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推動《再生醫療三法》,其中三法分別為「再生醫療發展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加上去年底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3+1」的架構期盼加速台灣在國際醫療上的競爭力。「台灣再生醫學多元影響力」論壇今(21日)舉辦,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致詞時表示,再生醫療專法下周將送行政院,希望可以用國家立法更完整地勾勒出醫療的產業發展、人才培育等,因為再生醫療需要多方面、多產業的彼此協助,才能展現全戰力。論壇也邀請再生醫學領域專家,分享再生醫療三法啟動元年後,醫界與產業跳躍式的進展。論壇有兩大主軸。首先,主要聚焦在法規開放後對民眾與醫界5大效益,包括費用更親民、銜接新藥、量產化、擴大科別適應症,以及呼應高齡與寵物、運動、顏值經濟等廣大社會需求。其次,也深入探討細胞治療技術,分享再生醫療多元應用的趨勢與發展。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戴念梓教授表示,細胞事先製備成藥物製劑,可立即取用,一旦有緊急需求,可快速用於療程,也能大幅降低治療費用,像是八仙塵爆嚴重燒燙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巫康熙醫師也補充,面對急重症患者如COVID-19所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與肺部纖維化等,也能搶在黃金治療期作處置且療程短,更可因應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高齡與長照問題。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三法通過後,訊聯除了在特管法的收案外,在新藥開發上,如虎添翼,得以雙管齊下運用已核准的自體細胞治療銜接至異體細胞的新藥申請。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例,新光醫院、童綜合醫院與臺中榮民總醫院皆為核可的施行院所。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釋高上主任表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在臨床上診斷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顛覆既有的印象,越往「兩極化」的趨勢發展。除了基本盤高齡患者外,也受到全民瘋運動的影響,門診中常遇到大型運動盛會後,負傷來看診的年輕族群。論壇特邀縱橫體壇30年的中華女籃總教練錢薇娟,分享運動傷害的親身經歷。錢薇娟年輕時參與無數比賽,19歲膝蓋就開過一次刀,40歲退休前雙膝累積已開3次刀,也接受過各式各樣的療法,只求以最快的速度重返球場。隨著年紀增長,全身疼痛加倍奉還,大大影響到日常生活!錢薇娟慶幸現今醫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治療運動傷害能也有更全面性的規劃,選擇盡量降低傷害性與副作用的治療方案,像是用自己脂肪中的間質幹細胞,治療膝關節軟骨的缺損,不同於過往侵入性的治療,細胞治療僅須透過注射的方式,即可達到細胞再生的效果,有望根治退化的膝關節。釋高上主任補充,隨著法規開放,細胞治療技術得以銜接新藥,大幅降低治療費用,相信能幫助到廣大的高齡與運動族群。而人口快速老化,另一大隱憂是長照中的慢性傷口照護,大大突破以往的迷思,慢性傷口不限於糖尿病患者和血液循環不易到達的四肢、甚至會發生在頭部!三總整形外科戴念梓教授分享,近期與訊聯生技合作收治一位八旬的婦人,因長期佩戴髮飾,金屬固定夾積年累月的摩擦頭皮,導致頭皮受傷。原先不以為意,僅以藥膏處理患部。然而,傷口竟長達半年都無法癒合,深到見骨!急忙求助於門診,透過清創手術搭配自體脂肪幹細胞,噴灑與注射患部周圍等合併治療後,促進血液循環、血管新生及組織再生,只進行2次療程,傷口復原情況良好,也省下6成治療費用。本次論壇的第二大亮點,更深入的探討再生醫學的多元應用範疇。廣邀鑽研於各種細胞類型的醫學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馬惠康醫師、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賴泓誌主任,分享國內外細胞研究的顯著成果,以及法規開放後適應症得以生物製劑治療的效益,應用範圍橫跨眼科(眼角膜、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到乾眼症)、皮膚燒燙傷到牙科(如牙周病、傷口潰爛)等,大幅提高復原的可能性。具有3千例慢性傷口照護經驗的何鈞軒醫師表示,衛福部統計,每年需要傷口照護的民眾高達657.8萬人,其中慢性傷口超過51萬人。患者大多會選擇在基層診所治療(35.4%),超過醫學中心(31%)與地區醫院(21%)。然而,全台灣診所一萬兩千間,僅有8間通過醫策會品質認證可申請施行細胞治療慢性傷口。為此,診所醫師非常樂見法規的開放,也能將細胞治療應用在更多適應症上,例如:生物製劑應用於急性燒燙傷、毛囊幹細胞應用於植髮…等。
本刊去年10月才踢爆北市南港一間「美貼心」時尚診所驚爆隆乳糾紛,近日又有一名越籍女子小裴(40歲)向本刊揭露,她透過仲介人「小莊」花了29萬元於2020年11月27日去該診所做隆乳,以分期方式每月攤還16200元,豈料,第7個月發現胸部出現大小不一、高低奶情況,想找醫師及小莊解決,但雙方卻互踢皮球,沒人要負責,氣得小裴要提告討公道。本刊調查,該間診所號稱主要醫療服務是「結構式隆鼻、雙眼皮/眼袋、整形體雕、隆乳、自體脂肪移植、線雕、拉皮」,且自稱「網羅整形外科各界專才主任級菁英組成夢幻醫療團隊」,但診所位置相當隱密,藏身於南港重陽路一棟商辦大樓內,大樓外也沒有醒目招牌,其臉書最後一次PO文仍停留在2017年,Google地圖也找不到該地標,令人好奇診所的「客源」從而何來?小裴隆乳失敗,2度找黃醫師、店長及仲介小莊都被冷處理,她控訴3人宛如集團式操作還互踢皮球。(圖/社會組攝/CTWANT合成)受害人小裴則說,她是透過朋友介紹認識同鄉小莊,且在臉書上看到她的直播及手術宣傳照,小莊的名片也印著「諮詢師」的名號,才心動想去隆乳,跟著小莊到診所諮詢,沒想到卻一腳踏入陷阱,破財又傷身。原來年約30歲的小莊是美貼心診所的仲介兼諮詢師,育有一對雙胞胎,自越南來台後曾在診所服務6年,全身上下都是在診所維修,宛如活招牌,她的中、越語都相當流利,目前在汐止經營服飾店,也天天在臉書開直播賣貨,從衣服、項鍊、金飾及手錶等均有售,在臉書已累積26萬人追蹤的高人氣,且其大部分的粉絲都是越南同鄉。據悉,小莊人脈廣且自詡是「網紅」,她會在臉書上PO出病患抽脂、隆乳、隆鼻等手術照,上頭寫著「X天後就變漂亮」、「謝謝你相信我」等字眼,甚至會在臉書放上醫療機構開業執照吸客。小莊說她在台灣及離島都有客戶,越南人占8成,剩下2成是台灣人,客人以做酒店行業居多。小莊強調,診所在隆乳方面的收費方式分2種,一種是直接跟診所接洽,手術費25萬全額付清,不能分期;另一種是透過她仲介,須先備妥3萬現金,手術費21萬元可分12期,每月攤還1萬5千元,由她做擔保人,不過需要客戶的收入證明並簽下本票。至於術後不滿意怎麼辦?小莊掛保證有終生保固、負責到底,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美貼心診所仲介小莊身兼臉書直播主,臉書還會PO病患術後照吸客。(圖/翻攝小莊臉書/CTWANT合成)本刊前往美貼心診所直擊時也發現,診所內的設備似乎有點簡陋,除了櫃檯、沙發區、2間諮詢室、廁所外,在牆上看不到「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證書」,也沒有衛福部核發的「醫師專科之分科」、「整專醫事字號」及政府認可的官方證書,尤其燈光昏暗的空間,看上去完全不像醫美診所,但當天上午就有3台手術,還有一名病患是從桃園趕來,可見生意不惡,而該診所已經連續發生醫療糾紛,且受害人均是越南人,還有多少吃虧不敢聲張的黑數則不得而知,衛生單位應積極查核診所的醫療行為是否合法,才能保障病患的權益。對此,美貼心診所諮詢師小莊表示,診所開業10幾年,自己也在這裡服務6年,本身是臉書網紅,病患如果付不出錢,她做擔保人,自己摸摸鼻子去繳錢,駁斥與地下錢莊、融資公司合作進而討債,她還喊冤自己有兩棟房子還有小孩要養,根本沒時間去討債甚至走司法途徑。另外,針對病患胸部術後問題也會負責,並沒置之不理,反而抱怨越籍女子做完胸部不想付款就藉此鬧事。
67歲的林美照有招牌娃娃音,但她因聲帶受損後開刀停工三年,今難得現身受訪看起來氣色很好,但聲音仍略為沙啞,她直言當年「手術很失敗」,原本只是聲音沙啞但還可以好好說話,不料開完刀後不但歌唱不出來,就連講話也很困難,更讓她覺得「聲音表情出不來,戲就達不到要求」因此不願拍戲接工作,就這樣消失螢光幕前。林美照身材保養的很好,48公斤的她秀出一雙美腿。(圖/林美照提供)原本很愛在家中高歌一曲的她手術失敗後三年都無法開口唱,直到三週前她二度手術,醫生評估她聲帶薄,需要抽脂加厚,因此她以自體脂肪注射在聲帶,目前術後恢復良好也接受語言訓練,終於可以開心哼歌。不過這次現身,聽得出林美照聲音變得較為低沈,但她不擔心招牌娃娃因消失,反而慶幸說:「很多人以為我是裝的,我自己其實非常排斥,因為聲音限縮了我的戲路。」林美照透露,以往演戲都有刻意壓嗓,因此導致發音位置錯、聲帶也受損,她希望藉著這次手術告別娃娃音,而她只要在休息一個月就可以開始接戲復出。沒拍戲的這段日子她追劇過生活,但她不看新聞不願接收負面消息,才能好好保養,目前她除了一雙兒女外,也有個十歲內孫,樂當漂亮阿嬤,她笑說:「身邊已經20年沒有護花使者了啦!」
高雄市一名61歲婦人近日發現左側額頭發紅起大膿包,嚇得趕緊就醫治療,經檢查後發現,原來30年前曾接受的雙側臉部矽膠注射,經過多年竟引發細菌感染。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謝孟謙表示,婦人所植入的材質為矽膠,注射時恐已感染並造成組織壞死,併發嚴重的顏面蜂窩性組織炎,所幸經過無痕內視鏡手術清創佐以抗生素治療,患者已康復出院,恢復良好。謝孟謙醫師指出,顏面部蜂窩性組織炎若沒有適時處理,感染會沿箸組織間隙從頭部往下蔓延到頸部、喉部,造成呼吸與吞嚥困難;若擴散到頸大靜脈,則可能造成腦部栓塞;若細菌侵入到血流裡,則造成菌血症,嚴重時會變成敗血症而休克死亡。謝孟謙表示,早期很多小針美容的案例,都是進行局部矽膠注射以達到整形效果,例如豐頰、隆鼻、墊下巴等等所謂低疼痛、瞬間成形的整形手術,然而當人體放入矽膠等異物,即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一旦細菌侵入很容易造成感染,就算施打抗生素也無法滲透到矽膠內,唯有透過清創移除矽膠,才能治癒並避免反覆感染。為了避免臉部留下疤痕,病患選擇無痕內視鏡手術,謝孟謙透過設計將手術傷口隱藏於髮際線之內。醫師強調,清創手術可能造成顏面神經受損,經由內視鏡手術可減低傷及神經的風險。另外,矽膠取出後可能造成移除部位凹陷,則需以自體脂肪進行重新填補。謝孟謙說明,目前有很多豐頰方式,自體脂肪移植1年後,平均會剩下約百分之50的脂肪,效果較永久且不會造成排斥過敏現象,而透過特殊技術,如脂肪槍精準補脂,更可讓脂肪細胞存活率大幅增加。倘若注射其它內容物如玻尿酸等,效果相對短暫許多,必須定期每幾個月補充維持。
農曆年即將來臨,以往這是醫美療程的旺季,許多人都想先做好「準備」,好在過年時完美登場,元和雅整形外科診所院長鍾金源表示,以往過年前的業績總是比平時增加3成以上。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荷包縮水,再加上整形手術要價較高,因此稍微影響業績,但由於前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更大,相較之下已經很不錯,與10月前相比,業績至少已經成長2成。鍾金源說,「很多人喜歡在過年前動整形手術,因為術後的腫脹會持續大約2周平時上班很難請這麼多天假,趕在過年前動手術的話,至少時間比較充裕,也可以讓傷口好好修復。」鍾金源透露,過年前最夯的整形手術莫過於隆乳,主要年齡層分布在20歲到50歲,而台灣女性普遍喜愛「數大便是美」,或許是覺得都已經花錢了,所以總希望隆乳尺寸愈大愈好,似乎感覺CP值比較高。「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曾經有一位年輕女客人要求將胸部升級到『G罩杯』,乳房假體的體積大約400~500c.c.左右,看來就像兩顆小哈密瓜一樣。」鍾金源說,適當的隆乳尺寸要依據身高、胖瘦來判斷,否則不但比例奇怪,可能還會出現下垂、外擴兩種惡果。「很多喜歡升級超大罩杯的客人,可能是穿了不舒服、或是想展現身材,常常都不喜歡穿內衣,這就會更快讓乳房變得下垂又外擴!」鍾金源說,如果情況太嚴重,很多人只好又回到診所「進場整修」,等於又要重做一次手術,所以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胸部尺寸比較實在。圖說1-2鍾金源院長表示,自體脂肪隆乳雖然無法做出驚人胸圍,但效果較為自然,也可搭配假體進行複合式療程。(圖/CTWANT合成圖)除此之外,隆乳的方式也大有學問。「隆乳分成『假體』、「自體脂肪」兩種方式,假體又分為果凍矽膠與最新的魔滴隆乳(一種高流動與高彈性凝膠的假體);自體脂肪則是抽脂後、再把脂肪打回胸部。」鍾金源說,如果希望「效果明顯」建議選擇假體,以魔滴隆乳來說,可以省去術後按摩的過程,同時莢膜攣縮的機率也比較低,而且還附有晶片,萬一假體在體內破裂,10年內都可以晶片享有保固期,重新再做一次隆乳手術。「曾有許多客人因為莢膜攣縮導致乳房變形,只能再動手術修整,我們甚至遇過修整4次的例子,胸部早已變得不成人形,所以降低莢膜攣縮的機率十分重要,但魔滴隆乳的價格也稍微昂貴,要價32萬元左右。」
年前最受歡迎的整形手術,除了隆乳之外,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抽脂與隆鼻,元和雅整形外科診所院長鍾金源表示,最熱門的抽脂部位是腰、大腿外側,也是大多數台灣女性較容易囤積脂肪的下半身部位。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女性是為了自體脂肪豐胸,才來進行抽脂療程,「如果希望豐胸效果自然,一般會建議選擇自體脂肪的方式,如果體型偏瘦抽不出太多脂肪,或是希望胸部稍大、但形狀自然,可以先以假體隆乳,再注射脂肪在乳房邊緣,讓胸型更自然。」雖然已經65歲,但鍾金源靠著自身專業依舊打造出傲人的六塊肌線條,再搭配肌肉雕塑療程,內外肌力都很強。(圖/元和雅提供)抽脂方式主要分為傳統水刀與威塑抽脂,鍾金源認為兩者搭配的複合式療程最為理想,「水刀抽脂的脂肪存活率較好,再利用的機率較高,威塑抽脂則可以運用在皮膚表層,不僅能緊實皮膚,還能雕出肌肉線條,甚至做出六塊肌。」鍾金源自己就是最佳的示範者,他雖然已經65歲,卻依舊在威塑抽脂的幫助下擁有傲人六塊肌,不只如此,他最近更嘗試肌肉雕塑療程,讓整體肌肉線條更明顯。「威塑抽脂是吸取脂肪,但肌肉雕塑療程則是直接作用在肌肉上,利用電磁場脈衝觸發運動神經,引起肌肉的高強度收縮,達到強大肌肉的效果。」鍾金源大概每周進行2次療程,持續至今約4~5個月,除了肌肉線條更完美之外,他也明顯感覺自己的「核心肌群」變得更強,進行瑜珈運動時感受特別明顯。最受歡迎第三名的整形手術是隆鼻,最近也非常受男性朋友歡迎,知名Youtuber超粒方就是最佳的例子,他隆鼻改變臉部比例之後,五官更立體好看,但相當自然,完全看不出動了手腳。鍾金源說,鼻子部位是臉部的中軸位置,稍微調整一下高度,就能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適合較低調的男性朋友。雙眼皮手術一直是許多人的首選,尤其疫情期間需要配戴口罩,更讓雙眼成為焦點。(圖/黃鵬杰攝)另外,受到疫情必須戴口罩影響,眼睛更加成為整張臉的重點,所以雙眼皮手術的詢問度也相當高,和隆鼻幾乎不相上下,現在的流行趨勢也是自然,除了偏愛縫合方式的雙眼皮之外,以前紅極一時的開眼頭,好讓眼睛看來更大,如今愈來愈少人這樣要求。
台北市一間知名醫美診所遭控訴,今年7月初收了45萬元替一名李姓女患者(40歲、化名小柳)隆乳,但前後開刀3次,導致對方左胸流膿、出血甚至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小柳如今向醫美診所及蘇醫師提告過失傷害罪,希望替自己討回公道。本刊調查,該間醫美診所位在南港,主要提供手術整型服務,並非一般微整型的診所,近年網羅其他整形外科專才,擅長結構式隆鼻(綜合鼻)、雙眼皮、體雕、隆乳、自體脂肪移植等手術。據悉,替小柳動隆乳手術的蘇醫生在整形業界頗具知名度,曾在新店慈濟醫院服務,還曾前往韓國心美眼鼻整形中心臨床研修,也是隆乳手術的權威,目前在多家醫美集團服務。至於為何會找上蘇醫師隆乳?小柳向本刊透露,她是先在買網拍品時認識賣家「小莊」,兩人熟絡後常私下聊天,今年6月底小柳透露自己想去隆乳,小莊因此向她表明「我是某某診所的諮詢師」,並推薦她找蘇醫師隆乳。當初談妥「曼陀矽膠隆乳」手術花費是45萬元,其中有15萬元是仲介費,可分期3年付款,沒想到竟是惡夢一場。今年7月23日第一次動手術,小柳術後左胸卻出現傷口化膿,緊急告知蘇醫師,對方卻在8月16日將果凍矽膠取出後,再重新裝回去,但問題並沒解決反而更加惡化,傷口持續感染,小柳趕緊到馬偕醫院就診,直到9月初第3次手術,將2邊的矽膠都取出並放置引流管控制感染,豈料,左胸依舊化膿、滲血甚至出現蜂窩性組織炎,小柳因此在9月中住院5天。遭控訴的醫美診所位在南港,李女花了45萬隆乳,挨了3次刀最後卻換來一身傷。(圖/黃威彬攝)「左胸下緣的引流管已放置快2個月,洗澡、睡覺都不方便,因為引流管埋在體內無法拆除,相當痛苦煎熬」,小柳說,傷口雖慢慢癒合,但引流管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就因為診所要求她必須簽下切結書,才能拆除,讓她左右為難,不知該怎麼辦。診所的切結書指出,因病患於術後感染非結核分枝桿菌,本院醫師解釋此種感染需配合點滴抗生素長期治療,以及外科後續清創觀察,才能評估引流管拔除的可能,但病患仍強烈要求執行引流管拔除,日後若有其他感染惡化或其他醫療狀況,與本院及醫師無關。對此,本刊致電該間醫美診所,黃店長喊冤表示小柳講的都不是事實,因為她術後7天回診時,傷口明明都癒合的很漂亮,也沒流膿、滲血,診所還告知對方傷口要保持乾燥,黃店長否認傷口感染與隆乳手術有關,黃店長強調,手術程序一切沒問題,而且8月份還曾帶她去雙和醫院就診2次,有積極善後,但9月份取出假體後,小柳就人間蒸發,不願配合治療,直到10月13及18日,她回診時卻帶了黑衣人來,要求拆除拆引流管。黃店長解釋,切結書是因小柳要求拆掉引流管,後續她若不治療,傷口再感染就跟診所無關,絕不是要切割,至於開刀3次,其中8月份是清創傷口,我們都有回診資料、小柳的隆乳術後照及相關證據,全交由檢警單位調查。李女於今年7月隆乳後,左胸不斷化膿、滲血,還感染蜂窩性組織炎,事後醫美診所卻要求她簽下切結書,才願意拔除引流管。(圖/讀者提供)
現代人愛美,都會透過整形來讓自己變得更精緻,但也必須承擔失敗的後果。四川39歲女子馬兆麗上月18日從購物中心跳樓身亡,其父母從對話訊息中,發現女兒輕生原因是因為隆乳失敗,傷心欲絕。根據陸媒《春城晚報》報導,四川女子馬兆麗沒有留下遺言,便縱身跳下,留下年邁雙親以及還沒成年的兒子。由於馬兆麗在北京工作,親戚也沒有人在昆明,沒道理在昆明輕生;她的父母抽絲剝繭,找出唯一交叉點,就是女兒曾到昆明動整型手術。馬父發現女兒遺物中,有3張整形手術的收據。內容包括,2019年11月2日,馬兆麗在該門診部接受自體脂肪豐臉、腰部360度吸脂、手臂360度吸脂、肋骨鼻(送)項目手術,收據上註明為「雙十一活動」,收款5萬元。第二張,2021年2月4日,馬兆麗在該門診部接受鼻基底、眼袋、外眼角、自體脂肪豐全臉等項目手術,同樣是手寫體,收款一萬元。第三次,2021年2月6日,馬兆麗在該門診部接受進口假體豐胸項目手術,收據為手寫體,收款1.8萬元。整形收據。(圖/翻攝自春城晚報)對此馬兆麗堂哥認為,「她在這家門診部前後接受了3次手術,前2次涉及臉部、腰部、手部,說明她比較滿意手術效果,才有了第3次的隆胸術,可這次隆胸,很可能是失敗的。」馬父之後找到女兒生前閨蜜張倩,對方透露,馬兆麗隆胸後一直覺得胸口疼痛,取出假體後,心情一直很鬱悶。馬兆麗抱怨,「左邊的一直很疼,太倒霉了,其實我從來也沒想過做胸,本來這次就想做個眼袋,誰知就把胸做了,沒想到搞成這樣,即使賠償,我也接受不了痛苦。」未料過幾天,人就出事了。事後馬父認為,事件起因於醫師手術失敗,造成女兒輕生,因此委託律師提告,並且要求120萬元賠償。對此整形醫院表示,生意不好,無法支付這麼多賠償金。雙方協議下,達成和解金60萬元,首付12萬餘元,餘下款項分兩年付清。馬兆麗堂哥表示,原本擔心媒體報導後,會讓整形醫院拖欠後面款項,但家人都認為該事件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因此還是希望媒體能將馬兆麗的遭遇公開,給一部分盲目接受整形術的人一些警示。◎給自己一個機會:張老師專線1980、安心專線1925、免付費生命線1995。
以大砲性格聞名的陳沂,近年來迷上穿搭,她接受本刊專訪時,大方秀出這2年來購入的多款名牌包。不過她坦言,其實並不崇尚名牌,買包竟是因為錢多到無處可花。全身上下都是商機的陳沂,衣服有廠商贊助,迷上穿搭的她,開始買名牌包來搭配穿著。陳沂經營的「快樂冠軍有限公司」,長期進帳大於支出,每二個月就得上繳十多萬元稅金給國庫,她不諱言,買包是她抵稅的方式,「網紅治裝衣服、包包與營業有關,可以算支出。」Fashion for yes灰色毛衣/價格店洽。(圖/戴世平攝)接受本刊專訪當天,陳沂帶來多款名牌包,包型都不同,適用於各種場合。日常講求輕便可以揹LOEWE「Gate斜背包」,上才藝課時拎FENDI「PEEKABOO X-LITE皮革手袋」放iPad,衣著休閒時搭配HERMÈS「Kelly手袋」,穿上洋裝時以DIOR「LADY DIOR MY ABCDIOR手袋」凸顯氣質,BVLGARI「SERPENTI CABOCHON後背包」則讓她能空出雙手,都是她時常欽點帶出場的愛包。BVLGARI SERPENTI CABOCHON後背包 約80,000元。(圖/戴世平攝)DIOR LADY DIOR MY ABCDIOR手袋 145,000元。(圖/戴世平攝)秀手袋 順便挖苦藝人陳沂的選包要點是實用度、搭配性高,一字排開來絕無廢包,她說:「我買包不是亂買,我很討厭浪費,一定要一直用才會買,買了不用就是垃圾。」FENDI PEEKABOO X-LITE皮革手袋 約130,000元。(圖/戴世平攝)其中,紅色的HERMÈS Kelly手袋,來自時尚評論家「個人意見」給陳沂的選色建議,「他說不如來個紅色,因為我穿搭比較休閒,紅色適合我平常的風格,但這個紅不是大紅色,大紅色很容易流於『恭賀新禧』的感覺,我拿到這個顏色有感到驚豔,本來覺得HERMÈS憑什麼還要配貨,有錢還買不到,入手之後才知道它憑什麼,它就是藝術品,看著它就是藝術。」HERMÈS Kelly手袋 500,000元起。(圖/戴世平攝)「昂貴的東西,近看是耐看的,精品包包一定要買正貨,很多朋友名牌看多了,假貨一眼就能看出來。」陳沂開心分享買包心得的同時,也不改犀利本色,挖苦藝人鄭人碩日前被爆料「買A貨包(仿包)寵女友小薰」的傳聞,「畢竟我不是小薰,沒有男友寵我。」LOEWE 柔軟小牛皮Gate斜背包 79,000元(公關品)。(圖/戴世平攝)不買貴 活得快樂任性雖然陳沂帶來的包包都價格昂貴,但她並不是執著、迷戀於名牌,「我也有用便宜的包包,我也業配一千元、幾百元的包,我不需要用包包價格來彰顯身分。」即便收入驚人,陳沂的價值觀不被名牌綁架,她自認氣場能凌駕於這些名牌包之上。myDress黑白洋裝/價格店洽。(圖/戴世平攝)陳沂認為,除了珍珠飾品,其他買便宜的就好,像是幾百元、款式流行的耳環,也能提升穿搭完整度。她說,自己是「錢花在刀口上」,因為媽媽過去買了很多名貴珠寶,太昂貴又不實戴,存放還要很費心,放久了拿出來款式又過時,「所以我飾品不買貴的,這是來自我媽媽的經驗。」FENDI F IS FENDI耳環 約10,000元。(圖/戴世平攝)因為罵人罵到出名、致富的陳沂,體現的正是言論自由,她笑稱自己追求的就是「身心靈自由」,既快樂又任性地生活著,「我想要無懼的人生,我是怕累的人,如果人生要偽裝,是很累的事情,事不能做、話不能說,為什麼要這麼累?現在我是真的很快樂。」對此,她一臉正色地說:「再次強調我真的不缺錢,我炒新聞、蹭熱度,但我不做壞事,不陷害人,我是告訴大家真相。」便宜又新潮的耳環,是陳沂點綴穿搭的好幫手,各約200至300元。(圖/戴世平攝)便宜又新潮的耳環,是陳沂點綴穿搭的好幫手,各約200至300元。(圖/戴世平攝)便宜又新潮的耳環,是陳沂點綴穿搭的好幫手,各約200至300元。(圖/戴世平攝)超自信 挑戰裸露寫真陳沂二月間槓上「雞排妹」鄭家純,認為雞排妹在尾牙被翁立友性騷事件,根本就是在炒新聞。雞排妹開記者會當天,陳沂也正接受本刊專訪,對於因此謾罵她的酸民,她毫不在意,心情也不受影響,「我上才藝班、吃好料,沒有在看黑粉罵什麼,我就Enjoy自己的世界,刪除、封鎖留言是因為我覺得『使用者付費』,黑粉可以花錢來罵我。」針對雞排妹指控翁立友的部分,陳沂笑說:「如果歌詞唱『想妳』就是性騷擾,那所有唱過這兩個字的歌手都要道歉。」至於滑過屁股的性騷擾動作,陳沂認為「在台上有可能嗎?」myDress坑條洋裝/價格店洽。(圖/戴世平攝)自稱「自信滿到天靈蓋」的陳沂,最近熱衷運動、做「皮拉提斯」而變瘦,去年以自體脂肪隆乳後,愛露事業線展現性感,更計劃今年拍攝寫真集,「尺度絕對很裸露,但是三點不露,沒有要拍讓男生意淫的寫真。」她也鼓勵女生,要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看見自己的優點,不礙於世俗眼光,先喜歡自己,就一定會有人喜歡妳。「旺旺」、「發財」文字耳環既可愛又喜氣,適合節日搭配。(圖/戴世平攝)「旺旺」、「發財」文字耳環既可愛又喜氣,適合節日搭配。(圖/戴世平攝)這款金色零錢包是陳沂媽媽去義大利旅遊買回的伴手禮,加上金色象徵招財,讓陳沂愛用至今。(圖/戴世平攝)
韓國明星Jessi近期在韓國綜藝節目上大方坦承自己整形、隆乳,直說讓她更愛自己且大大提升自信。隨著醫美科技的發達,隆乳植入物推陳出新,從初期的鹽水袋到矽膠;為了避免術後的莢膜攣縮與按摩問題,也由平滑面升級為絨毛面;外型從圓盤狀變成水滴型,活動起來更自然;而精品級的脂感隆乳,更是為愛美女性提供了另一種選擇。為了追求理想中的身形,許多女性都會透過隆乳手術來擁有傲人雙峰。而隆乳植入物有多種選擇,從初期的鹽水袋、矽膠到近期的魔滴隆乳;若要達到滿意的效果,需要由專業的醫師進行諮詢,且選對適合的植入物與相關技術,才能符合自己的身形。整形外科醫師劉宏貞說:「脂感魔滴搭配自體脂肪填補技術,不論在材質或是自然度上來說,都是不錯的。」劉宏貞醫師提到,脂感魔滴的技術有三項優點,第一點是安全,脂感魔滴採用的植入物膠體屬於微絨毛果凍矽膠,在術中可以延伸拉長至4.5倍也不變形,也代表醫師不論從哪個切口置入,傷口都能控制在最小的幅度,不會造成撕裂;而隆乳的術後副作用又以莢膜攣縮為常見的狀況,不過其微奈米絨毛面矽膠較其他產品細緻,也讓莢膜攣縮的機率低於1%以下。第二點是自然,魔滴膠體流動性與延展性十分好,此技術再針對上胸扁平的女性進行自體脂肪填補,因此乳房形狀能隨著女性姿勢與律動而有所改變,自然的如同天生;特別的是魔滴膠體於每一副原廠膠體中置入晶片,除了可後續追蹤保固狀態,若在保固期內發生假體破裂或者莢膜攣縮,魔滴會免費更換新的乳房假體。隆乳手術歷經時代演變,不僅修復期縮短、術後變得更加自然、且普遍被消費者接受。不過最終選擇何種技術以及植入物材質,建議術前都要請專業醫師詳細諮詢和確認。另外,同樣為整形外科的呂佾欣醫師也特別呼籲:「不論現在的技術有多安全、膠體多自然,仍要交由專業診所與醫師評估,確認好自己的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完整的溝通與討論,才能得到滿意又安心的隆乳效果。」
「自體脂肪幹細胞」說得白話些,主要是取自身的細胞進行修護,「自己的傷口自己救」。這回負責主治兩位案例的三總外科部主任戴念梓醫師表示,只要取得一個花生米大小的脂肪塊,從中萃取分離出間質幹細胞,進行培養,再施於傷口上,不痛、安全又方便。戴念梓也分享治療成功的另一大關鍵,是病患的脂肪間質幹細胞,純度高達9成以上,活性很好,能活化傷口附近殘餘的組織細胞,促進血管增生,而且可調節免疫功能、抗發炎,還能分泌生長因子,達到加速傷口癒合的治療作用。目前符合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癒合困難傷口治療的病患,已可以掛號治療,主要是:糖尿病足、長照褥瘡傷口、靜脈性潰瘍、傷口經標準治療六週仍未癒合者、與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經適當治療後仍有傷口,以及傷口加總面積為≥0.5 cm2;≤200 cm2等。其中,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族群包括緊張忙碌、偏好高油、高糖、高熱量等失衡飲食的亞健康大眾,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以及抽菸人口等等。「自體脂肪幹細胞」就是取自身細胞修護,讓自己的傷口自己救。《特管辦法》開放2年至今,細胞治療讓飽受折磨的慢性傷口及癒合困難傷口有了轉機,持續為生命帶來更好的改變。面對高齡社會及病毒時代的威脅,下階段的再生醫學,勢將超乎我們的想像。新冠肺炎的肆虐,讓全球高度關注再生醫學及細胞治療產業,訊聯在間質幹細胞的研發,也因應後疫情時代細胞治療的需求而加速,3項肺部臨床試驗,第一是以異體間質幹細胞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ARDS),目前已進入人體二期臨床試驗申請;第二是與北部醫學中心申請ARDS恩慈專案;第三是與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進行癒後肺纖維化的臨床研究;以及同步進行IND(新藥臨床試驗)的申請,以供不同病患的醫療需求。「慢性傷口護理」在未來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台灣艱辛邁出這一步,不僅是項里程碑,更讓無數飽受其苦、承擔精神與經濟壓力的家庭,見到一絲曙光。尤其在病毒威脅的時代,肺部纖維化、肺損傷更見常態,國際間也冀望細胞治療能帶來更大的協助以對抗病毒。
慢性傷口照護是各國普遍且代價高昂的問題,2018年美國約有570萬人受慢性傷口疾病所苦,而「細胞治療」有機會能讓部分病患不用演變到長照,不僅病患、家屬受惠,還能大幅降低醫療費用。衛福部兩年前積極推動《特管辦法》,正是有鑑細胞治療近年發展迅速。自體細胞治療包括癌症免疫治療、再生醫學修復兩大領域。尤其是再生醫學、組織修復,對病患有具體幫助,除了慢性傷口之外,還有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等等,長遠來看或許是理想的醫療選擇之一。訊聯董事長蔡政憲對未來幹細胞運用信心滿滿。三軍總醫院院長王智弘少將表示,三總響應精準健康及再生醫學的國家政策,第一個通過《特管辦法》能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慢性及滿六週未癒合之困難傷口,與擁有20年細胞處理經驗的訊聯合作,強強聯手,果然獲得巨大進展。不易癒合的慢性傷口問題在台灣只會日趨嚴重,因為據統計,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目前國內每年約有51萬糖尿病足、褥瘡、靜脈潰瘍等不易癒合的慢性傷口病例,而且每年增加6%~9%,驚人數據絕不容忽視。過去醫界對糖尿病足造成的困難傷口束手無策,只能眼見病患陷入疼痛的泥沼,而高齡80多歲的羅爺爺,以及60多歲的王伯伯,兩位高齡糖尿病友都是透過自身脂肪中的「間質幹細胞」,6週快速癒合多年好不了的慢性傷口,被視為台灣再生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實證突破!以往認為年紀大的細胞培養較不易,但實例證明,從脂肪裡獲得的間質幹細胞,因為屬於多潛能性幹細胞,分化、修復能力,仍是可以幫助末梢神經退化、血管狀況不好的糖尿病足,促進血管增生,加速傷口癒合。訊聯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訊聯投入間質幹細胞治療慢性傷口癒合,從動物實驗一路走到國家《特管辦法》通過、糖尿病友接受細胞治療後傷口快速癒合這一刻,足足花了14年,如今兩位長者案例成效斐然,從「始終不癒合」到「傷口加速癒合」方便照料,從「截肢」到「不用再截肢」,代表全國有51萬的慢性傷口家庭,以及76萬個長照需求家庭,能有治標治本的新興醫療選擇。
糖尿病患等慢性病造成難以癒合的傷口,經常讓患者痛不欲生,家人同樣得承受龐大精神與經濟壓力,近期三總與訊聯合作的「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慢性傷口」出現突破性的發展!一位是高齡80多歲1年多好不了的傷口,細胞治療2週面積明顯大幅縮小、6週就癒合;一位是60多歲3年植皮4次不好,同樣利用自體脂肪幹細胞,6週快速癒合傷口!《特管辦法》的開放,讓細胞治療創造再生醫學奇蹟,未來可能是治標又治本的醫療新解方!12月2日上午三軍總醫院二樓顯得人聲鼎沸,滿滿的位置幾乎座無虛席,各電子媒體早已一字排開,大陣仗等著記者會召開。兩位坐著輪椅的高齡長者為現場目光焦點。80多歲的羅爺爺是四代同堂的大家長,以前每天天沒亮就到傳統市場打拼,剛要退休卻迎來糖尿病,一年多前因為右腳拇趾的趾甲,勾到褲子受傷造成小傷口,不料演變成切除一半右腳拇趾、再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的大災難!接受高壓氧40次,與傷口搏鬥一年多仍未見起色,甚至只要遇到上下樓梯就會怕到發抖,羅爺爺久不癒合的傷口成了羅家全家人的痛!直到前來三軍總醫院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慢性傷口」,細胞增生明顯,長出新皮膚,困擾羅爺爺年餘的陰霾與苦痛終於散去,重獲新生,只花了6週!因糖尿病史苦於無法治癒傷口的羅爺爺與王伯伯,透過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長出新皮膚,告別苦痛。另個案例則是60多歲退休少校王伯伯,糖尿病史同樣超過20年,他因為末梢神經退化,甚至腳底黏住地板了才發現有傷口流血,還曾因為傷口晚2、3天才發現,到急診時患部已發黑必須截掉腳趾。一提到糖尿病就落淚。王伯伯如願接受三總細胞治療後,拳頭大的傷口順利癒合,他激動地表示,「我腳底這傷口3年了,以前植皮植4次、清創多次都沒好,當初看了好多醫師,都說要截肢,然後找到三總戴念梓醫師,戴醫師跟我們說,還沒打仗,怎麼能就宣布投降。」讓他和太太重新燃起希望。王太太說,「植皮其實很痛,傷口很像火在燒,吃止痛藥也沒用,他(王伯伯)常常半夜痛醒,最後使用他自己的脂肪幹細胞做細胞治療,傷口竟然就進步,現在不痛了。」皮膚再生的奇蹟,超過王伯伯和王太太的想像,讓他們感到又驚又喜。從2015年八仙塵爆運用細胞治療燒燙傷等癒合困難傷口,到2020年糖尿病足慢性傷口透過細胞治療癒合成效良好,對再生醫學的運用無疑是注入強心針,尤其台灣即將面對高齡社會到來,76萬人、每人每月平均5~10萬元的長照壓力,勢必將成國家與家庭重大負擔,細胞治療的突破性發展勢必將成為未來醫療重點。
全球城市小姐選美比賽台灣賽區總決賽日前在台北圓山飯店盛大舉行。26歲的陳怡蒨第一次參加選美比賽就抱走城市小姐第一名,她雖然沒有選美經驗,但因為長期在展場工作,有豐富的舞台歷練,比賽期間展現的自信,讓評審也印象深刻。擔任選美評審多年的法喬醫美診所總院長邱浚彥,有「整形教父」的封號,他認為,每個年齡層有不同的審美觀。年輕女孩皮膚細緻,身材窈窕,但因為人生閱歷不多,容易對自己没有信心。因此,年輕女孩最讓人心動的美應該是自信又迷人的笑容,所謂的「女神」就應該是一個充滿自信又能充分展現魅力的女性。邱浚彥表示,所謂的「女神」定義,應該是一個充滿自信又能充分展現魅力的女性。邱浚彥表示,至於輕熟女們隨著年紀增長,臉部膠原蛋白慢慢流失,加上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規律,都可能會讓臉頰變得不如年輕時豐潤,臉頰的凹陷容易暴露年齡,此時可以考慮自體脂肪補脂手術,補脂在淚溝、太陽穴、蘋果肌、法令紋,包含額頭、下巴、臉頰,改善臉部凹陷問題,看起來更飽滿,就會顯得更加年輕。不只選美皇后要力爭上游,身為選美評審的邱浚彥每年會在繁忙行程當中抽出時間前往韓國與多家整型醫院進行交流,並出席及研討會進修,透過頻繁的技術交流,不斷精進,藉此了解亞洲女性對於美的追求趨勢。邱浚彥表示,美的標準的確會隨著潮流改變,現在大家最愛的是「有仙氣的女神」,眼睛水汪汪帶著電,鼻型也要小巧可愛,不過還是以整體五官和諧最重要。而追求美麗的過程其實是很開心的,最重要的是要愛自己,才能獲得大家的喜愛
「細胞治療只用3個月,就將2年做不到的事情做到了!」54歲的病友李先生(化名)受糖尿病困擾已20年,左腳趾頭已截肢,因為腳部的傷口兩年都好不了,出門一定要綁腳,且不耐久站、無法提重物,甚至失去賴以維生的廚師工作,後來接受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戴念梓醫師的自體細胞臨床試驗治療,到現在一年多都沒再復發,相當令人鼓舞!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少將表示,呼應《特管辦法》的國家政策,與訊聯生技合作的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移植慢性及滿六週未癒合困難傷口細胞治療計畫,成為我國第一項、也是目前唯一獲衛福部核可、列入常規可收案執行的自體細胞治療傷口申請案!透過傳統的外科手術和先進的幹細胞科技結合,既能照顧有國民病之稱的廣大200萬糖尿病人口,又可照顧國軍傷口,相當具指標性。蔡建松院長指出,間質幹細胞(MSC)今年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很重要的關鍵是COVID-19爆發,間質幹細胞療法在COVID-19研究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間質幹細胞具有分化、抗發炎的特性,能修復損傷或病變組織、器官,為患者爭取時間與病毒對抗,備受科學家重視,全球已有40多件運用細胞治療的研究案如火如荼進行中。間質幹細胞不只用在肺損傷、肺纖維化、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修復治療,還能治療困難傷口。以另一位也是糖尿病患的退休軍人王先生為例,他腳底傷口3年都沒治好,最近因為常滲水,腳嚴重水腫,求診於三總外科部部主任戴念梓醫師,經過戴念梓醫師相當仔細的清創,但因為傷口頗深,王先生希望接受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加速困難傷口癒合。畢竟是自己的細胞、不必再另外吃藥,期待傷口好起來,能「像以前一樣自由行走,讓孩子帶我和太太出去玩」。《特管辦法》的開放,讓細胞治療成為更新、更符合人性的先進醫療技術可選用。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戴念梓醫師表示,治療慢性傷口以往取皮、補皮,病患要受很多罪,以外科手術的癒合仍有進步的空間,醫者莫不希望追求更完美的方式,精進病患的生命品質;而自體細胞治療正可多次使用、減少手術次數並減少麻醉的深度、免排斥、過敏少,實在是符合人性的先端醫療趨勢。尤其脂肪間質幹細胞可分化成為皮膚細胞的一部分,能活化傷口附近殘餘的組織細胞,促進細胞再生及血管增生,加速傷口癒合、調節免疫能力,也期待在未來,如果不幸再發生有大量大面積皮膚創傷的病人,可以立即應用最先進的細胞治療技術。「在我們查得到的資訊中,三總這次是亞洲第一將困難傷口癒合納入常規治療的細胞治療案,相當具有代表性!不僅長照族群、意外傷患、重大手術人口,逐年攀升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族群也受惠!後者就包括緊張忙碌、偏好高油、高糖、高熱量等失衡飲食的亞健康大眾,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以及抽菸人口」訊聯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訊聯建置的間質幹細胞庫可供應全球130萬人次,足以長期提供三總發展細胞治療及臨床研究,以及國際防疫所需,在這波疫情也輸出日本、泰國、巴拿馬協助醫療外交;期待與三總合作的細胞治療應用,能嘉惠更多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