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歲婦人解黑便 照胃鏡才驚覺「破了快30個洞」畫面慘不忍睹
胃藥是為了減緩胃酸對胃部的傷害,但也要吃對胃藥才有用!腸胃科醫師透露,一名70歲的老太太胃痛求醫,結果胃鏡一照,才驚覺胃部已經破了快30個洞,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吃了一個月的止痛藥,卻沒搭配強效胃藥來保護胃部,導致嚴重胃潰瘍。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在《醫師好辣》節目上分享,有一名70歲的老太太已經連續幾天都排出黑便,他當時一聽推測可能胃出血,立即安排照胃鏡,沒想到胃部竟然破了20~30個洞,慘不忍睹的畫面讓現場來賓形容「像被散彈槍打到」,後來一問之下才得知老太太在一個月前,因為膝蓋痛去看了骨科,醫師開給她消炎止痛藥、胃藥和肌肉鬆弛劑,她都有按時一次服用3種藥,但還是感到胃痛,令她相當困惑。蕭敦仁指出,正是因為這名骨科醫師開的並非強效胃藥,導致胃部沒有受到全面保護,因此他後來建議老太太,止痛藥不痛就不要吃,改吃PPI(質子幫浦抑制劑)以減少胃酸分泌,再用護膝稍微顧一下,結果四個月後,老太太的胃痛就痊癒了。不過,有哪些藥物需搭配胃藥來吃呢?蕭敦仁提醒,例如消炎止痛藥、阿斯匹靈、類固醇都容易傷到胃,不僅要搭配胃藥,更要選擇「好的胃藥」,但他也特別強調,鐵劑絕對不能跟胃藥一起吃,「胃藥裡面有很多鈣、鋁、鎂等礦物質,若是同時服用鐵劑的話,會互相競爭吸收的位置,反而會讓吸收效果變差」。

活活氣死是真的!50歲男與同事爭執 慘釀動脈瘤破裂喪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結果顯示,去(2022)年國人10大死因第5名為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達1.2萬人,而「腦動脈瘤」即是引起腦血管疾病的殺手之一。神經放射科醫師阮郁修分享一起案例,一名年逾50歲的男子和同事對罵的過程中,突然不說話,下一秒整個人垂直往後一倒就陷入昏迷,送醫後便診斷出是因為動脈瘤破裂,造成大腦內瀰漫性大出血,搶救後仍宣告不治。阮郁修醫師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案例,據悉,該名50多歲的男子平時情緒管理不當,因此常常與人發生衝突,事發當天跟同事又因為一件事情吵的臉紅脖子粗,在雙方情緒高亢對罵的過程中,男子突然不說話,下一秒直接往後撞擊地面陷入昏迷,送到急診室檢查後發現,該男子因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動脈瘤破裂的情況,阮郁修遺憾表示,雖然當下已經幫他趕快緊急做治療,但因為腦部傷害面積太大,出血太多,最終依舊不幸往生。阮郁修坦言,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破裂,他也點名4類人要當心,除了患有三高的病人外,糖尿病或長期有抽煙習慣的人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另外,因為女生相較男生更容易有動脈瘤,因此若是已經停經的女性也必須更加留意。針對動脈瘤會出現的症狀,阮郁修補充,若出現頭痛、視力模糊、無法對焦的狀況,就應該要立即就醫檢查。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曾在官方網站貼出相關文章,院內神經外科醫師陳捷一說明,腦動脈瘤多發生在內頸動脈系統,臨床上的病患常因為突然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癲癇,甚至意識昏迷到死亡,他也呼籲民眾,若能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動脈瘤再破裂出血,也能避免過度血管收縮引發的腦缺血或腦梗塞。

151林彥君吃超佛自助餐 菜夾跟山一樣高才「這金額」
39歲女星151林彥君去年跟越野車國手江勝山結婚,而現在她懷孕6個月,她4日在臉書分享台中一家自助餐,菜爆多夾2盤才200元。粉絲直呼,「有厲害到,如果去秤重的店應該爆表了」。林彥君在臉書發文,「跟山一樣的兩盤才200!好扯!」從照片中可見,盤子上有冬粉、茄子、蘿蔔炒蛋和肉等,另一盤則是有高麗菜跟炸排骨,份量很足夠,讓人看了口水直流。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為什麼你開始吃紅蘿蔔了」、「佛心來著」、「一人吃二人補」、「這才是真正的價格」、「有厲害到,如果去秤重的店應該爆錶了」、「CP值這麼高的店家。是該公開它的店面」、「幾個人吃兩盤」,林彥君回,「兩大一小小小」。該店家位於台中大肚區,Google評論有4.4星,有人留言「便宜量大,吃粗飽的,雞腿肉質鬆散不夠鮮,菜就是大鍋菜口味不到自助餐那樣精緻可口,用餐環境略髒舊」、「 份量很大很實惠,可以選4個菜菜色多樣」、「超級划算又好吃的燒臘便當,店員夾菜完全不手軟,夾好夾滿,份量超多的,完全可以吃超飽」。綽號是151的林彥君,她以拍廣告起家,最著名作品是青木瓜四物飲,之後有演出《極道學園》、《開封有個包青天》等戲劇,之後擔任《食尚玩家》主持人,和《醫師好辣》助理主持人,去年跟越野車國手江勝山(阿丹)結婚。

一周5天吃「這類食物」…他抽血「上層浮豬油」 營養師警告:可能中風
炸物其實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一名男業務在某次抽血時,竟發現血液上層浮著「厚厚的白色豬油」,其三酸甘油脂還飆到300 mg/dl以上(正常值應在150 mg/dl以上),緊急讓他做營養諮詢後,營養師才得知男子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也因為工作而飲食時間不固定,更愛將炸物當成下午茶、晚餐吃,因此被認定為中風的高風險群。營養師劉怡里在節目《醫師好辣》中提到,許多人常對於心血管疾病感到「不痛不癢」,是因為它真的「不痛」,直到家人真的中風後才會有所意識。對此,劉怡里表示,炸物其實和心血管疾病劃上等號,由於油炸食物時,食用油需要足夠高溫,若油溫超過180度,將會產生很多自由基裂變,也就是致癌因子的出現。劉怡里進一步說明,許多炸物都是在蛋白質外面裹麵粉,而這樣便會產生糖化作用,導致慢性病發炎因子產生,這也意味著,炸物就是會危害身體的東西。而上述提及的患者案例,該男子還提到,自己有時壓力大能夠1餐就吃掉1整桶炸雞,更時常會搭配酒來喝,但營養師發現,才短短半年,他的三酸甘油脂就已經超標2倍,成為了中風的高危險族群。為此,劉怡里建議男子應嘗試改變飲食習慣,降低食用炸物的頻率,從一周5天減少至一周2天,而男子在經過2個月的努力後,三酸甘油脂也成功掉到了200 mg/dl以下。

乳癌化療突大出血!朱芯儀認了「卵巢長東西」:上面有毛髮
女星朱芯儀與賈靜雯的弟弟衛斯理(賈子宸)婚後育有3子,組成幸福的一家5口,怎料命運無情作弄,她自2021年底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挺過乳房切除手術與18次化療後,今年初正式宣告「抗癌成功」,不過近日她在節目上竟驚爆,其實卵巢裡有長東西,上面甚至還有毛髮、牙齒。畸胎瘤化療後下體大出血,檢查後才發現卵巢長了顆畸胎瘤。(圖/擷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畸胎瘤化療後下體大出血,檢查後才發現卵巢長了顆畸胎瘤。(圖/擷取自YouTube/醫師好辣)朱芯儀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抗癌經歷,坦言剛做完第一次化療後,下體一度大出血,沒想到3周後進行第二次化療又發生同樣狀況,且連續出血好幾天,「我嚇瘋了,因為化療是會讓月經完全暫停的,所以不應該會大出血。」朱芯儀透露,當時她急忙前往婦產科看診,照超音波、做了抹片等檢查後,竟被醫生告知卵巢裡有顆「小小的畸胎瘤」,且上面還長了毛髮、牙齒,不過由於畸胎瘤太小顆,因此醫生建議不必切除,只要持續追蹤觀察即可,直到現在化療結束,身體機能慢慢恢復後,月經也開始正常報到。

人妻泌尿道反覆感染 向醫訴苦:老公射出來黃綠色還超臭
由於生理構造因素,女性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高於男性,但就有一名人妻常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這讓她求診後在醫師問診下,問出恐和她的先生有關,她甚至表示先生因沒有割包皮,因此常有異味,甚至射出來的精液還是黃綠色,這也讓醫師把先生找來,才發現人妻的老公早已罹患淋病。泌尿科醫師看診完認為人妻的老公也要來檢查。(圖/翻攝自《醫師好辣》)泌尿科醫師歸家豪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經在門診遇上一位女病患,她表示自己長期受到泌尿道反覆感染困擾,檢查後醫師對其問診,懷疑有可能是性行為引起的,因此詢問對方性伴侶的部分,女病患表示先生沒有割包皮,有時會有異味,甚至精液顏色濃呈現黃綠色,每次都很臭。這也讓醫師覺得問題很有可能出在先生上,因此希望女子帶先生來看診,先生來之後就檢查外觀與精液分析,結果發現先生帶有淋病雙球菌,加上精液中白血球含量高,導致受孕機率低,因此先建議病患割包皮後治療淋病,隨後這對夫妻順利懷孕,並在準備生第二胎前回來再找醫師做檢查,有了良好的衛教觀念。人夫一檢查就發現精液中有淋病雙球菌。(圖/翻攝自《醫師好辣》)歸醫師也提醒,若精液顏色特殊就要盡早就醫,包含顏色過白、黃色、黃綠色、暗紅色、棕色等顏色,都不是正常的顏色。精液顏色若非乳白色都要就醫。(圖/翻攝自《醫師好辣》)

台南翁每天早餐堅持「喝一碗」 醫檢查驚見「早期大腸癌」
衛福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報告指出,大腸癌位居第三,許多名人,包括豬哥亮和資深藝人余天的女兒余苑綺,都因大腸癌而不幸逝世。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近日更在節目中透露,他曾遇過一名60多歲台南老翁,每天早上都要喝上一碗當地有名的牛肉湯,不料後來一照大腸鏡,竟發現一顆2.5公分的息肉,切除後化驗才發現是「早期大腸癌」。飲食習慣被認為是影響罹患大腸癌機率的最大主因,陳炳諴最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一位60多歲的台南老翁因胃食道逆流向他求診,經問診竟得知,老翁每天早上都堅持飲用當地有名的牛肉湯,長期下來,這種飲食習慣使他成為三高族群的一員,醫師強烈建議他45歲以上就應該接受大腸鏡檢查,不過老翁仍堅持只做「糞便潛血」檢查。經化驗後,「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陳炳諴見狀立即安排老翁進行大腸鏡檢查。這次檢查中,在老翁的大腸內部深約30公分處發現了一顆2.5公分大小的息肉,這顆息肉經切除並進行化驗後,結果顯示其為一顆「早期大腸癌」,幸好老翁及早發現,成功解決這個問題,並實現了徹底康復。陳炳諴隨後也建議老翁逐漸減少肉食和紅肉的攝入量。急診科醫師柯世佑也指出,紅肉確實是造成大腸癌的最大原因之一,特別是在年輕時大量食用紅肉的情況下,未來罹癌的風險也會相應提高。

危險因子幾乎全中!26歲壯男覺得胸悶 檢查驚見「血管全塞住」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心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急診科醫師柯世佑在節目中分享,北部一名26歲男子因胸悶就醫,原判斷只是情緒焦慮或肌肉拉傷,經掃描電腦斷層後,竟是心肌梗塞,必須進行手術治療;且一問生活習慣及家族遺傳疾病,讓他驚呼:「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幾乎全中。」急診科醫師柯世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透露,過去曾遇到一名26歲男子因胸悶到醫院掛急診,原本看到患者體格壯碩且精神不錯,認為症狀應該不嚴重,只要抽完血、做完說明就能讓對方返家休養,未料心電圖做到一半時,發現該名病患竟是心肌梗塞,屬於下壁梗塞、心電圖ST段上升,需要緊急做心導管,而且「病況十分危急」。柯世佑聯絡心臟內科醫師說明病情後,對方不可置信的反問:「26歲?你確定?心電圖沒問題嗎?」經心電圖報告確認,病患左前降支幾乎完全塞死,且另外2條血管也有阻塞現象,最後手術時在3條血管各放置4個支架。柯世佑懷疑患者有風濕免疫或凝血方面的問題,但檢查結果都未有異樣,進一步瞭解後才得知該病患自小幫助家中經營鹹酥雞攤,長期食用炸物,加上自身有抽菸習慣,還有高血脂、高血壓等家族病史,令柯世佑驚訝的表示:「除了沒有年紀45歲以上及糖尿病,其他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都蒐集滿了。」

嫩妹臭到男友想分手 醫檢查赫見滿口「黃綠色分泌物」:原因出在鼻子
嘴巴如果有異味,不但是健康警訊,還可能影響人際關係。有一名年輕女子有口臭困擾,被男友威脅如果不處理就分手,醫師檢查時聞到濃烈的臭味,還看到鼻腔內都是黃綠色的分泌物,這才發現口臭竟和鼻子有關。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在《醫師好辣》節目指出,口臭不只會讓存款歸零,有時候也會讓愛情學分死當。曾有一名20多歲女子因為口臭就診,被男友威脅「若不解決就要分手」,但她自己卻聞不到臭味,好奇旁人是否聞得到,「她厚鼻孔每天都在聞那些臭味,嗅覺已經失化沒感覺」。吳昭寬用壓舌板壓一下,發現黃綠色的分泌物,如湧泉般竄下來,而且味道相當嚇人,當下想到可能和鼻子有關,檢查赫見鼻腔內滿滿分泌物,還有一些黃綠色的小息肉卡在上面,內視鏡慢慢往內推,結果裡面全是黃鼻涕,以及很多白屑,和紅色肉芽混在一起,場面令人難以直視。吳昭寬醫師檢查女子的鼻腔嚇傻。(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吳昭寬好奇女子平常怎麼清理鼻子,詢問下才得知對方是過敏兒,常常打噴嚏和流鼻水,有時候鼻涕太黏擤不掉,她便把衛生紙捲成長條狀,塞進鼻孔繞一繞,或者用棉花棒,結果碎屑就掉在裡面,「因為她已經塞習慣了,她就忘記有東西在裡面」,時間一久就長小肉芽,一個鼻孔永遠都塞住,所以長期聞不到。吳昭寬指出,女子的右邊鼻竇全部蓄膿,口臭的來源就是慢性鼻竇炎引起,於是立刻將息肉清除,協助洗鼻子並開藥服用,經過一番治療,終於讓男友又回懷抱了。

1歲半幼童做這件事「鼻喉全是餿水」 當場失去呼吸心跳
許多家長經常工作忙到分身乏術,疏於對幼童安全的注意,一個不留神便釀成悲劇。小兒科醫師心痛透露,一對夫妻抱著沒有心跳的1歲半幼童,慌張地送往急診室,救護員插管發現他的的鼻孔、食道及氣管裡竟全是餿水,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之前在兒科急診的經歷,他當時一推開急救室大門,瞬間湧上一股濃厚臭酸味,一對父母焦急地將孩子送往急診室,詢問後才得知,這對夫妻因麵攤生意太忙,將1歲半的幼童放在學步車上,認為這樣相當安全,沒不到一不注意孩子竟帶車跌入餿水桶,等到被媽媽發現時,已經不知道掉進去多久。陳木榮透露,當時媽媽立刻將孩子從餿水桶抱出,不過孩子已經沒有呼吸心跳,全身沾滿餿水,連忙緊急送往醫院,救護員插管急救時,驚見孩子的鼻孔、食道及氣管裡也都是餿水,經搶救後仍回天乏術。為了避免憾事一再發生,陳木榮提醒,盡量別讓嬰幼兒乘坐學步車、螃蟹車,「其實你一坐上去一蹬就可以蹬好遠,發生什麼事都很危險。」絕對不要留孩子獨自在一個空間裡,甚至是離開爸媽視線,看似安全的家中其實都暗藏危機。

深受皮膚潰爛困擾 他吃1物「一週內好轉」:見鬼了
有些民眾會受既有印象影響,減少特定養分的攝取。一名患者多年以來深受皮膚潰爛困擾,多次求醫都找不出病因,直到開始攝取脂肪,吃下幾片五花肉,膚況竟在一週內改善,讓他直呼「見鬼了」。家醫科醫師宋晏仁在節目《醫師好辣》表示,一名患者年輕時期就不攝取脂肪,認為「脂肪會對身體不好」,因此三餐都吃全素,青菜都用水煮,就連一滴油也不加,後來皮膚莫名潰爛20年,多次求醫都找不出病因,才又開始攝取帶有脂肪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患者自從吃下幾片五花肉,膚況不佳的問題竟在一週內好轉,讓他直喊「見鬼了」,而當改回無油飲食,病情2週後又復發,但吃五花肉就好了。宋晏仁透露,後來該名身在美國的患者,甚至專程搭機回台拜訪,對方還在見面的時候特別強調「你在電視上講的事是真的,油不能完全不吃」,分享飲食帶給身體的改變。宋晏仁表示,患者吃下幾片五花肉,膚況一週內好轉了。(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皮膚科醫師趙昭明透露,油脂對於皮膚非常重要,也有保暖、保護內臟的功能,一旦長期不吃油脂,會讓皮膚和身體代謝都出問題;油脂好與不好其實相差很多,要是「吃錯油脂」恐會造成皮膚發炎、過敏,「不好的油飽和脂肪酸多,容易刺激皮膚發炎,假設吃太多這樣的油,皮膚穩定度就會變差。」提到油脂選擇,營養師潘富子建議,可選富含30餘種「橄欖多酚」的橄欖油,因其優異的抗氧化物,有助人體抵抗發炎功效。再者,橄欖油也有較高含量的α型態「維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保護身體像是血管、細胞膜等在內的脂溶性組織,更可預防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結構脂肪酸等脂溶性物質氧化,而對身體的傷害。潘富子指出,橄欖油也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固醇」。她也說明,單元不飽和脂肪可助增加好的膽固醇(HDL),減少壞的膽固醇(LDL),降低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植物固醇以β-sitosterol為主,結構上與膽固醇相似,可和腸道的膽固醇都被人體吸收,否則就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

男狂放臭屁半年以為痔瘡作祟 醫一摸:馬上開刀
一名60歲的中年男因為長達半年都放臭屁,以為是痔瘡作怪,沒想到就診發現腫瘤,需要緊急轉院開刀。醫師表示,放臭屁可以多吃蔬果,如果還沒改善再就醫,而她也教辨別方法。醫師表示,放臭屁可以先多吃蔬果。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在節目《醫師好辣》說,之前她遇過一位60多歲病人,來說想要開痔瘡,因為痔瘡不但讓他出血,還會放臭屁。鍾雲霓聽了疑惑,因為這邏輯有點怪。男子家人說,這半年來真的太臭了。鍾雲霓說,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半年都很臭也是一種警訊,可能有東西爛在裡面。鍾雲霓談到,幫患者做指診,肛門進去接近直腸處,就有一個直腸癌腫瘤,手拿出來,上面還都是血水,和一些爛爛的分泌物和黏液,之後就幫患者轉診開刀,幸好及早發現,沒被腫瘤吃穿到腹膜炎才來。鍾雲霓提醒,如果親友放屁變臭,先多吃蔬果半個月到一個月,因為這樣腸道益生菌自然篩選變好,屁味也會變淡,如果有改善那就知道是吃的不夠健康,下次注意養身就好。鍾雲霓指出,如果做了這些努力,1、2個月還是那麼臭,那代表身體有問題,不要拖很晚才就醫,有一點警訊就要檢查。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台灣近年患大腸直腸癌的病例增加,而大腸直腸癌的人數已超過肝癌,而2成患者是遺傳,8成是和生活習慣和飲食有關,其中每年有5000人死於大腸直腸癌。

這「古早味拌飯」讓6旬婦膽固醇飆升2倍! 營養師:可能血栓中風
烹調時錯誤用油恐讓膽固醇飆升!一名6旬阿嬤有長期糖尿病的症狀,雖然血糖狀況控制良好,卻在一次回診時發現膽固醇過高2倍,甚至超過了400 mg/dL(一般人正常值為200以下)。經營養師詢問後才知,患者平常會自己煉豬油拌飯,而由於豬油在常溫下呈固態、會卡住血管,將可能導致血壓上升、血栓、中風等病症出現。營養師方慈聲於談話性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該患者在確診糖尿病後,便減少了澱粉水果的攝取量,而這位阿嬤認為老人家不能太瘦,會沒有福氣,又聽信鄰居稱「外面那種調和的植物油不健康」,是用化學藥劑去煉的,就決定自己煉豬油來吃。聽聞過後,方慈聲立即向對方解釋,豬油是飽和的油,在常溫下是固體狀,所以會卡在血管壁裡面,久了還會發炎,並引起血壓上升、中風、血栓等症狀,才讓阿嬤驚覺「所以我的血管現在是這樣硬硬的嗎」。營養師建議使用「好油」來預防高膽固醇。(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對此,方慈聲也建議,如果有膽固醇的問題,可以換成橄欖油、酪梨油、苦茶油和芥花油這種「好的植物油」來烹調,但像是椰子油、棕櫚油就屬於飽和度很高的油;若是想吃動物油,因為「有腳」的動物油基本上都不太好,則可選擇魚油這種「沒腳」的動物油。

他「8個月聞不到」以為過敏!竟罹患罕見惡性鼻竇腫瘤 醫示警:1情況要提高警覺
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近日分享,有名患者鼻塞8個月,原以為是自身過敏,因此沒多加關心病情,但最後竟被診斷罹患罕見惡性的鼻竇腫瘤,甚至「整個眼睛都已被壓迫到」。吳昭寬也提醒民眾,只要單側鼻塞一直沒好,就要提高警覺了,因為惡性腫瘤可能已經找上你。吳昭寬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有名40歲的男性患者長期出現聞不到的症狀,因為認為是自身過敏,才導致鼻塞、嗅覺問題,因此沒多加關心病情,問題就這樣拖了8個月,最後老婆受不了,帶丈夫至醫院檢查。吳昭寬替患者進行內視鏡檢查後,竟發現「他右邊鼻孔裡面有1個紅色好大的肉瘤,上面還隱隱在滲血。」後續安排切片檢查後,確認患者已罹患「嗅神經母細胞瘤」,是較為罕見的惡性鼻竇腫瘤,甚至「從嗅覺區整個長出來貼在顱底,整個眼睛都被壓迫到」。吳昭寬提醒民眾,只要單側鼻塞一直沒好,就要提高警覺了,千萬不能大意,因為惡性腫瘤可能已經找上你。

女子經痛狂吞止痛藥 1習慣慘讓「胃破15個洞」
許多人若身體出現疼痛,會習慣吃止痛藥緩解。不過,曾有一名女子因為經痛,狂吃止痛藥,豈料完全沒起色,只好緊急就醫,結果照胃鏡驚見「胃出血破了15個洞」,相當嚇人。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在《醫師好辣》分享,過去有一名35歲女子,平常經痛就會吃1、2顆止痛藥,狀況就會好轉,但某次痛到不行,吃了1顆沒用,所以又繼續吞,總共吃了4、5顆止痛藥,沒想到痛感從下腹部延伸到上腹部,女子發覺不對勁立刻就診。醫師警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不能亂吃。(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蕭敦仁問診才知,女子吃了日本買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裡面含有布洛芬,該成分相當傷胃,結果一照胃鏡,發現胃破了15個洞,還伴隨出血,因此他提醒這種藥不要亂吃,一定要有醫師處方。蕭敦仁解釋,這種藥不是直接傷害胃壁,是因為吃下去時,胃的黏液層不見,胃酸就像散彈槍打下去,一次就破10幾個洞。身為醫師的他,家中會備好各種藥,但止痛藥只備「乙醯胺酚」,其他像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鎖起來,家人沒有經過他同意不准吃,因為對胃很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