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盤棄單6萬顆高麗菜 農家阿嬤「1顆10元自採」結局暖心
白河馬家的高麗菜園少噴灑農藥,高麗菜表面有蟲咬痕,賣相不好卻較天然。(圖/馬迎源提供)南區大忠里長許智雄網路得知,自掏腰包購買整車的高麗菜,分送里民。(圖/許智雄提供) 南區大忠里長許智雄向白河阿嬤購買高麗菜,一晚就被里民取光。(圖/許智雄提供)白河區紹安里馬家有片2甲多的高麗菜園,由馬家阿嬤與兒子馬迎源一起耕種養家,數月前與中盤商口頭約定契作6萬多顆高麗菜,因市場價格崩盤,竟遭惡意棄單,阿嬤打算將6萬顆高麗菜絞碎當肥料,外孫女代阿嬤在臉書發文自救「每顆10元自採」,引爆網友響應,3天賣掉7成。白河馬家有2甲多土地種植各類蔬菜,去年高麗菜的市場價格好,馬家阿嬤日前與菜販口頭約定,以每分地3萬8000元的契作代價,種植高麗菜,並先支付些微訂金。不料高麗菜最近市場價格慘跌,菜販認為光運費都不敷成本,直接落跑惡意棄單,馬家阿嬤與兒子馬迎源看著田裡的6萬多顆高麗菜求助無門,心中有被中盤商宰割的感覺。一氣之下打算直接將整片高麗菜絞碎當肥料,評估損失至少十多萬元。馬家外甥女李羿慧擔心阿嬤血本無歸,勸舅舅先在網路賣賣看,3天前在自己臉書發文,提及外婆務農之餘,還要照顧2個外孫女,十分辛苦,以「自採每顆10元」賠錢賣,並稱「沒灑農藥,抱歉賣相不好」,盼網友踴躍到馬家採菜,順便推薦從小遊玩的白河私房景點,包括林初埤木棉花道、小南海風景區吊橋、傍晚看夕陽在田間漫步,提供網友當一日出遊行程。李女發文引爆網友響應,有民眾透過電話下單大量購買,捐給弱勢單位或寺廟,馬家的高麗菜3天來已買掉7成。南區大忠里長許智雄透過臉書看見後,1次購買500顆,整車運到社區免費分送里民,一晚就被取光。他認為做善事不必計較,並將臉書《白河馬家》提供給朋友訂購。

破紀錄「赤潮」入侵佛州海岸 惡臭難耐居民「呼吸困難」
有消息指出,目前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海岸正被破紀錄的「赤潮」襲擊,也因為赤潮中海藻群釋放出大量的硫化氫,結果導致當地空氣變得「惡臭難耐」,讓附近居民一出門就覺得呼吸困難。而更倒楣的是,其實佛州當地前幾周才經歷一次赤潮,而且造成不少海洋生物死亡。據了解,所謂的赤潮是一種名為「藻華」的現象,指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大量增生、增殖和聚集,引發一定範圍和一段時間內水體變色現象。而赤潮只是一種名稱,實際上發生海水變色的情況並不侷限於只有紅色,依照引發生物的不同,也有黃、綠、褐色等顏色。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指出,這次加州海岸的赤潮是由馬尾藻所引起,而且增生幅度十分誇張,目前整體範圍已經超過5000英里(8046公里)寬,幾乎是美國國土東西寬度的兩倍。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港灣分支海洋研究所教授拉波恩特(Brian LaPointe)也對表示,這次的赤潮爆發的規模打破過去的紀錄。通常這些藻類聚集照常理而言並不會有害,反而能為某些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但由於這些海藻靠近海岸邊時,濃密的聚集會造成近海生態嚴重的影響,像是珊瑚生長需要的光線被遮擋、腐爛時散發出的硫化氫,這對當地的水質、空氣都會有嚴重的影響。不少近海的海洋生物也會因為赤潮的出現而喪命,屍體就這樣沖刷到海岸上,更進一步的加劇當地的生態浩劫。拉波恩特表示,通常赤潮的海藻是每年5月才會在南佛羅里達州爆發,但現在才3月,海面上就已經出現大量海藻。而更令拉波恩特擔憂的是,佛州海岸附近有發電廠、海水淡化廠等設施,大量的海藻可能會阻塞工廠的進水閥,附近的碼頭也會因為海藻漂浮在水面上的關係而無法通行。事實上,2022年美國一處海水淡化廠的機器就曾被大量海藻阻塞,該廠的淡水生產量一度直線下降,甚至因此缺水,導致拜登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其實根據紀錄,赤潮襲擊佛羅里達州幾乎是每年都會發生的常態,而赤潮的襲擊,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而且從這年開始,赤潮的規模就一年比一年大。拉波恩特解釋,一些森林流域的濫伐、過度使用肥料等原因,都會造成河水、海水中的氮濃度,而這對藻類來講是最直接的養分。2022年聯合國加勒比環境計畫就曾提到,導致海藻大量增生的因素,除了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海水溫度上升外,富含氮的肥料和污水也成為海藻的養分。

宮崎縣「新富町」5大食材美味一次集結 鰻魚釜飯套餐在台限期推出
不知道當提起日本九州的宮崎縣時,大家首先想到什麼?會是油花均勻又多汁的「宮崎牛」嗎?其實除了畜牧發達,宮崎縣也是日本的農業大縣,其中位於宮崎縣東南部的「新富町」,平均日照時數是全日本第二名,全年氣候溫暖且陽光充足,是宮崎平原代表性的蔬菜產區,亦有不少特色食材。近期新富町便攜手台灣的慕里諾國際餐飲,將來自新富町的「中村蒲燒鰻魚」、「木村梅漬蘿蔔乾」、「山西水產特上日曬魩仔魚」、「豊緑園自然農法焙茶」、「有機JAS認證宮本米」等難得入台的食材一次集結,在慕里諾旗下擅長炭火與米食料理的「鳥丈爐端燒」,端出一套「宮崎縣新富町•鰻魚釜飯套餐」,2/21~3/6期間限定在台北Miramar美麗華百樂園5樓的鳥丈爐端燒獨家供應。今年3月底、4月初左右,精選來台的五大食材預計將在台灣主打健康、有機食材的品牌實體門市上架銷售。(圖/魏妤靜攝)鳥丈爐端燒此次與宮崎縣新富町合作,以職人炙烤技術充分展現主食材鰻魚的風味。(圖/魏妤靜攝)新富町役場總務課秘書広報室長岡本啓二提到,新富町約3年前就有將在地農產推向海外的想法,只是因為新冠疫情而不得不延後,由於台灣與日本向來交流頻繁且友好,因此將台灣選為進軍國際的首站,之後也考慮每年將不同的新富町食材推向國際甚至再度進口來台,因為除了此次精選的5大食材,新富町當地的溫室野菜、荔枝與芒果亦頗負盛名,甚至荔枝還賣出單顆1千日幣的價格。他更預告新富町當地也在培育黑毛和牛,若是順利大約一年後會在日本境內或海外舉辦推廣會,讓大家認識當地和牛的美味。再說回鰻魚釜飯套餐,來自日本的鳥丈爐端燒,延續日本鳥丈「原食炭魂」精神與對食材的堅持與講究,以炭火直烤烹調出美味料理,並極力推廣高品質米食文化,除了固定菜單,每日亦有漁港與農場直送的新鮮食材提供料理選擇;而為釜飯添香的「中村蒲燒鰻魚」,來自養殖鰻魚50年歷史以上的中村養殖場,最大特色是模擬自然野外環境、水質養殖鰻魚,並採特定比例飼料餵養,而用於製作蒲燒鰻的鰻魚更精選育養一年內的新鰻,這樣肉質才不會過硬,又能具有恰好的油脂、彈性,宰殺後直接以備長炭直火炭烤,並塗上秘製醬汁帶來留有餘韻的風味。這款鰻魚飯還有三種吃法,除了品嘗原味,還可加上添附的「藥味」,即加上柴魚片、芥末與海苔絲等拌著吃,第三吃則是倒進高湯以茶泡飯方式享用。宮本恒一郎依據稻米生長的不同階段細心管理水量,採無農藥栽培法種植出「有機JAS認證宮本米」。(圖/魏妤靜攝)鰻魚釜飯還有另一大重點即是「米」本身,這次選用的「有機JAS認證宮本米」出自當地資深農人宮本恒一郎之手,宮本恒一郎務農資歷約40年,大約20年前他意識到必須使用對環境更友善的耕種方式,帶給大眾更安心食用的稻米,因此他將原本施以農藥的土地蓋上牧草休耕一年,之後開始嘗試無農藥栽培法,在嘗試的前十年時常失敗,更因此背上不少負債,幸而其堅持有了回報,甚至還獲得日本農林水產省有機米個人賞第二名。目前約種植5款米種,主要銷售至東京與大阪。鰻魚釜飯淋上高湯做茶泡飯形式享用也很美味(左,圖/魏妤靜攝),右為新富町「木村梅漬蘿蔔乾」。(圖/鳥丈爐端燒提供)套餐的開胃小菜「辣炒蘿蔔小魚乾」則使用「木村梅漬蘿蔔乾」、「山西水產特上日曬魩仔魚」與辣椒炒製而成,以微微辛辣帶出蘿蔔乾的鹹香甘美。木村梅漬蘿蔔乾是使用以冬季寒風自然風乾的白蘿蔔,搭配宮崎縣內知名的德重紅梅園家梅乾、三年熟成梅乾醋、紫蘇,以及國產辣椒、石川縣米糠、墨西哥產天然日曬鹽共五種食材發酵熟成,愈咀嚼愈能品嘗到梅子酸香的風味。而山西水產特上日曬魩仔魚則由山西水產船隊於宮崎近海捕撈的鯷魚、沙丁魚等小魚,單純只添加日本產海鹽日曬而成,由於從漁港到加工廠只有8公尺的距離,日曬後冷凍保存的過程甚至還會播放莫札特的音樂,據說可以減少結晶化,可說從捕撈、日曬到靜置保存等每一環節都有著對鮮度與原味的執著。而套餐中另一款加入日曬魩仔魚的「小魚乾玉子燒」,使用口感較軟的魩仔魚製作,嘗得出鮮美海味。「焙茶歐蕾冰淇淋」。(圖/魏妤靜攝)活動期間只要點選此套餐,還會獨家贈送使用新富町豊緑園自然農法焙茶製作的「焙茶歐蕾冰淇淋」,其原料的茶葉栽種於20年以上不曾使用過農藥、化學肥料的土壤,而經深度烘炒帶出豐厚香氣、兼具些微奶香的焙茶,很適合用於製作冰淇淋,再撒上些許焙茶粉更顯濃郁,是套餐最完美的收尾。

瞄準2050年碳中和商機 王瑞瑜拍板投資新創「微藻碳捕捉」
台塑新智能宣布,以8,500萬元投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新創事業,微藻為全球固碳效率最高的生物,也可用於淨化工業廢水及改善有機農業,期望每年為台灣減碳超過十萬公噸,建立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的 典範。此為台塑新智能首個投資的大學新創事業,具有強化碳捕捉技術的重大意義,並展現力挺學術研發及培養專業人才的決心。台塑新智能今天與成大微藻碳捕捉團隊舉辦投資協議簽約儀式,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總經理劉慧啟、成大副校長莊偉哲、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共同出席。未來新創公司由台塑新智能取得51.9%股權,領導微藻碳捕捉技術、拓展商業應用層面。王瑞瑜表示,台塑企業長期積極落實節能減碳,目標2050年達到碳中和,台塑新智能自去年成立以來,傾全力整合集團上中下游資源以發揮最佳綜效,並持續向外拓展新興市場、引進卓越技術;此次投資成大微藻碳捕捉,擴大台塑新智能的綠色經濟布局,更希望透過實質的產學合作,鼓勵學術界以創新前瞻角度,攜手為台灣加速達到碳中和。劉慧啟指出,碳捕捉技術為新能源事業重要版圖,養殖一公噸微藻可吸收兩公噸二氧化碳,固碳效率遠高於陸生植物,可直接設在工廠煙道吸收廢氣,也能去除廢水中的氨氮、重金屬等汙染物,後續藻體則再利用為生質燃料,整體過程有效削減溫室氣體且落實循環再利用,目前已收到國內石化大廠處理工業廢水的訂單,相關技術成熟且商機龐大,將成為台塑新智能減碳事業一大推力。台塑新智能介紹,微藻營養成分高,還可投入有機農業種植,包括開發畜牧水產飼料添加劑,實際使用後的養蝦存活率從一成大幅提升至五成以上,近年研製生物液態肥料也用於各種葉菜瓜果。台塑新智能將與成大開發微藻基因資源庫,對不同微藻進行物種鑑定,以及蛋白質組成、抗氧化能力等分析測定,擴充更多元的應用技術。成大2008年起投入微藻研究,為國內先驅及頂尖團隊,成大循環經濟中心主任陳俊延表示,校區擁有亞洲學界最大的300公噸微藻養殖池,累積多年研究能量,與台塑新智能合作將可導入成熟的經營管理制度,進一步開拓商業市場,同時擁有更豐沛的研發資源,達到產學雙贏的局面。台塑新智能致力於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等四大領域,將持續扶植學界投入技術研發及人才養成,協助落實商業應用層面,共同開創新興產業、推動減碳,讓台灣環境資源真正永續發展。

陳吉仲走訪地方視察禽流感防疫情況 祭獎勵機制「補助提升設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分別到彰化縣、嘉義縣視察養雞場周邊公共區域消毒作業,並慰勞第一線防疫人員,陳吉仲說,全球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漫延非常嚴重,但台灣在地方政府加強防疫、消毒,與業者配合下,將疫情降到最低,農委會將透過相關獎勵補助機制,讓家禽場設備提升,建立農業韌性。今陳吉仲偕嘉義縣長翁章梁、立法委員陳明文、嘉義縣養雞協會理事長黃國明到黃國明的養雞場視察防疫作業,了解消毒車作業過程,並聽取嘉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簡報,確保防疫作業流程一切嚴謹。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到嘉義縣視察養雞場周邊公共區域消毒作業,並慰勞第一線防疫人員。(圖/呂妍庭攝)陳吉仲說,去年秋冬檢疫專案開始實施後,農委會就密切注意國內H5N1疫情發展,今後防疫仍然需仰賴地方政府與農民的配合,包含在養雞場周遭及進出車輛密切消毒、定期監測採樣,同時中央已研擬方案,將以獎勵補助方式,鼓勵農民提升養雞場硬體設施,可使家禽排泄物轉換為有機肥料、消費者糧食供應無虞、提高農民收入、環保問題解決,達成三贏局面,也配合蔡英文總統建立國家韌性方向,建立農業韌性。今陳吉仲偕嘉義縣長翁章梁、立法委員陳明文、嘉義縣養雞協會理事長黃國明到黃國明的養雞場視察防疫作業。(圖/呂妍庭攝)翁章梁說,禽流感曾經讓台灣1004場禽場被撲殺,現只剩30多場,這不是天掉下來的,是中央發動很多政策和補助帶來的,中央正確的領導,地方徹底執行,尤其雞肉、雞蛋是餐桌上的主食,這個產業對民生非常重要,禽流感的危害如果沒有守住,就會造成很大的民生問題,謝謝所有人的辛勞和業者的配合,才能穩定民生經濟。黃國明以自己養雞場為例,表示在幼雞進場前,必須將養雞場內外重複消毒,幼雞開始培養時,為避免帶原的蒼蠅孳生,每三天就要清潔場地雞糞,保持環境乾淨,尤其在疫情嚴峻時刻,維持環境乾淨更是不可少的步驟。

辜仲立品味版圖3/父親辜濂松引進門喝紅酒 阿里山咖啡日本酒都有他的堅持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國境封鎖期間,不能出國的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沒閒著,他在台灣趴趴走,不但多次拜訪阿里山尋找咖啡豆,推出JLK Coffee品牌,2022年10月還在信義商圈開設「仲酣」門市賣起日本酒來,這位租賃業一哥的「斜槓」故事,仍在繼續中。「這是一杯有靈性的咖啡。熱沖品嚐有它的風味,冷泡飲用有它的個性。」辜仲立像挖到了寶般,在阿里山茶區找到了咖啡豆,由職人友善栽培的阿拉比卡Arabica,施以天然酵素肥料,手工摘採在欉紅果實,再以專業烘焙法的日曬豆,帶有烏龍茶香、花香、龍眼果乾香。這款讓辜仲立驚艷不已帶有茶香風味的台灣高山咖啡豆,成了一項新事業,2021年以JLK精品咖啡(JLK Coffee)推出,除了罐裝100%研磨咖啡豆,還有浸泡式咖啡包,因產量有限,只能在SENS法式餐廳品味,或在中租官網上網購。辜仲立在多次拜訪阿里山中找到理想中的咖啡豆,並引進日本酒到台灣。(圖/魏妤靜攝、翻攝自艾斯奇餐飲臉書)除了咖啡,愛品紅酒的辜仲立去年十月竟賣起日本酒,這就讓台北酒商們也有點意外。「我在四年多前就開始布局日本酒新事業,和日本批發零售商龍頭長谷川酒店策略合作之下成立的『仲酣』(JLK SAKE STUDIO),經過二年多進行市場調研,透過長谷川酒店統籌直接向酒造採購,全程以5°C冷鏈運輸來台。」辜仲立說。儘管日本酒開價在台灣市場混亂,沒人可終結開高價亂像,但辜仲立想以「去中間化」,讓國人享有合理的價格買到日本酒。為此,中租企業從日本酒造、台灣進口商、餐廳與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縮短日本酒類供應鏈,直接扮演供應商(酒造)與消費者間的橋樑。2022年10月1日,仲酣開設門巿,提供北海道到九州共20多家酒造52多種日本酒。全程參與品牌識別設計和門市裝潢規劃的辜仲立在開幕時親自解釋,「以杉木的樹葉紮成綠色圓球的「酒林」,是日本酒造祈求釀酒順利的吉祥之物,也是酒鋪的象徵物。」2022年10月,辜仲立(中)親自主持仲酣日本酒門市開幕。(圖/中租提供)「以金色的圓潤型態作為品牌標章,發想自清酒原料米,金黃色代表稻穗,具有稻作豐收意涵,也可延伸為釀造清酒使用的酵母與水滴等意象,以白色為基礎輔以金黃色點綴,烘托純潔高雅的品牌印象。」辜仲立仔細地說。辜仲立對引進紅酒的努力,比日本清酒更深。自年輕隨父親辜濂松初嚐紅酒滋味到成為愛好者,2015年起,辜仲立開始親自多次飛往法國等地尋訪酒莊,走訪超過30家酒莊,與不少頂尖酒莊老闆、釀酒師成為好友,還以法文Terroir(風土條件之意)音譯,推出「中實泰樂瓦」品牌,做起代理紅酒事業。辜仲立透過友人介紹,2017年成功簽下法國勃根地Domaine Prieuré Roch酒莊代理權,5月引進八款紅酒、二款白酒。酒莊莊主Henry Frédéric Roch出身法國望族,是勃根地酒王DRC的共同經營者,家族與傳奇酒莊Leroy頗具淵源,1988年共同成立DomainePrieuré Roch,因崇尚自然釀製,堅持不加任何化合物,口感細緻香醇,受到辜仲立喜愛。為尋覓紅酒,辜仲立還奔走美國造訪加州納帕地區(Napa Valley)的頂級酒莊—Harlan Estate(哈蘭酒莊),2021年,哈蘭酒莊破例讓「中實泰樂瓦」取得代理權。為何說是「破例」?因為哈蘭酒莊在台灣已有合作多年的獨家代理酒商,再給中實泰樂瓦代理權,是打破其同一地區只一家代理商的慣例。隨疫情放緩邊竟解封,看好Fine Dinning(精緻餐飲)商機的辜仲立,將領著他的團隊持續在美國、法國香檳區、義大利、西班牙及阿根廷等地尋找新合作夥伴,這位租賃業龍頭的餐飲事業,正在緩步前行。

寒流來襲!花蓮西瓜凍僵 瓜農:是60年來首見
寒流強襲,花蓮鳳林鎮、壽豐鄉約200公頃西瓜田遭寒害,老瓜農指出,這是60年來首次如此重大寒災,縣府農業處長陳淑雯勘查發現,西瓜植株迎風面葉緣萎縮、葉緣及頂芽焦枯等癥狀,她說,「凍傷」程度過去罕見。周六還有一波寒流,花改場已輔導農民使用肥料等資材,增加西瓜植株耐逆境能力,先幫農民度過難關。鳳林西瓜產銷班班長楊定嘉及產銷班班員陳情瓜農遭寒害,包括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議長張峻服務處、鳳林鎮公所、鳳榮地區農會等相關人員連袂勘災。剛種下約2週的瓜苗,遭寒害重創葉面及根部。(圖/花蓮縣府)楊定嘉陳情說,今年農曆初三,約 200 公頃西瓜田遭逢寒害,剛種下約 2 週的瓜苗,一夜之間遭寒害重創葉面及根部,許多瓜苗根爛,再加上目前全省瓜苗缺貨,短時間無新苗可補,瓜農欲哭無淚,這次寒害是鳳林瓜農60年來前所未見。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到瓜田勘災。(圖/花蓮縣府)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勘查鳳林鎮中心埔、壽豐鄉草鼻段,發現西瓜植株迎風面葉緣萎縮,少數植株有葉緣及頂芽焦枯等癥狀,葉心則尚無明顯影響。她說,會勘單位花蓮農改場等勘災後,也認為這是過去罕見「凍傷」程度,她說,會勘單位先請農民使用海藻精、胺基酸、高磷鉀肥料等資材,增加西瓜植株耐逆境的能力,先讓瓜苗恢復正常生長,以盡力補充營養讓還有機會存活的瓜苗恢復生機。也請鳳林鎮及壽豐鄉公所持續觀察後續西瓜生長情形,同時請玉里鎮農會密切注意西瓜寒害情況,預計下週邀集中央相關單位再勘。陳淑雯表示,這波寒流已經造成西瓜苗嚴重的受害,尚未啟動天然災害救助作業,因本週六又有一波寒流來襲,會請當地公所協助,若達到農災程度,提報協助農民申請天然災害救助,以減輕瓜農損失。

這4種菜不要「反覆加熱」食用 醫師警告:很多細菌跟致癌物
每到農曆新年期間,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菜餚,而為了避免浪費,不少菜餚都會反覆加熱食用。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些餐點如果有一些特殊食材的話,千萬不要反覆加熱後食用,否則不僅是吃下許多致癌物,也有可能因此吃下很多細菌,最後引發身體不適。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健康2.0》節目中表示,一道菜只要間隔8小時就算「隔夜菜」,而這時候如果在加熱隔夜菜食用的話,很有可能會因此吃下大量的致癌物與細菌。基於健康考量,洪永祥也提醒民眾,下列四種餐點千萬不要反覆加熱食用,基於健康考量就忍痛倒掉吧。葉菜類餐點肥料中有氮磷鉀,在進入植物後會變成硝酸鹽。葉菜類的食物放隔夜後,細菌會把硝酸鹽分解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如果與胃酸或含胺食物混在一起的話,就會變成致癌的亞硝胺。海鮮類餐點通常吃剩下的海鮮會放在冰箱內保鮮,但即便在冰箱中,細菌還是會以緩慢的速度孳生。建議隔夜海鮮「最多加熱一次」後食用完畢。如果反覆加熱後食用,裡面的細菌恐引發急性腸胃炎。半熟蛋半熟蛋本身的細菌濃度就比較高,如果有半熟蛋放隔夜的話,請直接丟棄。佛跳牆佛跳牆本身就擁有海鮮、內臟等各式材料,其中一種材料壞掉的話,整鍋也會跟著壞掉。建議佛跳牆如果放隔夜的話,應該要加熱到70度以上來殺菌,而且最多只能加熱一次後,就要完全食用掉,否則基於健康考量,最好直接丟掉。

桃園龍潭史上最大大麻農場案 警先逮8人!溯源追出71歲神秘「大麻教授」
刑事警察局去年9月,在桃園龍潭破獲綽號「荔枝」的松聯幫元老吳來居(67歲)主持、台灣史上最大大麻農場,警方逮捕8人並查扣市價逾6億元之大麻活株4218株,案經溯源,警方日前再逮捕製毒顧問、綽號「教授」的于男(71歲)以及有化工背景的朱男、李男等人。檢警調查,松聯幫元老吳男前年開始在陸軍航特部601旅旁,租用千坪農地設置大麻農場,為了掩人耳目,在大麻田外種植樹木及蔬果、稻米等作物,吳男更僱用6名印尼逃逸女移工,幫忙澆水照顧大麻,吳男等人在鄰居面前皆自稱農友。警方去年9月間發動行動,當場查扣市價逾6億元的大麻活株4218株以及大麻酊4罐、大麻成品及半成品15.7公斤,現金和製毒工具1批等證物,現場逮捕吳男等8人均羈押禁見,據警方研判相關人等皆無相關農業種植背景,懷疑另有高人指點,持續向上溯源。經查,擔任松聯幫堂主及中常委的吳男,夥同李男共同籌畫種植大麻園,招攬具有專業化工及植物知識背景的朱男及綽號「教授」之于男,由他們協助教導種植需要的土壤種類、肥料比例、光照亮度等條件。朱男特別引進美國加州大麻場專業種植技術,翻譯英文版種植大麻筆記交給吳男,由共犯李男前往購置種植大麻所需設備材料,他們選定陸軍航特部601旅旁旁農田,以「扦插法」專業種植大麻,大規模並快速地將大麻幼苗培育至4000多株大麻。歷經4個月溯源蒐證,警方見時機成熟,於1月5日同步搜索台中市、台北市及新北市等犯嫌相關藏匿住所6處,拘提朱男、于男等2名製毒師,及共犯李男3人,詢後依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解送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偵辦,李男被裁定羈押禁見。

史上最大宗12億大麻園案共犯落網 農業專家、製毒師傅合作專業化生產
刑事局去年9月底與桃園市警龍潭分局共同偵破吳姓等8人涉嫌製造種植大麻田,現場查扣大麻活株4218株、大麻酊4罐、大麻成品及半成品毛重15.7公斤等證物,號稱史上查獲最大宗大麻案,8名犯嫌羈押禁見。刑事局近日溯源追查在逃的製毒師傅,拘提朱、于姓2名大麻製毒師傅,及李姓共犯計3人到案。檢警去年9月在桃園龍潭破獲史上最大宗大麻園。警方調查,68歲吳姓主嫌曾加入松聯幫擔任堂主及中常委,綽號「荔枝」。吳自2021年起夥同李姓共犯籌畫種植大麻園,並招攬具有專業化工及植物知識背景之朱、于2人,教導吳姓主嫌以精準的土壤種類、肥料比例、光照亮度等條件大量植栽。朱甚至引進美國加州大麻場專業種植技術,由朱翻譯英文版種植大麻筆記給吳姓主嫌,李姓共犯再前往購置種植大麻所需設備材料,經吳嫌等人以「扦插法」專業種植,大規模並快速地將大麻幼苗培育至4000多株大麻。檢警去年9月在桃園龍潭破獲史上最大宗大麻園。龍潭分局去年接獲線報,指陸軍601旅營區旁農地,有人疑似種植大麻,警方報請檢方指揮偵辦,經長期蒐證,確認吳等人私種大麻,現場逮捕吳、柯2名具松聯幫身分男子和6名外籍逃逸移工。該大麻園面積多達一甲,大麻株多達4218株,史上查獲最多,黑市價恐高達新台幣12億元。桃園地檢署去年11月依製造二級毒品罪起訴,如今刑事局再追出製毒共犯,徹底斬斷毒品製造供應鏈。刑事局指出,本案破獲台灣史上最大宗大麻種植案,並成功向上溯源緝獲幕後松聯幫眾及製毒師到案,即時攔阻大批毒品流入市面,更遏止幫派利用製毒師繼續栽種,有效維護治安。刑事警察局表示,嚴打黑幫組織及毒品犯罪的決心絕不妥協,將持續溯源斷根,斬斷黑幫不法金脈,讓黑幫犯罪無所遁形。

深山裡的甜蜜1/吳寶春都說讚 這對父子傳承《台灣府志》黑糖古法
「哇!這個是正港古早味!」一位老阿嬤嘗了一口張家「黑糖農莊」二代主人張玥騰(36歲)遞上的手工柴燒黑糖,時空彷彿回到小時候,那不到一元硬幣大小的黑角糖融化時的甜蜜,可以讓她開心一整天。阿嬤笑了,張玥騰也笑了,這就是他願意回到偏遠的故鄉台南南化區承襲父親張錫斌的手藝,在深山野嶺中沒日沒夜製作手工柴燒黑糖最主要的原因。南化區位在台南市的最東側,是南市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幾乎都是山地地形,境內有供應民生用水的南化水庫,農莊所在的關山里位於水庫上游,從台南市區出發得開將近2個小時的車程才能抵達,這路途不只遠,山路還彎彎曲曲,時而上坡、時而下坡,沿途被蒼鬱叢山環繞,部分路段還能居高臨下,一探南化水庫的全貌。製作黑糖用的甘蔗田位於水庫上游,並以無毒方式栽培,天然又友善環境。(圖/張家黑糖農莊提供)「不難找啦,就在瑞峰國小隔壁。」張玥騰報路時輕鬆寫意,但找到國小後,還得拐進小路、穿過芒果園、甘蔗田,走路的話也要花上10分鐘,不得不說,這個「隔壁」還真的有點距離。一走進農莊,看著煙囪冒出陣陣白煙,空氣中除了山林間特有的芬多精,還多了一股甜膩香氣,甚至連口中都有種喝到甘蔗汁的感覺。張玥騰返鄉傳承手工柴燒黑糖製作技術,也學開怪手搬運燒爐要用的柴薪。(圖/張家黑糖農莊提供)時間是上午11點,36歲的張玥騰看起來有些睏意,他說從凌晨3點起床後忙到現在,大概要到傍晚5、6點才能休息,而在每年12月到隔年3月的製糖期,這就是不斷重複的日常。張玥騰說,手工黑糖的製作過程繁複,要先把收成的甘蔗削皮、榨汁,再加入熟石灰煮沸並過濾,靜置一段時間讓雜質沉澱再熬煮,之後把滾燙的糖漿倒出,攪動冷卻後還要不停翻炒,直到黑糖顆粒成型。製作手工柴燒黑糖的過程得耗上一整天,父子倆耐著高溫緊盯鍋中的濃稠糖漿。(圖/莊曜聰攝)農莊第一代主人張錫斌其實是南投人,但小時候舉家搬到南化務農討生活,種甘蔗、果樹、也做過木工,20年前政府要發展社區特色,擔任社區理事長的他號召居民一起做手工黑糖,但當時網路還不發達,銷售管道難找,產品不好賣,夥伴逐漸退出,就剩張爸繼續堅持,從一口灶、一支鍋開始,逐漸做出規模與名氣,大約10年前,還獲得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青睞,吳寶春跑到南化實際考察,對手工黑糖的香氣及後韻讚不絕口,又符合他用台灣食材做麵包的初衷,一試成主顧,成了最好的代言人。糖漿在舀進平台後逐漸冷卻成膨脹的黑糖,製糖工人不停的翻攪以加速降溫,糖香四溢。(圖/莊曜聰攝)手工柴燒黑糖製作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因配合甘蔗收成,每年僅固定幾個月時間能工作,加上工時長、又是體力活,南化關山位處山區,勞動力不好找,台北體院畢業後留在北部「漂浪」的張玥騰,10年前聽到媽媽說家裡需要人手,沒想太多就南返。「那時新聞都說什麼工程師放下百萬年薪轉行,我沒賺那麼多,與其在北部不如回家。」張玥騰笑著說。冷卻後黑糖開始定型,這時要用鐵鏟將黑糖分成較小的顆粒,加味的薑糖顆粒較粗,一般黑糖顆粒較細。(圖/莊曜聰攝)張玥騰說,由於位在水庫上游的水源保護區,因此製糖所使用的甘蔗都是以無毒無農藥的方式栽培,並用在地的木材當薪柴替黑糖增添風味,榨完汁的甘蔗渣用來改良土質或當肥料,這樣做出來的手工柴燒黑糖天然健康,又友善環境,而且他無意中看到《台灣府志》關於製糖的圖文記載,發現自家的做法簡直就是復刻版,很有時代傳承意義,更決定全心投入,「就算不能大富大貴,但這樣的東西真的應該一直流傳下去。」

紐約推「人體堆肥」環保葬法 遺體2步驟化成泥土回歸地球
一般而言,人死後的殯葬方式有土葬、火葬、樹葬、海葬等,美國紐約州為了響應環保,近日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將遺體用在「人體堆肥」,也是自2019年以來,第6個通過立法的州。紐約州州長霍赫爾(Kathy Hochul)去年12月31日推動「人體堆肥」法案,又稱為「自然有機減少」(natural organic reduction),作法是將死者遺體放入可以重複使用的半開放空間中,和木屑、苜蓿和稻草等放一起,大約一個月後再進行加熱,就能化為泥土,可以用來種花或當肥料。紐約市中心自然墓地保護區(Greensprings Natural CemeteryPreserve)經理米雪兒(Michelle Menter)指出,我們可以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人們遠離混凝土、花俏的棺材以及防腐處理,應該給予支持,並表示會認真考慮這種方式。遺體最後變成泥土。(圖/達志/美聯社)然而,天主教徒卻施壓,要求否決該法案,該組織辯稱:「這過程,沒有對遺體的尊重」,執行董事丹尼斯(Dennis Poust)也說:「可以完美讓植物回歸地球的做法,不一定適合人體」,其他反對者則希望,人們可以透過與生活方式保持一致的處理方法,像是火葬或土葬。相反地,支持者認為這個過程經濟又環保,遺體6到8周內就會發生變化。據了解,華盛頓州在2019年第1個將人類堆肥合法化,其次是科羅拉多州和俄勒岡州,在2021年推動,還有佛蒙特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在2022年通過,而紐約州成為第6個通過此法的州,讓民眾能夠獲得對環境友善的替代性殯葬方法。

騎士在路上與貨車交會 慘遇「鎖喉」重摔昏迷
日前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發生一起恐怖「鎖喉」車禍,一名騎士在路上突被飛來的繩索,拉住喉嚨重摔在地當場昏迷。據外媒報導事發地點位於,泰米爾納德邦的圖蘇庫緹(Thoothukudi),一名30歲男子騎機車在路上,與一輛載運肥料的大貨車交會,沒想到下秒貨車掉了幾包肥料,只見一條長繩脫落在外側,男子剛好被繩索套住脖子而摔車,造成頸部、手臂和雙腿多處受傷,不幸中的大幸是他送醫後保住一命,而當地警方已展開進一步調查。

棄高鐵返鄉當農夫 友善環境種植小番茄 想吃再等三個月!
研發番茄酵素肥料 母奶、養樂多、優酪乳打造超級酵素 任職高鐵8年官育慶,看著年邁母親還在田裡辛苦工作,決定勇敢離職,並貸款350萬蓋番茄溫室,他說:『現在的番茄不易種植,氣候變遷天氣越來越熱,是番茄成長最大的殺手,因此,就算是溫室番茄,其實也是靠天吃飯。而番茄要好吃,要得懂捨棄,一株只留下最健康的果苗,讓養份通通都只留給他,另外,水果要好吃,除了不斷增近種植方式,肥料也是番茄成長關鍵,番茄最重要的養份是『鈣』,因此,母奶、養樂多、優酪乳都是很好酵素發酵因子,用這些肥料種番茄,意外發現,番茄長得又飽滿又漂亮』,為了要種植更多好吃的番茄,在工作之餘,最常做的事,就是到處跟朋友要過期母奶,而到各大賣場找尋優酪乳特價活動,更是他種植番茄外的另類工作。一邊為有機稻栽種 可避免噴藥汙染溫室番茄(圖/官人我要番茄 提供)處女座的青農官先生,對於種植相當講究,除了一塵不染溫室抵抗病蟲害,挑番茄更只堅持挑選前30%好果,一顆顆像紅包石一樣的番茄,大小、形狀要一樣,才能裝進宅配盒子裡,此外,更堅持當日清晨就開始摘番茄,每顆人工親自選果,摘下後24小時內,一定要配達到客人的手中,在肥料部份,更捨棄化學肥料,特地找了慈濟一位做酵素的老農,學習自製番茄酵素,製作酵素環境、氣溫都非常講究,而每年種植環境皆不同,因此,酵素也不斷需進化,官育慶笑說:酵素調製失敗機率自己都不敢算,購買的各式優酪乳的發票,放在角落好厚一疊,也感謝老天爺幫忙,意外試出酵素最好發酵關鍵有母奶、養樂多、優酪乳。(圖/官人我要番茄 提供)此外,番茄長得好來自於嚴格把關種植流程,青農官育慶說:『消費者其實很聰明,吃過一次,他們就會記住水果的味道,所以,賣番茄第7年了,從顧客資料來看,80%以上全是老客人,賣番茄也跟大家賣出情感,就像種番茄給自己的人家一樣,我很珍惜、也在意他們』,而官人我要番茄也將於2022年12月份下旬,於網路開放預購。如紅寶石般番茄是國人的最愛(圖/官人我要番茄 提供)訂購番茄最久還得等三個月,為了品質要求,更不讓消費者指定出貨日期曾經是高鐵員工,當初花了好一番功夫,考進高鐵擔務站務員,如今,成了一位番茄農夫,勇敢創業,也為自己開創另一片天。官人我要番茄訂購資訊:訂購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kuantomato,或FB 搜尋【官人我要番茄】。

高麗菜價格崩盤「每顆10元」!老農忍痛開放任採
受到今年暖冬影響,南部高麗菜價格低迷,屏東市歸來地區一處菜園考量採收後已無利潤,乾脆以每顆10元銅板價,開放民眾自行割採,園主無奈地說,看著辛苦種植的葉菜在園區爛去,加上耕除又是一筆開銷,還不如減少損失、任人選取,只能盼下季收成能多少補貼。75歲老農陳忠文說,以他種植1分半的高麗菜為例,種植3個月,成本約1、2萬元,還沒加上平日除草、施肥的人力費用;未料今年碰上菜價崩盤,頻頻詢問盤商都無人願意收購,眼看菜葉逐漸爛去,再過1周恐全區都沒得收,乾脆心一橫,開放民眾採取。2年前就曾發生過類似菜賤傷農情形,陳忠文無奈地說,曾經想改種紅豆及稻米,但因靠近畜牧場、引來鼠患,收成幾乎成了飼料,只有高麗菜較為適合。全區超過2000顆高麗菜,上午7時開放自採,訊息一出隨即吸引婆媽前來選購,有人自備麻布袋、一扛就是數十顆,大夥笑著說,趁著菜價便宜,買回去剛好做成高麗菜乾;也有民眾要付錢時疑惑問說,這樣成本能回收嗎?何不乾脆賣20元,陳忠文揮揮手說,大家歡喜就好。短短1小時就被採光,遠從高雄、台南來的民眾見狀直呼傻眼,眾人說,想說假日就當郊遊,沒想到晚了一步,但也順勢幫老農加油打氣。陳忠文細數著收到的零錢,算算僅回收約5、6000元,不到本錢一半,幾乎血本無歸,但預計下月就要種下的菜苗,從耕鋤、翻土、農藥、肥料,大概也超過萬元,個性樂天的他說,反正是靠天吃飯,只求來年豐收能多少彌補這季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