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公司泓德能源(6873)7日舉行業績發表會,力拼第一季正式掛牌臺灣創新板。泓德能源於2021年底興櫃後,積極推廣再生能源業務發展,包括攜手多間壽險業者組成綠能平台,投資與拓展太陽光電、漁電共生案場;旗下子公司「星星電力」與「星舟快充」切入售電業務。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表示:「公司於興櫃一年內即通過臺灣證交所肯定,審議通過創新板上市一案,在 2022 年度的營收與獲利更是大幅度增長。根據證交所資料,創新板合格投資人戶數也已突破 11 萬戶,我們希望泓德能源能受到資本市場信賴與認可,未來也將繼續精進,並為臺灣 2050 年淨零轉型目標共盡一份心力。」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認為,「在 2022 年公司深耕發電、儲能與售電領域,並已逐步展現布局成效。國發會日前公布十二項關鍵戰略,提出 2030 年減碳目標由20%上修至 24%±1%,隨著政策期限越來越近,公司除了擴大投資外,也將發展技術並加速邁向智慧電力公司目標,希望推動綠電普及化,讓未來家家有儲能、戶戶有車充,迎接新能源的時代。」
台電宣導於春節前夕,宣導正確用電安全,避免同一電源插座同時使用多種電器,民眾大掃除時也可藉機檢查電器的插頭(座)是否有生繡、焦黑、灰塵堆積並用乾布清潔,以避免積汙導電,謹記「插座不用不插」,不僅可減少待機電力節省電費,也可避免釀成老舊電器意外。另有供電不穩只能拔插頭的新聞,台電澄清表示,電壓及頻率本就會因電力供需變動,台電調度中心分分秒秒都在因應調控,把電壓控制在合法安全的範圍內,不會影響用戶設備安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再生能源,台電透過機組調度、發展儲能、電力交易平台調頻機制等等作為,發展綠電也維持電網穩定。台電指出,電力系統的電壓與頻率本來就會隨用電負載而有所變動,這是自然的物理現象。針對系統頻率,電力系統須時時刻刻依用電量大小調整機組發電量來維持供需平衡。年假期間由於用電大幅降低,使電壓自然就會上升,台電時時刻刻都在監控並動態調整供電電壓,將電壓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以維持電網穩定,這與風光發電滲透率(風光發電占比)增加無關,不影響用戶電器設備,沒有安全疑慮。台電表示,過去常由輿論批評電源不夠、台電降壓;現在又說電源太多(用電太少)、電壓太高,但事實是,當風光發電量較高時,台電就會調整其它發電機組發電出力,讓原本會升高的頻率,繼續維持在約60赫茲。台電說明,另外考量地下電纜在電力傳輸上的特性,當年假期間用電負載減少時,為了維持系統電壓穩定,除了會事前停用變電所電容器、併用電抗器外,另亦通知汽電共生機組協助抑低電壓,台電各調度中心時時刻刻都在監控並動態調整供電電壓,將電壓控制在規定標準內,以維持電網穩定,讓電力維持在家電的電壓容許範圍內,也不會造成損壞。為避免誤解,台電必須不斷澄清,希望民眾不要被誤導。
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去年逆勢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中美晶本業太陽能營收破百億,矽晶圓材料製造商環球晶則破700億,年成長15%。然而,兩家營運策略步伐互異,環球晶快速布局全球,中美晶卻固守台灣,「太陽能不像半導體,半導體利潤相對比較多。」徐秀蘭自揭關鍵理由。被問及中美晶的太陽能電池是否在美國生產,她分析中美晶到美國設廠,確實比同業有優勢,因為子公司環球晶已在美國布局:「環球晶在美國德州的生產基地有142英畝,足以容納中美晶」,「美國太陽能發展有相當潛力,當地建置量有20幾GW,未來目標擴充到50~77GW,有需求、有客戶,政策也歡迎,有很多邀約機會。」但對於是否必要,她分析:「我們對通路不熟悉、生產矽晶圓的人力已經很緊、製造成本比亞洲高,太陽能一直薄利,不像半導體相對比較多利潤,是不是MAKE COMMERCIAL SENSE(有商業意義)還要細算。」她謹慎應對:「如果美國客戶有特殊設計需求,會從台灣製造、送出去。」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太陽能產業發展可期。(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中美晶在台灣製造具有多項優勢,徐秀蘭也認為台灣應該好好發展太陽能產業,「台灣的化學和光電半導體有雄厚基礎,島嶼地理環境又是一個濕度高、多颱風的實驗場域,可以做很好的太陽能元件。」她還點出,太陽光電進口模組放到台灣,受風承壓力不夠,品質較好的本土模組,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然而,依經濟部統計,2022年1-11月太陽電池進口值9000萬美元,9成以上進口來自東南亞,以泰國、越南占比分別為72.8%及11.9%。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雖然法令規定,陸製太陽光電電池及模組不准輸入,但出於成本考量,仍有案場使用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那是透過第三地、洗產地的產品。」徐秀蘭向太陽能系統商喊話,愛用國產太陽能電池,表示單純比價是中國電池勝出,但品質較無法承受天災,更重要的是,一旦查出中國電池依政府規定案場要拔表、不能繼續經營:「現在進口量壓力非常大,市場因進口侵蝕變小,對本土太陽能產業來說,輕則不敢投資、重則產生很大就業壓力。」中美晶業務涵蓋儲能、太陽能電池。(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儘管如此,徐秀蘭仍看好再生能源將迎來新一波成長。因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行政院2022年公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台灣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在2030年增至45~46GW,其中做為主力的太陽光電將佔31GW。展望2023年,中美晶女董心有大志地說,「除了希望TOTAL OUTPUT(總產出)做更大,同時,希望把綠電生意比重加高,做綠電銷售,希望一邊創能、一邊儲能、未來希望賣綠能!」
東元電機(1504)今天(16日)宣布與鑫盈能源簽署股權收購合約,由東元子公司安能綠電收購鑫盈能源旗下之台澎能源科技100%股權,以加速擴大東元電機在太陽能發電案場的市占率。以東元預計今年目標達到10MW的太陽能案場建置,再加上台澎能源將完成10-15MW,可說是達到加乘倍增效果。東元集團董事長邱純枝表示,著眼於電業自由化之後,光、儲結合會是市場發展趨勢,東元將逐步建立規模化之電廠管理、電力調度等能源管理能力,此次藉由太陽能案場的投資與建置,結合東元原有的儲能與能源管理系統,奠定未來參與電業營運市場的基礎、佈局龐大商機。東元電機此次收購之標的「台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太陽能案場掛表約2MW,並取得台中市綠能屋頂標案、高雄市警局屋頂太陽能標案、澎湖校園屋頂太陽能標案等,正陸續施工中。母公司鑫盈能源董事長徐嘉男指出,預期2023年底前,台澎能源將完成10-15MW的太陽能案場建置,有助於東元集團加速在太陽能案場的統包工程與建置的市占率;鑫盈能源也期待未來與東元發展再生能源領域的各種合作可能性,締造雙贏。東元電機以2030年為目標,設定十年減排50%,近年來積極布局綠電市場,不僅完成集團亞洲地區太陽能設施建置全線發電,大幅提高了自家工廠再生能源用電比例。2022年取得台電最大的儲能案場(60MW龍潭儲能系統)統包工程,投入台電廣設儲能系統和分散電網之韌性計劃;更藉由雄厚之機電設備製造能力,開發氣體高壓絕緣開關設備(GIS)、電網數位化設備等電力相關之重要設備。東元認為此次收購台澎能源,將有利於擴大自有案場,作為策略開發產品之場域驗證、並快速建立實績,最終達到電業自由化後,具備儲能、能源管理、和電廠管理運營之能力,爭取電力市場潛在的巨大商機。鑫盈能源成立逾十年,累計完工併聯掛表之太陽光電案場數超過500座,裝置發電量逾35MWp。鑫盈能源以天災零出險之紀錄及執行成效廣受民間、公有單位之好評,兩度獲得經濟部能源局光鐸獎肯定,近期則取得ISO 9001認證,邁向管理標準化的目標。
電源供應器廠康舒(6282)董事長許介立昨(13日)表示,公司今年有3個重要方向,涵蓋電源事業、車電與新能源,且今年電源本業會將變動,追求營收與獲利成長;車電領域將開始量產美日客戶產品,與綠電在整體營收佔比目標達到2成,而新能源事業會有較大轉型,以輕資產模式提出完整的電網、電源供應解決方案。康舒去年營收達到新台幣253億元,年增15.59%,創下歷年新高。單月營收分別在3、6、9月創新高,實屬不易。去年電源事業營收年增21%,高於以往平均成長率,主要因為去年上半年全球需求強,雖然下半年消費需求放緩。許介立表示,除了持續布局伺服器、資料中心等高毛利且具有成長性的產品,康舒將努力調整成本,強化對廠商的議價能力,並繼續推動工廠自動化、優化產品組合,提升電源產品的效能、性能且瞄準高端市場,期望平均毛利率朝向20%邁進,今年首季可望與去年同期約略持平,雖消費性市場狀況仍不佳,但伺服器、資料中心需求仍然持續存在。許介立也提到,隨著全球綠色意識抬頭,客戶愈加重視地球暖化議題,收購綠能的商機因此浮現。2022年是康舒綠電元年,康舒從去年開始與5家廠商合作,涵蓋金融、紡織、電子、大樓管理服務業等領域,共計將提供3.9億度電助力業界永續發展,看好未來在電子產業應客戶要求、逐漸轉換電力來源的過程中,康舒將獲得更大的商業機會。談到本業調整體質,許介立表示,康舒自行投資設置電廠已邁入第6年,熟稔太陽能電廠運作,應將資產轉到資金相對便宜的平台上,因此與壽險業者合作,提供Know How,來管理業者出資興建的太陽能案場,對台灣電網發展比較健康。未來也打算進軍東南亞市場,採取與當地廠商合作的模式。康舒另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車電,許介立說,今年車電業務希望日本客戶產品順利量產,美國客戶產品增加銷量,需求相當強,3年後車電業務營收占比將 上看8~10%。康舒去年10月投資8億元,成立全資子公司「康捷電動動力」,跨入電動車動力事業,許介立說,車電領域與消費性電子產業有極大差距,透過康捷獨立的事業體,可靈活進行人事安排、招攬商業人才,待康舒內部車電事業發展成熟,將分割給康捷強化發展,許介立也暗示康捷未來不排除尋找策略性投資人或走向資本市場公開發行。
新金寶集團今(13日)舉辦尾牙,董事長許勝雄表示,2022年對新金寶是成長的一年,集團營收年增28%。泰國將是集團是重要的生產基地,另外台灣、中國、菲律賓、美國、墨西哥及巴西也有工廠,如果再加上仁寶(2324)的越南跟波蘭,全球將有9大生產據點,以因應在地生產的需求。金寶(2312)總經理陳威昌表示,公司在2020、2021年都在布局,2022年豐收,2023年雖然有挑戰,像是疫情、缺料、運輸、升息、通膨等經濟因素,但是挑戰每年都有,我們有非常多的產品組合,加上全球生產基地組合,2023年目標要嚴控費用,讓營收成長,獲利也能提升,接下來也會有比較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康舒(6282)董事長許介立表示,2022年充滿很多挑戰,年初缺料、下半年需求下滑,不過公司團隊也很努力。對於電源產業,康舒有三個發展方向,2022是康舒的綠電元年,廠商都希望可以用綠電,我們也打入了不同的產業。車電部分,儘管美系客戶量產狀況不如預期,希望2023年原料供應回穩後 客戶需求也可以回升;日系客戶部分,也會持續改善品質,希望可以順利量產。新能源部分,會有大的轉型,從創能到儲能,變成整體方案提供者。對於太陽能案場的運作,許介立表示,之前是用康舒的資本去建置,已經很了解太陽能的運作,因此會尋求跟壽險業的合作,由康舒來管理案場,轉為輕資產模式。同時也會複製到東南亞,跟當地廠商直接合作建置太陽能案場。泰金寶(9105)總經理鄒孔訓表示,2023年將是開新局的一年,隨著2022年營收成長逾2成,泰國廠區 也呈現飽和,為配合客戶需求,購買了一塊土地,面積比兩個廠區還大,目前新廠區已經獲得官方核准成立免稅區,對於供應鏈會有很大的助益,預計2024年要全部完成,全部完工後,員工預估將新增2.5萬人。
台股2022年無疑是虎頭蛇尾,從18000多點跌到13000點下,一度跌掉6000點,跌到谷底了嗎?「這波空頭將在2023年初終結!第四季指數會升到16000點。」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告訴CTWANT記者,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分析,「今年第一季景氣仍『看緩』,但利空消息已反映三分之二,還是可以慎選挑股。」CTWANT記者訪問到資深股市聞人葉美麗,她認同程淑芬的見解,但她也提到「目前股市進入打W底右腳走勢,預估加權指數到2023年一月最差,可能破季線幾天,OTC一月最差也是跌到季線。」股市聞人葉美麗認為生技股股價,多偏高。(圖/CTWANT資料照)「國發會發布的藍燈還會持續幾個月,景氣仍是被看悲觀,但這可能也是進場投資的一個機會點,金融市場會優先反映。」「今年上半年景氣逐步進入打底階段,預期股市樂觀度仍偏波折。」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主持教授徐之強以巴菲特名言跟CTWANT記者說,「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據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12月28日公布的「臺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展望」,影響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因素有五點,一中國大幅鬆綁防疫措施,引發COVID-19變種病毒風險,二美歐通膨高燒不退,迫使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三主要央行過度緊縮,導致歐美景氣衰退幅度大於預期,四全球需求疲軟加劇庫存壓力,投資需求遞延,五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俄烏戰事與美中爭端的不確定性。大陸宣布今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核酸檢測與集中隔離。圖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T1航站樓到達大廳出口。(圖/中新社)徐之強觀察,「美國通膨在10、11月明顯回落,FED美國聯準會放慢升息步調,帶動股市,外資也回補台股,民眾對股市的樂觀度、風險偏好也都轉趨正向。」此外,「我國央行12月升息半碼,但沒有調升存準率,主要考量資金偏緊恐影響經濟活動,美、歐、中國及新興亞洲金融情勢指數雖有小幅改善,貨幣市場仍處於緊縮水準,研判今年上半年央行或有機會停止升息,降息機率低。」展望今年,台股可關注哪些類股?「可等到一月各上市公司公布營收開出來再說,目前不少個股股價起漲,應該是外資結帳、法人半年報作帳行情,市場給理由漲出來的,有些被錯殺,有的變貴。」葉美麗透露,明年看好的是自駕車相關供應鏈、綠電、新能源等類股。
日前國發會首揭我國2030年電力配比,綠電要到3成、燃煤反降至2成。對此台電內部已有因應規畫,估計當年燃煤發電需控制在690億度內,至少有麥寮、興達、中火等9部機組除役,如果中火新燃氣機組順利完成,則增加到11部燃煤機組退場,合計容量610萬瓩。不過,民間汽電共生業者燒煤也得轉燒氣,需要政府政策引導配套。我國能源配比是2025年「532」,燃氣發電占比5成、燃煤3成、綠電2成。但日前國發會公布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計畫,預計2030年電力配比調整為「523」,燃氣不變,燃煤下修至2成,反之綠電升為3成。目前燃煤發電占比仍在4成左右,年發電量約1100億度,依據台電估算,2030年用電量會從2022年的2800億度,拉升到3450億度。如果燃煤占比降到2成,年發電量要降到690億度左右,比現行調降不少。如何達到此路徑?台電表示,目前燃煤發電剛好在高峰交叉處,預估2023年後占比才會逐步下來,如果降到2成,確實許多燃煤機組要除役或調整,原本公司就有燃機組退場計畫。從今年起到2030年為止,全國規畫有台塑雲林麥寮電廠3部、台中火力電廠2部、興達電廠4部,總共9部舊燃煤機組要除役,總容量500萬瓩。中火3、4號機則要轉為備用,但如果2部新燃氣機組順利上線,也考慮這兩部提前除役,等於中火退4部,如此就有11部可以退場,共將少610萬瓩容量。這對當年燃煤降到2成絕對有助益,不過台電強調,燃煤發電還包括民間汽電共生廠,許多工廠很高比例使用燃煤鍋爐,如何將其壓低,也是達2成關鍵。台電認為,這部分得由經濟部政策輔導或藉由《汽電共生實施辦法》修正,去引導改用燃氣鍋爐。至於中火5到10號機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前年曾提出「2035中全部除役」主決議。台電說,如果燃煤降到2成仍有問題,也會考慮讓5到10號燃煤機組是否可提前退下來,但前提都是在供電穩定情況下。對於燃煤機組能否如期除役?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強調,這需要各種配套措施,包括再生能源開發要能如期到位、燃氣機組銜接順利等。
國民黨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候選人王鴻薇提出「核二、核三廠延役」政見,並直指總統蔡英文2025年綠電比例達20%的承諾已大跳票,呼籲執政黨重視台灣面臨的能源危機及非常嚴重的缺電問題;根據今(27)日公布最新的國家能源民調,近6成5民眾擔心缺電,而如果在綠電發展不順,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近6成4民眾同意恢復核電,若台灣發生缺電,近4成8民眾表示會影響2024年大選的投票意願。根據《品觀點民調中心》的調查,依照政府推動的能源政策,有64.5%受訪者擔心(32.4%非常擔心、32.1%還算擔心)未來有缺電危機,31.3%受訪者不擔心(23.2%不太擔心、8.1%非常不擔心)。交叉分析發現,宜蘭縣(82.3%)、苗栗縣(81.9%)民眾擔心缺電的比例較高;民眾黨(87.2%)與國民黨(83.2%)的支持者擔心缺電的比例也較高。如果綠能發展不順,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詢問民眾是否同意恢復核電?63.7%受訪者表示同意(33.0%非常同意、30.7%還算同意),22.1%受訪者不同意(10.7%不太同意、11.4%完全不同意)。交叉分析發現,住中彰投地區(71.2%)、年齡在50-59歲(73.4%)、認同民眾黨(99.1%)民眾,同意恢復核電的比例較高;住宜花東地區(29.2%)、年齡在60-69歲(33.8%)、認同民進黨(45.1%)民眾,不同意的比例較高。民調也顯示,有47.9%受訪者表示,缺電會影響2024年的投票意向(27.3%一定會、20.6%可能會),39.9%的受訪者表示不影響(17.6%不太擔心、22.3%完全不會)。交叉分析,住桃竹苗地區(54.4%)、年齡20-39歲(57.3%)、大學以上學歷(58.0%)、認同民眾黨(78.9%)民眾表示,缺電會影響投票意願的比例較高;住雲嘉南地區(46.3%)、40-49歲(47.7%)、認同民進黨(61.1%)民眾表示,不會影響的比例較高。若綠電與核能皆可能造成汙染,詢問民眾二擇一會選擇哪個?有30.0%受訪者選擇核電,48.5%受訪選擇綠電,21.5%表示無明確意見。交叉分析,相較其他特質民眾,住屏東縣(50.3%)、新竹市(44.2%)、男性(36.4%)、認同國民黨(56.4%)的民眾,支持發展核電的比例較高;住台東縣(71.6%)、南投縣(67.6%)、高雄市(63.3%)、女性(51.9%)、認同民進黨(74.7%)的民眾,支持綠電的比例較高。當發展綠能遭遇不理性抗爭,有高達83.3%受訪者同意政府應出面解決(39.3%非常同意、44.0%還算同意),僅4.2%的受訪者不同意(3.3%不太同意、0.9%非常不同意),另有12.6%沒有表達明確意見。這份民調是品觀點民調中心委託求真民調公司以電話訪問的方式,調查時間為12月14日至12月16日,共計完成1073份成功樣本,訪問對象為全國20歲以上的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調查方法是以中華電信市內號碼簿為母體清冊,抽出電話號碼再尾數兩位數隨機撥出,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法進行調查;再依照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針對戶籍地、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採用多重反覆加權。
座落新板特區、板橋車站旁的台電「電幻1號所」,是全台首座綠能主題展覽館,地底下則是扮演新北市電力心臟的變電所,年供應超過6億度電。展館主打結合能源與健身房的體感互動,2019年開館至今累計超過13萬人參觀,更曾獲德國紅點等國內外大獎肯定,今(22)日歡慶3週年,特別結合儲能未來主題舉辦《光儲電幻》特展,並響應新北歡樂耶誕城換上新裝,將入口處裝置藝術《城市光井》化身為大型儲能櫃,歡迎民眾耶誕新年來逛展拍美照。台電今日晚間於電幻1號所舉辦3週年慶暨《光儲電幻》特展開幕活動,現場由台電副總經理徐造華主持,與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黃正泓、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如萍等各界貴賓共同見證展館開館3週年及特展活動開幕。台電今(22)日於電幻1號所舉辦3週年慶暨《光儲電幻》特展開幕活動,邀請各界貴賓共同見證展館開館3週年及特展活動開幕。(圖左至右為《光儲電幻》特展策展人蔡正祿、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台電董事彭繼宗、台電副總經理徐造華、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如萍、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黃正泓)(圖/台電提供)。台電表示,台電持續努力確保穩定供電、發展再生能源,為強化電網穩定並讓綠能效益極大化,積極推動儲能建設與再生能源相互搭配。電幻1號所3週年特展即呼應「綠能+儲能」概念,將展館入口處以215片不鏽鋼板打造成的裝置藝術《城市光井》換上冬裝,搖身成可七彩變化的儲能貨櫃意象,搭配象徵太陽的互動變色光球,瞬間成為夜拍打卡夯點。台電指出,台電2020年於台南將軍、七股區打造裝置容量150MW(15萬瓩)台南鹽田光電場,啟用至今發出近5億度綠電,減碳量達25萬噸,今年更結合光電場址建置裝置容量20MW(2萬瓩)儲能系統,打造全台首座光儲合一場域,除可穩定電網,更可將白天太陽光電能轉移至夜晚點亮光明,展現新能源時代未來。台電介紹,此次展覽特別將南鹽光儲能貨櫃打造成1:20超迷你擬真模型,搭配首度亮相、以電力及台南在地元素設計的貨櫃塗裝彩繪,完整複製搬進展場,邀請民眾一起「開箱」解密儲能貨櫃,並介紹從儲能貨櫃到生活中各種常見的充電電池,讓參觀者可從中感受綠色能源與科技搭配的應用趨勢。電幻1號所3週年《光儲電幻》展覽特別將南鹽光儲能貨櫃打造成1:20超迷你擬真模型,搭配首度亮相、以電力及台南在地元素設計的貨櫃塗裝彩繪,完整複製搬進展場,邀請民眾一起「開箱」解密儲能貨櫃(圖/台電提供)。電幻1號所3週年《光儲電幻》展覽特別將南鹽光儲能貨櫃打造成1:20超迷你擬真模型,搭配首度亮相、以電力及台南在地元素設計的貨櫃塗裝彩繪,完整複製搬進展場,邀請民眾一起「開箱」解密儲能貨櫃(圖/台電提供)。台電電幻1號所3週年特展自今日起免費展出至明(2023)年2月28日(開館時間10:00-18:00,週一及初一、初二休館),現場除有大型七彩儲能貨櫃與球型互動裝置,明 (23) 日更特別延長開館時間,晚間7點將邀請曾於國慶酒會演出的馬戲團隊「虎劇團」,及知名再生樂器打擊樂家「巴奇先生」,聯手帶來雜耍結合打擊樂精彩演出,與民眾一同歡慶耶誕佳節。電幻1號所響應新北歡樂耶誕城換上新裝,將入口處裝置藝術《城市光井》化身為大型儲能櫃,歡迎民眾耶誕新年來逛展拍美照(圖/台電提供)。電幻1號所3週年《光儲電幻》展覽特別將南鹽光儲能貨櫃打造成1:20超迷你擬真模型,搭配首度亮相、以電力及台南在地元素設計的貨櫃塗裝彩繪,完整複製搬進展場,邀請民眾一起「開箱」解密儲能貨櫃(圖/台電提供)。電幻1號所3週年《光儲電幻》展覽特別將南鹽光儲能貨櫃打造成1:20超迷你擬真模型,搭配首度亮相、以電力及台南在地元素設計的貨櫃塗裝彩繪,完整複製搬進展場,邀請民眾一起「開箱」解密儲能貨櫃(圖/台電提供)。(圖/台電提供)。(台電廣告)
亞福儲能自2019年進駐南科路竹園區標準廠房,持續投入鋁電池材料製備,掌握多項先進儲能技術,發展全球專利,並於12月20日(二)上午舉行新建工程動土典禮,預計2025年竣工,屆時全世界第一代商用鋁電池將可達量產規模。亞福儲能路科廠佔地約3公頃,預計2025年竣工,屆時全世界第一代商用鋁電池將可達量產規模。(圖/亞福儲能提供)典禮邀請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中國端子董事長謝春輝、南科管理局李信昌副局長及恒維建築師、銓興工程團隊蒞臨,共持金鏟動土,亞福全體同仁也一同參與典禮,為動土祭祀祈福,見證鋁電池邁向量產的關鍵時刻。亞福儲能董事長陳朝暉表示,路科廠基地佔地約3公頃,將建置首座鋁電池商轉工廠,亦是鋁電池邁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此外,亞福將持續發展鋁電池關鍵材料及佈局專利,掌握核心技術,而路科廠也以取得美國LEED綠色建築認證為目標,落實亞福儲能保護環境的核心價值。今年注資亞福30億元資金的三陽工業,自2018年起便與亞福儲能展開策略合作,三陽董事長吳清源出席典禮致詞時表示,電池是電動車產業競爭的關鍵,投入新創電芯技術發展,才能讓台灣的電動車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吳清源認為,鋁電池擁有快速充放電、安全、環保等獨特優勢,車廠將不再需要耗費巨資設置大量換電站或購入備用電池,並且使用綠電充電的綠色移動模式,真正實踐低碳永續的願景。
環保意識抬頭,除了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和電動巴士以外,台泥(1101)集團旗下台灣通運攜手瑞典商用車製造商Scania Taiwan,交付全亞太地區首輛26噸純電動貨車,並掛牌上路,與一般柴油大貨車比較,一年減碳量達52噸。台灣通運董事長辜公怡指出,運輸服務佔碳排四分之一,如果把產業鏈上下游範疇三的碳排減少,會讓企業更有競爭力。未來將結合關係企業台泥儲能,可規劃結合綠電及儲能的低碳充電方案,並搭配能源管理系統,協助優化充電效率。Scania Taiwan總經理柏明希(Michaela Boye)表示,Scania今年在台剛好滿40周年,是車界裡第一間簽屬SBT(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的公司,台泥和Scania都有簽署SBT。台灣通運致力於發展零碳排運輸,Scania不僅提供電動車,還協助規畫路徑、車體打造、保養維修等內容,提供電動車整體解決方案。台灣通運自2001年起採用Scania車款,累計採購60輛Scania拖車,今年起陸續升級較潔淨的歐盟六期環保車款;更採購Scania 26噸純電動大貨車2輛,其中一台於12月20日交付,實踐綠色物流服務。首輛26噸純電動貨車,並掛牌上路,與一般柴油大貨車比較,一年減碳量達52噸。(圖/台泥企業團企業)在動力上,連續最大輸出可達310匹馬力,瞬間最大輸出可達 400匹馬力,並保留兩檔變速箱。駕駛無須手動換檔,由電腦自動操控,以達最佳化行駛,也是全台第一輛原廠搭配環景行車影像系統的重型商用貨車,提升行車安全。電池部分搭載 9 個鋰三元電池,總容量為 297kWh,充電功率支援最大 130kW 的 CCS2 直流充電規格,充滿電擁有 250 公里的續航里程。商用大貨車由於年里程高,減碳效果遠優於機車、轎車與小客貨車。以台灣通運規劃營運路線、貨趟等操作型態假設下,減碳效果相當於300輛電動機車。國際級指標企業已紛紛在運輸載具上朝電動化轉型,像是亞馬遜、沃爾瑪、百事可樂、DHL等。
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稱「開發金控」)以實際行動落實減碳的成績屢屢獲得國際肯定。2022年DJSI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DJSI)日前公布最新評選結果,開發金控連續三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成分股,同時更是第三年列入道瓊世界指數(DJSI World)與新興市場(DJSI Emerging Markets)指數。開發金控在六個評選項目中取得滿分,其中環境面向表現更名列全球第二、全台第一,總體分數於所屬的保險產業類中名列全球第四,全台第一。 道瓊永續指數是全球第一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每年針對企業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進行企業永續評鑑,各產業類別中永續發展表現得分最高的 10% 才能入選 DJSI 指數成分股。2022年度的企業永續評鑑,全球共有上萬家企業參與,開發金控不僅成為脫穎而出,成為最終入選「道瓊永續指數」成分股的33家台灣企業之一,開發金控在「風險管理」、「政策/公協會參與影響」、「環境面報告」、「社會面報告」、「普惠金融」、「客戶關係管理」等六個項目更取得滿分,其中環境面向更領先同業,獲得全台第一。 開發金控為台灣首家承諾於2045年達成全資產組合淨零碳排的金控,階段性的低碳轉型目標中包括在2030年達成自身營運淨零碳排。為了達成這樣目標,開發金控積極推動節能減碳、資源與能源管理的可行方案。開發金控總部為綠建築大樓,除導入智慧節能系統,今年更完成第一階段綠電採購及轉供,逐步降低企業自身營運對環境的衝擊,追求與自然環境永續平衡發展。 除落實自身營運減碳,開發金控也持續透過金融業的投融資行為擴大社會影響力,將永續金融的概念結合日常業務與營運流程,並在業務上大幅提升綠色授信、綠色投資比例,期許不只落實自身減碳目標,更攜手產業與客戶夥伴邁向永續願景。
中華開發金控(以下稱「開發金控」)致力於實踐永續淨零願景,持續從自身營運減碳與投融資組合管理兩面向著手,強化減碳強度。今年已簽署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完成第一階段綠電採購及轉供,發布首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更鼓勵集團子公司推展多元綠色金融商品與服務。開發金控今(6)日表示,已擬定具體去碳化策略,目標於2040年全面退出(phase-out)燃料煤、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開發金控為台灣首家承諾於2045年達成全資產組合淨零碳排的金控,集團各子公司亦積極將淨零轉型融入業務發展。截至2022年第三季,中國人壽國外綠色債券投資餘額達新台幣(以下同)263億,凱基證券在ESG及環保綠能相關承銷及股權籌資金額達700 億,凱基銀行綠能科技產業授信累計餘額約151億,2022年推出「綠色存款」募集金額亦逾60億;中華開發資本更已率先自有資金投資部位全面排除燃煤與煤礦產業的目標。開發金控期待在2023年將增加15%綠色產業投資組合,擴大金融影響力。為進一步落實減碳作為,開發金控訂定永續金融承諾,並建立相關去碳化時程,逐步限縮煤礦、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以及其他高碳排產業之投融資部位;同時並展開產業與客戶議和,鼓勵高碳排產業客戶著手減碳轉型計畫,預計於2040年達成全面退出(phase-out)全球燃料煤、非常規原油/天然氣相關產業。開發金控積極邁向ESG永續願景的實績,榮獲國內外獎項與機構肯定,日前揭曉的2022年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開發金控勇奪四項大獎,除入選台灣百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更憑藉永續報告的揭露完整性、可信度及溝通成效上獲得肯定,取得白金獎殊榮;同時透過推動綠色投資、購買綠電及參與國際倡議等積極作為,四度蟬聯氣候領袖獎的得主;亦在資安領域有傑出表現,首度獲得資訊安全領袖獎。 開發金控表示,開發金控致力於為客戶、員工、股東和社會提供永續的金融解決方案,並透過資金與金融服務創造正向的永續影響力,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企業。推動淨零轉型不僅是開發金控的核心策略,更是為全人類共好的使命及承諾。
中國持續鬆綁封控措施,各大城市對「清零政策」態度不強硬,激勵中概生技股強勢衝鋒,台股5日續揚,上市生技醫療類股指數盤中大漲逾3%。年底藥證、解盲題材滿天飛,生技族群表現「強強滾」,榮登上市類股漲幅之冠。台耀(4746)盤中一度觸及漲停價69元,11月底甫掛牌上市的視陽(6782)也強漲逾9%、逼近漲停;此外,中概生技股也「鬆口氣」,保健食品大廠大江(8436)攻上168元亮燈漲停,委買逾千張,晶碩(6491)也漲近7%,美容股麗豐- KY(4137)盤中也亮燈。大江營收來自歐洲、美國及中國大陸等三大市場,占比達8成,近年雖然歐美新客戶陸續加入、成長力道強,不過中國營收比重仍最大,過去受到當地封城影響,原物料無法運送,營運面臨挑戰,在銷售市場之一的大陸解封題材發酵下,營運動能亦可望回溫,股價大漲攻頂,創近半年新高。而隱形眼鏡大廠晶碩,股價睽違近三個月再度重返400元大關。法人指出,大陸先前清零政策對消費需求造成嚴重壓抑,疫情封控下、消費者減少外出,連帶隱形眼鏡業績表現也受打擊,而隨目前當地防疫政策鬆綁,將有助於醫美、眼球相關族群表現。麗豐在疫情影響下,營運較為收斂,不過中國上海市解封後,旗下主要克麗緹娜營運店數逐步回溫,隨著消費力道復甦,克麗緹娜加盟店有望掀起回補庫存,此外,看好未來年輕、無年齡界限的保養需求,規劃下半年推出保養新品,以及持續開拓市場、強化營運體質,彌補上半年營運缺口。法人指出,外資11月來大買台股後,短線推升加權指數空間縮小,然在指數震盪整理期間,仍無損中小型題材股表現,內需題材股包括綠電、生技類股墊檔演出機率高,投資人可持續留意「政策作多股」股價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