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族「黏在椅子上」恐中風!醫師提醒「這時間一到」:記得站起來
不少上班族因工作忙碌常常一坐便是好幾個小時,就有醫師警告,久坐不僅會造成肥胖、酸痛問題,甚至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等風險,呼籲民眾每坐45~50分鐘都要起身活動,即使僅短暫站起來1分鐘也可以。婦產科醫師張瑜芹在臉書發文分享,久坐對健康的危害,遠遠超過一般人的認知,「尤其粉領族,一定要多加注意喔!」張瑜芹特別列舉出5大「久坐超過6小時的影響」提醒民眾多加注意:第一、容易形成血栓,提高中風風險。第二、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風險。第三、造成肥胖、腰圍變大。第四、造成腰酸背痛。第五、久坐甚至會影響睡眠。根據衛福部表示,久坐對於身體存在多項危害,也會造成骨骼的傷害與肌肉的退化,血液循環不佳,甚至使思考變遲鈍並影響心理健康,而「連續坐姿6小時以上」便可稱為久坐。對此,張瑜芹也提醒,工作之餘也不要忘記自我健康照顧,「坐每45~50分鐘,都要起身動一下,即使短短1分鐘站起來、起來拉伸或去個洗手間茶水間都可以」,切勿讓「久坐」影響健康,造成許多慢性病的發生。

中風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學會使用「轉位帶」是關鍵
中風者肌肉無力,無法輕易地從坐姿變化為站姿,很難達到日常生活獨立,需透過專業復健引導訓練;很多中風病友家屬納悶說,為什麼中風者即使穿戴「轉位帶」,都還要我們半拉半抱流下不少汗水,才能順利起身?但在醫院復健,就能順利站起來?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陳柏文物理治療師證實,「不會用就不好用、會用就超好用,這是站立第一步的復健好物」。輔具轉位腰帶 中風病人有用陳柏文物理治療師說明,轉位帶又稱「移位腰帶」,對中風病人的復健站立很有幫助,對於需他人扶持行走、以輔具協助行走、長距離移動時需坐輪椅、大多時間都使用輪椅的人也都有幫助。中風病人感覺受損,身體重心轉移的能力不足,照護者在陪伴站立訓練時,必須引導中風者的重心轉移能力。若能正確使用轉位帶,不僅能保護中風者練習時預防跌倒,還能減輕照顧者付出的勞力,加速中風者獨立站姿、走路、增加平衡力的訓練,讓中風病人逐漸達到功能性的坐姿到站姿起身,進而達到擁有日常生活的獨立能力。三種正確操作 訓練過程更輕鬆轉位帶的正確操作:一、穿戴方式:讓腰帶扣於腰間處,越過胯下的兩條帶子要貼合,不可寬鬆。二、照顧者協助方式:必須站在病人的患側邊,可用腳協助固定於患側的膝蓋,進而保護病人在站立不穩時免於摔倒,同時可協助病人大腿伸直,讓病人借力使力,以幫助患側邊的支撐。在協助過程中,照顧者可以輕輕地用手指勾住轉位帶並隨時注意病人的練習狀況,讓病人自己獨立站姿或走路,增加平衡訓練的強度,適時拉動轉位帶,以控制病人身體重心能轉移至正確的位置,當看見病人快要站不穩時,立即抓住轉位帶,以預防病人跌倒。三、訓練時間:自訂訓練次數與時間,每天確保正確執行。例如,起身10次為1組,每天訓練3組,可以慢慢訓練,即使時間長達一小時都可以,重要的是照顧者必須確保病人起身發力的動作正確,以及在訓練過程中,借助轉位帶讓引導訓練的過程能更安全也更輕鬆。

李玟術後「靠助行器行動」 二姊親曝復健狀況:毅力驚人
天后李玟(Coco)與加拿大籍富商老公Bruce結婚至今已逾11年,近月老公Bruce遭踢爆屢次偷吃,讓她身心俱疲一度消瘦到只剩42.3公斤;近日她自曝左腿因天生缺陷,長期以往都是靠右腿支撐全身,每次演出後腿部便疼痛不己,於上月23日接受手術,她的二姊Nancy也曝光了她的復健狀況。李玟先前發文透露,自己的左腳先天就有缺陷,多年來都是仰賴右腿的力量完成台上的每場表演,長期以往導致舊疾復發,因此她也決定接受手術治療,解決生命中最大的恐懼。李玟於上月23日已完成開刀手術,據《TVBS新聞網》報導,李玟術後留下的傷口頗大,且深度坐姿會讓她的腳更痛,因此無法常用輪椅代步;目前李玟每天會用助行器復健1個半小時以上,此外還會另找時間自我鍛鍊,忍著疼痛就是希望可以恢復得更快,毅力相當驚人。

楊謹華顛覆形象「坐姿、吃相粗魯」 搭曾敬驊演不良母子
愛奇藝《不良執念清除師》今(2日)曝光由楊謹華飾演的不良媽媽葉寶生角色幕後花絮。楊謹華飾演曾敬驊的媽媽,頂著爆炸捲髮,帶點暴力特質,時常霸氣發言、動作豪邁、穿著與時尚沾不上邊的美髮店老闆娘,人設十分可愛,與曾敬驊的對戲更是有趣溫馨,導演林冠慧都不禁讚嘆:「從沒有看過這樣的楊謹華。」楊謹華讚曾敬驊很早熟,但愛講冷笑話這點顯示有幼稚一面。(圖/愛奇藝國際站)楊謹華在《不良職念清除師》顛覆形象,角色滿臉雀斑的造型,竟是楊謹華自己主動要求加上的,為了更符合角色設定和個性,楊謹華不惜犧牲扮相、氣質全毀,連坐姿、吃相、說話動作都加倍粗魯,讓導演嚇傻:「這是誰?」劇組還因此意外發現楊謹華加上雀斑後的五官、整體臉部都跟曾敬驊更有母子臉了。楊謹華分享自己心中當媽媽的樣子:「應該是要有幽默風趣、要會溝通、喜歡給予支持及鼓勵,像寶生(角色名)支持一永(曾敬驊 飾)一樣,也可以像朋友般溝通。」花絮中可以看到,楊謹華與曾敬驊有許多逗趣的片段,在拍攝休息時也與「兒子」互動滿滿。對於首次和曾敬驊合作,楊謹華驚訝表示:「與敬驊的默契超好,原本擔心會聊不起來,但發現他有一顆早熟的心,什麼都講,唯一像小朋友的時刻是愛講冷笑話。」曾敬驊表示,楊謹華詮釋的媽媽非常獨特:「好像生活中沒有一個那麼像朋友的媽媽,通常媽媽就是管很多啊,有很多東西、有很多要求、很愛碎念,但這個媽媽完全不同,我們就是一對『不良』的母子。」《不良執念清除師》楊謹華繼2008年《牽牛花開》後再搭竇智孔。(圖/愛奇藝國際站)楊謹華也分享為了扮演好理髮師的角色接受美髮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看見她架勢十足,把玩髮型師剪刀,聽到一把剪刀要價上萬驚呆喊:「不敢碰!」,還開玩笑問觀眾說 :「如果我開一家店,你們願意來嗎?」除了理髮師的挑戰外,楊謹華還分享:「演出最大的挑戰是台詞不能減或加一個字,必須按照劇本所寫的說出來,雖然剛開始不習慣,但把它變成挑戰,就變得很有趣。寶生的個性非常樂觀,即使人生遭逢變故,她還是很努力地生活。」導演林冠慧也對楊謹華的演出讚譽有加:「她把寶生(角色名)搞得比劇本更有血有肉,她會加一些自然又有效果的角色特色,在這部戲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楊謹華。」愛奇藝原創少年成長奇幻喜劇《不良執念清除師》講述中二病不良少年蒲一永(曾敬驊 飾)與凡事可以用拳頭解決絕不用嘴巴的不良媽媽葉寶生(楊謹華 飾)在一場意外後,兩人相依為命。蒲一永遭遇意外後陷入昏迷,醒來發現自己居然有「怪物」溝通的超能力,還被「執念化成人形」的怪物們纏上,平凡生活從此改變,跟一線三女警陳楮英(宋芸樺 飾)和醫學系高顏值學霸曹光硯(彭千祐 飾),三人誤打誤撞開始一場瘋狂的打怪之旅,經歷一步步的關卡,上演一場熱血又觸動人心的奇幻冒險!《不良執念清除師》將於2023年上線。

久站致慢性腰痛 中醫曝「這些方式」助改善
近期一位43歲國中女老師,因授課需長時間久站,加上課堂寫板書,右側慣用手使用過度,造成慢性勞損,導致腰臀酸痛前來就醫,肩胛骨內側的膏肓穴緊繃疼痛,又逢過年佳節需打掃家裡環境,下背痛及臀部緊痛的問題綿延多月;不但腰、臀痠痛,久坐後難以起身且身體無法挺直,曾接受過傳統整復及推拿,但療效難以持久且無法根治疼痛。慢性腰痛 多因不良姿勢導致從今年1月開始至中醫科就醫,經理學檢查:直膝抬腿測試無神經症狀且無神經痛等灼熱感,初步排除脊椎退化壓迫神經的可能,側面站姿評估發現骨盆較為前傾,腰椎曲度小,軀幹略成駝背貌,屬於慢性腰痛患者常見的不良姿勢。中醫治療著重三層面 評估、針灸對症下藥擁有運動醫學背景及物理治療師證照、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陳沛亨表示,類似個案事實上很常見,中醫在治療的部分就會著重在三個層面,首先評估兩側肩胛骨的對稱性與否,先給予牽拉矯正,然後觸診胸椎脊突及兩側橫突,視情況給予胸椎矯正(坐式開胸,脊椎操作治療;第二個步驟進行針灸治療,主要針對緊繃肌群及相關穴道下針,除了傳統中醫經絡穴位,還會輔以解剖筋膜線上的關鍵點下針。平時習慣最重要 不適應儘速就醫而第三層也是最重要的:給予衛教。陳沛亨提醒,平時坐姿、使用電腦的螢幕必須水平於視線,椅子不可過低或過軟,且不要聳肩,頸部需直立,站姿更應注意雙腳平均承重,讓身體的重心處在正中間,減少腰臀的負擔。

年節休診恐延誤就醫 「符合3大指標」幼童快送急診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往年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於農曆春節期間達高峰;2019至2022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初五)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分別為33,122、39,738、10,234、8,277,其中2021及2022年因COVID-19疫情實施各項防疫措施,就診人次較往年春節期間為低。本流感季(去年10月1日至今年1月16日)累計2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以A型H3N2為主),其中4例死亡;目前正處呼吸道病毒活躍期,近4週社區檢出以流感病毒、單純疱疹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多。其中嬰幼兒患者最令人擔心,雙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汪小芹整理年節三大常見幼童狀況,包括「感冒」、「細支氣管炎」及「哮吼」,提醒家長或照顧者們,在年節期間與親友歡聚時,也留心幼童的狀況,若有問題請盡速就醫,別疏忽小細節,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傷病。汪小芹醫師表示,親友相聚的同時,幼童們多半也群聚玩耍,有可能造成病毒傳染,不只是新冠肺炎,冬季本就是感冒的好發季節,曾有家長在年節期間因錯誤判斷,以為只是一般小感冒,加上診所休診而延誤就醫,導致小朋友重複感染,甚至併發中耳炎、鼻竇炎與肺炎等,住院好一陣子才康復。若年節期間孩童不幸染病,汪小芹醫師建議,家長們可注意「呼吸症狀」、「活動力」及「食慾」這三大指標,若都變嚴重或變差,請盡速就醫,如遇到門診休息情況,可前往急診進行治療,以雙和醫院為例,雖除夕至初三一般門診休診,但急診從早上10點至晚上10點也都會有兒科醫師提供看診服務,家長們千萬別猶豫。汪小芹醫師指出,嬰幼兒感冒,大多是急性、傳染性、病毒性的疾病,常見的致病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嬰兒時期症狀多變且較易合併發燒,哭鬧不安、易怒都是常見狀況,也可能只有輕微鼻水症狀,臨床上鼻水或鼻塞幾天後,鼻涕會變濃稠,之後慢慢改善,病程大約一至二周,此時以症狀治療為主即可,但得注意水分的補充;另外,幼童生病時大多胃口不好,家長不用過度擔心,如勉強孩子進食或灌食,反倒會出現脹氣、嘔吐導致嗆傷等危險,盡可能讓孩童攝取高蛋白質、高維生素C等食物來增加體力,減少甜食、零食或是油高脂等垃圾食物。另外,汪小芹醫師表示,嬰幼兒染病的話,呼吸狀況得多多觀察,若病毒侵入呼吸道,深入細支氣管並引發感染,便會造成細支氣管炎,家長可多留意是否有咳嗽加劇、呼吸急促、吐氣出現咻咻喘鳴聲等病狀,細支氣管炎嚴重時,肋間、肋骨下方與腹部交接處會隨呼吸出現凹陷起伏現象,也會伴隨餵食停頓或餵食困難現象,如有上述情況請盡速就醫,其中,又以早產兒、3個月內的嬰兒為高危險群,另有心肺疾病、免疫不全或環境中有菸、空污等,都是引起較嚴重細支氣管炎的危險因子。除細支氣管炎外,這段期間好發於嬰幼兒的哮吼也得多留意,初期會是一般感冒徵狀表現,不過在12至48小時後,就會有發燒與吸氣時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聲音沙啞(hoarseness)、狗吠狀咳嗽(barking cough)等症狀出現,特別是在晚上至凌晨會變得明顯,可能持續3至4天晚上 會有明顯的喘鳴音及肋凹的狀況,若孩子出現意識不清、發紺、安靜時是否有喘鳴、肋凹及無法進食液體食物,皆可視為症狀較為嚴重的呼吸道阻塞,如嬰幼兒有出現上述情況,家長務必警覺並立即送醫接受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哮吼病童在就醫時,醫師會先詢問是否異物吸入(如魚刺等)之可能性,處理方式會有所不同,這部分家長得特別留心。汪小芹醫師建議,在照護哮吼病童時可先以安撫為主,過度哭鬧會使呼吸困難,反而更危險,若孩童年紀較大,可先採取坐姿,並將下顎伸出來維持呼吸道暢通,而這類情況家長也請盡速就醫尋求協助,另外,建議此時可準備流質或較軟的食物,以方便吞嚥為主,不要過熱,並少量多餐及與多攝取水份。

椅子瑜珈1/大啖年菜不用驚 坐在椅子上也能運動甩肉
過年的時候免不了大魚大肉,特別是年節前後氣溫較低,民眾經常待在室內,較少外出運動,不少人過完年假就更顯福態。新北市新科議員陳乃瑜說,利用家中的椅子練習「椅子瑜珈」,無論是小朋友或是長輩都適用,雖然幾個簡單動作,但運動量不小,民眾在年節期間可以訓練自己的平衡感、鍛鍊自己的肌耐力,也能消去年菜帶來的負擔。台灣體適能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陳大衛小時候曾是「李棠華技藝團」成員,現在是一名醫檢師,同時也是陳乃瑜的瑜珈老師。他說,過年期間,其實可以利用每個人家中都有的椅子當作道具,一邊看電視、一邊做「椅子瑜珈」,簡單幾個動作,就能消除腹部、臀部與大腿的贅肉,不僅為了美觀,也能提升肌耐力、促進健康,並且維持老人家的平衡感,減少跌倒的風險。椅子瑜珈看似容易,但其實運動量不小,陳乃瑜做了一輪就爆汗,大喊投降。(圖/黃耀徵攝)陳大衛示範說,「坐姿」的椅子瑜珈主要鍛鍊腹部與大腿,準備一張穩固的椅子,臀部坐在二分之一的地方,身體往後靠在椅背上。第一個動作是「抬膝」,腳先微微離開地面,吸一口氣,膝蓋向內夾、儘量靠攏,然後向上抬,上抬時吐氣,膝蓋放下時吸氣,腳不要碰觸到地面,然後再吐氣、膝蓋上抬。同樣的動作可依個人情況重複數次,最後上抬時停留10秒鐘。第二個動作是「膝蓋繞圈」,準備動作跟「抬膝」一樣,膝蓋抬起來後,身體往後縮,兩腿的膝蓋一起向右,以順時針的方向在空中劃圈,重複10次後,改為反方向,再劃圈10次。陳大衛強調,在做動作的時候配合呼吸,膝蓋劃一圈各吸、吐氣一次,並且要把意識放在腹部、臗關節與大腿,才能確實鍛鍊到這些部位。 「吸氣預備,吐氣把腳抬起來。」陳大衛介紹第三項「踩腳踏車」動作,雙腳抬起來之後,像踩腳踏車一樣,在空中前後劃圓,連續進行10秒鐘。他表示,在家做這3項動作時,不必拘泥於次數,因為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有人只能做10下就到極限、有人要做到20下才有效果,所以要做到有「酸」的感覺,才能要讓每個人都達到訓練的效果。陳乃瑜初次參與選舉,代表民進黨順利當選新北市議員,在去年12月25日宣誓就職。(圖/翻攝自陳乃瑜臉書)

椅子瑜珈2/撐住椅子簡單律動 鍛鍊腰臀腿防跌倒
新北市議員陳乃瑜介紹她新學會的「椅子瑜咖」,跟著瑜珈老師陳大衛做完一輪動作,已經開始流汗。她說,自己平常就很喜歡運動,也喜歡做瑜珈,但因為疫情關係,減少了運動的機會,後來投入選舉,更是沒有時間運動,現在不僅坐著的時候練瑜珈,就連站著也可以練瑜珈。「我在這次的選戰過程中,瘦了3公斤,但那是勞動,不是運動。」陳乃瑜說,很喜歡運動帶來對自己的滿足感跟自我肯定,會讓人覺得很快樂,也建議民眾年節在家,利用空檔試試「椅子瑜珈」。陳大衛說,除了坐在椅子上的坐姿運動,也可以利用椅背作為支撐,進行站姿的「椅子瑜珈」,主要訓練到腿部與核心肌群。最基礎的第一項是「單腳站立」,準備時先吸氣,雙手扶住椅背,注意力放在身體軀幹,想像把脊椎拉高、核心肌群內收,吐氣時把伸直的右腿往右側抬高,放下時配合吸氣,重複數次後換邊。他說,抬起一腳的時候,其實同時訓練到兩腿的肌肉,這個動作可以強化腰部、臀部與大腿外側肌肉,能預防老人家跌倒。第二個動作是「窄深蹲」,雙手同樣扶住椅背,腳掌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吸氣時緩緩下蹲,膝蓋維持向前,臀部盡可能往後頂,同時注意脊椎拉長、背拉直,吐氣時緩緩站起。陳大衛提醒,若是膝蓋不適的人,就不必蹲太低,重點是臀部向後頂,視能力重複幾次蹲下、站立的動作後,最後在蹲姿靜止不動,等到覺得有點酸,再站起來休息。 另一種「寬深蹲」則是把腳尖朝外,雙腿視個人能力分開成「人」字型,同樣下蹲時吸氣,站起時吐氣,過程中膝蓋向著腳尖的方向,在操作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骨盆的位置。陳大衛提醒,做動作的時候,要記得「提肛、憋尿、收腹、夾臀」這幾個要訣。除了這三種運用椅背的基礎動作之外,陳乃瑜也嘗試挑戰高難度的「單腳站姿開腿平衡式」。吸氣時抬起右腿,右手的食指與中指穿著腳姆指與第二指之間,與手姆指一起抓住腳姆指,接著右腿向前方伸直到腰部的高度,然後從身前橫移到身體右側,吸氣時把腳拉高,吐氣時腳往身側移動。陳乃瑜做完一次,再做第二次時腿已經開始發抖,直呼吃不消。單腳站立的動作利用椅背輔助,除了可以鍛鍊腰部與腿部肌耐力之外,還可以訓練平衡感。(圖/黃耀徵攝)陳大衛說,進行這些動作時,蹲下的高低依自己的能力調整,千萬不要憋氣,用力的時候就吐氣、比較放鬆的時候就吸氣,舉例來說,在椅子上抬起腳,身體要用比較多的力量,這時就要吐氣;腳放下來的時候,相對輕鬆,這時就吸氣。他強調,動作配合呼吸,才更能訓練到核心肌群。陳乃瑜說,對銀髮的安養與飲食照顧是她的重要政見之一,台灣現在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的健康格外重要,不僅要提升長照、日照系統,健康的運動也很重要,長輩利用簡單的椅子瑜珈,可以幫助長輩訓練肌肉的肌耐力,以及鍛鍊平衡感,除了持續維持體能外,也可以預防發生跌倒的意外。新科美女議員陳乃瑜除了向民眾拜年之外,也建議大家要利用時間多做運動,顧好健康。(圖/翻攝自陳乃瑜臉書)

78歲嬤久坐「雙腿大片瘀青」 醫推靠抬腳運動抒緩
78歲的汪奶奶因年紀較大,行動緩慢,多待在家少出門,一坐就是一整天。進入秋冬之後,汪奶奶常說雙腿腫腫的,而且有搔癢不適,家屬原以為只是秋冬皮膚乾癢而不以為意,但過了一陣子,汪奶奶的雙腿竟開始出現大片瘀青,且走路下肢會疼痛,家屬緊急送臺中醫院急診室治療。經與血液腫瘤科共同會診,發現汪奶奶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問題,在給予彈性繃帶纏繞患者腿部維持血流、讓血液外滲減少後,再給予腿部適度的放鬆與休息,下肢瘀青終於慢慢褪去。久坐久站是危機 血液堆積腿靜脈臺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林俊良醫師表示,所謂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指的就是腿部的靜脈血液回流效率不佳,導致血液全堆積在腿部。「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跟靜脈曲張的原理相似,不過靜脈曲張是靜脈血管結構出現異常;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靜脈血管回流效率不佳,但未必出現血管膨脹或扭曲,因此這二個病症還是不能畫上等號。」林俊良主任建議,想要避免靜脈曲張,或靜脈功能不全,多活動是最好的解方。「其實只要患者在處置完急性的瘀血症狀後,回家開始多活動,效果都會不錯。」像汪奶奶後來每天早晚都開始到附近公園散步15分鐘,家屬現在也都會提醒她看電視時不久坐,要適時起身走動,汪奶奶不但下肢血液循環改善了,人也變得更有精神。預防重於治療 平日抬腳運動除了多活動,避免久坐及久站之外,林俊良建議病人,每天練習將雙腳抬高,坐姿時可將雙腳抬高超過大腿,平躺時也可將雙腳抬高超過心臟,讓血液有回流的機會;另外,若有預算,也可考慮穿壓力超過20mmHg的彈性襪,林主任表示,目前有臨床研究上指出,穿彈性襪及搭配藥物,對於治療靜脈也是有效方法。林俊良主任提醒民眾,慢性靜脈的相關疾病看起來雖然沒有太高的危險性,然而若控制不佳,任由血液循環不佳的問題持續惡化,就有可能引起嚴重的下肢靜脈潰瘍,且傷口不易癒合,甚至引起感染合併症,因此建議民眾還是不可掉以輕心。

新車試駕/Hyundai Custin價格親民、配備豐富 7人座MPV霸主當之無愧
在休旅車浪潮的席捲之下,而Toyota Previa、Luxgen M7、Honda Odyssey等正7人座MPV陸續退場,南陽實業在這個恰當的時機推出Hyundai Custin,以國產正7人座MPV且不到150萬元的售價,在正式發表前訂單就破1,500張,完全可以說是國內MPV的最新霸主。本刊記者這次試駕146.9萬元的頂規GLT-B VIP車型,在1,500張訂單中佔了8成,大滿配和大空間大大滿足三代同堂出門的需求。車頭乍看有一點Tucson L的味道,採用Sensuous Sportiness設計語彙,LED鑽石式頭燈、隱藏式LED日行燈融入黑鑽幾何水箱護罩,結合霧銀下護板、垂直進氣簾打造出前衛又動感的外觀,完全沒有一絲商用車的氣息。車頭的設計讓Custin看起來更動感、更前衛。(圖/黃威彬攝)車側的流線讓Custin看起來就是拉長版的休旅車,不會有商用車的笨重、傳統感,且配備感應式電動側滑門,上車時輕輕一拉門把、下車時按按鈕或是輕拉門把就可以輕易開啟滑門,搭配B柱上的把手設計,如果有載小朋友或老人都非常方便和貼心。車側滑門開門幅度達715mm,提高上下車的方便性。(圖/黃威彬攝)車尾採用連貫式尾燈搭配大寫HYUNDAI廠徽,尾燈採內雙C設計。(圖/黃威彬攝)車內的10.4吋整合式多媒體系統,包含Apple CarPlay、內建導航、多媒體播放系統,而且是繁體中文介面,在出門時更增加娛樂性和便利性;此外還設有第三排通訊系統,可以和乘坐於第三排的乘客對談,更有同級唯一第一二排座椅調整,透過中控螢幕能改變第二排的坐姿模式,若第二排乘坐對科技配備不熟悉的長輩,駕駛只要按一鍵就可以輕鬆協助。透過10.4吋中控多媒體系統可以滿足多項需求。(圖/黃威彬攝)Custin的便利性當然不只如此,車艙座椅採2+2+3佈局,座椅採用皮質菱格紋設計,不僅在視覺上有奢華感,高透氣性也讓乘坐時更加舒適。第一排豪華座椅駕駛做8向電動調整(副駕座椅4向)、副駕更有迎賓副手座,第二排VIP皇家座椅具10向電動調整(含電動腿靠)、前後左右滑動功能、三模式調整,且一二排均有通風、加熱功能。座椅採用皮質菱格紋設計,包覆性也很夠。(圖/黃威彬攝)在試駕的時候,看到第二排的大空間和睡眠模式,也就是椅背傾斜角度達135度,腿托也會自動升起,使乘客接近平躺狀態,讓我一點都不想坐駕駛座開車,而且必須承認,兩天的試車只要有機會坐到第二排,我都會睡著。當椅背開始傾倒時,車內彷彿播放起安眠曲,搭配座椅的舒適感,眼皮也不經意的跟著下垂。第二排空間非常舒適,只要按一鍵就可以讓座椅幾乎平躺。(圖/黃威彬攝)車內的雙天窗、6支揚聲器與1個重低音的環繞音響、第二排遮陽簾、一二排的QI無線充電、第二排出風口,還有第二排多功能桌板(附置杯架和平板置放槽)等許多200萬以上車款才有的配備,Custin全部配好配滿,不過置杯架的設計並不適用所有杯款,稍微有點可惜,但說真的這樣已經能夠滿足全家大小。多媒體系統下方具有USB孔和QI無線充電。(圖/黃威彬攝)雙天窗讓車內空間看起來更寬敞、更明亮。(圖/黃威彬攝)第三排也沒有被遺忘,具有置杯架、空調(附獨立風量鈕)和USB充電口,且椅背有4段椅背調整;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排還能達到完全平整化,就算7人座也有足夠的後廂空間,滿足載貨/露營/載人的需求。不過若以乘坐舒適度來說,在行駛時第三排的顛簸感受會比較明顯。第三排平整化設計更讓後廂空間能充分運用。(圖/黃威彬攝)在動力方面,1.5T渦輪引擎搭配8速自排,可以達到最大輸出170ps/25.8kgm的表現,當天從台中開到嘉義,不論在市區或是高速公路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加速時,引擎拉轉聲會比動力輸出來得更有感,且高速時的噪音會很明顯,是我認為這台車最需要改善的地方。Custin全車系搭載1.5升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官方公布的平均油耗15km/L。(圖/黃威彬攝)試駕時為了尋找比較空曠、無車的拍攝點,我們連著Apple CarPlay使用Google導航一直到彰化和嘉義的鄉間小路,而7人座MPV常常會遇到會車、倒車或是無法前行的困難,還好Custin全車系標配Hyundai SmartSense安全輔助系統,包含全速域ACC、SEA安全下車輔助、BCA盲區碰撞避免、LFA車道維持輔助、LKA車道偏移輔助、FCA前方主動煞停輔助,加上360度駐車影像系統,讓我可以安全駛離好幾條彎路、岔路、小路、奇怪的路,完全不會因為是台大車而難以移動。全車系標配的安全輔助系統,讓這麼大的一台車就算開在鄉間小路也不會有壓力。(圖/黃威彬攝)在日系車紛紛退場、歐系車價格偏高的情況下,Hyundai Custin在這樣的級距中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對手」,加上Custin親民的價格和豐富的配備,以及本刊記者僅是身高163公分的女生,也都能輕鬆駕馭,對喜歡載著全家大小出遊的男子漢們一定更沒有問題,Custin不僅是國內MPV市場的霸主,更是適合三代同堂的新寵兒。「完全沒有對手」的Custin在發表前接單就破1,500張。(圖/黃威彬攝)

參考美軍與體育署數據 國軍新增6項目體能訓練
自112年起國軍各級部隊以現行俯地挺身、仰臥起坐、3,000公尺跑步等訓測項目為基礎,在原本訓測項目並未改變的原則下,增加官兵體能訓測的選項,官兵透過自主規律運動,鍛鍊健康與強壯的體魄;另三軍司令部自109年起,陸續於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海軍陸戰隊學校、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成立運動科學推廣中心,負責國軍體能教育、訓練、研究、測考等任務,本次基本體能由陸軍步訓部運動科學中心主導,納編國軍運科教官與南部地區大專校院師資,經過專案討論、鑑測示範、學術研討、三軍部隊驗證評估等過程,擬定訓測項目。仰臥捲腹(圖/方萬民攝)國軍三項基本體能訓測項目自民國97年制定迄今,針對標準與項目經過數次變革,其目的在安全的基礎上培養官兵規律運動習慣;另參據美軍「戰力三要素」有關「優質睡眠、均衡營養、多元運動」等內容,納入基本體能訓測項目內涵,針對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等要項,擬定周詳的訓練模式。基本體能訓項參據美軍及國內體育署、警政署等單位體能訓測項目與標準,除維持俯地挺身、仰臥起坐、3,000公尺跑步等項目,另增加平板撐體、漸進式折返跑、壺鈴平舉及仰臥捲腹、坐姿體前彎、抓背等6個項目,(共計4類13項),藉多樣化、多元化項目與方式,提供官兵實施訓練,說明如下。壺鈴平舉(圖/方萬民攝)1.上肢肌群(1)訓練項目:俯地挺身、男子引體向上(女子屈臂懸垂)、壺鈴平舉等3項。(2)目的:強化官兵手臂握力以及肩、胸部等上肢肌力與肌耐力,有助於提升手、步槍的射擊穩定性,以及裝備運載等戰術動作能力。2.腹部核心肌群(1)訓練項目:仰臥起坐、平板撐體、仰臥捲腹等3項。(2)目的:增強核心肌群以及靜態收縮能力,減少背部受傷風險,利於官兵執行戰術戰技時身體穩定性。3.心肺耐力(1)訓練項目:3,000公尺跑步、5分鐘跳繩、5公里健走、800公尺游走、20公尺漸進式折返跑等5項。(2)目的:強化官兵在實戰化訓練時長距離(時間)有氧耐力、陣地轉換短距離衝刺能力,增進最大攝氧量與恢復能力。4.柔軟度(1)訓練項目:坐姿體前彎、抓背等2項。(2)目的:增強官兵關節活動範圍、協調性、降低運動傷害、增加運動訓練表現。(四)結語考量國軍戰備演訓任務,分析官兵日常作息所需身體能力,自112年起國軍各級部隊針對簡單、易行、多元之項目循序鍛鍊強健體魄,達到快樂運動,健美強身之目的。(文/軍聞社)

70歲阿嬤臉紅紅…一量血壓竟飆到180! 醫揭「洗澡一習慣」害的
「看臉」真的很重要!一名70多歲阿嬤因為時常滿臉通紅而就醫,醫師進一步問診後才發現,造成阿嬤莫名臉紅的原因,居然是她喜歡「洗非常熱的熱水澡」,加上浴室內外的溫差過大,才會導致她因血壓飆高而臉紅紅。大林慈濟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在《健康2.0》分享該案例,表示這名70多歲女患者當時因臉一直通紅而就醫檢查,接著在完成為期一周的觀察臉紅時間點、定時量血壓後回診。患者表示,每次洗完澡後量血壓都「超過180」,且洗澡後的臉通紅,還與一般稍微出汗的紅潤不同,是呈現滿臉通紅的狀態。張舜欽進一步問診發現,對方天冷時喜歡用很熱的水洗澡,加上出浴室後的溫差相當大,導致她一出浴室,就出現血壓飆高和滿臉通紅狀態。張舜欽指出,有時的確會有臉紅就是高血壓,甚至伴隨肩頸痠痛和脖子僵硬狀況,但他強調,「臉紅或頭暈也可能是血壓低」,若此時再服高血壓藥,可能導致血壓過低、休克,所以定期量血壓非常重要!此外,量血壓時記得要採坐姿並休息5到10分鐘,「千萬別一坐就測量」,若有需要連續測量,則要間隔3至5分鐘後再檢測,得出正確的數字最重要。且若懷疑或曾在檢查時被提醒注意血壓,最好養成測量血壓的習慣。

娛樂報報/BL男神吳承洋吃到忘我 逗趣吃相曝光
吳承洋因主演《HIStory3-圈套》受到矚目,還被封為BL劇男神。不過男神私下可是非常親民的,日前有讀者在台北市中山區捕獲野生吳承洋獨自在速食店裡用餐,看來食慾大開的他,豪邁大嗑漢堡,表情也十分逗趣。吳承洋被捕獲私下一面,雖然餐桌椅對183公分的他來說可能偏小,坐姿仍是端端正正,私服整潔清爽,髮型也打理過,儀態跟氣質都可說是貴氣天成。當天他單獨一人出現在中山區,簡單在速食店解決晚餐,邊吃漢堡邊配手機,一開始非常斯文地吃著,越吃越豪邁,最後剝下包裝,直接徒手抓著漢堡吃,時而嘟嘴、時而吐舌,逗趣的臉部變化簡直可作為表情包,看得出他吃得非常滿足。吳承洋在速食店吃晚餐,私下儀態坐姿非常端正。(圖/讀者提供)

機車雙載攬牢牢!人夫小三冤喊「純友誼」 曖昧訊息全露餡
台中一名人妻去年為了陪同小孩線上教學,無意在瀏覽桌電時意外發現丈夫與吳姓女子的曖昧對話紀錄,憤而控告2人求償撫慰金,雖然丈夫和吳女都異口同聲辯稱是朋友關係,但台中地院透過對話紀錄審結,判2人應連帶賠償30萬元,可上訴。妻子在判決書指出,去年5月陪同孩子在家上課,卻意外在桌電中看到丈夫與吳姓女子的曖昧對話紀錄。不只如此,同年11月,丈夫還與吳女共乘機車出遊,2人的行為明顯逾越正常男女交友分際,涉嫌介入破壞他人婚姻,故依法向2人請求連帶賠償100萬元。對此,王男與吳女一搭一唱的聲稱,2人僅是好友關係,是他單方面對吳女表達好感,至於吳女在機車後座擁抱他的親密行為,也僅是普通乘客的乘坐姿勢,沒有踰矩行為。不過台中地院法官勘驗證據審理時,發現王男數度在通訊軟體中以「baby」、「寶貝」等朋友之間不可能使用的詞稱呼吳女,並向吳女傳送「我非常想跳脫我現在這個家庭,……只有妳才能看到我自己,我真的非常愛妳」等語,而吳女對此也沒有否認或阻止王男的稱呼,反而還回應對方,「這樣的危險關係不好」、「本來就是一場錯誤、一個不應該存在的愛」等訊息。因此台中地院認定2人關係親暱,互動超越男女正常社交範圍,侵害配偶權屬實,酌情後,判2人須連帶賠償王妻30萬元為適當,可上訴。

婦買台鐵站票「猛撞椅背」 阿公尋求列車長協助…反遭嗆:後面不是你買的位置
一名女網友日前搭乘台鐵,看到一名中年婦女買了站票,站在最後一排位置後面的小空間,但她卻直接將手靠在前面乘客的椅子上,開始玩手機,列車長出面勸阻也沒有用,讓她忍不住拍下照片並PO上網,「要是我就把椅背調到最低!」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爆怨公社》PO出一張照片,可以看到一名綁馬尾的婦女站在最後一排位置後面的小空間,雙手直接就靠在前面座位的上方,專注地玩著手機遊戲,期間似乎不停影響到坐在該位置的阿公,阿公便請列車長來協助。沒想到列車長前來勸說也沒用,該名婦女甚至還怒嗆「後面這邊又不是你買的位置」,隨後還故意用膝蓋撞椅背,原PO看到後時在忍無可忍,直接拍照PO上網,直說「要是我就把椅背調到最低,看你怎麼站!」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阿公的頭都不敢往後靠,坐姿好挺,太辛苦了」、「這種真的最討厭!還有坐在人家扶手的」、「欺負老人家欸!太超過了」、「真的超沒水準」、「椅背直接往後躺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