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美股積極型「心臟比大顆」 選高成長股怕震盪還要做這一招資金配置
在投資前,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先行評估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有多少,藉由風險評估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之所以叫「風險」,顧名思義就是「有可能消失不見的機率」。 就像那句常看到的聲明:「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無論是哪一種理財工具都伴隨著一定風險。 然而承擔風險能力可以從年齡、投資策略年限、可接受的 波動等層面來評估,通常可分為保守型、穩健型以及積極型,不過檢測出來的分數高低無關對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而已。給保守型的各位 你們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並根據實用、程序化的原則做出決定。工作中,通常扮演的都是管理、組織或行政等角色。即使是娛樂,你也喜歡選擇那些要求事先計劃的活動,如露營、旅遊等。代表人物有華倫・巴菲特,因為具備計畫的能力,但個性較為保守些,因此適合穩健的「股息成長股」或者「全天候投資配置」。給穩健型的各位 通常喜歡在收集事實數據後再做出決定,喜歡通過理性的邏輯思考引導他人。其實這樣的大腦通常都善於理財,還能夠很好地解決技術問題。代表人物有比爾・蓋茲、馬雲,也因為具備分析能力且較為理性,因此適合主動選股的投 資,包括「股息成長投資」與「成長股投資」。給積極型的各位 你們多是風險的承擔者,期望打破常規,喜歡進行設想,能眞正享受驚奇。代表人物有伊隆・馬斯克、馬克・祖克柏,喜歡冒險刺激,心臟比一般人更大顆,對於新事物與未來科技很感興趣,適合投資營收成長快速的公司,只要看準了目標並投入,就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報酬! 因此,你們很適合投資高成長股!不過成長股投資的不確定性較高,波動也較大,所以我會建議同時可以配置部分資金於穩健的ETF做 6:4 的股債配置,進而降低風險的波動。(以上出自一品文化出版、黃佳文Owen著作《抓住美股小金雞》內容摘要)

要盯的不是盤是你的配置 美股、黃金ETF可以這樣挑
要做好資產配置,並不是分散買股票就好。買一檔All in不好,那我買個10檔總行了吧?錯錯錯!就長期觀點來看,股票當然是報酬較高的資產,但是,我 認為股票長期來說,面對的也是較大的風險,在向上的過程中,將會伴隨者巨大的波動。萬一你的帳戶虧損20萬或者績效-20%,我相信不論是誰都會懷疑人生的。所以呢,在講如何降低波動之前,我想先聊聊兩種模式的投資選擇:1. 最低點投資 每個月以固定資金,找到最低點,進入市場投資。2. 定期定額投資 每個月固定月初(1 號)定期定額投入市場。若以上兩種方法,分別各投入20 年。20年後,「最低點投資」的投報率對比「定期定額投資」的績效,超過約45%。何時最低點會來?只有神知道。但是為什麼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能買在最低點? 「買低點投資」的假設是不可能實踐的。最低點是事後論。因此,我也建議,要進行好的投資配置,可以直接從美股進行分配,讓產業類型的ETF成為投資配置的投資商品。首先,進入美國股市的人,一定要了解 SPY(SPDR標普500指數ETF)。SPY是全球規模最大、交易量最大的ETF之一,另外VOO(Vanguard標普500 指數)也値得認識,目前是全球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ETF,儘管現在已經有其他類似且更低費用的ETF,但它們倆在規模上的地位仍沒有動搖。股票配置SPY的主要成分股包含蘋果、FB、Google等知名企業,成分股總數約 500檔左右,因此,假設你的部分,進行股票配置的時候,我會建議以歷史悠久的SPY進行配置。黃金配置部分,實際投資黃金本身,以追蹤黃金價格的市場表現為投資目標。 我會投資這類商品型ETF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作為對抗股市波動或通貨膨脹的一種方式。上述提及黃金市場與股票市場並無太高的相關性,也可以說是無相關性,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要以黃金做為風險規避的資產類型,可以投入美股與黃金相關的ETF為配置,例如GLD等ETF。(以上出自一品文化出版、黃佳文Owen著作《抓住美股小金雞》內容摘要)

富邦證券拚了! 今年美股等七大海外市場「免收」最低手續費
國人投資美股已成趨勢之一,許多民眾會因海外網路券商提供免手續費服務做交易,降低投資成本,但相關電匯費用也是不容小覷。今天(11日)富邦證券則是率先宣布,即日起至2022年底,包括美、中、港、日、新、英及德國股市等共七國海外市場,全面取消最低手續費,且交易股票、ETF都適用。近年來國內券商複委託投資連年快速成長,近三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24.5%,顯示複委託已成為台灣投資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國內各大券商公告的牌告最低收費為25~50美元,動輒需要交易1~2萬美元才可達到最低收費限制,讓許多想進入美股市場的小資族,增加一些操作難度。美國券商的交易手續費,Firstrade第一證券和eToro e投睿為免費;TD Ameritrade德美利證券則提供美股和ETF免費。美股理財達人黃佳文Owen對此就表示,最多人問的美股問題就是「遊戲規則」,「在國內,複委託又是累積多少才會選擇買入?」會這樣問,主要是因為電匯費用和手續費不便宜,複委託的買賣手續費是有低消的,手續費0.15%,低消要付15 ~20美金,有些券商更貴。美國網路券商最大優勢為手續費低廉,有的券商還標榜零元手續費,但投資人需自行匯款到國外與匯款回來,有的券商要求匯款單據要傳眞或掃描後email到國外進行作業,此項操作並不是那麼的友善。黃佳文指出,跨國匯款的費用,單筆約700~2000元台幣;相較之下,國內複委託出金很便利,且跨國匯款費用由複委託券商負擔。如果是複委託手續費 = 投資本金 *0.15%(如不足20美金,則要直接付 20 美金)。在此手續費的規則下,可以算出20美金 / 0.15 % = 13333美金,以美金匯率28來看,投入新台幣 38萬內,買賣手續費,都是20美金。

最多人問的美股問題「遊戲規則」 這二家券商「免收」交易手續費
有很多人會說,擔心投資美股很複雜,說美股漲跌沒有限制,很害怕,還說要匯款好麻煩。我會跟你說,不要被舒適圈限制了你的行為,只要跨出這一步,外面的世界還很大。能賺全世界的錢,為什麼要執著於台股呢?投資美國股市並沒有那麼困難,只要了解遊戲規則,降低心理恐懼,就能在股市中獲利。TD Ameritrade德美利證券、Firstrade第一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IB盈透證券、eToro e投睿等,皆有提供中文語音或是文字的客服。現在國內大多數券商都可以透過開立複委託帳戶,直接投資美股,相當方便,複委託就是透過國內的券商去海外幫你下單買進股票或 ETF,在台灣買台灣股票時,股票券商會透過台灣的證交所去下單買股票。同樣的,如果需要買海外股票,就是委託券商去國外的交易所(例如:紐約證 交所、那斯達克交易所)也就是你透過你下單的券商幫你 買賣國外的股票,其正式名稱為「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業務」。也有投資人,選擇在網路上向美國的網路券商開戶,大部分網路券商都有提供中文介面以及中文客服的服務,只須上網塡寫資料,就能夠完成開戶,可以說是相當方便。目前美國網路券商最大優勢,不外乎為手續費低廉,越來越多券商開始標榜零元手續費,但投資人需自行匯款到國外與匯款回來,有的券商要求匯款單據要傳眞或掃描後email到國外進行作業,此項操作並不是那麼的友善。跨國匯款的費用,單筆約700~2000元台幣;相較之下,國內複委託出金很便利,且跨國匯款費用由複委託券商負擔。目前美國遺產稅免稅額僅有6萬美元,也就是180萬元新台幣,非常容易被課稅,超過180萬部分需繳交40%的遺產稅,這是非常可觀的數字,對於繼承者可說是相當的傷財。我的朋友這樣問我:「如果是海外券商,通常都會存到多少錢才電匯到海外券商呢?如果是國內,複委託又是累積多少才會選擇買入呢?」 會這樣問的原因,是因為電匯費用和手續費不便宜。然後複委託的買賣手續費也是有低消的,手續費0.15%,低消要付15 ~ 20美金,有些券商更貴。所以該一次買或匯多少比較划算?這裡算給你看:如果是複委託手續費 = 投資本金 *0.15%(如不足20美金,則要直接付 20 美金)。在此手續費的規則下,可以算出20美金 / 0.15 % = 13333美金,以美金匯率28來看,投入新台幣 38萬內,買賣手續費,都是20美金。至於美國券商的交易手續費,Firstrade第一證券和eToro e投睿為免費;TD Ameritrade德美利證券則提供美股和ETF免費,選擇權 $0.65 / 合約;Interactive Brokers IB盈透證券的美股最低為 $0.35,美股交易額 1%(最低 $1)。(以上出自一品文化出版、黃佳文Owen著作《抓住美股小金雞》內容摘要)

加碼分攤卻躺平、投資VIX恐慌指數愈恐懼 美股達人細數錯誤進場教訓
我想我的經驗可以給你一些警示,避免切身之痛。也希望能鼓勵在投資低潮中的你,千萬不要放棄重新進入市場。淨値低於股價就是買?產業趨勢要研究我曾經在搜尋投資標的時,發現了某一企業淨資產,遠遠高於股價。還記得當時的財報顯示,其淨資產為四十幾塊,而股價只有十幾塊,當時的心態是,這麼好的投資標的,我買到賺到!後來發現,像這種菸屁股型的股票實在不是好標的。當時的我,無視於公司體質的變化,沒有研究為何股價低於淨値,也沒有去理解為什麼此公司股價可以變化那麼大,還不斷的加碼投資。殊不知整個產業已有巨大的改變,公司無法因應環境與市場變化,導致此公司的衰敗之路。在那之後,我了解了投資標的產業風險,而也不是單單依據淨資產與股價,就可以判斷價格的漲跌。 再看好的股票,也不要全放在一個籃子? 後來,我看市場上金融股的各項數據與未來預估走勢皆為績優,於是,將資金大部分都於投入於金融股,並沒有做好所謂的分散風險,當2018年歐洲債務危機,重挫了我的投資績效。那麼,挑選「投資標的」利基點是什麼? 我舉美國電信公司的例子,因為我在美國短暫工作過,用的是這家電信公司的服務,所以投資。每當殖利率5%的時候,我就會進場,每高於5%我就持續買進,不斷的重複此加碼的操作,但股價卻是不斷的下降,我想要加碼來分攤成本與費用,最後反而躺平了!我那時才發現,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必須明白投資這間公司的利基點,並且要問自己為何投資?而不是一直將成本攤平。 我們都知道,許多人進行加碼攤平的操作,純粹是想讓損益沒有賠掉那麼多,但是任何操作技巧,始終都還是要回到「為什麼要投資這間公司?」來做為利基點。 買入點的價格是很重要的。當某分析師說什麼,或者朋友建議什麼的時候,你都會想要試試看,這很正常,這也是每個投資者必須之路,我也不例外。VIX之誤:投資恐慌指數,結果就是讓你很恐慌 我發現我在投入恐慌指數之時,我是更恐懼了,因為其指數上上下下,漲跌幅巨大,自己承受不了。後來的我意會到,恐慌指數並不是拿來操作的,正確的恐慌指數是當作指標來觀看,或者避險就好。對於投資,有時候慢慢來,比較快!請相信時間的力量 巴菲特早年投資,也沒有做到過 「一年翻幾倍」的驚人壯舉。觀察後我才發現,巴菲特是把他那兩條投資原則:「一,不賠錢。二,記住第一條,做到極致。」(以上出自一品文化出版、黃佳文Owen著作《抓住美股小金雞》內容摘要)出身資訊工程師的黃佳文,第一張美股就是買自己最熟悉的蘋果公司。(圖/黃佳文提供)

台股不會做沒關係 買美股前他靠這個嗅覺敏銳先當電玩場主
投資美股時,我非常喜歡挑選美國的「高成長型+股息成長」股票,找到這樣的股票,有如找到投資金雞母,能為自己創造源源不絕的金蛋,那會幫助我在投資上高枕無憂。在講投資美股之前,我得先講,我始終認為「養成商業嗅覺的敏銳度」是至關重要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美股與台股不同,多的是一般人能觀察到的商業品牌和行為,如果你能鍛鍊自我的商業嗅覺,就有機會選到你的金雞母。不過,「商業敏銳度」絕對不是與生俱備,除了從小的生長環境之外,我覺得還有兩件事情非常重要。第一個是:保持好奇心。我們對於一間公司進行新事物的探索之際,除了建立相對應的知識之外,同時也需要對於現況,甚至是未來的細緻觀察。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外,我都盡量接觸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人、事、物,即便是簡單的交流,都可以保持好奇心的去理解他們在想什麼,煩惱什麼,需要什麼。世界在流行什麼,又有什麼是未來的趨勢所在,這其中就潛藏巨大的機會。第二個是:對於財富的渴望。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眞的是一點都沒錯!如果我們對於獲取錢財沒有渴望,那麼錢財自然是不會向我們靠攏。無論是小時候的小生意、小買賣,到現在的開業創業 與股票投資,都是對於財富渴望所體現的商業過程,財富的多寡取決我們有多渴望,就好像我們小時候談戀愛一樣,只要我能與妳在一起,什麼我都願意做!我常開玩笑著說:「如果有這種心情,不變成首富也很難!」商業嗅覺一般來說有兩種人擁有,第一種是商業天才,就是商業頭腦很高的人,天生會做生意。我曾經讀過一本書,主角從小就會做生意,第一份生意是跟著家裡賣高級水果,第二份商業模式因應趨勢發展為數位化的交易平台,讓有購買需求著不用出門,只要在家裡動動手指就可以購買到高級水果,同時也在建構自己的商業模型,並且不斷的優化。 第二種人是一直在商業模式中揣摩的人,整天想著商業,和健身一樣,堅持下來了,總會有點效果。我的第一個商業模型:自己當電玩場主我的生長背景較為特殊,自小家中經營賭場,就是街坊鄰居會到我家打牌摸一把那種,各式各樣的人在家中來來去去,從旁看他們打著牌,我也開始學習著各種博弈遊戲,每項博弈又有不同的的遊戲規則,每個規則底下又有不同的策略,也需要思考如何贏得博弈的賽局。這開始培養了我對博弈思考,獲利期望値,以及數字計算上的敏銳度。現在看起來,都是讓我獲得後來對於經商創業、股票投資的最初的養分。(以上出自一品文化出版、黃佳文Owen著作《抓住美股小金雞》內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