提振體內陽氣,去除身體中的寒邪,減輕季節轉換產生的過敏情況。冬季三九貼 溫陽利氣、驅散寒邪中醫以「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的理論,在冬季的三九天進行三九貼。「三九天」是源於中國北方民間對寒冬的記數方式,是一年之中天氣最冷、陽氣最弱的時候。自冬至後以九天為一個計算單位,即冬至後的第9天為「初九」、第18天為「二九」、第27天「三九」。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總醫師李杭哲說明,三九貼是灸療法的其中一種形式,方法是將辛溫、化痰等溫和中藥,敷貼在人體特定的穴位上,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寒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這些族群應把握機會 調整體質、改善症狀李杭哲醫師表示,有過敏體質、冬季容易發作呼吸道疾病,或是體質偏虛寒容易反覆感冒、手腳冰冷的民眾,可以把握每年一次三九天的機會,藉由三九貼改善體質與症狀。今年的「三九貼」在冬至到明年1月19日之間,每隔7至10天接受一次治療,共3次,日期約在國曆111年12月31日(初伏)、112年1月9日(中伏),和1月18日(末伏)。若在夏天已接受「三伏貼」治療者,建議把握寒冬另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繼續接受「三九貼」,有助延續三伏貼的療效。藥物敷貼禁忌要牢記 這些情況不建議進行李杭哲醫師提醒,藥物敷貼期間盡量避免從事激烈運動,也應忌食生冷刺激物、禁泡冷水。敷貼時間以2至3小時為佳,不宜過久;敷貼期間皮膚若起輕微紅癢疹為正常現象,但若出現嚴重水泡過敏者則應立即取下。另外,對於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疾病者、皮膚有傷口、急性感冒發燒、咽痛及體質屬於燥熱者,則較不建議接受穴位敷貼療法。

椎間盤突出引發疼痛 復健科醫師教「2招」舒緩肌肉
很多人都有「閃到腰」的經驗,常見狀況例如在天氣冷且剛起床伸懶腰時、突然用力打噴嚏時以及搬起重物時,一名宅配司機陳先生經常需要搬貨,甚至需要搬運沉重的冰箱、冷氣等,每天都覺得腰痠背痛,某日搬貨時手一滑,連人帶貨物往前撲倒,瞬間感到腰部一陣剌痛,就醫診斷為急性椎間盤突出。確認脊椎病症 才能有效治療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呂學智醫師表示,椎間盤的功能是增加脊椎的活動度還有緩衝脊椎受到的壓力,急性的椎間盤突出通常是外力所造成的,當過度使用腰部、脊椎受到過大的壓力或是受力不均時,就有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若沒有壓迫到神經,大部份病人只有在彎腰、咳嗽或打噴嚏時會感受到腰痛;如已經壓迫到神經,則可能引起下肢神經症狀,例如痛、麻、灼熱感、下肢無力感。情節嚴重者,例如嚴重導致大小便失禁、嚴重肌肉無力,需要由骨科、神經外科醫師進行手術評估治療。呂學智醫師說明,急性期活動時可使用束腰支撐身體負荷,也能緩解疼痛,必要時可以採用藥物進行疼痛控制、更進階的治療則有超音波導引尾骶孔脊椎硬膜外注射治療或超音波導引注射神經根阻斷治療緩解急性疼痛。透過復健治療 有空放鬆肌肉有空時可做背部肌肉放鬆運動,第1招,平趴在床上,並讓腳掌垂出床緣,即可簡單放鬆背後肌肉,並幫助椎間盤回到正確位置,第2招眼鏡蛇式,趴式時雙手撐起,支撐於胸部兩側,視線看前方或頭向上仰,雙腳併攏,也可以再做進階版眼鏡蛇式,在眼鏡蛇式的動作時,以小腿帶動腳跟向上,使腳跟貼進頭部,以核心出力、停留數個呼吸再放下。動作時注意不可低頭一邊滑手機或做別的事,錯誤姿勢不但無法幫助放鬆,還會增加頸部壓力。當急性疼痛期過去之後,可透過復健治療改善症狀,例如牽引治療,以機器牽拉身體,讓脊椎產生負壓來使椎間盤突出的情況漸漸改善。順利復原後,建議要養成訓練核心肌群與伸展的好習慣,透過訓練腰背部的肌肉與核心肌群,增加肌肉力量與控制能力,並透過正確腰背部伸展動作,放鬆肌肉,才能減少椎間盤突出再次發生的機率。

秒睡者染疫後致睡眠障礙怎麼解? 醫推「4生活細節」幫助改善
63歲的李小姐,平時睡眠品質很好,躺在床上後十分鐘左右便可安然入眠,近日確診新冠後睡眠變得很差,入睡變得較為困難,睡後容易醒,夜間醒後也沒辦法再入睡,有時需一至兩小時後方可入眠,夜間會醒來兩次,整晚睡不到五小時,隔天體力不佳,精神無法集中,因此求助中醫治療。睡眠障礙為長新冠之一 容易注意力渙散、情緒不穩衛生福利部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說明,新冠肺炎除了以上呼吸道為主的症狀舉凡咳嗽、喉嚨痛、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外,睡眠困擾也是其一。根據研究指出,約有25%-33%的病人因為確診後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一般而言,睡眠障礙有分三大類:一、入睡困難,二、睡後容易醒,三、睡眠品質差,容易作夢,睡不飽,隔天精神差,睡得時間變短等。因為睡眠障礙求助中醫的患者變得比較多,增加約兩成左右。長時間的睡眠障礙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情緒不穩定等。依照睡眠障礙持續的時間可以分為:短暫性失眠:持續時間小於一週,可能在感受壓力、刺激、情緒焦慮時,像考試、開刀、親友離異或過世、家庭工作人際關係的問題。短期性失眠:持續一個月內,可能是輪班工作,旅行時差造成。慢性失眠:發生時間超過一個月,原因也較為複雜。中醫是怎麼看待睡眠的問題?中醫認為失眠主要由於臟腑陰陽失調造成,中醫典籍提到「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賴博政醫師說明,因為染疫後造成情緒壓力起伏、或是病毒未除造成陰陽氣血不調,使得「心藏神、肝藏魂」 的正常生理功能失調,通常陰血虛的體質照這類患者最為常見,治療也較為棘手困難。平時可以針對身體特定穴道做刺激,用以幫助睡眠,賴博政醫師分享常用於助眠的穴道有三,神門穴:在手掌的橫紋上,和小拇指一側的延長線,交會處的凹窩中。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印堂穴:在鼻根直上,與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具有鎮靜安神的效果。三陰交:在足內踝尖上四指距離,在脛骨後緣的凹陷處。刺激本穴可健脾補血,養陰安神。4個生活細節 減少失眠發生賴博政醫師表示,長時間失眠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學習效率變低,久則會使身體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更提高患慢性病的風險。平時可以從注意生活上小細節,減少失眠的發生:1.養成固定時間睡眠就寢,維持規則作息,每日按時入睡及起床,保持心情愉快,不讓自己過於緊張及焦慮。2.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平時適當運動有助壓力解除及身心放鬆,但在睡前不宜做過度劇烈運動,可做放鬆身心的活動,如泡熱水澡、靜坐及冥想。3.平時少喝刺激性飲料如咖啡、酒類、可樂,夜間少喝水及吃宵夜,以免半夜容易醒來,使得睡眠品質變差。4.若有睡眠障礙,可以尋求醫師專業協助,避免自行服用安眠藥物及偏方。

63歲伯伯大號用力過度 眼球微血管破裂
63歲的張伯伯,早上起床被家人發現右眼眼白紅了一大半,家人非常擔心是眼中風,急忙帶他到醫院就醫。經醫師問診得知,原來張伯伯最近有便秘的困擾,上廁所用力過度,才導致眼球微血管破裂。醫師指出,當微血管無法承受壓力而破裂時,血就會流到結膜與鞏膜間的空間,隨著時間漸漸匯集成一大片,揉眼睛、用力咳嗽、打噴嚏等都可能導致出血。萬芳醫院眼科醫師江明璇表示,民眾常聽到的眼中風,是位於眼球後半部的視網膜上的血管阻塞,造成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跟結膜變成一片紅紅的較無關。外觀俗稱的眼白,白色來自於下層的「鞏膜」,另外還有一層半透明的「結膜」覆蓋在鞏膜表面,結膜下方有許多細小的微血管。而當微血管無法承受壓力導致破裂時,少量的血就會流到結膜與鞏膜間的空間,隨著時間漸漸匯集成一大片。結膜下出血雖然外觀看起來有點嚇人,但江明璇表示,大多數人不會有症狀,也不會造成視力減退,常常都是周遭的家人朋友發現,少部份的人因為出血量稍多,形成較大的血腫向外凸,眨眼時就會有輕微異物感,或是轉動眼球時的不適感,而出血的位置因在結膜下方而非表面,也不需擔心血會流出來。江明璇說,常見的結膜下出血,發生原因大致上分為外力和內出力所造成,外力如揉眼睛,創傷撞到眼睛,內出力像是用力咳嗽、打噴嚏、擤鼻涕、用力排便、提重物等,這些動作都可能導致腹壓增加。另外,情緒波動導致的血壓突然升高,也可能是微血管出血的原因之一。由於結膜下的微血管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且出血量小,2到3天後才會累積成紅紅一片,問診時醫師會請病人回想近期是否有憋氣用力的動作,建議病人避免。江明璇表示,結膜下出血通常不需眼藥水治療,視出血量,約1~2周,血就會自行被吸收復原,不會留下其他後遺症,而年紀較長、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阿斯匹靈)的人,需要更久的時間才會完全吸收,同時要避免讓身體過度使力。江明璇建議民眾,在出血的前3天可冷敷讓血管收縮,達止血效果之後就可改成熱敷,有助於凝固的血塊吸收。平日均衡飲食、水份補充和規律運動,有便秘的問題也可請醫師開立軟便劑,平時養成不揉眼睛的好習慣,就可以避免結膜下出血找上門。

中年男鼻塞多年「以為過敏」竟長巨大息肉 醫揭恐怖5併發症
許多民眾飽受過敏性鼻炎困擾,尤其季節變換時相當嚴重,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樣樣來。不過,有名中年男子鼻塞多年,一直以為是鼻子過敏,但後來症狀愈來愈嚴重,吃藥也沒起色,檢查才發現驚人真相。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提到,有位50多歲男子鼻塞多年,覺得很困擾,但一直當成是鼻子過敏,只是請醫師開藥吃,然而最近症狀卻日益嚴重,吃藥也沒有改善,才決定就醫。理學檢查時,發現疑似有鼻息肉,進一步用鼻咽內視鏡檢查,看到兩側鼻腔被巨大增生的息肉填滿。張弘解釋,鼻息肉(nasal polyps)為鼻部發炎增生的不正常構造,若持續增大,除了造成鼻塞外,還會合併慢性鼻竇炎,導致綠膿鼻涕、眼窩痛、臉漲、頭痛等不適。好在男子接受鼻噴劑治療3個月後,鼻息肉縮小許多,可再度呼吸新鮮空氣,生活品質大幅改善。男子鼻腔被巨大息肉填滿,才會一直鼻塞。(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張弘指出,鼻息肉的發生率約為1~4%,男性比女性多,好發年齡約40~60歲,大部分原因不明,目前推測為發炎下的產物。鼻息肉好發雙側鼻腔,若為單側鼻息肉,需排除良性或惡性腫瘤,因此建議手術。另外,研究顯示鼻息肉和氣喘有關,7%的氣喘患者有鼻息肉,50%鼻息肉患者有氣喘,也就是2名鼻息肉患者,就有1人有氣喘。至於治療鼻息肉的方法,並非只能動手術,有些病人即使手術消除鼻息肉,因為體質或過敏關係,仍可能再長出,此時建議可用醫師處方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假如若鼻息肉還是持續增大,才考慮手術治療。張弘提醒,鼻塞、鼻涕等症狀不一定是鼻過敏,建議找醫師檢查確定,及早治療改善生活品質,避免鼻竇炎的相關併發症。

「心臟驟停」是新冠後遺症?青少年散步「打了個噴嚏」 9秒後突倒地不治
全球在遭受新冠疫情長達2年多的肆虐後,終於逐漸邁向流感化,但有研究發現,高達60%~70%的康復者會出現輕重不一的後遺症,像是咳嗽、喘、腦霧、胸悶及頭痛等,不過日前竟有一名年輕男子只是打了個噴嚏,便倒地猝死,且已發生多起類似案例,懷疑是新冠後遺症。根據外媒報導,印度北方邦密拉特一名18歲青少年祖拜爾(Zubair),於2日晚間與其他3名友人在巷弄邊走邊聊天,怎料祖拜爾打了個噴嚏後身體出現不適,走路呈現搖搖晃晃,一開始還試圖扶著朋友的肩膀,下秒竟應聲倒地,其餘友人見狀急忙攙扶,但祖拜爾已失去意識,雖然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但最終仍不幸逝世。報導指出,近期已經發生多起類似事件,一名年輕男子在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的賽巴巴神廟做禮拜,低下頭跪拜後就再也沒有站起來,後來被發現已當場猝死;另一名新娘則是在進行結婚儀式時,突然心臟病發倒地不起。對此,有醫學專家表示,像這種無聲的心臟驟停是新冠肺炎的後遺症,已經開始造成大規模的猝死發生。

婦高度近視3千度10年做「4次修復手術」 仍引併發症「被迫摘除眼球」
大陸武漢一名梁女士因3000度的超高近視,導致視網膜脫落,眼睛度數甚至超過儀器能檢測出的最大值,雖經過4次視網膜修復手術,但最後仍因手術帶來的青光眼併發症,被迫摘除眼球。綜合陸媒報導,武漢的梁女士因3000度的超高近視,不得不進行摘除眼球手術,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眼整型美容科副主任醫師陸秀蘭指出,正常人眼軸長度在22-24毫米左右,而梁女士的眼軸因長期近視達到了35毫米,眼球像被吹爆的氣球,視網膜越來越薄,稍微一用力咳嗽或者打噴嚏就會導致視網膜脫落,梁女士的眼睛度數甚至超過儀器能檢測出的最大值,只能通過眼軸推算。因梁女士的近視度數極高,因此配戴的眼鏡厚度高達1.2公分,10年前她突然感覺眼睛看不清,好像有個東西在她眼前遮住,檢查才發現視網膜已脫落,10年來,梁女士共接受了4次視網膜修復手術,但也因手術帶來了青光眼併發症,因此被迫摘除眼球,植入義眼。醫生也提醒,近視600度以上,就算是高度近視,目前對於高度近視並沒有任何根治手段,預防是遠離高度近視的最佳方式,也提醒家長要給孩子養成正確用眼習慣。

打噴嚏時速160km「堪比自強號」!相親男摀住口鼻急送醫
為了講求禮貌,許多人打噴嚏習慣用手捏住鼻子,然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卻可能導致受傷。有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打噴嚏時最好將口鼻都打開,否則若是氣流往「肚子」裡灌恐造成氣胸,或是耳膜損傷,千萬不能大意。男星郭鐵人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自己經常會在吃飽飯後連打十幾個噴嚏,讓他很是困擾,長期在公共場合忍耐的狀況下,竟導致耳膜及喉嚨出現偶發性疼痛。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表示,若是食物辛辣、熱或是添加辛香料皆可能引起刺激,甚至有研究指出,打噴嚏所產生的氣流,最高時速可達到160公里。吳醫師分享病例,一名男性患者因打噴嚏竟導致耳膜破裂。(圖/擷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吳昭寬分享,他曾遇過一名40多歲的男性患者,與透過婚友社認識的一名女性在咖哩餐廳約會,因對方不慎將胡椒罐打翻,當時男子患有過敏性鼻炎且嘴裡塞滿食物,於是試圖憋住噴嚏,怎料「碰」的一聲,氣壓竟衝破耳膜,造成男子兩耳劇痛、滲血,所幸經治療後,破裂的耳膜重新長了回來,無須進行手術修補。吳昭寬提醒,若打噴嚏時用手捏住鼻子,氣流可能往耳膜兩邊跑,甚至往「肚子」裡面灌,嚴重恐造成氣胸、咳血及耳膜破損,呼籲民眾打噴嚏最好不要忍,可稍微用手或衛生紙遮住口鼻後打出來,讓體內氣流可以順利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