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店央北重劃區預售案「央北鑫建築」在附近10多個競爭建案中脫癮而出,公開1個半月即將完銷,背後是一家中永和在地建商,71歲的鑫建築董事長許慶鐘20年前在中永和推有不少案子,如今將事業交棒給32歲的兒子許峻豪,這已是許家建築事業的第三代。許慶鐘重視傳承的底氣,源自他是永和許氏大家族的後代。本刊調查,370年前,許家祖先隨鄭成功自金門遷徙來台後,定居永和,在地人又稱為「金門許」;清光緒7年(西元1881年),許家12世大房在現今永和樂華夜市所在地旁蓋了三合院古厝「永福居」,迄今仍部分保留。許家長輩許重禮(左)與許加基金會董事長許力尹(右),帶著本刊記者參觀布滿歲月痕跡的許家古厝永福居。(圖/黃耀徵攝)「以前樂華夜市是一條大水圳,旁邊都是田和竹林,許家古厝早年佔地有2000坪,許氏最有名望的是許加先生,他先後擔任永和國小校長、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總經理兼全國合作社理事主席,曾創辦一元儲蓄存款,並協助國泰集團蔡家創辦國泰人壽。」許家七旬長輩許重禮回憶。許慶鐘則是四房的後代,四房古厝距離永福居約200公尺,已在許慶鐘手裡改建成「永和世家」社區。許家長輩許重禮與許加基金會董事長許力尹,帶著本刊記者參觀布滿歲月痕跡的許家古厝永福居。(圖/黃耀徵攝)許慶鐘的父親曾任職日據時期總督府水利工程單位,身為建築二代的他如今再將事業交幫給第三代兒子,他期許後代,要學做生意,而不是學賺錢,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很多人以為公司名用『鑫』,是取其多金的意思,不,『鑫』象徵金字塔,涵義是基礎穩固。」許慶鐘說。許家三代的建築人血脈,從第一代許萬枝(右)傳給獨子許慶鐘,如今再交棒給第三代的許峻豪(左)。圖為許峻豪兒時與爺爺合影。鑫建築團隊重返市場,央北重劃區推出兩案後,明年將回到主場永和,於捷運頂溪站旁推出30層樓的都更住宅案,手中另有5筆中永和都更案也蓄勢待發。這支老家族新團隊,令人拭目以待。(完)
在長壽劇《女力報到》系列中演出「潘朵拉班長」的李宣榕,工作之餘就會上網搜尋各地美食,還會在手機地圖上特別標記,方便日後踩點,「我的Google Maps上有滿滿的星號,全是我想要解鎖的美食店。」她笑說用看的就覺得療癒。尚未脫離「母胎單身」的她,吃東西最怕甜膩,但忍不住好奇在感情世界裡會不會也是這樣,「跟喜歡的人膩在一起,好像也不錯。」花生醬牛肉培根起士堡 100元。(圖/施岳呈攝)在新北市永和出生長大的李宣榕,即使去年和家人已搬到台北,還是常常回來探訪親戚,順便品嘗在地美食。日前她前往「再一塊吧ing」永和店,大推招牌餐點「花生醬牛肉培根起士堡」,直呼起士配花生醬根本是天作之合,「原本我不敢吃起士,也沒有特別喜愛花生醬,現在卻覺得吃起來超療癒,還會上網搜尋刮起士瀑布的影片。」熔岩花醬肉蛋吐司套餐 259元。(圖/施岳呈攝)明太子蟹肉芝士堡 100元。(圖/施岳呈攝)年歲漸長 口味突變很少量體重的李宣榕,都是靠著檢查鏡頭前的自己控制飲食,這陣子為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好好》,向《女力報到》劇組告假,竟然又變瘦不少,還被唱片公司要求增胖,「我是個愛吃又很好養的人,之前去北京比賽半年,天天吃酸又吃辣,完全不會不習慣,還被我媽說變胖了。」更大讚當地的麻辣料理,吃起來超過癮。每次和媽媽回永和,李宣榕都會去吃夜市牛排、蚵仔煎和麻油雞,再以甜品作尾聲。她自曝以前也不愛吃芋頭,後來口味卻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以前火鍋裡的芋頭都不碰,可能是年紀到了,不知道為何口味會變這樣。」法式吐司 85元。(圖/施岳呈攝)好多水果沙拉 110元。(圖/施岳呈攝)終身大事 順其自然李宣榕透露,共同演出《女力報到》的楊雅筑和她一樣是芋頭控,對於限定款的芋頭食品更是無法招架,兩人有時看到裸色的指甲油,就會聯想到芋頭,「滿腦子都是食物」,她特別推薦位於樂華夜市裡的店家「阿爸の芋圓」,最愛的是「招牌芋見泥蔗片冰」。李宣榕打趣地說,這家的芋頭不甜又好吃,因為她吃東西最怕膩,「但不知道自己談感情時會怎樣,跟喜歡的人膩在一起好像也不錯。」招牌芋見泥蔗片冰 135元(內含芋泥球、芋泥漿、芋圓、白玉湯圓、粉圓及小薏仁)。(圖/施岳呈攝)草莓白玉蔗片冰 售價未定(內含草莓醬、白玉湯圓、蔗片冰,可另加草莓冰淇淋)。(圖/施岳呈攝)李宣榕經常和媽媽回永和吃美食,飽餐一頓後,母女倆會再享用一份甜食,作為完美的Ending。(圖/施岳呈攝)三十四歲的李宣榕,總是與「母胎單身」畫上等號,她表示之前曾考慮相親,現在甚至有凍卵的念頭,「以前會規劃二十八歲結婚、三十歲生小孩,現在就順其自然。」她也希望用新歌〈好好〉,勉勵大家展望新的一年,「去年爸爸突然意外離開,很多好朋友也走了,能在去年底發片覺得很有意義,希望可以帶給大家更多的正能量,人生還是有希望的。」
12歲張童自幼罹患輕微腦性麻痺,被父親窩藏在永和區住處,至今沒上過幼兒園和小學,新北市社會局今舉辦記者會說明,市府日前跨局處破門緊急安置,發現張童體重不到19公斤,居住環境髒亂不堪,窩在髒亂不堪的沙發角落瑟瑟發抖,警方甚至得爬進屋找人,未來會努力與張父溝通合作,為孩子提供完整就學與身心發展計畫。張童居住環境漆黑且髒亂不堪,1樓通道口往樓梯沿路都是垃圾。(圖/中國時報許哲瑗攝)據了解,張父坐擁永和樂華夜市上億房產,離婚後獨自撫養張童,因擔心孩子上學被霸凌,長期以保護為由,幾乎讓男童過與世隔絕的生活,12歲張童至今連幼兒園、小學都沒上過,瘦小身形不到110公分、體重只有19公斤,僅有12顆牙齒,疑似因長期與外界隔絕,有身心發展遲緩現象。新北市2個月前啟動查找行蹤不明孩童專案,發現張童長期沒就學,3歲後便沒有健保就醫紀錄,以刑事案件主動移請偵辦,期間好不容易聯繫上張父,張父卻稱已將孩子帶往屏東居住,市府聯繫當地社會局發現並無此案,12日晚間前往破門進入男童家中,將男童帶離強制安置。警方和社工得爬進屋找人。(圖/中國時報許哲瑗攝)「社工還得爬進屋找人!」社會局張錦麗今舉辦說明記者會,拿出張童住處照片怒斥,張童居住環境漆黑且髒亂不堪,1樓通道口往樓梯沿路都是垃圾,警方和社工甚至得爬進屋找人,當天是寒流來襲的8度低溫,張童獨自窩在沙發角落,捲著棉被瑟瑟發抖,專案關懷小組評估張童未獲適當照顧,已立即予以保護安置。教育局表示,按理孩子滿6歲就應該要入學,教育局過程中多次向張父追蹤孩子就學進度,張父不願意配合調查,還以出境、入境記錄規定查緝;張童目前年紀為小學六年級,未來會安排張童就近至適合的學校,並以基本學力檢測鑑定安排適合的年級。此外,張男14日向法院申請提審,法院當庭駁回張父聲請,認為社會局緊急安置具合法性;社會局也強調,緊急安置是不得已的行為,只是希望孩子有更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會努力和張父溝通協調,為孩子提供完整就學與身心安全發展計畫。
黃秋生、林柏昇(KID)與宋柏緯主持的實境節目《開著餐車交朋友》將於明(10日)起播出,三人首次見面地點特地選在KID經營的火鍋店,為迎接黃秋生,KID和宋柏緯精心準備食材、佈置場地,沒想到黃秋生竟不愛吃火鍋:「火鍋就是把所有食材丟下去,很像廚餘。」此話一出,讓KID嚇到說不出話,黃秋生趕緊誇讚店面環境乾淨、食材新鮮。黃秋生、林柏昇(KID)與宋柏緯首次見面選在火鍋店。(圖/LINE TV提供)為緩解尷尬氣氛,黃秋生和KID一搭一唱捉弄起「忙內」宋柏緯,開玩笑道:「宋柏緯再不說話就換掉!」宋柏緯解釋:「秋生哥想法很跳躍,我還抓不到節奏,兩人在對話的時候我也很認真聽,所以都來不及插話。」KID在旁信心喊話:「兩天後你們就會看到全新的我們!」保證三人的尷尬氣氛絕對會煙消雲散。林柏昇(KID)、宋柏緯帶著黃秋生逛台灣夜市。(圖/LINE TV提供)為尋找料理靈感,一行人來到樂華夜市,帶著異鄉人黃秋生一邊吃著夜市美食,一邊感受台灣民眾的熱情,KID興奮地說:「帶秋生哥逛夜市好像在演《古惑仔》,後面跟著一大群人!」黃秋生更親民的主動拿起攝影機和民眾自拍,讓現場觀眾開心不已。吃飽喝足後黃秋生卻信心潰散,擔心起餐車料理的準備:「台灣夜市非常、非常好吃,但沒有一樣我們做得出來。」KID和宋柏緯趕緊正面鼓勵:「我們可以的!」林柏昇(KID)、宋柏緯帶著黃秋生逛台灣夜市。(圖/LINE TV提供)節目的最後三人回到飯店休息,製作單位竟只準備一間房兩張床,三人當場上演「床位爭奪戰」,KID仗著入行資歷玩笑打壓宋柏緯:「我跟秋生哥一人一張床,你去睡沙發!」沒想到黃秋生不但沒有幫宋柏緯說話,而是跟著幫腔:「我們讓他睡沙發很好欸!不然要我抱著他睡嗎?」宋柏緯也不是省油的燈,將臭襪子丟向KID反擊,不過仍是白費工,慘遭KID「臭襪塞嘴」,兩人搞笑逗趣的互動,讓一旁的黃秋生笑破肚皮。宋柏緯因話少被黃秋生、林柏昇嚇唬「換掉」。(圖/LINE TV提供)《開著餐車交朋友》為LINE TV原創實境節目,將於1月10日起每週日晚間10點在LINE TV、東森綜合台播出。
新北市17歲廖姓、潭姓、楊姓少年與1名少女,昨日晚間到永和樂華夜市逛街,到一間40年蚵仔煎老店點了貢丸湯等餐點,廖少發現湯頭加有沙茶醬調味,向老闆娘反應「這不是我要的」,老闆娘以為他們是來找碴,回嗆「要喝不喝隨便你」,少年因此心生不滿、翻桌洩恨,訊後被依毀損罪嫌送辦。根據監視器畫面,少年等人昨日晚間8時許到樂華夜市用餐,廖男發現貢丸湯內加有沙茶醬,在老闆娘送餐時露出嫌惡表情,表示「這不是我要的」,老闆娘以為他們是來找碴,立刻回擊「要喝不喝隨便你」,3名少年立刻被激怒,當場翻臉、怒砸桌椅,將店內弄得一團亂,附近民眾也被嚇到不敢靠近。警方到場時,惹事少年已經離開,事後調閱監視器鎖定3人身分,將他們約談到案,少年供稱,是因餐點不合胃口,加上老闆娘態度不佳才會砸店,訊後被依毀損罪嫌送辦。
21歲張姓女子與陳姓前男友分手鬧得不愉快,張女向前男友要分手費,相約新北市永和樂華夜市談判,未料雙方人馬在赴約半途就遇到,28號凌晨在路上雙方互相叫囂,一共9人差點釀成大亂鬥,所幸警方及時趕抵,阻止這場糾紛。
新北市張姓女子日前與陳姓男子分手,但雙方有債務糾紛,張女不斷跟陳男要錢,雙方今凌晨約好在樂華夜市口談判,但陳男發現女方會面時還帶著大批友人和棍棒,一氣之下爆發口角衝突,路人見狀連忙報警,警方立即趕抵現場制服滋事人士,訊後依社維法送辦。今凌晨3時許,張女和陳男帶著多位友人相約談判,雙方一見面便爆發口角,在樂華夜市門口不斷叫囂,附近民眾見狀連忙報警,警方則出動快打部隊趕抵現場,並將9滋事人士制服。警方初步調查,張女和陳男是前男女朋友,但分手後有債務糾紛,張女不斷要求陳男還錢,雙方見面討論卻演變成口角衝突,訊後將他們依社會秩序維護法送辦。
新北市推動不塑之客友善店家,今年加碼好康,即日自備購物袋、環保杯、環保容器或餐具到新北市不塑友善夜市「樹林興仁花園夜市」或「新店安和國際觀光夜市」消費,與店家不塑友善夜市Logo拍照上傳至指定活動頁面,就有機會抽Apple Watch等大獎。海洋垃圾中,約有98%是不能回收的塑膠,其中夜市、傳統市場容易使用一次性產品,若能自備餐具與容器,就能直接減少塑膠袋、飲料杯、吸管、竹籤垃圾流入大海機會。環保局指出,新北市在2017年將「樂華夜市」打造為「不塑之客友善夜市」,「樹林興仁夜市」在2018年加入,今年更持續納入「新店安和國際觀光夜市」,成為新北第3座不塑友善夜市。環保局表示,活動即日起至11月10日止,活動獎品多達30項,包含Apple Watch智能手表、Airpods Pro無線耳機、Electrolux吸塵器及全聯500元禮券等,此外攤商也同步提供自備環保餐具給予折價優惠或加量福利,以提高民眾自備購物袋及環保餐具的意願。環保局將在31日在興仁夜市舉辦「不塑購物挑戰賽」,11月1日則會在安和夜市舉辦「不塑購物接力賽」,還有創作歌手吳汶芳及海龜姐姐馮加伶共同參與。
新北市永和區樂華夜市近日出現「隨地大小便」怪客,3女子趁夜深無人時,在特定店家門口便溺,絲毫不顧攝影機閃燈拍攝,「解放」後也沒有擦拭或清理,隨即穿上褲子離開,超噁畫面放上網路後引發熱烈迴響,警方表示,若屋主堅持提告,將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函送環保局裁罰。根據監視器畫面,頭戴安全帽的女子神情輕鬆,以廢棄紙箱做掩護便當街脫褲,絲毫不顧有鏡頭正閃燈拍攝,「解放」約10秒後結束,未清理自身和現場環境,隨即穿上褲子離開,臨走前還回頭看一下自己的排泄物,似是在做最後的告別。但這名女子並非個案,有網友在臉書地方社團貼文,表示近日有3女子當街便溺,她們似是「有便而來」,總挑夜市某營業場所門口大便,她們拍拍屁股走人,店家卻要清理善後,讓屋主不勝其擾。此貼文也立刻引發廣大迴響,網友紛紛大喊「太噁」,還有人諷刺表示「隨地大小便應該是貓狗的行為吧」,直呼「沒有最扯只有更扯」,永和警分局表示,如果屋主堅持提告,將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函送環保局裁罰。
樂華夜市位於新北市永和黃金地段,卻有一棟爛尾樓盤踞逾20年,當地民眾、攤商早已見怪不怪,但樓內環境髒亂易孳生病媒蚊,新北市副議長陳鴻源16日邀集相關單位會勘,將先從環境清理開始,再尋求根本解決之道。據了解,該爛尾樓為樂華市場舊址,鄰近永和路約500公尺處,占地約500坪,是一棟水泥鋼筋裸露的6層樓建築。該處有近90名地主、百餘個攤位,早年因年久失修,永和鎮公所主張「改建」與建商協調,但建商未徵得所有地主同意,還偽刻地主印章製作同意書,引發一連串產權糾紛,最後法院介入拍賣,產權分散於建商及不同民眾手中,荒廢至今逾20年。陳鴻源昨邀集工務局、環保局、永和區公所等單位會勘表示,該處環境髒亂已嚴重影響周圍民眾生活品質,加上天氣逐漸炎熱,易造成病媒蚊孳生,因此首先要解決樓內垃圾、積水等問題。再者,市府各單位跨局處應協調,找尋相關所有權人,進一步討論該大樓後續管理及解決辦法。環保局代表指出,將要求所有權人限期清理屋內物品,並搭配清潔隊環境消毒,另外,將請水利局協助,調用大型抽水設備解決積水問題。
1970年代成立的樂華夜市,總攤位數達365攤,在疫情下,一開始逛街人口少2、3成,之後爆出磐石艦確診案例在4月下旬造訪後,生意直接對半砍。號召自組外送平台的「興記轟炸雞」老闆吳嘉興表示,「原本想找外送平台,但抽成超過3成實在太高,後來知道一般外送員實拿約15%,就想到不如自組外送平台好了,反正『以量取勝』,相信幫忙外送的人也不會賺太少。」加入外送平台的攤位從最早只有10攤,目前已達38攤,剛開始沒什麼生意,但隨著在臉書社團「我是永和人」及「我是中和人」宣傳後,現在每天最少有60單,甚至假日出現上百單的情形,外送員約有10位。「原本是攤商們自己接電話、看LINE接單,後來發現忙不過來,就每個攤位出幾百元,專門一個負責處理外送訂單的工讀生。每天多賺個1、2千元,也讓整體營業額回來了7成。」吳嘉興很開心地說。樂華夜市攤商吳嘉興自組外送平台後,每天約可多賺1千至2千元,多少貼補了因疫情減少的業績。(圖/張文玠攝)至於運送的條件,吳嘉興解釋:「必須達低消100元門檻,貨到只收現金,提供外送的時間是下午5點到晚上11點半,而外送區域是中永和區。外送時,外送員會先付錢給店家,到時候從客人手上收到的現金,就全部是他們的。他們出去外送也很開心,常常碰到多給小費的客人。」雖然有了共同的平台負責接單,但吳嘉興還是有話要說:「我們平台沒有抽成,大家只是讓客戶方便,餐點有問題或外送出狀況,平台無法負責;而且點的餐點愈多,外送員跑攤花的時間就更長,希望大家見諒。」就算疫情結束後,吳嘉興表示,平台還會繼續下去,像氣候不佳、假日都能服務不想出門的客人。另外自治會副總幹事林順正也表示,新北市政府、經濟部補助10萬元,未來將開發App,協助讓營運更方便、也讓在地居民能多些選擇。
台灣防疫守的成功,但大家都不出門消費,也讓許多做生意的市井小民叫苦連天,以永和知名的樂華夜市為例,本來生意就已經大受影響,前陣子更受到磐石艦士兵趴趴走的影響,讓許多民眾更不敢放心逛夜市。為了求生,許多攤商因此自組「樂華外送平台」,陸陸續續有愈來愈多的樂華美食攤位響應加入,目前共有38個攤位,而外送人員也由原本的1位,增加到5~8位,點餐方式也很簡單,只要將樂華夜市外送平台加入Line好友,打店名、要點的餐點、地址、電話、稱呼、打完請耐心等候,不用多久就馬上收到「已完成點餐」,再加外送費30元,就能一次把38攤位的美食都買回家享用,目前從傍晚5點開始可以訂購,傍晚5點半開始外送直到半夜12點,外送地區僅限中永和,太偏僻的山區不在外送範圍內。消息經由臉書粉絲團《我是永和人》刊登,也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人都共襄盛舉、並分享經驗,例如有人誇外送先生很客氣,也有人提醒在尖峰時段點餐需要等待久一點,也有網友希望能擴大外送區域,甚至有人希望能白天點餐?!這一點想必應該不太可能,畢竟這是夜市啊!
新北市公有市場攤商,從今天起將強制全面戴口罩。新北市長侯友宜說,公有市場的攤商全面戴上口罩,3月26號就已開始行文要求業者配合,在連續假期也不斷宣導,昨天到黃昏市場及樂華夜市看過後,其實所有人都已經戴起了口罩。侯友宜說,如果不戴口罩,只要業者是賣食品的,就會依《食品衛生安全法》先加以勸導,不聽就開罰。例如小吃店最少3萬元以上,如果是大型餐廳業者,就要6萬元以上。希望業者一定要戴起口罩來,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至於消費者部分,也要做好管控,同時消毒、戴口罩。這段時間,民眾大概有逾90%都會戴口罩,只有少數1、2個沒戴,也會請業者配合勸導民眾,戴上口罩,才進到消費場所。侯友宜也鼓勵民眾在夜市等,多以多元支付方式購買飲料,減少接觸,降低感染風險。新北市場處人員表示,年後就開始宣導防疫措施,3月更向經濟部爭取向公有市場及夜市攤商配售口罩,並不斷加強宣導及稽查,鼓勵攤商實施拉長桌椅間距及排隊距離、發放號碼牌,及提供外送平台及電子支付等多項防疫舉措。
和前球王『瑞士特快車』同一天生日,5歲開始接觸網球的曾俊欣在2018年澳網青少年單打闖進決賽,同年在法網、溫網青少年組拿下單打冠軍,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在溫網青少年組單打封王的球員。因為父母在樂華夜市賣糖葫蘆有了『夜市球王』的封號。這位年僅18歲的網球好手,是台灣未來在世界網壇的新希望,他也是運動發展基金挹注的對象。曾俊欣5歲開始接觸網球。2019年曾俊欣不負眾望在世界大學運動會拿下男子網球項目單打金牌,這也是他首度在國際賽事幫台灣摘金,奪金的背後是每天狂打500顆球的苦練,督促他的教練正是開啟他網球生涯的父親曾育德。曾俊欣受訪時回憶,5歲那年跟著爸爸一起到網球場,爸爸打球他撿球,之後拿起球拍像打籃球那樣對著地上拍球,父親發現他很有球感也開啟了他的網球生涯,但這條路走得並不輕鬆。父母親平常在樂華夜市賣糖葫蘆,曾俊欣沒有練球的時候也會到攤位幫忙,出國比賽身兼教練的爸爸一起飛,媽媽蔡仲涵就繼續擺攤。曾媽媽曾說過,平日一天可以賣150串糖葫蘆,假日生意好的時候可以賣到2、300串,扣掉成本生活還過得去,但培養網球選手需要的訓練費用,曾家除了靠贊助還得四處張羅,現在有了運動發展基金,曾俊欣就可以專心精進自己的球技,不用擔心。曾俊欣父母在樂華夜市賣糖葫蘆。根據體育署的資料,108年運動發展基金總共支出49億3,942萬2千元,其中挹注在培訓體育運動人才及運動訓練環境改善計畫就高達27億7,674萬5千元,曾俊欣就是受惠者之一。曾俊欣希望成為世界球王。目前世界排名320名,曾俊欣最大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世界第一,雖然這道高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曾俊欣知道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代價,每次揮拍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希望未來能追上偶像日籍選手錦織圭,甚至和大他20歲的費德勒一樣,用網球讓世界看到台灣。
充滿新舊美食的永和樂華夜市,老牌人氣的涼拌木瓜攤,幾年前搬到永平路另一頭現址180巷口,粉絲總會循人龍追到這裡,傍晚一開賣排隊時間就是半小時起跳。小攤排隊人龍通常需30分鐘起跳,要有心理準備。(攝影/楊麗雯)老闆只賣一種好料,現搗的「純檸檬泰式涼拌木瓜絲」(75元),整晚專注用力往大木缽搗料,只有問客人想要辣度時會開口,生意忙加上個性不愛哈啦,常被人以為「歹面腔」。但因東西新鮮、酸辣入味、大碗料多,多年來客人還是甘願排隊。排隊時除了滑手機,欣賞老闆內功般的搗料動作也很有趣,先抓點大蒜、辣椒、菜豆丟進大木缽使勁搗碎,加入要角木瓜絲、番茄、蝦米,再用小湯匙舀彈砂糖、檸檬汁、魚露等跳入缽內拌勻!而一旁太太幫忙完全不需言語溝通已默契十足,適時幫他補料、擦汗,連客人也自動學前人自己找錢,整條「忙碌又安靜的生產線」形成樂華特色。近日老闆休養中,僅老闆娘掌廚,特立大標語提醒來客耐心等候。(攝影/楊麗雯)然經年工作久站使老闆都得綁著護腰,月前休攤數日讓不少客人撲空。最近恢復營業,只見老闆娘獨挑大樑,而門口多了兩個特製大立板寫:「即日起因老闆本人開刀休養,無法工作,只有老闆娘一人單獨作業,故請大家耐心等候,如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此等霸氣昭告方式,果然很有官老闆省話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