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星空好熱鬧 金、火星會鬼宿星團抬頭就能看
天文迷快抬頭,6月將有不少天象輪番登場,包括火星與金星合鬼宿星團,金星東大距,土星、木星、火星與金星依序合月等,將夜空點綴得熱鬧非凡,北市天文館表示,這些都不需要特殊天文儀器,抬頭即可欣賞,民眾不要錯過。天文館表示,首先登場的是6月3日的「火星入鬼宿」,在2日與3日晚上9時前,可在西方天空看到亮度1.6等的紅色火星正好從鬼宿星團前方通過,鬼宿星團(M44)是由近千顆恆星組成的恆星集團,肉眼觀看宛如模糊雲團,用雙筒望遠鏡則可分辨出數十顆簇集的小星星。2015年6月20日金星、木星與眉月構成天空中的笑臉,類似情景將由金星、火星與眉月在6月22日傍晚重現(圖右下),形成在夜空擠眉弄眼的有趣景象。(圖/北市天文館提供)天文館也說,6月4日傍晚,全夜空最明亮的金星到達東大距位置,距離太陽達45.4度,日落後閃耀於西方天空,是今年唯一的「金星東大距」,也是最佳觀賞期,它的亮度可達-4.4等,且持續增亮中,用小望遠鏡還可看出其美麗的眉月形狀。天文館接著說,6月14日則為「金星合鬼宿」,天黑後至晚上8時前,全夜空最亮的金星接近鬼宿星團,位於其北方僅0.8度處,再一次讓平時難得被注意的鬼宿星團明顯易尋。此外,6月還有多場「行星合月」,都是美麗且容易欣賞的天象,依序為6月10日的「土星合月」,14日的「木星合月」,都適合在黎明前的東方天空觀賞,22日一天內則有「金星合月」和「火星合月」,是傍晚西方天空的美景,當日是初四眉月,恰好與火星、金星形成等腰三角形,奇妙排列彷彿在對地上的人們擠眉弄眼,格外有趣。

南韓世界號發射成功 尹錫悅:成功晉升太空強權
韓國自研的「世界號」火箭於25日晚順利升空,把8枚小型衛星送上近地軌道,並於26日早成功讓衛星和地面工作站成功實現資訊交互傳遞。總統尹錫悅為此興奮地直呼,韓國已正式躋身「七大太空強權」。韓國自此正式成為全球第七個能把1公噸以上的衛星送上近地軌道的國家。韓國科技部表示,未來這些衛星的作用是要觀測地球海平面和森林變化,並進一步進行太空數據分析。韓國科技部稱,主衛星於25日下午6時24分隨火箭送上太空後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隨後與科學技術院(KAIST)人造衛星研究所的地面工作站進行資訊交互傳遞。25日下午7時7分多,南極世宗基地率先收到主星信號。7時58分多,大田地面站與主星交互傳遞資訊。26日凌晨,主星再次與大田、境外地面站完成多次資訊交互傳遞。在26日的交互中,地面工作站接收了遙測資訊,並檢查衛星姿態是否正常向陽。但除了主星之外,其餘輔星尚未全部完成資訊交互。韓國天文研究院的4顆立方體衛星中的1號和2號兩顆衛星已完成雙向通信,但3號立方星尚未確認是否正常釋放,地面工作站還在試圖與3號和4號立方星通信。而另3顆隸屬企業的立方體衛星中僅有2顆完成單向通信。此外,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26日接受韓國MBC廣播電台早間時事訪談節目《金鐘培視線集中》電話直播採訪時表示,當前中韓關係並不好,還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希望韓國政府能夠充分重視和尊重中國在台灣等問題上的核心關切,恪守《中韓建交公報》。回顧中韓建交談判歷程,台灣問題是核心中的核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韓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韓方應恪守建交初心和所作承諾。

發財了!他家後院掉45億年隕石 竟價值「這金額」
德國一位幸運屋主和女兒在自家後院,找到一顆有45億年歷史的3.6公斤隕石,價值17.5萬英鎊(約新台幣663萬元)。他透露,這塊隕石目前安全地保存在一個特殊的保管箱中。據《鏡報》報導,47歲男子沙欣(Mahmut Sahin)上個月在他和女兒在家喝咖啡,突然聽到碰一聲巨響,一顆3.6公斤隕石掉到後花園,讓他們震驚不已。沙欣表示,起初他們以為花園裡的洞是煤氣洩漏或化學反應造成的,所以打電話給消防隊,他們沒想到是隕石。而當女兒想起隕石有磁性時,沙欣才意識到得到一筆天外之財,當女兒拿2塊磁鐵吸隕石,居然黏在石頭上專家說,該隕石從遙遠的木星穿越了數百萬英里來到這。沙欣表示,現在他正在篩選來自世界各地報價,有幾份來自德國和美國,「目前最高價約為17.5萬英鎊(約新台幣663萬元),我們拭目以待,當然,對我們來說,讓其他人看到隕石也很重要,它可能會暫時待在博物館。」研究人員喬納斯(Carsten Jonas)說,該隕石的年齡約為45億年,它在太空中的重量可能超過100公斤,「這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有史以來的最大隕石。」這顆隕石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被的墜落過程被觀察到,而且掉在有人居住的地區。據了解,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專家受邀通過3D掃描評隕石,以便了解其運動和起源。沙欣透露,這塊隕石目前安全地保存在一個特殊的保管箱中,「我們愛上了這塊石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讓其他人可以訪問它。」

金馬影帝被前世情人誘惑 莫子儀800萬望遠鏡前浪漫談情
金馬影帝莫子儀攜手劇場女神鄧九雲主演奇幻愛情電影《溟溟》,以前世今生為主軸,片中莫子儀飾演天文學家,遇上獨立音樂歌手葉穎飾演的神秘女學生,認定葉穎就是前世深愛的女子,面對一場如夢似幻的誘惑挑戰。電影中天文台場景取景於中央大學的天文台,其中24吋望遠鏡耗資800萬台幣建造,也是1980年代臺灣第一座具有天文研究用大型望遠鏡的天文台,莫子儀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看到天文台整個天頂打開,透過望遠鏡看星星,非常期待拍攝成果。莫子儀在《溟溟》飾演天文學家。(圖/華映提供)莫子儀在《溟溟》飾演天文學家,為讓角色更立體具說服力,他與導演陳子揚拜訪了多位研究天文的教授跟學者,也將自己在片中身為科學家卻對前世今生執著的困惑與學者討論,莫子儀表示,他後來得到的答案是,科學與前世今生並非不能同時存在,「研究科學的人,同時會有自己的信仰,信仰的事情可能沒辦法全然用科學去解釋,但兩者並不衝突。」莫子儀認為電影中葉穎的存在像是自我投射,看到了跟自己一樣迷惘的靈魂,可以互相安慰、填補彼此。葉穎則透露這場在天文台的戲要訴說的夢境非常長,有很多轉折與鋪陳,對話時有一點偏差都會破壞氣氛,要很流暢的去演繹,讓第一次演戲的她印象深刻,也很開心第一次演戲可以跟莫子儀對戲。《溟溟》葉穎在天文台的戲碼需要流暢表達情感,讓她印象深刻。(圖/華映提供)電影除了角色和場景考究,也找來好萊塢幕後團隊參與拍攝,身兼導演與編劇的陳子揚畢業於世界頂級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學院,他用同窗情誼特別邀請《Night Terrors》、《Straight Edge Kegger》攝影師克里斯多夫普迪(Christopher Purdy)擔任攝影指導;也邀請曾以電影短片《幽魂之境》曾獲2020年台北電影節最佳聲音設計獎,另有知名作品《馴龍高手2》、《大象席地而坐》的范文銳擔任聲音設計。《溟溟》將於6月16日上映。

情侶共同買房「分手後女方偷賣出」 男方告上法庭
大陸廣東省廣州市一名男子出70萬元與女友共同購買了一套價值140萬餘元的二手房,並登記在女友名下,同居10年後分手。隨後女友將房子賣了,賣得530萬元,分割房產時,只願意給男子70萬元,但是男子卻要求按照出資比例分割房產,未果的情況下,一紙訴狀將女友告上法庭,獲得法院支持。綜合陸媒報導,小紅和小帥(皆為化名)經過朋友介紹交往並同居,隔年看中一套二手房,以143.8萬元的價格購入,男方支付了70萬元,除去定金之外,其餘的60多萬全部都轉給小紅,由小紅支付,剩下的資金由小紅提供,各出了一半左右的資金。辦理手續過戶時,因為小帥不具備購房條件,而小紅又堅持表示房子一定要有自己的名字才放心,於是房子就名正言順地落到了小紅名下。不過,雙方交往10年後分手,因為房價暴漲,小紅賣房居然獲得了530萬元的天文數字巨款,卻只肯將小帥當年的出資,也就是區區的70萬元還給小帥。小紅認為,她與小帥之間只是同居關系,房子是自己一手包辦購買,登記在自己一人的名下,屬於自己私有的個人財產,且小帥和其父親當年支付的70萬元就是對自己戀愛期間的贈與,自己可以退一萬步將這70萬元還給小帥及其父親。法院審理後,認定涉案房屋是小紅與小帥按份共有的財物,又因雙方之間對涉案房屋的份額進行任何的約定,法院按照雙方的出資,判令小紅將出售涉案房屋所獲得的530萬元的48.68%,即258萬餘元支付給小帥。

台灣上空驚見「不明火球」飛越 沖繩民眾也目擊!專家給答案了:物體來自中國
台灣10日晚間7點30分左右,不少民眾目擊天空出現不明亮體飛越,後方還劃出一道白煙,有民眾拍下奇特一幕,並拋問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是流星或隕石?」對此,鄭明典回應,可能是太空垃圾掉落;另軍方研判,疑似是大陸發射火箭所掉落的殘骸。然而,這個不明亮體也被日本沖繩民眾直擊,神奈川縣平塚市博物館天文領域研究員也表示,有可能是大陸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殘骸。台北天文館10日晚間在臉書曬出影像,並發文表示,「北台灣天空出現明亮火球!今晚19:32分左右,從西北方出現往東北方消失,有人有拍到影像嗎?」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網友分享畫面回報,台北、新北、桃園、花蓮、金門等縣市均發現其蹤跡,其中也有網友指出,在日本沖繩親眼目睹。綜合日媒報導,日本沖繩縣10日晚間8時30分左右,該不明亮體陸續被民眾發現,拖著大量濃煙劃過天空,不少專家紛紛解析該物可能是火箭或是人工衛星。日本國立天文台上席教授渡部潤一表示,由於流星在閃爍1至2秒後就會消失,但像是火箭等人造物體則可以燃燒長達10秒,因此初步排除為流星的可能性。另外,神奈川縣平塚市博物館天文領域研究員藤井大地則指出,該不明物體可能是大陸於2022年11月升空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殘骸。至於去年發射的火箭殘骸為何到今年才墜落?藤井說明,運載人造衛星升空後的火箭會一直在太空漂流,受到空氣阻力影響最終會掉落到大氣層,燃燒後便會形成巨大火球,發光一段很長時間。

天外隕石砸穿屋頂!她上前摸「還熱熱的」 專家揭來歷:超過40億年歷史
「流星雨落在我家屋頂上」。美國紐澤西州霍普威爾鎮(Hopewell Township)一處民宅9日突遭不明物體貫穿屋頂,驚慌失措的女屋主起初以為被人丟擲石塊,未料上前查看並觸摸石頭,驚覺「熱熱的」,才發現是隕石降臨。據《紐約時報》報導,女屋主可普(Suzy Kop)表示,這顆4x6英寸(約10.16x15.24公分)隕石剛貫穿屋頂、砸進父親臥室時,真的誤以為被人丟石頭,但仔細觀察石頭和「撞穿屋頂,砸壞地板再彈起撞傷天花板,最後才落停地板」軌跡,以及觸摸石頭時感到的溫度,才發現這很可能是顆隕石。科學家推測隕石可能是隨著寶瓶座流星雨墜落地球。(圖/翻攝自推特)當地警局指出,這起隕石墜落事件沒造成任何人傷亡,女屋主報案後也要求對全家人、住處進行輻射檢測,結果數值都沒異常,相關科學機構獲報後,也開始調查隕石來歷及成分。富蘭克林研究所首席天文學家皮茨(Derrick Pitts)認為,這顆隕石可能有40至50億年歷史,並隨著每年4月19日到5月28日之間的寶瓶座流星雨,墜落到地球表面。據統計,每年平均有5200噸的隕石墜落地球,但只有5到10顆墜落後被尋獲,平均大小約為彈珠至籃球,絕大多數隕石都被燃燒殆盡。而較大隕石除可能造成這次的砸穿屋頂事件外,造成8千萬顆樹瞬間焚毀、3人死亡的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就被認為可能是墜落隕石在空中爆炸,引起的大規模災害。

天文學家首度觀測「恆星吞噬行星」 極可能是地球最終命運
宇宙的星辰和萬物的生命一樣,都會從新生走向凋零。據國外的最新研究指出,有天文學家日前觀察到,一顆垂死的類太陽恆星,正在吞噬附近運轉的行星,而這個現象也可能預測了地球最終的命運,多半是被太陽吞噬而走向滅亡。綜合《Guernsey Press》、《CBS News》等外媒報導,天文學家本月3日公布的研究指出,他們觀察到距離地球1萬光年至1萬5000光年的宇宙場域,有一顆已存在100億年、質量約是太陽的0.8倍到1.5倍且的類太陽恆星,隨著老化而逐漸膨脹之餘,也正在吞噬另一顆質量比木星還大近10倍的氣態行星。 之後該項研究被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共同負責該項研究的麥克洛(Morgan MacLeod)說,「如果有什麼可安慰的話,那就是這將在大約50億年後對地球發生。」雖然天文學家過往有觀測到宇宙場域的其他恆星吞噬行星的痕跡,但若論吞噬的過程,這是首度被發現。對此,參與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學者卡斯李沃(Mansi Kasliwal)表示,該顆行星被吞噬的過程其實非常短暫,由於恆星的壽命可達數十億年,因此這是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下所發生的事件。當類太陽恆星走向衰亡,就會膨脹到原本大小的1000倍以上,轉變成一顆紅巨星(Red-Giant)。而該項最新研究也預示,太陽在能量消亡之際,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不斷膨脹並吞噬包括地球在內的4顆行星。

登山客登鹿林山昏迷! 警消輪番徒步背下山送醫
登山客登鹿林山昏迷!南投縣消防局30日下午1時許獲報,一行8人登山客上午出發前往攀登鹿林山,不料在攀登過程中卻有一名61歲的張姓山友,突然在鹿林天文台附近倒地昏迷,一旁有人嚇得立即報警求助。不過當消防員與張男接觸時,張男已無生命跡象,緊急在下午4時許將張男送往秀傳醫院急救。初步了解,南投消防局下午1時許先是獲報,一行8人的登山隊30日上午11時許從塔塔加停車場出發,準備前往鹿林山,預計下午5時許返程,不料過程中一名61歲的張姓山友在行經鹿林天文台時,突然倒地昏迷。警消獲報後也立即派遣玉山分隊警消4人、義消5人,出動勤務車與救護車共2車9人前往救援,並於3點半抵達登山口,12分鐘後與患者接觸。警消抵達時也緊急對昏迷的張男進行CPR,但張男已無生命跡象,最終以人力背負輪式擔架將患者送下山,並在下午4時許將張男送往竹山秀傳醫院急救。

網路紅什麼/記者笑罵鯨鯊竊取漁獲 網友神回「到底是誰偷誰?」
近期美國推特討論度最高的貼文,除了先前曾報導過的「敲錯門反被爆頭」的黑人少年外,其實最受關注的竟然是一篇奇特天象的照片,碧藍的天空中竟然夾雜著淡淡的紫紅色,讓不少網友是看得目不轉睛。除此之外,一個網友吐槽環保記者的言論,也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到底是誰偷誰的食物?一名自稱是環保記者的網友赫伯特(RebeccaHerbert),平時就在自己的推特上分享許多與環保、大自然、動物相關的影片。近期赫伯特就在自己的推特上分享了一段鯨鯊覓食的影片。只見影片中,一條鯨鯊不斷地啃蝕著海中的漁網,試圖把漁網咬破一個洞,把裡面漁夫的漁獲「盡收嘴裡」。而赫伯特則是笑稱「鯨鯊學會了如何從魚網中竊取食物」。而後來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赫伯特的貼文,同時也吐槽表示「你說牠『偷』是什麼意思?那本來就是牠的食物」,言下之意,其實是人類偷取了鯨鯊的食物,而並非是鯨鯊竊取了人類的漁獲。其實整起事件就是觀察立基點的不同而引發的,在網友的貼文曝光後,底下也是引起不少網友討論起「人類本位論」與「動物本位論」的事情,不過無論如何,這篇貼文真的是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極大的關注。(點此觀看影片)(圖/翻攝自推特)隱藏在雲朵中的彩虹近期有一位網友在推特上上傳一張照片,只見照片中,原本應該是璀璨的藍天,但是雲朵中卻浮現淡淡的橘色、綠色、粉紅色。上傳照片的網友用「彩色的天空」來形容,如此奇景看起來是異常美麗,特殊的天文景象也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目光。後來底下也有網友認真地解釋,這種天文景象稱之為彩雲(cloudiridescence),最大的特色就是雲朵的邊緣呈現色彩豐富的顏色,而之所以會有這些顏色,主要是當光線通過帶有水滴微粒懸浮的薄雲時,光線因為水滴微粒的折射,產生出不同方向的繞射,當這些繞射的光線彼此干涉時,光波結合處與光波相抵處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顏色,這就是人類眼睛看到雲朵中滿色彩的原因。(點此觀看原文)(圖/翻攝自推特)推特「政府資助」標籤移除其實在推特上除了藍勾勾等官方認證外,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文字標籤「政府組織(government organization)」與「XX政府贊助媒體(xxx state-affiliated media)」。這項變動是4月上旬推特新推出的制度,雖然政府單位的官方推特被標記成「政府組織」比較沒有問題,但是有部分媒體卻因為被標記「XX政府贊助媒體」而感到不悅,像是CBC與NPR,NPR甚至氣到宣布退出推特。推特當時推行此舉,其實是被外界解讀為要封鎖、針對來自俄羅斯、中國官媒的言論,推特官方認為,當這些具有「官方背景」的媒體發文時,就必須要設置相關的提醒,方便網友辨識。(圖/翻攝自推特)而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就針對自己被標記為「政府媒體」一事提出抗議後,沒想到馬斯克還特別大張旗鼓的貼文回應「CBC說加拿大政府持有他們的股份不到70%,所以我幫他們改了標籤」,但是看馬斯克的推特截圖中卻寫著「政府持有69%股份的媒體(69% Government-funded media)」,用著非常嘲諷的方式進行回擊。(圖/翻攝自推特)但在這起事件後,推特官方突然在21日宣布要取消這類型的標記,馬斯克受訪時也表示,取消政府出資媒體的標籤的想法,其實是幫馬斯克撰寫傳記的作者所建議的。目前「政府出資」的標籤,已經從NPR(全國公共廣播電台)、PBS(美國公共電視網)、CBC、BBC(英國廣播公司)、RT(俄羅斯國營電視台)與新華社等官方媒體推特帳號的簡介中消失。(點此觀看原文)

外星人可能已收到人類訊息 科學家:要花27年回覆
不管是科幻電影還是小說,外星人都是大家喜愛的題材,而人類也想和外星生物做聯繫。近日有科學家說,外星人可能已經收到地球人的訊息,但他們要花27年才能回覆。而有些專家則認為,外星人不太可能偵測到訊息。據《每日星報》報導,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家的計算,如果用太空探測器「先驅者10號」送訊號,若在1972年發射,要在2002年才能到達一顆名為白矮星的死星,距地球27光年。而據估計,如果要等到死星附近的任何外星生命回覆訊息,要等到至少2029年,費時27年。據了解,俄羅斯曾執行秘密不明飛行物計劃,跟外星人做聯系,他們在1977年發射訊號,並在2007年到達2顆遙遠的恆星。報導稱,在2030年以前,科學家不想收到任何外星人的答覆。沒有參與該研究的美國天文學家休斯頓(Macy Houston)說:如果要發送訊號,還要取決於諸多因素,如監測恆星的時間或頻率,和回傳訊號是否有被傳輸。加州大學天文學家馬戈特(Luc Margot)表示,人類微不足道且不頻繁的傳輸訊號,不太可能讓外星人偵測到人類,「地球的無線電傳輸量,只達到銀河系體積的百萬分之一。」此外,據《每日郵報》報導,一位律師希恩(Daniel Sheehan)曾參與美國前UFO項目,近日他說,有6名線人參與了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而參議院工作人員正在聯系他們;另位諾貝爾獎提名人科學家普托夫(Hal Puthoff),也曾在2008年到2012年間參與飛碟工作,他認為,「我們的具體任務,是收集從軍事人員和承包商那裡收集到的任何證據,以了解真實性。」

天琴座流星雨今天極大 近年觀賞條件最佳一次…估每小時18顆
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每年4月中旬至月底出現的天琴座流星雨,將在4月23日達到極大,23日前後連續3天,都是很好的觀賞時機,預估每小時天頂流星數約18顆。由於流星雨輻射點約21時東升,此時月亮已西沈,因此不受月光干擾,是近年來觀賞條件最佳的一次。天琴座流星雨雖然不及大型流星雨,但平均亮度高,常伴隨亮度不遜於明亮金星的火流星。天文館說,天琴座流星雨也是人類最早記錄的流星雨之一。《春秋左傳·莊公七年》中即有記載:「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指的就是西元前687年所出現的天琴座流星雨。它的母體源在1867年被確認為柴契爾彗星(C/1861 G1 Thatcher),成為最早被確認母體源的流星雨。天文館指出,觀測流星雨不需要望遠鏡,只要選擇光害少、視野遼闊的地方仰望天空即可,若使用高感度相機,配合適當的取景,還能捕捉到流星瞬間的美麗身影。一般來說,出現在輻射點附近的流星較多也較亮,而在離輻射點較遠方向的流星則尾痕較長。天文館解釋,同夜傍晚還有「金星合月」,初四眉月與-4.1等耀眼的金星將達到合的位置,兩者相距僅1.3度,在傍晚的西方天空構成一幅美景,「合」是指天體具有相同的經度,當星體相合時,兩者在天空中的位置也特別接近。

蔡秋鳳報明牌數字全中 獲贈天文數字紅包
蔡秋鳳將登上《2023 真愛秀·藍寶石大歌廳》演唱會5月13日首場演出,回憶當年秀場時期,她說:「藍寶石是自己歌唱生涯的全盛時期,因為大家樂盛行,〈什麼樂〉這首歌也讓我一炮而紅,幾乎天天都要唱,一天至少唱三到五次,也因此練就了獨特的嗓音。」蔡秋鳳透露當時主持人開玩笑要她報明牌,胡亂講了幾個數字後,沒想到還真的全中,「隔天收到感謝的紅包比唱酬還多,總數差不多是當時一般上班族一年的薪水,可說是天文數字」,之後她也很常被要求報明牌,不過再也不敢亂講了。張秀卿則分享因為去年擔任《藍寶石》主持,今年被高雄鄉親點名,轉身成為表演嘉賓之一,為了演出已準備了經典歌曲來回饋歌迷。她得知好友王彩樺已經放話,穿著部分會以性感為主,「我輸人不輸陣,已準備好爆乳戰服,將請出長輩大送福利給粉絲」。

不需望遠鏡!「天琴座流星雨」4/23達極大 這3天記得抬頭看
天琴座流星雨將在23日達到極大,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預估,22日至24日連續3天都是適合觀賞的時機,由於流星雨輻射點約晚間9時東升,此時月亮已西沉,不受月光干擾,是近年來觀賞條件最佳的一次,提醒民眾觀測流星雨不需要望遠鏡,選擇光害少、視野遼闊地方仰望即可。天文館表示,天琴座流星雨每年4月中旬至月底都會出現,雖然不及大型流星雨,但平均亮度高,常伴隨亮度不遜於明亮金星的火流星,同時也是人類最早記錄的流星雨之一。館方指出,《春秋左傳·莊公七年》中即有記載「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指的就是西元前687年所出現的天琴座流星雨。它的母體源在1867年被確認為柴契爾彗星(C/1861 G1 Thatcher),成為最早被確認母體源的流星雨。天文館表示,觀測流星雨不需要望遠鏡,選擇光害少、視野遼闊的地方仰望天空即可。若使用高感度相機,配合適當取景,能捕捉到流星的美麗身影。一般而言,出現在輻射點附近的流星較多、較亮,而在離輻射點較遠方向的流星則尾痕較長。館方補充,23日傍晚還有「金星合月」,初四眉月與-4.1等耀眼的金星將達到合的位置,兩者相距僅1.3度,在傍晚的西方天空構成一幅美景。

天文秀「複合日食」20日上演! 罕見奇景錯過再等7年
4月20日將出現罕見「複合日食」天象,意指不同地區將出現日全食、環食與偏食3種食相,台灣則是當天中午12時16分起將陸續出現「日偏食」奇觀。台北市天文館指出,本次日食是台灣今年6月以前最後一次日食,提醒民眾把握機會觀賞。天文館解釋,全食與環食一般不會在同次日食中出現,但「複合日食」指在同一次日食中,因地球曲率而造成日食帶內不同地區出現日全食、環食與偏食3種食相。天文館舉例,東帝汶東部、西巴布亞部分地區和澳洲西部的埃克斯茅斯半島能看見日全食,日環食則只在法屬南部屬地北方的印度洋和馬紹爾群島東南方的太平洋上才能看到。複合日食發生機率僅3.1%,21世紀224次日食中僅7次複合日食,上一次在2013年11月,下次發生複合日食的時間是2031年11月。天文館提醒,觀察日食最好以針孔投影法間接觀賞,即使用日食專用眼鏡觀看也不宜超過1分鐘,更不可用肉眼或一般太陽眼鏡直視太陽,以免對眼睛造成永久性損害。天文館表示,當日12時至14時將開放太陽望遠鏡供民眾觀賞日食,並提供簡易型日食觀測工具,YouTube「台北天文館」頻道則會有線上直播解說,提供國內外日食影像,是最安全便利的日食觀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