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統計,2020年至今,以現金購入豪宅的成交案件已超過26筆(今年以來至少成交5筆),總金額逾88億元。針對現金買豪宅的風潮,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副總經理邱宏吉觀察,主要是因為陸美貿易戰、台版肥咖條款CRS、境外資金匯回條例與港版國安法,推升了一波波的資金浪潮。「目前現金大咖買家也搶買廠房和土地,尤其是台商。我碰過台商將越南的資金匯回台灣後,豪氣地以2億元現金買下位於新北土城的廠房。」他坦言,手上案件有不少台商、港資、外資用現金交易,因為有能力,就不需要看銀行臉色,而且大多是在台設立公司後,再用公司名義購買不動產。「現在超級富豪著眼的,都不是短期投資,而是希望把資金挪到安全國家,避免資產被凍結的風險,稅率多少已不是考量的重點。」邱宏吉舉例,香港的高資產族群,在政治環境下擔心資產難保,紛紛利用各種方式將資金轉移到英、美、加、澳洲與新加坡等地,也有部分來到台灣;即使「房地合一2.0」調高法人與外資出售不動產的稅率,恐怕對現況也沒有太大影響。法人囤房與短期交易明顯,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祭出一波波打炒房措施,將貸款成數降低,但打不到以現金買房不貸款的高資產族群。(圖/周志龍攝)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個人持有房產未滿10年者,出售時須課稅20%至45%,法人則不論持有多久,出售時一律課以營利事業所得稅20%。而即將上路的「房地合一2.0」,規定法人和個人在售屋時,課以相同稅率,未滿2年就出售,一律重課45%,持有2年至10年者,則課徵35%。「政府推動『房地合一2.0』,就是要讓法人與個人的稅率一致。」德安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偕德彰接著話鋒一轉,「其實很多富豪用公司名義置產,主要是為了財富傳承,把資產與公司綁在一起,不讓下一代輕易出售。其次才是相關費用能列報支出,達到節稅目的。」(續)
本刊統計,2020年至今,以現金購入豪宅的成交案件已超過26筆(今年以來至少成交5筆),總金額逾88億元。而這些現金交易的案例,並非真的捧著白花花鈔票買房,通常指的是不用貸款。知名房仲陳泰源分享,2019年曾碰到一件總價6000萬的案子,簽約當下,買家扛了500萬現金,銀行現場數鈔票,「通常自備款有可能是真現金,但基本上要出現在上億的豪宅交易,實務操作可能有困難。」「有錢人錢太多,放著等它變薄不如存進房地產,目的是想消化現金,怎麼可能還要貸款。」陳泰源說,這些不用貸款的豪客,通常不會先透露自己的財力,等殺好價、簽完約後才告知不需貸款,常讓賣方及代書傻眼。針對現金買豪宅的風潮,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副總經理邱宏吉觀察,主要是因為陸美貿易戰、台版肥咖條款CRS、境外資金匯回條例與港版國安法,推升了一波波的資金浪潮。德安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偕德彰指出,大陸法人或個人若想來台買房、投資或設立公司,都會受到台灣政府的較多限制,因此可能用其他人頭、國籍或第三地公司等方式來台。「豪宅現金購屋族群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台商,其實很多富豪用公司名義置產,主要是為了財富傳承,把資產與公司綁在一起,不讓下一代輕易出售。其次才是相關費用能列報支出,達到節稅目的。」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也指出,對於高資產族群而言,以法人持有不動產,可降低管理上因自然人死亡或生病等失能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同時更利於節稅,長期而言還是有其功能。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自陸美貿易戰以來,陸續湧現富豪現金購屋潮。(圖/台灣房屋提供)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則表示:「雖然2012年起,購置豪宅限貸6成,且無寬限期,今年豪宅貸款成數再降到4至5.5成,但不少台商帶著海外資金鮭魚返鄉,現金滿手,並無貸款需求,為求縮短交屋時程,和保持金流隱密性,多半傾向現金購屋。未來若因事業版圖擴張,有資金需求,仍能以豪宅融資貸款,且屆時不用受購屋申貸成數限制,反而利於財務金流規劃。」張旭嵐同時指出,買豪宅不僅彰顯身分,也是資產配置的首選,主要是為家族置產,或以轉投資公司長期置產,持有5年以上並不難,「限貸令或稅制,仍無法動搖富豪置產意願和能力。」(完)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頻頻挑戰28元關卡,八家壽險公司推薦「不能錯過」的16張美元利變壽險,2021年元月的宣告利率都在2.8~3.2%之間,保戶依預算、投保目的,決定要「保障型」還是「理財型」,可兼顧壽險保障、資產增值,甚至是世代傳承。美元保單已成壽險主流商品,壽險業者分析美元利變保單有三大優勢,一是美元保單宣告利率比新台幣保單高,用強勢新台幣兌換美元,再投保美元保單,有機會同時賺到利差及匯差,第二是美元保單預定利率較高,同樣的保費,美元保單也能買到比新台幣保單更高的保額,第三是美元利率較高,累積資產速度亦較快,有助累積退休金或資產傳承。壽險公司目前將美元利變壽險區分為「保障型」與「理財型」,保障型一般就是繳費六年期以上,也有10年、20年繳費,保單預定利率可以拉高到1.75%,甚至有公司推2%的保單,同樣保額,保費就可相對比較便宜,且各公司目前保障型美元利變壽險,宣告利率也比較高,都有3%以上,宣告利率與保單預定利率間的差額,乘上保單價值金,就是壽險公司要撥給保戶的增值回饋金,有助保單價值提升或作為未來退休現金流。保障型美元利變壽險,國泰人壽推薦自家「祿美滿」,訴求繳費六年期滿,至少有一倍總保險金額的身故保額,兼顧保障及理財功能。富邦人壽則是對熟齡族推薦可躉繳或二年繳的「智富吉家」,青壯族則是六年及10年繳費的「美利吉順」,都是訴求高倍數壽險保障,及有機會拿到增值回饋分享金。南山人壽推薦的是六年繳費的「美滿多福」,新光人壽推六年及10年繳費且元月宣告3.2%的「美滿富貴」,台灣人壽推薦有三種繳費期別,且具保險金分期給付及傳承功能的「金美滿傳承」,全球人壽介紹的是有特定傷病及分期定額給付的「倍感美利」,遠雄人壽是推「新傳富三代」,元大人壽推「美鑫達」。這些保單都訴求有相對高倍數的壽險保障,有些還有額外附加重大傷病給付,加上宣告利率增值回饋金,與身故保險給付可選擇分期給付等功能,讓保戶可拉高壽險保障,兼顧資產累積、財富傳承及照顧遺族等功能,重點是這些保單是符合目前金管會推動提高國人保障的政策目標。但台灣人就是愛儲蓄及藏富民間的特性,所以美元利變壽險銷售最好的還是「理財型」,因為多為「躉繳」,保戶將年終獎金、分紅、滿期金或投資利得,直接單筆投保一張美元利變壽險,一樣有基本壽險保障。八大壽險公司亦各推薦一張自家具競爭力的躉繳美元利變壽險,這些保單宣告利率目前介於2.8~3.12%之間,與保單預定利率0.75~1.05%間,有極大的「增值回饋」空間。理財型美元利變壽險很多在三年期滿時,解約出場都已勝過美元定存利率,七年期滿時多有2%以上的內部報酬率(IRR),屬於現階段進可攻、退可守型的保單,有機會賺到利差,累積資產,又可有匯差去拉高投報率,也還是有基本的壽險保障。壽險業者表示,目前美元利變壽險與美元利變年金的投報率其實相差不大,不如投保美元利變壽險,以防短期內若天有不測風雲時,還有基本保障。
據《新浪財經》報導,胡潤研究院近日發布《2020中國家族財富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該報告對中國大陸地區資產5億元人民幣以上的43位富豪(含30位企業家以及13位經濟、金融、法律領域的權威專家)展開研究。報告指出,這43位富豪呈年輕化趨勢,平均年齡41歲,企業主占85%,他們的企業資產占其所有資產的 66%。除了港澳台外,中國大陸地區擁有億元資產的家庭數量達到10.5萬戶,比去年減少5640戶。這些人多住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其中,北京仍是擁有最多億元資產超高淨值家庭的地區,共計1.89萬戶。該份報告顯示,97%的受訪者視「保障和傳承」為家族財富管理首要目的,高達81%選擇將銀行儲蓄作為金融投資標配;相比去年超過6成選擇「積極投資」,今年僅剩30%;有36%選擇「規避風險」做為當下資產管理的第一要務,較去年增加8成。顯示當前投資環境下,「資產保護」意識正在增強,不再盲目追求資產價值的快速增長。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如果說最近20年是『財富創造』時代,接下來的20年一定是一個『財富管理時代』。有趣的是,1/4的上榜企業家年齡在60歲以上,中國家族的財富傳承正進入『關鍵期』。」
據2020瑞銀/資誠《億萬富豪報告》調查,台灣億萬富豪人數由2019年的36位,增加到40位,財富總額達918億美元,突破過去五年紀錄,主要產業集中於科技業,房地產和健康醫療業,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佔67%,相近於其他新興市場。瑞銀台灣區高端客戶部總監駱秉正7日指出,這些數據顯示台灣的韌性和極具經濟復甦的機會。駱秉正指出,台灣億萬富豪族群的企業經營之道,除日益傾向尋求永續的解決方案,更擅於把握「3L投資策略」:流動性(Liquidity)、長久(Longevity)和傳承(Legacy),以駕馭市場波動。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分析,許多億萬富豪將此波疫情視為重新考慮自己立場和價值觀的信號,同時思考自己和家人的未來,諸如體認到個人成就的脆弱性,變得更加注重長期的穩定和永續性,以及最終該如何為他們的家庭、企業和整個社會留下典範。「多數台灣資深企業家正面臨家族財富傳承」,駱秉正說,由於台灣在新冠疫情上防疫有成,過去多不在台灣、一年200天在各地視察業務的億萬富豪們,今年200天和家人一起留在台灣、共同生活起居,下個世代也加入家族討論,瑞銀台灣和私銀客戶見面的機會多了,共同深度討論家族議題,諸如稅制、繼承,供應鏈全球布局等細部討論進度遠超越過去,家族行為有了戲劇性的變化,「家族辦公室」的議題在台灣今年特別流行。駱秉正指出,台灣億萬富豪今年來多能深度思考家族傳承、家族憲章、慈善、永續或ESG的投資,樂見相關議題的投資報酬率(ROI)也都上升了。該報告亦指出,亞太地區億萬富豪達831位,今年新增221位,相較各地區突出,其中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達81%,高於歐非中東地區的60%、美洲的70%。就總財富來看,3,281億美元中有17%來自消費和零售領域、16%來自科技領域、14%來自原物料領域,而中國大陸億萬富豪擁有亞太地區億萬富豪財富總值50%,其財富成長41%。
根據瑞普萊坊不動產市場研究機構發表的2019年《財富報告》指出,台灣淨資產不含住宅約10億元的超級富豪,人數高達1,781人,全球排名第19名,年增4%,優於全球與亞洲平均成長水準,且預估未來五年台灣富豪人數更將以25%幅度成長。台灣金融機構普遍定義3,000萬元以上為高資產族群。AIA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表示,無論資產高低,財富傳承是每個家庭都會思考的問題,而「富不過三代」其實是富裕家族用來警惕自己與下一代的說法,他們對於資產配置與財富傳承的態度則更為謹慎。市場上協助將家族財富和諧且完整地代代傳遞之管理工具眾多,但壽險實為最簡單的方法。設計良好的壽險商品或規劃完善的保險配置,可讓高資產族群達到守富、創富、傳富、分富、永富之資產保障「五富」目標。無論富過三代或富傳多代,成功的關鍵是「傳承」和「保障」,市場上資產配置工具眾多,但保險商品因具有資產隔離和保護、財富傳承、資產配置等作用,可做為高資產族群選擇考慮財富傳承工具選項。
陸美貿易戰延燒,再加上美國聯準會降息,2019年下半年市場超不平靜,雖然G20帶來美中和談的好消息,沒想到一個月後就翻盤;今年8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要對中國3000億美元的貨物再課徵關稅的消息一出,川普態度強硬,拉高關稅政策雷厲風行,股市與債市表現風雨飄搖。麥克瘋管顧公司執行長黃正霆建議,未來的市場風險升溫,進入下一個10年的景氣週期循環,經濟將先下後上,進入長期零利率時代,因此建議布局英式分紅保單,才有機會擺脫低利環境下收益無法提升的窘境。黃正霆表示,美國聯準會自從2015年底啟動升息後,9次升息讓金融市場的壓力倍增,是造成經濟趨緩與股市修正的主因,再加上這一波的陸美貿易戰已升級為世紀冷戰,兩國大老互不低頭,這場貿易戰還有得打,對於未來的經濟局勢更為不利。不過,美國總統大選落在2020年11月,川普為了爭取連任,會努力將經濟維持在一定水平,在此之前,現階段正是民眾努力搬錢,把資產移往更安全、更有安穩收益的金融商品移動的好時機,而具有同傳統型保單特質又能兼具投資功能的分紅保單,具有預定利率的「鎖利」優勢,保戶又有機會分享投資收益的紅利,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優選。回顧金融海嘯以來,除了美國有明顯的升息動作,歐洲與日本維持長期低利率已久,甚至有些國家已邁向負利率,因此,國際資金很明顯地擁抱相對高利差的美元資產。公勝保險經紀人公司戰略長李正偉指出,台灣的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後實質負利率的時代已久,經濟下行的陰霾揮之不去,建議民眾更是要提早佈局具有美元資產優勢,又能兼顧壽險保障需求與投資收益彈性的商品。以保誠人壽與公勝保經合作推出「六代勝外幣終身壽險」為例,這是一張英式分紅保單,瞄準台灣社會目前高齡化社會的保險與保障需求,以更彈性的規劃,可以同時滿足國人的家庭保障、退休規劃、以至高淨值人士的財富傳承等不同階段與不同層次的保險需求。「六代勝外幣終身壽險」擁有2.25%的預定利率,同時也有機會透過股債投資布局創造收益,再透過分紅設計,透過保單長期分紅增額,逐年累積壽險保障。
國內首創《777遺囑產生器》APP的劉韋德律師分析,多數人有「4不」原因而未預立遺囑,就是覺得不急、不想,更多是不會寫遺囑以及不知如何寫出公平或是讓子女都能接受的遺囑。而每年全國調解會常處理的案件,家族分產案就是一大宗。就連豪門也不例外。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預立遺囑,將財產獨留么子,觸發大房子女爭取法律「特留分」爭議,台塑創辦人王永慶企業經營之神未設立遺囑,即引爆四房家族成員爭產打官司風暴。曾有位父親生前找他幫忙立好遺囑,幾年後這位父親過世,孩子們為了財產怎麼分配有歧見,知道父親有預立遺囑後就通知他來宣布遺囑。「當大家聽完那瞬間,是一陣很長時間的沉默。這份預立遺囑真的很有power,也是實現父親意旨的最大意義。」劉韋德說,寫遺囑分配財產不像數學題,可以算得清楚,而且華人都是有傳屋留地給子孫的使命感,如果沒有生前先想好分配的方式,從很多例子就可以看到子孫共同共有這些房地產,沒有賣也沒有好好管理,最後只能擺爛成廢墟,反而未能實現父母生前財富傳承心願。而真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父母預立好遺囑後會請律師通知給每個小孩,讓他們知道父母心有所屬,甚至明白說「可視情況,更改遺囑」,其實就是希望小孩能常來看他們別無所求。劉韋德強調「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除非把房屋、土地等不動產都變賣為現金,一律平分給每位繼承人,才有機會做到公平。但這多不符合國人傳承房地產觀念,很少人會用這個方式。現在劉韋德逢人就說,父母「給」不是義務,小孩盡孝則是本分,勿將「預立遺囑」視為「勒索孝道」,因為子女孝順父母的真心或假意,與遺產分多分少,沒有必要關連,只能算是一種緣份。他理想中最為欣賞的遺囑,就是部分留給子女,其餘部分捐贈慈善社福機構,「取之社會,用於社會」。(李蕙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0期《周刊王》和2156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6/12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 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