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歲女罹「暴聾」蟬鳴嗡嗡響 中醫治療降低聽損
58歲黃小姐某天突然發現,自己的右耳聽力變得不太清楚,且開始聽到如蟬鳴般的聲音,在診所治療數週後仍沒有改善,就診醫院耳鼻喉科,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隨後便開始接受口服和靜脈注射類固醇治療,以及耳內注射類固醇、高壓氧治療、口服血管擴張劑等藥物,症狀卻不見好轉。黃小姐對於病況感到不安,深怕可能有一天會真的聽不到聲音。隨後更安排了耳蝸電圖、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檢查後發現一切正常,黃小姐便決定要以中醫治療為主,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趙念廷醫師診治後,聽力逐漸進步。趙念廷醫師診斷黃小姐是肝氣不暢造成耳竅不通所致,採中藥處方加味逍遙散加減以疏肝理氣通耳,並輔以針刺聽宮、下關、翳風、風池、合谷、中渚、太衝等穴治療數個月後,不僅耳鳴音量大幅降低,右耳平均聽力也從原本重度聽力損失的78.8分貝,進步了30分貝,變成了中度聽力損失的48.8分貝(正常值為≤25分貝),同時左耳聽力也進步了逾10分貝。黃小姐回想當時耳鼻喉科醫師說:「妳的右耳聽力可以不再惡化就不錯了。」如今,經中醫治療後,不僅右耳聽力得到改善,甚至左耳的聽力也變好,黃小姐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心情頓時輕鬆許多。趙念廷醫師指出,突發性耳聾其正確全名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神經型聽損(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SSNHL)」,指於3天內至少連續3 個相鄰測試音頻,有超過30 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閾值受損,其成因大多不明,並且應該儘早(症狀發生後14天內)診斷與治療,而其預後有1/3患者可痊癒,1/3患者可部分改善,剩下1/3患者則治療無效而發生永久性聽力損失。趙念廷醫師表示,中醫將突發性耳聾歸於「暴聾」,而一般傳統中醫在診治耳鳴、耳聾時常將其區分為實證如外感風熱使耳竅壅閉;七情不暢造成肝鬱化火而上擾耳竅;水濕內聚化為痰熱並蒙蔽耳竅;或是虛證如飲食不節而損傷脾胃,造成宗脈空虛而不能上濟於耳;腎精不足導致耳竅失養等。故臨床上需同時辨病、辨證施治,同時突發性耳聾患者平時應避免過度勞累、放鬆心情,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方式,盡量低鹽飲食並減少油炸辛辣,並且避免暴露於高噪音的環境之中。

鬧鐘沒響、手機故障聽不到當心耳中風惹禍! 醫曝「這些人」最常發生
張太太日前睡夢中被孩子搖醒,發現錯過上課時間,以為忘了設鬧鐘;陳先生則是右耳突然聽不到手機對話,誤認手機故障,兩人就醫檢查後發現都是單側聽力突然喪失、伴隨嗡嗡耳鳴聲等症狀,確診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突發性耳聾 多因這2種因素導致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表示,突發性耳聾跟顏面神經麻痺十分類似,多屬於突發性且無預警的疾病,造成原因主要以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或病毒感染為最大宗,其他原因則包括聽神經瘤、內耳內淋巴囊水腫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三高族群最常見 免疫力下降風險增高田輝勣解釋,由於內耳血液循環有一段沒有側支血管支援,一旦因故阻塞導致血液斷流,就會造成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耳中風」,這類患者以三高族群最為常見,至於病毒感染則多半與太勞累、生活作息不正常、感冒等因素相關,連帶造成人體自體免疫能力下滑,突發性耳聾的風險也隨之升高。高壓氧治療 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組織病患多半可透過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及高壓氧治療等方式治療改善病情。田輝勣指出,高壓氧治療是讓患者吸入100%純氧,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藉以增加血氧濃度提昇組織內含氧量,使紅血球含氧量達飽和,更能增加溶解於血漿中的氧氣,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部位組織,對於突發性耳聾的患者而言是治療一大利器。單側聽力聽不見 應盡快就醫田輝勣提醒,如果突然出現單側聽力聽不見,或者突發性耳鳴、頭暈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因為越早治療,復原效果越佳,否則可能會造成終生聽損;此外,也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調整生活作息、減緩壓力。

登革熱留後遺症 中醫針藥助減緩
馬光中醫近期收治1名70歲的登革熱患者,身體相當虛弱,說話有氣無力且容易腹瀉,服用西藥進行症狀治療,雖然登革熱急性症狀已減輕,但卻留下疲累症狀,於是中醫師使用中藥幫助其改善,經過2周共2次的治療,疲累感大幅減輕,說話有氣力、腹瀉減輕,食慾也增加。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高慈婷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溼熱體質」和「陰虛內熱」體質最容易招蚊子叮。愛吃辛辣、油膩、重口味,以及常喝手搖飲、菸酒過多的人,體內容易生溼、鬱而化熱,溼和熱結合在脾胃中,會阻礙氣機運行,形成溼熱體質。而陰虛內熱的人容易流汗、體溫相對偏高,面部時常有烘熱感、咽乾頰紅,並有手腳掌心、胸口煩熱等,潮熱盜汗症狀,平時不喜歡喝水、長期熬夜,且容易緊張、思慮多,偶爾伴隨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而且尿少色黃、大便乾結。另外,《醫學昆蟲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刊登過一項研究,比較O、B、AB、A等4種血型的受試者,哪一種人的血液較為吸引白線斑蚊,結果顯示,O型人的血液較受蚊子的青睞,其次是B型和AB型,最少被咬的則是A型。不過,究竟蚊子為何更愛O型血,詳細原因至今仍不明確。民權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李建志表示,中醫可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判斷登革熱病人的中醫證型,決定證型後就可以針炙加中藥雙管齊下,登革熱的發病如同中醫理論的溫病學說所演示,病毒新感所引動病情較輕如同感冒症狀,若不介入治療,隨著病程發展,由內入裏,病情也隨之加重甚至出現裡熱實證,引起正氣虛衰,毒瘀交結的現象,即是出血型登革熱身體產生紅點及瘀斑。主要治療的方式包含「針灸」,可以針對骨關節疼痛和眼窩疼痛的病症,從而以針灸適當穴位予以治療,針灸6次即會有明顯改善;而「中藥」會以清熱解毒和辛散除溼方向為主。

地中海型貧血辯證治療三主軸 中醫師保養推薦1茶飲、3穴道
地中海型貧血是先天性遺傳血液疾病,會造成血紅蛋白合成障礙,產生典型貧血症狀的攜氧功能不足及嚴重續發併發症,中醫師吳宛容說明,輕度病人會出現輕微貧血、疲勞倦怠、虛弱、面色膚色蒼白,中度病人會伴隨骨頭畸型、肝脾腫大,重度病人會出現生長遲緩、骨頭畸型、肝脾腫大、黃疸、性腺功能低下,甚至有生命危險。輕症只需要追蹤觀察並做症狀治療,嚴重的需要定期輸血、進行鐵螯合治療以及補充葉酸,更嚴重甚至會進行骨髓移植,若脾臟腫大過於嚴重,需要進行脾切除。併發症包括輸血造成的血色沉著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感染或是骨質疏鬆症。先天不足從腎論治 中醫辨證三主軸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地中海型貧血屬於先天性疾病,中醫在治療先天性疾病思維中,會以先天稟賦不足為治療核心從腎論治,腎藏精,腎主先天,主骨生髓,搭配健脾養腎及氣血雙補方式來填補先天不足的腎氣精髓物質,藉以降低地中海型貧血的溶血副作用持續惡化。中醫證型上分成三個主軸:脾腎兩虛型:精神倦怠、面色晄白、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食慾不振、大便溏洩、小便清長、喜暖畏寒、腰膝酸軟、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常用藥物方劑有左右歸丸、八味地黃丸等。氣血兩虛型: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無華,手足麻木,指甲色淡,或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血崩漏下,舌淡而嫩,脈細弱無力等症,常用藥物方劑有人參養榮湯、歸脾湯、歸耆建中湯等。氣滯血瘀型:無論是脾腎兩虛或是氣血兩虛,都會造成氣行不暢的氣滯現象,進一步造成血瘀症,治療方針會先以脾腎兩虛及氣血兩虛作為主要方劑,加入行氣化瘀藥物,如香附、鬱金、烏藥、青皮、丹參等。吳宛容中醫師說明,地中海型貧血與缺鐵型貧血不同,需要補充葉酸及B12,避免過度攝取鐵質,也需避免鐵質吸收加乘效應,因此傳統治療貧血的補血藥物方劑使用上需謹慎小心,也因為若誤食鐵劑或是造成鐵劑加乘效應會造成嚴重副作用,若身體狀態不明情況下,建議尋找合格中醫師開處處方,勿自行購買補血中成藥方藥物,並諮詢哪些食物類型適合。日常保養1茶飲、3穴道 避免過度攝取鐵質補氣養血茶飲:黨參6g,黃耆10g,枸杞6g,雞血藤6g,旱蓮草6g,陳皮3g,甘草6g,放入5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以上為一日份量,平日養生茶飲以補氣養血為主軸,氣行則血行,補氣藥量會多於補血藥量,黨參、黃耆、甘草具有補脾胃氣、健脾和中以達養血效果,搭配枸杞、雞血藤、旱蓮草能養肝血滋肝陰。補氣養血穴位: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具補脾胃助運化而養血,通氣滯,疏下焦,調血室胞宮之效,每日深按5~10分鐘早晚一輪,可達養血活血功效。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具調血養血活血,宣通下焦之效,搭配三陰交穴每日深按5~10分鐘早晚一輪,可加成三陰交穴功效。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開通腎氣通達血脈之效,對於肝腎不足較嚴重者,以照海穴搭配血海穴及三陰交穴能透過腎氣輸佈至血脈達到養血功效。除了透過中醫調理外,飲食方面應避免補充過量含鐵質的營養品或食物,如豬血、鴨血、菠菜、蘋果、芭樂、葡萄乾等含鐵量高的食物,否則容易增加身體的負擔和傷害。吳宛容中醫師解釋,攝取均衡的營養,攝取充足的蛋白質,攝食含有維生素較多及富含葉酸的各類食物,如綠色蔬菜、蛋黃、黃豆製品等。地中海型貧血輕症可以依照身體負荷程度適度運動,中重度患者則不宜從事劇烈運動,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運動型態與運動量。

心律不整恐是熬夜、缺乏運動引起 可尋求中醫進行整體體質調理
心律不整是一個症狀,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疾病波及心臟導致。心律不整輕微者,病人可能無任何症狀或僅自覺胸悶、心悸不適,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嚴重則常伴隨有心臟輸出量不足或心臟衰竭,甚至猝死。心律不整原因多 需完整檢查、評估與防治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說明,常見心律不整的病因,如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瓣膜脫垂狹窄、心臟神經傳導阻滯、病毒性心肌炎等。其他器官導致的病因則更廣泛,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更年期障礙、自律神經失調、腎臟疾病等。中醫治療分五大類型 上班族及婦女皆需注意國外研究中,對149位心房顫動已接受電燒治療的心律不整病患長期追蹤,發現注意控制飲食、運動、生活型態的病人,疾病控制率與存活率高達87%,明顯高於未控制相關因子的病人(僅18%)。此發現與中醫治療心律不整注重調理人體五臟六腑氣血平衡,以獲得整體健康的觀點相符。許堯欽提到,中醫治療心律不整分為五大類型:1.心氣不足型:多見於平時缺乏運動的學生及上班族。面色無華,稍微勞動就疲倦無力、頭暈頭昏、胸悶氣短、心悸自汗。心臟功能輕微減退。舌淡苔白,脈節帶或細弱緩無力。處方以炙甘草湯加減。2.心脾兩虛型:常見於貧血體質的婦女,以及二尖瓣脫垂病患。睡眠品質不佳,失眠多夢合併心悸不安、健忘。疲倦氣短、食慾不振、面色黃白,蹲下或站起時容易頭暈目眩等姿態性低血壓症狀。舌質淡紅,脈細弱。處方以歸脾湯加減。3.心肺氣陰兩虛型:心悸、容易驚慌、睡眠不安、眠中盜汗。乾咳痰少或多年液。運動後胸悶、氣短、大汗出,舌質偏紅苔薄而少,脈來結代或細數而濇。處方以生脈散加減。4.心腎陰虛火旺型:常見於長期熬夜、持續性精神壓力、更年期障礙或甲狀腺亢進病人。稍微緊張、發怒就容易心悸,臉部潮紅發熱。煩躁失眠,很累卻睡不著。頭暈、目眩、耳鳴、手足心熱、腰痠。舌質偏紅,脈來細數。5.肝氣鬱結肝火擾心型:常見於自律神經失調,平時工作壓力大、易緊張,睡覺前胸憋悶、呼吸不暢。易生氣、面紅耳赤,緊張時心跳加速,氣喘或暈眩、胸腹脹滿。因思慮導致失眠。舌質但,舌苔薄黃或薄白,脈弦或帶滑。處方以加味逍遙散、大柴胡湯加減。電燒後可尋求中醫進行整體體質調理現代醫學面對此類疾病,第一線多使用藥物控制,若藥物療效不佳則考慮接受電燒過後仍未盡滿意者,就會求助中醫。中醫藥對心律不整治療,也是可靠的另一種選擇,建議可運用中醫來進行整體性的體質調理。

老是使不上力 老翁忽視高血壓驚見心臟已鈣化!
70歲的何先生,他表示30幾歲時因創業到處應酬喝酒拚生意而忽略了健康。直到年滿40歲後,太太邀約參加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檢查後才意識到自己早已可能罹患高血壓而不自知。專注拚工作的他,面對高血壓問題也沒有太上心,醫師開立的控制血壓雖然有吃,但他坦承偶爾還是會忘記吃藥。他也說也因為自己做小本生意,工作大部分都自己來,忙工作都來不及了,哪有什麼健康檢查的習慣!走路變慢、體力下降不是因為老 長期血壓控制不良致心臟鈣化不過,從去年開始何先生體力明顯下降,行動力也不如以往,走路也變得較緩慢。他覺得自己應該就是因為老了,這些表現都是不可避免地老化症狀,去看了骨科也發現脊椎退化及骨刺的生成。不過,這樣的就醫結果,讓他的子女相當不放心,認為父親的行動無力可能不是只有脊椎退化這麼單純。這天,何先生經由家人的安排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從何先生最在乎的脊椎檢查看起,確實有退化現象,但退化程度都還算輕度。再觀看健檢報告,其中,最致命的問題而是心臟鈣化指數高達3,755,表示有重度冠狀動脈血管鈣化風險,而且發生血管阻塞的相對可能性相當高,其背後原因與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有關。高血壓久了使動脈硬化 嚴重時心肌梗塞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僅次於癌症的致命要害。有家族史、肥胖、抽菸、三高族群等都是高危險族群,心血管在開始發生異常變化時,通常都是沒有症狀,少數患者或等到嚴重時才有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昏迷、無力等症狀。以高血壓來說,血壓高會造成動脈阻力增加,時間一久會進一步導致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再等到進展到嚴重時可能阻斷了血液流動,瞬間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這時才會開始出現急性胸痛、冒冷汗、暈眩、嘔吐等症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塞發生時總是又急又快,嚴重甚至會引起休克或死亡。籲定期健檢、運動、均衡飲食 保心血管健康錢政平醫師表示,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是必須透過健康檢查才能清楚一窺心血管的健康狀況。也提醒民眾,國人三高盛行率其實可能比您想像的還要高,而有三高問題者,務必確實控制及定期回檢追蹤,降低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年滿20歲,就應該好好面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測量血壓及血液檢查掌控三高狀態的第一步。若血脂、血糖、血壓有異常者,可搭配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或進一步安排高階影像查如腦心血管磁振造影以便觀察血管是否發生病變、及冠狀動脈鈣化分析(CAC)確認冠狀動脈之鈣化現象。平時也應養成運動與健康的均衡飲食習慣,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脖子出現不明腫塊 醫授5大檢查步驟判別是否為癌症
摸到頸部長腫塊該怎麼辦!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明勗與張燕良表示,頸部腫瘤可分為先天性疾病、發炎性疾病、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四大類。扣除掉甲狀腺疾病,成年人頸部腫塊中有50-80%為惡性,而惡性腫瘤中有80%為轉移性癌症,轉移性癌症中又約80%來自於頭頸部的原發病灶。建議民眾若發現頸部腫瘤時,盡早找耳鼻喉科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檢查步驟1詢問病史正確而詳盡的病史能幫助分別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可能,若病人有以下相關之臨床症狀:流鼻血、耳鳴、聽力減退、複視、頭痛(鼻咽癌);口腔久治不癒之潰瘍或口腔腫塊(口腔癌);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咽喉癌),需懷疑頸部腫瘤可能是惡性的;另外,若病患有長期抽菸、過量喝酒以及嚼食檳榔的習慣,也都與惡性疾病可能有相關。 另外,頸部腫瘤發生時間的長短也和疾病種類有相關:發炎性疾病平均約數天,腫瘤性疾病平均約數月,先天性疾病則平均約數年。考量病患年齡,20歲以下病患的頸部腫塊多屬先天性疾病或發炎性疾病;40歲以上病患則需要注意轉移性癌症的發生;而20至40歲之年輕女性則較常發生的是結核性淋巴結炎。檢查步驟2理學檢查發炎性疾病在局部症狀的表現通常會有紅腫熱痛;良性腫瘤多為單獨性的病灶、表面平滑,與周圍的組織可明顯分界,觸診為可活動性的;惡性腫瘤則較常見為多發性,與周圍組織的分界線不明顯,觸診時病灶為固定不動的。 腫瘤於頸部所在的位置也有助於臨床的鑑別診斷,尤其是不同區域的頸部轉移性淋巴結,通常會是來自於特定性的頭頸部原發部位,例如:位在鎖骨上三角區之腫瘤,除了可能原發來源是頭頸癌外,還須詳查消化道及腹中臟器及肺部,以尋找可能之原發部位。檢查步驟3內視鏡檢查由於頸部的腫瘤有可能是頭頸部轉移癌,所以對位在頭頸部的器官,如鼻腔、鼻咽、口腔、口咽、喉部及下咽部需同時進行檢查,醫師會使用反射鏡或軟式纖維鏡、硬式內視鏡等來檢查這些部位的黏膜是否有異樣,必要時還可同時進行切片檢查。檢查步驟4血液檢查血液常規檢查中的白血球對鑑別診斷有所幫助。另外,由於鼻咽癌是國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與EB病毒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抽血檢驗EB病毒的血清學檢查(EBV VCA IgA, EA IgA),也是相當重要的。檢查步驟5影像學檢查對於頸部腫塊,頸部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可幫忙做有效的鑑別診斷,甚至可經由超音波下導引穿刺抽吸進行細胞學的檢驗。而對於病史及理學檢查顯示出頸部腫 瘤可能是頭頸部轉移癌,但卻無法找到原發病灶者,可經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幫忙尋找可能之原發病灶。 經過上述的詳問病史、理學檢查、內視鏡檢查、血液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得到不同的診斷結果將會有相應的治療方式。發炎性之頸部腫塊:以藥物治療為主。良性之頸部腫塊:治療方式大多以手術切除。甲狀腺疾病:視結節大小、超音波成像及細胞學診斷,可能給予口服藥物,安排射頻消融術或甲狀腺切除手術。惡性腫瘤:依其原發部位及分期給予相對應之治療,大多為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特別的是,若沒有發現原發病灶,但是EB病毒血清學檢驗異常,則建議於鼻咽部施行切片診斷以先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是因為鼻咽癌對放射線治療相當敏感,所以鼻咽癌頸部轉移的腫塊是不需接受手術治療的。 醫師表示,頸部腫瘤的診斷很多樣化,須依上述按部就班的病史及檢查來幫忙確立診斷。因其是頭頸部惡性腫瘤常見的徵候,所以一旦有不明的頸部腫瘤的發生,建議及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就診。會根據腫瘤的部位和病患的症狀進行詳細的檢查,若為惡性疾病才能達成早期發現,及早做最適當的治療,也減少日後治療上的困難,達到提高治癒率的成效。 原文出處:我有頸部腫塊該怎麼辦?

和趙寅成互稱兄弟 權相佑提證明:超能力是潛水
權相佑、金熙元以及李相二主演的動作喜劇《漢江刑警》本週 正式上線,權相佑日前出席記者會,提到與《MOVING異能》男主角趙寅成是多年好友,時常互稱「兄弟」,更說趙寅成在《MOVING異能》裡面叫做「斗植」,他在《漢江刑警》則叫做「都鎮(韓文「都」音同「斗」)」,開玩笑表示這就是「兄弟」的證明,而趙寅成的能力是「飛天」,自己就是「潛水」。權相佑飾演脾氣火爆的刑警韓都鎮,搭配隨性率真的搭檔李俊錫(金熙元 飾),本週首播前兩集,權相佑穿著緊身潛水衣,露出精壯手臂,雖然身手矯健又充滿正義感,但是性格魯莽,還曾在演習過程中與國家特警隊起爭執,甚至大打出手,邊打邊高喊「漢江是我們保護的」。劇中有大量的潛水、游泳戲,對演員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圖/Disney+提供)權相佑演過無數動作片,但這次有大量的潛水、游泳戲,仍是全新的挑戰,「我想表現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動作戲,為了表現得更生動,我在水裡的場景非常多」,權相佑還笑稱開拍前還有往下潛入10米,進行克服水壓的訓練,「一開始很困難,因為耳朵會耳鳴,會痛,但習慣之後就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我們的努力」。權相佑更表示這次是難得在漢江的船上拍攝大量動作戲,「邊開船邊打架很有趣,請大家好好期待」。金熙元近期同時推出《MOVING異能》、《漢江刑警》,他期望《漢江刑警》能同樣取得好成績,他更笑說拍攝過程非常有趣,自己更獲得「漢江」的航行執照,「雖然練習時很困難,但拿到執照的感覺很好」。金熙元與權相佑也是多年好友,被問到再次與權相佑合作的心情,金熙元大讚權相佑是一個「無時無刻都讓人感到舒服的人」,無論是他的角色,或是現實中都一樣,「他做什麼都要一馬當先,非常努力,所以有時候看起來非常累」。《漢江刑警》以首爾旅遊勝地「漢江」為背景,講述漢江巡邏隊辦案的精采冒險,導演金相哲提到自己先前因為構思新劇本,而到漢江附近散步,看到漢江巡邏警察英勇拯救落水者,便開始計畫以漢江巡邏警察為主角,撰寫一部精彩的動作喜劇,「漢江也是我們的主角之一,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這部劇時,也能夠一邊欣賞聖水大橋、汝矣島公園」,希望能透過這部戲劇,讓韓國海外的觀眾也能發掘「漢江」的美麗面貌。Disney+最新犯罪韓劇《漢江刑警》現正熱播中。

頸椎病六種類型報你知 中醫治療有一套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頸椎病是由頸椎本身、周邊肌肉筋膜、血管、及組織發生質變造成肩頸周圍不舒適症狀所統稱的疾病症候群,頸椎間盤退化甚至突出,或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化性病變所導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都是常見的病因。中醫師周大翔表示,由於現代人電腦文書工作時間過程、低頭滑手機、不當姿勢等,或因為壓力過大加重頸椎問題。事實上,除了以上常見原因外,人類工作的動作模式都會間接造成頸椎周圍張力的受力過大,長期累積不當張力於頸部,最終造成局部損傷。周大翔中醫師依據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和症狀表現,將頸椎病歸納為6種類型:一、頸型頸椎病俗稱落枕型頸椎病,通常發生在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主要由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肌肉、肌腱及肌筋膜等受到過度刺激導致發炎症狀。臨床症狀表現通常伴隨上背部肌肉痠痛,向上延伸至頸後部位及後腦,嚴重時甚至蔓沿至頭頂及眼眶周圍痠脹疼痛,此類患者常見頸部偏歪、活動角度受限、頸椎及肩胛骨周圍肌肉緊繃等。二、神經根型頸椎病此型頸椎病多由椎間盤退化、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的鬆動及錯位等,造成對頸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而引起,除了基本的局部痠脹症狀外,頭、頸、肩、臂、指產生疼痛及放射性麻脹及感覺異常為主的症候群。症狀通常於夜間睡眠或晨起加重、固定壓迫姿勢過久,反覆發作。三、椎動脈型頸椎病此型頸椎病主要影響椎動脈血液循環狀態,椎基底動脈負責大腦後2/5的血液供應,因此椎動脈在頸椎病變時造成的血流循環障礙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容易造成頭痛、眩暈、猝倒、視力障礙、耳鳴等症狀。發病與頭頸活動有關,檢查時使患者坐正,令其頸部盡量後伸,再令其頸部左旋或右旋,若出現頭昏、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建議至醫院進一步檢查追蹤確切病因。四、交感型頸椎病此型因為直接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末梢,或通過頸脊神經的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或抑制造成交感神經症狀。頸部交感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纖維分布於頭面部、頸部、上胸部、皮膚汗腺、咽喉黏膜、瞳孔括約肌、眼瞼平滑肌、上肢血管、頸內外椎動脈及心臟等,故症狀表現會繁雜多樣,包括上半部軀幹、頭部、上肢及臉部五官和內臟,頸部交感神經所分布的區域均受影響。五、脊髓型頸椎病此型由於椎管狹窄損害脊隨,且病程緩慢進展,表現為下肢遠端麻木、肌力下降、肌張力增加,常伴有大小便障礙等。發病症狀嚴重,臨床上也因為症狀表現多為遠端而常誤診,一旦延誤診治可發展為不可逆神經傷害。六、混和型頸椎病混和型頸椎病是指上述任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症狀合併的頸椎病,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一般來說,隨著病程進展及影響面擴大,伴隨兩種以上類型所造成的痛苦程度上升後才積極就醫才是臨床上最常見案例。中醫治療頸椎病由頸椎病定義及分類,周大翔中醫師歸納出所需治療的脈絡,中醫治療頸椎病分成:1、局部結構及組織狀態的治療處理2、結構周邊及患處延伸部位的代謝循環改變中藥治療:透過舒筋活血藥物促進局部微循環,改善因局部氣血瘀阻造成組織及神經根卡壓造成的兼症,加上對應適應症的清熱藥物可以加速代謝局部發炎物質,甚至在中醫整體醫療思維的治療方針中,利用補法來強化四肢、腰背氣血及肌肉狀態,透過核心肌群及頸椎外的肌群強化來分散頸椎周圍肌肉負擔。針灸治療:透過針刺改變局部肌肉筋膜張力,放鬆頸椎周圍及神經根周圍肌肉筋膜的緊繃狀態,適度釋放張力讓卡壓力道減緩,透過穴位能量喚醒加上經絡能量暢導及疏通來改變局部微循環的瘀阻卡壓狀態。拔罐治療:透過適當的拔罐吸力,從頸椎周圍淺層肌肉筋膜的調整,以達到藉由筋膜放鬆來改變深層氣血瘀阻的卡壓狀態。針刀及筋膜針手法:對於頸椎病因中較嚴重及卡壓狀態較複雜的疾病狀態,包含椎間盤突出、骨刺擠壓周邊組織、肌筋膜沾黏及部分纖維化等等,麻脹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及品質,需要爭取時間緩解症狀的頸椎病,建議透過針刀、筋膜針法及手法搭配治療來強化治療效率。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被忽視的疾病症候群,初期症狀因為尚可忍耐且是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的輕度症狀,經常利用止痛藥物及緩解貼布阻斷當下不舒服症狀後,沒有積極治療病因。然而阻斷感受卻沒有將頸椎周邊狀態改變成健康狀態,持續讓頸椎維持錯誤的傷害模式,日積月累往往讓症狀持續加重,甚至在頸椎病分類上變成混合型,除了透過改變成良好的生活姿勢習慣,在症狀初期輕症時,周大翔中醫師建議尋求合格醫師治療,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

肩頸僵硬增加腦壓、眼壓小心青光眼上身 中醫穴道按摩助舒緩
眼睛疲勞是否源自長時間使用3C產品?青光眼的悄然侵襲需警惕。青光眼涵蓋多重症狀,主要與眼內壓力增加有關,可能導致視野狹窄及失明。這種病程進展緩慢,難以察覺。為了抑制其發展,防止對視神經進一步的傷害,根據目前的醫學證據,降低眼內壓(眼壓)仍被視為治療青光眼的關鍵手段。中醫師賴睿昕分享,臨床上,可接受的眼壓範圍介於10至21毫米汞柱(mmHg)之間,過高的眼壓可能來自眼房水的產生和排出不平衡。對大多數青光眼患者而言,眼壓水平通常與其視神經和視野受損程度密切相關。中西醫雙管齊下 減少眼藥使用頻率或劑量在西醫治療方面已有明確方法,主要是使用眼藥水來控制眼壓。然而,部分患者可能無法僅透過眼藥水將眼壓降至安全範圍內,此時可考慮輔助使用中醫療法如中藥或針灸。有助於降低眼壓,或是在眼壓已被西醫控制至安全範圍後,使用中醫方法減少眼藥水的使用頻率或劑量。畢竟長期使用眼藥水需考慮其副作用,有些患者甚至對眼藥水過敏。青光眼的診斷和評估仰賴西醫眼科醫生的專業,儘管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是西醫的,但仍有患者尋求中醫療法。賴睿昕中醫師指出,一些患者在配合針灸和中藥治療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評估和追蹤治療效果除了依據患者主觀感受外,對眼壓的變化仍需西醫眼科醫生的檢測。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的結合可能具有加乘效果。肝火旺、腎水虛 使眼周循環不良、乾澀中醫不僅能輔助降低眼壓,還有助於保護視神經,預防視神經持續萎縮。眼睛容易感到乾澀和疲勞,常被認為與肝經和腎經緊密相關。賴睿昕中醫師說明,在中醫的觀點下,眼睛酸澀的問題通常源於過度疲勞、長時間的專注以及不足的休息,例如缺乏睡眠、長時間閱讀、使用電腦和看電視等。這些疲勞造成腎水虛耗。此外,體內過多的火氣也可能造成問題。若不適當休息或太晚睡覺,可能導致肝火旺盛。這解釋了為何眼睛容易感到乾澀。此外,眼睛周圍的循環不良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血管、淋巴管和組織間隙的阻塞可能影響房水和淚液的循環。肩頸僵硬增加腦壓、眼壓 這些穴道幫助舒緩現代人的西式飲食和缺乏運動導致循環不佳,這在許多文明疾病中普遍存在,如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這些情況都屬於中醫所謂的「痰」和「瘀」,因此中醫重視眼睛周圍的循環,改善青光眼需考慮肩頸是否僵硬。肩頸僵硬可能導致頭部壓力增加,進而提高眼壓。這可能伴隨頭脹、頭昏和耳鳴等症狀。肩頸的疼痛與眼睛的酸澀常相互影響,因此鬆弛肩頸並促進眼部循環變得至關重要。賴睿昕中醫師表示,當眼睛感到疲勞時,可閉上眼睛並以熱毛巾輕輕敷在眼周,每次3分鐘。此外,輕按眼睛周圍的眼窩可以放鬆眼肌,同時促進血液循環。針對肩頸的緊繃感,可先放鬆後頸和後腦勺區域的筋膜,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等三根手指將後頸的皮膚向上推壓,每次推壓約3秒,然後放開,重複進行。最後,進行肩頸部位的熱敷。除了放鬆肩頸以外,眼睛周圍肌肉也是治療重點,在眼眶四周上的正四個點,在三點鐘、六點鐘、九點鐘、十二點鐘的位置各有一個穴道。分別是晴明、瞳子、承泣穴、魚腰穴,也就是在眼睛四周的四個方位。眉頭處也有兩個穴叫攢竹,賴睿昕中醫師提到,這些穴道可以用手指上的關節部份去揉一揉、按一按,都有幫助。另外,耳朵的耳垂中心有一個穴道,一般人戴耳環的地方,叫「目穴」,就是眼睛。這個穴如果常常按壓的話,可以使眼睛明亮而且水汪汪的。而眼皮也要放鬆,首先將眼睛輕閉,兩手指腹置於眼皮和眉毛之間的位置。接著用手指的力量將臉部皮膚往天花板方向輕提,同時用力緊閉雙眼,讓手指的力量與用力緊閉眼睛的力量呈現互相抵抗的狀態。互相抵抗3秒之後恢復眼睛輕閉,手部也同時放鬆3秒,再重新用力,並重複進行3次,可以改善眼睛與肩頸的問題。在日常調養上,賴睿昕中醫師提醒,青光眼患者需注重均衡營養,避免辛辣和酒、濃茶、咖啡等可能引起眼壓升高的飲食,並注意保持大便暢通。其次,生活應放慢步調,多讓眼睛休息,少看電視、少滑手機等,少讓眼睛暴露在強光、閃光下,若因在空氣不良或粉塵環境中,眼睛感到刺激、灼熱或脹腫時,處理的第一步應是去洗洗臉,洗去眼睛周遭可能引起不適的灰塵、粉塵,而後讓眼睛多加休息。

愛吃冰、愛熬夜注意!蚊子最愛叮「2種人」 不愛喝「1飲料」當心被叮爆
炎炎夏日許多蟲類蠢蠢欲動,也是蚊子活躍的季節。最近台灣登革熱本土疫情嚴峻,現在全國累積病例數已破2千例。中醫師陳國誌提醒,包括「濕熱體質」與「陰虛內熱」這兩種體質的人,相對其他人,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咬。且陰虛內熱體質的人,多半平時不喜歡喝水,身體水分較少、體溫會比較高,而吸引蚊子叮咬;而太愛喝冰飲、愛熬夜的人,也很容易養成受蚊子青睞的「易叮體質」。中醫師陳國誌在粉專《翰醫堂中醫診所》提醒,以下兩種體質的人,最容易吸引蚊子,他並解釋上述兩種體質,通常都容易出現包括體溫偏高,容易流汗,等情況,說明以下兩種體質的常見症狀跟判斷方式。一、濕熱體質的人 陳國誌指出,該體質的人多半喜愛辛辣、油膩、重口味食物,冰品、飲料,菸酒過多。容易有怕熱、易出汗、口乾舌燥、口苦、口中異味、臉部或身體容易出油的症狀。另外,身體常常會有沉重感,睡醒後容易有睡不飽的感覺。小便量少色深、大便軟黏不淨,容易黏馬桶。舌苔黃膩。二、陰虛內熱體質的人陳國誌提到,該體質的人平時多半不喜歡喝水、長期熬夜,且容易緊張、思慮多的人,長時間消耗身體內的陰液。而這類體質者通常體溫相對偏高,臉部時常有烘熱感、咽乾頰紅,並有手腳掌心、胸口煩熱等,潮熱盜汗症狀。偶爾伴隨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而且尿少色黃、大便乾結。舌色偏紅,舌苔偏少乏津。※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他上班「強忍噴嚏」竟致耳膜穿孔 專家直指5副作用:可致血管破裂
越南河內一名26歲男子,日前由於上班期間忍住噴嚏,過了1週聽力出現問題,就醫得知耳膜穿孔。對此,專家指出,強忍噴嚏可能導致身體出現5種副作用,嚴重將會造成血管破裂。根據越南媒體報導,男子由於在公司開會期間,強忍噴嚏,自此出現耳痛、耳鳴、聽力下降、流膿等症狀,前往河內醫科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由詳細檢查得知耳膜穿孔,藉由手術與相關治療,順利恢復健康。專家對此指出,打噴嚏是身體的正常反應,有助於將空氣通過口腔和鼻子排出肺部,清除鼻子和喉嚨中的細菌、花粉、灰塵等刺激物,而在某些需要保持嚴肅的公共場所,有很多人選擇不打噴嚏以示禮貌、避免引起注意。然而,此舉可能伴隨以下5種潜在的副作用。耳膜穿孔: 一次噴嚏可讓身體以每小時160公里的速度從鼻子裏排出數萬滴水,由於鼻子和耳朵通過咽鼓管連接。一旦刻意忍住噴嚏,鼻子增加的壓力就會通過咽鼓管進入耳朵,導致耳膜損傷,甚至穿孔。耳朵感染: 根據美國肺臟協會的資料,打噴嚏應要捂住嘴巴,因為無論噴嚏強弱,都會排出大量細菌。一旦強忍噴嚏,此時充滿病毒或細菌的粘液將從鼻子通過咽鼓管進入耳朵,引發耳朵感染。鼻子和耳朵的血管破裂:倘若憋住噴嚏,呼吸道承受的壓力是打噴嚏的20倍,這種壓力不僅會損害氣道,也會導致鼻子、耳朵和耳膜中的毛細血管變得緊繃和脆弱,破裂的機率因此升高。眼睛血管損傷:如果強忍噴嚏,氣壓會被困體內,影響包括眼睛在內的鄰近器官,其中眼睛的毛細血管也易受到壓力的影響損傷。胸痛:抑制噴嚏也會導致不愉快的胸痛感,曾有專家解釋,此舉會給參與呼吸功能相關的胸部肌肉胸腔,也就是橫膈膜帶來壓力,還會分別造成胸部和肋骨產生不適。此外,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指出,民眾打噴嚏期間,應用紙巾遮住口鼻,之後並用肥皂或消毒劑徹底洗手,只要身體需要,就該打噴嚏,而若經常打噴嚏,也可能是某些呼吸道疾病的徵兆,建議盡速就醫。

肝火旺不等於肝指數升高 中醫師詳解肝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中醫與西醫最大的不同是中醫往往看的是整體,中醫所談的五臟---肝、心、脾、肺、腎,與現代醫學的肝臟、心臟、脾臟、肺臟、腎臟五種器官(organ)是不同的。中醫的五臟是「藏象」的概念。中醫師賴睿昕解釋,「藏象」就是將人體的生命現象用「功能系統」來分類,與現代醫學主要用「器官組織」來分類有所不同。熬夜易惹「肝火旺」,注意這些症狀!肝的功能系統主要為疏通、生發、升散等生理功能,而運用現代醫學則是代表,消化系統的蠕動、分泌與吸收、水分的新陳代謝、血液的運行、女性的月事與賀爾蒙分泌穩定、以及情緒的控管等。如果要對應西醫的器官則為大腦的邊緣系統,下視丘與腦下垂體,以及肝膽消化分泌則較為相關,換言之,中醫的肝涉及現代醫學的神經、精神、內分泌、消化、生殖、乃至於免疫等諸多系統的功能,其中又以自律神經與內分泌功能最為主要。中醫常常講肝火旺,並不是指GOT、GPT升高,賴睿昕中醫師表示,所謂的肝火就是體內「促進機體功能活動的能量」用「火」來稱呼。當體內的火若太大,失去控制或造成傷害,就成了病理性的火。例如「肝」臟腑的機能過度亢進,影響正常生理,就稱作「肝火」。通常與壓力或是過度亢奮的情緒有關係。而熬夜也會導致肝火旺,常常會伴隨有頭痛、眼紅眼屎多、口乾口苦、冒痘痘、肩膀僵硬、胸悶、心煩、躁熱、小便黃熱、便秘,月經不調、或睡眠品質不佳等症狀。而熬夜晚睡,生活作息不正常使當肝的機能過亢化作「肝火」,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內分泌失調與新陳代謝不平衡,而俗稱的「爆肝」並不等於「肝臟發炎」,除非本身有肝炎帶原,肝火與肝功能異常也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卻是惡化的主要因子之一。若真的需要熬夜,賴睿昕中醫師提醒,應避免吃泡麵等含有防腐劑過多的加工食品,以避免再讓肝臟產生更多的負擔。長期熬夜或是需要值班的民眾,一旦人體能量透支到一定的程度時,就容易造成陰陽失衡、陰虛火旺等口乾舌燥、口臭口苦、眼睛酸澀,紅腫發癢等不適症狀產生,而本身肝臟有問題的患者熬夜會加重肝功能的惡化這是無庸置疑的。蘆薈治肝炎非良方,肝病與肝炎不同病變!當發現自己有肝炎,很多民眾會用蘆薈當偏方來治療。賴睿昕中醫師指出,蘆薈比較常用於外用,內服的話容易傷胃,中醫常常使用煅蘆會來治療病毒性肝炎,也就是把生蘆會用火煅燒成炭,以降低它寒涼之性。而治療肝炎與肝病其實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在中醫來看,肝的功能是主疏洩、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主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爪,與膽互為表裏。故中醫肝病可表現為血液、筋脈、消化、情志、眼睛等方面的疾病。於中醫的肝系統個性外向、活潑、亢奮,像是「過動兒」,對外在環境及身體情緒變化常反應過度,因此疏通調節的功能一旦出現異常,肝火一路順著肝的經脈延燒,就會有眩暈、頭痛、中風、失眠、耳鳴、口乾、口苦等肝火旺盛、肝陽上亢的現象。不同於現代醫學所指的「肝炎」是傳染性病毒性肝炎的簡稱,主要是由肝炎病毒入侵,使肝細胞的功能發生障礙,或損害肝細胞而出現的肝臟本身的一種病變。所以中醫的肝病不能與現代醫學的肝炎劃等號。中醫的肝病有虛實之分。實證中,臨床表現為頭痛暈眩、耳鳴如潮、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脇肋灼痛、煩躁易怒、失眠多夢,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紅苔黃糙、脈弦數等就可以使用蘆薈等清熱瀉火的中藥治療,但是中醫使用不會用生蘆薈,通常會用煅蘆薈來治療急性肝炎,因為煅蘆薈抑制發炎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要配合其他的中藥調理,治肝病或是肝炎絕對沒有什麼特效藥。護肝守則 生理與心靈修養同等重要在台灣有90%以上的人都已感染過B型肝炎,且有20%的人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雖然其中的一部份人會有肝炎的發作,但大部份的人是所謂的健康帶原者,也就是體內一直存有B型肝炎病毒,但病毒並未對肝臟有危害,可以和平相處到人死亡;只是有一小部份的健康帶原者,會有急性發作或慢性肝硬化的可能,這通常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係。不管是中醫的肝病還是肝發炎,休養是很重要的,賴睿昕中醫師提到,生理與心靈的修養都很重要,對肝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激怒」它。例如油炸、燒烤等,咖啡跟茶也太燥,容易上火。但是也不能過度的食用青草藥或蘆薈,這樣對消化系統來說過於寒涼,使用過多反而會讓肝病症狀更糟。讓扮演人體除濕機的脾胃機能受寒,更不容易去濕解熱。中醫治療肝病效果是肯定,但是中醫治療肝炎與肝纖維化是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應注意起居飲食,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等將對治療起到促進的作用。B肝患者平常也可透過按壓穴位,達到保護肝臟,疏肝理氣與提升正氣之功效:太衝穴:位置:腳背第一、二足趾跖骨連接部位凹陷處。作用:屬肝經的原穴,具有疏肝理氣作用,可緩解急慢性肝炎所造成的不適。曲泉穴:位置:膝關節內側橫紋端上方凹陷處。作用:屬肝經的合穴,具有清肝火、利濕熱的作用,還可協助調節肝臟血流。足三里穴:位置:膝蓋外膝眼處下三寸,脛骨旁開一寸處即是穴。作用:屬胃經的合穴,由於肝炎病人經常會覺得腹脹噁心,可藉由足三里穴改善脾胃機能,並進一步提升後天之本,增強免疫力。清肝茶飲別亂喝 良好作息飲食更重要B肝患者病況穩定時期平常若想喝些茶飲調養,要小心切勿自行服用坊間清肝火、解肝毒的藥物,因為長期喝太多清熱解毒的中藥茶,反而容易傷害正氣、損及脾胃。可以選擇喝性質較為平和的保肝健脾茶,藉由扶正去改善肝功能。保肝健脾茶材料:黨參6g、白朮6g、茯苓6g、枸杞子9g、五味子6g、紅棗5顆作法:將上述藥材清洗過後稍作浸泡軟化,放入1000c.c.的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5-20分鐘,將藥渣濾出取汁放溫後飲用。作用:黨參搭配白朮與茯苓可健脾補氣,提升免疫力,枸杞子能夠滋補肝腎,搭配五味子可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紅棗補中益氣以外,其內含有三萜類化合物的成分,可以協助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

六軍團基隆彈藥庫爆炸「邱國正急探傷兵」 陸軍還原始末:彈藥馬祖來的
基隆陸軍六軍團第三支部祥豐營區24日下午3點左右許突然發生爆炸,疑似是營區內存放的120迫砲彈因不明原因發生爆炸,共有9名士官兵受傷,其中2人傷勢較為嚴重,1名重傷送三總基隆分院正榮院區、另外1名重傷及5名輕傷送往基隆長庚,包括國防部長邱國正也趕抵長庚醫院探視傷兵,稍早國防部陸軍司令也做出最新說明。六軍團基隆彈藥庫爆炸,2官兵手臂炸斷送醫。(圖/報系資料照)《中時新聞網》報導,身穿迷彩軍裝的國防部長邱國正聽聞爆炸以及官兵受傷消息後,晚間相繼赴兩位士兵所在的三總醫院和基隆長庚醫院,邱國正與軍方高層來到病房並向長庚醫師了解傷勢狀況。陸軍司令部稍早也發布新聞稿,指出「基隆彈藥分庫今日編組彈檢人員,執行馬祖回運彈藥檢分例行作業時彈體炸裂,造成檢分作業區附近人員受傷,事件發生後,單位除立即將受傷官兵後送急救,並封鎖現場、停止作業;責派彈藥處等人員赴現場,偕同國防部相關單位調查、鑑定肇因」。陸軍司令部已成立專案小組調查,待釐清後會盡速對外公布;同時運用軍醫體系專業能量,盡全力救治受傷官兵,並提供家屬相關協助。回顧整起事發經過,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轄屬基隆彈藥分庫24日下午3點左右於彈藥庫房外,執行彈藥檢整作業時,其中1枚120公厘迫砲彈不明原因爆炸,造成9名官兵受傷。傷者分別是盧姓一兵、王姓一兵、周姓一兵、戴姓上兵、梁姓上兵等5人輕傷,尹姓上士、洪姓中士等2人重傷,其中洪姓中士傷勢較為嚴重,下午3點45分由軍方送往基隆長庚醫院急診,並於4點10分送至手術室進行處置,長庚醫院表示,病患當時意識不清,左手明顯炸傷,右側大腿穿刺傷出血,經急救後送開刀房處理。另外5名傷患傷勢較為輕微,多半為擦傷、耳鳴或頭暈,陸續進行傷口包紮與檢查中,後續觀察傷者之狀況,續予必要醫療處置,而尹姓上士被救護車送往三總基隆分院正榮院區,三總基隆分院副院長劉瑞盟表示,尹姓上士到院時尚可對談,臉部和雙手有2度至3度燒燙傷,左手被嚴重炸傷,骨頭和韌帶外露,經插管和包紮止血後,轉送三總內湖總院治療。

陸軍彈藥庫爆炸釀2重傷 上士「前肢炸斷」嚴重出血…醫院揭最新傷勢
陸軍六軍團第三地區支援指揮部基隆彈藥分庫今(24日)下午3時許發生爆炸,初步清查造成9員官兵輕重傷,已分送地區軍、民醫院急救,其中洪姓中士傷勢最嚴重,左手幾乎被炸斷。對此,基隆長庚醫院稍早說明傷者狀況,指洪姓上士受有左前臂斷肢、右側大腿穿刺傷等傷勢,嚴重出血,目前正在進行手術救治中。國防部表示,今日下午3時許,陸軍第三地區支援指揮部基隆彈藥分庫發生爆炸事件,初步清查造成9員官兵輕重傷,已分送地區軍、民醫院急救。國防部已指導軍醫單位及陸軍司令部,全力協助受傷官兵救治事宜,並針對肇案原因深入調查釐清。基隆長庚醫院急診室醫師鄭千威說明,洪姓上士剛到院時意識不清,經檢傷發現他受有左前臂斷肢、右側大腿穿刺傷等傷勢,傷口出血嚴重,稍早進行應急處理後,已送往開刀房進行手術,目前正全力救治中;另外5位官兵則是輕傷,多半是擦挫傷、耳鳴或頭暈,沒有生命危險,經傷口包紮後已無大礙。至於傷勢同樣較為嚴重的尹姓中士,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長陳相成透露,傷者的左手腕被炸傷,但生命跡象穩定、意識清楚,稍早已轉往內湖三軍總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