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今天(4日)開盤跌逾106點,開在14237點,隨著美股疲弱不振,台股開盤一度翻紅又下跌。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表示,第三季起,隨著債券殖利率接近高點,資產配置應逐漸調整至股債平衡;因為股市低點與債券殖利率高點尚未到來,股市及債市都可能進一步下跌,現階段的投資原則是保本不賠錢,增加流動性部位,耐心等待進場時機「2022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年中場」今天登場,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主講「2022年全球經濟展望」,認為下半年在股市方面,資金盛宴已經告一段落,薪資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壓縮企業獲利成長空間,由於債券殖利率已大致反應央行升息幅度將近8~9成,股市反應程度相對落後,過去兩年「股優於債」態勢即將轉變,第三季起,隨著債券殖利率接近高點,資產配置應逐漸調整至股債平衡。中長期佈局建議以未來關鍵產業趨勢—高速計算、高速傳輸、綠色能源革命、自動化與遠端遙控作為評估基準,並以相關的國家、產業與企業作為主要投資標的,具有前瞻性產業及訂價能力企業值得長期持有。羅瑋指出,債市方面,隨著各國央行加速升息,推升短率,使殖利率曲線趨平。然而通膨預期及主要買家觀望,使得長端殖利率仍有機會進一步上升。待今年8~9月各國公布7~8月實體經濟數據後,可以更清楚判斷各國經濟前景與央行後續動向,將會是進場佈局的好時機。若2023年全球景氣進一步惡化,長天期政府公債將是投資首選,其次是高評級的投資等級公司債。羅瑋並說,外匯市場因受到地緣政治風險與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歧,上半年美元走勢獨強。若7月份歐洲央行揭露下半年可能連續升息時,歐元將會轉強,美元走勢將小幅滑落。然而,由於日圓及英鎊表現疲弱,美元指數要回落至100以下的可能性並不高。由於日本央行堅持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使得日圓一度貶破135關卡。如果後續日圓持續走貶逼近140時,必須留意日本財務省是否會採取實質性干預動作。羅瑋提到,疫情升溫加強封控,加上中美公債利差反轉,外資大量撤離中國債券市場,人民幣自4月下旬起快速走貶,瞬間突破6.4、6.5、6.6、6.7等多道關卡,預期第三季人民幣將在6.6~6.8區間內波動。由於台美利差擴大,外資賣超撤離,外貿出超縮小、出口商抱持觀望態度,加上民眾購匯需求上升,下半年新台幣可能進一步走貶。然而,若2023年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外資將會如同2016和2020年一樣,將台灣視為新興市場的避風港,屆時新台幣將會快速轉強。羅瑋建議,由於8~9月能夠更清楚研判各國經濟前景,加上9月份各主要央行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目前投資人應儘可能降低曝險部位。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幾乎全球民眾的工作型態、生活習慣都被迫改變,各大企業開始遠端工作,也讓勒索軟體有機可趁,一直到2022年,相關資安攻擊持續發生,除了鴻海墨西哥廠傳出被攻擊外,國內IC設計大廠鈺創也在受害者名單內。根據Sophos發布的《2022年勒索軟體現況》報告指出,在2021年有66%的受訪組織遭到勒索軟體攻擊,高於2020年的37%,且支付的贖金增加500%,其中還有11%的組織承認支付100萬美元或以上的贖金給駭客。英國資安業者NCC Group日前公布的勒索軟體威脅報告顯示,曾經相當猖獗的LockBit,在2021年中以LockBit 2.0重新出現,可以在3小時內加密25台伺服器及225台電腦,光是在2022年4月全球就有103個企業受害。其中鴻海集團旗下位於墨西哥Tijuana的工廠,也在5月底遭LockBit 2.0入侵,鴻海6月3日出面證實,表示對集團營運影響不大,該廠是鴻海在2009年自Sony手中取得,原先是生產液晶電視的工廠,目前主要用於零件集散、貿易。不過在6月28日傳出LockBit已經進化到3.0,全球最大惡意程式原始碼、樣本及研究報告資源庫的vx-underground,特別發出抓漏專案,鼓勵駭客、資安人員找尋LockBit 3.0的官網、工具以及安全漏洞,如果能辨識出該組織首腦身份,更可以獲得100萬美元(約新台幣2,900萬元)獎勵。除了鴻海墨西哥提華納廠遭攻擊外,受惠於遠距教學、在家辦公議題以及歐盟統一USB Type-C傳輸規格的IC設計廠鈺創(5351),在疫情期間股價屢創新高,也傳出遭到Cuba ransomware攻擊,駭客組織在6月24日釋出其內部檔案。
以專輯《Our Island我們的島》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及「最佳年度專輯」的南島音樂串連計畫「小島大歌」,日前結束為期4個月的美國、歐洲巡迴,在飛回台灣當天得知專輯入圍,感到驚喜之餘,也帶給他們更大的信心,透露正在籌劃年底國內大型演出的小島大歌,希望能將南島藝術家都邀請到台灣,回到南島文化的原鄉。排灣族創作人戴曉君回憶巡迴的第一站是在西雅圖外海的小島,來自不同國家的南島音樂家們在疫情期間遠端共創兩年之後,終於能「實體」見面,分享與大家見面前,等待快篩結果是最難熬的幾分鐘,明明知道彼此就在門後也能聽到彼此聲音,卻還無法直接看到對方。她分享:「記得第一時間聽到門後的大家都是陰性時,我們破門而入、相擁!」戴曉君同時表示巡迴時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亞利桑那大學的工作坊結束之後,有同樣致力於原住民文化復興的教授特地到側台,並眼眶泛淚地感謝小島大歌的演出與分享帶來的力量。來自台東阿美族的創作人Putad這次則帶著兩個小孩與老公,全家出動參與巡演,其中一場演出Putad年僅六歲的兒子更上台演奏自己在工作坊製作的手鼓,並驕傲地說「我也是Amis(阿美族人)!」巡迴期間 Putad 也學習到各南島的音樂元素,比如巴布亞紐幾內亞鼓、模里西斯傳統sega節奏,更加入自己創作,以阿美族古調吟唱,象徵來自不同國家的元素融合在一起,Putad說:「音樂就是共通的語言,我們都是一樣的。」Putad去年得到金曲獎,用音樂證明自己。(圖/小島大歌工作室提供)小島大歌以專輯《Our Island 我們的島》入圍金曲獎,即將三度踏上金曲紅毯的戴曉君表示這是歷年來金曲獎在原住民音樂獎項上的最新突破,小島大歌證明台灣原住民語就是國際語言,台灣可以用音樂為下一代帶出新的世界 。去年剛以漂流出口樂團身份獲得金曲獎肯定的Putad,從小到大都是有點離經叛道、用非正規的方式自己摸索,甚至被部落長輩貼上「撒旦的小孩」的標籤;在獲獎前總是在忍受無人理解的孤獨,如今參與小島大歌計畫再次以專輯《我們的島》入圍,Putad表示從內心長出來的歌謠不該有任何的框架,希望大家能跳脫對原住民音樂既有的刻板印象。
一位55歲陳先生,最近幾個月出現好幾次的無痛性血尿,甚至含有一些血塊,但排尿的時候不痛也不癢,除此之外並沒有任何症狀。經過泌尿科醫師的詳細檢查後,發現陳先生膀胱內壁長了一顆約3cm大小的腫瘤,且不斷地滲血,經手術刮除後證實為膀胱癌,是一種尿路上皮癌。泌尿科醫師李致樵說明,人體的泌尿系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系統,尿液由腎臟製造,然後進入腎盂,再往下流到輸尿管、膀胱,最後到尿道一路相通排出體外。整個泌尿系統由上到下的內襯黏膜都附蓋著同一種上皮細胞,負責泌尿系統的第一道屏障,我們稱之為尿路上皮。(圖/翻攝自泌尿科診療室 李致樵醫師臉書)醫師表示,不管是膀胱癌、輸尿管癌或腎盂癌,它們最常見的共同症狀都血尿,可能肉眼看得見,也可能肉眼看不見,一般血尿常見原因包含攝護腺肥大、尿路感染及尿路結石,通常都會有症狀,比如說排尿困難、排尿疼痛或腹背疼痛等。但很重要的是,癌症造成的血尿通常不會痛,唯一的症狀就是尿尿有血而已。李致樵指出,病患往往是突然發現馬桶裡的尿呈現紅色,或是健康檢查驗尿時意外發現有尿液潛血,才驚覺可能有問題,且癌症造成的血尿不會持續出現,造成人們常常疏忽。倘若再嚴重一點,出現全身性的症狀如發燒、咳嗽、厭食、體重減輕、夜間盜汗等,則需注意是否有遠端轉移。好在血尿剛好是一個容易發現的症狀,所以大部分的尿路上皮癌發現時都是早期。醫師建議,只要發現自己有血尿,就要立即找泌尿科醫師做全盤詳細的檢查。血尿原因20幾種,最怕的就是癌症,需要泌尿科醫師一一的排除。一般人也建議每年都要驗尿,當作健康檢查,才能提早發現問題。(圖/翻攝自泌尿科診療室 李致樵醫師臉書)
56歲的阿嬌(化名)在一家公司擔任主管,長期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她在44歲時罹患乾癬,除了皮膚癢之外,後續出現關節腫痛,兩腳關節的症狀嚴重到走路都不舒服,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進一步就醫檢查,才被確認是『乾癬性關節炎』。由於阿嬌的體態較為豐腴,BMI值高達28,加上膽結石、高血壓、糖尿病、C肝等共病,且又是B型肝炎帶原者,一開始僅以消炎止痛藥等傳統方式治療;但效果不彰。所幸阿嬌符合健保生物製劑治療資格,在醫師建議下先經肝膽腸胃科醫師治療,清除C肝、並將B肝病毒量壓低,後續採用生物製劑治療,讓她多年來的皮膚問題得以大幅改善、關節炎症狀也消退許多,阿嬌終於能恢復正常生活。診治個案阿嬌的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世滋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失衡導致的慢性發炎疾病,造成皮膚細胞增生過快,身體各處出現一塊一塊或一大片紅腫皮疹,讓患者感到不適,尤其冬天時常見厚厚的銀色白屑、脫皮,在中國被稱為「銀屑病」。此外,乾癬也有可能併發關節紅腫熱痛及著骨處病變,形成乾癬性關節炎。在性別屬性上,男女病患約1:1、任何年齡層都有,而以40、50歲以上中壯年較多些。據國外研究統計,全球約有1.25億人受乾癬困擾,全台則約有8到10萬名患者,其中約3成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如加上未經歷皮膚乾癬、直接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推估逾2萬人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有此一說:「乾癬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佔冰山的一小部份,臨床上看到的皮膚乾癬只是冰山表面一角,除了注意表面的乾癬症狀,更要留意冰山下的其他共病。蔡世滋醫師說,依疾病分類準則,患者有皮膚或指甲乾癬(包括點狀凹陷、甲床剝離、指甲板下角質增生、甲床鮭魚色斑…等),併有關節炎(紅腫熱痛),就可說是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可以侵犯任何關節,好發於手指或腳趾關節,甚至有時關節及旁邊組織整個腫脹,外觀形狀類似香腸。臨床上乾癬性關節炎可分為5種樣態,包括不對稱性多發或少發關節炎、對稱性多發關節炎、脊椎關節炎、主要遠端指間關節炎、削殘性關節炎(骨頭關節嚴重破壞變形)。也因為乾癬性關節炎的症狀多樣,容易混淆為其他疾病,一旦關節受損,往往不可回復,需要及時診斷與積極治療。若得到乾癬性關節炎,該先治療皮膚還是關節?蔡世滋說「兩者可以兼顧治療」。他解釋,皮膚乾癬可透過照光、外用藥膏及口服藥物進行治療;若引發乾癬性關節炎,治療選擇上除了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及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MARDs)外,近20年來陸續出現多種「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後,更能達到皮膚及關節一起治療的效果。目前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健保已有給付上述藥物,可以改善患者關節症狀,並緩解關節破壞與變形。如患者經傳統治療方式無效或無明顯改善,經醫師完整的評估後,可使用這些藥物治療,以避免及減少關節變形,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即便是想懷孕或有生育計畫的女性患者,也有適合孕程及哺乳期間可以安全使用的生物製劑,可達到治療及懷孕兩全其美的目標。蔡世滋醫師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是個長期疾病,患者要學會怎麼去共存,除了良好的生活型態、維持理想體重外,配合醫師的治療及家人支持皆很重要。選擇適合的藥物,可大幅改善症狀,並能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普丁於1999年上位後就一直就是俄羅斯實際的最高領導人,而在他掌權的20多年裡也爆出多宗俄國寡頭離奇失蹤或遭人殺害的慘案。最近俄羅斯又傳出一名負責保管普丁「核足球」(nuclear football)機密公事包的前隨扈,在家中廚房遭不明人士持槍射成重傷,目前人還在加護病房進行搶救。曾負責保管普丁「核足球公事包」的隨扈澤明(Vadim Zimin)驚傳遭人槍殺。(圖/翻攝自推特)據英國鏡報(The Mirror)的報導,現年53歲的澤明(Vadim Zimin)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的一名退休上校,FSB的前身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蘇聯情報機構KGB,也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但外界目前還不清楚澤明在KGB時期擔任何種職務。據悉他從親西方的前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時代,就一直在政府機構擔任要職。還曾負責保管普丁的「核足球」,也就是一個外表看似普通公事包的祕密裝置,能在特定人士的授權下遠端發動核攻擊。(紅色圓圈)53歲的澤明(Vadim Zimin)被控告貪污後遭人射傷,目前人在加護病房。(圖/翻攝自推特)當地時間6月20日,澤明在莫斯科家中的廚房遭不明人士持槍射傷,但目前警方和政府皆未透露案件的任何細節。據報導稱,澤明被他的家人發現倒臥在血泊之中,頭部中彈,身旁還放了一把Izh 79-9TM手槍。而在事發當時,他的醫生妻子正在俄烏前線為傷患進行治療。有消息指出,澤明在退出FSB後進入了海關部門擔任高級職務,不過他卻因涉嫌受賄而在最近被控告貪汙,不但面臨刑事偵查,還遭人軟禁在家中,這段期間他一直否認有任何不法行為,沒想到過不久就遭遇不測。
太不衛生!台中潭子區一名女子日前訂了麥當勞外送,外送員送抵門口後,其中一杯飲料因為打翻,飲料溢出到購物袋內,沒想到外送員竟然將溢出的飲料倒回杯中,全程都被女子目睹,讓人覺得超噁心。事後台中市政府派員稽查,麥當勞也坦承疏失道歉了。女子向《蘋果新聞網》爆料,事發在6月14日上午8點56分,她打電話到麥當勞訂餐,大約9點35分聽到機車抵達的聲音,她心想餐點送到了,於是從屋內的遠端監控畫面一探究竟,卻看到噁心的一幕。只見外送員拿出餐點和飲料袋,3杯飲料中有一杯倒了,溢到袋裡面,外送員就把溢出的飲料倒回杯子裡,隨後打電話告訴她餐點送到了。女子告訴外送員,她全部都看到了,結果對方嚇到,急忙解釋:「那是要取消的!」並表示要換一杯給她,但是女子拒絕,「我害怕我的飲料你也是這樣用欸」、「不可以這樣子!如果是你、你敢喝嗎?」不久打電話向麥當勞反應此事,店家透露該名外送員有回去換飲料,顯然並非「是要取消的」,並表示這完全是外送員個人行為,願意補償和退費。不過,女子仍然不願意。女子目睹外送員把溢出的飲料倒回杯中。(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食安處人員6月16日派員前往稽查,發現業者未保持產品的穩固,且未做好防止交叉污染措施,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第1項規定,已開立限期改善通知書,限期2周內改正,後續將不定期抽查,若複查仍不合格,將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針對此事,麥當勞回應,台灣麥當勞重視顧客用餐經驗,對於該外送員於外送過程打翻飲料,卻未依標準作業程序,帶回餐廳重新製作的嚴重疏失,麥當勞已於查明後,立即責成營運主管與顧客取得聯繫,表達關心與最誠摯的歉意。「對於餐廳人員未遵守相關規定,除進行內部調查懲戒,並嚴正要求餐廳主管,務必加強管理及人員訓練,避免類案再次發生」。
台灣毛小孩商機無限,舉凡飼料、醫療、美容等支出,每隻每月平均花費要數千元,寵物在消費者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台南顏姓飼主將2隻法國鬥牛犬,寄養屏東楊姓業者開設的「鳴駒國際專業犬貓」後,竟離奇「被消失」,業者甚至自行將法鬥除戶、還聲稱棄屍排水溝,引發極大爭議。有業者私下向本刊透露,原本健康的毛小孩「同時暴斃」的可能性極低,很有可能已流落繁殖場,相關動保法規若未與時俱進,日後恐釀更多爭議事件。「對於楊姓業者的說詞,真的完全無法接受!」法鬥飼主顏小姐表示,從接獲2隻狗狗的「死訊」那一天起,每天看著手機裡跳出的動態回顧,就難過到不行。她與家人還扮演柯南明查暗訪,發現2隻法鬥是在6月5日晚間7點多「被除戶」,登記除戶原因則填寫自然死亡,顯然與楊姓業者說的熱衰竭不符。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動保科人員稽查楊姓業者的犬貓旅舍,部分大型犬隻疑因不耐炎熱天氣,缺乏活動力。(圖/農業處提供、張進安攝影)事發後,飼主顏小姐和家人到楊姓業者聲稱「棄屍」法鬥的大排水溝尋找,卻一無所獲,顏小姐的先生不捨妻子每日以淚洗面、茶飯不思,連開刀期程也延遲。因此私下聯繫楊姓業者,表明只要告知法鬥的行蹤,就撤告既往不咎,甚至願意「花錢贖狗」,只希望2隻狗狗能回到妻子身邊,讓她安心養病。不料楊姓業者仍藉故推託,甚至已讀不回,令人傻眼。從事寵物相關行業的小雲表示,隨著疫情嚴峻,寵物與飼主的關係日漸密切,甚至視為小孩、家庭成員,業者順勢推出各式精緻的寵物服裝、玩具、食品等周邊商品,甚至發展出寵物訓練、安親、住宿、美容等各種擬人化的服務市場,「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生意人做不到的!」小雲說,金錢的支出往往不是飼主最關心的事項,自家毛小孩是否受到妥善照料才是重點。但一遇到消費糾紛,飼主通常只在網路發發牢騷,也因此形成申訴的黑數。部分業者表面上提供寵物住宿,但同時經營寵物美容、繁殖等項目,碰到糾紛即辯稱僅經營寵物美容業,不需要申請特定寵物業許可證,規避法律責任。小雲指出,消費者選擇寵物旅館或周邊服務時,應先挑選有特定寵物業許可證字號的合法業者,並透過親友、網路等管道多加打聽、比較;此外,因為毛小孩在飼主家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一旦需要入住寵物旅館,應先請熟識的獸醫師評估:自家寵物的身心狀況或品種,是否適合住宿陌生環境,以免寵物因為害怕、不適應環境而引發糾紛、甚至造成遺憾。曾在楊姓業者犬貓旅舍上班的員工爆料,指證該公司疑似曾發生虐待及棄置動物情事。(圖/民眾提供)寵物旅館業者陳小姐說,寵物旅館的收費,基本上會依照籠子大小定價,分大、中、小三級,價格介於每天300元至500元不等;另一種是開放式空間,有專人幾乎一對一照顧,每天收費約1000元,一般收狗時會先收一半訂金,領回的時候再交付尾款,對雙方都有保障。陳小姐指出,確實曾聽說有同業將寵物偷賣給繁殖場的案例,通常是品種較好、血統優良的幼犬比較有行情,不肖業者為求寵物快速脫手,只要買賣雙方談攏價格即可,「因為賣的都是賺的」。不過偷賣情況應該不多,因為一旦東窗事發,業者好不容易建立的商譽就毀了。另外,雖然寵物都有晶片,但通常登記並不確實,除戶後,晶片沒有回收,甚至曾發生貓的晶片卻登記成狗,讓不肖業者有從中搞鬼的機會陳小姐說,寵物主人交接動物時,應和業者白紙黑字簽訂契約書及切結書,包括動物當時的健康狀況、宿疾等一併說明。此外,貓咪容易亂跑所以固定關籠,會提供飼主遠端監控系統連結畫面,隨時可關注貓咪的生活情況;狗狗的部分則是每天早中晚,以文字、圖片、影片等方式回報飼主,才能減少糾紛。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表示,6月7日接獲竹田鄉楊姓業者與台南顏姓飼主的法鬥死亡糾紛案通報,隔天下午即會同警方前往現場稽查,現場未查獲2隻法鬥犬;13日即終止該業者的寵物晶片植入及登記資格,並加強稽查晶片植入、每日照護、繁殖買賣紀錄等行政作業。因業者宣稱狗已死亡,將朝違反《動保法》過失致死方向查辦,處15000元至75000元罰緩;至於未經飼主同意除戶的部分,還可能撤銷業者的特定寵物經營資格,未來不能再從事寵物相關工作。警方表示,飼主顏小姐提告楊姓業者侵佔及毀損為刑事責任,正在偵辦中,雙方做完筆錄後會移送地檢署偵辦。如果不起訴、緩起訴或無罪,縣府農業處將啟動行政裁罰程序。
研究機構IDC公布最新的《全球半年度物聯網支出指南》,預計到2026年,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在物聯網(IoT)上的支出將達到4360億美元,2021-2026年期間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1.8%。IDC亞太區研究總監Bill Rojas表示:「5G的持續部署和擴展將推動利用大規模窄頻物聯網以及寬頻/寬頻物聯網(如4K IP攝像機)的連接應用的成長,另外包括小型衛星和下一代超高通量衛星在內的低地球軌道衛星將實現與智慧城市、環境和可持續性監測、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和資源以及公用事業相關的各種遠端連接實際案例。」而今年的物聯網市場支出年增率預估將達9.1%,高於2021年的6.9%。IDC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造成的半導體短缺和供應鏈中斷等不利因素已將2022年的成長限制在個位數,通膨可能也會抑制成長。然而,對遠端操作的需求不斷成長,更佳的網路覆蓋、商用5G和測試平台的部署正在驅動該地區的物聯網採用。IDC表示,以應用案例來看,2022年投資最高的物聯網應用是製造營運,生產資產管理,全通路營運,公共安全和緊急應變以及智慧電網。以地區來看,中國繼續佔據最大市佔,到2022年將超過60%,其次是韓國和印度。IDC 客戶洞察市場分析師Sharad Kotagi表示:「除日本外,亞太地區的企業正在積極尋求業務流程的數位轉型,以更好地瞭解整個價值鏈中當前的困難和生產力差距。物聯網的使用將促進組織和生態系統內更好的協作。」
大陸社群媒體近日瘋傳一段「男老師約11歲孩子」的影片。聊天記錄顯示,該老師在約孩子的時候,不時發送「親一親嘛」、「想慢慢摸身體」等露骨語句,讓家長當場氣炸。對此,男老師就職的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回應,該師只在學校任職過很短的時間,校方得知此事後,已依規定將其免職處分。《瀟湘晨報》報導,孩子母親表示,受到騷擾的是今年11歲的兒子,本月11日深夜,孩子爸爸發現他11點左右還在玩手機,拿過來後發現在社交軟件上有一名陌生男子,非要讓孩子把QQ告訴他。更驚人的是,在看了兒子和男子聊天記錄後,發現對方言詞露骨,內容不堪入目,讓媽媽非常震驚。記錄顯示,男子先是以「給孩子代過一節數學課」和他套近乎,在加入男童的QQ後,言語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不時發送「親一親嘛」、「摸身體」等露骨語句,隨後更邀請孩子去吃海底撈。家長指出,夫妻倆發現此事後,決定用孩子的口吻和對方聊天,並相約線下見面,同時報警處理,直接將男子抓了現行。網傳視頻中,媽媽不斷質問男子「你知不知道你是一名老師?」對方則一臉無辜說「我只是說和他一起玩,沒有做其他的事情」,並不斷強調「我真的不會對孩子做什麽」,接著辯稱自己只是讓他寫完作業再出門,想帶孩子一起吃飯,絕對沒有圖謀不軌。家長透露,涉事的陌生男子姓史,目前任職於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對此,校方回應,由於疫情影響,學校現在都採取遠端上課,該師根本沒有到過學校,「他只在我們學校就職過很短暫的一段時間,現在已經開除了,我們處理完了。」
高雄市一名37歲蔡姓男子特別鍾愛菜市場內一間雞肉攤,去年二度竊取該雞肉攤的雞肉,都遭到警方逮捕。但他不知悔改,日前晚上再次到攤位偷竊,攤商老闆娘從家中監視器發現有小偷,趕緊通報警方一同前往圍捕,老闆娘到現場,看見自己的冰箱被蔡男破壞,氣得大罵「新的冰箱,又被他開壞了!」警方當場將蔡男依竊盜現行犯將他逮捕移法送辦。林園分局忠義派出所員警於今年5月31日20時許,接獲民眾報案稱在大寮區鳳林三路與萬丹路口市場內有小偷正在開冰箱偷自家攤位雞肉,民眾報案完也立即前往攤位抓賊。警方到達現場,跟老闆娘當場將蔡男就地逮捕。據了解,雞肉攤老闆娘去年7曾因雞肉遭蔡男偷竊,而且冰箱還被弄壞。所以特別安裝監視器保護自己,當天從手機遠端查看攤位監視器,發現有一名男子正在攤位竊取冰箱內的雞肉,立即向忠義派出所報案,並趕往現場。蔡男無業,家住在萬丹市場附近,不知為何特別鍾愛這家雞肉,去年被抓還是沒有學到教訓,又到雞肉攤偷雞肉。這次上門騎著腳踏車到攤位行竊,徒手破壞冰箱鎖頭偷裡面的雞肉,共竊取雞腿6隻、雞腳50隻、雞屁股100個,價值約1850元。警方到場發現蔡男就是去年二度上門雞肉小偷,多包雞肉就放在他的腳邊,當場人贓俱獲。到現場的老闆娘見自己冰箱鎖頭遭蔡男破壞,讓老闆娘氣得破口大罵「新的冰箱,又被他開壞了!」蔡男把她的冰箱鎖頭破壞,又要花一筆錢修理,警方訊後依竊盜現行犯逮捕移送偵辦。
新冠疫情延燒兩年多,開啟全球遠端工作上課模式,雲端概念股頓時成為台股顯學,一舉將股本只有3.4億元的IC設計公司,從股價千元衝上3675元,今年還一度擠下股王矽力-KY(6415),這間小公司,正是廣達2009年奪下臉書全球第一張白牌伺服器訂單的幕後功臣信驊(5274)。早在林百里2008年宣布切入雲端市場時,外界對「雲端」仍霧煞煞,直到臉書(FB)跟Google(谷哥)成為網路必需品,疫情爆發啟動遠距工作、線上服務需求大爆發,投資人才看清楚雲端概念股,包括伺服器、交換機與儲存裝置等。而協助系統管理員遠端執行各式監控和管理工作,全靠「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BMC,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據DIGITIMESResearch統計,2021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約1700萬台,所搭載的BMC,高達七成來自台灣的信驊。信驊自2013年掛牌上櫃後,股價一路走高,2022年還一度成為股王。(圖/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信驊的崛起,與廣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2004年成立的信驊,隔年就發布第一代伺服器控制晶片AST2000/1000,並陸續與多家大廠包括廣達、AMI及宏正(6277)結盟,成為其軟體合作夥伴。2009年,廣達自創「代工廠直供」(ODM direct)銷售模式,打敗原本被DELL、HP等品牌廠壟斷局面,奪下臉書全球第一張白牌伺服器的訂單,所搭載的BMC就是出自信驊。儘管雲端市場才起步,但信驊的實力已被科技大廠看見,甚至連美國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也在2005年提著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億元)上門談併購,最後因價格談不攏告吹。2011年,信驊也獲得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策略性投資。產業人士分析,「信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推出BMC新產品的速度相當快,2005年發布第一代伺服器控制晶片AST2000/1000,每一代BMC的產品,間隔的時間長則2年,短則僅1年半,透過速度來拉高對手的競爭門檻,目前已推到第七代。」「第七代跟第六代間隔約4年半,主要是信驊與業界平台廠商結盟並提出OpenBMC解決方案,以及發表Cupola360多影像拼接專用處理晶片,拖長了研發時程。」該業界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不少伺服器主機板大廠以搭載信驊晶片為訴求,更可見信驊的產業地位確實相當穩固。」信驊在2016年併購博通旗下Emulex Pilot™伺服器管理晶片事業,正式奠定在雲端伺服器的霸主地位。(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有趣的是,博通併購信驊不成的11年後,也就是2016年,信驊反倒出手,以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億元)併購博通旗下Emulex Pilot™伺服器管理晶片事業,從被併購的標的,成為併購方,不僅讓信驊順勢打入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等伺服器品牌廠供應鏈,也讓信驊市占率突破70%,成為雲端王者。信驊在2013年以每股110元掛牌上櫃,股價跟著業績一路平穩上揚,2018年首次敲門千元俱樂部,但功虧一簣,隔年順利加入,股價上漲力道勢如破竹般,2021年初才站上2000元大關,年底就挑戰3000元,今年還衝上3675元新高點。今年四月間,信驊以股后之姿挑戰股王後,拉回整理一個多月。林鴻明絲毫不受股價回檔的影響,5月31日股東會上他說,「在全球資料中心快速發展下,今年需求增加幅度比過去幾年都大很多,市場供不應求現象延續,公司業績增長的力道也會比往年強。」隨消費端及企業端的雲端服務需求暴增,一個數據中心可能有數千台伺服器,「人員是不能夠隨意進出的,只能靠機器自動遠端管理,如果沒有BMC將無法進行維護。」林鴻明預期,隨著伺服器搭載的CPU(中央處理器)越來越多,BMC用量也將增加,從每台伺服器搭載1顆,增加到2-3顆。這更加添信驊問鼎股王的實力。
今年角逐股王爭霸戰的信驊(5274)崛起故事,要從一位中年失業的工程師說起。「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為你開另一扇窗」,董事長林鴻明原本堪稱是人生勝利組,原本在上市公司矽統科技工作10年,從工程師一路晉身到副總經理,卻在43歲那年,因為公司組織改組而突然中年失業。在一次的高爾夫球聯誼中,林鴻明遇到了廣達(2382)旗下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當時,楊麒令剛被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調職,從廣達獲利最好的DELL代工業務部門調離,接手連年虧損的代工伺服器部門。宛如被「冷凍」的楊麒令,向林鴻明敘述林百里是如何看好雲端趨勢跟伺服器未來發展。這一席話,讓林鴻明看到一條嶄新的道路,轉而召集老同事,八個人集資了3600萬元,成立信驊,專攻伺服器相關晶片,20年後寫下台灣IC設計一頁新傳奇。台東出身的林鴻明,小時候因為好奇收音機的運作方式而拆解收音機,展現了對電子產品的興趣,更因為大哥在清華大學念物理系,因緣際會到清大參觀後,決定以清大電機系為第一志願。信驊在2016年併購博通旗下Emulex Pilot™伺服器管理晶片事業,正式奠定在雲端伺服器的霸主地位。(圖/翻攝自維基百科)在清華求學,餐廳、圖書館及宿舍,這三點一線是林鴻明的日常,大學三年級,林鴻明在工研院實習,更清楚產業動向,也更清楚自己的道路方向。當兵時,讀了一本"Silicon Valley Fever(矽谷熱)",了解矽谷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後,林鴻明便以IC設計領域為職志。入職場後,林鴻明進入矽統科技,以消費性產品IC領域為主,因此他後來成立信驊轉作伺服器晶片時,引來外界疑慮。林鴻明以「不做Me too」回應,堅持走一條跟其他人不同的創業道路。「信驊當初成立目標很明確,就是鎖定伺服器晶片,因此他們的核心技術也遙遙領先其他業者至少有兩年以上的時間,但信驊產品推出速度又快,也就是說,其他業者就算想要切入,也只能搶信驊搶兩年以前的市場,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利潤可圖。」一位IC設計業者對CTWANT記者說。廣達旗下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分享林百里對雲端的看法,成為林鴻明從中年失業決定創業的關鍵。(圖/報系資料、翻攝自廣達官網)廣達可說是信驊最大的貴人。2005年5月信驊跟廣達協議結盟為軟體合作夥伴。林鴻明曾表示,「我們也非常期待這段合作關係將為信驊科技及廣達電腦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對於新創立的信驊科技,這是一個完美的開始,我也肯定這是更多創新合作的開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2015年林鴻明在清華電機系友會《TEEN講座》提到,「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曾說,未來雲端計算就像電力一樣,需求量會越來越大,且會變得無所不在,因此,控制雲端計算的晶片是非常有潛力。」儘管信驊的遠端伺服器晶片(BMC)已成功站穩全球市佔率第一的地位,林鴻明仍積極拓展BMC產品於交換機設備、存儲設備、及AI運算等領域;甚至看到疫後新工作型態,遠端視訊會議應用增加,決定挑戰跨足推出Cupola360影像專用處理晶片,為信驊開拓另一條道路。
台股股王輪替反映市場局勢變化,而疫情爆發觸發遠端生活需求下,整個科技業連同股王都陷入嚴酷大考驗,兩年內就出現三代股王,先是2021年5月,電源管理IC廠矽力-KY(6145)擠下蟬聯8年的股王光學鏡頭廠大立光(3008),今年4月矽力-KY有了新勁敵,信驊(5274)一度奪冠。2022年開年第一個交易日,信驊股價飆出3675元新高後,隨即遭大盤拉回拖累,一路回檔到1965元,跌幅達47%,但在美系及日系等多家外資眼中,信驊仍是小而美的科技成長股,不但看好信驊營收、獲利成長,還喊出目標價最低2100元,最高到3300元。「信驊最大的優勢,就是只做利基型產品,不像其他廠商,是看到別人成功了之後,再衝進去做,因此就算其他廠商加入,信驊因為持續走在前端,競爭對手也無法超越。」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目前,外資持有信驊股票約19456張,持股比重約56.6%,投信近期則是連續8個交易日買超信驊,累積持股約7.2%。「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操作高價股的成本較高,如果真想持股信驊,可透過購買基金,像是摩根新興科技基金、瀚亞菁華基金、華南永昌永昌基金等,都是持有信驊較多的基金標的。」陳唯泰說。信驊日前公告5月營收,衝高到4.65億元,月增率2.52%,年增率更達52.71%,也是連續3個月營收創新高;累計前5月營收20.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4.81%。信驊表示,主要是受惠主力產品BMC業績成長,目前整體伺服器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加上晶圓代工產能有望提升,下半年營運表現將較上半年佳,全年營收成長率也從原先預估的30%,上修到成長逾45%。不自滿於伺服器晶片的霸主地位,信驊也切入全景影像專用處理晶片,打造營運第二隻腳。(圖/信驊提供)野村證券在報告中指出,信驊近期股價急速修正,但信驊已從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BMC)領域,拓展到新伺服器上的CPU附加卡的微型BMC主板設計(BIC)、RoT安全晶片市場,將有利於整體市場規模在未來二、三年加速擴張,因此調高投資評等到「買進」,目標價則給予3300元。一家美系外資則表示,信驊股價修正幅度高於大盤,主因是市場擔憂伺服器需求有疑慮,但信驊5月營收略高於市場預期,而4、5月營收也已達到市場預期第二季營收的72%,且公司更將上修年度成長預估,換言之,市場雜音並未出現,也呼應信驊公司上修營運目標的預期。另一家美系外資表示,信驊上修全年營收成長目標,由原先的30%調升到45%,主要還是因為伺服器市場仍然強勁,且信驊下半年可望拿到更多的晶圓產能,因此繼續維持優於大盤評等,目標價2100元。還有一家美系外資表示,信驊5月營收數字相當強勁,預料6月營收仍有機會持續成長,推估信驊第二季單季營收有機會較第一季成長5-10%,因此維持中立評等,目標價2400元。
歷經疫情攪局,Netflix當家的招牌科幻影集《怪奇物語》第四季(Stranger Things Season 4)在全球粉絲的望眼欲穿之下終於上線。第四季的上架方式與之前稍有不同,官方將內容分為兩輯,5/27上線第一輯,7/1上線第二輯。大家一開始很難理解為何要做此決定,但在看過雙胞胎杜夫兄弟(Duffer brothers)擔任導演的第四季第一輯後,或許便能理解其中理由,因為本季的資訊含量實在是太驚人了。第一輯上架後的首週末,打破Netflix英語發音影集的收看紀錄,相較於前三季,《怪奇物語4》花了近2年時間拍攝,片長是之前的兩倍長,故事結構複雜兩倍以上,新增許多全新角色,各種線索及細節的鋪排也更為縝密,光是主角群們分開行動,同時間進行的故事主線就有四條之多!徹底考驗粉絲的記憶力、資訊消化能力及邏輯力。而這一季也是號稱以電影製作規格拍攝,歷來最有挑戰性、最精緻、故事最暗黑(畫面也的確非常暗)、最暴力、以及最沈重的一季,可說下足猛料,成功洗刷第三季因為太浮誇、太歡樂而被痛批泡泡糖化的惡評。伊萊雯在《怪奇物語4》能否拿回超能力拯救小鎮,成了看點之一。(圖/Netflix)依照前三季,每一季都會出現新的大魔王設定,《怪奇物語》第四季也出現了來自顛倒世界,掛在蜘蛛網藤蔓上的魔王代表—威可那(Vecna)。比以往所有怪物更強大的他擁有精神連線功能,能夠遠端連線到小鎮所有人的腦迴路,並抓住有各種心裡缺憾的高中生下手,先投以噩夢般的幻覺,之後再陸續以殘忍的方式懸空折斷對方的四肢,最後吸走對方的靈魂。甚至連Sadie Sink飾演的紅髮麥克絲(Max)也差點慘遭威可那毒手。由於伊萊雯(Eleven)在第三季結尾已經搬到加州,暫時離開霍金斯小鎮,能夠拯救地球的超能力也尚未恢復,留在小鎮的幾位朋友們只好想辦法自救並拯救麥克絲,這個自救的方式,也推坑了最近串流音樂播放平台的冠軍單曲,1985年由英國創作女歌手凱特布希(Kate Bush)推出的 〈Running Up That Hill〉。〈Running Up That Hill〉這首唱出麥克絲孤單及渴望的歌曲,意外成為好友們從生死關頭救回她的關鍵音樂。呼應劇情及影像,麥克絲逃出威可那魔掌,充滿爆發力的化學反應成就了第四季第四集的高潮,也讓歌曲點播率暴增,直接衝進全球冠軍,凱特布希也成為近期全球社群的熱門人物。《怪奇物語》的音樂選擇一直都有好品味及好口碑,〈Running Up That Hill〉的成功絕不是偶然,是音樂總監與主創團隊持續討論及聚焦,共同得到的漂亮成績。《怪奇物語4》Max差點慘遭威可那毒手。(圖/Netflix)第四季第一輯的主角群們兵分四路,各自都在焦頭爛額的打怪,而在最後結尾,威可那的真實身份與顛倒世界的秘密終於揭曉。歷經完整的鋪陳,真正的硬仗要到7月1日的第二輯才會正式開打,伊萊雯能否重新獲得她的超能力,拯救霍金斯小鎮與全世界?導演杜夫兄弟也在之前的訪問中故佈疑陣,暗示第四季可能會有主要角色領便當的訊息,消息一出人心惶惶,到底會是誰領便當?還會有什麼隱藏人物出現?各種粉絲腦補及推理都有,可以肯定的是,第二輯的水準絕對也不會讓我們失望。依照官方目前公佈的訊息,《怪奇物語》這個超級黃金IP並不會永遠拍下去,第五季將會是影集的最後一季。這個消息一出,讓追隨多年的忠實粉絲頗為揪心,但天下無不結束的影集,一路看著這群霍金斯的小鎮小朋友長大,角色們都已升上高中,小朋友們的實際年齡最大的已經18歲,飾演高中生主角群的演員也有人已經30歲了,的確是時候讓故事有個漂亮的收尾。但橫豎還有一季半尚未播出,在真正的大結局到來之前,我們就先別想太多,盡情抓緊沙發扶手,享受顛倒世界的黑暗勢力和伊萊雯的終極對決吧!《怪奇物語》Netflix現正播映中。《怪奇物語4》主角群們分開行動多頭打怪。(圖/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