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女主播吃「1類食物」染病毒…上吐下瀉送醫 醫檢查傻了:台灣很少見
美女主播蕭彤雯最近因不明原因上吐下瀉,就醫檢查發現腸胃嚴重發炎,因此住院超過40小時滴水未進,卻不知道是為什麼。過了一天,她今(29日)揭曉謎底,是感染了「沙波病毒」,主要是吃了一種食物,嚇得她短時間不敢再吃。蕭彤雯在臉書透露,造成她上吐下瀉的是「沙波病毒」,也稱為「札幌病毒」,雖然和諾羅、輪狀病毒一樣,都會出現腸胃症狀,不同的是不會大規模傳染。她查了相關資料發現,患者通常是因為吃進的食物遭到病毒污染而感染,疾管署曾公布2起多人感染案例,都是在宴席上吃了生蠔或生魚片,正好生食都遭到病毒污染。蕭彤雯因為食用生魚片,感染了沙波病毒。(圖/翻攝自蕭彤雯臉書)回想這幾天的飲食,蕭彤雯在周日晚餐有吃生魚片,是友人從屏東帶回來的,其他家人也有食用,但只有她當天半夜開始腹瀉,猜測可能是周末天氣變化大,吹冷風著涼抵抗力下降,病毒才有機會肆虐。因此,蕭彤雯提醒食用生食要特別注意,尤其本身抵抗力較差、或剛好身體不適的人,應該要避免,更坦言自己短期內不敢再吃了,並呼籲保持抵抗力和注意手部清潔很重要,由於國人因腹瀉至醫院就診人數,近來每周暴增到15萬人以上,多數都是諾羅或輪狀病毒,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健康平安。消息一出,就連毒理學家招名威也留言驚呼:「天啊,這病毒也太不常見了吧!」對此她回應:「我醫師也說這很少見」。招名威醫師也表示該病毒在台灣很罕見。(圖/翻攝自蕭彤雯臉書)

蔡桃貴病了「燒燒退退」一整天!蔡阿嘎憂心嘆:醫生也查不出原因
百萬YouTuber蔡阿嘎與老婆二伯,育有2個可愛的兒子蔡桃貴、蔡波能,夫妻倆經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生活點滴。去年,4歲的蔡桃貴已經正式去上幼兒園,不過近日卻反覆發燒,就連醫生也檢查不出病因,讓蔡阿嘎忍不住直呼,「到底是什麼新型病毒這麼厲害?」蔡阿嘎昨(28日)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蔡桃貴沒有任何感冒症狀,既不是確診也不是感染腸病毒或腸胃炎,但是整天燒了又退、退了又燒,好在體力與精神都與平常無異,這也讓他憂心地向網友們詢問,「最近有人的孩子,也跟蔡桃貴一樣症狀嗎?」蔡阿嘎透露,帶著反覆發燒的蔡桃貴就醫後,經過抽血、照X光檢查都找不出病因,「醫生也檢查不出是什麼病毒感染,只能觀察再觀察...到底是什麼新型病毒這麼厲害?」貼文曝光後,掀起大批家長留言熱議,「可能是腺病毒或玫瑰疹,我的小孩這兩種症狀都發生過,祝早日康復」、「這很像玫瑰疹的感覺,很多小孩學齡前好像幾乎都會得過?小孩子只要留意精神、食慾等都正常,就先觀察」、「最近在流行,醫生也不知道是什麼病,只要多休息就會好。」

度假?坐月子?傻傻分不清楚!入住「新寶」,產後憂鬱不會來
新生兒的誕生是何其喜悅,為了呵護這樣得來不易的小生命,現代人常會在產前就預訂好產後護理之家來照護,不僅是為了亞洲習俗的「坐月子」,更是為了讓新手爸媽學習不手忙腳亂,並讓產後媽媽能夠得到充分休息。安全、呵護、衛生、健康,是「新寶產後護理之家」一直堅守的原則,新寶是目前業界少有的獨棟式產後護理之家,外觀如同五星級酒店式公寓,門房更是24小時皆有人員管制,每間房間都配有自己的車位,感控監視也做得非常足夠,對於在意人流出入是否單純的產婦,這裡絕對是最好的選擇。感謝卡貼滿柱面就是照護人員用心又貼心的見證。(圖片提供/新寶產後護理之家)走進「新寶產後護理之家」大廳挑高又明亮的門面,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片媽媽們留下的感謝字卡,護理長分享了個小故事「之前在育嬰室我們發現有寶寶的哭聲很像小貓叫聲,雖然很可愛但我們感覺不對勁,立即請兒科醫師檢查就發現是貓哭症候群,這是一種染色體的疾病會對身心成長造成影響,還好當時有警覺發現得早,才能讓寶寶能盡早獲得治療也能因此撫慰媽媽使其振作」,貼身的照護人員這樣用心又細心,難怪感謝卡貼滿了這座柱子,這不就是住過都說讚的保證!「新寶產後護理之家」專業的護理人員及醫師群固定一週5次定期巡查寶寶及媽媽,十分注重寶寶與產婦的照護。(圖片提供/新寶產後護理之家)「新寶產後護理之家」有專業的兒科、婦產科醫師會定期巡查,每天接觸寶寶的護理師、保姆照顧員,也皆有專業執照,且護嬰比例是比衛生局規定還要嚴格的1:5,十分注重寶寶交叉感染!新寶嬰兒室也皆設有隔離觀察室,主要是有外出回館的寶貝,規定必須於隔離室做觀察照護,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就是要讓寶寶媽媽都能在「新寶產後護理之家」獲得最安心、貼心的照護。「新寶產後護理之家」獨棟獨戶以外,每間房間皆有14坪以上,安全和舒適都兼顧。(圖片提供/新寶產後護理之家)除了安全及醫療照護要優秀以外,好吃又營養的月子餐也是選擇產後護理之家媽媽們最重視的。因館內避免有明火,餐點部分皆與經過食品雙認證通過的月子餐廠商配合,菜單也都是營養師調配,不僅讓產婦吃的健康,也能替換選擇不侷限。除此之外,需要特定調理身體的產婦餐食,「新寶產後護理之家」也會貼心的客製化。這些用心又貼心的服務設計,可是歷經長達五年的籌備期,為了就是要給產婦們最好、最優質的服務。不得不說,每位產婦都應該來參訪一下這樣優質的產後護理之家,來過一次後,相信就再也不怕產後或產前憂鬱症了!

全民搶囤蛋?2/蛋雞場轉型種綠電「一簽20年」 遇禽流感難防疫
「部分蛋農受不了養雞成本不斷墊高,而減養、停養,結果遇到這一波禽流感病毒導致雞隻病死率又高,加上民眾怕吃不到蛋搶買與囤蛋,三劍齊發造成雞蛋缺口加大。」蛋雞重鎮彰化縣一名蛋農告訴CTWANT記者,值得注意的是,「每年都有的禽流感,今年特別嚴重,有的雞場全滅,病死三、五萬隻,有的零星病死。」據農委會統計到2022年第三季,全台2,118個飼養蛋雞場共約飼養4.5萬隻蛋雞,一年產下約83億顆蛋產值逾200億元,台灣雞蛋並未出口,以全國人口數估算,每人一年可吃到350顆蛋,幾乎一天一顆蛋,與日本並列全球最會吃雞蛋的冠亞軍國家。此次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致死率高,讓蛋雞場損失慘重,迄今美國已撲殺逾5千萬隻;日本今年第一季1500萬隻創新高紀錄;我國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統計「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確診及撲殺養禽場數」,至3月24日已撲殺逾60.7萬隻,超過去年全年近56.4萬隻。這波堪稱台灣史上最長的蛋荒期,CTWANT記者採訪到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他認為2021年5月國內封城三級警戒時,「蛋雞數量減少了200萬隻」,可觀察供需市場的變化。「由於無法入餐廳用餐,學校上課改為線上教學,團膳業者暫停供餐,市場雞蛋需求降低,再加上船運塞港、國際搶糧等影響黃小玉價格,飼料成本增加,蛋農藉由減養、停養蛋雞降低經營壓力」張經緯繼續說,「去年12月產蛋高峰有3500多萬蛋隻,可是這波禽流感疫情病毒是過去未曾見過,到今年2月快速降到3050萬隻蛋雞,減少了450萬隻。」另一名蛋農則估算蛋雞總量約減少二至三成,才會拉大供應雞蛋缺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近期處理「缺蛋現象」,面對立委質詢與蛋農、蛋商「蛋價調漲」等壓力受到考驗。(圖/黃鵬杰攝)為因應禽流感疫情造成的蛋荒問題,農委會今年1月宣布擴大進口種雞,預計配額30萬隻;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黃榮珍也說,正協調增加8萬隻種雞到蛋雞場,從種雞到能產蛋的26周齡蛋雞約要等3個月。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蛋雞種雞多是由美國進口,而美國疫情又最為嚴重,農委會原則上核定一年進口種雞配額19萬隻,2022年進口配額已增加到26萬隻。「以我實地觀察來看,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以周齡較小蛋雞為多,許多蛋雞場主要為70多周齡老雞與40多周齡雞,老雞雖抗病毒力較高,但產蛋率則較低,再加上進口美國種雞數量沒辦法加快速度,確實讓有些雞場銜接不來,連帶影響整體產蛋率。」彰化縣芳苑鄉一名蛋農林東蓁告訴記者。與此同時,農委會3月10日也緊急宣布,將投入10.5億元與政策性貸款等,輔導五萬隻以下的傳統開放式禽舍,改建為非開放式或密閉水簾式的禽場,以現有2100多座蛋雞場來說,約八成為傳統開放式禽舍,較難預防外來禽類的感染源。目前國內又以彰化縣飼養蛋雞數量最多,占全台44.9%,主要供應北部雞蛋,「單就芳苑鄉來說,就有400座蛋雞場近千萬隻蛋雞」芳苑鄉農會總幹事謝介民說;屏東縣、嘉義縣、台南市與高雄市,也是主要供應雞蛋產地。彰化縣芳裕鄉72歲蛋農林東蓁白手起家經營二座傳統式蛋雞場,現已交給兒子經營。(圖/方萬民攝)當地一名蛋農告訴CTWANT記者,「蛋雞沒有打疫苗,除了定期清潔消毒雞場,農委會也說要投入10.5億元輔導升級禽舍設施,加強防疫與提高產蛋率等,只是很多雞場屋頂裝了太陽能板,一時間恐怕很難普及。」和兄弟多人都有在飼養蛋雞的72歲林東蓁,已將兩座蛋雞場交由兒子接班,各飼養五萬隻、三萬隻,「我們的蛋雞場還是開放傳統式,靠圍網與隔板防疫」,會不會考慮改建為密閉式禽舍?「一場建置費約四、五千萬元,農委會補助一千萬元,我們要貸款的壓力還是很大。」另一名蛋農則苦惱地跟CTWANT記者說,「蛋雞場已經種綠電了!屋頂裝了太陽能電板,跟廠商簽約20年,現在很多都才第一、二年,如果要改建禽舍就要拆掉重建,約花一年時間的話,要如何與電廠協商又是另一層問題了。」 這波史上最長的蛋荒何時結束?受訪的蛋農意見分歧地說,「可能是6月,天氣較為暖和,蛋雞產蛋率跟著增加,就有機會能紓解台灣蛋荒危機;只是實際上受到禽流感疫情影響的蛋雞數量可能有黑數的情況之下,最壞的打算是可能到年底。」

老翁翻土做園藝被「一戰時期細菌」感染 身體液化+氣化險喪命!
近期西伯利亞「殭屍病毒」可能復活消息,引發各界關注。不過,古老病菌侵害人類的事件其實正持續上演,一名64歲瑞典老翁就因為在自家花園感染「一戰時期」的細菌,導致身體「被吃掉」大面積壞死,差點喪命。這起駭人病例最近在期刊《國際外科病例報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公開,受害老翁疑似在整理花圃時讓帶有引發氣性壞疽(Gas gangrene)病菌的蟲子,碰觸到他罹患銀屑病(又稱牛皮癬)的患處,或不慎被沾染細菌的鐵絲網割傷而遭到感染。老翁遭感染不久,就出現身體左側莫名疼痛及持續發燒8小時症狀,醫師檢查發現他的疼痛部位非常柔軟卻沒有外傷跡象,經電腦斷層掃描,驚覺老翁左側骨盆處積蓄大量液體及氣體,導致連結下背部、腿部及臀部處的肌肉因壞死產生疼痛感。醫療團隊見此研判老翁罹患細菌感染引發的壞死性筋膜炎,然而,老翁症狀不但沒隨著抗生素投入而緩解,肌肉組織液化、氣化的範圍還持續擴大。醫師緊急移除50%脊椎和骨盆之間最重要的腰肌來避免感染擴大,但手術完成後,醫師又發現老翁的左腿肌肉組織壞死,也必須移除部分肌肉組織。醫療團隊在老翁住院的135天期間,先透過樣本檢驗確認他感染梭狀芽孢桿菌,進而引發氣性壞疽,而氣性壞疽正是在一次世界大戰奪走戰壕中無數士兵生命、惡名昭彰的恐怖疾病。醫療團隊確認病因及骨盆感染停止後,選擇不縫合腿部傷口,而是把浸泡過氧化氫的紗布塞滿傷口,避免感染擴大,老翁除在住院期間多次心臟驟停、呼吸停止,還因連結腎臟及膀胱的尿管被侵蝕,導致體內漏尿。目前老翁已脫離險境轉送療養院照護,但他現在用助行器也只能步行20公尺。此外,若罹患氣性壞疽卻未盡快治療,則死亡率接近100%。

老公口臭沖天人妻超崩潰 醫師一看:二期癌症了
一名人妻每天跟自己50歲的老公講話,都會聞到對方口中惡臭,剛開始只是覺得火氣大、刷牙問題,但久而久之開始火大,因此帶著老公去看耳鼻喉科門診,沒想到醫師一看起初以為是扁桃腺發炎結石,但進一步檢查後,發現不妙竟然是口腔癌(舌癌)。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就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有一名50歲男子被太太拖來門診,表示老公講話時口臭嚴重,透過刷牙等問題也無法解決,因此求助醫師。一開始原本認為是「扁桃腺結石」問題,沒想到進步檢查口腔後,發現男子右邊舌根有一個3公分大的腫瘤,切片後發現是二期舌扁桃體癌,也就是口腔癌的一種。吳昭寬也表示,男性口腔癌的比例逐年增加,需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身體變化,台灣研究發現,頭頸癌的病人,有3成與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有關。他提醒,每個民眾都有8成機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提醒民眾可以接種疫苗減少感染機會。

被帶殼海鮮劃傷「恐致命」!醫師曝2招自保:這些族群要避免生食
「芥末能殺菌」這上古迷思至今仍困擾不少人,也讓醫師們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再次澄清謠言。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洪妙秋就指出,民眾不只要記得芥末沒有殺菌功能,處理帶殼海鮮時更要小心,不小心被劃傷可能會致命。洪妙秋在《健康2.0-名醫觀點》指出,食用生魚片常用的芥末沒有殺菌功效,且生食食物有汙染或寄生蟲疑慮,處理時應將生、熟食分開,洪妙秋也強調「不是所有魚都可以做成生魚片」,不同魚種還會有不同寄生蟲。她進一步指出,在處理或食用生食前,要先確認魚種是否適合作為生食食用,且免疫力差者、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最好不要吃生食,但即使沒有以上狀況,在處理帶殼海鮮時也必須小心,尤其是有糖尿病問題民眾,更要特別注意。洪妙秋表示,海鮮從被捕撈到入店販售的過程可能沾染到環境細菌如海洋弧菌,而一旦被帶有病菌的硬殼海鮮或魚鰭劃傷,就可能引發致命的菌血症或壞死性筋膜炎,建議民眾請店家或自己戴手套處理。此外,如果在處理時受傷,可先用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再以優碘消毒。

2歲妹狂感冒…「1個月看診15次」媽搖頭 醫曝5徵兆:大人也小心
小孩常生病?一名2歲半左右的小妹妹近日到診所看診,不料健保卡一插下去,紀錄顯示她在短短1個月內已經看診15次,就連媽媽也無奈表示「最近剛去上學所以一直在感冒,每次看病吃了好幾天藥感覺要好了,沒想到才隔幾天又再中一次」。對此,醫師透露可能是孩子正在更新身體病毒碼,若出現5徵兆就要注意。兒科醫師陳映庄在臉書提到,「有位大約2歲半左右的小妹妹來門診,健保卡一插下去看紀錄,哇…今年三月都還沒過完,就已經看診15次了」。經過醫生詢問,家長無奈地說「最近剛去上學所以一直在感冒,每次看病吃了好幾天藥感覺要好了,沒想到才隔幾天又再中一次,已經不知道看過幾次醫生了」。陳映庄指出,「6個月大之後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因為媽媽給的抗體耗盡,之後都要靠自己對抗環境中的病原,所以只要碰到以前沒碰過的病毒幾乎都會中標完全擋不住。因此剛去上學的孩子,大多會先被小學長學姊們用口水病毒霸凌個一年半載,等該得的病毒都得過一輪有抗體之後,隔年就換他霸凌菜鳥了」。醫師表示,「正常情況下,孩子約3-5天就可以產生對付病原的抗體,所以即使常常感冒,但完全不吃藥或僅吃症狀藥在一週左右能痊癒的孩子,通常代表免疫力沒啥問題」。不過,陳映庄提醒,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若出現以下5種情形,就必須注意。感冒症狀常超過2週以上動不動就發燒腹瀉經常細菌化膿性感染(中耳炎、鼻竇炎或肺炎等)精神或胃口一直很差傷口很難癒合或容易感染陳映庄強調,「這些現象通常代表狀況免疫力可能真的出了狀況,請諮詢您的醫師試著找出原因,例如睡眠品質、營養攝取和運動習慣是不是哪邊出了問題。另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狀況就是過敏,長期過敏不僅影響睡眠品質,也會直接影響免疫力更容易導致嚴重的感染問題,都要一起解決才能改善」。(圖/翻攝自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臉書)

男團偶像驚喜出演電視劇!唱跳昔日主打歌…回家痠痛2天
前「B.A.D」團員Danny黃柏文參與《和平歸來》演出,第一場戲就是要開口唱20多年前的主打歌〈Oh! I〉,他笑說,如果有任何凸槌的話,再請前團員們Ben跟Alex見諒。在開拍前Danny坦言心情相當緊張,唱跳拍完挺熟練,他事後苦笑說:「在劇中看起來都OK,但後來回去後全身痠痛了1、2天…。」Danny黃柏文在劇中演一位靠爸族空降醫師王明偉,劇中他擅長社交關係,在院內與長官關係良好、也很會拉攏與護理師們的關係,和女主角鍾瑶同為內科醫師,兩者為競爭關係。Danny這次也是睽違18年再度出演電視劇,戲外他正是秀傳醫院小開,對醫院環境非常熟悉。Danny黃柏文劇中爬窗逃離病毒擴散的醫院。(圖/公視)睽違18年演出電視劇,Danny在詮釋這個角色時坦言相當不容易,他表示:「雖然王明偉表面看起來很有自信,其實他內心是有些許的自卑,在詮釋這方面的演出時真的不太容易,但還是希望演出來時能讓大家有這種感覺。」而這個角色在爆發院內感染、實施封院之際,就算爬窗也要選擇逃跑,成為眾人口中的落跑醫師。對此Danny認為屬「人之常情」,有很多人想當第一線戰士,也能理解有人想做避險的選擇。《和平歸來》本週將播出第3集,隨著博愛醫院出現首例疑似SARS病例,在北市衛生局主導下,將病患轉給醫學中心,以為沒有病患就沒事。沒想到病患在轉院之前,隨手將污衣丟棄於博愛醫院垃圾桶中,醫院的清潔工隨手撿起,不知不覺中,便將病毒擴散到整間醫院…。《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每周六晚間8點於公視頻道首播、公視影音平台「公視+」限時7天線上免費收看。

男未出國卻出現猴痘症狀 高雄再傳1例本土個案
高雄今(28日)再傳第3例猴痘個案,這起病例是1名30多歲男性,最近沒有出國史,卻在這個月初陸續出現畏寒、肛門口出現水泡等症狀。經研判應是本土病例,目前已匡列8名密切接觸者、2名高風險接觸者及6名低風險接觸者共16人,目前均無出現症狀。據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消息指出,這名高雄市30多歲本國籍男性,3月初接連出現畏寒、倦怠、肛門口出現水泡、鼠蹊部淋巴腫大、皮膚紅疹、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通報採檢,於3月22日確診猴痘,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該個案於今年(112年)未曾出國,僅2月有中部及北部活動史,研判應為本土個案,不過高雄市衛生局表示,該男子的傳播鏈還需進行基因定序才能確定。而經疫調後,匡列8名密切接觸者、2名高風險接觸者及6名低風險接觸者共16人,目前被匡列眾人皆無出現症狀。自去年6月23日我國將猴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起,高雄市至今已累積2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共3例病例;全台則累積14例本土及7例境外移入,共21例確診病例。衛生局也再次提醒,猴痘傳染具侷限性,主要透過親密接觸,如親吻、按摩、擁抱、性行為;接觸患者使用過未消毒的物品;接觸感染動物等。此波疫情主要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若民眾曾至流行地區或出入國內高風險場所,應留意是否出現皮膚相關症狀,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症狀,若有疑似症狀,請盡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猴痘好發於四肢、生殖器與臉部。(圖/高雄市衛生局官網)中央疾管署預計將在4月中旬開放第2階段猴痘疫苗,供欲接種之高風險民眾登記。另外,衛生局也提醒已接種第1劑疫苗的民眾,疫苗施打後14天才有保護力,在疫苗生效前,仍應適當保護自己,以免感染。

蕭彤雯「上吐下瀉」急送醫!逾40hr滴水未沾:病毒很兇猛
電台主持人蕭彤雯近日身體突然亮紅燈,胃腸狀況嚴重發炎,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她今(28日)透露病況,已經超過40小時滴水未進,雖然尚不清楚病因為何,但這波症狀讓她忍不住驚呼「很兇猛啊!」蕭彤雯今(28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前一天突然上吐下瀉,連喝水吃藥都沒辦法,只好趕緊前往醫院看診,沒想到檢查才發現,腸子正在急性發炎,於是安排住院治療並注射點滴,「從週日晚餐過後到現在已經超過40小時滴水未進了啊~明天還要安排些檢查,這波大概可以瘦個2公斤吧(誤)。」蕭彤雯指出,由於周日(26日)跟家人一起聚餐,至今沒人傳出不適,因此她推斷應該不是食物出現問題,「還不清楚原因是什麼,但比較不像是細菌性感染(吃壞肚子/食物中毒)。」另外,她也提及,最近急診室裡一堆病患因為腸胃症狀而就醫,「想不到我也沒逃過,一定是周末兩天吹風冷到、潛藏在身體裡的病毒才有機會『ㄧㄚˊ』起來!」提醒大家這波病毒很兇猛,要多留意自身的健康狀況。

37歲男每天早餐吃三明治「健檢發現胃炎」 醫示警9習慣:增加胃癌機率
許多人習慣吃三明治當早餐,沒想到這個習慣恐增加罹癌風險。一名旅居歐洲的37歲男子,早餐常吃夾火腿、培根或煙燻鮭魚的三明治,結果回台灣健檢發現胃炎。對此醫師便提醒,愛吃4種食物都可能提高胃癌機率。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男子長期住在歐洲,飲食習慣也入境隨俗,早餐常吃夾火腿、培根或煙燻鮭魚的三明治,也常吃冷食,也會餐敘飲酒,回台灣做健康檢查,卻發現罹患胃炎,胃部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解釋,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口傳染,傳染途徑包括污染的飲水、食物或唾液,感染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要注意其害胃癌的產生有密切關聯。研究指出,胃癌患者有8成胃部都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據了解,除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喜歡吃高鹽、醃漬物、煙燻處理或發霉(黃麴毒素)的食物,也會提高胃癌機率,還有抽菸、喝酒、經常發生胃炎、曾接受胃部接除手術、有胃癌家族病史,有這9種習慣或症狀,罹患胃癌的機率也較高。另外,胃癌的發生和老化也有關,好發於50歲以上長者,以男性為居多。由於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發病往往都已經是中晚期,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5種預防胃癌的方法:1.早期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2.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3.減少多鹽、氮鹽及燻烤食物4.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波及5.改變生活方式,減少菸、酒

范瑞君拍戲現場突傳出嬰兒哭聲...真相曝光「主演全都哭了」
公視台語台《阿波羅男孩》即將上檔,今(28日)舉辦記者會,談到片中媽媽帶著兒子想結束生命的戲碼,范瑞君回憶拍戲前突然耳邊聽到嬰兒哭聲,當下覺得自己怎麼有資格這樣抹煞一個生命,下秒開拍崩潰,連導演也深受感染,在記者會上講到這段,她更帶動現場演員淚腺噴發,全場包含導演都哭成一片!該片將於4月1日在公視台語台播出。范瑞君對片中一場自殺未遂戲格外有體悟,她飾演的母親為了不讓女兒(陳妤飾演)負擔,一度想帶著巫建和飾演的自閉症兒一起結束生命,范瑞君透露那天因為天氣跟環境狀況不佳,需要趕快拍完,她瞬間聽到不知道哪裡傳來嬰兒哭聲,「我突然看見我當初生下他來,生命是帶來這麼多喜悅,但我憑什麼把他帶走,生命自己有出路,我沒有這個資格。」後來才知道這是導演為了讓她入戲刻意放的聲音。導演葉天倫攜演員陳妤、范瑞君、黃舒湄、徐灝翔出席記者會。(圖/林士傑攝)范瑞君徹底體會這位母親內心各種掙扎與不捨,「彷彿看到當初自己帶來的新生命對著妳笑,現在卻要帶他走而心疼的不得了,甚至於覺得在這幾10年來,他不夠健康、有自閉症都是自己的責任。」盼觀眾在看完《阿波羅男孩》能更加理解自閉症患者家人的處境,並喚起大眾對這群慢飛天使的更多關懷。聊到與家人的和解,陳妤先是感嘆該片有「神奇力量」讓她與家人相處更融洽:「我的確因為這個角色而成長了,很難確切說明怎麼和解,而且說出來反而奇怪了,就是彼此開始變得溫柔一些了吧!」黃舒湄分享自己身為家中老二,從小覺得自己是不被照顧的女兒,母親過世才領悟到自己像是單戀關係,跟母親像是沒辦法在一起的戀人。聊到此處觸動淚腺,當場落淚。范瑞君這時想起撫養兩個孩子,「因為老二出生時大寶已經會走,我雖然抱著二寶,但眼睛卻會一直盯著大寶的安全。」想到懷裡的小孩看著媽媽,媽媽卻永遠不看她,范瑞君邊說也一邊掉淚暴哭。電視電影《阿波羅男孩》4月1日晚上9:00在公視台語台播出、同步在公視台語台官方YouTube頻道網路直播,並且上架於《公視+》OTT線上影音平台限時觀賞七天。

女童不滿三歲竟有14顆蛀牙 全因「這習慣」戒不掉!
一位2歲9個月的女童有夜奶跟含飯習慣,全口20顆乳牙中有14顆蛀牙,尤其才剛萌發不久的臼齒也快速地出現明顯蛀洞。女童實施全身麻醉下的全口牙齒重建,歷經4至5小時的治療與麻醉照護,才完成乳牙重建治療,之後在家長配合努力下,女童戒除夜奶,並在牙齒恢復咀嚼功能後逐漸改善「含飯」的壞習慣。乳牙蛀牙 當心夜奶戒不掉、含飯壞習慣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醫師李俊育說明,不良的口腔習慣正侵蝕許多家庭「小小孩」的牙齒,那就是「夜奶」。會造成乳牙蛀牙絕非單一因素造成,但以三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蛀牙原因是便是「飲食習慣」,最明顯的就是「夜奶」,如:喝奶喝到睡著、半夜討奶喝、晚上刷牙後仍想喝奶再睡等習慣。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 齲齒菌種加速孳生由於人體在睡眠時的唾液分泌減少,酸鹼中和能力大為降低,若牙齒長期處於酸性環境中,一方面齲齒菌種加速孳生,一方面齒質也易被酸侵蝕。而乳牙結構和恆牙相比,前者有較大的牙髓腔、較薄的琺瑯質及牙本質,因此蛀牙的進程更易入侵到顎骨,進而產生囊腫、蜂窩性組織炎等感染問題,幼兒無法口語溝通配合看診,也難以精準地表達不適,導致多家長就醫時的困擾。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塗氟 增加牙齒抵抗力李俊育建議,控制吃飯時間(每餐30分鐘尤佳)、避免夜奶、減少餐間點心的頻率等,都有益於控制口腔酸鹼值、齲齒菌量。除此之外,補充氟化物也相當關鍵,包含每天至少兩次使用1000ppm的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每半年接受塗氟(有蛀牙者或高蛀牙風險的兒童建議增加頻率至每三個月塗一次),另外也可以在牙醫師評估下考慮額外補充氟錠、使用含氟漱口水,進而全面增加牙齒的「抵抗力」。李俊育提醒,孩童若有齲齒問題,家長可選擇具兒童牙科專業治療的醫療院所協助。

致死率高達90% 「馬堡病毒」傳非洲人口稠密地區
非洲近期再爆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疫情,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馬堡病毒的風險非常高,死亡率高達90%,該病毒已從西非幾內亞傳播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主要交通樞紐。據《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在幾內亞爆發的馬堡病毒疫情,被認為是有紀錄以來的第4大疫情,自2月以來,已有7人染疫死亡。官方統計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從上周的16例增加到29例,截至22日,坦尚尼亞已出現8例病例,其中5例確診者不幸死亡。世衛警告,馬堡病毒的死亡率在25%到90%之間,已經從幾內亞傳播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主要交通樞紐,增加了進一步的傳播風險。在幾內亞最大城市巴塔,至少發現了4起病例,巴塔是一個擁有約20萬人口的主要貨運港口城市,國際航班在此起降,鄰國加彭和喀麥隆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目前,肯亞官員已採取措施加強監視,加強烏干達和坦尚尼亞邊界的檢測基礎設施。烏干達衛生部表示,「當局已做好高度戒備,該地區正在進行風險評估。」世衛說,坦尚尼亞感染馬堡病毒的風險非常高,但在全球風險很低,主要流行於中非地區,以前肯亞也曾爆發疫情。據了解,該病毒最早可追朔追溯到1967年,當時歐洲的貝爾格勒、法蘭克福、馬爾堡3個城市,接連發生病例。若患馬堡病毒,會出現發燒、噁心類似瘧疾等症狀,後期會引發鼻子、牙齦、眼睛和陰道等出血。而馬堡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特定類型的果蝠,可以透過糞便將病毒傳給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