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汽車
    • 美旅
    • 3C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被「大師」摸脖警告:會得癌症 女子砸35萬調理…身體竟嚴重過敏潰爛

中國浙江杭州一名黎姓女子指控,她幾個月前到一家養生館,工作人員摸了她的脖子,就要求她趕緊調理,否則會得癌症,她嚇得花了8萬多人民幣(約35萬新台幣),調理了一個多月,沒想到身體嚴重過敏還出現潰爛。針對糾紛,工作人員回應稱:「皮膚出現紅疹是正在排毒」。根據《1818黃金眼》報導,黎女今年3月到杭州蕭山區一間健康管理中心準備調理身體,店內一名被稱為「大師」的王姓女子摸了一下她的脖子,稱如果不趕快調理就會得癌症,於是她接受了該店的各種調理方式,過程中「大師」拿著艾灸在她背部滑動,念著:「通…」,還給她自稱是祖先傳下來的藥物。黎女嚇到花了8萬人民幣,進行一個月的調理。(圖/翻攝自1818黃金眼)過了一個月左右,黎女身上接觸過藥物和艾灸的部位卻出現潰爛,肚臍還流膿,就醫診斷為過敏性皮炎、濕疹。對此,「大師」向《極目新聞》解釋,黎女皮膚出現紅疹等反應,是因為身體正在排毒,她原本給黎女預計的調理期限是2、3個月,更透露有一些相關藥物。被詢問到是否有職業醫師資格證?她則回應:「我有高級康復師證」,目前杭州市場監管部門正在調查。黎女出現過敏甚至潰爛,工作人員稱「身體正在排毒」。(圖/翻攝自1818黃金眼)消息曝光後,引發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有問題的是腦子,不是脖子」、「上當受騙的都是這種人」、「錢多了人就要命,然後就傻了!」

publish-icon 05月1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3種皮膚病一次來「潰爛蔓延全身」 帛琉男痛苦14年終於解脫

PASH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自體發炎疾病,由三種非感染性嗜中性球皮膚病組成,包含壞疽性膿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 PG)、痤瘡(Acne)和化膿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HS),其中的壞疽性膿皮病及化膿性汗腺炎是罕見的皮膚免疫疾病。來自帛琉的Mr. Sabo於2008年開始出現右小腿多處皮膚潰瘍,之後慢慢發展到雙腿,2009年皮膚病灶已蔓延至軀幹和上肢。2010年時臉部亦出現紅斑。在此之前Mr. Sabo曾於帛琉及菲律賓接受治療,但皆未能改善症狀,故他決定遠赴台灣求醫,期間陸續經歷了藥物治療與清創手術。2014年遇到了治療瓶頸,因此轉院由臺大醫院免疫性皮膚病專家朱家瑜醫師為他治療,為確立診斷,經過抽血檢查、基因檢測、皮膚切片檢查與專業判斷,排除血液腫瘤因素,確認Mr. Sabo罹患PASH症候群,開始使用環孢素(Cyclosporine)和氨苯碸(Dapsone)等藥物治療,在Mr. Sabo的配合治療下,他的四肢、背部和腹部的傷口逐漸癒合,病情穩定控制中,之後並由皮膚外科廖怡華醫師執行膿腫切除及植皮手術。後續在Adalimumab生物製劑治療下,核磁共振影像仍顯示進展性的直腸廔管,於2018年照會直腸外科洪基翔醫師進行大腸造口術、廔管切除術及多次清瘡,以保留肛門括約肌功能,在團隊合作的治療模式下有效地遏止疾病惡化,追蹤至今廔管沒有復發。壞疽性膿皮病的表現為皮膚的炎症和潰瘍性疾病,發炎性的丘疹或膿疱會發展成疼痛性的皮膚潰瘍,病灶邊緣呈現紫羅蘭色,且出現化膿情形。超過一半的患者甚至會合併全身性的疾病,發炎性腸炎、血液疾病及關節炎皆為常見的合併症。化膿性汗腺炎的發病機轉則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認為HS是一種慢性毛囊閉塞性疾病合併慢性發炎。主要病灶發生在腋下、腹股溝、肛門周圍、會陰和乳房下皺壁等皮膚區域,反覆發炎的結節和膿腫到皮膚廔管與嚴重瘢痕,及伴隨而來的疼痛、惡臭、分泌物和影響容貌,導致許多患者對自我身體心像的改變產生心理上的自卑與退縮,影響身心甚鉅。目前對於PASH症候群,並無固定的治療方式,而是依病患臨床症狀、病灶嚴重程度及是否有合併症等,來選擇治療傷口方式,並以局部或全身性藥物治療來抑制全身的免疫反應,以達到控制病灶的發展,但無法根治。其中全身性藥物,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ive drugs/agents)和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可改善炎症過程以促進傷口癒合;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因作用快速,通常作為初始治療使用,對於不能耐受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或對全身性糖皮質激素無反應的患者,亦可嘗試全身性環孢素(Cyclosporine)治療。局部或病灶內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和局部他克莫司(Tacrolimus)通常用作全身治療的輔助手段。另有研究結果指出單株抗體(Infliximab)做為第二線藥物可有效改善皮膚病灶,因此近年來風濕免疫科李克仁醫師也積極協助參與Mr. Sabo的治療團隊。PASH症候群初始表現有時類似感染性皮膚疾病,但治療方式完全不同,延誤診治往往會讓病情極度惡化;而使用多種高劑量全身免疫抑制劑治療又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更讓此病症的治療常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此時唯有細心觀察病灶演變與追蹤各項檢驗數據,才能避免嚴重副作用發生;該病臨床罕見,早期診斷尤其困難,因此有經驗的醫師甚為重要。此病症容易反覆發生,嚴重時擴及全身,造成病人身心備受煎熬,即使稍有改善,卻難以擺脫發病後的斑痕,故治療應以控制病情及維持病人生活品質為目標,需多專科醫師共同合作,結合藥物治療與外科手術的介入,才能得到最好的成果。Mr. Sabo罹病14年,在臺大醫院治療近8年,在病人與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病情穩定控制中,讓他有好的生活品質。經過漫長的治療過程,Mr. Sabo非常信任臺大醫院也愛上在台灣的生活,他把治療經過及心路歷程記錄下來,期盼能分享與鼓勵更多的病人保持希望,勇敢面對疾病的挑戰及接受治療。

publish-icon 05月16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27歲女跳劉畊宏毽子操致腋窩潰爛 醫檢查竟是「這原因」惹禍

男藝人劉畊宏出道逾30年,近年轉往大陸發展,事業重心逐漸移往對岸。他與愛妻王婉霏日前靠健身直播引起討論話題,他透過直播平台教學「毽子操」更掀起一股跳操熱潮,吸引不少藝人與網友跟風一起跳,期間也屢傳「災情」,除了一名粗心的爸爸踢傷寶寶,還有24歲女跳了2分鐘就送急診,這次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又有一名女子因跳操後未即時盥洗,竟罹患了間擦疹。根據《瀟湘晨報》報導,一名27歲女子小亞(化名)表示,自己將近一週以來,每天晚上都跟著劉畊宏跳一小時的健身操,直到全身大汗淋漓才停止;原本是想加強體能健身,不料,小亞近日卻發現,自己的腋窩和腹股溝開始莫名的發癢、發紅,嚇得她趕忙前往醫院診療。醫師替小亞診療時,詢問其近日生活狀況,得知小亞每天跳操都要出一身汗才停下,事後又未即時清潔盥洗,讓汗液殘留在皮膚上,特別是腋窩和腹股溝處,患部變得愈來愈癢還開始發紅。經檢查確認小亞罹患了間擦疹(指皮膚的皺褶部位,由於潮濕、溫暖、摩擦等因素所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症)。27歲女跳劉畊宏的健身操後未即時盥洗,罹患間擦疹。(圖/翻攝自微博)醫師事後提醒,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可每日清洗皮膚褶皺區域,並在清洗後充分擦乾,保持乾爽,以減少患部不適,幫助復原。

publish-icon 05月08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新療法!長庚採「環孢靈素」治療嚴重藥物過敏 成果登國際期刊

藥物過敏是一種常見的免疫反應,可依發作的時間分為立即反應型(服藥後數小時內出現)與延遲反應型(服藥後3-28天出現)。延遲性藥物過敏當中,有一種病程較長且易復發的型態,稱為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簡稱DRESS症候群),使用類固醇治療於減量時常有復發之情形,由於類固醇無法順利減量,在長期服用類固醇下產生許多副作用。環孢靈素(Cyclosporine)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常用在自體免疫疾病及器官移植使用。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針對類固醇依賴之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的病人,改用低劑量環孢靈素不但能有效消退症狀,並可有效降低疾病復發機率,避免因長期使用類固醇產生副作用之風險。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21年8月的國際免疫期刊《Annals of Allergy,Asthma & Immunology》。45歲的張先生,因鼻竇炎服用抗生素治療,竟產生廣泛性全身紅疹,就診時合併發燒,抽血顯示有嗜伊紅性血球升高以及肝指數升高情形,配合皮膚病理檢查結果,確診為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醫師立即收住院並改用針劑類固醇治療,3周後病人的全身紅疹仍反覆發作,且肝指數與嗜伊紅性血球數值也仍異常,同時還出現類固醇的副作用,如高血糖與腎上腺機能不足。醫師與病人討論後,換成低劑量環孢靈素治療,2週後紅疹完全消退,後續服用環孢靈素3個月,除了成功停止服用類固醇外,病人的紅疹完全消退,且肝指數與嗜伊紅性血球數值皆恢復到正常值,也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鐘文宏醫師表示,服用藥物後產生嚴重型皮膚藥物過敏反應有許多種類,依過敏反應發作的時間可分為立即反應型與延遲反應型。立即反應型藥物疹大多服藥數小時內發作,常見皮疹表現為尋麻疹、血管性水腫等。延遲反應型藥物疹中,通常在連續使用藥物的3-28天後才出現,除了大家聞之色變,以全身破皮和黏膜潰爛來表現的史蒂文-強生症候群及毒性表皮壞死外,還有另一種不少見的延遲反應型藥物過敏稱為「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簡稱DRESS症候群)」。DRESS症候群通常發生在服藥後的2到6周,最常見引起的藥物種類為抗癲癇藥物、磺胺類抗生素、痛風藥物等。臨床上會看到全身紅疹、發燒、淋巴結腫大、血中嗜酸性血球升高。相較於史蒂文強生症候群及毒性表皮壞死,雖然DRESS症候群不會侵犯黏膜,但其紅疹為難退之臉部及全身紅腫,並且會侵犯許多內在器官(如肝炎、腎炎、肺炎、心肌炎等),其中最常見且最嚴重侵犯的器官為肝臟,若沒有立即停用可能引起藥物疹的藥物並給予治療,後續可能會合併嚴重器官衰竭甚至是出現自體免疫疾病等。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陳俊賓醫師指出,目前DRESS症候群的第一線治療為「美國仙丹」類固醇。但由於DRESS症候群病程較長且易復發,有些病人皮膚過敏反應會長達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每當類固醇減量時,病患常會反覆全身紅疹發作或內在器官異常,出現「類固醇依賴」之情形。由於類固醇無法順利減量,在長期服用類固醇下,這類的病人會產生許多類固醇副作用(如高血糖、消化性潰瘍、腎上腺機能不足、免疫低下或骨質疏鬆等)。許多病人無法承受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族群,因此為了降低類固醇使用,林口長庚皮膚部研究團隊提出針對DRESS症候群非類固醇藥物的新療法—「環孢靈素」。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蘇倖柔醫師表示,早期環孢靈素較常使用於器官移植後避免排斥作用或是乾癬病患,僅有零星案例報告顯示環孢靈素成功治療DRESS症候群。為證實環孢靈素的效果,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展開研究,共收錄了8位類固醇依賴之DRESS症候群的病人,收錄的標準包含使用類固醇至少3週並於減量時有疾病復發之情形或長期使用出現類固醇副作用等。結果顯示,當以低劑量(1-3毫克/公斤/天)環孢靈素代替類固醇治療病人後,除成功減量類固醇外,病人的紅疹消褪良好且嗜伊紅性血球數值與肝指數亦恢復正常。鐘文宏醫師表示,針對類固醇依賴之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DRESS症候群)的病患,低劑量環孢靈素顯然是一個安全的類固醇替代藥物,在類固醇減量的同時,加上環孢靈素,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復發的機率,也降低因長期使用類固醇產生副作用之風險。這項研究結果將可提供臨床醫師參考,以及早減輕病人飽受類固醇副作用之苦。

publish-icon 05月0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包皮槍坑人1/名醫改機自創新術法 病患控:下體腫出超大水泡

靠著自創「包皮槍3.0」手術聞名的泌尿科名醫「顧芳瑜」,打著「少疼痛」、「減少感染」等話術吸引男顧客找他割包皮,還被網友封為「包皮王」、「鳥科學醫師」,但本刊接獲投訴,顧男私自將包皮槍原廠零件更動,導致多名病患動刀後,不但傷口腫脹感染潰爛留下不可逆的傷痕,甚至還有人一勃起就會劇痛,只能轉診重新動刀。所謂包皮槍手術,是使用像紅酒開瓶器的包皮槍套在陰莖上,切斷多餘的包皮同時,也會將縫合鋼釘及矽膠縫合圈放入,協助傷口癒合,因此傷口平整,2天內就能恢復上課或工作,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割包皮手術。本刊調查,傳統的包皮環切手術,手術時間約30至40分鐘,出血較多,傷口需一個月才能癒合,費用約8000至12000元;雷射割包皮手術,手術時間約15至30分鐘,出血不多,傷口2週可癒合,費用約12000至15000元;新式微創包皮槍手術,手術時間約10分鐘,出血少,傷口7至10天可癒合,費用約28000至30000元。不過目前原廠包皮槍只出到第二代,而顧醫師卻自行改裝第三代,將原本的鋼釘拆除,改用電燒及手工縫合傷口,不少病人術後接續出現問題。「我割完包皮之後,第一天晚上基本上完全無法睡覺,一兩個小時就會痛醒一次,到了第二天起床發現腫了一個超大的水泡,當下的心情真的非常緊張。」不願意具名的A先生說。原本以為花大錢,能夠妥善處理長期以來包皮過長的問題,但A先生手術結束後,不僅下體頻頻傳來劇烈疼痛,甚至縫線處還紅腫發炎,A先生隔日回診,顧男只對他表示是繃帶纏太緊,解開來重新包紮就可以處理好。包皮槍手術比起傳統割包皮手術,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傷口美觀、復原期短等優點,但價格也比較高。(圖/黃鵬杰攝)「但是重新包紮的過程,對我來說真是痛苦啊,繃帶與傷口都黏在一起,花了半小時才搞定,術後的前幾晚也都痛到無法入睡。」A先生上網路爬文後才發現自己花了大錢得到的結果,竟比做傳統包皮環切手術還要慘。「我查了之後才知道包皮槍手術應該是有釘子的,沒有釘子就跟傳統手術一樣。」A先生說。為了挽救自己的下半身,A先生只好前往聯合醫院泌尿科重新縫合陰莖,但他的陰莖已被留下了醜陋的傷痕,勃起時還會傳來陣陣刺痛。因為包皮槍3.0手術失敗,A先生雄風重挫、心理產生陰影,不敢在曖昧女性面前脫褲子。「我認為顧醫師非常沒有醫德,手術前應該要明確告知手術的各環節做法,再加上他擅自改變調整包皮槍用法,更應該要清楚讓病人知道,他所進行的手術是只有他自己覺得是比較好的,並沒有文獻可證明他的手術效果。」A先生表示。「會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經歷,就是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受害者出現,有時候常常會覺得怎麼能這麼倒楣,全台灣就只有這個醫生這樣亂搞,而我卻偏偏遇上…」A先生無奈地說。本刊致電顧芳瑜醫師,他表示目前沒有接到病患有相關後遺症的案件,若病患產生後遺症,或對於傷口不滿意,都可以回診處理;同時,顧芳瑜也強調包皮槍3.0手術並沒有比較高價,且使用的醫材、耗材都是衛福部許可。對此,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待病患提供相關資料後,才會進行查察,但對於醫師可否隨意更改醫療器材,並且加收費用,衛生局醫事科何姓科長卻沒有正面回應,貌似也不知道相關規範,而該名科長隨即以開會為由掛上電話,讓人擔憂民眾若因此出了狀況,恐怕求助無門。不少想割包皮的男姓為了迅速復原、追求美觀的傷口、降低發炎機率,都會選擇使用包皮槍手術。(圖/翻攝畫面)

publish-icon 05月0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包皮槍坑人2/PTT「包皮王」割爛鳥 男病患術後做愛不敢開燈

近年在包皮界風行一種「包皮槍」微創手術,有著傷口小、術後疤痕美觀等特點,雖然一槍就要3萬,但許多男性仍趨之若鶩。本刊日前卻接獲投訴,在PTT上有「包皮王」之稱的泌尿科名醫顧芳瑜,自行改裝包皮槍,還向病患收取高於一般行情2倍的費用,但病患術後卻出現傷口發炎潰爛、勃起異常等不良反應,甚至在陰莖上留下難看傷痕,讓病患們氣憤地出面控訴。「當時在網路上看到關於顧醫師的廣告,而他在PTT上又被網友封為包皮王,所以我就過去諮詢,並決定由顧醫師動刀。」但L先生這時卻不知道手術後的結果將大大影響自己的一生「性」福。「他(顧醫師)告我說的手術恢復比較久,包皮槍手術比較快,但是有掉釘的問題,他這個3.0是用包皮槍切然後手縫,恢復期會快很多。」L先生說,經考慮雖然一次要價不菲,但為了一生的幸福,L先生還是忍痛花下去。所謂包皮槍手術,是使用像紅酒開瓶器的包皮槍套在陰莖上,切斷多餘的包皮同時,也會將縫合鋼釘及矽膠縫合圈放入,協助傷口癒合,因此傷口平整,2天內就能恢復上課或工作,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割包皮手術。泌鳥科名醫顧芳瑜在PTT上被封為「包皮王」,在業界有相當知名度。(圖/翻攝顧芳瑜臉書粉絲專頁)本刊調查,顧醫師所創的包皮槍3.0手術,其原理就是將一次性的包皮槍上的接合鋼釘(用於龜頭外緣與傷口接合)移除,在將包皮切除後,改用電燒、縫合等方式縫合傷口,不少泌尿科醫師認為,這作法跟傳統的包皮環切手術無異,產生的疤痕依然不工整,但顧醫師聲稱,自己首創的「包皮槍3.0」手術與一般包皮槍手術相比,有切面工整、手縫癒合迅速、減少感染特點,因此仍吸引許多男性上門手術。不過在接受顧醫師的包皮槍3.0術後留下的傷痕,卻讓L先生相當不滿。他說「傷口那一圈有縫線勒痕,變得像硬塊一樣一顆一顆的,有時候壓到會有緊痛感,而且也非常不美觀,跟女朋友做愛都不敢開燈。」「動完手術後真的很無言,醫生怎麼會把這種沒有經過臨床實驗的手術方式直接用在病人身上,就算他結合的兩種方式都是現有的技術,但也不行這樣亂改動儀器或手術器具吧。」L先生抱怨。「沒事別割,要割請多做功課。」短短一句話道盡L先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割包皮血淋淋體悟,他也表示,與其花大錢動包皮槍3.0手術,還不如接受傳統的手術,反正結果都是一樣,呼籲男性在替小兄弟動刀前一定要三思。顧芳瑜將包皮槍的專利技術「縫合釘」移除,在將包皮切除後,用電燒止血、縫合的方式進行手術,被同業醫師批評與傳統環切手術無異。(圖/讀者提供)本刊致電顧芳瑜醫師,他表示目前沒有接到病患有相關後遺症的案件,若病患產生後遺症,或對於傷口不滿意,都可以回診處理;同時,顧芳瑜也強調包皮槍3.0手術並沒有比較高價,且使用的醫材、耗材都是衛福部許可。對此,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待病患提供相關資料後,才會進行查察,但對於醫師可否隨意更改醫療器材,並且加收費用,衛生局醫事科何姓科長卻沒有正面回應,貌似也不知道相關規範,而該名科長隨即以開會為由掛上電話,讓人擔憂民眾若因此出了狀況,恐怕求助無門。

publish-icon 05月0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2大高齡問題」細胞治療有解 再生醫療專法下周送行政院

衛福部推動《再生醫療三法》,其中三法分別為「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加上去年底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3+1」的架構期盼加速台灣在國際醫療上的競爭力。「台灣再生醫學多元影響力」論壇今(21日)舉辦,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致詞時表示,再生醫療專法下周將送行政院,希望可以用國家立法更完整地勾勒出醫療的產業發展、人才培育等,因為再生醫療需要多方面、多產業的彼此協助,才能展現全戰力。論壇也邀請再生醫學領域專家,分享再生醫療三法啟動元年後,醫界與產業跳躍式的進展。論壇有兩大主軸。首先,主要聚焦在法規開放後對民眾與醫界5大效益,包括費用更親民、銜接新藥、量產化、擴大科別適應症,以及呼應高齡與寵物、運動、顏值經濟等廣大社會需求。其次,也深入探討細胞治療技術,分享再生醫療多元應用的趨勢與發展。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戴念梓教授表示,細胞事先製備成藥物製劑,可立即取用,一旦有緊急需求,可快速用於療程,也能大幅降低治療費用,像是八仙塵爆嚴重燒燙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巫康熙醫師也補充,面對急重症患者如COVID-19所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與肺部纖維化等,也能搶在黃金治療期作處置且療程短,更可因應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高齡與長照問題。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三法通過後,訊聯除了在特管法的收案外,在新藥開發上,如虎添翼,得以雙管齊下運用已核准的自體細胞治療銜接至異體細胞的新藥申請。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例,新光醫院、童綜合醫院與臺中榮民總醫院皆為核可的施行院所。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釋高上主任表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在臨床上診斷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顛覆既有的印象,越往「兩極化」的趨勢發展。除了基本盤高齡患者外,也受到全民瘋運動的影響,門診中常遇到大型運動盛會後,負傷來看診的年輕族群。論壇特邀縱橫體壇30年的中華女籃總教練錢薇娟,分享運動傷害的親身經歷。錢薇娟年輕時參與無數比賽,19歲膝蓋就開過一次刀,40歲退休前雙膝累積已開3次刀,也接受過各式各樣的療法,只求以最快的速度重返球場。隨著年紀增長,全身疼痛加倍奉還,大大影響到日常生活!錢薇娟慶幸現今醫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治療運動傷害能也有更全面性的規劃,選擇盡量降低傷害性與副作用的治療方案,像是用自己脂肪中的間質幹細胞,治療膝關節軟骨的缺損,不同於過往侵入性的治療,細胞治療僅須透過注射的方式,即可達到細胞再生的效果,有望根治退化的膝關節。釋高上主任補充,隨著法規開放,細胞治療技術得以銜接新藥,大幅降低治療費用,相信能幫助到廣大的高齡與運動族群。而人口快速老化,另一大隱憂是長照中的慢性傷口照護,大大突破以往的迷思,慢性傷口不限於糖尿病患者和血液循環不易到達的四肢、甚至會發生在頭部!三總整形外科戴念梓教授分享,近期與訊聯生技合作收治一位八旬的婦人,因長期佩戴髮飾,金屬固定夾積年累月的摩擦頭皮,導致頭皮受傷。原先不以為意,僅以藥膏處理患部。然而,傷口竟長達半年都無法癒合,深到見骨!急忙求助於門診,透過清創手術搭配自體脂肪幹細胞,噴灑與注射患部周圍等合併治療後,促進血液循環、血管新生及組織再生,只進行2次療程,傷口復原情況良好,也省下6成治療費用。本次論壇的第二大亮點,更深入的探討再生醫學的多元應用範疇。廣邀鑽研於各種細胞類型的醫學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馬惠康醫師、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賴泓誌主任,分享國內外細胞研究的顯著成果,以及法規開放後適應症得以生物製劑治療的效益,應用範圍橫跨眼科(眼角膜、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到乾眼症)、皮膚燒燙傷到牙科(如牙周病、傷口潰爛)等,大幅提高復原的可能性。具有3千例慢性傷口照護經驗的何鈞軒醫師表示,衛福部統計,每年需要傷口照護的民眾高達657.8萬人,其中慢性傷口超過51萬人。患者大多會選擇在基層診所治療(35.4%),超過醫學中心(31%)與地區醫院(21%)。然而,全台灣診所一萬兩千間,僅有8間通過醫策會品質認證可申請施行細胞治療慢性傷口。為此,診所醫師非常樂見法規的開放,也能將細胞治療應用在更多適應症上,例如:生物製劑應用於急性燒燙傷、毛囊幹細胞應用於植髮…等。

publish-icon 04月21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男子「神祕小洞」被感染右臉潰爛…邵雨薇也有 醫揭恐怖後果

高雄一名60歲男子右臉突然紅腫,短短一周內就潰爛,就醫檢查發現是「耳前廔管」感染,併發壞死性筋膜炎。事實上,耳朵上的小孔是一種先天性畸形,藝人邵雨薇也有,需特別小心,嚴重細菌可能吃進視神經、腦部,導致失明甚至致死。邵雨薇曾在臉書坦言,自己有「耳前瘻管」,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什麼特殊症狀,但如果發炎就會很難根治,她看到有媽媽幫寶寶擠了這個小孔,發炎非常嚴重,必須去醫院切除外側瘻管,因此提醒大人們別亂擠小孩的耳前瘻管,如果發炎一定要謹慎治療,「快點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邵雨薇有耳前廔管。(圖/翻攝自邵雨薇臉書)近來有民眾因為耳前廔管感染,導致整個右臉爛掉。據《蘋果新聞網》報導,男子的右臉在一周以來,從右耳處往右眼方向腫痛,到坊間診所就醫多次,但吃藥都沒有改善,到高醫急診時,整張右臉腫脹潰爛,連右眼都無法張開。收治並例的高醫整形外科主任黃書鴻替他安排電腦斷層等檢查,發現男子已從蜂窩性組織炎,惡化至壞死性筋膜炎,若再晚一周就醫,右眼可能會失明。男子被送進開刀房進行清創手術,清除右額與右臉皮下與筋膜內滿滿的膿瘍,才發現右耳處有耳前廔管,也是導致此次壞死性筋膜炎的禍首。黃書鴻指出,男子不知道自己有耳前廔管,加上有糖尿病史,免疫力較為低下,才會耳前廔管併發細菌感染時,僅一個禮拜,就右邊半側臉爛掉,所幸清創手術很成功,術後住院2周,輔以抗生素等療程,順利康復出院。黃書鴻提醒,民眾可以照鏡子,看看耳朵的耳輪前上方是否有小凹洞,若有就是「耳前廔管」,平日只要依一般洗臉等清潔程序即可,若有紅腫熱痛等現象,就醫時應告知醫師有耳前廔管,以免錯失鑑別診斷的契機。

publish-icon 04月1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24歲正妹罹癌分手「熬33次放化療」 一年後現況曝光

超勵志!中國廣東一名24歲女子去年罹癌,經歷了分手、準備考試等煎熬,她用影片敘述自己一年來的抗癌經歷,「2021年終於結束了,這一年太苦太長了,人生應該不會比這更差了!」根據《紫牛新聞》報導,這名女子叫做陳琳瓊,出生於1997年,熱愛健身、到處逛街,去年元旦和朋友跨年結束,她收到一家心儀公司的錄取通知信,因此打算從工作2年的地方辭職,準備開始新生活,然而一場體檢,卻讓所有的計畫被迫暫停。因為總是痰出血,她到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發現是鼻咽癌,還好不是晚期。決定住院後,父母從外地來陪她,她剪掉最愛的長髮、和相戀半年的男友分手,準備迎接漫長的抗癌生活。陳琳瓊從2021年1月底到5月底,將近半年時間都在病房裡度過,起初她什麼都不願意吃,只躺在病床上睡覺,空閒時間一多,便開始亂想,之前想減肥卻瘦不下來,但抗癌期間體重一下子掉到75公斤,她卻想胖回去,滑手機就會羨慕別人多采多姿的生活,「想多了,又開始傷心流淚」。陳琳瓊罹患鼻咽癌,2021年整整一年在病房中度過。(圖/翻攝自紫牛新聞)「3天拔了4顆智齒,化療後還有放療,3次化療,30多次放療……嘴巴裡都是潰瘍,脖子也開始潰爛」,陳琳瓊回憶起抗癌經過,因為治療過程很漫長,放化療就要半年,後面還要休養幾個月,她體會到時間的珍貴,因此決定備戰廣州大學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考試,無論結果怎樣,一定要堅持到進考場的那一刻。陳琳瓊找到了新目標,有了生活的意義,抑鬱情緒也慢慢消失,2022年春節前後,研究生考試結果相繼公布,她卻格外淡定,「我不知道考試結果會怎麼樣,當然希望能上岸,但是2022年我更希望能健康快樂,把頭髮留長」。如果能順利考上研究生,她還要讀博士,研究喜歡的專業和領域,畢業後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將這段經歷分享給身處痛苦的人,「經歷過癌症治療的日子,我更能體會別人所說的疼痛」。陳琳瓊成功抗癌,並即將展開新生活。(圖/翻攝自紫牛新聞)陳琳瓊回頭看自己之前寫的抗癌日記,用「情緒化」形容那些文字,「我想告訴別人,在當下那一刻,你肯定是特別難過的,但是走出後,回過頭去看,你會發現沒有那麼難熬」。而成績公布後,她以初試成績405分的高分,進入廣州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複試,之後順利通過複試,拿到研究生入學名額,今年9月將重新展開理想的新生活。

publish-icon 04月12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女星「曾不清場拍全裸寫真」 羽庭胃壁潰瘍擁2千萬房產

有「替身女王」之稱的女星羽庭,曾多次參與類戲劇《戲說台灣》、《藍色水玲瓏》,成為台灣觀眾眼中的熟面孔,更拍攝全裸寫真《替身》,秀出火辣魔鬼身材,被外界封為「波神」,近年來多往大陸發展的她,未料身體出了狀況,原來她過去就深受腸胃疾病所苦,這次照腸胃鏡竟連醫生都嚇呆了!羽庭身材火辣,卻飽受性騷擾。(圖/報系資料照)羽庭21歲因擔任澳門演員梁洛施替身演員爆紅,曾拍過全裸寫真《替身》且大方不清場,不害怕被貼標籤,加上演出類戲劇《戲說台灣》、《藍色水玲瓏》,讓她累積不小名氣,她曾透露遭到某導演伸出狼爪,她勇敢站出來揭發,就是希望以自身經歷呼籲女性一定要勇敢發聲。她近年則是赴大陸拍戲發展事業,直到今年3月初返台,原先要再赴大陸拍戲,但是疫情再起,原先談好的3部戲因為隔離天數拉長,導致她只剩一部戲可拍,收入短少40萬元。羽庭曾拍攝全裸寫真。(圖/報系資料照)據《自由時報》指出,羽庭透露媽媽家族有癌症史,爸爸家族則是胃不好,羽庭從國中開始就有胃痛的情況,所以她非常注重自身健康,定期回醫院檢查。沒想到羽庭去年照胃鏡時,竟發現胃潰瘍和胃幽門桿菌,「胃壁已經受傷潰爛,連醫生都嚇呆了,到底胃潰瘍跟幽門桿菌要多糟的狀況才能並存,據醫生指出「大概10個病人才有一個」,她鬆口自己罹癌機率來到80%。對於身體健康亮紅燈,這也讓羽庭重視養生,決定顧好健康後,於年底拍攝寫真集,除此之外,她還打算換房,目前她住在2014年以1500萬買下位在南京東路21坪的房子,如今房價漲到2千萬,羽庭表示,她鎖定南京東路、基隆路這一帶的物件,此外她還分享買房小撇步,指出樓層要高,並且對於風水也不馬虎,提醒房子不能鄰近高架橋。

publish-icon 04月08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早產雙胞胎只能救一個 父含淚「抓鬮」決定誰能活…虐哭上萬網友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中國大陸一對早產雙胞胎的父母,卻被迫要放棄其中一名孩子的生命。這對已經賣掉房產、欠下人民幣20多萬(約新台幣93萬)的夫妻,由於只剩下治療一個孩子的費用,不得不用抽紙條的「抓鬮」方式來決定兩個孩子的命運。雙胞胎父親用抽紙條的「抓鬮」來決定孩子們的命運。(圖/翻攝自微博)綜合陸媒報導,雙胞胎爸爸阿濤與媽媽阿褘(均為化名)在去年12月10日迎來寶貝們的誕生,但這對「僅懷孕6個多月」就誕生在這個世界的雙胞胎,實在來得太急太趕,一出生就罹患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新生兒敗血症、呼吸衰竭、先天性肺炎等疾病,且體重極輕,必須送往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進行監護治療。阿濤表示,由於孩子們出現皮膚潰爛、肺炎加重等病情,因此轉往更上層的鄭州兒童醫院治療,但等待著他們的卻只有更多的壞消息。先是醫師明確告知「兩個孩子都不樂觀」,之後又發現孩子們腦發育不全、貧血、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血管瘤等疾病,兩個孩子目前都需要24小時輸血、輸氧和營養液來維持生命。雙胞胎父母已發起募款,需要人民幣20萬(約新台幣93萬)才能拯救老二的生命。(圖/翻攝自微博)為了保住兩個孩子,夫妻倆已賣掉家裡的房子,但不到2個月已花掉人民幣30多萬(約新台幣135萬)的治療費,且已經欠下許多債務,逼得阿濤與阿褘必須進行二選一的艱難抉擇。無法割捨任何一個孩子的阿濤,在監護室外握著「留」的抓鬮紙條,上頭寫著老大的名字,這代表將被放棄治療的老二,可能要面臨死亡的命運。而這對雙胞胎抓鬮的消息傳開後,各界也發起捐款,希望能挽救這對雙胞胎的生命。

publish-icon 03月28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38歲女乳頭狂發炎…洗澡驚見「滲出紅汁」潰爛變硬 竟是罹患罕見癌症

大陸一名38歲的陳姓女子1年多前發現左側乳頭反覆發炎,原以為是皮膚炎,塗抹藥膏後就沒有特別在意,不料後來洗澡時,發現患部開始潰爛,到皮膚科看診也時好時壞,直到乳頭流出紅色液體,才驚覺大事不妙,趕緊到醫院治療。沒想到,經過各項詳細檢查,醫生發現陳女竟然罹患了一種罕見癌症。《西安新聞網》報導,陳女當時發現左側乳頭反覆發炎,擦了藥膏後稍有好轉,然而過一段時間又出現潰爛,於是前往皮膚科就診,並按照醫囑使用乳房濕疹外用藥物,但症狀仍時好時壞。類似情形持續1年,陳女日前洗澡時,驚見乳頭流出紅色液體,且質地似乎變得堅韌,趕快又去了醫院,接受切片檢查。經過詳細檢查,醫生做出診斷,指患者罹患「乳腺非特殊型浸潤性導管癌」,已侵蝕乳頭表皮及皮下,讓她錯愕不已。由於當地醫療條件有限,陳女前往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乳腺外科就診,接著進行了一系列檢查,最後被證實罹患「乳腺濕疹樣癌」,是一種相當少見的乳腺癌。醫生說明,乳腺濕疹樣癌僅占所有乳腺癌的2%~3%,臨床表現為乳頭反覆搔癢、糜爛、滲液、結痂等,但結痂後並不會好轉,且痂皮脫落後可見到糜爛面,容易被誤診,也常被患者當成皮膚病。明確診斷後,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乳腺外科主任尚進,為患者進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再輔以化療,陳女情況轉好。醫生表示,乳腺濕疹樣癌的好發於50至60歲,其中3分之2為絕經後女性,治療與一般乳腺癌並無特殊差異,部分患者僅需接受單純切除及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其他人則需採用乳房改良根治術,術後結合病理結果,進一步決定治療方案,不須太過害怕,因此若乳房出現類濕疹症狀,建議盡快到乳腺外科就診。

publish-icon 03月2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5歲哥愛咬指甲被媽「塗辣椒」警告 1個月後…指甲爛的竟是親弟弟

你家中的孩子也愛咬指甲,講也講不聽嗎?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節目上分享一個案例提到,有一名5歲男童,因為太喜歡「咬指甲」,導致十根手指頭又短又醜,還咬到引起甲溝炎,後來媽媽為了戒掉孩子的壞習慣,試著在這個男童的手指塗辣椒,希望達到制止效果。豈料經過一個月,換成男童弟弟「指甲整個爛掉」來就醫,一細問原因才發現,弟弟的手指甲之所以會潰爛,不是自己咬出來的,而是因為哥哥自己的手指甲沒得咬,索性「借弟弟的啃一下」,結果把弟弟的指甲咬出病。開業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她曾遇過一名媽媽碎念,就讀幼稚園大班的兒子沒事「一直咬指甲」,導致指甲又短又醜,還反覆發炎形成甲溝炎,為了導正大兒子愛咬指甲的習慣,她在兒子指頭塗辣椒、萬金油等刺激,防止孩子再將手伸進嘴裡,果然一招奏效,後來沒再見到大兒子啃咬手指。但過了1、2個月後,媽媽換帶了就讀小班的弟弟,來到診間求診,仔細一看這位小弟「指甲整個爛掉」,後來經過醫師詢問,發現這位弟弟並沒有咬指甲的習慣,而指甲被啃咬到潰爛的兇手,竟然是自己的哥哥。原來這位愛咬指甲的大哥,因為手指被媽媽塗了辣椒、萬金油,咬不到手指甲,就想改咬腳趾甲,可能筋不夠軟,咬不到腳的指甲,乾脆改咬弟弟的手。蔡逸姍在節目中奉勸家長,若家中孩子有喜歡啃咬指甲的行為,父母當下千萬不要責罵或是阻止,「你越罵他,他就會躲起來咬」,可以短時間內尋找替代方式,或是想辦法替孩子轉移注意力,並回頭反思孩子是不是在口腔期時,沒有被滿足,才會透過咬指甲去獲得安全感。

publish-icon 03月1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咒》邪教佛像來自這 蔡亘晏斷食7天只喝酵素

驚悚片《咒》導演柯孟融爆醜聞,被網紅「許振得 阿得」指控他呼麻又硬上女生,柯孟融今發表聲明全面否認,強調自己並沒有做過這些事,並表示對方疑似有黑道背景,遭對方勒索500萬元,已交由律師提告,原先排定的宣傳及聯訪也照常進行。今柯孟融攜演員群蔡亘晏、高英軒、林敬倫、阿Q、黃歆庭接受平面訪問,表示全片都是他最害怕的事物,包括預告中小童星黃歆庭指著天花板上有「壞壞」,也是導演柯孟融的真實經驗。導演柯孟融表示當初籌備驚悚片,希望能找出台灣人最害怕的東西,後來發現華人世界愛拜拜,對宗教都有敬畏感,於是敲定以「邪教」作為全片主題。片中包括神像、經文全都由美術指導取材,並重新改造,「美術設計說我們是要發明一個宗教,因為不能拿真的神明來用,神像是我們找一個雲南宗教來改的,經文則找波羅米文字重新改造,刻意挑選很像中文字的。」柯孟融透露,因為片中放滿他害怕的各種事物,又要一直找資料、剪輯,無奈喊:「一直看真的精神狀況不太好,晚上睡覺也會夢到毛毛蟲。」《咒》童星黃歆庭演技獲眾人稱讚。(圖/記者林士傑)片中小童星黃歆庭拍攝時年僅4歲多,還有全身潰爛的特殊化妝造型,讓觀眾印象深刻。今柯孟融大讚黃歆庭是他看過最會演戲的童星,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女主角蔡亘晏也說小朋友不只會演戲還很乖巧,為了特殊化妝躺了6小時。至於預告片中,黃歆庭指著天花板上有無形的「壞壞」,要求媽媽牽「壞壞」出門,柯孟融表示這是他的真實經驗,先前朋友小孩對著空氣生氣,並要求他把「壞壞」趕走,他為了安撫小孩,只好硬著頭皮牽走小孩口中的「壞壞」,坦言:「我也不敢問有沒有牽到。」《咒》導演柯孟融表示全片都是他最害怕的各種事物。(圖/記者林士傑)關於選角,柯孟融表示女主角蔡亘晏原先是讀本老師,他雖有意請蔡亘晏當女主角,但覺得蔡亘晏那時候健身練太壯,為了演出蔡亘晏特地減重5公斤,並斷食7天只喝酵素。而高英軒原本是表演老師,柯孟融看到他與小孩相處的模樣,覺得他相當適合片中角色,便邀請演出。林敬倫角色則是選角許多輪選出,阿Q則因天生幽默感而出線。今柯孟融發表聲明後,網紅「許振得 阿得」第一時間也在個人社群網站反駁,稱自己是不是黑道一點關係也沒有,並稱柯孟融電話要求他壓事情。對此,片商今幫柯孟融擋掉提問,並表示全案已交由法律程序處理,往後不再回應。

publish-icon 03月11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中年女腰痠掛急診 檢查竟罹糖尿病:腎臟爛一半成膿

一般人總以為腰痠可能是太過疲勞,並不會太在意,不過有一名中年女子,因為腰痠掛急診,才發現她反覆尿道感染,一直沒有去看醫師,結果檢查驚覺已經罹患糖尿病,而且腎臟發炎,有一半已經爛掉變成膿。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在《醫師好辣》分享,曾有一名45歲女子前來就診,不僅發燒、右邊的腰會痠,還發冷盜汗,女生腰痠八九不離十是腎臟發炎,追問之下得知對方近期有尿道感染症狀,卻沒有去看醫生,而是自行到藥局買藥吃,一看發現,其中一顆藥是抗生素,療程是7天,但她只吃了2、3天,「沒有吃滿一個療程,是非常危險的」。據了解,女子僅第一次感染有去醫院,之後都自行買藥服用,她抱怨自己照醫生說的多喝水、多休息,卻沒有效果。於是,田知學替她抽血驗尿,結果驗出來小便都是膿,除了都是細菌外,尿糖數值更是超標,「也就是說她的尿放在陽光下,螞蟻會去吃,因為是甜的尿,她是糖尿病」,因此可以解釋女子為何反覆尿道感染,但一直沒有去看醫生,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女子檢查發現糖尿病及腎臟潰爛。(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田知學替女子做電腦斷層掃描,驚見右邊不只腎盂腎炎,「一半腎臟已經爛掉變成膿」,腎臟功能可能會壞掉,因此緊急安排她住院,打抗生素、控制血糖,後續追蹤發現女子服用的抗生素產生很多抗藥性。田知學叮嚀,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她從今天開始,未來有任何感染,能夠用的藥選擇就少,萬一真正需要的抗生素對她是有抗藥性的,剛好在很致命的狀況,這人是很危險的」,最後她強調,醫師囑咐藥吃幾天、什麼時候回診,不是沒有原因的。

publish-icon 01月13日, 2022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