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3C
    • 汽車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專題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全民共享條例執行3年監督不易 民眾黨憂資源分配不公

台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邱臣遠與賴香伶今(7)日舉行記者會指出,疫後整體經濟復甦不樂觀,更該注重「社會重分配」問題,立法院新會期即將審查《全民共享條例》,若單純挹注特定國營事業,留下包山包海的空白授權,恐有資源分配不公疑慮,呼籲政府以「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分享經濟果實,減輕弱勢民眾生活負擔,扶植中小企業發展,在撥補台電及勞保的同時,提升電網韌性,並及早推動勞保改革。「身為最強在野黨的立法委員,必須向政府呼籲維持整體經濟均衡原則的重要性。」張其祿指出,2023年民生經濟面臨高風險、高壓力,更遑論受疫情拉低生活品質、亟待救助的弱勢群體,針對《全民共享條例》落實社會重分配,不該再讓該條例包山包海、充斥空白授權,抹煞原本與民共享的美意。張其祿指出,此次預計撥補台電的500億元,金額超過預計分配給勞保的300億元及健保的200億元,拿錢填補因政策錯誤導致的台電虧損,甚至比事關千萬勞工的勞保年金及全民健保還重要。民眾黨團提出四點訴求,第一,民生經濟脆弱,應從結構上根本解決問題;第二,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更高附加價值、環境友善的產業,並建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第三,不該包山包海,應專注弱勢群體,增加撥補勞健保基金的撥補比例;第四,台電虧損不該全民共享,若要撥補台電,應同時強化供電穩定及電網韌性。邱臣遠指出,中小企業就業人數佔全國就業人口近8成,政府不能只看到「護國神山」,更要兼顧中小企業這座「護國山脈」,政府應明確訂出具體方案,廣納家庭、攤販、漁牧、手工業、自營商、小型營業體等,輔導中小企業建構韌性,並使其實際受惠於政府對外的經貿多邊談判。賴香伶表示,《全民共享條例》挹注勞保根本不夠,不要緩、急皆不濟,據勞保局精算報告,勞保不破產至少每年須撥補1000多億元,現在每年撥補百億根本不夠,政府明知勞保虧損破產的危機,卻遲遲未能面對勞保財務改革。勞保新制應兼顧世代公平、永續發展和保障弱勢,如果現在還不進行勞保改革,至少要增加挹注勞保的金額,雖然就長遠來看,仍是治標不治本、救急不救窮,但不做,就是緩急皆不濟。賴香伶指出,經濟成長全民共享,但不能因為是喜事就亂撒紅包,同樣也不能因為發紅包給全民共享,就忽略國家整體財政最需要補貼的地方,期待政府再通盤考量預算分配。另外,《全民共享條例》執行3年時間過長,造成立法院監督不易,恐步上《紓困條例》後塵,又恐如8年8800億的前瞻計畫,效益難以追蹤考核,建議《全民共享條例》將實施期限縮短至民國113年底止。

publish-icon 02月07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侯友宜領頭出席行政院會提多項國政建言 特別點名鄭文燦合作良好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日領頭藍營直轄市長出席行政院會,與新閣揆陳建仁及各部會交換意見;侯友宜市長在會中除了提出國土計畫新制、統籌分配款和捷運票價補助比例等重要議題,並呼籲要讓台灣共好,必須不分族群、你我、黨派,中央與地方充分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快速反應解決問題外,也特別點名希望未來能由熟稔地方事務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擔任溝通橋樑與窗口 ,提供中央與地方充分交流溝通的機會。據了解,侯友宜和桃園市長張善政、台中市長盧秀燕和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均提出統籌分配稅款需要通盤檢討的意見。侯友宜認為,新北市近400萬人口最多,但新北市民在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到的資源卻是6都最少,希望中央能通盤檢討,重新思考資源如何分配,對新北市公平看待。侯友宜還特別以鄭文燦與內政部長林右昌為例,指出鄭、林在地方首長任內與新北市互動良好,現在鄭文燦轉任行政院副院長,他期許能在過往的合作基礎上,中央與地方快速良好溝通,讓新北市更好、北台生活圏共好、台灣共好,不分你我、族群、黨派,可以一起合作。針對內政部推動國土計畫新制,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支持國土永續發展,同時要兼顧廣大努力打拚過日子的民眾心聲,新北為推動國土計畫已辦理29場公聽會,接收到眾多一級產業民眾對私有土地被劃設為國土保育地區的疑慮,質疑分區劃設所依循的環境敏感地區公告圖資年代久遠,劃定時亦無辦理現場會勘,且未適時檢討劃設範圍,與實際現況已有落差。侯友宜說,國土保育地區劃設產生的衝擊是全國性問題,中央應儘速完成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容許使用項目訂定,並比較新舊法規差異,主動向全國民眾說明變動影響情形,化解民眾疑慮。他說,中央與地方共同面對,努力合作一起解決,維護廣大民眾權益 ,在國土永續與經濟發展上取得最好的平衡點。這次行政院會後,陳建仁也特別和地方首長們一同茶敘,面對面針對各項問題交流意見。侯友宜也大表肯定,認為「會後會」是非常重要的跨部會溝通管道,建議陳建仁未來能持續常態性辦理,由熟稔地方事務的鄭文燦擔任溝通橋樑與窗口 ,提供中央與地方充分交流溝通的機會。針對捷運票價補助比例問題, 侯友宜也呼籲,中央必須充分瞭解地方財政的困難,而非由中央地方各出一半,且只編列3年時間太短,期盼中央再多加思考補助規模,盡可能給予地方支持。他也提及,新北市的軌道建設,包括安坑輕軌即將通車,五泰輕軌正全力推展中,五股交流道順利完成發包後,各項重大交通建設都希望中央繼續給予支持。

publish-icon 02月02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新制勞退收益 每人平均縮水1.86萬

金融市場不好,勞工也遭殃!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昨天公布其代為管理的8大基金去年(2022)全年收益,合計總共虧損3821億、收益率為負6.68%,雙雙寫下2014年勞基局成立以來最慘紀錄,其中基金規模最龐大的新制勞退基金虧損2280.3億元,若以1225萬有效勞退帳戶試算,平均每名勞工個人帳戶收益減少1萬8600餘元。8大基金 僅就保與勞職保收益率為正勞金局管理的8大基金總規模,合計為5兆9993億元,去年僅有就業保險基金與勞職保基金的收益率為正數。衛福部委託辦理的國保基金收益率為負6.38%、農委會委託辦理的農退基金為負3.78%。勞金局副局長劉麗茹說明,去年因俄烏戰爭爆發、各國央行以升息對抗高通膨、中國大陸封城防疫以致供應鏈受阻等因素,全球經濟景氣下滑,全球股債市場均劇烈震盪,MSCI全球股票指數下跌18.36%,MSCI新興市場股票下跌19.83%,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下跌22.40%,美國NASDAQ指數下跌33.10%,由此觀察,金融市場大幅下跌,雖影響勞動基金投資收益,但仍優於全球主要股債指數同期表現。帳面虧損 勞金局強調勞工不用擔憂劉麗茹強調,勞動基金為長期投資,且多數為帳面虧損,並非已實現收益,勞動基金的收益可望隨市場回穩而回升。她提及,若以近10年投資觀察,新制勞退年化收益率達3.86%、遠高於同期保證收益的1.14%,舊制勞退年化收益率達4.79%、勞保基金年化收益率也有4.36%。至於民眾擔心,恐怕會領不到退休金,劉麗茹指出,勞保老年給付政府將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由國家確保財務安全,至於勞工退休金部分,本金不會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請領時的收益更有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的保證收益,「勞工不用擔憂」。雖然國際經濟機構預測今年全球景氣下滑、企業調整庫存壓縮獲利、地緣政治情勢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但劉麗茹說,勞金局仍正向看待,預估金融市場是小幅度休息與盤整,勞金局將持續布局,並等待景氣翻揚,今年1月全球股市表現不錯,會以謹慎態度觀察後續變化。學者示警 勞保基金恐有現金流風險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說,單一年度的虧損不是太大問題,勞退基金問題不大,挑戰會出現在勞保基金,勞保基金收不抵支已多年,這波景氣循環可能會使勞保基金連續虧損多年,屆時會面臨現金流量不足,萬一大量勞工申請給付,卻沒有現金時,勞金局可能要被迫賣股換現金,而且賣的恐怕會是績優股。郝充仁說,如果政府要解決勞保現金流量不足的問題,可以用舉債撥補或設立儲備基金支應等,同時也要思考勞保年金改革議題,年改將是下一任總統的重要任務。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昨天也公布去年基金操作績效,已實現的收益數虧損478.44億元,收益率為負6.73%,這是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虧損860.87億元後,史上第二大虧損。

publish-icon 02月02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國保地搞突襲2/侯友宜為農民權益發聲 農委會被指放生小農

內政部營建署積極推動《國土計畫法》新制,取代目前的《區域計畫法》,許多偏鄉農地莫名其妙地被劃入國土保育區第一類(國保一),農民痛批政府「搞突襲」限制私有農地未來發展,由於新北市有將近2.1萬公頃將納入「國保地」,新北市長侯友宜認為茲事體大,拍板暫緩審議。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李德維認為,依法國保地劃設屬中央權責,立院及縣市政府都不易干涉,但攸關基層農民權益,地政規定又繁雜,有些老農根本看不懂「公展書」,侯友宜公開反應農民關切的事,展現地方父母官的擔當,也點出了台灣農業是否能自給自足,農業與保育如何平衡兼顧的核心議題。目前縣內被劃設國保地面積排名第二的南投縣府地政處長林琦瑜日前宣布,將暫緩送交國保一劃設案給縣級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審查。南投縣長許淑華則說,南投幅員遼闊,山坡地多,國土計畫重新劃分,恐影響整體開發,發展受限,因攸關民眾土地使用權利,很多農民長輩也不清楚規定,考量國土功能分區後對未來的影響,縣府將強化說明,把基層意見反應給中央,望中央重視。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開出第一槍,在中央未詳細答覆農民地主對「國保一」疑慮下,暫緩後續「國保一」的劃設行政程序,圖為侯友宜參加全國有機茶評鑑頒獎,聽取茶農意見。(圖/黃威彬攝)內政營建署綜合計畫組組長蘇崇哲重申,國土保育區實施後,民眾「既有權益」不受影響。至於民眾關心國保一土地的管制是否影響未來發展,要求內政部先公布「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內政部目前正在制訂相關草案,春節後就會針對基層意見進行討論,營建署會將農民意見「轉告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共同研議是否適度放寬「因地制宜」。一位中南部立委則直白地指出,國保地爭議從北到南農民抗議不斷,只見各縣市政府地政局和經發官員被罵到臭頭,甚至連民進黨籍的竹崎鄉長曾亮哲都忍不住飆國罵,但「種茶葉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是誰?不就是農委會嗎?」他說,依照《國土計畫法》,新北市府、嘉義縣府都無權主導重劃國保地,要營建署說了算,中央劃國保地前,難道沒先與農委會溝通、瞭解各縣市農民不同需求,民怨到底是營建署閉門造車?還是農委會置身事外?一位新北市青農說,自己的農地突然被劃設為「國保一」,若非其它農友轉告,縣府也通知他要參加公聽會,他還被矇在鼓裡。他原有意增資擴大製茶廠、還想要從事休閒農業,但草案明訂兩年後就禁止新申請,只能「維持現狀」,讓他當下傻眼,對未來更憂慮,也忍不住要問,自己的山坡地原被劃成農業山坡地第三類(農三)與各級政府相安無事,但現在卻因大面積山坡地農業不受影響,反而是兩公頃以下的自有山坡地農地要因「避免基地破碎」劃成國保一,豈不是欺負小農、毀滅小農,那農委會當初疾呼青農返鄉,豈不是誤人子弟嗎?針對國保一土地爭議,營建署表示,會將農民意見「轉告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農委會),共同研議是否適度放寬「因地制宜」,但農民仍不敢放心,呼籲農政單位應該出面為農民主持公道,圖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圖左)與內政部代理次長花敬群(圖右)在立院備詢。(圖/黃耀徵攝)

publish-icon 01月20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憲法訴訟新制上路滿1年 收結案量皆創新高

憲法訴訟法去年1月4日施行迄今已屆滿1年,司法院17日記者會指出,由2022年憲法法庭之聲請件數總計4758件,其中新收案件4371件,平均每月新收364.3件,是舊制之大法官會議時期(2017年至2021年近5年為基準)平均每月50件之7.3倍。此外,去年總計終結3241件,未結1517件,新制施行後之新收案件中,以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案件類型4277件最多,其中人民聲請4252件,法院聲請24件、立法委員聲請1件。另有政黨違憲解散案件1件、地方自治保障案件3件,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件9件。案件受理比例部分,憲法法庭去年審理終結案件總計3241件,裁定不受理比例97.32%,案件受理比例為1.16%。憲法法庭2022年作成20件判決,自主案之聲請人觀之,其中有13件為人民聲請,5件由法院聲請,立法委員及機關聲請各1件,因人民聲請所作成之判決數量最多;判決主文之同意門檻,憲法訴訟法調降憲法審查案件的表決門檻為經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20件判決主文各項表決同意票數,大抵獲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大法官支持。

publish-icon 01月17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國防部公布「男女志願教召」辦法 超過4次每次有5000元可領

國防部去年實施新制教召,將教召天數提高至14天,而且後備軍人須被召集4次。對此,國防部17日指出,已於111年5月27日制定公布的「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規定,完成教召訓練合計達5次者,應自第5次起,每次完成訓練後,由召訓機關或部隊發給召集獎金。另112年教召也開放志願報名參加,女性更是首年度召訓,不過基本上一年只能報名1次。國防部去年將教召天數提高至14天,且後備軍人須被召集4次。對此,全民防衛動員署動員管理處處長俞文鎮也指出,為執行「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後備軍人自第5次接受教育召集起,每次完成訓練都會獲得召集獎金5000元,至於召集次數的計算基準,自願參加為期5至7天的教召以1次計算,參與14天教召的話則算2次。俞文鎮表示,112年志願參加教育召集將於1月20日前公告,並公開於資訊網路,有意願之男、女性後備軍人可於「國防部全球資訊網」獲取相關資訊,後於「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後備指揮部」進行相關員額查詢與申請資料填註,另也可直接洽服務台受理,經資審符合資格者,由專人通知至縣市後備指揮部或後備服務中心服務台辦理。至於後備軍人的符合條件,俞文鎮則表示,可於各梯次召集日60日前,攜帶國民身分證或退伍令正本、本人私章,向縣市後備指揮部或後備服務中心申請志願接受教育召集;縣(市)後備指揮部或後備服務中心於召集日40日前,將審核結果送達申請人。俞文鎮進一步說明,112年教召梯次自第2季起,將依各軍種需求,區分出3梯次的14天教召、70梯次的5至7天教召,另外也開放男女志願報名參加教召,包括從未參與過教召的民眾也可以自願報名,只要符合條件,不是當年已接受過教召的人員,且退伍後未滿12年內就可以。其中女性因首年度召訓,因此將規劃北、中、南、東部等召訓單位試行驗證。至於有人可能因貪小便宜靠教召騙取公假和額外獎金,俞文鎮則解釋,基本上一年只能報名1次,報名後會依照軍職,不分義務或自願性教召列物名冊,完成之後,今年就會在被分配單位中。

publish-icon 01月17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考學測忘簽名「遭扣1級分」 他怒提行政訴訟法院這樣判

一名陳姓學生去年1月時,參加了111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但他在寫數學A考卷時,因沒有在答題卷上「確認後考生簽名」欄簽名,導致該科目被扣1級分,瞬間從10級分變成只得9級分。這名考生事後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法官審理後認為,大考中心早有公告相關規定,且陳姓學生其他科目也均有簽名,可見他其實明確知道相關規範,最後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根據判決書指出,大考中心因發現陳姓學生忘記在數學A答題卷「確認後考生簽名」欄上簽名,後來依111學年度考試簡章違規處理辦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扣減他的數學A成績1級分,導致陳姓學生最後該科目實得級分為9級分。陳姓學生收到成績單時很不高興,先向教育部提起訴願,但遭駁回,於是提起行政訴訟。陳姓同學主張,大考中心2021年8月6日就已發售簡章,但當時對簽名新制未標註或舉例,2021年10月19日有更新版本,就答題卷簽名新制相關事項,只以黃框標示,並未以黑體字特別標註,舉例部分,也只加了一行小字,未見詳盡說明,更未在受理報名前20日公告,因此他提起行政訴訟,認為簡章沒有詳盡說明。陳姓同學表示,許多大學於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及分發入學時,針對數學A的成績要求,必須達到頂標,而該年度的頂標為10級分,他明明有考到,但卻因為沒簽名,被扣減1級分,從頂標掉到前標,害他很多學校無法申請,認為扣分影響他2次入學成績,屬一事二罰,請求大考中心應作成數學A成績10級分的行政處分。法官認為,大考中心已有善盡說明、提醒的義務,且陳姓學生在其餘各節報考科目即國文、英文、數學B、自然題卷等簽名欄,也都有簽名,可見他明確知道相關規定,忘記簽名是他個人疏失,不是學測規定不當,因此駁回陳姓學生的訴訟。

publish-icon 01月17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憲法訴訟滿周歲了 司法院總結6特色保障人權

憲法訴訟法新制滿周歲了!司法院上午召開記者會,憲法法庭書記廳長許辰舟指出,分析新制6大特色,包括:收結案量創新高、言辯案件大幅攀升、判決多獲2/3以上大法官支持、合憲和違憲判決數相近、人民聲請案判決最多、指標案件釐清憲法爭議。憲法法庭書記廳統計,新收案件4371件,平均每月新收364.3件,是舊制大法官會議時期平均每月50件的7.3倍,其中人民聲請4252件最多、法院聲請24件居次。至於案件受理比例部分,去年審理終結案件3241件,裁定不受理比例97.32%,相較於舊制大法官解釋時期的案件受理比例7.51%,新制受理比例下降原因,可能是受理案件必須符合程序要件、具有憲法重要性、基本權必要性等要件,或未委任訴訟代理人等因素。許辰舟指出,憲法法庭去年已進行11次言詞辯論,而去年20件判決中,有8件判決進行言詞辯論,相較於舊制在1993年到2021年的大法官會議時期,言詞辯論僅召開23次,新制憲法法庭召開言詞辯論件數大幅提升。司法院為讓憲法法庭制度更為完備,去年8月19日函請立法院修法,希望讓違憲失效法規範效力更明確。

publish-icon 01月17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鍾佳濱開第4場減輕基層負擔記者會 呼籲政府幫家庭主婦繳保費

行政院版特別條例預計將超徵稅收部分撥補勞、健保基金,惟眾多家庭主婦納保的國保基金卻未受挹注,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今(13)日與莊競程、許智傑、黃秀芳、王美惠、吳琪銘和賴惠員等人召開記者會,指出家庭主婦是國家經濟成長背後的隱形推手,呼籲此次特別條例應重視家庭主婦權利,因此將提案針對「女性且未被扶養」約124.7萬的家庭主婦,從超徵稅收中勻支約160億,由衛福部代繳其一年期保費,幫在繳國保的婦女代繳一年保費,減低家用支出的負擔,以因應日益增長的生活開銷。鍾佳濱近期推出一系列減輕基層負擔的政策想法,並與同黨多位立委舉行記者會,堪稱是立法院最認真研究政策的立委。他近期已連續召開3場令人相當有感的主題會議,包括政府應代繳農民保險、職災保險的保費1千元;對符合當年紓困資格的44萬戶小店家,經濟部可勻支約30億元,代繳其今年度的應繳稅金;教育部可勻出40億元,提供給10萬名年資淺、薪水低的社會新鮮人,幫代償今年度應償還的就學貸款。今日則是第4場記者會,針對124.7萬的家庭主婦。鍾佳濱根據主計總處資料指出,2021年家戶實質可支配所得比2020年還少了2.1萬,2022年柴米油鹽、衛生紙、沐浴品等等17項重要民生物資上漲5%、居住類CPI上漲2.4%,家庭主婦們以有限家用面臨物價齊漲,家庭收支狀況恐怕更捉襟見肘。他建議,對於家庭主婦主要退休保障的國保基金,也針對目前參加國民年金保險,而且未列為被扶養親屬、仍要分擔家計的婦女,估計約有124.7萬人,能從超徵稅收中勻支約160億預算,由衛福部代替這些家庭主婦們繳納一年期保費,降低主婦家用負擔、增加家戶可支配所得,讓民眾能過好年。賴惠員表示,國民年金保險施行立意是為無法參加軍、公、教、勞保的民眾,設有遺屬年金、喪葬給付、生育給付與老年給付照顧;只是進到國民年金體系的多數是屬經濟弱勢族群,如果要負擔一年1萬多的保費,恐怕還是會形成壓力。她表示,此次1800億稅務紅利,其全民共享的價值,在於公正稅制重新分配,希望行政院也一起支持這些家庭主婦。許智傑提到,國民年金2023年新制,保費每月增加239元,影響將近271萬人,雖然15萬弱勢族群的保費沒有影響,希望今年調漲部分,政府可以運用稅收撥補,讓台灣整體的年金制度更完善,每一個老百姓的年金都能更健全。莊競程表示,除了感謝家庭主婦的辛苦,也要協助減輕物價上漲的壓力。過去在一些震災、風災的例子,也有保險費減免或由中央支付的情況。他說,面對未來一年,國際通膨走勢恐怕讓持家壓力繼續增加,建議由衛福部代繳一年的保費,減少家庭負擔,也是政府對家庭主婦多一份體恤。王美惠也呼籲,政府不能忽視這些「沉默的功臣」,除編列經費挹注健保、勞保外,也應該編列160億特別預算,代繳一年國民年金保險費用,幫助124.7萬的家庭主婦。她指出,依國民年金法第54條之1規定,老年基本保證年金的給付金額每4年調整一次,從2012年初始為3500元,到2020年調為3772元,下次要等到2024年才會調整;考量近年物價大幅上漲,已影響領取國民年金的老人基本生活,所以她也要請衛福部考慮,老年基本保證年金給付金額能否隨物價指數大幅上漲,提前於今年進行調整。吳琪銘則表示,國保年金通常是家庭主婦納保居多,且家庭主婦屬於無薪資、經濟又不獨立,面對民生物品萬物其漲更是困難。他以自身選區土城、三峽志工為例,成員大都是以家庭主婦為主,平常持家、帶小孩,但遇到需要幫助的事情都挺身而出,做公益也不落人後,但這幾年的疫情紓困對象,包含各行各業店家、勞工等都有相關補助,唯獨國保年金的婦女沒有任何相關紓困方案。因此呼籲政府有盈餘的話,因規劃由衛福部代繳其一年保費,降低主婦們的負擔。湯蕙禎表示,行政院宣布普發現金後,感謝立法院好夥伴接續呼籲政府應針對「農民」、「小店家」、「學生」族群提出相關照顧,而今天再次聚集,主要是希望政府也要照顧到全台「主婦」們。她表示,這次財源雖是來自經濟表現高於預期稅收,但家庭主婦也是國家經濟成長背後的隱形推手之一,但2022年民生物品上漲約5%,這讓家庭主婦們要以有限收入維持家庭生計,可說是非常艱難的挑戰。湯蕙禎呼籲,既然政府已經決定要普發現金,那更應該透過這次機會,回饋給經濟成長的隱形推手們,從超徵稅收中勻支約160億預算,由政府代替這些家庭主婦們繳納一年期保費,降低家庭負擔、讓鄉親能過好年。

publish-icon 01月13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退伍中校和黨主席爸爸當共諜 北高行判他返還退伍金

軍備局前中校軍官鄭智文被父親、「工黨」前主席鄭昭明引介當共諜,獲利61萬多元,最高法院認定父子倆人違反《國安法》,判決緩刑定讞。鄭智文退伍後,遭退撫會、退撫基金會分別要求返還「月退休俸」、「新制退休金」等共554萬多元,鄭智文不服提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他敗訴,還可上訴。鄭智文2009年在父親鄭昭明安排下,在日本東京、新加坡等地與中共特務李志康密會,簽署「北平模式」不抵抗協議書,協助吸收軍人發展組織;鄭智文2013年退役後,安排陳姓學弟與李會面。檢方發現,鄭智文還多次收受中共金錢及餽贈,將父子兩人起訴。最高法院支持台南高分院見解,認為鄭氏父子因私利協助中共吸收我國現役軍人發展組織,但都認罪,並於檢方偵查時繳回犯罪所得61萬多元,加上僅招攬陳姓軍官1人,前年9月9日各輕判10月、1年,均緩刑3年,分別支付公庫20萬元、30萬元。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在刑事判決確定後,認定鄭智文在有罪確定當天起,已失去領受退休金的權利,由退撫會、退撫基金會負責執行。退輔會要求鄭繳回月退休俸、各項一次性給與,共309萬多元;退撫基金會也要繳回2013年7月2日至2021年9月30日的溢領新制退休金245萬多元。兩筆相加共554萬多元。鄭智文拒還,提告請求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他不必還錢。北高行認同陸軍司令部、退輔會、退撫基金的看法,認為鄭長期深受國家栽培,卻未能真誠體認依法守密的重要性導致被判刑確定,已喪失權利領受退休金,必須返還退休金等款項共554萬多元。可上訴。

publish-icon 01月12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馬克宏拚「年金改革」!黃背心恐再起 法國退休新制懶人包一次看

法國總理柏納(Elisabeth Borne)10日發表政府退休制度改革計畫綱要,以避免年金破產,內容除了將延後法定退休年齡之外,還取消了公務人員與國家級機構員工的特殊退休金制度。這引發了左翼反對黨和民眾的強烈批評,最新的民調也顯示有高達80%的人反對延後法定退休年齡,其中工會更矢言將發動大規模罷工與街頭抗議抵制。綜合BBC、Fox News、《沙烏地公報》、《印度報》的報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法國是目前已開發國家中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其養老金支出遠超大多數發達國家,接近經濟產值的14%。因此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自2017年競選時就矢言要改革年金制度,因為他認為法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已經拉長,若法定退休年齡不跟著改變,政府財政將入不敷出。不過,受到黃背心運動以及新冠疫情的衝擊,馬克宏政府一直拖到第二個任期才開始改革年金制度,但目前歐陸仍受俄烏戰爭伴隨而來的通膨和經濟衰退所苦,該政策的實施預料將引爆法國新一波政治和社會動盪。法國年金改革計畫6大措施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延長至64歲:原本馬克宏希望將法定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但因為執政黨「復興黨」(RE)已在去年6月的國會選舉中失去絕對多數,因此必須爭取政治光譜中間偏右的「共和黨」(LR)的支持才能完成立法,於是馬克宏最後採取了共和黨建議的方案,也就是自今年9月1日起,法定退休年齡將從如今的62歲,以每年延後3個月的速度,於2030年時延後至64歲。領取全額退休金的扣稅門檻延長,將從2035年提前至2027年實施:根據2014年訂立的年金法,1973年後出生的勞工自2035年起,必須扣稅43個年度才能領取完整的退休金,但最新的改革計畫將會把時程提前至2027年實施。  特殊退休金制度走入歷史:法國公務人員與國家級機構員工過去享有特殊的退休金制度,諸如工時和退休條件皆比一般勞工優惠。但巴黎地鐵、電力與天然氣產業、巴黎銀行等國家級機構的新進員工未來都將適用一般退休制。  「小型年金」增額:為了保障薪資較低、工時不穩的勞工在退休後仍能有基礎生活保障,最低年金將從今年起提升至最低工資淨額的85%,按當前水平計算的話,等於每個月近1200歐元(折合新台幣約3萬9300元),同時新制也適用於目前已退休的勞工。  「長期職涯」機制:政府也將推出「長期職涯」機制,讓20歲以前就進入職場的勞工,在繳納足夠年份扣繳的前提下,得以在法定年齡前退休。  提供公共服務的部分勞工將保留提前退休的權利:警消、獄警、軍人等從事辛勞與危險程度較高、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型負荷勞工,皆保留提前退休的權利。  黃背心等級的社會動盪恐再起法國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聲稱,這項改革計畫將在2030年為年金帳戶帶來177億歐元的進帳。如今預算法案已於去年通過,修正案將在23日於部長會議中提出,再送交國會討論表決。但在過往的30年中,法國政府只要進行年金改革,都會引發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本次的年金新制也不意外,該計劃公布後隨即遭到民眾、工會的大規模反彈。據BMF電視(BMFTV)11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幾乎所有年齡層和職業別的民眾都不支持新制,但已退休與65歲以上的受訪者中則有60%贊成。對此,法國所有主要工會和在野黨幾乎都進入了備戰狀態,例如在去年4月總統選舉中大有斬獲的極左派政黨「不屈法國」(LFI)的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就批評該提案是「嚴重的社會倒退」,還誓言將提出上萬條修正阻擋法案。而近年聲勢水漲船高的極右派政黨「國民聯盟」(RN)的領導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也聲稱她打算阻止這項「不公正的改革」。另外,法國8大工會也在10日宣布將於19日進行聯合大罷工與抗議活動。法國民主工會聯盟(CFDT)領袖貝爾傑(Laurent Berger)表示這項年金改革「將使窮困情況惡化,完全無法合理化如此野蠻的改革」。如今法國仍因俄烏戰爭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深陷居高不下的通膨與電價危機,社會不滿情緒已逼近臨界點。外界指出,馬克宏在此時提出年金改革相當不智,恐引爆類似黃背心運動的社會和政治動盪。

publish-icon 01月12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老舊車輛汰舊換新2.0上路 「10年舊車換電動車」汽車領1.5萬、機車2300

為了加速老舊車輛汰換,降低碳排及改善空污,環保署補助車主淘汰車齡達10年以上老舊車輛,依減空污、減碳項目及換新車種不同,給予不同金額補助或獎勵金。本次公布的二項辦法補助獎勵期間為112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止,符合資格的民眾可至環保署廢車回收一站通網站點選車輛汰舊換新獎補助及媒合介面進入或自行上網至「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台」申請。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立院甫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三讀,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 」正式入法,「運具電動化」即為其中重要戰略之一,且淘汰老舊燃油汽機車亦是環保署既定空污治理政策。為加速10年以上老舊機車約630萬輛、小客貨車約400萬輛及大客貨車約12萬輛加速淘汰,環保署成立媒合平台,與「廢車回收一站通」相連結,將民眾汰舊換新的減量效益與有抵減需求的開發單位,媒合買賣雙方。環保署表示,自去年起推動「淘汰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溫室氣體減量獎勵辦法」及「淘汰老舊機車換購電動機車溫室氣體減量效益媒合服務作業程序」,減碳效益媒合平台並於111年6月10日起提供媒合功能,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完成汰舊換購電動機車將近2.4萬件,對於空氣品質改善有正面效益。環保署表示,惟統計目前車齡達10年以上之機車仍有約630萬輛、小客貨車約400萬輛及大客貨車約12萬輛,考量老舊車輛污染排放量較高,因此有必要加強力道鼓勵汰換。空保處處長蔡孟裕表示,全國約1千萬輛十年以上老舊車輛,約32%分布於北區空品區、中區空品區則為22%、高屏空品區約18%。民眾將十年老舊汽機車汰舊換新為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後,所得的空污與溫室氣體減量效益,科學園區、產業園區與縣市政府開發時的增量而有抵減需求,可在媒合平台上提供價金收購。環保署本次在「老舊車輛汰舊換新空氣污染物減量補助辦法」(以下簡稱空污補助)及「老舊汽車汰舊換新溫室氣體減量獎勵辦法」(以下簡稱減碳獎勵)明訂,今年1月1日起至明年12月31日底止,同意將汰舊換購車輛之減碳或減空污效益歸屬於環保署者,將依減空污、減碳項目及換新車種不同,給予不同金額補助或獎勵金,以汽油小客貨車為例,每輛可獲得空污補助2,000元,加上減碳獎勵1萬2,000元及原本回收獎勵金1,000元,可一次領取1.5萬元。另外,環保署表示,為配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中開發單位可從車輛汰舊換新取得抵換量之規定,本次也針對擴大整合車種同步訂定媒合作業程序,環保署說明,未來將有開發單位或地方政府於媒合平台依所提出的價格,向完成汰舊換新之新車實際購買人購買其減量效益,在此之前,提醒民眾亦可選擇暫時不領取補助或獎勵金,保留新購電動車輛發票,後續如有環評開發單位或地方政府提出取得汰舊換新之減碳或減空污抵換量取得計畫時,可待開發單位於媒合服務上線後再作決定。蔡孟裕補充說明,賣家完成車輛汰舊換新後,必須於2年內與媒合平台完成交易,而取得此減量效益的買家,只能做為自身承諾的增量抵換用,不得再轉售,且取得後10年內有效。溫室氣體減量的效益可以賣給全台的買家,但由於空污具區域性,因此空污抵換限制在同一空品區,若賣家所在區域無空污減量效益買家,民眾則可選擇賣給環保署。針對空污抵換環保署提出「早鳥方案」,於112年、113年提出申請的開發單位,可分別取得1.5、1.25倍的優惠額度,114年之後則無,目的是鼓勵開發單位面對新制能盡快提出收購方案。不過在溫室氣體抵減的部分並無早鳥方案,氣候變遷辦公室副主任黃偉鳴解釋,相關政策去年上路後目前穩定執行,因此目前無調整的計畫。

publish-icon 01月11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總裁朱國榮涉內線交易1.5億恐遭沒收 再遭泰山提告涉10億炒作

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被查出在中國信託併購台灣人壽時,操縱龍邦公司進行內線交易,台北地院一審判朱12年4月、沒收1.57億元,高院認為他利用安多利、松崗、福座等6家公司炒股,日前裁定6公司參與沒收程序,總計至少1.5億的資產可能被沒收,朱國榮對此也沒有回應。高等法院認為,朱國榮掌握的「安多利投資」、、「金富投資」「福座開發」、「沂豐投資」、「松崗數位文創」、「永駿投資」等6家公司參與炒股,必須參與沒收程序。裁定理由中指出,依照檢方公訴意旨,朱國榮在「中信金併購台壽保」過程中,上述6家公司共12個帳戶,在2015年1月到5月間大量買入台壽保股票,總計有價證券計2萬6105張,並在6月初全數賣出,不法獲利達1.57億餘元,高院依照沒收新制新規定,依職權裁定6家公司必須參與朱國榮的沒收程序,以保障其自身利益。此外,泰山集團7日也前往北檢控告朱,指朱國榮指使龍邦國際購買泰山股票,過程涉及10億元的內線炒作,告發朱背信及內線交易罪。

publish-icon 01月07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大法官白忙1/說好的健康權呢? 基層法官怒:法律有修沒修都一樣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2019年做出釋字785號解釋,認為法律未能保障公務員輪班和值班時的健康權,要求行政機關3年內修法,不料考試院銓敘部去年修法後,不僅當初聲請釋憲的警消人員大喊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連經常工作超時的基層法官也大感不滿,怒指「有修法和沒修法一模一樣,真是了不起!」司法院成為法官們砲轟對象,人事處在法官內部網站陸續PO了近萬字的解釋文,宛如提油救火、愈描愈黑,澆熄不了法官們滿腔的怒火!大法官釋字785號解釋源起於徐姓等消防員不滿超時服勤,認為勤務時間每日24小時,再休息24小時(勤一休一)超時服勤不合理,2012年10月24日向所屬機關申請調整勤務時間為每日8小時、陞任為組員或科員、及給付加班費或准許補休假,都遭上級駁回,提起行政救濟也都敗訴,轉向大法官聲請釋憲。大法官釋憲指出,警消等業務性質特殊的公務員勤休方式、及服勤超時補償等規定,應訂定必要合理的框架性規範,相關機關的規範不足,已違反憲法服公職權及健康權,應於3年內修正。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修法後,今年元旦起施行新修正的《公務員服務法》第12條、及《公務人員保障法》第23條條文,不料內容幾乎換湯不換藥,基層法官大感不滿。司法院人事處去年12月間在內部網站指出,法官有周休二日,並非全年無休,不算是修正後的《公務員服務法》第12條第4項至第6項規定的「輪班輪休人員」,另外,「值班費走下神壇」,根據修正後的《公務人員保障法》第23條規定,「值班就是加班」,依「加班費支給辦法」第5條第1項的規定,辦公日加班不得超過4小時,假日不得超過8小時,每月不得超過20小時。人事處還向基層法官溫情喊話,表示司法工作是高度責任制,相較於一般公務員,法官自發性加班不須待在辦公室,也不須「經機關指派」等限制,希望法官注意健康,「為國家為家人保重」。2021年底高雄城中城大火造成46人死亡,消防人員疲於奔命,共動員377人。(圖/報系資料照)基層法官看到司法院人事處的解釋,愈看愈火大,一位署名「低薪人」的法官痛批:「司法院整天說要對法官好,要改善法官環境,結果宿舍也不修,然後好不容易修法了,卻不趁這機會爭取法官的權益,結果有修法和沒修法一模一樣,真是了不起!」怒指司法院,「不加人手又不給合理補償,這是哪招?」署名「氣死」的法官提出質疑:「加班20小時以上就不用顧法官的健康?」「那值班就是加班法制的修改,有何意義?人事處應該妥善規劃人力資源、妥善適用人事法令,而非叫法官剩下的自己做功德。」另有一位署名「修法後更不利」的法官指出:《公務員服務法》修法後,法官族群變得更不利,如果要依法貫徹「值班等於加班」,就應該用時薪來核算。」還有法官指出,法官無法適用修法新制,「這真是這個號稱法治國家裡的最大笑話」,這位法官認為,或許法官應該「限量結案」讓案件暴增,那麼司法院或行政院就不會限制加班時數上限了。根據司法院2006年調查台北地院和桃園地院兩處法官工時,以每周5個「工作日」計算,法官平均每周工作時數約58.9小時,平均每日工作11.8小時。再根據司法院最新統計,全國法院一年新收案件逾350萬件,全國共有2127位法官,平均1人一年要處理1600件案,數字相當可怕,絕大多數法官每天都在跟案件賽跑,現在跟2006年相比,法官過勞更為惡化。有資深法官指出,大法官釋憲目的或許立意良善,但是國家的預算大餅就麼多,註定了每年的人事費大概就那樣,如何能滿足大法官的釋憲意旨?銓敘機關和人事機關只能改變修法後名目,服勤時數、限制、補休、給付名目增加,但人事預算無法增加,結果當然有修法和沒修法一樣。一位資深檢察官認為,大法官釋憲往往充滿高道德的人權標準和憲法意識,令人欽佩不已,卻不考量執行機關該如何落實,徒然引發民怨、落得白忙一場。

publish-icon 01月0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尪過世留破億遺產…老母親緊抓不動產「傳子不傳女」 專家點出2麻煩

遺產實務上,若被繼承人沒有預立遺囑時,遇到最多也最難處理的狀況,就是公平性問題。一名年邁的中小企業主過世,留下總價值超過億元的遺產,由於小孩都已成年離家,老母親內心恐慌,希望不動產全部登記到她名下,等她往生後再將房地產全部由男生繼承,但她卻忽略了法律的重要性,差點直接損失76萬稅金。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分享案例,委託人是傳統家庭,育有1男3女,妻以夫為貴,當老公去世,太太驟然失去依靠,小孩都已經成年,上班的離家,結婚的不住在家裡,老媽媽內心的恐慌可想而知,恐懼也完全表現在遺產的分配上。鄭文在透露,往生的老公是中小企業主,遺產有房屋、土地、少許存款等,老媽媽透過介紹,請事務所辦理遺產稅的申報及遺產協議分割。基於不安全感,老媽媽希望不動產全部登記到她名下,等她往生後再將房地產全部由男生繼承。關於這次繼承分配,老母親想賣掉其中一間房屋後,提撥1000萬元給4個小孩,所以遺產協議分割的內容是:不動產由母親繼承,兒子、女兒的分配以後再說。不過,此做法會將未來不動產的交易所得稅全部變成新制。鄭文在說明,這個案件看似和諧完美,其實有二個麻煩必須克服。第一是未來房地合一稅的問題,先由媽媽繼承,未來媽媽往生,不管由兒子或是女兒繼承,再出售時,房屋交易所得稅都無法適用舊制,而是新制房地合一稅,因為是繼承取得,取得成本都是房屋及土地公告現值,可以預見將來將產生高額的房地合一稅。第二,媽媽繼承不動產後,將該不動產出售,清償原來銀行貸款的錢,餘額再提撥1000萬元給4個小孩,每個人分得250萬元。因為贈與稅的免稅額每年只有244萬元,超過部份會課徵10%贈與稅(即1000萬元-244萬元=756萬元×10%=75.6萬元),這筆錢讓老媽媽急得問「怎麼辦」?經過細算,繼承後的房屋扣除原來房屋貸款及仲介費,大約剩餘3000萬元,如果將這間要賣的房屋登記1/3給這4個小孩各自繼承1/12(即1/3×4=1/12),未來售屋後的結餘款,就會順理成章的分配給所有權人,每個人就可以順利的拿到這筆250萬元,同時省去這筆76.5萬元的贈與稅,所幸老媽媽終於聽進去了,不再堅持已見。

publish-icon 01月03日, 2023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