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黴漿菌之亂1/專家示警「抗藥性細菌株」恐燒進台灣 女星10歲兒病況一度危急
疾管署近日罕見針對中國呼吸道疾病連續示警,主要是中國北方類流感病例數是過去3年同期的2.5倍,尤其中國黴漿菌可能是「強勢抗藥性細菌株」,而台灣7成民眾對主要治療藥物紅黴素等具有抗藥性,藝人可藍的10歲兒子近日染病,一度惡化到「需大家幫忙集氣」,所幸已有好轉。專家擔憂,萬一中國黴漿菌疫情燒進台灣,後果恐不堪設想。疾管署11月分別在24、25、27日針對中國呼吸道疾病提出警告,並且迅速在機場電子看板及跑馬燈提醒自中國、港澳入境旅客,如有症狀應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並呼籲近期前往中國的民眾,在當地務必勤洗手、戴口罩。並且也發函給各基層醫療院所,要求提高警覺。為何如此緊張?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說,「如果中國疫情持續上升,勢必影響台灣!」尤其台灣黴漿菌疫情發生頻率約為每4年一次,上一次大爆發是2019年,算算時間差不多就是現在,再加上年底、春節兩岸往返頻繁,更增加疫情爆發的機率,預估明年春節是最危險的時機點。其實黴漿菌已經悄悄在台灣陸續發生,據疾管署資料,台灣今年的肺炎黴漿菌病例數高於過去3年,6成患者年齡都小於6歲,7~12歲孩童則佔17.7%,也就是近7成患者都是兒童。藝人可藍10歲的兒子也得了黴漿菌肺炎,可藍24日PO文表示,「今晚是關鍵點,希望大家為兒子集氣」,因為可藍兒子的黴漿菌具有抗藥性,所以醫師一直在試哪種抗生素治療才有效,幸好26日可藍在IG上報平安,表示孩子終於不再發燒,雖然呼吸稍急、血氧不穩,還需要觀察,但已度過最危險的時刻。藝人可藍10歲的兒子感染抗藥性黴漿菌肺炎,歷經多日發燒、使用多種抗生素之後,病況終於好轉,但目前仍在醫院治療。(圖/翻攝自可藍Colleen wei臉書)如同可藍兒子的情況,「黴漿菌具有抗藥性」正是此次專家們最憂心的關鍵。小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也說,兩岸往返頻繁,若民眾從中國帶回這些對主流治療藥物紅黴素有抗藥性的黴漿菌種,就會引爆台灣疫情。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治療肺炎黴漿菌的藥物以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為主,近來各國研究都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增加,台灣去年發布的研究發現,台灣7成民眾對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藥物具有抗藥性。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發出警語,若不解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例如管控抗生素用藥等,未來恐怕無藥可醫。食藥署表示,肺炎黴漿菌多為輕症,大部分感染者可自行痊癒,不需要抗生素治療,若經醫師評估需使用抗生素治療,民眾應確實遵照醫師指示,依開立的劑量及時間使用抗生素,切勿自行停藥,倘症狀沒有改善,再回診由醫師重新調整用藥,例如可用四環黴素類抗生素等替代藥物來治療。食藥署也強調,黴漿菌感染使用的抗生素,目前皆有廠商穩定供應中,並無缺藥問題。疾管署則呼籲,長者、幼兒等免疫力不佳之民眾非必要勿前往中國,如必要前往,建議出發前儘早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並於返臺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

新冠重症、死亡單周新高 羅一鈞估這時間點達高峰
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上周(11月28日至12月4日)新增2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11月21日至11月27日)新增248例上升,新增病例中98%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周新增31例死亡病例,較前一周新增18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7%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近期國內疫情處低點上下波動,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風險持續,且國際部分國家疫情處高點或上升,須密切監測。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冠併發、死亡都比上周增加,死亡是四周以來的單周新高,重症也是五周以來新高,預估明年1月中至1月底,將進入高峰。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處低點上下波動,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新增併發症及死亡病例分別有98%及97%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新冠XBB疫苗可有效對抗各類XBB變異株病毒,推估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分別達50%及61%,考量新冠可能在冬季再度升溫,且臨近歲末年初民眾探親旅遊活動頻繁,而接種疫苗後約需2周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提醒6個月以上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另至今年年底前,65歲以上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可獲得各縣市提供之500元(含)以下衛教品,接種3種公費疫苗(流感、新冠、肺炎鏈球菌)皆可領取COVID-19快篩試劑。目前全台約有3000家院所可接種新冠XBB疫苗,其中約1500家提供隨到隨打服務,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疫苗接種院所查詢。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感冒人變多診所排隊 生病一週未好…醫曝竟是這「2病」
秋冬氣溫變涼,許多病毒也開始傾巢而出。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解封後第一個冬天,除了很多人得黴漿菌,流感、新冠也有增加的趨勢,「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醫師張弘在臉書說,「去年這個時候,是新冠視訊診療的高峰,確診者隔離在家,患者還是很多,今年是解封後的第一個冬天,患者都到診所來了,提早看診、晚下診已成日常。」張弘表示,最近的病患除了得黴漿菌,還有流感和新冠,「克流感持續發放,開立口服新冠抗病毒藥,療效皆不錯,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強調,「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必要時用內視鏡檢查,更能精準診斷及治療」健保署指出,鼻竇內發炎稱為鼻竇炎,常因感染引起,可能是病毒、細菌或黴菌作怪。多數的急性鼻竇炎可以自癒,但若因個體免疫不佳、致病原毒性較強或鼻竇解剖結構不利復原,即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另外,煙、灰塵或一些非過敏原的刺激物,只要容易引起鼻黏膜的纖毛清潔功能受損,或鼻粘膜腫脹及鼻竇開口阻塞,造成鼻竇黏液的滯留,就會讓病原有機會在鼻竇中生長繁殖,症狀若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扁桃腺炎大多是因為感冒引起,而其他病毒也會導致扁桃腺炎,會有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如果幼童無法精準說明,可以從流口水、拒絕進食來判斷。

中國呼吸道疾病大爆發 美5參議員籲拜登推「美中旅遊禁令」:川普當年就敢禁
中國近期爆發多種呼吸道傳染疾病,且病例數正以驚人速度激增。對此,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USSSCI)共和黨籍副主席盧比奧(Marco Rubio),1日與另4名同黨籍參議員致信總統拜登,呼籲政府實施美中旅遊禁令,「直到我們更瞭解這疾病的危險性」。綜合外媒報導,儘管中國各地醫院擠滿相關病患、多所學校被迫停課,但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出,近期呼吸道感染疾病是流感、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共同帶來的結果;WHO也指現階段沒必要對大陸實施任何旅遊措施,不過仍無法說服盧比奧為首的5名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奧等人在信中表示,北京在新冠肺炎期間混淆真相及缺乏透明度行為,剝奪美國認識新冠與其起源重要機會並引爆後續;這次也有為挽救經濟說謊的動機,又WHO對中國唯命是從紀錄,「我們應該立刻限制美中之間的旅行,直到我們更瞭解這種新疾病所帶來的危險」。他們也以前總統川普2020年針對中國的旅遊禁令為例,指此舉當下雖掀起仇外輿論,但歷史和常識表明川普的決定是正確的。盧比奧等人在信中強調,「現在禁止美中間旅行,可使國家免於死亡、封城、強制措施及(疫情)進一步爆發」。對此,一名拜登政府官員表示,美國正密切監視該疾病在中國激增情況,但「目前看到的是季節性趨勢,沒有異常。也沒有跡象表明,美國急診室內患者與中國呼吸道疾病存在關聯」。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則批評盧比奧等人說法純屬惡意捏造,中方堅決反對。

大陸呼吸道疾病爆發!傳「這城市」要民眾屯糧10天 封城疑慮再起
大陸近期爆發多種呼吸道傳染疾病,包括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黴漿菌、鼻病毒、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7大病毒齊發。近日有網友爆料,各地已下線近一年的「綠碼」在個別城市重現,恰逢各地呼吸道疾病高發,引發討論;另一方面,浙江省義烏市向市民建議屯糧10天,封城疑慮再起。綜合陸媒報導,義烏市糧食安全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日前向全體市民發出社會化儲糧倡議,內容提出城鄉居民按家庭日均口糧消耗量計算,應保持10天以上存糧,「社會儲糧,全民參與。全市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廣大市民和糧食企業都要做『社會儲糧』的積極參與者。」倡議書呼籲,進一步增強防患意識、責任意識,人人承擔起社會儲糧的責任和義務,共同捍衛糧食安全的神聖責任。不過,該文章頁面目前已經不能打開,但搜索引擎上還有緩存顯示,城鄉居民按家庭日均糧食消耗量計算,應保持10天以上存糧,「社會存糧,全民參與」。另外,根據網友提供的圖片,四川天府健康通、廣東地區粵康碼都顯示「綠碼」,實時時間均為12月1日下午5時左右。廣州市民小馮登陸粵省事,發現確實能查到粵康碼為「綠碼」,只是需要查詢才能看到,沒有疫情時查找容易。隨後,她又通過廣州市民常用的小程序穗好辦查詢健康碼,發現也能查到,「很神奇,我記得健康碼已經下線了。」早在2023年2月16日,粵康碼就已下線,公告中稱「針對下線的服務,我們也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銷毀服務相關所有數據,切實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已下線近一年的綠碼重現江湖意味著什麽?廣州市衛健委和市長熱線工作人員稱,此事不由其管轄。 「疫情已經過去了,沒有事。」

台灣「2不利條件」…黴漿菌很難不流行!台大醫示警:院內疫情已升溫
中國、韓國、丹麥、瑞典等國近期爆發黴漿菌疫情,引發國內民眾恐慌。對此,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昨(1日)也示警,過去1個月以來,院內黴漿菌疫情有升溫趨勢,且台灣還有2大不利因素,包括過去4年沒有黴漿菌流行,以及周圍國家有黴漿菌疫情,因此未來1至2個月流行起來的機會非常大。黃立民昨受邀出席立法委員邱泰源國會辦公室、台北市醫師公會一同舉辦的「秋冬季節病毒蓄勢待發─公私協力攜手全民做好準備迎接挑戰」記者會。他在會中說明,台灣目前免疫負債情況嚴重,尤其可以從流感疫情看出端倪,例如今年流感從年初到現在一直沒斷,還罕見出現A型H1N1、H3N2,B型3種流感病毒同時爆發。再加上流感重症死亡通常發生在年長者,但今年卻出現兒童死亡個案,代表目前的流感疫情較為嚴重。根據世界各國的推估,免疫負債預期要2年才能將債還完。至於黴漿菌疫情,黃立民解釋,黴漿菌潛伏期可以長達1至2週,且1年4季都可能流行。根據疾管署監測顯示,中國大陸北方省分有一波疫情,主要發生在兒童,台灣則是低度流行,而且台大醫院其實已經看到黴漿菌陽性個案持續增加,台灣黴漿菌在接下來1、2個月大概很難不流行。尤其台灣已經有2大不利因素,首先是國內已有4年並未爆發黴漿菌流行,按照過往經驗,黴漿菌通常每3至7年會有一波較大流行;再來是周邊國家出現黴漿菌疫情,因此鄰近國家如果有流行,國內1年內也可能發生,因此預估明年春天會有新一波黴漿菌疫情。免疫負債另外一大憂心是疾病會變得嚴重,且可能有2種情況:首先是多重感染,同時感染2種細菌、病毒,或者感染病毒後引起細菌感染,都會比較嚴重;第2種情況則是細菌或者病毒本身變得嚴重,例如近期就看到大小孩感染肺炎鏈球菌引起腦膜炎的警訊。黃立民也解釋,最怕遇到因為免疫負債、疫情嚴重擠壓到醫療量能,然後又導致診斷醫治來不及,進而沒有監測到新發生的病毒、細菌。世界衛生組織就是因為這樣,才希望中國大陸把目前多重呼吸道疫情要清楚說明。黃立民也建議民眾,疫苗接種和呼吸道防護是2大減緩呼吸道傳染疾病感染的關鍵,疫苗包含流感疫苗、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至於呼吸道防護則是戴口罩、勤洗手、和病患保持距離。不過肺炎黴漿菌尚未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一般民眾最好的方式便是維持良好呼吸道防護。

防堵陸疫情入侵!國內4機場實施採檢 首4天「21人驗出病毒」流感占大宗
大陸近期爆發多種呼吸道傳染疾病,包括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黴漿菌、鼻病毒、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7大病毒齊發,為了防堵大陸疫情,疾病管制署日前已在4處國際機場實施採檢,首4日共有21名旅客被驗出病毒,其中流感病毒有13例占大宗。疾管署今(1日)發布新聞稿指出,11月26日起已於台北、桃園、台中及高雄共4處國際機場,實施「定點監測 鼓勵採檢」措施,針對包含流感病毒、新冠病毒、鼻病毒、肺炎黴漿菌、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17種病毒及4種細菌進行檢驗。疾管署透露,首4日共採檢38人,其中13例為流感病毒、3例為新冠病毒、3例為腺病毒、2例為鼻病毒,6例為陰性,另有11例檢驗中,依據目前監測資料與檢驗結果顯示,「流感病毒」已成為大陸近期傳染主流,而黴漿菌則出現降溫趨勢,將持續密切監測疫情發展。針對民眾關心國內黴漿菌疫情,疾管署表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黴漿菌肺炎可能每3至7年會有一波較大的流行,但近期監測結果佔比偏低「屬低度流行」,民眾無須太過擔憂;至於治療黴漿菌的藥品也已陸續到貨,目前並無短缺疑慮。

清冠一號治傷寒超萬用 中醫師公會:類流感、黴漿菌都有用
過去新冠肺炎肆虐時,中醫研究出「清冠一號」治療,讓不少民眾受惠,如今流感再起還有黴漿菌出現,中醫師公會就表示,根據多項細胞與動物試驗結果,「清冠一號」對於流感、腸病毒抑制效果都不錯,另外如今的黴漿菌雖然沒有實驗佐證,但對免疫失調仍有效用。中醫師公會今(30)日召開「清冠一號對類流感疾病的應用」記者會,認為清冠一號的應用,不僅對新冠肺炎有用,對類流感疾病也相當有成效,在細胞、動物和基因體學相關研究中顯示,通過多靶點的方式有效地調控免疫訊息傳遞,調節相關細胞激素和免疫活化分子的表達。從藥理研究和臨床治療的觀察結果得知,清冠一號可藉由免疫調控作用來改善細菌、病毒等多種病原體誘發免疫失調相關疾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博士魏紋祈就表示,清冠一號兼具對抗疾病病因與照護體質的典型中醫複方,相較於西藥類的抗病毒藥物針對單一病毒,清冠一號「多靶點」的治療模式,凸顯中醫的臨床優勢。不只對傷寒、流感、新冠等疾病有所幫助,近期流行的黴漿菌,魏紋祈也表示,雖然沒有直接實證證實效用,但從免疫調控機制去推斷,清冠一號對黴漿菌導致的免疫失調,也被認為可以達到調整功效。

籲防呼吸道疾病但缺藥?藍示警食藥署速與基層對焦
疾管署日前示警,中國大陸近期呼吸道感染疾病爆發,以流感為主,另有鼻病毒、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引發疾病,各年齡層都應加強防範,但同一時間,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卻提醒,專門用來治療小兒黴漿菌的抗生素,原廠「日舒」(zithromax)藥水在台灣已缺藥一年多了,食藥署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則對媒體表示,原因是原廠藥輸入供不應求,已在今年8月通報採控貨供應,因應秋冬需求已在10月底大量輸入,學名藥廠也正常生產供應以滿足需求。類似「基層藥局反應缺藥嚴重、食藥署卻說都已解決」的場景,近一年在媒體上頻頻出現,引發外界好奇,孰者為真。國民黨立委林為洲今天也質疑,如果真是基層藥局與食藥署連對「缺藥」定義都難以對焦,那麼基於保障國人健康為最優先的前提下,恐怕衛福部「難辭其咎」。林為洲今天與基層藥師沈采穎在立院聯合召開「抗生素大缺貨 食藥署隻手遮天 衛福部難辭其咎」記者會,林為洲說,他收到不少基層藥局反應,抗生素大缺貨,「國外進口的抗生素買不到,國產抗生素也要等著排隊、配合(政府藥廠分配」,簡單的說,就是藥局還不能多買,因為數量要分配,基層反應抗生素大缺貨情況其實非常嚴重。林為洲指出,監察院早在10月19日公布調查結果就曾揭露「地方缺藥,中央不知」,原因是「食藥署沒有主動查核管理機制」,凸顯食藥署「完全狀況外」,如果監院報告所言無誤,問題就大條了,因為這代表政府已經無法掌握國內藥品供應和調度情況。他質疑,每次基層藥局反應缺藥,食藥署第一時間回應總是擔保藥品充足,甚至怪(喊缺藥的藥局、業者)沒上平台登錄缺藥,林為洲認為,只是要人上網登錄,並非徹底解決問題之道,食藥署應採取更人性化管理,不僅要有專人和專線接受基層反應意見,還要讓各醫療機構缺藥就第一時間能致電反應,隨傳隨辦,並且追蹤後續藥品補足與否的處理機制。沈采穎則說,她27日再度臉書發文警告「抗生素又將大缺貨」,媒體記者問食藥署的回應,食藥署卻回應「缺藥請不要私底下講,請到平台上去登錄」,這樣的態度連監察院都看不下去,10月19日就已經質疑食藥署沒有主動查核管理缺藥狀況,但食藥署的回應卻仍是如此被動,繼續放任「基層缺藥,中央不知」。沈采穎指出,要解決秋冬季節缺藥問題,必需要將主管機關層級從目前的衛福部提高到行政院層級,尤其行政院長陳建仁出身公衛體系,難道不知若抗生素缺貨,對醫療機構和人民影響的嚴重性多大嗎?但閣揆到現在沒出面喊話保證不缺藥,只任憑食藥署說不缺藥,「欺上瞞下,顢頇無能」,若未來如疾管署警告呼吸道疾病真的在國內大流行,請問政府接下來又該怎麼處理?她呼籲政府,不要只是想增加藥學生及藥師員額,但對缺藥問題卻不動如山,請問若藥品不足,藥師又要如何執行業務?食藥署是否可以不要再只公布進口藥品的數字,應針對目前及未來傳染性疾病大流行的需求量,告訴人民「都已經超前部署了」,以及如何應對已出現的缺藥議題,才能讓人民真正安心。

健保點值「0.9元保衛戰」…擬由公務預算支應 行政院今拍板
1到6月健保給付點值縮水,引起醫界關注,民進黨2024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9日呼籲進行改善。而根據議程,行政院會今(30)日將拍板衛福部「113年健保總額成長率及點值調節情形」報告。衛福部長薛瑞元對此表示,會朝點值「不至於低於0.9元」方向努力,預計需要約40-50億元,由今年度公務預算支應。他也強調,該政策討論很久,將降低醫療院所的損失。賴清德在29日中常會指出,與行政院討論,在面對醫界改善工作條件的請求上面予以評估,希望能給予正面回應,包含COVID-19與類流感申報量,高於108年同期點數予以補助,應該以1點1元來計算;經第一階段挹注後,如該分區平均點值仍未到每點0.9元者,再補至每點0.9元。此外,賴清德也提到,補助金額可以依據結算點值重新估算,112年第一、二季中依基層醫院合計共需動支的51.33億元,中醫4.7億元、西醫基層5.65億元、醫院40.99億元,今年來完成回補;112年第三、四季的決算後比照辦理。

黴漿菌入侵「12/1起強制戴口罩」?網傳違者罰1.5萬 真相曝光
中國近期呼吸道感染疾病爆發,以流感為主,另有鼻病毒、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其中未滿5歲以流感病毒、鼻病毒為主;5至14歲以流感病毒、黴漿菌、腺病毒為主。近日一段訊息在網路流傳,內容稱「十二月一日上路!八類場所70地點『沒戴口罩』罰1.5萬」,被證實是舊消息。據了解,該訊息原始內容為,「十二月一日上路!八類場所70地點『沒戴口罩』罰1.5萬。十二月一日起強制戴口罩1.醫療照護(醫院•長照機構)2.大眾運輸(客運•高鐵•捷運)3.生活消費(百貨商場•超市•展覽場)4.教育學校 (圖書館•社區大學•K書中心)5.觀展觀賽(電影院•室內游泳池•遊樂園)6.休閒娛樂(酒吧•理容院•教堂)7.宗教祭祀(寺廟•教堂)8.洽公(銀行•郵局•電信公司•政府機關)」。(圖/翻攝自MyGoPen)經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查證,發現網傳「十二月一日上路!八類場所70地點『沒戴口罩』罰1.5萬」訊息,實為2020年台灣為了防堵秋冬疫情,當時指揮中心的秋冬防疫專案,規定8大類場所強制戴口罩,違法最高可罰1萬5000元,並不是2023年的規定,網傳訊息缺乏脈絡,容易造成誤解。另外,疾管署呼籲,因應近期中國當地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醫療量能緊繃,請長者、幼兒等免疫力不佳之民眾非必要勿前往中國,以防就醫不易延誤病情;如必要前往,建議出發前儘早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並於返臺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等相關TOCC,以供醫師評估及時診斷通報。

入冬首見禽流感「蛋荒」恐再起!農業部祭配套:「降關稅」引進雞蛋
秋冬是禽流感的好發期,雲林縣古坑鄉某蛋雞場以及台南四草候鳥的排遺,均被檢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讓民眾憂心「蛋荒」是否再度捲土重來。對此,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目前雞蛋供應無虞,倘若後續疫情大爆發,必要時將「調降關稅」讓業者自行進口,以滿足國內雞蛋需求。短短一周內爆出2起禽流感案例,陳駿季今(29日)受訪時指出,國內蛋雞場發生首起確診案例,農業部會針對禽鳥相關的生物安全加以防範,並了解候鳥遷徙路徑,以及落實禽場周邊加強檢測;另外日本、美國也相繼發生禽流感,將持續監控各國疫情。未來「缺蛋危機再起」如何因應?陳駿季透露,若後續禽流感大爆發,勢必會衝擊市場供需,屆時不排除啟動「關稅減讓」措施,讓貿易商自行進口雞蛋,不過相關配套仍需視市場供應程度、蛋價波動等2指標,才能決定實施與否。陳駿季提及,目前禽流感的防疫重點熱區,鎖定雲林與彰化縣的蛋雞場,防檢署會加強宣導及檢測,另若有雞隻異常死亡也會透過化製廠追蹤回溯死因。

赴日用餐「這行為」需注意 日律師曝:恐有賠償責任
不少人在外用餐完,為了體恤服務生,除了會幫忙將整桌的碗盤分類疊整齊外,還會隨手將桌上的垃圾全扔進碗裡,認為能讓店家減少收拾的麻煩,不過這樣的小動作,卻不是在各國的適用,甚至會帶給店家龐大困擾。對此,日籍律師牧野和夫表示,倘若店家因爲衛生問題而將碗的丟棄,就很有可能會產生賠償責任。日前,因為日本栃木縣宇都宮市的人氣拉麵店「家系拉麵Tatsuya」老闆在Twitter上發布貼文表示,最近很常看到客人用完餐之後,就隨手把用過的衛生紙丟進碗盤內,「這是共有財產,希望大家停止這樣做。」貼文一出後,立即引發外界討論,掀起正反兩派的論戰。根據日媒《Otonanswer》報導,牧野和夫提到,即使財產沒有被損壞,但如果做了一些導致該物體失去其功能或效用的事情,還是有可能會被指控犯有「財產損失刑事罪」,曾經有人就因為在餐廳中的餐具上排泄,被判定器物損壞罪。牧野和夫坦言,一般客人如果在拉麵店隨手將用過的衛生紙放入碗中,就會因為不容易界定行為上的嚴重程度,導致很難確立刑事損壞的指控,可是假設是患有流感或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做了同樣的事情,就可能會因為被認為意圖將疾病傳播給其他人被指控犯罪。牧野和夫補充說明,倘若店家最終顧慮到衛生問題而將碗丟棄,店家就有可能因為要蒙受損失,依據民法第709條的侵權行為向顧客索取損害賠償責任,但在正常的情況下,店家通常不會要求賠償,除非客人出現明顯的惡意企圖。日本栃木縣宇都宮市的人氣拉麵店「家系拉麵Tatsuya」老闆在Twitter上發布貼文,怒控客人經常用過的衛生紙丟進碗盤內。(圖/翻攝自家系ラーメンたつ家 Twitter)

北市首例流感重症死亡!女「發燒、呼吸喘」急速惡化 確診隔天病逝
112年流感季臺北出現首位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該民眾為80多歲女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個案於11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喘等急性上呼吸道症狀,至醫院就醫後診斷A型流感,病情急速惡化於隔(20)日病逝。依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臺北市112年10 月1日至11月27日累計12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75%(9例)未施打公費流感疫苗。有1例為6歲以下幼童,因出現癲癇及呼吸道症狀就醫,診斷感染A型流感併發支氣管肺炎,其餘11位皆為60歲以上長者,均具有慢性病史。除1例死亡外,其餘11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皆已康復出院。北市衛生局說明,流感的症狀除發燒、咳嗽、肌肉酸痛、倦怠、流鼻水、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外,也可能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北市衛生局提醒,近期氣溫變化大,呼籲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之民眾儘速完成接種,尤其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及孕婦等高風險族群,以產生足夠保護力;若有呼吸道感染相關症狀應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符合公費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以避免衍生併發重症之風險。近期中國大陸除有流感疫情外,另有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北市衛生局說明,肺炎黴漿菌一年四季皆可能感染,夏天及初秋較常見,各年齡層均有感染之風險,較常見於年輕人及學齡兒童,若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仍在恢復期或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則有較高發生嚴重感染之風險。肺炎黴漿菌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感染後症狀輕微,約1至4週可自行痊癒,惟約10%患者會併發肺炎,通常配合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則可治癒。中國大陸近期呼吸道感染疾病升溫,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前往中國前務必完成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肺炎等疫苗接種,並且務必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返國後若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等資訊,以供醫師評估及時診斷通報,並落實有症狀不上班不上課等自主防疫措施,以降低呼吸道疾病傳播的風險。截至112年11月27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使用率已近9成,公費疫苗賸餘8萬餘劑,接種疫苗後須2週方產生保護力,北市衛生局呼籲符合流感疫苗公費對象之高風險族群請儘速接種流感疫苗,以降低重症及死亡的風險,除378家流感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可提供掛號接種外,亦可就近利用社區接種站施打疫苗,另北市11月28日至12月19日間於11處捷運站設置23場流感疫苗設站及5場市場設站,提供滿50歲以上民眾接種服務,接種完成後還可領取1份實用生活用品,歡迎符合資格尚未接種之民眾踴躍前往接種。針對具接種意願但無法於指定日接種之學生,請持學校開立補種通知單自行至合約院所接種完成接種。

中國黴漿菌大流行台灣恐現疫情 羅一鈞:國內呼吸道疫情連7周降「不像大陸激增」
中國大陸近期的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流行病原體一口氣包含新冠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等7種類,情況引發國際關注,就連世界衛生組織也要求中國回報疾病數據,台灣也提高戒備,就怕遭受波及。對此,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8)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國內呼吸道疫情已經連續7周呈現下降趨勢;另根據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資料,黴漿菌占呼吸道病原比例僅不到1%,屬於低度流行,並沒有像中國大陸激增趨勢。根據羅一鈞表示,黴漿菌非病毒分離可以檢驗,但透過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資料顯示,國內黴漿菌在呼吸道病原占比僅1%不到,處於低度流行,也由於黴漿菌症狀沒有像流感那麼嚴重,可能比較往診所就醫,監測黴漿菌到醫院就醫、住院占比也相當低。羅一鈞指出,社區不是沒有黴漿菌,不過整體評估目前並沒有大流行,根據疾病管制署28日表示,11月19日到11月25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5萬2361人次,對此,羅一鈞分析,國內呼吸道疫情在9月底達到高峰之後,過去7周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沒有像中國大陸呼吸道疫情大舉攀升,而近四周合約實驗室分離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32%)為多,其次為腺病毒(26%)、副流感病毒(14%),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新冠病毒等。另外,坊間診所使用黴漿菌快篩協助民眾確診,台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主任陽光耀表示,一般民眾沒必要這樣做,因為黴漿菌快篩不像新冠肺炎有家用快篩,僅有醫用快篩,且需要抽血檢驗,加上有一定比例的偽陽性問題,其實臨床治療也不太會常規做血清抗體檢驗,而是依據症狀給予藥物治療,建議疑似有症狀還是盡快就醫。國內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現況。(圖/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