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好不容易撐過8次化療,怎料卻於近期發現癌細胞擴散至卵巢,已是第四期癌末,為此她又開刀摘除子宮和卵巢。她於社群平台公布最新病況,「醫生說可以去做些快樂的事慶祝一下。」唐玲繼上個月宣布癌細胞擴散至卵巢,一度情緒低落。如今她表示,日前做了電腦斷層後發現沒有腹水,且被醫師告知可短暫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於是她藉此安排了一趟花蓮之旅,在好山好水的美景下,暫時忘卻病情煩憂,好好的犒賞自己。唐玲被告知病況好轉後,為自己安排了花蓮之旅。(圖/翻攝自臉書/唐玲Linh Linh)同時,唐玲在文中還曬出一系列個人獨照,只見圖片中的她面帶微笑,氣色逐漸恢復,暢遊自然山水間。而旅館貼心的服務,也令她直呼「我好像灰姑娘,當了三天的名媛公主」。貼文發佈後,有網友表示「太棒了恭喜」、「祝福妳」、「開心快樂最重要」、「做點讓自己快樂的事,放鬆身心靈,對自己好一點」。
台灣每年新增約400例胃腸道間質瘤(簡稱GIST)案例,過去對於無法手術切除或出現轉移性患者,會使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不過臨床數據顯示,對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受體(PDGFRA) D842V基因突變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傳統標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無法滿足這類患者的治療需求,只能仰賴現有的「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但高昂的自費藥物卻讓患者使用不起,所幸日前健保署已經正式通過核准「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健保給付,大幅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社團法人分子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一般外科主任葉俊男醫師表示,胃腸道間質瘤是發生在胃腸道粘膜下的惡性腫瘤,並不屬於胃癌或腸癌等「腺細胞癌」,而是一種特別的「肉瘤」,約有6成長在胃部,3成在小腸,其次為大腸及直腸,最常發生在50~60歲中老年族群。其症狀多半以出血(如胃出血、解黑便或貧血等)和胃腸道症狀(如腹脹、噁心或嘔吐等)為主,但因臨床症狀不典型,故不易被察覺或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而延誤診斷及治療。葉俊男醫師說明,胃腸道間質瘤(GIST),經診斷後可以分成「原發型」及「轉移型」二種,若是「原發型」小腫瘤,目前透過手術切除即可,通常預後效果良好。但若評估腫瘤過大或「轉移型」等不適合手術時,則需改為標靶藥物治療,此時會建議患者在用藥前先進行基因檢測,胃腸道間質瘤(GIST)主要是由KIT(佔75%)或PDGFRA(約10%)基因突變所造成因部分基因變異型患者對傳統標靶藥物治療效果不彰,若能提早確認是PDGFRA(D842V基因變異)胃腸道間質瘤患者,便能在第一時間透過「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給予有效治療。臺北榮總醫學研究部臨床研究科主任顏厥全主任表示,臨床曾經收治一名60歲的婦人,因健康檢查意外在胃部發現腫瘤,並確診為胃腸道間質瘤(GIST),但因腫瘤腹膜轉移,無法透過手術切除,因此透過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未料在服用一線、二線標靶藥物及進行栓塞手術後,婦人仍有胃出血問題,疾病不見好轉;後來建議她進行基因檢測,竟發現其胃腸道間質瘤為PDGFRA D842V基因變異所導致,經使用「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治療,一個月後腫瘤明顯縮小,也改善胃出血、貧血及解黑便等症狀,目前預後狀況良好。顏厥全主任說,目前國內PDGFRA D842V基因突變的GIST患者每年人數雖僅約12例,但因過去基因檢測率低,推估仍有不少潛在患者尚未被發現。另外,過去因傳統健保標靶藥物對該類患者治療效果普遍不佳,根據臨床數據顯示,使用新型「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治療後,超過90%的患者腫瘤縮小,且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更可達近3年。現今「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已正式通過健保給付,適用於PDGFRA D842V基因變異型的GIST患者,能替患者及家庭省下龐大藥費,提高就醫治療意願,相信可以嘉惠更多患者。顏厥全主任提醒,民眾若有腹脹、出血等消化道相關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即便確診為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現今醫療也能給予良好的治療,透過基因檢測加上精準治療,讓胃腸道間質瘤患者也能擁有健康「胃」來。
法界盛傳司法院憲法法庭擬透過宣告最高法院「連身條款」違憲,再經由檢察總長非常上訴,要求最高法院重新審理檢視死刑確定判決後,替38個死囚翻案。由於在兩公約和所謂教化可能性的人權大旗下,最高法院從去年起開始不判死刑,形同實質廢死,一般認為未來如果重審死囚案,改判無期徒刑的機率不小,還可能因為死刑判決遭撤銷,須依據《刑事妥速審判法》的羈押不得超過5年規定,讓法院不得不放人,形成死囚趴趴走的恐怖場景。翻開38個死囚判決,以一再主張最高法院連身條款違憲的黃麟凱為例,他不滿王姓前女友提分手,加上盜領花光女友大學學費曝光,遭到討債,竟在2013年10月1日持偷打的鑰匙潛進女方家中,沒想到,黃男剛進屋就被王母撞見,竟一不做二不休,先勒斃王母,再躲藏屋內,等王女回家性侵殺人得逞,黃被捕後推說王母看不起自己才下手,不但毫無反省能力,還一直主張最高法院審判長邵燕玲、法官王復生等人重複審理他的案子違憲。王鴻偉追求正妹不遂,竟撞昏被害人殘殺176刀,還要母親別賠償。(圖/中天電視畫面、報系資料照)再如追求正妹不遂,竟開車殘忍撞昏被害人再殘殺176刀的王鴻偉,他家境優渥,出身淡水建商世家,當時24歲的王鴻偉在聚會中認識年僅20歲張雅玲驚為天人,不滿屢遭拒絕,竟在2000年9月26日開白色賓士車撞昏張雅玲後,把她放進後車廂,張雅玲清醒後奮力反抗,王鴻偉竟拿出開山刀朝她亂砍176刀,香消玉殞的張雅玲只剩頭皮連著頭骨,王行兇後還刻意脫掉被害人下半身衣物,企圖布置成姦殺假象。王鴻偉殺人後毫無悔意,一審士林地院判決前夕,王母到看守所探視時,告訴他準備以880萬與被害人家屬和解,將先付200萬元,王竟要求母親不要先付錢,等判決結果再說,以免到時「沒了錢、又沒了兒子」。本案歷經7次更審,每次法院都判處死刑。被害人大姊曾公開受訪稱:「遲來的正義已經不是正義了,王會不會執行死刑,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差別,他們只希望王鴻偉不要再回到社會,去害其他的人而已。」不少法界人士痛批蔡政府和法務部,認為讓38個死囚以拖待變,執政當局難辭其咎。名律師陳長文曾指出,倘蔡政府「有意」將「廢死」作為政策方針,就該開天窗說亮話,而非用暫緩執行死刑以拖待變!政府有責任向全民交代死刑存廢何去何從。1987年被綁架殺害男童陸正的爸爸陸晉德,也曾痛批法務部竟然拖2、30年,不執行最高法院定讞的案件,他斥責法務部「為什麼不執行死刑、阻擋死刑?」並強調:「我們老百姓不同意!」法務部長蔡清祥對執行死刑態度消極,引發朝野立委、律師、被害人家屬不滿。(圖/報系資料照)不少藍綠立委也看不下去,曾在質詢時建議法務部長蔡清祥,若法官現在不太願意判死刑,法務部也不執行死刑,應在《刑法》增加「無期徒刑不得假釋」、或「終身監禁」條文,不過蔡清祥回應,這樣會使監所教化產生很大的問題,因此要多方考慮。法務部對執行死刑態度消極,也不願修法徹底解決死刑問題,讓許多在監死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形成另類慘無人道酷刑,從法務部長蔡清祥2018年7月上任以來,已有4名死囚非自然及自然死亡,其中包括2019年在台北看守所上吊身亡的陳昱安,以及不同意廢死團體代為釋憲、卻因胃癌病死台中監獄培德醫院的吳慶陸,另外2人則是創下最高齡84歲病死的郭旗山、以及苦等不到釋憲成功就罹癌死亡的鄭文通。
現在香菸的外包裝上都會印有一些警語,目的就是希望以此提醒民眾抽菸有害健康。而目前傳出加拿大政府覺得只有菸盒警語仍然不夠,打算準備「每一根香菸都印上警語」,甚至已經預計在2023年就準備上路。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加拿大精神衛生與成癮部部長貝內特(Carolyn Bennett)1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認為目前現行的菸盒警告已經讓吸菸者感到習慣,認為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影響力。貝內特表示,目前計畫在個別菸草製品上添加健康警語,這有助於確保警語能夠有效傳達給人們,包含那些經常在社交場合抽社交菸的年輕人。而報導中也指出,這項計畫在11日開始協商,並且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度生效。目前因為位置的改變,警語內容也可能會跟著改變,貝內特表示,目前規劃是打算在每根香菸上印上「每一口都有毒」(Poison in every puff.)。而未來也打算擴大抽菸對健康影響的警語清單,其中包含了胃癌、結腸直腸癌、糖尿病和外周血管疾病。◎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藝人唐玲曾出演《甘味人生》、《世間情》及《戲說台灣》等多部台劇,不料她卻在2019年診斷罹患胃癌末期,好不容易挺過手術化療,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至卵巢,擔心只剩下半年壽命。唐玲近日透露,得知自己罹癌後,不少粉絲熱心分享抗癌偏方,孰料其中有位噁男竟稱「精子可防癌」,甚至主動求歡,讓她超傻眼。唐玲今(5日)在臉書發文,「真的很感謝,大家給我很多治療癌症的方法,實在是太多了呀!如果把意見整理後可以出本『癌症治療偏方大全』。雖然很多人都不贊成偏方,但無論如何,看了這些訊息,都讓我感覺有希望。我不排斥選擇一些跟我有緣份的方式,來增加我生活的樂趣,營養補充品則需要在醫生的允許之下才能使用」。話鋒一轉,唐玲提到,「但是有一位仁兄,提供給我的方法也太…詭異了吧。第一次聽說精子可以防癌」。根據唐玲PO出的對話截圖,只見一名噁男自稱是香港人,竟私訊說「聽說精子可以防癌,有空找多人吸食再配合藥物治療吧」、「你來香港我可以帶你找相屬的朋友,但你要做我老婆,財產也要給我一半!」貼文曝光後,大批網友傻眼直呼「頭殼壞掉的人嗎」、「那位先生本身就需要看醫生」、「想必這位仁兄病得不輕啊」、「遵照醫生治療,療成走,不要相信偏方,不夠養生一定要的,這樣才有力氣抗癌」、「那個人真是病的不輕」、「請他先去看精神科醫生吧, 這種症頭比癌症還可怕」。唐玲遭變態男騷擾。
藝人唐玲2019年罹患胃癌末期,熬過手術化療近來檢查出卵巢腫大,4月動手術切除卵巢和子宮後發現癌細胞轉移,她28日透過社群平台,感謝來自各方的關心,撫慰了內心恐懼,不過她也表示,因為忘記帶筆記本寫下通話內容,結果認真低頭想了很久始終想不起來,感嘆「腦霧得一塌糊塗」。唐玲曾擔心自己剩半年性命。唐玲先是透露目前自身狀況,表示偶爾還是會胸悶呼吸困難且手腳無力,但獲得力量後開始可以思考癌症4期要面臨的情況,她坦承,不知道此時此刻的健康能維持多久,只能盡可能調適心情,「想到接下來的治療我感到茫然⋯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唯一確定的是不可能再跟以前相同」。不過她也感謝來自各方的關心,撫慰了她內心恐懼,唐玲還表示,自己會把握現在且活在當下,她還提到,自己晚餐臨時接了工作因為沒帶筆記本寫下就想不起來的狀況,「原本就是魚腦袋的我,在癌症的驚嚇,手術,化療,更年期的洗禮之後,腦霧得一塌糊塗」,她同時以詩歌《我知誰掌管明天》安慰自己,好好把握每個當下繼續前進。對於唐玲的這番言論,不少粉絲也紛紛表示,「妳的正能量是我的動力,我們一起加油喔」,甚至還鼓勵她不要為了還未發生的事情擔心,要活在當下,快樂開心做自己就好。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蘇巧慧和余天辦公室今(26)日聯合舉辦「推動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立法公聽會」,與共同呼籲,病友團體與專家學者費時3年進行自主研究,參考英國制度與台灣現況提出「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規劃,希望在健保體制外另籌財源,為癌症家庭減輕負擔,今天召開公聽會凝聚立法共識後,將提出修法草案。今日出席公聽會團體,包括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臺灣病友聯盟等病友團體與醫界公衛專家。劉建國表示,台灣癌症時鐘不斷快轉,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人數逐漸攀升,病友等待新藥獲得健保給付的空窗期,癌友家庭得先面對龐大醫療費用支出、苦不堪言,呼籲政府應儘速解決癌友的新藥困境與需求。蘇巧慧說,癌症治療新藥近年發展迅速,加上台灣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劇烈改變,政府應投注更多資源在癌症健康。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為強化健保永續經營,健保署陸續提出多項改革方案措施,然而癌症新藥等待健保給付的時間仍遠高於其他新藥,且往往只有部分適應症能獲得給付,癌友面臨看得到、用不到的困境。她期待,「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能對癌友家庭提供過渡型的支持機制,讓癌友能及早用藥,並減輕自費負擔。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2019年對千個癌症病友家庭的調查,若能將每月動輒1、20萬元的自費負擔減輕到2至3萬元以下,大多數癌症家庭可以接受,而針對經濟弱勢家庭則應考量全額補貼。蔡麗娟強調,台灣面對長期高居10大死因首位的癌症,應以國家戰略思維,思考創新制度,盡速成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降低癌症家庭的經濟負擔,縮短癌友與新藥的距離。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乳癌是非常複雜的癌症,但用藥選擇多元,只要透過適當治療策略可以大幅增加存活,同時還能兼顧生活品質,並維持家庭、經濟和工作職場等經營,而這一切先決條件是「藥要及時」。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說,年輕病友通常有3個經濟特點,包括低薪資、低存款、低保額,絕大部分必須自費的癌症新藥,年輕病友都難以負擔,且癌症新藥進入台灣健保多半已落後歐美5到10年,對病人往往為時已晚。她強調,隨著科技創新,許多年輕病友在治療後都能回歸職場,都是國家的勞動生產力,期望透過制度創新幫助病友及時活下來,也確保病友人生道路能有更多的機會與選擇。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擇補充,協會長期服務的病友涵蓋20到64歲勞動族群,現在健保體制中可用到的藥物對病友副作用相對大,很多病友在治療中,需要中斷個人職涯,導致家庭經濟收入中斷。他認為,無法取得新藥的情況下,勞動力持續流失,若能成立基金,就能讓病友快速取得療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新藥,而且現行新興免疫治療對肺癌、胃癌和食道癌等,都有突破性療效,只是礙於健保財務問題,這一類病友很難取得更好的藥物,希望能成立基金協助病友在低財務負擔的情況下使用新藥物。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全民健保近年總額支出成長率為4%至5%,雖然遠高於GDP的年增率,但總額包山包海,加上高齡化社會,新藥新科技費用高昂,終致健保財務不堪負荷,新藥新科技引進大幅受限;新基金有其必要性,且應在健保外由政府每年編列適當預算,加上民間捐助與商業保險補充成立,應可加速未納入健保給付前的癌症新藥引進。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也提醒,未來基金應由非健保的第三方獨立機構運作,避免與健保制度疊床架屋,反而導致新藥給付更曠日廢時。
YouTuber蔡阿嘎的老婆二伯在懷蔡波能的時候出現嚴重孕吐,沒想到如今她吃到口味較重較油的東西,還是會反胃嘔吐,日前就診時才發現原來是生病了,若沒妥善處理恐釀成胃癌。蔡阿嘎、二伯婚後陸續生下2個兒子。(圖/翻攝自蔡阿嘎IG)蔡阿嘎和二伯接連生下2個兒子蔡桃貴、蔡波能,不過二伯25日在影片中透露,回憶懷蔡波能的時候,就有孕吐的症狀,而生完至今已有1年多,嘔吐情況還是在,於是她決定到醫院檢查。二伯從懷二胎開始嘔吐,日前就醫檢查。(圖/翻攝自嘎嫂二伯&蔡波能`s Daily YouTube)經過抽血、照胃鏡等一連串檢驗,二伯得知原來自己患有幽門桿菌,胃部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需要服藥來殺死體內細菌。二伯在影片中分享領到的藥包,每次約有4、5款口服藥,她坦言看到當下都傻眼,2個禮拜的療程中,簡直是懷疑人生。所幸經過治療,二伯已順利清光胃部細菌,她也提醒,其實全台灣蠻大部分的人都有幽門桿菌,只是有發作和沒發作,若不舒服也沒好好治療,嚴重可能惡化成胃癌,呼籲網友要多注意自身健康。
藝人唐玲曾出演《甘味人生》、《世間情》及《戲說台灣》等多部台劇,不料她卻在2019年診斷罹患胃癌末期,好不容易挺過手術化療,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至卵巢,她近日在《命運好好玩》分享挺過8次化療的過程,引人鼻酸。唐玲在節目《命運好好玩》上分享自己得癌症時,一度害怕自己的演藝事業受到重挫,數度哽咽地說,「我出道的時候很有活力,也很性感。當我知道自己生病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不健康了,那我的形象就毀了,以後還有誰會找我去工作?」唐玲提到,自己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暖心醫生,起初唐玲對醫師「妳家裡有誰?」的疑問,只表示自己一個人住,沒有媽媽,爸爸和繼母也不在了,沒想到她竟然收到醫師遞出的名片與「如果妳有什麼事情可以打給我」的暖心叮嚀。化療時,對於唐玲一度想放棄的念頭,醫師還以「你要不要好好想想,為自己努力一次」的話語鼓勵,以上舉動都讓唐玲相當感動,覺得「被當成一個人」,她也終於鼓起勇氣,接受為期1年的化療。唐玲講到醫生的暖心舉動時,不禁感動落淚。(圖/Youtube/命運好好玩官方頻道) 唐玲從小就被寄養在親戚家,因為是私生女的身份飽受欺負,唐玲小時候被阿嬤介紹「這是細姨仔囝」的經歷至今仍言猶在耳,不禁淚崩說,「我對這樣的身分是很丟臉的。」人生不斷經歷波折,也讓她藉由投入信仰,學會勇敢面對。
以介紹醫美保養起家的中國大陸35歲網紅「薄荷醬小Q」,自去年4月底就消失在網路上,沒想到今(22日)首次更新微博,竟是宣布自己罹患胃癌末期,且因疫情封城緣故無法繼續治療,正式向所有人道別,讓她超過百萬名粉絲既錯愕又哀傷。薄荷醬小Q透露她已經來到病情終末期,隨時就會離開人世。(圖/翻攝自薄荷醬小Q微博)薄荷醬小Q寫道:「害怕來不及與你們說再見,趁我還有一點點力氣打字,與你們正式說一聲道別。」她表示這1年多來沒更新是因為生病了,「得了不能治好的病,胃癌末期,現在已經是終末期,隨時都可能離開」,並透露她同時有印戒細胞、低分化、瀰漫型和4期等症狀,即使拚盡全力治療,切除胃和小腸、使用最新的CAR-NK療法,也無法對抗癌細胞。薄荷醬小Q表示,她已經完全無法吃喝,全靠輸液維持體力,身高有168公分的她,體重卻只有30公斤出頭。薄荷醬小Q也透露,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有「我不會長壽」的預感,冥冥中也覺得家族基因不好,甚至早在小學時就把我不會長壽寫在日記裡,「現在我終於相信了命運和玄學,科學之外,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東西」。疫情和封控讓薄荷醬小Q無法與所有親友見上最後一面。(圖/翻攝自薄荷醬小Q微博)她也透露,目前居住的北京朝陽區因疫情關係封閉,讓前往上海進行標靶治療被無限期延後,「我肯定是等不到了,只是遺憾生前不能和很多親人朋友見最後一面了,真的好希望能拍一些合照留下最後的紀念」,但疫情與封控,卻讓這個小小心願也無法實現,「還好我爸媽最終來到了我身邊」。最後她也首次公開自己的照片,希望大家會喜歡她的樣子,「當時就大概知道是遺照,我也將永遠定格在35歲」。
隨著新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新型態的治療方式與檢測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如何應用戰勝疾病為病友關注重點。臺灣病友聯盟舉辦「精準健康與創新醫療趨勢座談會」,包括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等眾多病友團體共同與會討論癌症新醫療科技,會議也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副院長、長庚醫院張文震醫師等專家於會中分享癌症治療新趨勢。民間病友團體共同呼籲,盼癌症基因檢測與免疫合併療法應儘速納入健保,幫助癌友度過難關。「以往癌症治療通常採用同一套療法,然而同種癌症,變異基因大不同,病人適用的療法也應不一樣。」國衛院司徒惠康副院長在分享時表示,隨著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進步,癌症已邁向個人化精準醫療。搭配癌症基因檢測,讓病友迅速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在治療上命中要害、降低副作用。司徒惠康副院長認為,政府近年大力發展各項精準醫療計畫,期待透過創新精準醫療幫助病友。衛福部、國衛院、羅氏大藥廠三方去年合作「癌症精準醫療整合平台示範計畫」是首要模範,也是目前的國家精準醫療計畫中,唯一結合後端治療藥物,為癌症病友制定最精準的治療規劃。該計畫目前提供六大晚期癌症(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胰臟癌)的病友予以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並依基因檢測結果給予精準用藥。目前已有羅氏大藥廠、台灣默克集團與台灣中外製藥等藥廠相繼加入,已是成熟的生態系。符合資格的病友可洽詢合作醫院。王正旭醫師認為除了精準醫療可為病友助力,其中「免疫療法」也是近幾年來病友抗癌的一大利器。他解釋道,所謂免疫治療就是活化病友本身的免疫系統,讓病友以自身免疫系統活化殺死癌細胞。國內臨床也常將免疫療法應用於肺癌、肝癌、頭頸癌、乳癌等適應症,王正旭醫師也強調,目前免疫藥品的適應症與給付存在一段距離,台灣的免疫療法長期受限於健保預算問題,不僅有給付名額限制,適應症範圍也與國際臨床指引有所落差,像肝癌目前就已被停止給付,目前多數可用藥的病患都已是狀況很差、二三線的病友,然而,此時病友免疫力、身體狀況較差,不見得適合做切片,治療效果就會有限,健保應在療效與病友健康之間思量預算衝擊,考量國際指引,讓癌友能夠在正確的時間使用到適合的藥物。張文震醫師也表示,病人身上的癌症腫瘤具有異質性,需要仰賴不同的治療方式,免疫合併療法是趨勢,透過免疫藥物搭配標靶治療、化療等,治療反應率有機會提升1-3成以上,死亡的風險也夠減少一半,為病友帶來有意義的存活,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都將基因檢測與免疫治療以國家級政策來推動,台灣已落後2-3年,現在雖然有醫院提出相關治療申請,只可惜台灣健保都尚未給付,但是病患不能等,如能參考日、韓等先進國家的做法與經驗,將基因檢測及免疫合併療法納入給付,有助於提升病友的存活率,同時帶動健康生技產業的發展。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呼籲健保署放寬免疫合併療法給付條件,讓更多病友提早用藥、提升療效並帶來更好的生命價值,特別是國病肝癌,她表示,2019年台灣大學鄭安理教授在歐洲腫瘤醫學會上發表肝癌合併治療的研究,發現免疫合併療法可讓晚期肝癌的病患平均存活率多於2年,對病友來說是相當振奮的訊息,2021年底美國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也就把免疫合併治療列為晚期肝癌的一線治療指引,只是3年過去國內健保一直無法給付,足見給付的速度與創新治療的成果仍有努力的空間。對此民間團體也積極協助病友仿照英國建立「癌症藥品基金」,透過額外的基金財源,加速癌症創新醫療給付,同時確保健保資源永續,增加病友用藥可近性。
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挺過8次化療,沒想到前陣子又發現卵巢腫大,摘除子宮和卵巢後,發現竟是惡性腫瘤。她昨(17日)自揭黑暗面,把自己的秘密全說出來,因為不想再被莫名其妙的人「減分」。另外她也坦言,面對癌症,自己其實是個膽小鬼。唐玲透露,很多抗癌鬥士大喊「癌症不可怕」,但自己覺得癌症好可怕,「可惜我是個膽小鬼,真的很抱歉,我對不起大家。」不過她透露,目前身體在手術後恢復得很好,身體上的不舒服只有一點點,但心裡面的不舒服若不說出來,肯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唐玲提到,根據研究指出,心情愉快是抗癌最重要的因素,負面情緒會導致壓力荷爾蒙產生,讓癌細胞活躍,所以自己不會再自行吸收負面能量。她選擇把自己的秘密、短處全說出來,像是私生女、被媽媽拋棄、爸爸外遇家暴等,讓大家認識真正的她,也讓自己接受自己的脆弱黑暗面。台語歌手孫淑媚留言,「不怕,妳很棒、很勇敢,給妳加200分。」小嫻則說,「妳很棒,最勇敢的女神。」男星賴銘偉也說,「姐別怕,我們這裡全部都在幫你加分,還有上帝與妳同在。」
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挺過8次化療,沒想到前陣子又發現卵巢腫大,摘除子宮和卵巢後,發現竟是惡性腫瘤。唐玲今(14日)一早分享回診時與主治醫師的對話,忍不住哽咽。唐玲透露,病情曝光後收到很多訊息,才知道還是有很多屬於癌症最後期數的朋友,可以活很久,不是3至6個月就注定會死掉,這些訊息讓她再次充滿希望,也讓她增加了很多勇氣與力量去面對將來。回診時,她膽怯地詢問主治醫師,「我是不是可能快死了?」醫師回應,「想去天堂還沒有那麼快,還要排隊。」唐玲繼續追問,那為什麼網路上那麼多訊息指出,胃癌四期存活率那麼低,有說活不到1年,甚至有說剩3至6個月。醫師回,不要去網路上看那些有的沒的。唐玲不服氣地說,「我還有在癌症社團看到很多案例,每個轉移到卵巢的胃癌病患都很慘,沒有一個好的,如果有人轉移到卵巢還會活的好好的,為什麼沒有人寫出來?」醫師看了唐玲一眼,「哦,那就等著妳去寫啊,生死要看上帝的時間。」後來的問題,醫師只給「暫時」的回答。唐玲坦言,雖然不知道這個暫時是多久,至少是個平安的答案,內心非常激動;她握住醫師的手,哽咽地說,「醫生謝謝你,謝謝你又救了我一命。」
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挺過8次化療,前陣子又發現卵巢腫大,摘除子宮和卵巢後,發現是惡性腫瘤,研判之先前的胃癌轉移到卵巢。唐玲今(12日)發文透露自己的體況已被歸類胃癌末期,恐只剩3到6個月生命,憂慮得找腫瘤諮商師求助。唐玲寫道,胃癌一旦轉移,就會被歸類為進入胃癌末期,她看了網路上的資料後,心慌害怕到呼吸困難,便求助於腫瘤諮商師,沒想到對方對於她的問題都很敷衍回答,完全沒給出建議之外,告訴她癌末不可逆,還主動提及「台灣現在安樂死還沒有合法」,接下來她要面對的就是器官衰竭、疼痛、虛弱。這次諮商,非但沒給她任何資訊,反而讓她更加憂慮及恐懼,還有點憤怒。網友也安慰她,去尋找其他另自己安心的信念,保持平常心過生活,情緒對病情是很重要的。
47歲女星唐玲3年前罹患胃癌,經歷過8次化療成功戰勝癌症,日前她做電腦斷層發現卵巢腫大,在醫師建議下動刀切除除卵巢跟子宮,10日她難過的說「我那顆腫大的卵巢,檢驗結果是惡性,這個卵巢的癌症從胃轉移而來」,讓她直呼原本的希望也破滅了。唐玲10日在臉書發文說「第2次動的大手術,順利地切除了子宮跟卵巢」,自己最擔心的疤痕跟陰道長短問題解決了,「醫生使用的開刀方法是單孔腹腔鏡因此只在肚臍上,留下了1公分左右的痕跡,他保留了子宮頸,所以陰道長短跟原來沒有差別。」醫師特別強調,對性生活不會有影響。唐玲指出,聽完好消息後隨之而來壞消息,腫大的腫瘤是惡性,而且從胃轉移過來,醫師告訴她「這個癌症不是卵巢原發的癌症」,婦產科能幫的忙就到這了,要回去找原本治療癌症的醫師,「我無言以對,原本抱著腫瘤可能是良性的,一絲絲希望,也確定破滅了。」此文曝光後,藝人朋友紛紛留言加油打氣,曾莞婷也留言「我們幫妳集氣,加油心情對病情也很重要」、米可白說「早日康復」、秀蘭瑪雅回「姊很堅強,很棒!早日康復喔」,唐玲感謝大家的鼓勵,「從你們的回應中我才知道,原來有很多人其實跟我一樣,世上不是只有我自己單獨在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