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博愛特區貴陽街上的司法大廈,平時總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讓人望而生畏、不敢親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司法大廈有一個近百坪的祕密花園,裡面花木扶疏、綠樹成蔭,各式鳥類棲息覓食,連身披彩衣的五色鳥和「鷹」姿煥發的鳳頭蒼鷹都常光臨,在司法大廈裡面辦公的法官和檢察官等司法人員,中午休息時間經常前往散步乘涼。高等法院前庭長王炳梁在司法大廈內的高院工作多年,對司法院祕密花園瞭若指掌,多次擔任司法院區的環境教育導覽志工,已退休的他表示,司法院祕密花園裡面,最美麗的嬌客首推身披紅、黃、藍、綠、黑五色彩衣的五色鳥,經常棲息在大葉桉樹(尤佳利樹)上,五色鳥與啄木鳥都會在樹上打洞,不同的是,五色鳥打洞是為了做窩棲息,啄木鳥則是為了吃蟲,每到繁殖季節,五色鳥就會找尋枯木啄洞築巢。祕密花園的另一位嬌客是鳳頭蒼鷹,有時牠見四下無人,便鑽進生態池「洗澎澎」,貴妃出浴般地攪動一池春水,讓碰巧經過的司法院官員為之驚艷,有時路過的法官發現牠停在樹梢上,拿起手機拍照時,牠還會舉起爪子打招呼,不知道是要求禁止拍照,還是警告閒人勿近,模樣逗趣可愛。司法秘密花園常有五色鳥(左上)和鳳頭蒼鷹(左下)等嬌客造訪,已退休的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對園內生物瞭若指掌。(圖/黃威彬攝影、陳漢朝提供)此外,也有身披白衣的不速之客會光臨,牠們看似純潔無瑕,其實不懷好意,每次一來就有生態池的魚兒要遭殃,牠們是台灣田野間常出沒的白鷺鷥。高院總務科長陳漢朝指出,高院2012年開挖生態池營造濕地環境,池內遍種荷花,放入台灣鬥魚、錦鯉,與北一女鄰接的重慶南路池畔濕地還種植野薑花等親水植物,白鷺鷥路過發現池裡有這麼多可愛的錦鯉,忍不住把尖嘴伸入水中,捉到錦鯉就吞進肚裡好好「親近」一番,青蛙和蟾蜍也不請自來,清晨和中午時分常見大群白頭翁在林間嘻鬧,松鼠跳躍樹梢,好不熱鬧。據了解,以往這個秘密花園乏人整理,負責維護人員為了省事,經常噴灑除草劑,放眼望去只有數棵老樹和大樹穿插其間,有如一塊廢棄的荒地,直到高院前院長陳宗鎮2012年指示總務科改善花園景觀,希望變得活潑有生氣,繼任院長石木欽也相當重視,並要求在天井種桂花樹,現任院長李彥文則著眼推展一、二審法院綠化,祕密花園遂開闢苗圃區,將復育和繁殖成功的花草樹苗,透過司法院內部的E流網媒合,送給有需求的法院,讓一、二審法院花園都可以大改造。路過司法大廈的民眾如有興趣去祕密花園一探究竟,可在周一至周五上班時間(目前暫無導覽)造訪,說不定會和鳳頭蒼鷹與五色鳥有段豔遇!白鷺鷥不時拜訪司法神秘花園的生態池,不懷好意地望著優游池水中的錦鯉。(圖/黃威彬攝影、陳漢朝提供)
這個秋天,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下稱北觀處)熱情邀請民眾,於涼爽秋日裡走訪觀音山,在豐富生態與滿山綠意的圍繞下,體驗登山活動與步道健行的樂趣!隨著疫情趨緩,越來越多人開始走出戶外、放鬆身心,為鼓勵民眾親近大自然,北觀處於今年(110年)9月5日起,舉辦「觀音觀鷹樂活行腳系列活動」,透過一系列的觀音山猛禽生態導覽、步道導覽、尋寶拍照闖關遊戲,以及行腳樂活遊程推廣等活動,帶領大家深入體驗觀音山的在地人文、生態之美,同時也藉由觀音山的自然美景度過療癒的秋日好時光。悠遊觀鷹 -生態導覽活動今年活動以「走讀觀音山」為主題,在為期二個月的時間裡,預計舉辦超過20場次的導覽活動。由台灣猛禽研究會專業解說的「悠遊觀鷹-生態導覽活動」,將會透過戶外賞鷹路線、觀音山猛禽展示館的實地解說,以及DIY體驗等,深入認識「觀音四秀」大冠鷲、鳳頭蒼鷹、灰面鵟鷹及赤腹鷹等猛禽知識;「綠色走讀-健行導覽活動」則由導覽志工與在地藝術工作者領軍,帶著民眾走訪山林步道,以生動活潑的解說、現地速寫動植物等方式,細細了解觀音山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故事,凡報名參加活動者將可獲得在地特色小禮。綠色走讀行動 -觀音山步道安心遊此外,北觀處更廣邀民眾漫遊觀音山上多條步道,自10月1日起跑的「尋!鷹雄好漢-尋寶拍照闖關活動」,從觀音山上選出6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標景觀,民眾只要與其中任4個地標合影,上傳至北觀處「幸福北海岸」臉書粉絲頁,於觀音山遊客中心服務台出示完整畫面,就可現場兌換特色口罩,限量2000組。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觀音山之美,此次活動也特別結合旅行社、台灣觀巴等業者,推出觀音山套裝旅遊行程,除了有專人導覽解說觀音山自然生態與人文故事,還能視時令體驗一日小農現採綠竹筍或文旦柚的樂趣,當然更少不了品嘗最具在地特色的觀音山風味餐,絕對讓你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在歡迎民眾造訪觀音山的同時,北觀處強調雖然疫情已然趨緩,遊客出遊仍請配合防疫措施並勤洗手,確保自身、親友以及大眾健康,北觀處所有第一線服務人員也會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提供遊客最安全的旅遊環境,讓大家安心遊、平安歸。導覽活動報名網址遊程報名:宏祥旅行社: https://edison.com.tw/st_tour/1pgim01/創新旅行社台灣觀巴: http://www.chtour-cruises.com.tw/bus2.php更多活動訊息請上相關網站查詢:北觀處官網:http://www.northguan-nsa.gov.tw/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https://www.facebook.com/northguan/
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與林務局合作,開設台灣首支黑鳶直播影片,記錄親鳥養育兩隻幼雛的過程。清明節已至,繼3月16日因掃幕大火差點燒掉鷹巢後,黑鳶親鳥竟將掃墓用的「壓墓紙」帶回巢中裝飾,讓網友笑說,「你怎麼把人家祖先的屋瓦帶回來了?」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表示,黑鳶巢最大特色是巢內有許多垃圾,像是手套、衣物、報紙、鋁箔包,甚至口罩等各式人類丟棄物,不是因為黑鳶喜歡髒亂,根據西班牙學者研究,這些「裝飾品」是用來彰顯能力。黑鳶巢的裝飾品愈琳瑯滿目,代表親鳥正值青壯年,戰鬥力滿點,傳達給其他黑鳶的訊息就是「我們不是好惹的」,透過如此「告示」可減少許多無謂打鬥。特別的是,清明時分民眾會在墳墓上壓「壓墓紙」,這是祖先的「屋瓦」,代表子孫有來掃過墓,沒想到黑鳶也將壓墓紙帶回巢中,讓巢中裝飾更加應景。林惠珊說,國外很早就有各種鳥類鳥巢的直播影片,像美國的國鳥白頭海鵰、遊隼、紅隼、信天翁等,透過影片讓保育理念深植更多人心,並為保育物種募款,台灣猛禽研究會之前曾做過鳳頭蒼鷹直播,黑鳶直播則是全台首次。他說,因繁殖季不同,黑鳶直播後接著就是鳳頭蒼鷹直播,有興趣的網友可繼續觀看。國外猛禽直播除了宣傳保育外,也會設有「抖內」連結,希望募集更多資金來保育。台灣民眾若想為猛禽保育盡分心力,也可捐款至台灣猛禽研究會。台灣黑鳶原本遍布全台,卻因農藥、老鼠藥濫用而瀕絕,1990年代全台數量一度不到200隻,近年來農藥加保扶禁用、停辦全國農地滅鼠周後,數量已緩慢回升, 2020年調查數量840隻。
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今年8月成立池上救援中心,專門救治花東受傷野生動物,期望能把握黃金救援時間,為這些「野孩子」創造活命機會,至今已成功救護果子狸、山羌、黃嘴角鴞和鳳頭蒼鷹等珍稀動物,救援團隊為伺候這些嬌貴「病人」忙得足不點地,但對於救不回的患者仍有一份難言自責。本刊調查,野生動物受傷多半歸咎人類活動造成的傷害,直接因素如車禍、吊索及捕獸夾,間接原因則包括貓狗攻擊和誤食毒餌,連超珍貴的台灣特有亞種麝香貓都因此死於非命。野灣動物救援中心人員不多,獸醫與保育員除了要醫治動物,還要出動救援。(圖/黃耀徵攝)保育員廖朝盛提到,上月有隻麝香貓雙腳被吊索纏住被送往醫治,獸醫為牠輸液、消炎並注射抗生素,麝香貓的雙腳卻持續腫脹出血,檢查後驚覺患處因長期壓迫而產生腔室症候群,緊急開刀仍回天乏術。「盡力了卻仍救不回牠,真的會很自責。」廖朝盛回憶,手術過程中,腐敗血液的臭味不斷漫出,而肌肉壞死和肝指數過高,再加上長時間的麻醉手術都讓麝香貓難以負荷,最終在等待甦醒過程中休克離世。看著悉心照護的病患魂斷手術台,縱使已看慣生死,野灣成員的心情仍是五味雜陳,但他們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廖朝盛說,手術結束後,立刻有一窩雛鳥被送來,醫療團隊只能忍住眼淚,拿起奶瓶擔任奶爸奶媽,在遍布荊棘的搶救道路上繼續前行。每隻動物的食物和身體結構都大不相同,野灣成員必須量身打造專屬環境,竭力照顧希望牠們能早日回家。(圖/黃耀徵攝)
野灣池上救援中心是東台灣唯一的野生動物醫院,專門醫治「不會有人付醫藥費」的「野孩子」,8月開幕至今屢創生命奇蹟,還成功救回瀕死的保育類動物鳳頭蒼鷹,成功讓鳥兒回歸天際,鳳頭蒼鷹野放後在醫院外的樹枝停留,看著救命恩人良久才離開,無言感謝也讓醫療團隊有繼續努力的動力。野生動物醫院開張至今已陸續救護果子狸、山羌、黃嘴角鴞等珍稀動物,被暱稱為「坡坡」的鳳頭蒼鷹就醫時,孱弱的連頭都抬不起來,陌生人靠近也無力反抗,所幸憑藉獸醫與保育員辛勤照顧,坡坡逐漸恢復健康,在半月醫治後終於順利展翅翱翔天際。野灣野生動物醫院「病患」包括3隻來自綠島的白鼻心幼獸,獸醫吳昀蓉與保育員廖朝盛為牠們檢查,恢復健康後將會野放回家。(圖/黃耀徵攝)「牠飛出去,在露臺旁的樹枝看我們很久,最後才轉身離開。」回憶坡坡優雅飛揚的姿態,保育廖朝盛的語氣中帶著思念與感動,他提到,野放那日天清氣朗,已經準備好的坡坡從獸醫手中滑出,在坡坡振翼那刻,醫療團隊將關懷化作祝福,期盼坡坡平安回到白雲彼端的家園。「不會有動物說謝謝,也不會有飼主來付醫藥費,我們只想讓動物回家。」廖朝盛說,野灣動物醫院是非營利公益單位,完全仰賴民眾小額捐款維持營運,但相較於狗貓等常見寵物,野生動物對一般民眾而言遙遠又陌生,募款過程也相對艱辛。野灣動物救援中心於今年8月成立,致力於拯救花東地區的各種傷病野生動物,目前正為完善醫院設施及野放設備而積極募款。(圖/黃耀徵攝)廖朝盛說,現已籌備到明年度的基本開銷,但野灣的任務不只在救治,還有回歸前的野放訓練,目前正為完善醫院設施及野放設備而積極募款,但至今尚有近700萬元缺口,希望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守護行列,讓曾經受傷的野生動物在山林重現美麗與活力。
保育類野生動物黑市買賣十分猖獗,台南地檢署日前循線在全台各地執行3波大規模搜索行動後,20日宣布破獲3起大型盜賣野生動物集團,查扣保育類野生動物活體共計19物種64隻,聲押3名嫌犯獲准。檢方強調,買賣盜獵都觸法,呼籲民眾「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檢調發現,60歲陳姓男子得知部分民眾想飼養鳳頭蒼鷹、領角鴞等保育鳥類,先透過資格嚴審的Line群組提供「預購」需求清單,再透過人脈尋找盜獵者捕捉,售價依稀有程度、體積及捕捉難度不同訂價,最便宜約1000元,最貴5萬元以上。在台南市經營鳥園的55歲歐陽姓男子,也接受顧客「指名訂購」服務。今年6月18日南檢檢察官黃銘瑩另案執行搜索時,意外查獲民眾違法購買飼養領角鴞,即指揮台南市調查處追查上游。同年7月31日檢調先啟動首波搜索,查扣保育類野生動物射紋陸龜5隻,並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罪嫌重大且有勾串滅證之虞,向台南地方法院聲請羈押禁見陳姓男子。據查,射紋龜原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生物,因飼養較為簡易,頗受台灣市場歡迎,依體積大小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都有。黃銘瑩釐清盜賣野生動物集團的分工及組織模式後,指揮檢察事務官、調查人員及會同農委會、各縣市政府農政單位,分2波在全台各地執行大規模搜索。檢調人員9月25日持搜索票搜索19處,傳喚13人到案;11月17日搜索18處,傳喚16人到案。這2波搜索行動中,檢調共查扣保育類野生動物長冠八哥、山麻雀、黃領帽亞馬遜鸚鵡、黃頭亞馬遜鸚哥、鉛色水鶇、台灣畫眉、台灣藍鵲、領角鴞等保育類野生動物19物種64隻,分別交由相關主管機關、動物保護協會及地區收容中心安置暫養。經訊問後,認定陳姓男子、歐陽姓男子涉嫌重大且有勾串滅證之虞,分別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