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尪打呼「幾聲後突沒呼吸」 人妻擔心不敢睡…醫示警:時間過長恐不會醒
身體上的毛病,有時候自己不會知道,嚴重可能有生命危險。一名25歲人妻在結婚後發現,丈夫睡著時會打呼,但幾聲後就會沒有呼吸,嚇得她難以入睡,以致於影響到工作,因此強行帶丈夫去檢查,結果證實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便警告,如果沒有即時發現,恐怕因呼吸中止時間過長,再也醒不過來。家醫科醫師陳柏臣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這對夫妻在結婚前沒住一起過,婚後女子發現丈夫完會沒有呼吸,就會擔心「下次呼吸是什麼時候?」內心就會一直想,焦慮到無法好好睡覺,「怕呼吸聲太大,但沒聽到呼吸聲又更怕」,因此睡眠不足,隔天完全沒辦法工作,於是強逼丈夫一定要去看醫生,結果證實真的是「呼吸中止症」,而且是嚴重型。陳柏臣說明,嚴重型的呼吸中止症要盡快處理,有時靠手術可以緩解問題,假如女子沒有強迫丈夫來就醫,患者很可能一個人在房間裡面,因為中止的時間過長,就不會再醒過來,「很有可能睡在一起,妳可以救他的命」。人妻擔心丈夫,天天失眠。(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根據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好發危險因子包括肥胖、下巴狹小或後縮、扁桃腺肥大或懸壅垂過長、顱顏頸部或鼻腔結構異常、抽菸、喝酒、糖尿病、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家族史者。患者容易發生睡眠中斷及低血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高於一般人,像是心肌梗塞、心律不整、高血壓、腦中風,也可能併發糖尿病或汽機車意外事故,治療方法有改變睡姿、減重、止鼾牙套、連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手術治療、氣切手術。

他扁桃腺「反覆化膿」久未癒!醫一驗搖頭:是愛滋病
扁桃腺發炎久久不癒,小心隱藏大地雷!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在節目中分享診間病例,曾遇過一名男性病患因扁桃腺反覆發炎前來就醫,沒想到一查竟是愛滋病毒。醫師柳朋馳在節目上《健康2.0》分享,先前曾遇過一名男性病患因扁桃腺發炎、化膿來看診,他原本以為是EB病毒導致免疫力低下所致,但不久後該名病患又出現化膿症狀二度就醫,覺得事出怪異,他追問患者期間是否有康復過?對方則回覆,沒有完全復原,仍有腫腫痛痛的感覺。保險起見,柳朋馳為病患安排抽血檢驗,發現單核球數值偏高,一問之下才得知,該名病患是同志族群,於是又再進行特殊病毒感染檢驗,沒想到一驗竟是愛滋病感染,「這一種免疫低下的族群,也有可能會用反覆性的感染來表現。」柳朋馳透露,部分慢性扁桃腺發炎也會合併急性感染症狀,只要不適超過3個月就是慢性扁桃腺發炎,一旦遭到急性細菌性感染,可能會出現深頸部感染,如若繼續拓展至縱膈腔,將引起心、肺臟等多重器官損害,死亡率高達八成,不容輕忽。

不愛吃甜食?醫師曝「6鹹食」滿滿糖分:每天默默吃很多
大家都知道攝取過多糖分,容易造成肥胖、身體發炎、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但你以為吃鹹食就無大礙了嗎?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透露,6種鹹食其實都是糖,「很多自認為不愛吃甜食的人,每天都默默的吃了很多糖。」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不少食物在味覺上吃起來鹹鹹的,但其實內含滿滿糖分,像是燒餅、蔥抓餅、油條、麵包、蘿蔔糕、羹等6樣鹹食也都是糖,讓他忍不住憂心嘆,許多自認為不喜歡吃甜食的民眾,其實「每天都默默的吃了很多糖!」李思賢曾指出,若是攝取太多糖分,皮膚容易出現皺紋、痘痘、多油、老人斑、妊娠紋、贅疣、落髮、癢疹及浮腫等症狀,建議可透過以下8大方法有效戒糖。第一、減少暴露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把家裡跟辦公室的零食都收到櫃子裡。眼不見為淨,不會隨時被零食勾引,一旦壓力大,就很容易抓起隨手可得的零食。第二、戒除精製甜食麵包、餅乾、義大利麵、洋芋片,這類精製的食物對身體的傷害還是比較大的,相較於「飯」、「水果」,因為這些精製食物除了糖分以外往往有許多會使身體發炎的添加物和油脂,發炎會大大提升對甜食的渴望,所以先從「精製甜食」開始戒除是一個好的方向。第三、不脫水及充足電解質很多時候對糖的渴望其實是因為身體缺水或是缺電解質,所以經常補充富含電解質的水也能降低對甜食的渴望。第四、增加替代零食的選擇在戒糖期間可以吃的零食有「堅果」、「黑巧克力」,坊間常見的低糖生酮甜點也是在過渡期很好的選擇,因為其中多用的是代糖,又以羅漢果堂、甜菊糖、阿洛酮糖、赤藻醣醇為佳。不是說這些甜點可以毫無限制的吃,但這些甜點真的是戒糖過渡期的好幫手。第五、充足的睡眠光是足夠的睡眠就可以大大降低隔天的食量,睡眠算是健康的基石,如果常常日夜不規律,時而早起,時而晚睡,尤其是輪班的工作,對戒糖來說是非常大的障礙。第六、多運動運動能夠增加腦袋內的腦內啡,大大降低飢餓感以及對甜食的渴望。所以我非常推薦大家在戒糖期間多做重訓或是高強度間歇性運動。只有兩個狀況下我會不建議運動,就是太累或是吃太飽的時候。第七、多利用「短鏈脂肪酸」和「水溶性纖維」短鏈脂肪酸像是乙酸、丙酸、丁酸是可以對大腦傳遞飽足感的訊號,這些脂肪酸我們可以從發酵食品像是酸菜、蘋果醋、康普茶、泡菜中攝取。水溶性纖維也能夠增加我們的飽足感,像是菊苣、洋車前子粉、豆類、奇亞籽。第八、減少社交活動這個建議有些人可能比較難做到,但是減少社交活動真的能夠大大減少自己接觸甜食的機會,也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去選擇食物。對此,李思賢過去曾透露,糖其實是「合法的毒品」,成癮率足足高達「古柯鹼的7倍」,所以靠著意志力去戒糖往往會失敗,透過上述8種方法輔助,才能不再被食物牽制,「不要急,戒糖是需要時間的,你不可能在3天內完全都不吃,但是3個月就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進步。」

全台3縣市盛行大腸癌!研究曝「患1病」風險飆:提前18年罹癌
最新國人十大癌症排行出爐,大腸癌已蟬聯15年榜首,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被診斷出大腸癌,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透露,除了飲食不良、50歲以上、家族史等常規高風險因子以外,「1慢性病」也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分享,一份2018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罹患大腸癌第4期的病患,以雲林、嘉義、南投高達17.38%奪全台之冠,其次為高屏地區的17.19%,顯見若以地圖風險而言,南部地區盛行率最高,而原因可能與南部就診方便性較低,以及長者健康意識不足導致。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透露,糖尿病患者同時擁有腸癌家族史,罹患大腸癌風險提前10幾年。(圖/擷取自YouTube/健康2.0)另外,陳欣湄指出,德國癌症中心曾針對千萬人,進行了一項長達50年的研究,發現「糖尿病」也是大腸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無腸癌家族史、50歲前確診糖尿病的人,「男性罹患大腸癌風險提前5年,女性則提前4年罹患大腸癌」;若是糖尿病患者同時具備腸癌家族史更要注意,「男性罹患大腸癌風險提前了18年,女性則提前12年罹患大腸癌」,也就是男性32歲、女性38歲恐罹癌,因此年輕的糖尿病患者也是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食物沒吃完「1毒素」狂孳生!醫曝恐罹肝癌:不是加熱就沒事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食物放在室溫下通常無法久放,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提醒,食品保存不良容易產生「黃麴毒素」(Aflatoxin),若不慎吃下肚恐造成肝細胞損傷,嚴重甚至引發肝癌,更可怕的是黃麴毒素無法透過「加熱」消滅。李思賢在臉書發文表示,黃麴黴或寄生麴黴大量孳生時,便會產生具有高度毒性的黃麴毒素,是除了B肝、C肝病毒以外,「造成肝癌的主因之一」,常見於包括花生、玉米、大豆、堅果、香料、五穀雜糧和咖啡豆等保存不良的食材中。李思賢說明,黃麴毒素主要分成4種亞型,B1、B2、G1、G2,其中最常見的是B1黃麴毒素,具有非常高的肝毒性,容易導致肝細胞受損,嚴重恐引起DNA突變、誘發肝癌。李思賢提醒,台灣的環境尤其適合黃麴毒素生長,因此務必妥善保存食物,「黃麴毒素不是加熱就沒事,它耐熱可達260至280度,一般烹飪是很難處理掉的」,提醒長期飲酒、經常食用花生、服用肝臟代謝藥物患者(血脂藥或止痛藥)、B肝和C肝帶原者等4大族群,感染風險較高。至於如何預防黃麴毒素呢?李思賢教戰4大撇步,一、盡量選擇新鮮食材;二、開封後盡量用密封罐保持食材乾燥,並放在陰涼處;三、避免食用超過效期的食物;四、多購買小包裝,開封就盡量吃完,保持食物新鮮才是杜絕毒素的不二法門。

怕膝蓋痛就整天躺都不動? 研究發現一天坐躺10小時機率增加28%
不少人因走路或坐姿不良,造成膝蓋、腿部疼痛,但你知道如果怕痛不動整天躺或坐,痛的機率反而更增加嗎?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就分享一個韓國的研究,發現若一整天坐或躺超過10小時的人,慢性膝蓋痛的機率會增加28%。研究發現膝蓋痛還是可以做些運動,另外減輕體重也是一大方法。(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科醫學科主任洪暐傑在臉書粉專分享,2019年「BMC公共衛生(BMC Public Health)」雜誌有篇論文,韓國研究分析五十歲以上的民眾膝蓋痛的情況,研究一共有8008人,其中1644人有慢性的膝蓋痛。研究結果發現,如果一天中坐著或者躺著的時間超過10小時,出現慢性膝蓋痛的機率會增加28%。相反每天有著中強度的活動,中強度是指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會有點喘,喘到可以講話,但是無法唱歌的程度,如果一週的中強度活動超過2.5小時,或是高強度活動(喘到講話不順)超過1小時15分鐘,這時候出現慢性膝蓋疼痛的機率會減少22%。除了久坐、躺著、運動之外,這篇研究也提到了,如果BMI數值30以上的肥胖者,慢性膝蓋痛出現的機率會是3.48倍,因此體重過重也是一大膝蓋的負擔。另外他也提到,老年人膝蓋退化還能不能騎腳踏車,他表示根據一項研究發現,和沒在運動的人相比,騎室內腳踏車能減少疼痛感、改善運動功能。但是對於關節僵硬、日常生活功能、生活品質的改善程度,沒有達到臨床上的顯著差異。和做其他運動的人想比,騎室內腳踏車對於症狀、疼痛、關節僵硬、功能這些皆沒有太大差異。

他按摩後「右上腹變悶」 去醫院檢查嚇傻:肝臟腫瘤破掉了
一名病患日前因為身體疲倦去按摩,之後發現右上腹變悶、不適感加重,驚覺有異的他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肝臟腫瘤破裂。對此,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指出,肝臟通常是沉默的器官,患者察覺罹癌當下,多半是病況到了很嚴重的地步,而肝癌的腫瘤長大後,若愈靠近肝臟表面,就越有可能受到外力影響破裂。柳朋馳在節目《健康2.0》表示,肝臟通常是沉默的器官,在於其若出現異狀基本上很難立刻察覺,所以多數的病患在發現自己罹癌,又伴隨一系列不適的症狀產生之時,多半是病況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他也指出,一般患上肝癌的「三部曲」是從慢性肝炎,再到肝硬化,最後才是肝癌,但有的患者會跳過肝硬化或肝纖維化,直接惡化成肝癌。柳朋馳表示,肝臟若出現異狀基本上很難立刻察覺。(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柳朋馳說明,肝臟的腫瘤過大,造成器官血管異常增生,而再生的血管對組織的保護效果不佳,此時若腹壓增加或腫瘤自發性破裂,就會產生右上腹悶痛的情況。他也透露,當腫瘤越靠近肝臟表面,進而將肝臟包膜撐大就會產生不適,但有部分民眾會誤以為是肌肉疼痛,直到外力影響而導致腫瘤破裂,才發現自己罹癌。柳朋馳分享,有一名病患因為身體疲倦去按摩,後來覺得上腹變悶,還以為是按摩師用力過猛導致他骨折;不料,隨著該名病患的不適感越發加重,急忙去醫院急診照X光和超音波,才發現是肝臟有約5公分至6公分的腫瘤自發性破裂所致,但他此前卻對自己罹癌絲毫未覺。對此,主持人兼外科醫師江坤俊補充,由於肝癌的腫瘤血管沒有那麼成熟,所以比較容易破裂出血,而一旦肝臟腫瘤流血,組織內部就會脹大,從而刺激肝臟包膜,可能會出現悶痛的症狀;若出血的區域較為表淺,就有機率直接破開,導致血液流滿整個腹腔,最後產生劇痛。他也提醒,因為血液對腹膜來說是非常大的刺激,因此若肚子莫名其妙疼痛,不要以為是腸胃發炎,搞不好是肝癌找上門。

長期頭暈、心悸是心臟有問題? 當心你是貧血!改善方式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43歲黃小姐,長期有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胸悶,以及輕微活動就會呼吸困難。她懷疑自己是否有心臟或腦部疾病,求診經檢查發現為缺鐵性貧血。貧血易頭暈心悸 常被誤認心血管、內分泌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對貧血的定義為男性血紅素<13g/dL,女性<12g/dL,約有10-20%的人有貧血問題,年輕女性和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常見。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曾彥勳指出,常見症狀為容易頭暈、呼吸困難、心悸、易倦怠等。病人常以為自己是心臟、腦血管或其它內分泌代謝的疾病。鐵劑補充+調整飲食習慣 改善貧血狀況曾彥勳醫師說,黃小姐臉色、結膜皆很蒼白,心搏過速,且飲食習慣少吃肉,偶會喝咖啡,茶葉提神,排便和月經量大致都還算正常。因此,安排抽血檢驗,發現黃小姐為嚴重貧血,進一步驗鐵更呈現嚴重缺乏。於是給予鐵劑補充,並建議調整飲食習慣,肉、蛋、海鮮、深綠葉蔬菜、豆類、堅果類等適量補充,避免隨餐飲用茶葉或咖啡;經六個月治療,貧血狀況已獲改善,頭暈、心悸、胸悶等問題也不再困擾她。海洋性貧血以遺傳為主 缺鐵性貧血致腸胃道血液流失曾彥勳醫師表示,根據紅血球體積大小,區分為小球、正球、或大球性貧血。門診常見的小球性貧血,則以缺鐵性貧血和海洋性貧血為主,兩者為常見的貧血。海洋性貧血一般以遺傳為主,較難有效治療;而缺鐵性貧血一般則以腸胃道血液流失,女性月經量過多,或營養吸收缺乏為主,只要找出病因進行治療,一般都能獲得不錯的改善。以鐵劑補充為主 可搭配維生素C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以鐵劑補充為主,可搭配維生素C幫助吸收。療程大致需半年(一般目標為血紅素正常後,再補充3個月),並且定期追蹤。曾彥勳醫師提醒,勿擅自補充鐵劑,應由醫師診斷,以免輕則花錢又不能對症下藥,重則延誤疾病病程,而造成遺憾。

妙齡女狂喊累!醫一查「肝指數衝2000」 曝2徵兆恐是病
現代人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經常感到身體疲乏,不過就有醫師提醒,若是適度休息過後仍覺得累,或是伴隨發燒、頭暈、體重增加等症狀,要小心恐是「疾病性」疲勞。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臉書分享診間病例,一名長期失眠的年輕女性前來求診,並不斷抱怨「我好累、我真的好累」,原先以為是睡眠不足導致,不過因病史紀錄該名患者是B肝帶原,為了保守起見還是抽血檢查,沒想到病患的肝指數竟飆至2000,立即通知她到腸胃科進一步追蹤治療。陳欣湄指出,一般的疲勞可能因為缺乏睡眠、身體過度運動、長期壓力等原因造成,但若是不論怎樣休息都無法緩解疲勞,又或是疲勞合併出現其他症狀,便須檢查是否為疾病引起。以下為4大合併症狀1.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症狀是疲勞,但可能出現其他症狀,像是肌肉痛、低燒、喉嚨痛、淋巴結腫大或注意力問題等。2.各種類型的貧血:因血液供應氧氣的能力降低,很常聽到貧血者會容易出現疲累感,可能合併頭暈、掉髮的症狀(但有的貧血什麼症狀都沒有)。3.甲狀腺低下:甲狀腺負責身體代謝,代謝下降就可能感覺疲倦,有些人會合併怕冷,頭髮粗燥、易落髮、體重增加等症狀4.糖尿病:高血糖會對粒線體造成傷害,糖尿病嚴重時會合併3多症狀(吃多、喝多、尿多)對此,陳欣湄提醒,正常的疲勞在適度的休息後,會改善不少,「但疾病性疲勞,不論你怎麼睡、怎麼休息,恐怕改善程度都不大!」

年長者近8成有肌少症或骨質疏鬆 醫揭:恐減壽10年
衛生福利部健康署研究發現,台灣十大死因的危險因數,皆與不運動有關。復健科醫師李薇提醒,台灣65歲以上民眾近8成有肌少症或骨質疏鬆狀況,「恐導致死亡率上升、壽命減少10年,並增加10種以上的感染與罹患癌症風險。」建議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才能保持健康、延緩老化。台灣十大死因 皆與不運動相關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報告敦促各國政府重視民眾身體鍛煉的重要性,否則全球每年需要額外支出270億美元的醫療費用。家醫科醫師鄭名璿表示,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運動是延緩老化的良方。根據衛福部健康署建議一周要達到150分鐘的運動量,平均每天運動約15-30分鐘,就能對抗肌少症威脅。脊骨醫師黃如玉表示,現在一般人因為作息的關係,生活緊張忙碌,普遍運動量不足,長期缺乏肌力的訓練,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的比例有年輕化的趨勢,鍛鍊腰背核心肌群的肌力可以幫助脊椎的支撐,例如深蹲、弓箭步、墊腳尖、棒式等運動,有助於強化核心肌群與腰腹支撐力,減輕脊椎壓力。醫師推薦運動:深蹲弓箭步墊腳尖棒式國人每日久坐6小時 近半活動量不足根據衛福部健康署調查,民眾每日平均久坐約6小時,每週身體活動量未達WHO建議標準占近50%。復健科醫師李薇表示,現在很多看復健科的症狀都是久坐引起,建議民眾切割久坐不動的時間,避免長時間用同樣的肌群負重。還有65歲以上民眾近8成有肌少症或骨質疏鬆,嚴重恐導致死亡率上升、壽命減少10年,並增加10種以上的感染與癌症風險,建議多運動才能保持健康、延緩老化。律動機能否取代運動? 醫師這樣說至於近年風行「律動機懶人運動」,站在律動機上就不用動了嗎?李薇說明,以律動機輔助進行被動運動,或坐在上面盤腿冥想,可加強放鬆與舒緩的效果,比起單純站在地上或墊上運動,強度提高2倍。不過,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以及各國的研究建議,律動機不能取代一般的運動,民眾還是要自我出力,「你沒有主動收縮肌肉,肌肉是不會生長的。」市面上律動機分為水平律動機與垂直律動機,醫師提醒,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2014年針對律動機的研究顯示,若是年長者本身就有骨質疏鬆,使用水平律動機容易增加髖關節骨折或是關節退化的機會,如果站在上面卻沒出力運動,關節退化的速度反而比別人增加了3倍;至於垂直律動機,若震動幅度太高,恐會加速頸椎退化,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對於久坐久躺的民眾,李薇提醒:「躺一周肌肉量就會萎縮25%」建議年長者或剛開完刀等身體虛弱的民眾,可先從輕度活動如放鬆肌肉、伸展動作與瑜珈開始做起,若要使用律動機,可從10赫茲開始訓練,以免震動幅度太大導致疲累甚至跌倒。另懷孕婦女容易血壓下降,還有韌帶有撕裂傷與骨折患者等,使用律動機前建議先諮詢醫師,才能保持健康。

輝葉「COZY FIT 律動奇機」創 7 萬銷售佳績「任大俠」展現膝蓋軟Q活力
律動機市場領導品牌輝葉按摩椅推出「COZY FIT 律動奇機」及升級加熱款「COZY FIT 律動奇機 2.0」一年便創下銷售超過 7 萬台佳績,並拿下電商龍頭 MOMO 購物網律動機類別銷售冠軍,今宣布搭配母親節檔期再推優惠方案,至輝葉門市、百貨量販櫃位,購買律動奇機 2.0優惠孝親價:NT$16,800,加碼贈送限量石墨烯竹炭護膝 (市價:$1,680),讓媽媽們維持骨骼身體健康!更推出「引力白」質感色系,提供大家新顏色新選擇,而「COZY FIT 律動奇機」的優質代言人任賢齊也續任律動大使,推出第二支形象廣告,化身「任大俠」秀輕功,展現膝蓋軟Q活力與健康肌力!任賢齊與輝葉品牌營運處處長劉依融共推母親節優惠(圖/輝葉提供)。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敦促各國政府重視民眾身體鍛煉的重要性,否則全球每年需要為此額外支出 270 億美元的醫療費用;衛福部健康署研究也發現,台灣十大死因的危險因子,皆與不運動有關。輝葉品牌營運處處長劉依融表示,運動的重要性無庸置疑,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輝葉身為按摩椅專家,特研發能輔助維持身體健康的「COZY FIT 律動奇機 2.0」,加上長期經營中高年齡層市場,更加理解這個族群對於健康及樂活的需求,希望提供消費者最方便、有感的健身運動器材,幫助大家培養規律、足量的運動習慣。律動大使任賢齊分享律動健身動作(圖/輝葉提供)。體育系畢業,擁有運動魂的律動大使任賢齊,曾經為了拍戲在短時間內增肥近30公斤並引起三高,之後靠著大量運動和飲食控制才恢復身材與健康。任賢齊表示:「我非常了解在缺乏運動狀態下身體的負擔很大,也容易引發疾病,因此一直維持著規律運動習慣。『COZY FIT 律動奇機 2.0』擁有加熱功能與高赫茲震動,讓我在準備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忙碌行程中,利用時間運動或按摩舒緩也放鬆心情,一機N用,是現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夥伴!」現場他也介紹了平常使用「COZY FIT 律動奇機2.0」會進行的動作,也大方分享維持骨骼肌力與身體活力的減齡之道。此外並透露最愛用律動機的是「任爸爸」,使用時還可以一邊看球賽,一邊享受加熱功能帶來的舒緩放鬆,輕鬆輔助運動。使用情境照(圖/輝葉提供)。「COZY FIT 律動奇機2.0」在專家眼中,是相當適合作為居家運動輔助來提升骨骼肌力,或是幫助運動後肌肉舒緩放鬆的好選擇。家醫科醫師鄭名琁提到:「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運動可說是延緩老化的良方,其中使用垂直律動機,在持續、快速的張力震動反射,會溫和帶動更多的運動單元和相關肌纖維,有助於輔助運動,再加上主動運動更能對抗肌少症威脅。衛福部健康署也建議一周要達到150分鐘的運動量,所以每天分攤下來約15~30分鐘,如果能在家運動,增加便利性,培養出每天固定運動的好習慣,才能持之以恆,而擁有加熱功能的律動機,也很適合輔助運動前伸展熱身,讓手腳暖和放鬆肌肉,再接著進行運動訓練,可以避免肌肉拉傷的可能性。」復健科醫師李薇則表示:「根據衛福部健康署調查,民眾每日平均久坐約6小時,每週身體活動量未達WHO建議標準占近50%,研究指出,久坐不動就像新菸害,現在很多看復健科的症狀都是久坐引起,強烈建議切割久坐不動的時間,避免長時間用同樣的肌群負重。上班族、銀髮族可根據自身狀況起身伸展,也可更簡單的利用會加熱的律動機進行被動運動,或坐在上面盤腿冥想,讓身體透過震動與加熱,得到適度放鬆舒緩,加熱功能也有助於循環,對於運動後肌肉疲勞也會很有效果。」脊骨專家黃如玉醫師則表示:「現在一般人因為作息的關係,生活緊張忙碌,普遍運動量不足,長期缺乏肌力的訓練,也因此,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的比例有年輕化的趨勢,鍛鍊腰背核心肌群的肌力可以幫助脊椎的支撐,以垂直律動機搭配一些主動運動動作,例如深蹲、弓箭步、墊腳尖、棒式等運動,有助於強化核心肌群與腰腹支撐力,減輕脊椎壓力。而適時搭配加熱功能,加深按摩放鬆效果,舒展身心與情緒,身體也能有較好的活力,像是我爸爸就很喜歡這個加熱功能,還可以取代過往的泡腳機。」輝葉「COZY FIT 律動奇機」(圖/輝葉提供)。運動減齡,健康第一,輝葉「COZY FIT 律動奇機 2.0」搭配母親節推出優惠孝親價:NT$16,800,再贈限量款石墨烯竹炭護膝(市價:$1,680),讓爸媽和任賢齊一樣,健康凍齡,充滿活力!

吃鈣會增加結石的機率? 家醫科醫師:這樣吃更容易腎結石
不少人聽聞吃鈣容易造成結石,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就在社群網站上表述此事,透露吃鈣不會造成結石,但有一習慣才是會造成腎結石的恐怖習慣,他也透露補鈣的量要剛剛好,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更應該要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家醫科醫師洪暐傑表示,有位阿姨前陣子不小心跌倒,結果就發生大腿骨折,檢查起來有骨質疏鬆,於是建議阿姨要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同時也要打骨質疏鬆的藥物,阿姨聽到要補鈣,覺得十分擔心,怕補充鈣會造成腎結石。他就舉一篇2014年發表在泌尿科權威雜誌<The Journal of Urology>的論文,分析生活中的飲食習慣與腎結石發生的影響後發現下面幾個結果:增加鈣質攝取:減少5-29%腎結石機率;增加鈉(鹽分)攝取:增加11-61%腎結石機率;體重增加:增加19-101%腎結石機率;增加動物性蛋白質攝取:和腎結石發生沒有明顯有關。結論是增加鈣質攝取反而減少腎結石的發生,吃太鹹鹽分攝取太多會增加腎結石,另外太胖也會增加結石機會,而動物性的蛋白質就跟腎結石比較沒有關聯。當血液中的鈣質太低,就會造成副甲狀腺素亢進,副甲狀腺素的任務是在負責維持血液裡面有著足夠的鈣,也因此鈣降低的時候,副甲狀腺素會分泌較多出現亢進的情況,而副甲狀腺素為了讓血裡面的鈣足夠,會從骨頭裡面把鈣提領到血液中,同時也會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後續也會增加尿裡面鈣質排出的量,而尿裡面鈣質增加的話,就有可能增加結石的機會。換句話說,當補充足夠的鈣質,避免低血鈣的發生。研究中發現的吃比較鹹,攝取太多的鈉離子,也會增加結石的機會,原因是因為我們平常吃的鹽分,其中主要的成分之一是鈉離子,當鈉離子攝取太多的時候,自然會從尿液排出比較多的鈉,此時也會同時造成從尿裡面排出比較多的鈣,因此結石機率會增加。而且不僅如此,鈣質從尿液排出較多之後,血裡面的鈣質變少出現低血鈣,接著如同上一段提到的,副甲狀腺素亢進會接著發生,後續更明顯增加結石的機會。因此,補鈣會不會造成腎結石這件事情,有些研究說會些微增加機率,有些研究說反而會降低結石機率,比較中性的做法應該是,可以監測血液中的鈣質量,避免補充過多與高血鈣,也避免沒有補充以及低血鈣的情況,一般標準建議,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應該要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但是十分確定的是,吃太鹹是會很明顯增加結石的機率,千萬不要吃太鹹。

糖是合法毒品「靠意志力沒用」 醫給8大戒糖秘訣:3個月見效
糖分攝取過多,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但是要都不吃糖很不容易。有醫生指出「糖是合法毒品」,靠意志力戒糖非常困難,於是提供8種方法,讓民眾可以戒糖成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攝取過多糖分,除了容易蛀牙,還會誘發胰島素抗性,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並使血壓、血糖、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加速身體老化,並被懷疑可能也會增加癌症風險。醫師分享戒糖的8種方法。(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因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專頁指出,糖的成癮效率是古柯鹼的7倍,所以若一直戒不掉糖很正常,因為用意志力戒糖是最沒有效率的方法,不過可以靠其他方法輔助。1、減少暴露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把家裡跟辦公室的零食都收到櫃子裡,眼不見為淨就不會隨時被零食勾引,因為一旦壓力大,就很容易抓起隨手可得的零食。2、戒除精製甜食先從麵包、餅乾、義大利麵、洋芋片開始戒,相較於飯和水果,這類食物對身體的傷害比較大,除了糖份以外,往往還有會使身體發炎的添加物和油脂,發炎會提升對甜食的渴望,所以先戒除「精製甜食」是一個好的方向。3、隨時保持「不脫水」和「充足電解質」很多時候對糖的渴望,其實是因為身體缺水或是缺電解質,經常補充富含電解質的水就能降低對甜食的渴望。4、增加替代零食選擇可以選擇堅果、黑巧克力,低糖生酮甜點也是一個選擇,因為其中多用的是代糖,又以羅漢果堂、甜菊糖、阿洛酮糖、赤藻醣醇為佳,不過並非可以毫無節制食用,仍要克制。5、充足睡眠擁有足夠的睡眠,就可以大大降低隔天的食量,假如常常日夜不規律,時而早起、時而晚睡,尤其是輪班的工作,對戒糖來說是很大的障礙。6、運動運動能夠增加腦袋內的腦內啡,大大降低飢餓感以及對甜食的渴望,戒糖期間可以多做重訓或高強度間歇性運動,但太累或吃太飽不建議。7、多多利用「短鏈脂肪酸」和「水溶性纖維」短鏈脂肪酸像是乙酸、丙酸、丁酸,可以對大腦傳遞飽足感的訊號,日常飲食可以從發酵食品攝取,包括酸菜、蘋果醋、康普茶、泡菜。另外,水溶性纖維也能夠增加飽足感,包括菊苣、洋車前子粉、豆類、奇亞籽。8、減少社交活動這項比較難做到,但真的能夠大大減少接觸甜食的機會,也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去選擇食物。李思賢提醒不要過急,戒糖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3天內完全都不吃,但3個月就可以看到明顯的進步,「你可能經過巷口同一間雞蛋糕攤販,但是不知不覺你已經不會想吃了,這就是很大的進步」,最後他提醒,戒糖不只是為了體重,更重要的是為了健康,能夠讓生活過得更有品質,不再被食物牽制。

60歲美魔女不菸不酒 40年來1習慣竟讓她得膀胱癌
一名60歲的美魔女不菸不酒,生活規律也沒有接觸化工化學藥劑,結果竟然罹患膀胱癌,而醫師一查她的狀況,才發現她長達40年都有染髮習慣,導致罹患膀胱癌。染髮不可停留過久,頭皮隔離也不可少。(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耕莘醫院泌尿科醫師歸家豪在健康節目《健康2.0》中表示,一名60歲的女性患者,生活中沒有接觸過化學物質,也不抽菸或長期吸到二手菸,但她卻罹患了膀胱癌,詢問了生活環境狀況後,才發現她40年來都有持續染髮的習慣,這樣導致她罹患膀胱癌,而膀胱癌因沒有徵兆,若民眾出現血尿去檢查,大多都已是晚期,因此致死率高達5成。家醫科醫師王健宇也提醒,民眾在染髮時不要讓染髮劑停留過久或接觸頭皮,尤其是水溶性的染劑,頭皮隔離也不可少。平日應多喝水、不憋尿,讓身體能將毒素與廢物自然代謝體外,避免堆積在身體裡造成負擔。此外,若有膀胱炎、膀胱結石、尿道阻塞、前列腺肥大等泌尿系統問題者,應積極就診治療,避免膀胱出現癌化現象。

美女醫師看完《黑暗榮耀》自曝曾遭罷凌 點出4危險因素:不該默默忍受
Netflix《黑暗榮耀》第2季熱度不減,宋慧喬飾演的「文同珢」持續她的復仇計畫,不過裡面的劇情也引起許多人討論「霸凌議題」。對此,輔大醫院家醫科醫師許書華20日在臉書上分享追劇心得,並坦承自己在國小時也曾被一些姐姐霸凌過,但她強調有些事,忍了會更糟,「被害者務必看重自己,勿讓惡人軟土深掘。」許書華20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她日前迅速追完了2季黑暗榮耀,「看得血脈噴張,因為我們所處的日常,實非善惡終有報。」她還坦承自己在國小時也曾被霸凌過,「當時年長我幾歲的大姐和她的朋友,有一段時間放學後常在司令台旁圍著我企圖『教育』:『不要以為你功課好、皮膚好就可以囂張ㄟ!』一群人圍著,警告的語氣,然後拍打、撮我的臉恐嚇著。」許書華表示,當時人生第一次被霸凌,想的卻是「為什麼?我惹到她什麼?功課好皮膚好錯了嗎?是因為她臉上有雀斑所以不爽我嗎?」她指出,這些大概是最典型的受害者反應,「你以為你做錯什麼事?但其實關你什麼事?」許書華認為,霸凌者雖然可能是絕對的惡,有反社會或自戀型人格,但常常也是「真正的弱者」,因無法擺平自己內心的「恐懼」、「自卑」,而以威壓、控制、傷害他人的方式想彰顯自己的力量,實在令人不齒。許書華還指出,在現實環境,霸凌事件種類多元,且從小孩到成年人都可能遇到,無論肢體、言語、關係、網路、性,身體心理的到處都是,「以『關係霸凌』來說:小學生就大家手牽手集體去上廁所留你一個人。青少年就校園電影常演的:盲從者圍著女王蜂排擠他們眼中的怪人。長大職場還是這套:主管帶頭孤立某不中意員工,意圖塑造其不合群孤立假象逼走人家」。此外,她還列出了易成為攻擊目標的4個因素,包含「運氣不好」、「擁有霸凌者想要的東西」、「讓人覺得容易欺負」、「默默忍受不當對待,將主導權拱手讓人」等。因此許書華也強調,被害者務必看重自己,勿讓惡人軟土深掘,不然在這個人吃人的世界,憋著委屈,還真是「不弄你,弄誰?」她也重申「我對霸凌事件相當敏感也深惡痛絕!無論什麼身分地位鈔票厚薄,誰都沒有權利任意侵犯、傷害、剝奪別人的身心。再冷,也不該拿別人的血來暖自己。否則請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