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斷捨離」 清除多餘的物品也能淨化心靈
「常常找不到東西」、「翻來覆去東西還是找不到」、「東西放到櫃子深處就忘記了,更可怕的是還放到過期」,還有「甚至重複購買許多已經有的東西」。不曉得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常常發生在你的生活中?或者,在家庭中就有某些成員有這些狀況呢?老實說,我也是長期有這種困擾的人,也常常思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今天這篇文章則要使用我對心理理論的了解,以及一些補充資料來了解「囤積/過度購買」潛在的因素,並與醫訊讀者分享如何試著在心理上做預備,並開始進行內在與外在的整理(斷捨離)。主體與客體間的關係:人與物之間是有情感的你知道嗎?人與物是有情感的,就像人與人一般。人會購買某些東西,或刻意保留某些東西不丟棄,可能都跟「客體關係」有關哦!「客體關係」中的客體就是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而我們是主體。這些客體關係的根源來自於嬰兒時期的母嬰關係,是我們在長大後待人處事的基礎。不過,這篇文章不討論太多艱澀的理論,只要點出人與物是有情感的這件重點。簡單來說,每種人與物的關係都是有價值的,像是為什麼你想要購買、你為什麼捨不得丟,或者明明這件東西已經破舊不堪了,你還把它留在身邊?這都跟客體關係有關。舉一個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家中大掃除,想要丟棄一些衣服跟長久用不到的東西。過程中,我找到了十年前我姊姊第一年工作包給我的紅包所買的外套,因為現在的身材已經跟那時不同,大概有五、六年沒有穿了,但我還記得那天晚上購買外套時我的歡心,以及對姊姊的感激。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我投注這麼多情感在東西上,而且這是一種「感激」的情感,導致我可能會想「如果我把外套丟掉,就是背棄姊姊好意」。東西過多的源頭是「焦慮」造成囤積的源頭還有「過度消費」,而過度消費的根源可能與「焦慮」有關。不過我認為焦慮只是萬般感受的統稱,我不會只稱「焦慮」的感覺為「焦慮」,也許「焦慮」只是種無法命名的感受或經驗,但卻不經意的觸發了不安、心跳加速的身體感覺。所以說,因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面對這些議題,所以無法命名這樣的經驗。以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的「過度購買」背後潛在的原因在於可能是種「對失去的恐懼」,或者說是「對落空的無法容忍」而形成的焦慮衝動購物。只不過,失去的要件很多元,有可能是自信、歸屬感、智慧、受尊敬的感覺,都可能是我們所渴望的事。換句話說,因為你心中缺乏某些東西,你才會購買這些東西來到你的身邊填滿空缺。有些人因為成長的過程失去太多東西了,而要反向填滿它。舉個例來說,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居然焦慮到買了兩箱滷味的王子麵,最後吃不完過期,還造成浪費食物的結果。回頭想,這其實就是對「失去生命」(即將沒東西吃)或者「失去金錢」(因為東西要變貴了)的焦慮。所以說,有些有囤積傾向或衝動購物的朋友,對「快要落空」的預期可能會來得比其他人還要再更早,而且還會災難化失去的後果。因此,當自己覺察到要過度消費買一些家裡已經很多的東西的時候,可以試看看踩踩煞車,問問自己:「我生命中有什麼重要的物件快失去了呢?」、「我有適當滿足我的焦慮嗎?」「節儉的美德」與「捨不得丟」承接上最前面討論的客體關係,我曾看到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在討論「為什麼我們會囤積?」的主題,而更深入了解這部分。鄧醫師說道,囤積而丟不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情感已經灌注(投射)在物件上了,而這些情感就像是自己部份的靈魂住在物品上。這些靈魂可能會用多種方式居住在物件上,像是有些媽媽會把維持自信與存在感的靈魂,投注在廚具或一些媽媽常接觸的物件上。當我們跟媽媽討論要丟掉某些囤積物件的時候,媽媽可能會體驗到自己的自信也要一起被丟棄的感覺,因為那些物件是支持自己自信的源頭,內含著自己的故事與靈魂。而這種感覺好像是自己的價值觀被否定,或自己已經沒用了一般,所以要被丟棄。我之前在跟媽媽討論要幫忙家裡斷捨離,每次都會大戰一番,過程都非常掙扎又辛苦。在幾次的溝通下也才發現,原來媽媽堅持不丟的原因可能跟家庭傳承的價值觀有關,因為幾十年前台灣的經濟狀況較差,相較於現在家庭教育一定更堅持節儉的美德。如果我們突然要把家人囤積的東西丟掉,也可能是打破父母親50∼60年來所深信的信念(或者說是違逆他們父母給予的教育)。亦是說,我們所要丟棄的東西住著他們靈魂中的某些元素。因此,如果要幫助家人或朋友斷捨離,也可以溫柔的告訴他關於你的擔心和看法,而不是劈頭就指責對方是不是又不夠節制買太多,不妨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你的家人朋友發現自己焦慮不安的來源。而且跟媽媽談妥斷捨離也實施斷捨離之後,媽媽反倒還很開心的跟我說:「光興,謝謝你幫忙媽媽!覺得環境變得簡單,我的心情好像也簡單了不少!」這時,我也發現原來媽媽是個念舊的人,不管是好的壞的,她都會留下,因為不知道怎麼決定去留,不管是心情或物品,都只會把它們留著。學會斷捨離後,媽媽也知道要怎麼跟壞情緒說再見。如果要斷捨離,心裡要有怎樣的準備?因為自己跟家人也常常身歷這種痛苦之中,我也嘗試研究過一些大眾心理學的書籍來幫忙自己。有一本斷捨離的經典書籍《怦然心動的整理術》作者近藤麻理惠於書中曾提到幾個斷捨離小方法,這些方法我在猜想,也是在練習整合跟再經驗個人內在客體幻想的運作。斷捨離的過程,可以嘗試在心中跟物件溝通,感受是不是有怦然心動的感覺,這部分可能也是在感受物件裡的自己的靈魂。有時候會感受到強烈的憤怒、不捨,或是欣喜的感覺。丟掉東西(或送給別人)都要向它感謝,感謝這些東西對我們的貢獻。讓自己能清楚知道這些東西即使不在自己身邊,也能知道自己十分重視它(也是自己),而不會有背叛物件(自己)的感覺。感謝可以製造一種對內外在客體的尊重,也是在跟不願面對的情緒(記憶)進行和解。一定要斷捨離嗎?極簡跟斷捨離是不是浪費?有這些困擾並不可恥,如果你因為過度消費或囤積而感到困擾,代表你心底深處正在向你呼救。正向的來說,斷捨離是認識自己的好機會,透過「選擇」與「丟棄」的過程,也順道整理自己內心的空間。因為每樣東西跟自己都會有那麼一段故事,從整理的過程中,也會開始反思,把不要的東西排除,而不是不捨得就把所有東西都藏在心裡(或在現實世界中堆積在房間內)。最後,斷捨離不等於浪費,因為我們並不是為了斷捨離而丟東西,而是找到與自己有連結的事物,找到自己。而那些與自己無關而被丟在一邊的事物,則要被放在能讓它產生功能的位置。如果還完好的東西,也可以考慮賣出或轉贈。斷捨離的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那些沒有要用的東西其實好值錢」,但也可以想想,如果它留下來了,那它還值錢嗎?還是它更能發揮功效而不造成空間或地球資源的浪費?如果你跟我一樣,深受「過度購買」或是「囤積」之苦,考慮看看斷捨離吧!或許對你有幫助。(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劉光興職能治療師)文章來源:https://cmu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780

彰監受刑人逃獄原因曝光 朱漢宗返家祭拜亡父
彰化監獄13日發生29歲受刑人朱漢宗利用自主監外作業時脫逃,獄方在發現與朱漢宗失去聯繫後,隨即通報警政單位。而在逃亡23小時後,朱漢宗就遭到員林分局查獲逮捕。在經過調查後,警方發現朱漢宗是因為與獄友發生金錢糾紛,同時朱父過世半年,朱漢宗就萌生逃脫回家祭拜的念頭。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警方表示,朱漢宗在工廠內工作表現良好,月薪有9千元,平時生活也十分節儉,會習慣放2、3千元在身上。但因其擁有多次竊盜前科,再加上獄友懷疑偷錢,朱漢宗心生不滿的同時,又想到父親過世半年還沒有機會回家祭拜,因此決定在13日趁著外出工作的機會逃脫。朱漢宗在13日上午先是照慣例前往彰濱當地的玻璃工廠工作,10點30分左右佯稱要去上廁所,結果就這樣一去不回。而廠商在等待許久之後,發現早已沒有朱漢宗的身影後,就於11點05分向獄方通報。在逃離工廠後,先是徒步走到二林,接著搭乘公車前往員林,最後在員林搭乘火車前往永靖的老家投靠親戚。而在朱漢宗出現在老家後,隨即就被得知的親友暗中通報,因此警察立刻派遣人力前往朱漢宗老家抓捕。而在看到有警察出沒後,朱漢宗一度想要從後門逃跑,但仍然被警方成功逮捕。

泡高檔飯店SPA驚見「大媽穿小學生泳衣」!她傻眼喊:還沒墊胸墊
勤儉節約雖說是美德,但過度節省反倒是一種病態偏執,讓身心處在極大壓力下。作家黃大米發文分享,收到不少粉絲留言投稿「省過頭」的奇葩案例,像是全家共用一支牙刷、媽媽撿兒子丟棄的四角褲來穿、香腳當牙籤剃牙,甚至還有大媽穿著「沒胸墊的國小泳衣」在高檔飯店泡SPA,諸多光怪陸離的事件令人看傻。黃大米在臉書透露,父親一直都過得十分節儉,因為捨不得花錢買床墊,長年都睡在草蓆上,甚至一條棉被蓋了50年都不肯換,就連一杯木瓜牛奶也沒喝過,「我爸這輩子賺錢都是只進不出,買飲料這種奢侈的事情,怎可能發生在他身上」,直到最近父親生病後,才願意吃得好一點、用的好一些,生活品質大大提升。對此,不少粉絲也留言分享,長輩的各種「勤儉事件」,而黃大米也整理列舉出12項,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案例:第一、我媽都會去垃圾桶撿我哥丟的四角內褲回來穿,我大嫂知道後都把哥哥的內褲剪爛才丟垃圾桶,避免我媽媽又去撿回來穿。第二、我婆婆說她當年和公公結婚的當天,公公告訴她,終於可以小兩口共用一個牙刷了,公公結婚之前本來都是全家老小共用一個牙刷的。第三、我看過長輩用燒完香的香腳當牙籤來剃牙,剃完牙後把菜渣去除掉繼續下次使用,還有穿到破掉的衛生褲把它剪短當內褲,褲管當袖套。第四、家裡總是會堆不同年份的農民曆,某年清掃時想說舊的仍一仍,事後長輩發現被丟勃然大怒說裡面有夾鈔票,從此對農民曆敬而遠之動都不敢動。第五、我公公是棉花棒都不丟~一直挖耳朵,挖到棉花掉了。第六、我父親吃完飯、把碗放在冰箱,不用洗、明天繼續使用。第七、婆婆想省痱子粉,拿太白粉抹小孩屁股。第八、我某任堂妹結婚喜宴時,驚見丫嬤身上穿著妹妹國中制服出席。第九、我有一次去蠻高檔的飯店SPA池,驚見有一個中年媽媽居然身穿我大女兒學校的泳衣(私立小學),而且沒墊胸墊。第十、我家阿公只用7個口罩,星期一到星期日輪著用,他說過了一個禮拜細菌都死光了。第十一、我哥有個同學,家裡很有錢那種,全家人廁所尿尿完都不能沖水,只有大便完才能沖。第十二、我有一個遠方親戚是把小孩用過的鼻涕衛生紙拿去曬乾,然後繼續用。誇張行徑曝光後,引起網友嘖嘖稱奇,「看完突然覺得自己好浪費」、「真是大開眼界」、「誤以為闖入寰宇搜奇了...」、「好可怕的長輩們」、「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這篇是經典之最,真的真的太不可思議了~」、「簡直刷新我的三觀了!看一看都忍不住笑了!」

「跟媽媽和阿嬤做一樣的事」 原生家庭的觀念影響下一代
阿嬤冷凍庫裡的食物都是長生不老、永生不壞的。冷凍裡有多年的年糕、芋頭糕、過年拜拜的全雞、水煮五花肉、煎魚,還有鹹魚……冷凍庫裡翻出什麼都不意外,只要冰到冷凍就永遠都能吃,沒有過期問題。每次打開冷凍庫都有一種奇特的味道,是把所有東西混在一起再加上冰凍很久的冰味,那個味道到現在成年很久都還忘不了。打開冷凍庫必須要很小心,因為裡面一袋袋的塑膠袋塞得很結實、很滿,阿嬤每次拿一樣東西都要把一袋袋食物統統翻出來,找到要的再一袋袋堆放回去。我們不能隨意開冰箱,阿嬤說那是浪費電的行為,所以都是阿嬤打開後,我們幫忙頂著掉出來的東西。冷凍庫有空的時候嗎?有,我上了國中回臺北之後,終於知道阿嬤的冷凍庫也有清空的時候,每當我們回阿嬤家要回臺北時,阿嬤會把冷凍庫所有的袋狀食物統統翻出來打包,讓我們帶回臺北。不帶走阿嬤會說浪費,有得吃為什麼不節儉一點吃掉?帶走我們也覺得很恐怖,那些拜過的雞鴨魚肉都已經凍了半年以上,再加熱也不好吃。我媽後來也學聰明了,阿嬤翻出什麼她全都接受,放在後車廂四小時後回到臺北,正好可以過濾一下把真的冰太久有味道的食物丟掉,至少不是在阿嬤眼前處理掉,接受了阿嬤的心意,也順道幫忙清空她的冰箱。媽媽的冰箱也很精采,小時候我常看她神祕的從冷凍庫拿出一瓶乳黃色的廣口瓶,每次都用湯匙舀一勺放到嘴裡,然後她講話嘴裡就會發出超級臭的腥味,我問她怎麼可以吞得下去那麼臭的東西?她說那是蜂王漿,吃了可以永保青春皮膚會好。我媽的確到了六十五歲皮膚都還很緊繃,但我實在不確定功勞是否真來自於那一瓶凍了好多年的蜂王漿,反正保存期限對我媽來說只是參考,過期也沒關係的。上了年紀後,她的冰箱更精采得和阿嬤的冰箱不相上下,過期很久的辣椒醬、飲料,冰了幾個月的麵包、蛋糕,冷凍庫一袋袋堆得結實的塑膠袋包著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每次打開冷凍門總是會掉出來幾袋。說也奇怪,每一個塑膠袋冷凍起來都一樣,媽媽跟阿嬤都有同樣的特長,不用開袋子就可以知道裡面冰了什麼、誰送的,這種神乎奇技的特異功能實在令我佩服。阿嬤家的冰箱不能隨意開,要請示過阿嬤才能打開。我家的冰箱也不能隨便開,必須跟我媽拿了鑰匙才能打開。我家有五個孩子,我媽非常討厭我們輪流開冰箱,但是小孩就是愛把開冰箱當樂趣,時不時就把冰箱打開當冷氣吹,後來她氣到去買了一條很粗的鐵鍊和大鎖,直接把冰箱鏈起來上鎖。冰箱一天只開兩次,中午、晚上各一次,只有媽媽有開冰箱的權力,如果她外出也會把冰箱鑰匙帶出去,一直到我十歲左右她才開放冰箱權力,但我們也回阿嬤家進入另一個冰箱監控的環境了。對於冰箱擁有讓食物長生不老功能的觀念,我也完全複製了。我的觀念裡也是覺得所有東西冰到冷凍庫和冰箱裡都不會壞掉,冰箱常常塞滿各式各樣的保鮮盒。最多的是一週的剩飯、用剩的薑、辣椒、外食打包的食物……因為保鮮盒不透明,所以我就越堆越多,通常都是冰箱冰不下才會甘願把每一盒打開檢查。開盒的瞬間也是驚喜不斷,有發霉長毛的薑,也有變成綠色的黴菌飯,我的冰箱根本是大型細菌培養皿,冰箱深處可以翻出新鮮檸檬變成的檸檬乾,還有很多切塊的紅蘿蔔、薑、蒜頭、辣椒等等,散落在冰箱各處都已經縮成很小塊,也不知道冰了多久。小梨曾經在整理冰箱時找出過期四年的辣椒,放了六年的饅頭,從她幼兒園放到小學高年級,她也很疑惑我怎麼可以把這些過期的東西一直放在冰箱。「我捨不得丟,要是阿嬤在,一定說這還可以吃。」阿嬤剛結婚的時候常常吃不飽,三個孩子輪流喝米湯,她老是說自己吃飽,但根本連剛生完孩子都沒有奶水可以給孩子喝,跟電視劇裡演的刻苦媽媽一樣,所以阿嬤非常節儉,發霉的菜可以挑掉黴菌炒熟就可以吃,在樹上爛一半的楊桃、芭樂,切掉爛掉的地方就能吃,被小鳥啃過的更是不能丟,阿嬤說小鳥是天生的美食家,專門挑甜的果子吃,被鳥啃過的水果都會特別甜。我從小就是先吃爛掉的果子,反正好的能放。阿嬤這樣、媽媽這樣,我看著她們的行為模式長大,我也這樣。結婚後老公對我這樣的行徑感到困惑。「妳為什麼要先吃爛掉的水果?」「因為它快壞掉了,要趕緊吃掉。」「妳先吃掉爛的,好的水果就又放到爛,那不就永遠都在吃爛水果。」真是當頭棒喝,我怎麼從來沒有想過從好的水果先吃,永遠都是在吃快爛掉的水果呢?原生家庭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框架,我們就是在這框架裡遵守著長大,又沿襲這樣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老公家裡經濟比較好,從小家裡就沒什麼爛果子,但我們是務農子弟,菜爛了要自己消化、水果爛了自己吃,完整的要賣人或是送人,能吃得上一顆完整的楊桃、芭樂,都是件多麼奢侈的事。女兒都是看著媽媽的背影長大,兒子又何嘗不是,很多我們不想要的框架卻在無形中也幫自己的下一代畫了一個無形的框框。有個朋友為了青春期的孩子拒絕溝通而傷心,他不要求孩子成績好但是起碼要對學業負責。「你小時候爸媽最常跟你說什麼?」「好好讀書。」「你喜歡爸媽這樣跟你說嗎?」「很討厭,每次他們說我就想要反抗。」「但你卻對孩子也有這樣的要求是嗎?」他想了想,「我好像明白為什麼孩子會拒絕溝通了。」我們常把自己小時候被爸媽期望卻抗拒或是做不到的事,默默的也投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有時候對我們說的話都不是嘴裡和行為上的事,而是更深層的問題,如果我們只看到表面問題就急著想要解決問題,老是在提供解決方案,孩子久了自然懶得溝通,因為我們沒有「同理」他。我也還在學習當媽媽,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煩惱,我也還在練習不要解決問題,試著多聆聽,彼此關係會更加融洽。至少我從未教孩子們從爛果子先吃,我想我進步了,從阿嬤和媽媽的框架中跳脫了。本文摘選自《心中住著野孩子》,圓神出版。

買樂透爽中6600萬 幸運夫妻5年後竟破產「結局超淒涼」
很多人都夢想靠彩券一夜致富,但結局卻不一定美好。英國有一對夫妻,贏得了180萬英鎊(約6635萬新台幣),卻在短短幾年內揮霍殆盡,而且禍不單行,最後破產,2人走向分開的局面。羅傑(Roger Griffiths)和蘿拉(Lara Griffiths)結婚14年,育有2個女兒,2人在2005年贏得樂透頭獎,獎金高達180萬英鎊,他們隨即用這筆錢在約克郡買了價值80萬英鎊(約2950萬新台幣)的房子,然而一系列糟糕的財務決定,讓這筆錢短短幾年就花光。蘿拉向《每日郵報》抱怨,羅傑一開始就和她爭論獎金要如何使用,她想將大部分的錢拿來謹慎投資,其餘的拿來享受,但羅傑希望2人都辭去工作,節儉地花錢,即使如此他們還是花掉太多,不僅去杜拜、紐約、馬略卡島和摩納哥度假,還買了一堆奢侈品,讓女兒就讀每年學費1萬英鎊(約37萬新台幣)的私立學校。羅傑和蘿拉把獎金全部花光。(圖/翻攝自每日星報)此外,羅傑買了一輛2.8萬英鎊(約103萬新台幣)的保時捷、一套價值500英鎊(約1.8萬新台幣)的西裝,做牙齒美白和打肉毒,為了實現小時候當搖滾明星的夢想,花費4000英鎊(約15萬新台幣)買新吉他,又斥資2.5萬英鎊(約92萬新台幣)和一支僅賣出600張專輯的樂隊合作製作唱片。至於蘿拉則買了珠寶、衣服、家具和名牌包,不過仍堅持從事美容水療業務工作,每天忙到晚上9、10點,但仍持續虧損,她不滿羅傑整天在家不工作,「尤其我工作很忙,連午休時間都沒有」。生活直到2010年新年前夕,因為一場大火,將他們的財產燒盡,不得不支付7個月的臨時住宿費用。不過,這還不是最慘的,蘿拉後來發現羅傑疑似出軌,儘管對方否認,但2人因此離婚。蘿拉坦言,她不後悔中樂透,只是希望結果能有所不同,並用自身經驗告誡:「中獎的多數人,最終都會以某種方式變得更糟,沒有人會同情你,因為你得到一筆錢,而不是賺到錢」。

毛巾用10幾年、衣服破洞還在穿! 女子長大後才知父母擁有千萬家產
美國一名女網友費絲(Faith)日前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父母從以前就過著節儉且低調的生活,家裡有許多老舊的東西父母都捨不得花錢更換,沒想到上了大學後才發現,原來父母根本是千萬富翁。美國一名網友費絲(Faith)日前在TikTok上發布影片分享自己父母節儉的生活,她表示廚房檯面上放著一罐瓶身凹陷、非常老舊的清潔劑噴霧、一條當作鍵盤手托的毛巾也用了幾十年、就連烤土司機上用鉛筆標註X的地方,也是壞掉的插槽,已經不能再使用。費絲表示,自己父母節儉到連一條當作鍵盤手托的毛巾都已經使用了幾十年,從未更換。(圖/翻攝自TikTok/gouldstandard)不僅如此,爸爸的毛衣上已經破了一個大洞,但仍舊每天都會穿它、就連玄關處10美元的鞋架,都已經壞了5年,父母親都還是捨不得換,這也讓費絲認為,或許自己的家庭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親才會用這些方法省錢。沒想到當費絲上了大學才發現,原來從小到大自己根本什麼都不缺,而父母親也擁有超過千萬的財產,只不過父母認為,這些錢應該要花費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像是幫助第3國家的孩子們或是在人生的體驗上面。費絲表示,自己長大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父母是千萬富翁。(圖/翻攝自TikTok/gouldstandard)影片一出也引起網友紛紛討論表示「富人總是不裝富人,他們對自己的財富保持沉默,當人們炫耀自己的錢時,他們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富有」、「這就是他們為什麼那麼有錢的原因」、「你的父母一定也很謙虛、做事腳踏實地」。

爸爸退休「每年爽領80萬」仍超節省 兒曝恐怖習慣:改不了
長久以來養成的生活習慣,一時之間很難改過來,尤其對老年人來說。一名男網友抱怨,爸爸退休後每年可以躺著領80萬,生活可以說是不愁吃穿,但吃穿方面還是很節儉,甚至尿尿要3次才沖水,讓他十分無奈。原PO在PTT《八卦板》提到,爸爸目前已經退休,每年農保可以領8萬多,鄉下農地租人一年36萬,還有股票股利每年20萬,外加收房租每年18萬,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可以領80萬,雖然不到富有,但也算財富自由。苦惱的是,爸爸很多習慣還是和以前一樣,總是自己煮麵配青菜當一餐;外套有好幾件,卻都穿同一件,穿破了就縫,完全沒打算穿其他的,或是買新衣服;鞋子除非底磨到沒了,否則會繼續穿。另外,衛生習慣也令人不敢逼視,為了省水,小便完不肯沖水,非得累積3次才沖,牙刷和毛巾用到又髒又舊,仍堅持不換新的。爸爸省錢省成習慣。(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原PO有時好意,會買新的東西給爸爸,結果反被念了一頓,這才了解到,爸爸已經省錢省成習慣,改不掉了。不過,他還是希望爸爸老年生活品質可以更好,不忍看到爸爸節儉的模樣,因此詢問是否有改變的辦法。此文一貼出,網友紛紛搖頭:「你的希望沒用,他喜歡幹嘛就幹嘛」、「老人家無解」、「這就生活習慣,有錢沒錢都一樣」、「他就不想,你幹嘛強迫他?」、「他是你爸,他這樣會開心就好,你自以為的生活品質,只是讓他困擾煩惱」。

男砸百萬帶父母度假 節儉母帶17箱包裹回家
中國一名李姓男子過年時帶著父母去三亞度假2個月,整趟旅程共花費20多萬元人民幣,沒想到雙親十分節儉,打算將沒用完的牙膏、醬料等多達17箱的包裹通通帶回家,花捲回鍋蒸了16次也捨不得丟。由於行李太多又堅持不寄送,導致他們最後沒趕上飛機,這段崩潰經歷卻也在網路爆紅。

砸近百萬住別墅…父母節省到爆「沒用完牙膏」也打包 連掃把都綁身上帶走
大陸一名李姓男子日前帶父母到三亞度假,怎料到父母要回家時,居然連沒用完的牙膏、醬料等都要打包帶走,為了省錢還不肯用快遞寄回老家,執意要「人肉搬運」,導致最後沒趕上飛機,讓他超無奈。根據陸媒《上游新聞》報導,李姓男子近日因為父母的節儉,在抖音上爆紅。他日前帶父母到三亞度假,2個月花了20多萬人民幣(新台幣89.2萬元),但在回東北老家的過程中,因為父母太節儉,可以說是歷經了一波三折。他無奈透露,花捲回鍋蒸了16次,敲起來都硬邦邦的,爸媽還捨不得丟掉,別墅裡的剩菜、沒用完調味料都要裝在瓶子裡,用了一半的牙膏也要帶走,連掃把、畚斗也不放過,綁在背上要帶回家,共包了17個包裹。原本他計畫用快遞把東西送回家,怎料到爸爸竟把快遞員趕走,執意要靠自己「人肉搬運」。由於行李太多,預約的商務車根本裝不下,導致最後沒有趕上飛機,李男表示,退票損失了幾千手續費,最終只能重新購買火車票,車票800多人民幣(約新台幣3550元)一個人,從海口坐火車返回東北,「折騰了半天,飛機沒趕上,手續費也扣了幾千,本來想節儉,但算起來其實錢花得更多。」李男嘆,家裡條件越來越好,爸媽反而越來越小氣,可能覺得兒子賺錢不容易。由於過程實在太克難,李男的粉絲瞬間破6萬人,不少人都很期待他再次更新「看著好搞笑,父母這樣真的很抓狂」、「純屬丟了西瓜撿芝麻」、「還以為是P圖上去的」。

寵物情緣/高爾宣被貓咪療癒身心 原則全拋開甘願當僕人
25歲的高爾宣在3年前因歌曲〈Without You〉打開知名度,但爆紅後壓力也隨之而來,對他來說最好的紓壓方式就是回家陪伴毛小孩們,平常帶給外界酷帥印象的他其實是個貓奴,談到寶貝貓咪時語氣也柔軟了幾分,並說:「雖然這樣講很芭樂,但貓咪真的很像我的小孩,回家看到牠們、叫牠們的名字,我就覺得被療癒到了。」屁妹(左)與小妹感情非常好,常常窩在一起。(圖/高爾宣提供)高爾宣家中養了不少貓咪,但他不想公開確切數字,其中最常出現在社群網站的就是5歲的「屁妹」及兩歲的「小妹」,屁妹原本是女友芮德所養,當時朋友撿到還是小奶貓的屁妹,帶到醫院後發現牠有貓瘟,幼貓罹患貓瘟的致死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芮德便把牠帶回家悉心照顧,本來打算等康復就送給別人,但過程中培養出感情,索性留下來自己養;而小妹則是有人要送養,高爾宣及芮德得知後便衝到桃園向愛媽領養。高爾宣自認是毛小孩的僕人,覺得一切都是甜蜜的負擔。(圖/侯世駿攝)在把小妹帶回家之前,高爾宣曾找寵物溝通師詢問屁妹的意見,笑說:「屁妹講話很像一個臭公主,但不排斥跟新的貓咪相處。」神奇的是,屁妹及小妹在相處上真的零磨合期,就像姊妹一樣感情超級好,高爾宣提到屁妹個性傲嬌,雖然親人但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而且很認主人,小妹則是很愛講話,常會引領其他貓叫他起床餵飯給大家吃。屁妹原本患有貓瘟,恢復健康後被高爾宣女友芮德收養。(圖/高爾宣提供)除了屁妹與小妹,家中的另一隻貓咪「高尼」可說是高爾宣的「貴貓」,高尼曾經感染貓皰疹病毒,身體虛弱到高爾宣覺得牠隨時會走,為了照顧貓咪他整整一周沒有好好休息,當時他正好也陷入人生低潮,高尼生病正好帶給他很大的啟發,「我問我自己,願不願意用更多的輿論跟心理壓力去救我的貓?很像在心裡跟惡魔簽一個契約,如果心理壓力多10倍,但我的貓咪好一點,我是完全願意接受的,高尼讓我學到身邊的人太重要,哪怕只是一隻貓。」陷入人生低潮時,高爾宣因為毛孩生病得到新的體悟。(圖/高爾宣提供)其實高爾宣以前是狗派,甚至因為被鄰居家的貓欺負,覺得養貓的人很怪,「養貓的人身上會有一堆貓毛,以前就問芮德為什麼身上都是貓毛不清一下?但現在我全身都是貓毛就習慣了,好像看不到這些毛了!」從小家裡就養狗的他開始養貓後,發現比起狗狗,貓咪更需要花時間去了解,並說:「貓咪的個性很多種,每一隻都有牠愛你的方式!」原本是狗派的高爾宣,在養了貓咪之後完全成為貓奴。(圖/高爾宣提供)高爾宣個性節儉,但對於幫貓咪買東西可說是毫不手軟,家中有價值好幾萬元的貓跳台及通天柱,但他建議大家還是拿紙箱給貓咪玩就好,「最經濟實惠,買了很多小玩具跟貓抓板牠們都不要,只愛紙箱跟我的沙發!」他也坦言以前無法接受沙發上出現抓痕,會拍牠們的屁股制止,但後來覺得貓咪的壽命不長,只要牠們快樂,想做什麼都可以,搞笑說:「我就是牠們的僕人,但很甘願,是甜蜜的負擔。」高爾宣的個性節儉又有潔癖,但遇到貓咪們後把原則全都拋開。(圖/侯世駿攝)高爾宣推出第二張專輯《Journey》,工作相當忙碌,過年時打算好好陪伴家人,表示爸爸喜歡往郊區跑,而他也遺傳到這一點,想跟家人一起到大自然走走;至於過年是否會特別犒賞貓咪們?他大呼:「不會!牠們每天都在過年,每天都吃大魚大肉,吃得比我還好!」寵物小檔案姓名:屁妹年齡:5歲品種:虎斑貓個性:傲嬌、黏主人、像小公主姓名:小妹年齡:2歲品種:虎斑貓個性:愛講話、有領導能力剛推出新專輯《Journey》的高爾宣行程滿檔,希望過年時好好陪伴家人。(圖/侯世駿攝)

張雁名同框「阿北」 柯文哲自曝曾藏私房錢被抓包
藝人張雁名與柯文哲日前上好好聽文創直播賣貨,現場除推銷禮盒,柯P也拋磚引玉下單做公益買年貨送助理,柯P粉絲熱情捧場下單,還不忘留言提醒他:「阿北是去促銷叫賣,不要自己買買買啊,哈哈哈。」 張雁名在戲劇中扮老,讓柯文哲相當訝異。(圖/伊林娛樂提供)柯文哲說,之前邰智源錄《一日市長幕僚》節目時,從早上跟他到晚上7點,邰智源看他都沒吃飯覺得要餓死了,「他以為我都沒吃,其實我吃東西很快,幾乎是用倒的,他都沒發現。」他也分享以前在醫院外科手術動刀時,都利用手術後,歐巴桑進來拖地的空檔,迅速吃完,3分鐘後繼續下一個手術。現場多位直播主強力大推銷下,節儉的柯文哲也自掏腰包買慈善團體做的年貨禮盒送6位助理,當被問到有沒有私房錢時,他竟直接透露「私房錢小故事」,他說,錢都是太太在管,以前寫書,他還跟出版社說,版稅可以先「寄放」,等他有需要再領,「結果報稅時穿幫,被太太發現!結論就是如果要藏私房錢,要先學會自己報稅。」正在台視演出八點檔《美麗人生》的張雁名,因為在戲裡演出60多歲的「阿伯」,走在路上聽見民眾喊「阿伯」還會入戲太深自己回頭,當「阿北」柯文哲獲知張雁名拍戲也演「阿伯」時,覺得不可思議說,「你怎麼可能演阿伯!」張雁名跟阿北說,每次上戲前都要先刷白頭髮化老妝,下戲時還要先卸妝。

大賣場採買婆婆挑一堆 結帳見「是兒子刷卡」…當眾飆罵媳婦:浪費錢
一名人妻日前和老公帶著婆婆一起到大賣場採買,過程中婆婆挑了不少東西,沒想到結帳時,婆婆看見是自己兒子刷卡,立刻當著眾人面飆罵她「浪費錢」,讓她相當傻眼,無奈表示「結婚以來就沒有一次給我好臉色」。一名人妻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發文,她表示婆婆平常就比較節儉,不喜歡到外面吃太貴的餐廳,周末她和老公便帶著婆婆到大賣場採買,「想說在家煮火鍋吃,先去買些食材,順便也去看看這次年菜檔期的東西」;過程中婆婆也挑了不少東西,說要買些牛奶及備品放在家中,原PO便把婆婆提到的東西都放進購物車。沒想到結帳時,婆婆看見居然是自己兒子刷卡付錢,氣的她在眾人面前破口大罵,「說買了一堆東西(當時結帳是4000多),浪費錢,有些家裡有的幹嘛還買,還問老公說,我平常是不是都亂花錢刷你的卡。」原PO相當傻眼,但在大庭廣眾下也不想和婆婆爭吵,雖然老公有在之間調停,但婆婆很古板,讓她無奈嘆「結婚以來就沒有一次給我好臉色」。(圖/翻攝爆怨2公社)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我會當場翻臉,並反駁,媽,你也有買欸」、「不管刷誰的他都會覺得你浪費錢啦」、「他的重點應該是在後面,是不是都花他兒子的錢」、「以後叫她自己推一車」、「如果是我,我會把她要的東西挑出來拒絕買單」。

王瑞瑜造新台塑3/美麗女董LINE群快問快答 雙胞胎女兒「我們不要當公主」
台灣石化龍頭台塑集團已交棒專業經理人,王家二代王瑞瑜仍站在第一線,領軍打造新品牌,從FORTE、醫之方、Dr’s Formula等生醫美容產品,到今年正夯的電動車電池與儲能系統。「我只是出一張嘴,都是他們在做。」身形挺直、黑髮披肩、膚色水亮的王瑞瑜,笑著向CTWANT記者說,完全看不出已60歲.。成軍68年的台灣石化巨擘台塑(1301),掌握每次經濟能源轉移時刻,創辦人王永慶兄弟以木材起家,抓住塑膠普及商機,跨入石化業,打造產業一條龍,如今在全球節能減碳及綠色能源需求趨勢下,這個老牌石化王國早已「接軌」布局。而統領台塑集團新能源事業的,正是今年七月成軍的「台塑新智能」,由王永慶女兒王瑞瑜帶隊。「一個新事業的成立,經過許多研究,也給許多空間,因為這是在投資台塑集團的永續經營。」台塑生醫電池專案組研發處長舒英豪表示。王瑞瑜商學背景,事業跨足生醫及電子,「她是一位態度開放、尊重專業、做事嚴謹的老闆。」舒英豪佩服地說,王瑞瑜會時不時在line群出考題,領域包含時事與專業,非常好學:「其實她心裡已經有答案了,要回答得更深化、結構化、有連結,在這裡強調員工跟公司一起成長。」以前穿梭中國、台灣為國內電子大廠製造筆電的設計產品經理,現在台塑新智能擔任工程師的蘇文川,對此深有體會:「工程師一般會有薪水和事業天花板,在這裡很有保障,每年都會調薪。」他指出,公司相當照顧員工家庭,他3個小孩出生後才進公司,每月還能收到公司補助學費。台塑生醫參加BIO Asia-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圖/報系資料庫)從電子業轉傳產會適應嗎?「一般電子公司的新事業,三年KPI沒達到就砍掉解散了,在台塑不會,像長庚、台塑給台灣人的印象就是『安全、可靠』,產品是這樣,在這裡發展職涯的員工也是。」蘇文川告訴CTWANT記者。事實上,從王永慶時代,台塑集團就重視人才的培育,「一個大學畢業生經過重重考試進台塑,公司就會把人才培育當成自己的責任,王瑞瑜也保留這個良好傳統,並鼓勵員工在工作、家庭平衡。」一位台塑集團主管說。台塑三代、王瑞瑜的雙胞胎女兒現在26歲了,講起兩個寶貝,王瑞瑜最驕傲的是她們繼承了父親王永慶傳下的「節儉」特點,「我常跟女兒視訊,女兒主動說要回來看我,還是買最便宜的機票!」母女好像姊妹,也會聊保養:「除了用台塑生醫的產品,也要防曬!」王瑞瑜的兩個女兒讀高中、大學放假時,曾到台塑生醫、新智能實習,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的印象是,「非常有禮貌。」兩人畢業找工作時,卻拒絕到台塑集團上班,她們對王瑞瑜說:「我們不要被當成公主,這樣學不到東西,先讓我們在外面5年。」目前她們人在美國波士頓,分別在金融業、藥廠上班。儘管身上不大穿戴名牌,但王瑞瑜強調外表一定要維持,「我是台塑生醫的招牌」,此外,她十分注重第二個心臟-大腿肌肉的訓練,每天要在跑步機快走半小時,好處是定速向前,不會懈怠,「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王瑞瑜笑著爆自己的料,這一句老話,她身體力行做到了。

同事婆婆規定 家中馬桶要集「3小1大」才能沖水
近日一位網友表示,同事婆婆規定馬桶要集到3小1大才能沖水,讓大家聽傻眼,「嚇死人,依這情況打開馬桶蓋時,會有些蚊蟲從馬桶裡面飛出來吧。」原PO近日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說,「當同事大夥在討論衛生問題時,女同事說她節儉的婆婆規定家中馬桶要集滿『3小1大』才能沖水。大夥不解地問那是什麼?女同事就說明3小1大指的是3次小便、1次大便。」原PO傻眼,如果積到那樣應該會有蚊蟲從馬桶飛出。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如果都沒大,不就都別沖」、「旁邊還要放小白板畫『正』字做記號嗎」、「那幹嘛還要用馬桶,學古人挖個坑不就好了」、「怎分辨2小3小」、「我沒辦法接受。我出錢付水費,拜託你們給我沖水」、「我爸也會這樣,後來罵久了,他就拿出寶特瓶了,意思是:你們不準我集滿3次尿,我就用寶特瓶自己集,真的很噁」、「我遇到的是說『如果是小號,這樣比較環保,等到她認為可以沖水了再沖』完全沒有依據,完全猜不透哪時候可以」。也有網友說「以前我鄰居家也是規定小便不能沖水,只有大便能沖水,因為家貧。我家較富有,但去鄰居家時我仍遵守她家的習慣,也不批判」、「真的是有夠胎哥的婆婆,我婆婆也是欸,去外面逛菜市場,跑去園區做分類,戴了一天口罩,還不能丟,還兇我丟她口罩,我還是照樣丟」。

8點檔女星第1胎難產花2萬剖腹 前夫「逼AA制」她心死離婚
36歲「本土劇女神」璟宣以購物台模特兒的身分出道,生完2個小孩之後轉換跑道踏入戲劇圈,她近日在節目上分享了前段婚姻的苦楚,由於她曾經難產,導致必須要臨時改成剖腹產,住院住了5天,沒想到前夫第一句話竟是要她負擔一半的醫藥費,種種不合之下走上離婚一途。璟宣曾有一段婚姻。(圖/翻攝自璟宣臉書)曾出演《炮仔聲》、《戲說台灣》等戲劇打開知名度的璟宣,日前上節目《11點熱吵店》分享過去婚姻的心路歷程,她透露,她和前夫為大學時期學長學妹關係,起初交往由於兩人是學生,因此在金錢上都是採AA制,直到兩人結婚,由於男方一直存在卡債問題,因此仍維持「各付各的」,而她也不覺得有問題;不過,她第一胎自然產難產時,醫生建議得改剖腹,她甚至住院5天休養,但前夫的作為讓她心死。丈夫載璟宣產檢時,連油錢都要由她付。(圖/翻攝自11點熱吵店Youtube)璟宣表示,前夫在她出院後講的第一句話,「那個剖腹產是2萬多塊,等你坐完月子之後,再提出來還給我。」由於非自願剖腹有保險給付,再加上前夫當志願役4年,經濟並不寬裕,她因此也很包容。直到朋友提醒,璟宣才意識到保險費平時也都是她在繳的;而且前夫的「節儉」還不只一遭,每次載她去產檢時,都會特別開車到加油站,一次加500至1000元,但油錢都要她支付。前夫認為這是男女平等,並不覺得這樣的夫妻相處模式有任何問題,當璟宣提出想和前夫蜜月旅行修補感情後遭拒,長期累積下來的價值觀不合才一次爆發,讓她決定提出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