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開車撞電線桿昏迷5年 三寶媽奇蹟甦醒衝球場幫小兒子加油
美國密西根州的41歲女子弗萊薇倫(JenniferFlewellen)是3名孩子的母親,不過她在2017年發生嚴重車禍,但奇蹟的是,她在昏迷近5年後於2022年甦醒,今年10月更為她的18歲兒子在球場邊加油打氣。3寶媽車禍昏迷5年甦醒,到球場幫18歲小兒子加油。(圖/翻攝自WNDU 16 News Now)今年的10月20日這天,弗萊薇倫帶給整個社區驚喜,因為她在家人協助下親自赴球場,幫她18歲的小兒子加油打氣,這也是她昏迷醒來後的第15個月,根據《紐約郵報》等美媒報導,弗萊薇倫在2017年9月時發生車禍撞上電線桿,她被警消發現時,人已不省人事,就這樣昏迷長達4年11個月。據弗萊薇倫的母親米恩絲(Peggy Means)表示,當時醫師告知家人,弗萊薇倫腦部因為車禍受損,有缺氧的情況,甚至有可能永遠不會醒來。不過就在她昏迷4年11個月之後,弗萊薇倫在2022年奇蹟般甦醒,且事後恢復的狀況不錯,今年7月甚至出院搬回家裡住。根據報導,弗萊薇倫在昏迷前常鼓勵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甚至每次孩子有賽事時,總會站在場邊加油打氣,擔任最盡責的啦啦隊長,雖然錯過大兒子與二兒子的畢業球賽,但身為人母的她似乎沒有放棄,出院後總算能到球場幫小兒子加油,如今米恩絲天天陪在弗萊薇倫身邊,最終目標就是協助她重拾行走能力。3寶媽車禍昏迷5年甦醒,到球場幫18歲小兒子加油。(圖/翻攝自推特)

10歲兒才染黴漿菌住院逾1週! 女星4歲女又40.3°高燒送急診
台灣知名模特兒及藝人可藍2013年嫁給從事廣告業務的男友,目前育有2名兒女。最近從香港回台的她日前也馬上帶著10歲兒子掛急診,住院超過1週,她11月28日發文感嘆,「這黴漿菌本菌沒想到很不好惹的,讓人無力感」,直呼真的讓人心疼,沒想到現在又換女兒發高燒超過40度,讓她又帶著女兒趕赴急診,讓人看了相當不捨。可藍28日在臉書粉專《可藍 Colleen wei》發文透露連日陪著兒子對抗肺炎黴漿菌的過程,直呼「這黴漿菌本菌沒想到很不好惹的,讓人無力感」,醫師也表示,她兒子目前肺部雜音仍明顯、肺損傷有點嚴重,血氧不穩定,呼吸器還是不能放,要自主呼吸恢復到95才及格,但又不能過度訓練還是要讓受傷的肺慢慢復原。可藍也自我打氣,「至少一關一關打怪過關」,從用到頂的抗生素後需要關鍵2晚不發燒,血氧數值離開缺氧階層慢慢往上爬,吸入的氧氣從8可以調到現在5,現在睡得較好,不光靠點滴補充營養,也能吃下食物,「食慾從一天半個御飯團到現在胃口大開, 能跟點滴說掰掰!真的是很棒!可以吃食物,吃有營養才能對抗!」她也在文末表示,「現在就是相信醫生,認真繼續治療,期待下週聽到好消息!治療完整好好的回家。」結果她1日凌晨又發了限時動態,透露30日傍晚4歲的女兒突然發高燒,一量溫度直竄40.3度,連坐在她身上都明顯感受到身體發燙,最後只好「熟門熟路的又來到急診,女兒妳加油!」所幸醫生檢查後就可以回家休息,不需住院,只表示「希望明天起床你就好好的!」

受困電梯近1小時女子哭到暈倒 她患上焦慮症在商場看到電梯也會怕
馬來西亞八打靈再也縣28日有名25歲女子萊斯拉在上班途中,獨自受困於電梯中近1小時,當時她在電梯裡太過害怕而暈了過去,所幸被救出後,萊斯拉也被順利送往醫院治療,而原本就害怕搭電梯的她,更因此次意外患上焦慮症。萊斯拉將事情經過發佈在TikTok,至今已累積10萬次觀看,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分享自身經歷,以鼓勵及安慰萊斯拉。來自馬來西亞八打靈再也的25歲女子萊斯拉,從小就害怕搭乘電梯,沒想到她竟真的遇上電梯事故。28日時她在梳邦再也市的1棟住宅搭乘電梯,萊斯拉回憶道「當時我準備去上班,一如往常地搭乘電梯下樓,但電梯突然搖晃不已,並在2樓突然停下,我感到非常恐慌。」萊斯拉在受困後連絡了家人,並緊急致電消防局求助,萊斯拉表示「電梯裡的信號時有時無,我開始擔心電梯是否會突然墜落,坦白說這一刻,我真的以為自己要死了。我已經準備好最最後的祈禱,並將手提包放在頭邊,以防摔倒。」萊斯拉補充道,她在等待救援時,經歷了1次焦慮症發作,並暈了過去。「將近1小時後,我失去意識並被送往醫院,在電梯內,我嚴重缺氧,感到非常驚慌。」從小就害怕搭成電梯的萊斯拉,因此次意外而被診斷出患有焦慮症,雖然現在在商場看到電梯時萊斯拉仍會感到害怕,不過她對於能成功獲救感覺很欣慰。她將事情經過發佈到TikTok,目前已累積10萬觀看次數。網友們紛紛留言安慰萊斯拉,並分享相似的經驗「我曾在醫院搭乘1部老舊電梯,當時被困在裡面,漆黑一片,從那時起我就對電梯有了恐懼,但經過幾年以後,我已經能夠克服了。」、「我也有類似經歷,第1次經歷焦慮症發作,等待維修人員足足40分鐘。」、「我妹就是因為曾被困在電梯裡,而對搭電梯感到恐懼,留下了心理創傷。」

求助「小姑姑」…公務員全體「捐血救新婚女」!還出動百萬包機 當事人回應了
大陸上海一名女網友日前在抖音發布影片,稱她到西藏旅遊發生嚴重車禍,在親戚「小姑姑」的幫忙下,由上海市衛健委聯繫到阿里地區相關部門,當地所有公務人員及紀律部隊官兵為她獻血。影片一出,立刻引發議論。對此,女網友的丈夫出面回應了。根據陸媒《封面新聞》報導,陶姓丈夫表示,余姓妻子發布影片時的文字簡化了事件經過,導致了誤解,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看待此事。陶男說明,蜜月旅行選擇自駕遊玩,抵達西藏後2人出現高山症,缺氧後昏厥發生嚴重車禍,自己沒有受傷,但副駕的妻子脾臟破裂大出血、肋骨骨折等,醫院多次發出病危通知。陶男提到,妻子輸了近4.5公升血,因當地血庫A型血儲備有限,可能隨時斷血,因此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建議下,一方面透過家人、朋友向上海市衛健委求助,尋求上海援藏醫生的支援,一方面在社群平台發出消息,希望當地愛心人士可以幫忙捐血,「在我的親人、朋友的求助下,上海市衛健委請求了正在西藏日喀則市的援藏醫生前往阿里地區參與救治,而我的小姑姑是參與求助親戚的一員,她不是公職人員。」針對捐血一事,阿里地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這次捐血是當地幹部群眾的自願行為,「我們當地人口不多,平時看到朋友圈裡有需要捐血的消息,幹部群眾都會出於好心主動去獻血,不論是誰需要。這次也一樣,並不是像網路傳言那樣強制去獻血。」針對外界傳聞花百萬包機轉院,陶男透露,確實有這件事,為了讓妻子得到更好的處理,自己和親人願意付出高額的代價;他強調,包機轉院時,救護車直接進入機場等操作,均為轉運公司照價提供的服務,不是其他的特殊渠道,轉院費也沒有打折。余女的爸爸則向陸媒《新京報》表示,確實為女兒包下醫療專機,讓其轉院救治,花費約12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26萬元),不過錢都是借來的,「自己並非富貴家庭,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在單位裡開車的,你說有多少收入?」

10歲兒住院逾1周「呼吸器仍不能放」 女星嘆:黴漿菌抗藥性不好惹
台灣知名模特兒及藝人可藍2013年嫁給從事廣告業務的男友,目前育有2名兒女。最近從香港回台的她日前也馬上帶著10歲兒子掛急診,住院超過1週,她昨晚(28日)發文感嘆,「這黴漿菌本菌沒想到很不好惹的,讓人無力感」,直呼真的讓人心疼!「期待下週聽到好消息!治療完整好好的回家。」可藍昨晚在臉書粉專《可藍 Colleen wei》發文透露連日陪著兒子對抗肺炎黴漿菌的過程,直呼「這黴漿菌本菌沒想到很不好惹的,讓人無力感」,醫師也表示,她兒子目前肺部雜音仍明顯、肺損傷有點嚴重,血氧不穩定,呼吸器還是不能放,要自主呼吸恢復到95才及格,但又不能過度訓練還是要讓受傷的肺慢慢復原。可藍昨晚在臉書粉專發文透露連日陪著兒子對抗肺炎黴漿菌的過程。(圖/翻攝自Facebook/可藍 Colleen wei)她心疼說,這次兒子是黴漿菌肺炎,還是抗藥性的,一開始先到家裡附近家醫,他們判斷是腸胃型感冒用藥3天,持續沒有退燒,再去另一間診所照X光,兩邊肺有一點白白的,判斷為黴漿菌,於是開始用第1種抗生素,中間因為禮拜天所以停藥一天,週一馬上回診因為還是沒有退燒,醫生給出轉診單。於是她周二凌晨從香港一回到台灣,帶著兒子直衝醫院急診,照X光發現肺變嚴重之外右下有點積水,母子在急診待了1晚,隔天幸運有健保病房,這8天兒童病房裡面,有A型鏈球菌也有黴漿菌氣喘的,「看著他們一個一個出院,而我們還在奮鬥。」可藍也自我打氣,「至少一關一關打怪過關」,從用到頂的抗生素後需要關鍵2晚不發燒,血氧數值離開缺氧階層慢慢往上爬,吸入的氧氣從8可以調到現在5,現在睡得較好,不光靠點滴補充營養,也能吃下食物,「食慾從一天半個御飯團到現在胃口大開, 能跟點滴說掰掰!真的是很棒!可以吃食物,吃有營養才能對抗!」她也在文末表示,「現在就是相信醫生,認真繼續治療,期待下週聽到好消息!治療完整好好的回家。」

重症病患搶救1個月突甦醒 醫揭「迴光返照」真相:10幾天後過世
「重症患者的意識突然改善,是出現奇蹟還是迴光返照?」一名70歲男性罹患肝癌末期,因肺炎、敗血症昏迷,又合併腎衰竭,過去腦出血開刀引流;另名80多歲女性因心衰竭與肺阻塞COPD末期,肺炎又小中風昏迷,不料2人在停用呼吸器後,竟不約而同甦醒,呼吸和血壓也跟著回穩。對此,醫生也揭開原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第一位病人是七十歲男性,肝癌末期患者,肺炎敗血症昏迷,又合併腎衰竭,過去腦出血開刀引流。第二位病人是八十多歲女性,心衰竭與肺阻塞COPD末期,肺炎又小中風昏迷。兩位病人都努力搶救了一個月,抗生素也都用到了第四線,家屬因為不想讓患者受苦簽署放棄急救與放棄治療的同意書。」醫師提到,「抗生素停了,雙陽壓呼吸器停用,只保留低流量的氧氣與基本點滴。兩天後兩個患者都醒了過來,呼吸和血壓回穩,家屬與護理團隊都在想,是病情奇蹟改善了嗎?還是是迴光返照呢?抽血後發現第一位男性患者,抽血的數值腎功能持續惡化,第二位女性患者則是抽血數值穩定,X光改善。」蘇一峰透露,「果不其然,第一位男性阿公患者慢慢又昏迷了,且在十幾天後過世。而第二位女性阿嬤患者則越來越穩定,後來轉給復健科做中風後的復健治療!過去我們常常觀察到重症患者在臨死前有短暫的清醒時間,而被俗稱為『迴光返照』的現象。而臨床上的短暫改善常帶給家屬希望後又失望,有些家屬會質疑是否有醫療上處置不當才又惡化!也造成醫療上的困擾。」醫師說明,「過去有不少的研究發現,人在缺氧時腦部會有一段掙扎的發電,此時可能會讓患者突然變得清楚有精神,有些人甚至會跟家屬交代完後事。但是畢竟是迴光返照,病患的抽血檢驗數值並沒有進步,而清楚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可能最長幾天後又開始昏迷了」。(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南投驚傳河豚中毒「1死8送醫」 專家示警1品種:連肉都有毒
河豚含有劇毒,若沒有處理好食用,嚴重可能會喪命。南投縣今(26日)傳出有小吃店吃河豚火鍋,造成1死8中毒憾事。衛生局會同警方前往現場查扣火鍋殘餘及生魚片,送往食藥署檢驗,醫師也警告河豚卵巢和肝臟有最多神經毒素,甚至有1品種連肉都有劇毒,要特別注意。南投仁愛鄉傳出河豚群聚中毒事件,開小吃店的44歲洪姓男子,昨晚邀請友人品嚐河豚火鍋,結果陸續出現中毒現象,洪男疑生吃河豚肉,今天早上被發現時已經死亡,另外8人送醫治療搶救,暫無生命危險。對此,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河豚種類高達上百種,日本許可食用品種只有20多種,當地廚師需經過嚴格訓練並通過國家考試拿到日本政府頒發證照,才能為顧客料理傳說中的夢幻河豚宴。由於河豚所含毒素屬於神經毒素,毒素不會因加熱消失。食用河豚風險大,嚴重恐危及生命,呼籲民眾切勿貪圖美味冒險食用。專家提醒,一般民眾不要擅自料理河豚。(圖/民眾提供)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也表示,河豚可分為栗色河豚與黑鯖河豚2大類,栗色河豚除了卵巢、肝臟有劇毒,連肉都有很高的毒素,可以說是整隻都不能吃,常被一般人誤認成無毒的黑鯖河豚,而不小心吃下肚。假如食用河豚中毒,會出現眼睛睜不開、嘴巴麻、舌頭麻、說話不清楚,接著是手腳麻痺,最後呼吸肌肉麻痺,造成無法呼吸、缺氧死亡,最麻煩的是,河豚的神經毒素即使經高溫烹煮,都不會被破壞,且目前沒有解毒劑。根據國內統計,河豚毒素有14%的致死率,中毒2到6小時間就可能發生呼吸肌肉麻痺,若能緊急送醫治療,許多患者在24小時內症狀就會自行舒緩,甚至隔天就完全康復。楊振昌提醒,非專業民眾不要自行料理河豚,建議還是交給專業店家處理,另外若吃河豚後身體出現不適,必須立刻就醫。

久坐少動造成腿部深層靜脈栓塞! 「經濟艙症候群」沒搭飛機也會得
一位大學教師肥胖卻不以為意,每天通勤要坐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又黏在沙發上不太運動,沒想到某天整條右腿腫起來,緊繃疼痛!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腿部深層靜脈栓塞」不僅造成腫脹不適,血栓一但脫落可能會沿著血流進入心臟,堵塞肺動脈,引發嚴重缺氧甚至休克,致死率相當高,也就是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陳先生是一位60歲的大學教師,中年之後一直有肥胖的情形,學校定期的健康檢查發現有血壓和血脂肪偏高的問題,但因平常沒有特別不舒服,就沒有特別在意。他平日通勤要坐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大運動。有一天,陳先生起床時發現自己的右腿整個腫起來、顏色泛紅,感覺緊繃疼痛。他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血管超音波發現右腿的深層靜脈內有大塊血栓阻斷了血流,經過住院使用抗凝血藥之後,腫脹的狀況很快獲得緩解。蘇彥伯表示,正常狀態之下,血液靠心臟的收縮經過動脈輸送至末端器官及肢體供應營養,經過微血管重新在靜脈匯集,透過肌肉的活動以及體內壓力的變化重新流回心臟。這一整個過程應該是持續暢通無阻的,但是當血液的黏滯性增加,流動受到阻礙,加上血管的內皮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引發血栓的形成。以陳先生為例,長年肥胖及高血脂會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並且引發氧化壓力,而造成血管發炎產生內皮的傷害,再加上長時間的乘車、久坐讓血管的流動受阻,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發血栓。腿部的深層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局部的腫脹不適,血液的不流通會容易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感染以及潰瘍,假若血栓不幸脫落,有可能會沿著血流進入心臟,最終堵塞肺動脈,這時會引發嚴重的缺氧甚至休克,是致死率相當高的疾病,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指的就是這樣的情形。久坐少動、肥胖、服用避孕藥者要當心蘇彥伯提醒,近年來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西化,肥胖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生活型態也越來越偏向久坐少動,造成臨床上看到深部靜脈栓塞患者越來越常見,年齡層也越來越低,不可不慎。另外要注意的是,女性長時間使用避孕藥、荷爾蒙,或者是體內潛藏有惡性腫瘤,也是造成靜脈栓塞的高危險因子,臨床上也不時會看到本來是因為深部靜脈栓塞來醫院診治,後來在後續檢查中意外發現有惡性腫瘤的情況。蘇彥伯說明,當病人因為上述的症狀來到醫院,通常會安排抽血檢驗是否有與血管栓塞相關的血液異常,同時安排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偵測血栓的位置以及嚴重程度,如果病人同時有胸燜、胸痛、缺氧的症狀,會安排胸部的電腦斷層確定是否同時有肺部的血栓。當確診有深部靜脈栓塞時,會依病人情況予以治療。3大類治療方式 避免4種危險因子1. 抗凝血藥物當確診有深部靜脈栓塞時,通常會先讓病人住院,並給予強效的抗凝血藥物阻止血栓繼續形成,並且慢慢的讓血栓溶解。2. 藥物合併導管或超音波溶栓倘若血栓很多,延伸到鼠蹊部或是大腿深層的大靜脈,或是藥物的溶栓效果不佳,有時會合併使用導管的方式,直接吸除血栓或者是利用超音波震盪的方式溶栓。3. 血栓過濾裝置有時候考量血栓有掉落到肺部的危險,會考慮在腹部的下腔靜脈放置血栓過濾裝置,避免發生致命的肺栓塞。通常病人在住院治療穩定之後,都會持續以口服的抗凝血藥物治療至少3到6個月,血栓可慢慢消除。醫師提醒,一般民眾要避免深部靜脈的栓塞,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產生下列危險因子,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檢視是否有危險因子,有疑問隨時找醫師詢問,都可有效避免危險的身體病症發生。1. 積極控制體重並且維持健康的飲食型態,可以避免血脂肪上升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以及減少血管內皮的發炎與受傷。2. 避免久坐的型態以及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靜脈的回流。3. 女性在長時間使用避孕藥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靜脈栓塞的徵兆。4. 定期的健康檢查,早期察覺可能的誘發引子。

31歲男急性中毒…嘴唇發紫吐到送醫 元凶竟是「1盤炒鹹菜」
又到了冬天醃鹹菜的季節,鹹菜配上時鮮冬筍,是很多人餐桌上少不了的美味,但愛吃這道家常美味的人要當心了,這盤看似平平無奇的家常菜,其實暗藏殺機,每年都有人因為它進了醫院。大陸江蘇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日前接診了一位病人,就被一盤鹹菜直接「放倒」。綜合陸媒報導,31歲的黃先生體向來不錯,日前突然感到噁心、嘔吐還不停冒冷汗,手指和嘴唇也開始發紫。家人眼看不太對勁,連忙把他送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發現患者口唇和肢端紫紺,氧飽和度也很低,高度懷疑是中毒。經過一系列檢查,黃男高鐵血紅蛋白含量為正常值的20多倍,確診為急性亞硝酸鹽中毒,馬上留院搶救。詢問病史後才得知,黃先生4個小時前吃了一盤炒鹹菜,醫生立即注射解毒藥物,並予以補液等對症治療後,患者亞硝酸鹽中毒狀況逐漸緩解,2天後康復出院。市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趙雪說明,像黃男這樣的亞硝酸鹽中毒病例並非個例,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類中毒,往往和不當進食有關。醫生解釋,亞硝酸鹽多存在於醃製的鹹菜、肉類和變質腐敗蔬菜等地方,雖然本身不是一種毒藥,同時能夠使食物具有獨特的風味,但它最大的問題在於過量攝入後,會把體內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不能攜帶氧氣的高鐵血紅蛋白,使組織缺氧,進而導致一系列惡果。「一旦發生亞硝酸鹽中毒,就會出現乏力、噁心、紫紺等典型中毒症狀。」趙雪說,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意識模糊、煩躁不安、昏迷、肝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醫生提醒,很多人為了追求泡菜的鮮嫩口感,喜歡提前拿出來吃,但新醃泡的蔬菜在3至7天亞硝酸鹽含量達到最大量,如果大量食用極易引起中毒。

台灣麻醉死亡率「比日本高12倍」 7類人風險最高
根據2010年台灣麻醉學雜誌發表的論文報告指出,台灣麻醉相關死亡率高達十萬分之十二,是美國和日本的12倍。其中年齡大於65歲、體重過重、多重慢性病、心血管病史(糖尿病、高血壓等)、睡眠呼吸中止症、肝腎功能不佳、曾發生術後呼吸困難等7類高風險者尤其要注意。不過,如今隨麻醉技術、藥物、儀器的進步,麻醉醫療安全性也持續提升。為解除民眾對麻醉的恐懼,台灣進行首次「台灣麻醉警世大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在簽署術前麻醉同意書時,有67%的民眾沒有注意麻醉醫師姓名,近7成民眾會因門診或健檢須要麻醉而會感到擔憂,進一步詢問發現「怕麻醉後會醒不過來(37.2%)」、「麻醉後不適症狀強烈(36.8%)」、「害怕手術中意外醒來(33.0%)」是民眾對麻醉的三大擔憂。本次調查更發現,有高達近6成民眾因擔心麻醉藥物有傷害器官的疑慮(54.8%) 或認為麻醉容易導致死亡(54.4%)而想要儘量避免接受麻醉;甚至有4成民眾(39.8%)可能因為擔心麻醉副作用而拒絕醫師提出的手術或檢查。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醫師表示,確實有民眾因為自身或親友是高風險族群,對麻醉有很多擔憂進而影響治療意願,但他提醒隨醫學進步,不僅麻醉專科醫師愈來愈被倚重,麻醉藥物安全性也有提升。例如,有心血管病史容易低血壓的病人,或睡覺常打呼、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易缺氧的病人,目前在臨床領域就有更安全的新型麻醉藥物可以使用,跟傳統麻醉藥物相比,發生低血壓機率減少75%、缺氧機率更減少85%,是相對有較高安全係數、降低風險的臨床藥物;此外,肝腎功能較差的病人,使用新型麻醉藥物也較能降低器官負擔;在常見的胃鏡檢查中,發生呼吸抑制可能性也能大幅減少。常見的術後噁心嘔吐,除使用止吐藥外,現在也可透過新型麻醉藥物來減少近8成的發生率,幫助病人有好的術後恢復品質。一般而言,健康條件愈差的病患其麻醉風險愈高,但隨醫學條件進步,理想的麻醉藥物陸續出現,讓即使是重大疾病患也有機會獲得更安全的治療。有研究指出,合併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心衰竭等慢性疾病的高齡病患,搭配新型麻醉藥物投入手術治療,該病患術後恢復過程良好也未有嚴重副作用。廖文進醫師建議,健康條件較差的病患更應主動向麻醉專科醫師諮詢、評估合適的麻醉藥物以降低不同病患的麻醉風險並提升術後恢復品質。麻醉不僅高度複雜也攸關治療品質,台灣麻醉醫學會建議病患主動向麻醉專科醫師說明病史、與麻醉專科醫師討論合適的麻醉給藥計畫並建立正確的麻醉安全認知,以安心平緩的心情接受安全與舒適兼顧的麻醉醫療與照護。

天冷在家小心猝死! 醫列「6大致命因子」 危機藏在生活裡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賴向華19日凌晨在住處猝死,初步研判疑似天冷引發心肌梗塞,搶救後仍宣告不治。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醫師點出6大致命因子,提醒民眾在家也要做好保暖措施,「其實危機藏在生活習慣中,而不是衣服穿得多厚」。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日前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他過去常被問到「明明已經穿厚衣服保暖了,健康的人怎麼還會猝死?」對此,他解釋其實危機都藏在生活習慣中,並點出6大致命因子:1. 「要緩慢起床」在秋冬起床時,千萬不要馬上離開溫暖被窩,若是忽然少了保暖措施,讓身體在毫無防禦下接觸到冷空氣,溫差太大的情況下,體內血管就會迅速收縮,恐怕會在一下床就猝死。因此,醒來時可以先穿件厚外套,確認四肢和身體暖化後再把棉被拿開。2. 「使用溫水洗臉」起床後,大家通常會進去浴室梳洗,但要特別注意,浴室是最容易猝死的地方之一,許多人在使用冷水洗臉刷牙時,以為只是局部冰冷一下子而已,往往忽略臉和血管可能會被冷水急凍收縮,建議以溫水接觸肌膚較為恰當,還有去浴室上下厠所彎腰動作,也要特別小心。3. 「不要光著身子太久」有些人在泡湯或熱水洗澡後,以為沖過熱水就能禦寒,並沒有馬上穿衣服,在皮膚上的熱水珠一接觸到冷空氣,身體就瞬間全身顫抖不已。因此,要記得不能將毛巾放太遠,擦掉水珠後迅速穿上衣服。4.「別忽略耳根、脖子的保暖」過去有許多人只顧到身體及四肢保暖,卻疏忽掉耳根和脖子而猝死。事實上,耳根較薄並沒有什麼脂肪增暖,而脖子充滿許多細小的交感神經和血管,這兩個部位的保暖至關重要,建議搭配圍巾和耳罩。5.「正確的穿衣順序」冬天的穿衣順序絕對不能錯,正確穿法也稱「三明治」穿著,最𥚃面是吸汗的棉衣,中間穿毛衣來維持身體溫度,最外層則是防風防水的外套,萬一穿錯了身體就不能保溫,容易讓心血管迅速緊縮而猝死。6.「運動前要做好暖身」當我們在劇烈運動時,心臟每分鐘輸出量是沒運動的6~17倍,這時候肌肉血流量也會增加超過25倍,一接觸到冷空氣,血管卻會一直持續收縮,甚至讓心臓血管梗塞,很有可能導致猝死。最常見的運動猝死包括有暖身就突然運動,或是運動激烈後立即停下,以及在高山峻嶺處於缺氧環境做不熟悉的運動,以上情況都要特別注意。他提到,台灣猝死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而發病年齡則是呈下降趨勢,猝死好發於「深夜」和「清晨」,地點大多在臥室、客廳、浴室。因此,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人,都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在家裡更要多加注意!

溫差猝死潮3/出現「5大徵兆」速打119 專家提醒:送醫前先做這件事
隨著季節交替,腦中風就醫人數也增加2~3成,根據衛福部資料,腦中風發作時會有大症狀,包括頭痛暈眩、失去平衡、意識混亂、視力模糊、單側手腳無力等5大徵兆,專家建議一旦發現親友疑似腦中風,要立即撥打119,送醫前先檢查口鼻是否有異物阻塞呼吸,同時盡量避免移動患者,以免反而讓腦部出血更加嚴重。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逾3萬人發生腦中風,近1/3患者為此喪命,相當於全台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而幸運存活的患者逾半數失能,成為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說,腦中風分為出血性與阻塞性兩種,其中阻塞型患者佔6~7成、出血型佔2~3成。「阻塞型腦中風是指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血管阻塞,使得腦部對應部位的細胞突然短暫缺氧,隨著腦細胞缺氧時間愈長,大腦功能也會破壞得更嚴重,所以搶時間打通血管就成為關鍵。出血型則是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死亡率較高。」黃祥銘說。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腦中風,搶救時間都極為珍貴,因此辨別徵兆就十分重要,根據衛福部資料,腦中風發作時可能會突然暈眩、失去協調、不平衡及舉步困難;有些人會意識混亂、言語表達困難、理解障礙,比如聽不懂別人的話;也可能會突然頭痛、視力模糊、單側手腳無力。「如果發現家人突然有以上狀況,就要趕緊撥打119,接著再檢查口鼻是否有異物,以免堵塞呼吸道。」黃祥銘提醒,也不要搖動或移動患者頭部,避免造成腦部出血情形惡化。健保署在10月、11月陸續放寬腦中風血栓溶解劑、動脈取栓術的健保給付,估計每年可減少268位中風失能的患者。(圖/黃威彬攝)若屬於阻塞型腦中風,若能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只要及時治療,患者恢復正常率高達4成。針對這類患者,健保署在今年10月給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從3小時內使用延長到「4.5小時內」,預估一年增加1600人受惠。若超過4.5小時就要改採動脈取栓術,以類似心導管的方式將腦血管中的血栓移除。健保署考量部分患者因獨居及偏鄉未能及時送醫,11月起健保也放寬取栓術,由「發作8小時內執行」,延長至「24小時內」,估計一年新增565人次受惠,上述兩項針對腦中風患者放寬的給付,估計每年可減少268位中風失能的病人。黃祥銘說,就算幸運撿回一條命,日後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仍然相當高,建議隨時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同時定期回診,才能躲過腦血管再次引爆的危機。

疑有地下指揮中心!以軍包圍當地醫院 院內物資匱乏到處都是屍體
以巴戰爭持續未停,近日以色列更是宣布將對加薩最大醫院進行包圍、攻擊,此舉導致醫院物資匱乏,不少還在院內醫治的民眾也因此無法得到完善的治療,只能在院內等待死亡。如今醫院因死亡人數過多、太平間缺乏電力,屍體只能暫時放在院外,但仍無法阻止屍臭味飄進院內,醫院不得不開挖亂葬崗,將屍體埋進去。以色列當局懷疑哈瑪斯將指揮控制中心設置在加薩市最大醫院「希法醫院」(al-Shifa)地下,故派遣軍隊將醫院重重包圍。法國電視台《法蘭西24》在11月13日採訪希法醫院的院長穆罕默德(Muhammad Abu Salmiya),據院長透露,院內除了有約5000名流離失所的民眾外,還有數百名受傷患者,其中有不少人狀況危急,但因物資匱乏而無法救助,「這裡的一切都已被摧毀,我甚至不敢再稱希法為醫院,因為人們無法在這裡獲得治療,只能被困在這裡死去」。穆罕默德表示醫院現在相當缺血,所有需要血液的病人都無法接受治療,且院內到處都是屍體,受訪的當天已有7人因缺氧而死、3人死於加護病房、1人在手術室身亡,「現在一個患有心臟病的小女孩每時每刻都在與生命作鬥爭,因為我們無法再為她提供氧氣」,他表示這是他的親眼所見,「如果我們還有網路,我會把這個小女孩的影片發給全世界」。關於以色列軍隊包圍、攻擊醫院,穆罕默德表示醫院的心臟科、婦產科和加護病房都有受過襲擊,現在以軍包圍,所有想進來醫院的人都無法進入,不少想離開醫院的民眾也被攻擊,「他們發現自己被圍困了,就像我們一樣」,他接著表示院內不少平民因此染上疾病,又因藥物缺乏、無法及時救治而死亡。目前的希法醫院共有179具屍體需要保存,但因為太平間缺乏電力,院方只能將屍體放在院子裡,而這也導致屍臭味四處飄散,現在整個希法醫院都飄散著屍臭味。過去醫院曾求助紅十字會協助運送屍體,但卻因為以軍的不定時轟炸而遭到勸阻,而這也使得醫院不得不於14日時挖掘亂葬崗,將屍體通通掩埋進去。

以巴砲火圍困!加薩最大醫院斷電 2新生兒「命喪保溫箱內」
以巴開戰至今已逾1個月,死亡人數飆破萬人,加薩走廊更淪為人間煉獄,加薩最大規模醫院西法醫院(Al-Shifa Hospital)在砲火圍困下因燃料用罄斷電,導致2名早產兒命喪保溫箱內。綜合外媒報導,西法醫院負責人表示,西法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周六(11日)因停電而停止運轉,導致2名新生兒在保溫箱內失溫、缺氧身亡,另有39名嬰兒隨時面臨死亡危險。加薩最大規模醫院西法醫院在砲火圍困下已燃料用罄,導致2名早產兒命喪保溫箱內。(圖/擷取自X)以色列軍方指出,哈瑪斯上個月在加薩的西法醫院與其他醫院設立指揮中心,使這些地方容易被視為軍事目標,不過以軍「沒有對醫院開火」,僅在周邊與哈瑪斯交戰,並承諾會提供人道救援,「我們將協助該院的嬰幼兒撤往更安全的醫院,我們會給予需要的援助。」對此,該院的外科醫生歐貝德(Mohammed Obeid)指出,醫院已向紅十字會求助,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可以獲得協助,「希望有人能向我們保證病人都可以被疏散,因為院內大約有600名住院患者。」

她16歲爽中7100萬「隆胸整形揮霍無度」 失婚吸毒後悔沒錢醫身障兒
正確的理財觀念要從小培養。在英國,一名女子羅傑絲(Callie Rogers)在他16歲時,一夜之間獲得樂透頭獎180萬英鎊(折合新台幣約7100萬元),也成為英國史上最年輕的樂透得主,可惜年少無知不懂理財,揮金如土的她甚至染上毒癮並因毒駕遭逮,如今36歲的羅傑絲當年的獎金早已花光,還要獨力照顧兩名子女,她認為現在的生活平淡而快樂,卻也很後悔,未留多餘的錢讓腦癱的兒子得到更好的治療。羅傑絲現在是一位辛苦養育孩子的單親媽媽。(圖/翻攝自Callie Rogers IG)綜合外電報導,目前住在英國坎布里亞郡(Cumbria)的羅傑絲,20年前中了樂透頭獎,她每天開派對,買豪宅和到處旅行,後來還染上毒癮,曾被控花了25萬英鎊,約新台幣989萬元買古柯鹼,又花了1.8萬英鎊,約新台幣71萬元做整形、隆乳手術,生活相當揮霍。羅傑絲坦言,當時還未成年「對金錢毫無概念,只是希望每個人都喜歡妳,但這筆錢確實為我的家人和朋友帶來了問題」,她對上門借錢的朋友、遠親毫不拒絕,「這裡借2萬英鎊,那裡借1.3萬英鎊,我從來就拿不回錢。別人要我資助買新車,我會幫忙,因為一下就被說服了。現在我才明白他們是怎樣的人,因為我太年輕了很容易被利用」。2003年,羅傑絲認識前任男友,並生下兩名小孩,不過2009年她和這位男友分手,痛失兩名小孩的撫養權,當時雖然她還有錢也有幾間房子,但卻無法彌補她再無法見到孩子的傷痛,甚至讓她曾想過輕生。後來,羅傑絲遇見消防員潘尼(Paul Penney),與潘尼生下兩名子女,分別是2歲女兒,以及患有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的6歲兒子布萊克(Blake)。布萊克因生產過程中缺氧而腦性麻痺,無法正常走路、說話和進食。「我不知道怎麼理財,也對金錢沒有什麼責任感……」,羅傑絲2017年和潘尼分手,她表示自己喜歡小孩,現在只在乎小孩的成長與教育,相當後悔應該要多留幾筆現金給兒子最好的治癒。她與和潘尼擁有一間房屋,但房子卻在潘尼名下,「因為潘尼有賺錢,而且房子總有一天會由孩子繼承」。羅傑絲每星期也會去探望一次另外兩名與前男友的子女,努力供養孩子的她認為,16歲時如果沒有贏得樂透,或許一切的價值觀都會有所不同,「可能你不相信,但我以前對金錢真的沒有太大的興趣」,而她也向當地政府爭取提高購買彩券的年齡限制,希望自己的經歷能警惕年輕的得獎者。英國一名女子在16歲時中頭獎獲得新台幣約7100萬元獎金,不過最終坐吃山空。(圖/翻攝自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