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自然檔案男星心臟病發「起死回生4次」 他親曝真相:存活機率幾乎是0
2005年開播的美劇《超自然檔案》(Supernatural)故事描述兄弟檔山姆和狄恩穿梭在美國各處調查不可思議的事件,與超自然邪惡力量戰鬥的故事,而在劇中飾演地獄之王克勞利(Crowley)的英國男星馬克謝潑德(Mark Sheppard)近日透露自己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原來他出現心肌梗塞,經搶救復活4次後,終於可以回家。超自然檔案男星心肌梗塞來回復活4次。(圖/翻攝自推特)馬克謝潑德在IG發文表示,「你們不會相信這個!昨天我在廚房昏倒,經歷了6次大規模的心臟病發作,起死回生4次…」,根據CBS News等外媒報導,這位在影集中使飾演地獄之王的男星,在12月2日透過社群平台證實,他 12 月1 日在家中廚房突然倒地,原來是爆發心臟病。根據馬克謝潑德並透露,自己LAD(左前降支動脈,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有100%的堵塞,「我的生存機率根本是0」,但他仍奇蹟似的救回一命。原來他並發當下,妻子及時發現他的狀況並緊急通報醫院,總算竟魂他的性命,「我現在感覺非常好,我很感謝我的妻子還有所有幫我的人,明天要回家了」。根據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可以達30至60%,約有6成的男性及近5成的女性,首次發病時就可能猝死,當供養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突然阻塞,致使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流和氧氣突然中斷或不足,只要超過20分鐘,心肌細胞無法獲得氧氣和養分,就會開始壞死,所幸這名男星鬼門關前走一遭,他的貼文吸引大批藍勾勾朋友湧入留言,希望他能一切平安。馬克謝潑德心臟病發後起死回生,感謝所有幫助他的人。(圖/翻攝自IG)

中榮遠距監測系統發威 至10月底已救護14嬰
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已成國安問題,台中榮總肩負中彰苗地區急症新生兒後送醫療任務,透過智慧醫療優化轉院救護,截至10月底已成功救護14名新生兒;其中1早產兒出生即呼吸窘迫,醫護到他院接病人、同步有主治醫師透過遠距評估判斷需先插管再轉送,這1關鍵決定,也讓該病嬰平安抵遠中榮接受手術治療。台中榮總新生兒科醫師徐仲庭指出,今年8月間1名36周即提早誕生的小男嬰,一出生就出現呼吸困難,被診斷出有複雜性心臟病,必須立即接受治療,家長要求轉送台中榮總搶救,中榮小兒科醫師帶著護理師到病嬰出生醫院準備接寶寶轉院,卻發現男嬰血氧量掉到30%(正常95%)。經連續執行即時數據紀錄,院內主治醫師透過生理監測設備,遠距觀察新生兒的呼吸狀況和血氧變化,建議外接醫師先在中山附醫插管後才出發,並持續在救護車上執行遠距監測,21分鐘後順利接送回台中榮總並推入心導管室,接受手術置入人工血管幫助肺呼吸,並展開後續治療。徐仲庭指出,過去新生兒轉院雖有醫護護持,但這項新生兒遠程監測技術,多了遠距專業評估,有更多醫師一起做專業決策,確保新生兒救護車轉送的完整照護。台中榮總遠距照護中心主任陳怡如指出,該院持續肩負中彰苗地區急症新生兒後送醫療任務,面對新生兒在轉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多種醫療挑戰,與博鑫醫電合作推出新型新生兒生理監測設備,截至10月底已成功遠端監測14位新生兒救護車轉送,確保他們在最脆弱的時刻都受到充分照護。

印度近90歲老翁提出離婚27年仍遭法院駁回 竟是因為「這」原因!
印度1名89歲老翁與82歲妻子分居近40年,老翁從1996年起多次向法院提出離婚都遭駁回。印度法院表示,在印度文化中,婚姻是很神聖的,除非有證據證明其中1方有家暴行為,才能批准離婚。這名老翁表示,雖然他提出離婚27年仍未成功,不過他還是會繼續努力下去。印度1名89歲老翁尼爾默(Nirmal Singh Panesar)在1963年3月與現年82歲的妻子帕拉米緹(Paramjit Kaur Panesar)結婚,兩人育有2個女兒和1個兒子。據悉,尼爾默是1名退休空軍軍官,也是1名醫師,而帕拉米緹則是1名老師。尼爾默1984年1月時被軍方派往清奈,不過帕拉米緹不願意一起去,並選擇搬回娘家住。兩人為此發生爭執,在長時間的溝通未果後,尼爾默在1996年以「妻子遺棄及虐待他」為由向法院提出離婚,尼爾默更指控,在他搬到清奈後,即使他心臟病發作,帕拉米緹也從未來探望過他,帕拉米緹則向法官表示尼爾默是在誹謗她。自1996年尼爾默提出離婚以來,兩人一直分居,2000年2月昌迪加爾地區法院終於允許他們離婚,不過帕拉米緹提出上訴,表示自己已經履行義務,且盡力維持婚姻關係,最後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高等法院的法官在同年12月推翻了原判決。根據印度當地媒體報導,2023年是尼爾默最接近成功的1年,10月初法院曾裁定兩人關係「無法挽救」,不過帕拉米緹向法院表示,即使兩人已分居數十年,她仍願意照顧年老的丈夫,,且她已經很年老了,「不想帶著離婚的恥辱死去」,懇求法官不要判准2人離婚。最終法院考量印度當地的婚姻文化,與帕拉米緹的立場,再次駁回了尼爾默的離婚訴求。

《紅人榜》20歲柯辰勳猝逝 醫曝4種致命性心律不整
《超級紅人榜》歌手柯辰勳昨(28日)疑似因心血管併發症猝逝,得年20歲。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整理出,常見4種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其中肥厚性心肌症為引起年輕人發生猝死的最常見原因。黃軒過去曾以《年輕人猝死:背後隱藏的殺手》為題指出,希臘曾對6030死亡年齡介於1-35歲的人做死因分析,其中有349名年輕人突然猝死,83%和心血管疾病有關;此外,研究人員針對有記錄心血管疾病病史或遺傳疾病的20個高風險家族進行研究,其中25%的人被檢查出有基因突變,這些潛在的基因變化,導致了這些年輕人很容易誘發致命性的心律不整。致命性的心律不整,黃軒整理常見4種:1.右心室心肌病變引發心律不整(ARVC)一名23歲女性病患發生猝死,在做心臟超音波愕然發現右心室擴大,右心尖有似動脈瘤;病人身上,發現有c.2508delA的基因受損,她的家人也測出同樣的c.2508delA的基因受損,這些人平常不太會有症狀的。另一案例是18歳年輕男性運動猝死,左心室輕微的肥大;病人的母親和姐姐,和他一樣,也都有2146-1G>C基因受損,這些家庭成員,都會是猝死高危險群,他們容易死於右心室心肌病變引發心律不整。2.長QT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心律不整以長QT症候群最為常見,它的特徵是在心電圖看到QT間隔的過度延長(男性大於440毫秒,女性大於460毫秒),易造成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跳易停止跳動,這些人基因檢查有c.292T>C的基因突變,都是威脅生命停止的殺手。3.多發型性心室心律不整一名17歲男性病患發生猝死,他的13歲弟弟也突然死亡,而他36歲姐姐常常會有昏厥症狀,結果發現,姐姐心臟超音波檢查和心電圖一切都正常,只有在運動心電圖下,才出現多發型性心室心律不整,檢查了他們的基因,有c.7226T>A 的基因突變,易誘發多發型性心室心律不整的發作。4.肥厚性心肌症(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肥厚性心肌症是一種遺傳性心肌病變,為引起年輕人發生猝死的最常見原因,其臨床表現具多樣化,可能從無症狀到嚴重的心絞痛、心衰竭之症狀和猝死。黃軒提到,一份發表在《國際鑑識遺傳學期刊》的荷蘭研究,其針對102名荷蘭猝死案例進行基因檢測,發現有近6成(58.8%)的案例帶有導致心律不整的基因變異,其中有3個基因是首次被發現,有7個基因在此研究中首度證實有關聯性。針對成年人,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美國心臟病學會(ACC)以及心律協會(HRS)針對心律不整病人管理指引中就建議,心律不整病患可以考慮進行基因檢測,根據基因的分型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黃軒表示,隨著醫學進步,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透過抽血即可最多同時檢測208個基因、200種疾病等,各自精準醫療實驗室,都會有這些檢查,只是價格不便宜而已。

高雄馬拉松驚傳「選手突路倒」瀕死!2醫師跪地攜手搶命
台灣年度馬拉松賽事「2023高雄富邦馬拉松」於周日(26日)熱鬧開跑,吸引高達33個國家地區、上萬名選手共襄盛舉,不過此次賽事卻傳出驚險意外,一名年約40歲的男性跑者突然「倒地瀕死」,所幸參賽選手中恰好有2名醫師及時發現,輪流對男子CPR急救,這才順利救回一命。「身為麻醉醫師,路上救個人也是正常!」麻醉科醫師莊文銘在臉書發文表示,當天參賽跑到12公里時,有位男性跑者突然在他身旁應聲倒地,且出現「瀕死呼吸」,他一察覺不對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CPR),並詢問圍觀跑者會不會壓胸急救,可惜現場無人可幫忙。醫師莊文銘(左圖)、陳璟毓(右圖)參加路跑時突遇跑者倒地瀕死,2人輪流施以CPR才順利救回一命。(圖/翻攝自莊文銘、陳璟毓臉書)莊文銘透露,正當他心想「這就是心臟病患者死亡前,最後的風景嗎?」突然有人挺身並表明自己也是醫生,2人才一起輪流壓胸,直至緊急救護員(EMT)到場支援,經緊急電擊後患者終於甦醒,得知自己剛剛從鬼門關前走一遭,男子也嚇了一大跳。看見男子已經沒事,莊文銘默默離開現場繼續慢跑,鬆了一口氣的他也忍不住打趣說道,「壓完有點累,可以不要跑了嗎?」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紛紛留言大讚善舉,「太帥了!!路人真幸運~」、「果然是第一線的麻醉科醫師」、「救人是日常,慢跑是順便。」對此,莊文銘也在留言區有感而發,「為了這幾分鐘的急救,我們實際演練過數十次,心裡練過數百次。有些人壓的回來,有些人壓不回來,這些亡者在天之靈看到這場景應該也覺得欣慰。」事後,心臟科醫師陳璟毓也在臉書發文指出,他在跑到第28公里時遇到有跑者猝死,幸好當下已經有麻醉科醫師在進行CPR急救,他也立刻上前幫忙,等到患者要送上救護車時他才離開,儘管最後成績未達目標,但仍慶幸自己從死神手上成功搶命,「紀錄隨時可破,垂危的生命如果沒有及時救援就沒機會了。」

6旬男爬清八通關古道東段突「心臟病」發作 黑鷹緊急出動吊掛送醫
花蓮海巡署艦隊分署勤務指揮中心,今日接獲民眾報案,清八通關古道東段有登山客疑似心臟病發作,呼吸困難情況緊急,消防局接獲轉報後立即出動空勤總隊,調派黑鷹直升機前往現場,並以吊掛方式將患者送下山,救護人員緊急將其送往醫院救治,所幸經院方治療已無生命危險。八通關越嶺線為日治實行理蕃政策時連絡臺灣東、西部的步道,由南投縣東埔登山口橫越中央山脈至花蓮山風登山口全程共約96公里,以大水窟為中心,分為東、西兩段,18日上午由9人組成的登山隊至至清八通關古道東段,展開為期9天的探勘,由卓溪山入,一路到昨日晚間抵達卓溪鄉塔洛木溪下游營地,預計26日下山返回。未料昨晚其中1名61歲高姓男登山隊員,突然胸悶心痛、呼吸困難,而後頭暈意識模糊,疑似心臟病發作,且症狀遲遲未舒緩,其餘隊員擔心其發生危險,立即使用衛星電話報案。今日凌晨0點花蓮縣消防局,接獲海巡署艦隊分署勤務指揮中心轉報後,立即申請航空器,空勤總隊立即出動,花蓮第一大隊第三隊編號NA-711黑鷹直升機,於今日早上7點起飛進山展開救援,搜救人員第一時間接觸到高男時先緊急進行檢傷評估,隨後使用吊掛方式將其吊上直升機,送往德興棒球場,再由救護車送往醫院治療,目前已無大礙。消防局呼籲,民眾如要登山,先注意天氣與自身狀況,千萬不要強行爬山,且應準備充分裝備,若發生緊急事故,立即撥打119或112 請求協助,並利用衛星定位功能,告知搜救人員受困座標方位後,切勿再自行移動,耐心等待救援。

入厝聽咳嗽聲…「管理員1句話」他勸快搬 友猝死家中!鎖匠:這戶已開過2次
面對無法解釋的靈異現象,多數人都抱持著敬畏的態度。一名男網友分享,女友人入厝時,大家就覺得怪怪的,後來輾轉從管理員口中得知,房內曾有人因心臟病往生,且在不同階段;他當時建議友人別再回去了,先辦法事,可惜友人執意收好東西再走,結果最後心肌梗塞陳屍家中。原PO在《靈異公社》表示,朋友買了一間位在台中大里的大樓,價格不貴,約400多萬入手,且可貸款75成,一切都非常順利;之後入厝時,加屋主朋友共8人都有聽到咳嗽聲,似乎是從浴室傳出來的,但大家都沒多想,沒想到沒多久又再度聽到咳嗽聲。這時大家才覺得不對勁,一名在廟會抬轎的朋友起身去廁所,出來後臉色怪怪的。之後換一名女友人進去,出來後就說好像被人掐住脖子。原PO說,「換我要進洗手間,那胸口真的很悶,洗手時看玻璃鏡時,看到一名中年婦人,但很快,大概只有短短3秒。」原PO透露,朋友住了3個多月打來說很怪,半夜都有咳嗽聲、走地板的聲音。他帶了飲料跟吃的東西詢問警衛,這才得知房內有人因心臟病往生,且還在不同階段。原PO因此建議友人,立刻先搬走、不要回去,再請人做法事,後續再決定要賣掉還是繼續住。原PO提及,友人決定搬走,但執意要慢慢整理完再搬,結果連續好幾天都沒回訊息、沒回電話,大家驚覺不對勁,立刻衝到住處,果然在門口就有聞到些許味道,趕緊報警,更離奇的是,鎖匠在還沒開門之前,竟說這戶他開過2次,開完後就馬上離開。原PO說,朋友死於心肌梗塞,連警方也說真巧,目前這間房子還在,友人父母請了師父來做法事後,沒有出租,也沒有出售。貼文曝光後,不少人留言「要是不要收東西,趕快走,或許會沒事」、「可惜了,算是被抓交替吧」、「有時候會覺得人生真難,遇到這種的,只能任憑宰割」、「所以現在朋友也留在屋裡?如果是的話,那也是另一種活著」。

洗澡無法感知水溫冷熱! 就醫竟發現是腦幹中風惹禍
50歲詹姓貨車司機,日前凌晨下班回家時,想用熱水澡洗掉一天的疲憊,但左手感覺不太到溫度,原以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隔天一覺起來發現兩邊臉的感覺不同,覺得左臉刺刺麻麻的,感到不對勁而至急診就醫,聽到詹先生的主訴,醫師說這恐是腦中風,讓他住院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所幸發現得早,經口服抗血小板藥物並搭配復健治療,約一周內便大幅改善並出院返家。確診腦幹中風 嚴重生命危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鄭耕兆醫師表示,患者兩側的肌力正常,不過有出現感覺缺失(如身體兩邊對觸覺、痛覺及溫度的敏感度不一樣)、吞嚥問題(如喝水會嗆到)等症狀,且右側眼瞼下垂,經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是腦幹中風。鄭耕兆醫師說,患者本身有高血壓,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他血管梗塞的部位在右側延腦處,延腦是腦幹的一部份,主要控制心跳、呼吸和血壓,因此當延腦受損時,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疑似中風症狀快送醫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第五位,腦中風來得突然,且嚴重可能致殘,造成整個家庭的壓力。鄭耕兆醫師提醒,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應依照醫囑按時回診及服藥,當有疑似中風之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盡快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孤單真的有害健康!美研究增加早死風險近30% 比吸菸和過重更傷身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美國衛生局長維維克穆爾蒂(Vivek Murthy)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呼籲大眾,孤獨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危害。他表示,孤獨的危害甚至超過每天抽15根香菸或肥胖。根據《美國社會隔離報告》得知,孤獨會使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近30%,而社交關係較差的人罹患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也更大。孤立也會增加一個人罹患憂鬱、焦慮和失智症的可能性。如今,超過一半的美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曾經歷過孤獨。從2003年到2020年,美國人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從每個月54小時減少為34小時,整整少了20小時。期間,疫情緣故促使學校和工作場所關閉,造成數百萬人被迫遠離親人而被隔離在家中,導致原本一個月與自己獨處的時間從309小時,成長為333小時,激增了24小時。另外3C科技的發展,也使得孤獨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一項研究發現,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兩小時或更長時間的人,感到孤獨的可能性比每天使用社交軟體不到30分鐘的人多兩倍。在過去60年中,美國單戶家庭(指只有一個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居住的家庭)的數量也增加了一倍。聯合國世界衛組織針對此議題成立了一個國際委員會,由美國衛生局局長穆爾蒂和非洲聯盟青年特使奇多姆彭巴(Chido Mpemba)領導,成員包括11名倡議者和政府部長,其中包括萬那杜氣候變遷適應部長拉爾夫雷根瓦努(Ralph Regenvanu),以及日本負責孤獨和隔離措施的大臣加藤鮎子。穆爾蒂表示,我們有義務在重建社會結構方面進行與菸草使用、肥胖和毒癮危機方面同樣的投資,此外穆爾蒂提醒美國人更多地與朋友、親戚和同事交往,減少上網、盯著智慧型手機或沉迷於社群媒體的時間,並強調,與社會脫節對你的危害就如同每天吸15根菸一樣。下個月將針對孤獨議題舉行首次會議,任務為評估政府可以利用哪些手段將人們團結起來,並在2025年初報告。穆爾蒂與非洲聯盟青年特使奇多姆彭巴表示,孤獨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可以影響任何地方、任何年齡的任何人」。在佛羅裡達州基西米,透過團體賓果遊戲和用餐計劃,建立社區意識並應對孤獨感。(圖/取自每日郵報)

如何預防糖尿病產生? 醫曝掌握4大要領可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若未調整生活型態、遠離危險因子、穩定血糖,可能會大大提升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風險。目前第一型糖尿病雖然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但第二型糖尿病可以透過生活型態調整來防治。診所副院長吳凱茹醫師提醒,民眾應謹記「A.W.A.Y.」4大要領遠離糖尿病。糖尿病無聲來襲 卻會影響「這些」嚴重問題第二型糖尿病有如無聲無息、悄悄靠近的危險人物,吳凱茹醫師表示,第二型糖尿病的進程是無聲的進行式,當血糖過高時,其實身體並不會感到特別不舒服,但日積月累下來會逐漸進展成代謝異常疾病。吳凱茹醫師將身體高血糖的狀態比喻為糖漬蜜餞,當新鮮水果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水果會萎縮,同理血管也是一樣,當血管萎縮後,末梢神經將會最先受到影響,開始覺得手麻,當身體漸進到糖尿病時,還可能伴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失智症、視網膜病變等。遠離糖尿病威脅 掌握4大要領預防疾病若要遠離糖尿病威脅,吳凱茹醫師提醒,應謹記「A.W.A.Y.」4大要領,養成可持續長久執行的健康生活型態:Activity(體能活動):包括有強度的運動、體能鍛鍊,或非計劃性、重覆性的日常活動等,任何可消耗能量的骨骼肌活動都可以。最簡單的運動就是走路,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明步行有益健康,也有研究發現步行可以穩定血糖。Weight(體重管理):體重過重不僅會提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和高血壓、心臟病等有關,而這些疾病彼此又有加乘作用,體重越重,心臟負擔越大,血糖控制不好,血管通路也會變差,因此應控制熱量的攝取,將體重和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一起管好。Avoidance(少糖、少油):日常飲食要均衡、多樣化,但須避免攝入過量的糖(精製糖)、碳水化合物、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吃太多含糖食物,血糖容易突然升高,而過多的飽和脂肪、經過高溫作用的油脂(如:油炸)和反式脂肪,則容易誘發胰島素阻抗,讓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變差。Yield(投資健康的回報收益):將每日生活投資於健康的生活型態,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睡眠、管好體重與三高,實踐健康的生活型態,不只能預防糖尿病,也能預防其他慢性病、癌症。

疑有地下指揮中心!以軍包圍當地醫院 院內物資匱乏到處都是屍體
以巴戰爭持續未停,近日以色列更是宣布將對加薩最大醫院進行包圍、攻擊,此舉導致醫院物資匱乏,不少還在院內醫治的民眾也因此無法得到完善的治療,只能在院內等待死亡。如今醫院因死亡人數過多、太平間缺乏電力,屍體只能暫時放在院外,但仍無法阻止屍臭味飄進院內,醫院不得不開挖亂葬崗,將屍體埋進去。以色列當局懷疑哈瑪斯將指揮控制中心設置在加薩市最大醫院「希法醫院」(al-Shifa)地下,故派遣軍隊將醫院重重包圍。法國電視台《法蘭西24》在11月13日採訪希法醫院的院長穆罕默德(Muhammad Abu Salmiya),據院長透露,院內除了有約5000名流離失所的民眾外,還有數百名受傷患者,其中有不少人狀況危急,但因物資匱乏而無法救助,「這裡的一切都已被摧毀,我甚至不敢再稱希法為醫院,因為人們無法在這裡獲得治療,只能被困在這裡死去」。穆罕默德表示醫院現在相當缺血,所有需要血液的病人都無法接受治療,且院內到處都是屍體,受訪的當天已有7人因缺氧而死、3人死於加護病房、1人在手術室身亡,「現在一個患有心臟病的小女孩每時每刻都在與生命作鬥爭,因為我們無法再為她提供氧氣」,他表示這是他的親眼所見,「如果我們還有網路,我會把這個小女孩的影片發給全世界」。關於以色列軍隊包圍、攻擊醫院,穆罕默德表示醫院的心臟科、婦產科和加護病房都有受過襲擊,現在以軍包圍,所有想進來醫院的人都無法進入,不少想離開醫院的民眾也被攻擊,「他們發現自己被圍困了,就像我們一樣」,他接著表示院內不少平民因此染上疾病,又因藥物缺乏、無法及時救治而死亡。目前的希法醫院共有179具屍體需要保存,但因為太平間缺乏電力,院方只能將屍體放在院子裡,而這也導致屍臭味四處飄散,現在整個希法醫院都飄散著屍臭味。過去醫院曾求助紅十字會協助運送屍體,但卻因為以軍的不定時轟炸而遭到勸阻,而這也使得醫院不得不於14日時挖掘亂葬崗,將屍體通通掩埋進去。

頭重胸悶肩頸緊繃愛注意! 天氣轉冷6族群小心「心肌梗塞」
天氣轉冷,對於某些族群來說,天氣變化大時反而不是好事,根據腎臟科醫師林軒任表示,如果出現頭重重的、胸口有點悶、肩頸緊繃不太舒服等症狀,一定要特別小心!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圖/翻攝自林軒任醫師粉專)林軒任特別在粉專提醒,111年台灣十大死因,心血管疾病高居第二名;然而,很多人會把「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肌梗塞」這兩個名詞搞混,其實兩者的因果關係,心肌梗塞是源自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產生斑塊,當血栓把血管塞住,使得心肌無法獲得養份,就會導致心肌壞死。另外,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疾病最危急的狀況,若未及時就醫,恐延誤治療時間,林軒任也分享在臨床上遇到的案例,大約有兩到三成到院前就心肺停止,死亡率高達10%;即使送到醫院時心肺功能正常,也可能因為長時間心肌未得到足夠供氧量壞死。林軒任醫師也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導管室副主任盧炯睿醫師,在粉專談「冷酷的殺手:冠狀動脈疾病」的三大重點。一、哪些人是高危險群1.年紀大2.有家族遺傳史3.抽菸者4.肥胖5.A型人格6.藥物濫用二、發病前會出現徵兆1.活動性胸悶、胸痛2.呼吸困難3.不規則的心絞痛三、什麼時候要緊急就醫1.突然胸悶、胸痛和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2.臉部表情突然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和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林軒任還提醒,由於心肌梗塞的病程相當快速且致命,假如你是高危險群,生活中只要跑步、爬樓梯一下子就開始喘,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緩解;或是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一定要到醫院檢查,避免遺憾發生。若突然胸悶、胸痛和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請儘速就醫。(圖/翻攝自林軒任醫師粉專)

大多數人都超標!每日減少攝取它1茶匙有助降血壓
隨著年紀增長,不少人為了改善血壓而依賴藥物,據衛福部推估,台灣約有529萬人患有高血壓。不過《美國醫學會雜誌》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從飲食中減少1茶匙鹽攝取就有助於降血壓,效果堪比服用藥物有效。」美國最新的營養指南建議,14歲以上的民眾每日最高攝取1茶匙為2300毫克,而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的鈉攝取量少於1500毫克。根據《CNN》報導,團隊針對降低血壓研究,在這期間對213名50歲至75歲的人進行實驗,接受一周的高鈉及低鈉飲食,而25%的受試者血壓正常,25%患有高血壓,但沒有進行治療,20%受試者的血壓得到控制,31%的血壓未得到控制。在高鈉期間,受試者吃平常的飲食,並且每天還加入了兩個含有1100鈉毫克的湯包。在低鈉期間,受試者食用由營養師購買並提供的低鈉食物,目標是每天僅攝取500毫克的鹽,研究顯示,在低鈉飲食期間血壓明顯迅速下降,相比高鈉飲食極低鹽飲食的血壓下降了 8 毫米汞柱。研究聲稱,低鈉飲食加運動可以減少腹部脂肪產生的危險,西北大學預防醫學教授艾倫(NorrinaAllen)表示:「與他們平時的飲食相比,受試者的血壓降低了 6 毫米汞柱,效果與第一線的降血壓藥物大致相同。」她說:「此外,這種降壓效果發生很快,而且對於正常血壓、輕微高血壓,或是已經在服藥的人來說,效果都是一致的。」另外,她也鼓勵低鈉飲食,在幾周過後味蕾就能調適,但血壓也改善明顯,而且減少鹽分攝取量並無任何明顯副作用,除非考慮調整到清淡的飲食。高血壓通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它沒有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3年的報告,高血壓影響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腎損傷和中風。如果平常有服用藥物,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of Medicine)的資料,降血壓藥物可能伴隨許多副作用,包括咳嗽、便秘或腹瀉、頭暈、精力不足、頭痛、肌肉疼痛、噁心、緊張、疲勞、體重增減以及勃起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通常會隨著時間而緩解。丹佛國家猶太健康機構心血管預防和健康主任安德魯弗里曼(Andrew Freeman)表示,通常你不會想到食物中會含有大量鹽份,像是2片麵包可能含有 400至500毫克,1個酸黃瓜含有一整天攝取量、1碗湯裡更超過幾天份所需。《CNN》透過低鹽菜單發現,大多數早餐、速食燕麥、希臘優格和葡萄,而午餐則包括烤雞、生菜、扁豆湯、麵包、花生醬和玉米片。晚餐的即食糙米、蔬菜、墨西哥捲餅和烤寬麵條,都是每個人能在商店買到的食物,而不是由廚師料理。DASH飲食法又稱高血壓飲食法,是一種經過專家批准的降低鹽攝入量的方法。只要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乳製品,限制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將限制為每天2300毫克,並仔細記錄目標、過程、方式等。DASH計劃包括,每天四到六份蔬菜和另外四到六份水果,三份全穀產品,兩到四份無脂或低脂乳製品,以及每天數份瘦肉、堅果、種子和豆類。弗里曼建議,「想要減少鹽分攝取的人最好在家自己煮食物,因為可以透過食品標籤來計算鈉含量」,另外,與在餐廳用餐相比,即使是健康的食物也有可能經過調味,因此,最佳方式是吃未經加工的食物。

起床還是累?中醫師曝最佳睡眠時數 親授「6招」好習慣一覺到天亮
現代人作息日夜顛倒,更多的是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睡眠不足。對此,中醫師陳國誌就提出6個培養好睡眠的習慣,並指出每天睡眠時間應大於6小時,小於9小時尤佳。中醫師陳國誌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表示最近很多人抱怨睡眠品質差,晚上有睡覺卻在白天醒來時覺得異常疲累。對此,他就指出其實睡太多可能會增加失智症、中風,或是心臟病的風險;反之,則會造成反應力及記憶力下。同時,他也提出可以培養睡眠的6個好習慣:陳國誌提出6個能培養好睡眠的習慣。(圖/翻攝陳國誌中醫師粉絲團)首先,陳國誌鼓勵大家每天可以曬太陽30分鐘,除了有效控制褪黑激素分泌之外,到了晚上也自然能產生睡意。其次,需要控制睡眠時間,表示「睡愈久身體愈好」的觀念是錯的,控制睡眠時間為8小時、午休勿超過40分鐘,都將有助於穩定身體、促進睡眠品質。第3,陳國誌呼籲大家要改掉睡前滑手機的習慣,因為手機的藍光很可能會影響松果體,讓身體誤以為現在是白天,反而更容易睡不著。第4,睡前2小時要避免進食,若是吃了食物會讓消化系統無法休息,還會影響到晚上睡覺。第5,適度的規律運動能改善睡眠,尤其在白天運動比晚上更好,不但能減少入睡時間,更可以增加深層睡眠的時間;最後,陳國誌指出,可以適度喝茶,達到改善體質及放鬆身心的效果。

少女喝奶茶後心慌好興奮 檢舉發現手搖飲竟含禁藥
大陸江蘇常州一名少女在手搖飲店買了奶茶後,竟開始覺得心慌、頭暈出現異狀,因此檢舉該家手搖飲店,監管單位一查才發現,該店家竟然為了讓奶茶更好喝,在當中加入台灣列為四級毒品的西布曲明,目的竟是讓奶味更濃更順口。綜合大陸媒體報導,一名江蘇常州的少女,買了手搖飲奶茶後,開始覺得身體不太對勁,出現心慌、頭暈、興奮等症狀,因此出現疑慮向當地衛生機關反映,常州市場監管局聽完後,懷疑是食品添加物出問題,因此到手搖飲店稽查。才發現手搖飲店銷售的奶茶,裡面竟然還有禁藥西布曲明,立刻查扣所有奶茶,並向業主開罰調查,業主表示加入這個成分的原因,是讓奶茶更好喝,奶味可以更濃。西布曲明被加入奶茶中,無良業者號稱可以讓奶味更濃。(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西布曲明一種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食慾抑制劑,其化學結構與安非他命有關連,但作用機理不同。過去曾被用在減肥藥當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有口乾、加強食慾、失眠、便秘、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等。有部分人在使用西布曲明後,會有高血壓及加快脈搏跳動,因此,所有服用者必須定期接受血壓及心跳檢查。另外,使用西布曲明可能會出現以下罕見的副作用:心律不整、皮膚感覺異常、情緒化等。由於有增加心臟病的風險,美國、澳洲、加拿大、歐盟及台灣等國家都已陸續廢止該藥品的許可證,並令製藥廠回收。大陸也同樣停產、銷售和使用西布曲明,撤銷其批准證明文件,已上市銷售的藥品由生產企業召回銷毀。而在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取消所有含西布曲明的藥劑產品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