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Newport News)一所小學在美東時間6日下午驚傳槍響,一名6歲學童因在教室內和女老師發生爭執,憤而拿手槍攻擊對方,造成這名30多歲的教師胸部中彈,當下生命垂危,所幸送醫搶救後目前狀態已好轉。綜合《每日新聞報》與WAVY.com報導,紐波特紐斯警局表示,這起發生於瑞奇尼克小學(RichneckElementary School)的槍擊事件所幸沒有引發其他傷亡,而槍擊重傷的30多歲女教師也在送醫過後狀態好轉。報導稱,槍擊事件傳開後,數百名家長聞訊湧入學校停車場,在確定沒有其他孩子受傷後,家長才被允許進到學校體育館接走學童。9歲的學童卡洛斯向媒體表示,他和其他同學當下都躲在教室後面,「全班大部分的人都在哭。」警方表示,該位涉嫌行兇的6歲學童已被拘留。目前還不清楚他是如何獲得這把手槍,也不知道兩人爭吵的原因和內容。紐波特紐斯警局局長德魯(Steve Drew)補充,該起事件並非意外,「我們這裡還沒遇過有人在學校開槍的案子。」但要訴究這名年僅6歲的犯嫌恐有困難。曾任郡級檢察官的林根(Casey Lingan)指出,維吉尼亞州的法律認定未成年人尚不具備法律意義的犯罪意識,幾無可能對這樣的被告定罪。林根補充,可行的做法是交由少年法庭保護管束,讓觸法的兒少在法官監督下接受社區處遇矯正等相關協助。紐波特紐斯是維吉尼亞州東南部一個18萬5000人口的城市,當地以造船廠聞名,造就美軍航空母艦和其他海軍艦艇。另外,據維吉尼亞州教育局的資料,瑞奇尼克小學有從幼兒園到小學5年級,本學年共有558名學生。目前校方已宣布9日停課一天,進行員工和學生的心理輔導。校長喬治帕克三世(George ParkerIII)也在聲中表示,「今天我們的學生上了一堂關於槍支暴力的課。槍支不僅會破壞教育環境,還會威脅家庭和社區安全。」
日前美國維吉尼亞州一間沃爾瑪賣場發生恐怖槍擊案,當時一名男子持槍進入休息室,對著賣場員工掃射後輕生,警方獲報立即出動大批警力,據了解至少10人死亡且多人受傷。有目擊者稱槍手是該賣場經理,但警方並未公布槍手姓名或身分,對於槍手的犯案動機也還未知,賣場方稱將協助執法部門調查。對此參議員盧卡斯發文表示,會持續尋找解決槍枝暴力的方案。
13日晚間,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發生一起3死2傷的凶殺案,當時學生才剛結束校外活動,不料卻在返校巴士上遭到槍擊。嫌疑人是22歲的在校生瓊斯,案發後逃亡,遭警方通緝,隔天早上警方對外表示,瓊斯在離校一百多公里處被捕。瓊斯被控3項二級謀殺罪和3項使用手槍實施重罪的罪名,學校警長隆格表示,瓊斯原本就是該校重點關注對象。2021年初,瓊斯在校外遭控持有隱蔽武器,案件仍在審理中。對此州長楊京發文表示,為死者及其家庭以及整個社區祈禱;當地聯邦參議員凱恩也敦促以更多行動來打擊槍枝暴力。
眾院出現首位Z世代議員,25歲、民主黨籍的佛羅斯特(Maxwell Frost)贏得佛州眾院席次,為美國政治開啟新章。佛羅斯特參戰的選區是民主黨鐵票倉,投票結束不久,美國各大媒體便評估佛羅斯特擊敗他的共和黨籍對手威畢希(Calvin Wimbish)。佛羅斯特一邊打選戰,一邊開Uber維持生計。他表示,其從政理念與民主黨進步派一致,聚焦社會正義與氣候變遷上;他並期盼利用自己在華府的地位,替美國槍枝暴力問題尋求解方。佛羅斯特告訴《紐約時報》:「作為一名年輕人、一名年輕的黑人、一名來自南方的年輕拉丁裔黑人,我代表的觀點具有影響力。」他認為,自己是由Z世代所組成「巨大拼圖裡的一片」,他們在社會各個領域逐漸嶄露頭角。「我們這一代經歷的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槍擊、日益嚴峻的自然災害與難以平息的社會動盪」,他8月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表示:「這讓我有一種緊迫感。」研究員和媒體一般指誕生於1990年代末期到2010年代初期的人為Z世代。鑒於眾議員大多為上了年紀的白人,佛羅斯特在平均年齡58歲的議會將特別顯眼。目前最年輕的國會議員是於2020當選的、現年27歲的共和黨籍眾議員科索恩(Madison Cawthorn)。此外,今次選舉在新罕布什爾州也有一名Z世代候選人角逐國會席次,但是,25歲、代表共和黨參選的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並未當選。
為何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只要進入升息週期,全球經濟就會跟著打噴嚏。對此就有外媒分析,美聯儲及美元霸權之所以能掌握全世界有以下3個原因: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國債市場是全世界最大且最安全的市場、美聯儲在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據非營利性媒體The Conversation的報導,通貨膨脹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起因於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過去十幾年來實施的低利率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這涉及在金融市場上購買債券,以增加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對沖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市場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可用資金,導致資產價格暴漲、需求過熱。而新冠疫情、美中貿易及科技戰、中國清零政策、俄烏戰爭及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又引發供給疲軟,供需失衡的結果就造成了全球性的通膨危機。8月底,美國CPI年增率為8.3%、歐元區為9.1%、奈及利亞為20.3%,馬拉威為25%,衣索比亞和加納各為30%以上。通膨對非洲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國際能源署預估,今年年底將有3000萬非洲人無法負擔烹調所需的燃料費。世界銀行也估計,生活在極端貧困的非洲人數量將從2019年的4.24億增加到今年的4.63億。但現實是殘酷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決定權不在非洲手中,由於美國華府無法在俄烏戰爭中向俄羅斯低頭,也無法在美中貿易科技戰中與中國妥協,因此只能從貨幣供給面下手,打壓需求來解決國內的通膨問題。因此,美聯儲也開始提高利率並取消量化寬鬆政策回收各國的美元資金,這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美聯儲為何能隻手遮天?首先,美元在全球貿易及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意味著所有國家的經濟福祉都與他們獲得美元外匯儲備的能力以及本國貨幣的匯率有關。因此各國央行就必須跟隨美聯儲升息避免利差過大、投資者出售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資產購買美元,進而導致本幣貶值的窘境。因為本幣貶值將使國家購買美元外匯儲備來償還美元計價債務,以及進口成本的提高,變相引發國內更高的通貨膨脹。第二,27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安全的債券市場。當世界出現危機或不確定性時,投資者就會爭相買入美元並投資於美國市場。隨著美國利率與其他國家利率之間的利差縮小,投資者買入美債的動力就會增強。第三,美聯儲是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的關鍵角色,它可以透過升息、減債、縮表等方式來回收全球的美元資金,也可以透過降息,購買企業債、國債、房貸債券等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等於他們可以決定如何在全球眾多的主權國家央行、國際銀行、企業和家庭之間分配數兆美元的流動性,掌握全球經濟衰退和增長的關鍵。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首先,是石油美元體系正在發生質變,隨著中俄兩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聯盟逐漸靠攏、中國在大宗商品貿易上佔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以及中國已成為140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將撼動美國身為全球經濟中心的地位,更將使美元霸權的關鍵成因之一「石油美元體系」逐漸崩解。第二,現今的國際貨幣體系已不再與任何貴金屬掛勾,進入了信用貨幣體系,因此政治穩定性成為了關鍵,隨著美國政壇邁入兩極化、民粹化,以及槍枝暴力的問題,對美國內戰的擔憂將嚴重影響全世界對美元和美債的信用,而我們也看到世界各國都在減持其美元儲備,3大美債持有國:日本、中國、沙國近幾年更是不斷脫手美債,尤其許多國家目前為了干預外匯市場,也紛紛拋售美債買入美元,顯然美債在此次的危機中已失去了其作為避險資產的作用。對俄羅斯的大規模金融制裁更顯現了美元外匯儲備隨時會遭到美國凍結的風險,失去其保障各國金融資產的信用。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於當地時間13日下午傳出槍擊案件,事發地點是在州內一處住宅區,至少7人中彈,其中5人死亡、2人送醫,目前有消息指出,不幸逝世的人員名單中,其中一人是在非值勤期間的警察。而目前開槍的槍手已經遭到逮捕。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這起事件發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首府羅里(Raleigh)附近的奈特代爾市(Knightdale)。羅里當地警局在事發之後,也在推特上發文證明此事,並呼籲民眾留在家中避免遭到波及。羅里市長鮑德溫(Mary-Ann Baldwin)事後也表示,整起事件至少造成5人死亡,其中一人是非值勤期間的當地警察,另外有2人因傷送醫治療。而開槍的槍手目前已經遭到逮捕。而鮑德溫也表示「我們必須要更加努力才能制止美國這種盲目的暴力行為,我們必須要解決槍枝暴力問題」。
美國又傳出校園槍擊案!加州奧克蘭市(Oakland)的一所學校昨(28日)發生槍擊案,有歹徒持槍闖入校區開火,造成至少6人受傷。對此,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也發出聲明公開譴責,抨擊槍枝暴力事件太過氾濫,讓學童再次陷入安全危機,當地警方表示目前已鎖定一名在逃嫌疑人,且不排除有其他共犯。
美國又傳出校園槍擊案!加州奧克蘭市(Oakland)的一所學校昨(28日)發生槍擊案,有歹徒持槍闖入校區開火,造成至少6人受傷。對此,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也發出聲明公開譴責,抨擊槍枝暴力事件太過氾濫,讓學童再次陷入安全危機。據《紐約時報》報導,位於加州奧克蘭市的一所學校遭槍手強行闖入,在校區裡肆意開槍射擊,當場造成6人受傷,其中2人傷勢嚴重已送往醫院治療。當地警方表示,目前已鎖定一名在逃嫌疑人且不排除有其他共犯,正在著手調查是針對性犯案或是隨機事件。警方進一步指出,中槍的6名受害者均為成年人,但並未說明其中是否包含學生。對此,加州州長紐森今(29日)在推特上發出聲明表示,槍枝暴力事件已充斥在生活周遭,學童們又再次被迫捲入戰火之中,並呼籲此種情況不能再繼續發生。奧克蘭市長利比沙夫(Libby Schaaf)也公開指出,學校是孩子們的避難所,對於校園發生槍枝暴力威脅感到相當震驚,並強力譴責槍枝氾濫問題令人無法容忍。
南投草屯昨日發生行刑式槍擊造成4死事件,立法委員何志偉今(15)日舉行記者會指出,台灣去年平均每4天就發生一起槍擊案,甚至在網路上就可以輕易買到可以打穿車門的槍枝,呼籲警方清槍枝彈藥的源頭,並研議預防槍枝犯罪的策略,讓槍枝暴力悲劇不再發生。何志偉指出,根據統計資料,2021年全國槍擊案件共100件,創下6年來歷史新高,平均不到4天就會發生一起槍擊。警政署與海巡署從2017至2022年在全國共查獲槍枝9千290枝,彈藥31萬7806顆。細看數據,槍枝查獲量是新北市第一,達1217隻;台北市第二,有1077隻,彈藥查獲量則是台北市以9萬8117顆大幅領先全國,民間火力強大令人瞠目結舌。何志偉說,最近因為美國的重大槍擊事件,「槍擊案」成為網路媒體上流量很大的關鍵字,他肯定警政署第一時間立即通報全國警察機關,要求各單位強化特勤、警衛勤務維安,並注意各駐台使領館及國際組織安全維護,雖以加強維安解決了安全問題,但是槍枝的問題並未根本解決。「昨日南投草屯才發生行刑式槍擊造成4死事件,讓人誤以為台灣是否已經開放槍枝合法?槍枝氾濫已經成為台灣日常了嗎?」何志偉說,連在臉書上的運動用品交流社團,都可以看到有人直接在上面販售具有攻擊性、可以打穿休旅車門的槍枝,賣家甚至會主動推銷「要手槍還是長款獵槍」。他質疑,從這就可以看出槍枝的取得如此容易,這是一個台灣法治社會該出現的狀況嗎?針對槍擊案與黑槍情況,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副局長黃家琦表示,刑事案件成因百百種,但警政署的破案率是百分百。從長期數據與民調來看,台灣治安是優良的,但既然有槍擊案發生,警方一定會最謹慎最快速的去查緝、破案,會負起責任安定民心。何志偉說,今天所提到的數據都只是「帳面上的數字」,還有更多的黑數隱藏在台灣社會的角落,他2點訴求,呼籲警政署重視,槍枝問題:一、追本溯源,釐清槍枝彈藥的源頭,有效改善槍枝問題;二、研議預防槍枝犯罪的策略,讓槍枝暴力悲劇不再發生。
俄烏戰爭爆發,面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丁多次嗆聲擁有強大核武勢力,呼籲這些西方國家「不要亂來」。普丁甚至表示,只要發射核彈就可抹滅整個美國,有鑑於此,紐約市近日發布因應核攻擊的公共服務宣導短片,告訴紐約民眾倘若發生核攻擊時,應該如何因應,影片公開後,立刻引發網友嘲諷,認為這是「超前部署」,還建議應該先管管國內槍枝氾濫問題!據《彭博社》報導,紐約市緊急事務管理辦公室(New York CityEmergency Management)在Youtube上傳了一段「核武攻擊避難」宣導影片,在這段90秒短片中,紐約市應急管理部門發言人還表示,「所以核攻擊發生了,不要問我是如何發生或是為什麼發生。我們只需要知道核彈已經打過來了。好,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影片告知市民當遇到核武攻擊時,該採取以下三步驟:1.躲進室內別待在車裡,並遠離所有窗戶,以免爆炸造成玻璃破碎割傷。2.待在室內關閉所有門窗,且因為輻射傷害相當大,建議若有地下室的話應立刻躲入;若爆炸當下人在戶外,躲入家中後應立刻洗澡,並將衣物包好丟棄,避免輻射物殘留。3.保持資訊暢通關注媒體提供的最新細節,接收官員發布的安全警告,並切勿隨意移動。她接著指出,「雖然紐約市附近發生核武事件的可能性非常低,但重要的是知道保持安全」,據了解,倘若紐約市發生核爆,可能會導致120萬人死亡。這則「核武避難求生指南」影片曝光後引發軒然大波,許多人在網路上留言表示,「對美國人來說槍枝比核武還危險」、「先管管槍枝暴力吧」、「這個影片警告也太『復古』了」、「核彈真的打來也沒地方跑」、「新冠肺炎、猴痘跟核武,世界差不多要毀滅了」。針對網友們的回應,紐約市緊急事務管理辦公室主任以斯科(Zach Iscol)回應,這只是面對全球瞬息萬變的變化,想讓紐約人知道,「我們正在為任何潛在的威脅做好準備,並為他們提供維持安全所需的資源」。
美國芝加哥郊區4日舉辦獨立紀念日遊行,遊行途中突傳出一連串槍響,現場民眾驚慌失措地逃跑,槍手疑似爬上屋頂朝人群開槍,造成6人死亡及約40人受傷。22歲兇嫌已被警方拘捕,美國每年約有4萬人死於槍口下,總統拜登承諾,努力終結美國槍枝暴力「流行病」。
美國國慶日當天(4日)早上又驚傳大規模槍擊案,這次發生在伊利諾州芝加哥郊區的高地公園,當時現場正在舉辦國慶遊行,沒想到該遊行才進行10分鐘就突然槍聲四起,有民眾還意外錄下了現場的畫面。這起槍擊案已導致至少6死26傷,警方也在數小時內將22歲的白人男性兇嫌逮捕歸案。大批民眾驚慌逃竄,還有人錄影到一半突然聽到槍響,嚇到躲進身旁的掩體。(圖/翻攝自推特)據CNN的報導稱,槍手在10點10分左右從商店的屋頂上向毫無戒心的遊行群眾開槍掃射。當地警方在案發現場找到一支火力強大的步槍,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表示,正在追查該槍枝的來源和實際購買人,聯邦航空管理局也宣布禁止飛機穿越高地公園槍擊現場。民眾驚慌逃竄,遺留下多台腳踏車和幾張摺疊椅。(圖/達志/路透社)目擊民眾接受採訪時形容現場有如戰場,多人中彈倒地,還有人因耳朵遭到槍擊而滿臉鮮血,數百人驚慌逃竄尋找掩體躲藏,並在現場遺留下多台腳踏車和幾張摺疊椅,孩子們則在街上手足無措的尋找他們的雙親。據稱現場傳出大約20到30聲槍響。目前被捕兇嫌已被確認名叫克里莫三世(Robert E. Crimo III),警方研判他應是隨機犯案。目前被捕兇嫌已被確認名叫克里莫三世(RobertE. Crimo III),警方研判他應是隨機犯案。這位身高180公分的白人男性,臉上和脖子有多處顯眼的刺青,據稱他在逃時駕駛的是一輛2010年產的銀色Honda Fit掀背車。據非營利組織「槍枝暴力檔案」(GunViolence Archive)將大規模槍擊案定義為4人或4人以上受傷或死亡(不包括槍手)的事件。數據顯示,這起槍擊案標誌著美國今年的第308起大規模槍擊案。美國總統拜登對此表示,他和第一夫人對於毫無意義的槍枝暴力感到震驚,雖然民主黨支持者不斷呼籲加強槍枝管制,但先前受保守派掌控的聯邦最高法院才判決紐約州的控槍法案違憲。高地公園市長羅特林(Nancy Rotering)也在稍後取消了剩下的國慶活動,並感嘆民眾難得齊聚慶祝國慶日,卻要為殞落的生命哀悼。
德州國小槍擊案後,引發外界震驚,更掀起美國呼籲槍枝管制聲浪,希望能夠藉此遏制槍枝暴力事件,美國跨黨派議員當地時間週五(24日)通過近30年來最重大的一項槍枝安全法案,白宮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在25日上午簽署法案。根據「CNBC」等外媒報導,繼參議院通過之後,美國眾議院以234 票對 193 票數通過槍枝安全法案;該法案將提交給總統拜登,預計將在25日上午簽署法案,就可以簽署成為正式法律。該法案鑑於德州小學槍擊案兇嫌為18歲年輕人,因此將加強18至25歲槍枝購買者的背景調查,並將青少年犯罪紀錄登入國家即時犯罪調查系統,同時關閉「男友漏洞」(boyfriend loophole),限制未和伴侶結婚,且有家暴行為而被定罪的人購買槍枝。另外,該法還將為各州設立聯邦資金,鼓勵各州實施「紅旗法」(red flag laws),避免那些被官方認定為危險,或有對他人造成危險可能的人取得槍枝,並撥給資金用於校園安全、青少年精神健康計畫。報導指出,該法案雖然沒有預期中嚴格,但對反槍人士已經是一大勝利,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法案後發表聲明表示「每天,槍枝暴力都在奪走生命,給社會留下傷痕,這場危機需要採取緊急行動」,身為民主黨核心人物的她也表示「雖然我們必須做更多,但該法案是向前邁出的一步,將有助於保護我們的孩子和拯救生命」。
全美各地6月初發生逾300起槍擊事件,造成至少124人死亡。面對槍枝暴力案頻傳,美參議院週四(23日)晚間以65票支持、33票反對,通過睽違近30年的「反槍枝暴力法案」,預計眾議院將在本週末投票通過,再送交總統拜登簽署。全美步槍協會則持反對意見,痛批此法,非但無助於解決槍枝暴力問題,反而侵犯合法擁槍者的自由。美國參院23日晚間以65比33票,通過反槍枝暴力法案,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 Nancy Pelosi)更誓言,「會迅速將其提交給眾議院,以便我們呈交至拜登總統的辦公桌」。根據CNN報導,針對防治槍枝暴力,這項法案是自1994年「攻擊性武器禁令」到期以來,最重要的新聯邦法案,也為美國反槍枝暴力寫下重要里程碑。該法案將撥出7.5億美元(約221億元台幣)的資金,幫助各州實施「紅旗法」查收可疑人士槍械。另外,最新法案也針對18至21歲的購槍資格作出變革,鼓勵各州將青少年犯罪紀錄,納入國家即時犯罪調查系統,並允許售槍店家查看。此外,該項法案將從禁止「家暴者購買槍枝」的法律中,增列禁止「暴力約會對象」購槍,但此法律不具有追溯效力,被判有輕微家暴罪的人,若沒有犯下其他罪行,將在5年後恢復購槍權利;此法案也承諾,國會將撥款數百萬美元,用於加強校園安全及心理健康項目等內容。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已表明將反對此法案,但眾議院民主黨佔多數,所以該法案通過可能性甚高。雖然此案仍沒有納入民主黨多年來所冀望的「提高購槍年齡限制」,但已經是美國自1994年以來,首度通過關鍵的聯邦槍枝安全法案,這也意味著兩黨在這項最具爭議的政策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11日上午才剛舉辦完反槍枝暴力示威遊行,沒想到在晚間就再次發生一起槍擊事件,甚至還造成5名青少年受傷送醫,其中1人甚至有生命危險,整起事件目前仍有待當地警察調查中,由於槍擊案發生現場是一個接近住宅區的公園,當時現場應該有不少民眾。路易斯維爾地鐵警察局也呼籲當時身處現場的民眾,希望能主動提供當時的案發經過與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