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接公投基市府初審過關 將進入第二階段連署
基隆市長謝國樑今天指出,四接公投連署提案者在補正資料,於3月10日再度送基隆市府審查後,基隆市政府今天已完成審查,正式核准通過,四接公投接著可進入第二階段連署程序。謝國樑說,基市府認定四接公投案屬地方自治事項,內政部不應「不當限縮基隆市地方自治權限」。基隆協和火力發電廠即將改建,計畫中包括新建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並在周邊海域「填海造陸」,引發地方反彈,發起護海公投。情節猶如2021年四大公投中的桃園大潭珍愛藻礁反三接公投翻版。不過,三接公投成為全國公投題目,但四接公投遭行政院認定是「不屬於地方自治事項」。如今,基隆市府認定符合地方性公投,外界認為,勢必再度引發中央與基市府新一波的「法律解釋權大戰」。「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原本提出的護海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應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於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補正送審後條文改為,「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應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於「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填海造地?」。提案團體表示,補正主文將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改為「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將讓四接公投「無庸置疑」屬於基隆市自治事項。謝國樑指出,四接公投提案人補正提案後說明,該案應屬地方自治事項,市府因此允許進入第二階段程序。提案人還在說明中表示,若填海造陸14.5公頃蓋四接,將活埋珊瑚、摧殘無數海洋生物、破壞基地完整性、扼殺基隆港發展。謝國樑說,基隆協和火力發電廠計畫改建開發案攸關基隆市海洋生態保育、環境保護、觀光發展、漁業管理、都市計畫等諸多地方自治事項,根據漁業法規定,市府對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有管理權責。他還說,經市府邀請法學專家仔細審查後,發現內政部先前的(駁回)函示,不當限縮基隆市地方自治權限,憲法應保障基隆市地方自治精神,只要提案人提出的公投案符合地方自治事項,市府就會准許舉辦地方公投之權力。「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在去年6月發起護海公投連署,第一階段連署人為2475人,超過法定提案門檻,並在去年6月17日送市府審查。當時林右昌還是基隆市長,基隆市政府要求提案人補正資料後,仍認為有所疑義,隨後以市府難做決定,報請政院認定,該公投案是否屬地方自治事項,內政部接著認定非屬地方自治事項。但「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並沒有放棄,今年3月10日又將原案補正後,送基隆市政府審查,如今也重獲核准,將展開第2階段連署。

剛果金礦場土石流坍塌 礦工「洪荒之力爆發」2分鐘徒手挖救出9人
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上週六(25日)傳出東部城市南基伍省,一處金礦場坍方,不少礦工遭到活埋,當時就有幾名工人拿著工具,以及徒手用手挖土,成功救出9名被活埋的礦工,英勇事蹟也被一旁民眾拍攝下來,並突顯了剛果採礦業的危險,引發國際關注。不少被活埋的工人,在短時間被救援。(圖/翻攝自推特)剛果當地採礦業發達,過去「血鑽石」問題曾因電影拍攝後受到討論,如今再度發生金礦場崩塌的狀況,當時因大雨過後造成南基伍省的一處礦山崩塌,不少工人當場遭到活埋,所幸有一名勇猛的礦工,不停徒手與拿著鐵鍬瘋狂挖掘,也挖出一個洞讓裡面被活埋的礦工可以得救衝出來,很快旁邊的礦工也都加入救援行動,兩分鐘內成功救出9人。救援過程被旁邊民眾拍攝下來,而《路透社》也證實了這部影片,雖然尚未得知這名英勇男子的姓名,但他冒著生命危險救援的舉動也讓不少人稱讚與佩服,影片也在網路被瘋傳,不少網友都大讚這名救人的礦工「相當勇敢」。位於中非的剛果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世界第11大的國家,天然資源豐富,在礦產方面包括鐳、錫、鈾、工業用鑽石、鋅、金、銀、鋁、鐵、錳、鎢和煤等,有「原料倉庫」之稱。據可靠的勘探數據,民主剛果鈷和鉭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鈷的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2/3;作為核原料的鈾238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鑽石儲量近2億克拉,居世界第二位;銅儲量為7500萬噸,居世界第六位。此外,該國其他有色金屬以及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也相當可觀。

科威特爆發漏油事件 國營石油公司「進入緊急狀態」
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岸的產油國科威特驚傳漏油危機,國營「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Oil Company)證實,該公司在科威特「西部地區發生石油外洩事件」,這起陸地漏油事件目前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所幸意外尚未接獲人員傷亡或生產中斷的通報。從科威特媒體發布的畫面可見,一條油管外洩,四周出現大片浮油,據科威特石油公司發言人艾默(Qusai Al-Amer)表示,這起外洩事件並未造成人員受傷,原油生產也未受到影響,另外也沒有未接獲關於毒煙霧等相關通報。艾默並指出,這起外洩事件「發生在陸地上,但並非在住宅區」,目前科威特石油公司已派出多組人員,以確定外洩源頭以免事態擴大,另外,當問到漏油的確切事發地點,艾默則是拒絕透露。根據《法新社》等外媒報導,科威特石油公司曾在2020年和2016年也曾通報發生漏油事件。科威特北部與伊拉克相鄰和伊朗隔海相望,過去是英國殖民地,於1961年6月19日獨立,在1990至91年曾被伊拉克短暫佔領。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石油儲量位居全球第6位,科威特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主要成員國,目前每天生產約270萬桶原油;近90%的政府收入來自石油。科威特石油公司證實,該公司在科威特「西部地區發生石油外洩事件」,這起陸地漏油事件目前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圖/翻攝自@GulfInsider推特)

電價4月起調漲 趙少康:民進黨不要騙台灣人
趙少康今(19)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經濟部長王美花一直稱台灣電價平均上漲11%的幅度沒有鄰近國家大,法國、韓國電價就算使用核電,漲的也比台灣多,好像台電發電多有效率、政府多麼體恤人民。趙少康表示,民進黨政府控制台灣電價是怕影響民進黨的選舉,很詭詐的大漲商業及工業用戶電價,把轉嫁成本的責任推給廠商負責,自己裝作很無辜的樣子,用心其實很壞。趙少康指出,台電及吸收天然氣漲價的中油去年賠了5000億,今年賠的也少不了太多,國營事業虧損就是納稅人的虧損,只是一般人民沒有直接感受而已。舉例說明,如果今年和去年,台電、中油賠的1兆,加上核四賠的2800億,總共1兆2800億,平均分給2300萬人,每人可以分到5.6萬,是目前要發的6000元的9.3倍,這些錢就被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白白浪費了。趙少康表示,韓國、日本、法國每個國家的整體發電量都比台灣多很多,發電燃料用的比台灣多很多,民進黨及王美花到底在比較什麼?人民沒有那麼笨,不要老是搞愚民政策呼嚨台灣人。

電價調漲工總表遺憾 「分階段緩漲」較符期待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今天(17日)表示,這次電價平均漲幅10%到11%,尤其是產業高壓以上用電大幅調高15-20%,產業界對此結果表示遺憾。工總強調,產業界向來最為關心供電穩定的問題,政府雖再三保證供電無虞,但核二廠二號機除役後的電力缺口,加上半導體生產暢旺、持續擴廠及台商回台投資等因素,用電需求大幅成長,預估2022至2028年每年用電成長率約2.3%。因此,未來電力需求缺口只會更加擴大,電力不足或供電不穩,都會對產業帶來鉅大損失,所以呼籲政府應將供電穩定列為首要施政重點。以下為工業總會提出4點理由說明如下:一、無法達到全民節電的效果:能源局統計,2021年用電量最多的是工業部門,約1614億度,占全體57%,服務業與住宅用電約占全體35%,然此次產業的電價調幅顯然過高,除不符用電的比例原則,恐也無法達到全民節電的效果。二、採分階段緩漲方式,更能符合各界期待:主計總處下修今年GDP至2.12% 是近8年最低成長,甚至111年第四季初步統計為負的0.41%、經濟部最新統計今年2月出口連6黑,創近2年最慘紀錄、CPI也預估升破2%,通膨問題短時間不易解決。另勞動部公布最新一期無薪假統計,實施家數已經來到2392家,人數高達17532人,和上一期相比,不僅家數、人數都增加,以上數據均顯示產業經營環境正在急遽惡化當中。此刻大幅調高電價,對產業帶來莫大的衝擊,除牽動物價上漲,也會對勞工就業穩定帶來不利的影響,未採分階段緩漲方式,產業界深感遺憾。三、電價漲幅減半應擴及今年才衰退產業:對於易受景氣衝擊的產業,政府規劃2022年下半年用電量比前一年衰退1成,漲幅就給予打對折優惠。然由於目前產業經營環境急遽惡化當中,今年才處於衰退的產業不但電價漲幅沒有打對折優惠,且調幅比去年還高,尤其台灣中小企業居多恐無法承擔。四、目前能源政策要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更形困難:報載核二廠2號機停機除役,75億發電缺口如何遞補,台電坦言,今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可多超過50億度,燃氣發電也會多發30億度。由於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的發電成本高出核電甚多,預估燃料發電成本也會大幅增加。且學者預估燃氣發電量,1年二氧化碳就多排120萬噸,電力碳排放係數也勢必居高不下,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更形困難。

核二廠2號機停機除役 曾文生:燃氣會多發30億度補缺口
核二廠2號機停機除役,立委16日關切75億發電缺口如何遞補,台電坦言,除靠綠電發電量增加外,燃氣發電也會多發30億度,可彌補核二缺口。如此無疑是核電退場後,「火力燒滿」支援,光增加燃氣發電量,1年二氧化碳就多排120萬噸,另外氮氧化物(NOX)等空汙排放也增加。民眾黨立委邱臣遠昨在經濟委員會關切供電缺口,因其機組容量98萬瓩,年發電量75億度,在中火1年有燒煤總量1250萬噸上限限制下,要靠多少燃氣、綠電補足?台電代董事長曾文生回應,燃煤總發電確實有度數上限,不過,預估今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可多超過50億度,另天然氣發電也會多30億度,可以遞補。不過,天然氣發電仍有燃煤機組排碳量的一半,以30億度發電來說,會比核能排碳多出120萬噸二氧化碳,等於靠火力「燒滿」空汙溫室氣體都會上升。此外,電價今可望拍板,苦於賣天然氣大虧的中油也傳好消息。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昨在立法院表示,在歐洲未如預期嚴冬下,國際天然氣價走跌,今年虧損可望控制在百億以下,比原先預估稅前虧700億來的好。但因後續有4000億「天然氣韌性計畫」要進行,需要充裕資金。因此中油明年將爭取「3年增資」計畫,希望每年可獲得數百億挹注資本額。李順欽說,公司買原油天然氣都要開信用狀,不可以讓負債影響公司信評。中油2021年虧419億,去年最慘,因俄烏戰爭,天然氣暴漲,為配合國內物價穩定政策,全年大虧2123億。但在採用新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認列後,這2年累虧可望減至625億。不過加計今年難獲利,可能連3年虧損。

綠能也會引發生態浩劫 陳宜民指台灣光電板回收是影響生態系大隱憂
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今天警告,民進黨提「潔淨能源」原本是為強化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各種「綠能」齊頭並進,但在執政後,卻是「光電」比例不斷攀升,風電相較下少很多,不僅地方屢傳「有弊端」,光電板汙染動物棲息地,學者也擔心光電板恐導致在地生態浩劫。他提醒政府,使用中的光電板距離大限雖仍有20年,但國內目前回收、技術都已遠不如國外,這是潛在隱憂,台南七股也也已成為漁電共生重災區,政府應予正視。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5日召開「綠能你不能的生態浩劫座談會」。陳宜民說,核二廠二號機已在昨日(14日)停機,核三廠兩部機組也將在明後年陸續除役,台灣在2050想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恐很難。他說,從經濟部公布的2025的能源轉型發電結構看來,民進黨政府主張讓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20%,燃煤降至30%,低碳天然氣發電占比達到50%,但再生能源增加比例卻非常少。最明顯例子的就是黑面琵鷺遷徙數量的大幅減少,主棲地的數量竟然銳減至141隻。台南七股以往成功復育的經驗,帶領全球黑面琵鷺數量持續增加,但現在這些鳥類棲地都種滿了光電板,又導致黑面琵鷺數量急速減少的。他說,根據台大生態系林如森教授提供的資料顯示,「今日鳥類,明日人類」,因只要有一個物種滅絕,就是全世界的問題,1992年在巴西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就把「物種保護」列為主要議題。林如森還說,最近法國導演Patrick Rouxel拍攝紅毛猩猩「Green」的故事,凸顯人類因大量使用棕櫚油,造成印尼熱帶雨林被大肆砍伐,連紅毛猩猩的棲息地都毀了,這正是地球加速暖化的元凶,這幾天報載ㄍ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城市都被「霾害」籠罩,讓都市生活及觀光旅遊都受影響,可見棲地被破壞受害的不僅是野生動物,連人類生存都受影響。陳宜民總結,歐洲國家對於能源政策,並未像台灣般強烈排斥核能,除非歐盟有穩定的能源來源,否則各國都不會這麼輕易放棄核能。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則用影片呈現「滄海桑田變廢墟」的人為浩劫。影片中可見大量水田已放乾,成為「錯誤選擇」,他說,早年台北關渡的開發也曾有爭議,結果是生態派贏了,成為台北的肺,但在台南,「發展綠能」卻正成為歷史的關口,因人為粗暴的方式「種電」,台南已反映台灣發展光電衍生出的傷害正蔓延。明道大學講座教授王鎮東則在分析台電公司資料後指出,台灣發電依靠進口的煤與天然氣,近一年來燃煤價格平均漲幅162%,燃氣價格平均漲幅100%,在此之下,台電公司如果不調高電價,恐有鉅額虧損甚至破產!王鎮東說,近三年來綠電爆發的問題就是官商勾結。綠能是國家重大的政策,但背後牽扯的政治糾葛,政治力大舉介入,於是錢權色糾結在一起,做出荒腔走板行徑。風電七年來投入資金已超過兩兆,但其發電量僅佔全部發電量的0.207%,而光電等綠電造成台灣大量農地、魚塭、埤塘及濕地,都被用來「種電」,嚴重影響地方和農漁作。為吸引綠電業者,台電更被迫以極不合理的高價格向業者購買,造成購電成本大增,最後代價還是要由全民承擔。

批錯誤能源政策造成台電虧損 國民黨:台電已經實質破產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15)日上午召開記者會並指出,蔡英文政府在堅持2025非核家園政策後,能源配比又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台電已經實質破產,質疑蔡英文政府只有調漲電價才能救台電。總召曾銘宗指出,根據台電在去年所公布的發電結構,再生能源8.6%、核電9.1%、燃煤34.8%、燃氣43.4%,未來在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政策下,再生能源要達到20%、核電歸零、燃煤30%、燃氣50%,無論是國內工總、商總還是美僑商會、歐僑商會都認為不太可能達到這樣的能源配比,質疑屆時是否將缺電。曾銘宗表示,此外,國際上將在2030年減少甲烷排放30%,屆時天然氣價格將會飆漲,我國燃氣發電配比高達50%,質疑屆時將要如何因應。而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2月29日時稱「電價在我們預估的10年內,不會有大幅上漲的可能」,因此國民黨團要請教蔡英文總統,電價已經大幅上漲了,包含2018年4月1日調漲3%、2022年7月1日調漲8.4%。立委費鴻泰表示,蔡英文總統的2025非核家園究竟是會讓國家更好還是毀我國的家園,國人是會看到的。當初是強推光電滅農,讓農地只剩光電板。而新建天然氣接收站滅藻礁、毀港埠,且台南88槍擊和議長賄選案都涉及光電利益。

綠電、燃氣取代核能 台電去年多虧逾550億
台電大虧,今年4月電價將漲,外界怪罪缺口是再生能源躉購制度導致,台電昨強力否認,表示實在是2022年燃料成本較前一年翻倍漲的關係。檢視台電燃料成本,去年核能發電機組僅全盛期一半,相較當時少發176億度電,全用綠電與燃氣取代,換算燃料成本要多超過550億,絕對是造成虧損擴大原因之一。台電2021年尚有盈餘224億元,2022年風雲變色,大虧2675億元,也導致去年電價平均調漲8.4%,遠不及台電想漲的50%。今年初估計會再虧2700億,需大漲才能止血。外界批評主要是再生能源躉購制度,花太多錢買綠電關係。但台電澄清虧損主因是國際燃料價格飆漲,以煤來說,去年9月創下每噸約450美元歷史高點,是前一年低點的9倍。天然氣去年8月每百萬BTU(英制熱值單位)創下70美元歷史新高,更為低點價位的35倍。因此,台電強調,去年再生能源平均每度購電成本並沒有太大變動,僅因購電度數增加而總支出略增約160億元。但其實有一項虧損擴大原因台電沒有說,那就是「核能」。去年3座核電廠扣除已退役,僅剩3部運轉,全年統計發出224億度電,相較過去6部機組一年貢獻400億度,足足少了176億度。以台電去年決算燃料成本來看,核能每度僅1.5元,比太陽能加風力的綠電(不算水力)每度均價5元便宜3.5元,風光綠電去年發134億度電左右,全用來替代核電,要多花469億。剩下42億度,用3.5元的燃氣(自發與外購平均)替代,要再花84億,亦即以綠能加燃氣替代核能少掉的缺口,成本多出553億。慘的是,核二2號機今年3月中即將進入除役階段,會再少掉75億度的便宜電力,整體購電成本會進一步擴增,電價調漲壓力更大。

4月電價調整影響達300萬戶 民生月用500度以上喊漲
衝擊層面擴大!電價費率審議會月底決定4月電價調整,目前已進行2場工作會議,方向上已確定「產業、民生」高用量戶要雙漲。民生方案將可能擴大到月用500度以上就調漲,漲幅較小約3%~5%,逾千度豪宅則漲10%以上,小商家1500度以上也跟調,影響達300萬戶。後續還有2場工作會要開,預計20日之後才召開正式會議敲定,對於電價調整層面擬擴大,經濟部只說,最終仍會以台電經營、照顧民生、穩定物價三原則決定。但可確定,天然氣、燃煤等發電燃料成本實在太高,4月電價不會考慮「凍漲」選項。現行電價每度均價2.84元,據了解,台電已對電價審議會提出多套高低費率調漲方案,優先爭取不虧本調漲3成以上方案,但實務上難獲政府同意,退而求其次,至少會爭取平均10幾趴的調幅,目標把今年虧損壓在千億以下。可是電價會委員對台電燃料評估、設備折舊、增資加特別預算撥補2000億等說明有意見,正請其重算並補充資料。由於工商業抗議電價壓力不能都壓在他們身上,加上確實台電財務缺口太大,因此審議會方向上已確定「產業、民生」高用量用戶要雙漲,不會只調工商業。如果電價平均要漲10%左右,因去年只漲千度以上電價戶數太少,確定要擴大家戶範圍。方案中,500度以上、700度以上調漲都列入考慮,據知以民生用戶500度以上、小商家1500度以上調漲方案最優先。500度以上初估調幅最小約3%、700度以上漲5%、1000度以上則大漲逾10%,小商家也在5%到10%漲幅之間。至於工商業大戶,調整幅度預計超過1成,但因為民生小商家這次都調,漲幅可望比去年15%來得低。經濟部認為,像工總等審議會委員,都主張下半年燃料走勢可能更低,不要一次漲太多,留空間後續再觀察。加上增資加特別預算撥補,台電財務壓力減輕考量,所以雖然高用量大戶很難不漲,但漲幅多少還有待討論。

說不續購都假的 中油去年進口俄氣逾百萬噸
講假的!俄烏戰爭爆發後,我國站在反俄方,中油去年宣示3月俄羅斯天然氣採購合約到期不再續購。結果全年燃氣統計,仍進口俄氣109萬噸,排名第6進口國,且自第2季到第4季持續進口全年的7成量。對此中油解釋,與俄羅斯採購契約確實已終止,這是經銷商「組合能源」中會有部分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所致,中油照合約無法干預。俄烏戰爭看不到結束跡象,國際圍堵俄羅斯天然氣,中油2022年3月有一紙5年俄羅斯天然氣合約到期,當時公司與經濟部長王美花都不斷說,屆期就不再採購俄氣,會去跟其他國家買。讓外界以為台灣「硬」起來,勇敢跟俄羅斯說不,哪知事實卻不是如此。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2年全年我自俄羅斯共進口109.2萬噸天然氣,重點是自4月開始,一直到12月期間,除了9、11月外,月月都有進口,少則6萬多噸,多則有20萬噸,根本就沒有不買俄羅斯天然氣的狀況。對此中油喊冤,去年3月那紙台俄天然氣合約到期後,確實已經終止。至於國內仍有進口量,那是經銷商油公司的「組合能源」,其中有來自俄羅斯天然氣的關係。中油解釋,目前液化天然氣短、中、長合約,很多都是跟大型油公司,如法國道達爾、美國殼牌、英國BP等採購,這些公司本身採「組合能源」,多元採購策略,不限單一產氣國,也因此中間會有俄羅斯天然氣。對中油來說,採購合約重點是要求交貨時程與品質(熱值、甲烷量)等,至於其來源並不過問。但俄烏戰爭後,中油也跟這些經銷商要求儘量不要提供俄氣,它們也有儘量做,但不可能保證。而中油跟這些經銷商合約一簽數年,能做的事就是「道德勸說」,不可能干涉。俄羅斯2020年有240萬噸天然氣輸入台灣,僅次於卡達、澳洲,為我第3大天然氣進口國,占比13%。在中油3月到期未續約後,2022年全年進口量降為109萬公噸,排名從第3名降至第6名。

僅距莫斯科100公里 俄軍擊落烏無人機:目標恐是民用基礎設施
俄烏戰爭戰火持續延燒,俄羅斯地區州長近日表示,一架烏克蘭無人機2月28日在莫斯科地區墜毀,目標可能是民用基礎設施,而無人機墜毀地點,距莫斯科僅約100公里。據《CNN》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報告,在南部地區擊落2架烏克蘭無人機。莫斯科州州長伏洛比約夫(Andrei Vorobyov)表示,無人機墜毀地點為科洛姆納,距莫斯科約100公里,該處有一家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烏克蘭官方沒有承認此攻擊,而天然氣公司的營運也沒中斷。伏洛比約夫說,無人機在科洛姆納的目標,可能是未受損的民用基礎設施,目前地面沒有人員傷亡或災損,當局正和部門主管調查中。從推特上面流傳的照片可見,在白雪覆蓋的田野上,有一架受損的無人機,該周圍地區有著茂密的森林。據了解,該無人機和烏克蘭製造商Ukrjet的產品UJ-22 Airborne相同。製造商表示,無人機的航程為800公里,可以從烏克蘭到科洛姆納地區。烏克蘭內務部長顧問杰拉申科(Anton Gerashchenko)在推特發文說,「俄羅斯統總普丁很快就會害怕在公共場合露臉,因為無人機可以飛很遠。」報導稱,如果科洛姆納無人機背後的黑手是烏克蘭,那這會是自1年多前烏軍入侵以來,最近的一次無人機襲擊。普丁在28日說,俄羅斯要打擊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間諜和壞活動,也要聯邦安全委員會要加強俄軍在烏東佔領地區的安全。

水情告急 抗旱會議今會商應變
降雨量創30年新低,南部水情拉警報,主要水庫蓄水量持續下滑,曾文水庫蓄水量更僅剩21%,未雨綢繆,台南今天水情亮起「減量供水」的橙燈,要求工業、泳池、洗車等用水大戶擴大節水,經濟部表示,抗旱會議提升至行政院層級,今起成立中央抗旱應變中心並召開會議,了解未來降雨預期,同時盤點因應對策。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截至昨日全台主要水庫以新山水庫蓄水量最低僅13.6%,石岡壩、霧社、曾文等水庫蓄水量只有20%至27%,烏山頭水庫蓄水量也不到四成。面對水情不佳,抗旱應變中心今起提升為行政院層級,並召開會議討論應變方案。據了解,台南進入減量供水階段,工業用水大戶今起節水10%,超過千度以上的游泳池、洗車、三溫暖等用水大戶也由節水10%擴大為20%,相關節水落實狀況,高屏溪、荖濃溪沿岸等鑿井工程進度,以及氣象局預測未來降雨等均為今日會議重點。對於新山水庫蓄水量僅一成多,經濟部解釋,主因壩體進行整修工程,目前基隆河水量豐沛,可透過八堵進水場直接取水供應。至於增鑿抗旱水井部分,水資源局及自來水公司已開鑿的10口及3口水井,每日可供水6.1萬噸,未來另有水資源局分批緊急採購發包的46口抗旱水井,及水公司在大林及新港等地增鑿的4口水井,也將在4月底加入供水行列,每日供水約13.6萬噸。因應全球暖化、極端氣候衝擊,官員指出原計畫明年底完工的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將提早至明年中通水,預估每日可調度80萬公噸水量,台南海淡廠案也已提報行政院。此外,繼去年底二度調漲電業用天然氣價格後,中油昨日宣布依據政府核定天然氣價格公式計算,3月份國內電業用戶的天然氣價格,調降8%,其他不予調整。由於3月將召開電價審議會討論4月是否調漲電價,如今中油宣布調降3月份的電業用天然氣價格,將有助降低電價漲幅。

考量民生與物價通膨 4月電價預估各類用戶「平衡」調漲
近年來電價調整動態。經濟部近期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會前會,並已要求台電精算各種建議方案,希望在穩定國內經濟、民生用電與物價之間找到合理平衡點。一般預估,每月用電千度或一定度數以下凍漲,商業部分擬小商家凍漲,另工業高壓及超高壓大用戶合理調漲,據悉,各類用戶平衡調漲可能成為重要考量,惟最終仍需電價審議委會決議。經濟部3月底即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3月上旬就會召開三到四次工作小組會議,考量國際能源價格仍在高點,煤炭價格仍比過往高出許多,據台電公開資料顯示,至1月底燃煤發電每度4.59元,相較110年平均的每度1.57元大幅題高;燃氣1月底每度發電成本3.91元,較110年的每度1.92元也大幅成長,顯示電價成本壓力仍大。 節約能源做得好,用水用電沒煩惱。 節約能源度危機,共創經濟新契機。 基隆市政府與您共同節能減碳值得注意的是,1月實際發電燃料總成本397億元,相較去年俄烏戰爭開打前的233億元,燃料支出大增164億元,加上汽電共生、民間購電等因素,光1月台電就虧損321億元,截止1月底台電累積虧損來到2,383億元。目前台電正等待經濟部注資1,500億增加資本額以調整體質,另特別預算將補貼500億元,用來填補民生用電凍漲的虧損。預估今年能源價格仍處在高點,電價有調整空間。日前台電代董事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受訪表示,台電虧損主因是國際燃料價格大漲,今年燃煤價格開始回檔,較原先高價大概降一半,天然氣、油價也開始下降,但過去的虧損跟現在電價幅度,還有一些距離。經濟部官員說,工商業界已有反應,若電價要調整必須要有配套措施,希望不只是產業在承擔,民生、商業也應同步跟進。專家學者則認為,電價上漲可抑制用電成長,甚至有節能效果,但整體通膨情勢短時間不會消退,電價仍需大家坐下來好好研議。經濟部說,台電正在精算相關成本與調整方案,依高壓、特高壓用電等種類來分別計算調整幅度,目前可能會依產業可承擔狀況及穩定物價避免通膨為原則,適度讓電價在範圍內合理調整。一般預料,一旦調漲會依用電大戶與一般用戶區分,民生1000度、700度、500度以下凍漲,以上則反映成本,是過去曾考量過的腹案;工業及商業用電也會適度合理調漲,但商業小商家及攤販會凍漲,兼顧避免影響物價。【基隆市政府廣告】

掃到烏俄戰爭颱風尾 摩爾多瓦總理:已準備好面對威脅
摩爾多瓦(Moldova)總理雷奇安(Dorin Recean)根據情報內容警告,他相信俄羅斯正計畫佔領摩爾多瓦首都的基西訥烏(Chișinău)機場,藉此空運增援軍力,並在與烏克蘭接壤的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開闢新戰場,甚至可能推翻摩爾多瓦親西方的領袖,但他們已準備好面對威脅。根據中歐媒體報導,過去幾個月,俄羅斯計畫於2023年初入侵摩爾多瓦的消息頻傳,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就曾引述國安部門情報指出,俄羅斯想利用摩爾多瓦非北約及歐盟成員國的身分,企圖破壞該國穩定,並佔領首都的基西訥烏機場,藉此空運增援軍力,並在與烏克蘭接壤的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開闢第2條戰線。摩爾多瓦總理雷奇安也表示,自去年秋天起,俄羅斯試圖破壞摩爾多瓦的局勢,摩爾多瓦已經大幅強化相關應戰能力,準備好應對「直接針對摩爾多瓦共和國安全的各種情況」,並再次強調,會確保國內和平穩定,包括聶斯特和左岸區域。雷奇安也提到,先前烏克蘭表示,會在摩爾多瓦遭受俄羅斯威脅時給予幫助,為此他將向基輔當局提出一些相應要求。摩爾多瓦位處東歐內陸,幾乎所有天然氣及電力都仰賴俄羅斯及聶斯特河沿岸進口,而聶斯特河沿岸為該國分離主義地區,與烏克蘭相鄰,由親俄勢力把持,目前有1500名俄軍駐紮於此。近期摩爾多瓦發生一連串事件,令國內緊張氣氛日漸升溫。14日時北方城鎮索羅卡附近發現不明飛行物,一度關閉領空,後又有俄軍襲擊烏克蘭的導彈殘骸掉落邊境領土。《衛報》根據一項民調指出,相比44%的摩爾多瓦民眾擔心遭俄烏戰爭波及,有48%的摩爾多瓦民眾擔心高昂物價。摩爾多瓦通膨率為30%為歐洲最高,國內親俄政黨「索爾黨」19日時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能源成本、通膨等民生問題,甚至有民眾相信,俄羅斯接手統治後,情況也許會好轉。摩爾多瓦政府多次表示,俄羅斯當局試圖干預該國局勢,推翻國內親西方領袖。對此,克林姆林宮20日時表示,如今俄摩2國關係緊張,還指控摩爾多瓦領袖正推動反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