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歐布萊恩座談 朱立倫說明國民黨「2D戰略」維和之道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接見「全球台灣研究中心」 (GTI) 美台工作小組,就當前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進行深度交流,氣氛良好融洽。(GTI) 美台工作小組成員包括美台工作小組主席、前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胡克(Allison Hooker),與前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葛瑞森(Wallace “Chip” Gregson)及數位華府智庫學者等。朱立倫在會中強調,國民黨是所有民主國家的盟友,更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為了避免兩岸關係出現緊張情勢,國民黨始終主張必須透過結合「國防」(Defense) 與「對話」(Dialogue)的「2D戰略」。也就是在國防政策方面,國民黨支持加強自我防衛力量的國防改革,但不僅是延長役期,而是要充實訓練內容,才能有效提升國防戰力。另在兩岸關係方面,朱立倫向歐布萊恩等人提及,會持續與對岸進行溝通交流,關心在陸台商與台生的權益,確保我國農水產品順利出口大陸,也期望未來陸生也能在新學期來台就讀,用對話及交流的方式降低兩岸間的任何風險及威脅。另外,雙方亦針對台灣民眾實際關心的國內議題交換意見,歐布萊恩等人並詢問,如果國民黨重返執政將如何應處。朱主席指出,台灣民眾目前更關心缺蛋、房租上漲、能源問題等民生議題,而國民黨作為負責任的政黨,一定會提出讓民眾滿意的解方及政策,持續守護台灣社會與經濟發展。全球台灣研究中心是華府智庫,在去 (2022) 年成立美台工作小組,由前美國總統川普任內之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擔任主席,專責台美關係研究,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蔡總統昨頒授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特種大綬景星勳章」,歐布萊恩稍後表示,美國已通過180億美元對台軍售計畫,這將使台灣成為「豪豬」,該項說法引發議論。立委李德維上午受訪時就表示,台灣不應成為任何國家的利用對象,更不應成「豪豬」,台灣必須要有自己的實力,而不是任人宰割或人家利用的豪豬。外界因此研判,朱立倫對歐布萊恩提到國民黨的2D戰略,是為凸顯除了支持強化國防外,國民黨也期盼透過和平方式與對岸增加交流,避免引發戰端,降低台海爆發戰爭的風險。

美國對台軍售高達6.19億美元 國台辦怒嗆: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美國政府有關部門近日決定向台灣出售價值約6.19億美元的軍售項目。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2日)發布「答記者問」稱,大陸堅決反對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大陸同時正告民進黨當局,企圖「以武拒統」、「倚美謀獨」,注定失敗。馬曉光表示,美方的售武行徑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規定,是對「台獨」勢力的縱容支持,是對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破壞。馬曉光表示,大陸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軍事聯繫,停止在台灣問題上玩火,慎重處理台灣問題。大陸同時正告民進黨當局,企圖「以武拒統」、「倚美謀獨」,注定失敗。

美國國務院批准售台F-16飛彈 國防部證實:維持區域穩定基礎
五角大廈(The Pentagon)於美東時間1日晚間宣布,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出售數百枚F-16飛彈及相關設備給予台灣,金額約6.19億美元(約新台幣189.46億元)。對此,我國國防部2日也針對美方的軍售表達誠摯的感謝,並表示持續提供我國防衛性武器,是維持區域穩定的基礎。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於1日晚間宣布,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售台數百枚F-16飛彈及相關設備,包括「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以及發射架、訓練彈和其他技術服務,金額約6.19億美元。據悉,雷神技術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Corporation)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為本次軍售的主要承包商。對此,我國國防部也針對美方軍售表示誠摯感謝,並指出,面對中共常態性派遣軍機與無人機襲擾我防空識別區,影響台灣空域行動自由,已對我形成嚴峻的軍事威脅,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持續提供我國防衛性武器,是維持區域穩定的基礎。國防部續稱,本次美方同意供售之2型飛彈,均為空軍已完備作戰能力之彈種,並針對部分功能強化升級,除可有效捍衛領空應對共軍威脅挑釁,亦彰顯我預囤作戰需求強化防衛韌性,備戰而不求戰、自助而後人助之自我防衛決心。不過除了F-16的飛彈之外,台灣最缺乏的其實是戰機飛行員。《華盛頓郵報》便指出,雖然美方出售給台灣的66架新造F-16戰機預計將在2026年全數交機,但台灣正面臨戰機飛行員嚴重不足的問題,需要更多「捍衛戰士」來因應中國大陸犯台的可能性。

對台軍售踩敏感神經! 陸宣布制裁美國2軍火商
大陸商務部16日發布公告,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與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依據《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第2、8、10條等規定,針對參與對台灣軍售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雷神導彈與防務公司(Raytheon Missiles & Defense)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採取禁止投資、高管入境等限制。據大陸商務部公告指出,具體對這兩家美國公司處以下處理措施:一、禁止上述企業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二、禁止上述企業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三、禁止上述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入境;四、不批准並取消上述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在中國境內工作許可、停留以及居留資格;五、對上述企業分別處以罰款,金額為《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實施以來各企業對台軍售合同金額的兩倍。上述企業應當自本公告公佈之日起15日內,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辦理繳款。若逾期不履行本決定,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將依法採取加處罰款等措施。

美國眾院中國特別委員會 考慮來台舉行聽證會
領導美國新一屆國會眾議院的共和黨人正在採取行動,兌現他們要向中國展現強硬立場、向台灣表達支持的承諾。眾院新成立的跨黨派「中國特別委員會」成員惠特曼(Rob Wittman)說,台灣問題是該委員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並透露考慮在台灣舉行聽證會。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25日也與我駐美代表蕭美琴會面,討論如何強化美台夥伴關係。據美國政治新聞媒體《Roll Call》24日報導,中國特別委員會(全稱為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表示,「我們要如何避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我想這是委員會要著手的課題。」蓋拉格希望關注已批准但延宕交付的180億美元對台軍售。上月他與共和黨籍眾院議長麥卡錫聯合發表專欄文章,承諾「將讓協助台灣自我防衛成為急迫議題」。惠特曼在與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薛瑞福對話時也表示,台灣問題無疑是中國特別委員會關注的焦點。惠特曼說,「蓋拉格希望我們在台灣舉行聽證會。我想我們會這樣做,這對全世界以及對台灣都非常有意義。」據蓋拉格透露,該委員會預計2月成立辦公室,3月舉行首場聽證會。台灣涉外官員表示,不曾聽說美國議員在他國舉辦公聽會,尚待了解,如果美方提出,雙方會討論。據美國之音報導,惠特曼在回答提問時還說,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採取的戰略模糊政策已失去意義。他說,「我們不希望升級為戰爭,但如果有必要,我們會捍衛(台灣),但關鍵是能夠震懾,威懾是首要任務。」在25日,美國眾院外委會共和黨團圖文並茂地發出推文說,新上任的外委會主席麥考爾「與台灣大使蕭美琴舉行非常好的會談,討論我們如何能在第118屆國會會期中強化我們之間至關重要的夥伴關係」。之後,蕭美琴跟推說,「在國會山莊忙碌了一天,會見在國會的好朋友,討論來年在許多領域如何進行對我們夥伴關係重要的合作。」另外,共和黨眾議員帝芬尼(Tom Tiffany)與另外18名同黨籍議員提出一項決議,敦促拜登政府摒棄過時的「一中政策」,正式承認台灣獨立地位、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就美台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展開談判。

日媒披露 美國民兵已擴大對台灣軍隊訓練
日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多州的國民警衛隊(亦稱國民兵)已擴大對台灣軍隊的訓練,且早在2022年前就已開始訓練國軍;美國也考慮與台灣共同生產武器,以提早交付軍備的時間。日本經濟新聞20日報導,台灣總統蔡英文去年5月底接待美國參議員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時表示,美國國防部正在「積極規畫美國國民兵與台灣軍方之間的合作」。但一位美台相關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民兵在去年5月之前,就已展開對國軍的訓練,有多州的國民兵已在台灣和國軍進行交流,其中似乎包含夏威夷州的國民兵;《華爾街日報》2021年10月就曾報導,一支美國特種部隊與陸戰隊,一直祕密在台灣訓練國軍,且時間至少長達一年。美國各州都有國民兵,平時由州長指揮。國民兵經常在救災期間動員、或維持公共秩序。在海外戰爭期間,國民兵可以出動執行聯邦任務、參與戰鬥、或提供後勤支援。國民兵就曾參與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國民兵已透過「州合作夥伴計畫(SPP)」為超過80國家的軍隊提供訓練。其訓練內容廣泛,具體內容因國家而異,包含步兵戰術操作、飛機操作、網路防禦、災難應變、反制恐怖主義的措施和醫療支援等。該人士指出,儘管美國以往一支國民兵通常是對單一國家實施訓練,但對台灣的訓練與SPP不太一樣,「因為台灣正與多個州交流」,在SPP的機制下,多數國家只跟特定的州合作,而台灣的訓練選項則較多。對此,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我們對具體的行動、參與或訓練不予置評,但我要強調的是,面對當前中國構成的威脅,我們對台灣的支持與防衛關係依然不變、對台灣承諾堅若磐石,致力維護台海兩岸和區域內的和平與穩定。」報導認為,美國此舉反映了對台灣潛在軍事緊急情況的擔憂。透過國民兵擴大台灣軍隊的訓練規模,有助強化對中國的威懾力,並深化台美防務合作,如同美國國民兵協助訓練烏克蘭軍隊,抵禦俄軍入侵。此外,報導指出,美國也正加強對台武器提供,除了近來接連批准的對台軍售案外,美國也考慮與台灣共同生產武器,以提早交付時間。

麥卡錫當選美國眾議院新議長 「友台派」恐成為第三位訪台國會領袖
美國新任聯邦眾議院議長出爐,由共和黨籍的加州眾議員麥卡錫(Kevin McCarthy)出任,他在經歷了15輪的投票後終於當選,而他過去對兩岸政策的態度與對台友善,都是矚目焦點,如今當選也有望以眾議院議長身分訪台,掀起另一波討論。麥卡錫過去對兩岸政策與台灣都相當友善,當選後也可能將率團訪台。(圖/達志/美聯社)共和黨籍的麥卡錫在經過數日談判和15輪不間斷的投票後,終於在美國時間7日凌晨12點,6人棄權投票的情況下,以216票打敗民主黨眾院議長候選人傑福瑞斯(Hakeem Jeffries)的212票,並突破當選門檻215票,順利接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這也是自美國南北戰爭前夕1859年以來歷時最久的一次眾議院議長選舉。在外交社策上,麥卡錫屬於對大陸的強硬派,他曾在2020年籌組「中國工作小組」(China Task Force),去年12月確定共和黨重掌眾議院後,他就宣布若當選議長將成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顯示他對大陸威脅的重視。而面對台灣他則屬於友台派,擔任共和黨領袖期間,曾多次為台執言,包括表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呼籲美方加速對台軍售等。去年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時,引起不少反彈聲浪,當時麥卡錫就公開呼籲裴洛西應該去台灣,並透露若當選下屆議長,也有意率團訪台。若他真的率團訪台,他也將成為1997年後,第3位訪台的美國國會議長。

拜登任內7度對台軍售!國防部:備妥戰機裝備與消耗補充
國防部昨日表示,美國政府於美東時間12月6日就空軍「航材標準零附件」及「航材非標準零附件」等2案總額4億2800萬美元對台軍售案,進行「知會國會」程序,可望在1個月後正式生效。對此,總統府與外交部都表示,感謝美國政府以實際行動落實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據軍方官員透露,這次軍售,美方給的是各型戰機系統備件、消耗品、配件及修復支援系統等;至於相關品項細項,因走開放式合約,故無明確的清單品項,是需要什麼再買什麼的概念。軍方官員透露,為讓第一線的戰機與軍艦有能力隨時因應共軍機艦威脅,軍方已下令調整各項油料補充、零組件維修程序,軍機與軍艦油料必須隨時補充,遇有維修需求時,也採取「即報即修、隨時備便」原則處理,避免因為行政程序耗時費日影響戰備任務。國防部指出,面對中共企圖以常態化灰色地帶侵擾等準軍事行動,壓迫我海、空域訓練空間與反應時間,這次美方同意供售之航材零附件品項,有助於維持我空軍戰機裝備妥善與消耗補充,滿足防衛作戰與戰備訓練需求,以確保我傳統戰力不墜。國防部表示,至昨晨6時止,偵獲共機17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西南空域4架次)、共艦4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根據國防部提供航跡圖顯示,有蘇愷-30機1架次、TB-001無人機1架次、殲-10機2架次進入我西南空域。國防部說,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持續協助台灣維持足夠之自我防衛能力,是維持區域穩定的基礎,國防部對美方軍售決定,表示誠摯的感謝。針對拜登政府任內第7度,也是今年第6度宣布對台軍售,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總統府感謝美國政府依照《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再次以實際行動落實對台灣的安全承諾。張惇涵說,此次美方所提供對我空軍F-16、經國號戰機及C-130運輸機使用的零附件,將有助於維持空軍戰機裝備妥善,滿足防衛作戰與戰備訓練需求,並有助於提升整體防衛戰力。

美國對台軍售2案「共計4.2億美元」!國防部:有望1個月後生效
國防部今(7)日表示,美國政府於美東時間12月6日就空軍「航材標準零附件」及「航材非標準零附件」等2案總額4億2800萬美元對臺軍售案,進行「知會國會」程序,可望在1個月後正式生效。國防部指出,面對中共企圖以常態化灰色地帶侵擾等準軍事行動,壓迫我海、空域訓練空間與反應時間,本次美方同意供售之航材零附件品項,有助於維持我空軍戰機裝備妥善與消耗補充,滿足防衛作戰與戰備訓練需求,以確保我傳統戰力之不墜。國防部說,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持續協助臺灣維持足夠之自我防衛能力,是維持區域穩定的基礎,國防部對美方軍售決定,表示誠摯的感謝。

美國援烏克蘭標槍、刺針 耗盡5年及13年產量
美國持續提供烏克蘭軍事援助,令庫存武器數量急劇萎縮。美國國防承包商雷神技術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執行長海斯(Greg Hayes)透露,俄烏戰爭開打10個月以來,美國已消耗「標槍」反坦克飛彈與「刺針」便攜式防空飛彈,分別相當於5年及13年產量。台灣為發展「豪豬」戰略,拉高中國動武的代價,也在採購這類型武器。但日前《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大力軍援烏克蘭,已導致對台軍售延遲交貨情況惡化,積壓的軍售總值從去年12月的逾140億美元,增加到187億美元,包括台灣訂購的208套「標槍」及215枚「刺針」,兩批武器至今仍未付運。海斯上周六(3日)在加州出席「雷根國防論壇」時指出,雖然雷神與生產夥伴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月產400枚「標槍」飛彈,但烏克蘭戰事持續令現有武器庫存枯竭,現時的問題是如何重新供應及補充庫存。截至5月,美國就向烏克蘭提供了5500套「標槍」與1400枚「刺針」。出席同一論壇的美國陸軍部長沃姆斯(Christine Wormuth)表示,五角大廈已向國防企業簽署價值60億美元合約,以補充美國武器庫存,並與北約盟友合作增加武器產量。另外,台灣也在向美方採購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簡稱「海馬士」)。而美國自6月起共向烏軍交付20套HIMARS,以及大量射程80公里的衛星制導火箭,多次打擊俄軍在烏克蘭的彈藥庫、後勤補給和指揮中心。但據《華爾街日報》5日報導,美方祕密修改HIMARS的性能,讓烏克蘭無法向俄羅斯發射遠程飛彈。美國官員表示,此舉是必要預防措施,以降低與俄羅斯爆發更廣泛戰爭的風險。據報導,美國國防部修改了HIMARS發射器,使之無法發射射程320公里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美國並未提供烏克蘭ATACMS。美國官員表示,若烏克蘭從其他來源獲得ATACMS,例如購買同款飛彈的外國;以及設法生產或獲得其他類型遠程飛彈,均不能以HIMARS發射。

傳美國擬升級對台軍售 王定宇:見證台美關係穩固
《彭博社》報導,根據一項美國國務院新提案,傳美國擬升級對台軍售,出售多達100枚最先進愛國者防空飛彈及雷達和支援裝備。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今(6)日表示,美方提供100枚愛國者三型增程型MSE飛彈是個延續性計畫,不僅可提升台灣空中防禦能力,此舉也等同於象徵台美關係的穩固。報導中指出,這項提案並非新的武器交易,而是根據2010年美國對台軍售相關條款所提出,屬強化版,將提供100枚「愛國者三型增程型MSE飛彈」,比先前的愛國者飛彈更為先進;提案也要求提供M903發射器升級版套件、飛彈整發彈訓練器以及相關的軟體升級,以與新型飛彈相容。王定宇說,除了提供最新的愛國者三型增程型MSE飛彈外,屆時美方相關的工程顧問人員、飛彈專業人員也會派駐到台灣,見證了台美關係的穩固,且對於台灣空中防禦能力的提升確有實質上幫助。王定宇也提到,中國大陸對台威脅持續升高,台灣若能得到最新版本、與美軍現役同款的愛國者三型增程型MSE飛彈,對於國家安全的穩固,是相當重要的保證。針對此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則表明,對於特定軍售項目沒有訊息可提供,但提及拜登政府近年採取常態化政策,至今已六度宣布對台軍售,充分展現美方高度重視台灣國防需求,歐江安更重申,面對中國大陸持續挑釁及其軍事擴張行為,台灣有堅強的防衛決心,也會持續與美方深化合作,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以堅實國防,捍衛國家安全。

傳美國對台軍售因俄烏戰爭延遲交貨 白宮發言人:不是主因
日前外傳美國因持續提供烏克蘭軍武,導致對台軍售。對此,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雖承認對台軍售發生延遲,但強調俄烏戰爭不是主因。不過美國陸軍採購、後勤暨科技助理部長布希(Douglas R. Bush)則認為,戰爭確實會在短期內影響軍售的優先順序。據EurAsian Times援引《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Journal)的報導,美國優先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而不是台灣,導致部分華府官員憂心,俄烏戰爭正拖累對台軍售的進度,進一步阻礙美國武裝台灣的計畫。對此,台灣國防部軍備部副部長王信龍才在今年10月敦促美國如期向台灣交付軍售。這些延遲交貨的軍售包括台灣在2015年12月訂購的208枚「FGM-148標槍反坦克飛彈」,以及215枚「FIM-92刺針人攜式防空飛彈」。相比之下,美國在最近的對烏軍援中就提供了8500多套標槍反裝甲系統、1600多套刺針防空系統。此外,台灣還在今年3月簽署了「AGM-84魚叉反艦飛彈」的合同,但相關軍售預計要到2026年才會交付。以上軍售符合美國武裝台灣打代理人戰爭的「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計畫。柯比28日在白宮例行媒體簡報被問到此事時表示,美方不斷平衡自身、盟友與合作夥伴、銷售武器方,以及烏克蘭軍隊庫存,「這是平衡行為」。並強調俄烏戰爭不是交付延遲的主因。日前,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和波音(The Boeing Company)等多家國防軍武企業已表示,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是訂單無法如期交貨的原因。不過美國陸軍採購、後勤暨科技助理部長布希(Douglas R. Bush)卻認為,俄烏戰爭確實會在短期內影響軍售的優先順序。報導稱,烏克蘭戰爭正在消耗美國軍方的武器庫存,以至於該國的庫存已低於戰時和訓練所需的水平,這讓華府擔憂美軍可能無法即時應付另一場新的軍事衝突,意味著,美國軍工產業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先補充美軍庫存,服務國外採購訂單從來都不是優先事項。

美國應公開承諾保衛台灣? 《外交事務》雜誌:多數專家反對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已4度公開表態若中國犯台,將出兵協防台灣。對此美國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 Magazine)近期發表了數篇關於中國入侵台灣、美國的台灣政策,以及美中在台海發生衝突的風險。並於15日公開了54名專家學者的受訪結果,其中有39人傾向反對美國官方公開承諾「當中國入侵台灣時,會以武力保衛台灣及其控制的所有領土。」專攻美國國際事務及外交政策的雜誌《外交事務》,由美國無黨派、會員制智庫兼非營利組織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該雜誌於15日公布了54名專家學者針對「美國官方是否該公開承諾會軍事介入台海戰爭」這個問題所得出的受訪結果。這些專家包括具備專業回答上述問題的權威人士,以及該領域的頂尖通才。他們被要求提出是否贊同(分為強烈不贊同、不贊同、中立、贊同、強烈贊同)及其見解,並為自己的意見給一個滿分10分的信心水準。調查結果顯示,不贊同的人數最多,高達24人,其次為強烈不贊同的15人。持中立態度的專家則有7人,贊同美國要公開承諾以武力保衛台灣的學者只有5人,另3人則表達強烈贊同。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Thompson)、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等人,都回答強烈不贊同(信心水準皆為10)。葛來儀指出:「採取『戰略清晰』較可能刺激而非嚇阻中共侵台。美國必須加強軍事能力,好讓自己能夠做出可信威脅。宣告政策轉變若無足夠能力加以支撐,是很危險的。除了可信威脅,我們還必須提供可信賴的保證。」唐安竹表示,「中國已假設若入侵台灣,美國將軍事介入,所以公開承諾會以武力保衛台灣不會改變北京的認知,或是美國威脅介入的可信度,美方保持彈性能確保台灣為自衛做好適當準備,且不會不必要地使北京反感或挑起衝突。」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史考克羅戰略安全中心(Scowcroft Centerfor Strategy and Security)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Tiff Roberts)則持中立態度(信心水準5)。羅谷表示,中國以行動改變現狀的威脅變得如此真實,「戰略模糊」顯然必須與時俱進。他認為應該透過行動或私下溝通來讓中國知道,美國如有必要,將出動軍隊保衛台灣,但「當前沒有必要公開承諾這是美方政策」。美國應繼續透過高層官員互訪、支持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貿易協議,來展現美台關係的重要性;美國也應該資助國人在台學習,鼓勵建立更多人際關係;而在持續對台軍售之際,美國也應該提供更多協助台灣軍人的軍事訓練。回答強烈贊同的3位專家分別為: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東亞研究系教授巴塔查亞(Abanti Bhattacharya)、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許瑞麟(CollinKoh)、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塞克斯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南海軍事化、踐踏香港民主,卻未付出太大代價,可能使他認定侵台將面臨類似的虛弱回應;如今戰略模糊不太可能繼續嚇阻中國侵台,改採戰略清晰則會讓習近平必須評估美軍保台的可能性,也會受到區內盟邦和夥伴歡迎。塞克斯認為,美國應向中國保證維持「一中」政策,也應明確表態,美方的保台承諾取決於台灣不會邁向單方面宣布獨立,「更重要的是,為台海衝突做準備,應成為國防部的最高要務,而且美國應緊急調動部隊前往印太地區,並與台灣合作加強其防禦力。」

共軍犯台美方必出手!AIT主席莫健:台灣關係法視封鎖即脅迫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5日(當地時間)在出席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年會演講時表示,《台灣關係法》清楚表明「封鎖」是脅迫的形式之一。若有人企圖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美國必須有所作為。另外,在被問及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第4度提到若台灣遭武力攻擊,美國願協防台灣。這是否意味美國對台政策有所調整?莫健表示,美國對台政策要回歸原始文件著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是美台關係的3項支柱,文件中包含相當強烈的承諾。莫健說,原始文件明確表明若有人企圖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美方必須有所作為,這即是拜登的意思,拜登的說法並未改變美方對台政策。拜登的說法和白宮事後聲明「對台政策不變」並不矛盾。莫健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北京對台灣的威脅。美中的第三項公報(八一七公報)雖言及美國要減少對台軍售,但也同時言明這取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而現在很難有人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恪守和平統一路線。莫健指出,《台灣關係法》清楚提到「封鎖」是脅迫的其中一種形式。美方會持續履行《台灣關係法》承諾,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確保美方自身能力,以抵抗任何以武力或其他形式破壞台灣安全、經濟與社會的行為。莫健表示,台灣海峽是中國、日本、韓國與台灣船隻的主要通道,一路通往歐洲、美國與所有市場,「試想封鎖台灣海峽對全球商業意味著什麼」。美國會捍衛自身利益不受任何威脅,不論是在台海還是廣泛的印太區域。

紐約時報:美國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
美國總統拜登上月曾表態,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會保衛台灣。《紐約時報》5日刊登題為「美國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U.S. Aims to Turn Taiwan Into Giant Weapons Depot)的報導,文中引述前任和現任美國官員指出,解放軍近期在台灣周邊的海空演習顯示,中國若試圖侵台可能首先會實施封鎖,因此即使美國決定出兵,台灣自身也需擁有充足武器抵禦,以支撐到美方或其他國家介入。武器運往烏克蘭 對台出現缺口但紐時報導指出,對台灣運補武器面臨多項挑戰,包括美國及盟國現時優先把武器運往烏克蘭,國內庫存正在消耗;此外,軍火製造商除非拿到穩定的長期訂單,否則並不願開設新的生產線。若美國加速運送武器給台灣,中國會作何反應,目前也不得而知。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史托克斯(Jacob Stokes)表示:「在台儲備(武器)是討論很積極的一個重點。而且假設有了儲備,又該如何強化及分散,才能讓中國飛彈摧毀不了呢?」他說,普遍看法認為,必須拉長台灣能獨自撐下去的時間,以避免中國輕易對台造成「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亦即在美軍馳援台灣之前中方就戰勝。打造島嶼防禦 要讓台灣變豪豬美國官員日益強調,台灣需要較小型及機動性高的武器,例如烏克蘭部隊拿來對付俄軍的便攜式「標槍」、NLAW反坦克飛彈及「刺針」防空飛彈等,這類型武器可以「打了就跑」,也有助於實現所謂「不對稱作戰」。紐時說,為了讓台灣變成布滿武器、攻打代價高昂的「豪豬」(porcupine),美國官員試圖要台方多訂這類型武器,而少訂像M1艾布蘭戰車等用於常規地面作戰的系統。今年3月起,美國國防部與國務院官員便經常向美國軍火公司提及相關議題。美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部長羅耶爾(Jedidiah Royal)3日在「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也提到,五角大廈將協助台灣打造「島嶼防禦」體系,以「對抗在常規武器方面具壓倒性優勢的侵略者」。友台議員要求 縮短軍備交貨期日前,美國兩黨友台眾議員就提出《加速對台軍備轉移法》,盼解決對台軍售交貨延宕問題,法案中包括要求優先把美國「超額防衛物資」提供給台灣;要求五角大廈運用「特別防衛採購資金」,提前採購台灣可能需要的軍備,最多可縮短2年交貨時間;要求修改1961年《援外法》,授權在台儲存彈藥及軍備。不過,北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受訪時表示,武器製造商要看到訂單的可預測性,才會投入加強生產。國防顧問沃海默(Eric Wertheim)也說:「萬一爆發戰爭,需要的物資總量會很龐大,……。關鍵問題在於:中國與白宮為了實施或突破封鎖,各自願意承擔多少風險,又是否能持久下去?」擬從日本關島 空運補給至東岸《紐約時報》指出,台灣不像烏克蘭有接壤鄰國的陸路,要運補武器更不容易。若中國決定對台實施海上封鎖,美國官員可能會研究,該利用哪條海空路線運補,才能讓美中機艦直接衝突的可能性降至最小。其中一項提議是,從日本和關島的美軍基地派遣運輸機,空運補給物資到台灣東岸。如此一來,中國戰機若試圖擊落美方運輸機,就得冒著被台方軍機擊落的風險飛越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