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連假長達9天,可惜天公不作美幾乎日日都在下雨,加上疫情攪局,不少民眾選擇待在家中,一邊吃著美味的零嘴一邊追劇、收看過年特別節目,但零嘴吃多了容易累積熱量發胖,食藥署4日就在臉書分享有關過年零嘴的小知識及購買的小撇步,要讓大家買的安心、吃得更開心。食藥署日前在臉書PO文分享了有關瓜子、開心果、牛軋糖、魷魚絲等好吃零嘴的相關小知識如:開心果為何會開口笑?瓜子又是什麼種子等答案來滿足眾人的好奇心,一起來看看吧!瓜子是什麼種子?市面上常見的瓜子種類包括專門取籽來用的特殊品種西瓜種子,以及食用向日葵的種子,又叫葵瓜子、香瓜子。一般製作瓜子食品的方法是將種子浸泡、清洗之後,加入中藥材、醬油或食鹽等調味料一起煮,增添風味,最後再經過炒製或烘烤而成。由於瓜子在採收、運送、儲存或販售時,如果暴露在高溫潮濕的環境,容易產生黃麴毒素,因此購買瓜子時,最好選擇有完整包裝、外觀沒有發霉變軟的,而拆封後也須冷藏,以保新鮮。開心果為什麼會「開心」?因為果實內外成長速度不一樣。開心果果實成長期間,果皮先變硬,果仁才在裡面慢慢長大;果實成熟後,如果果仁長得太胖,就容易撐破果皮,形成一道裂口。假如自然生長的果實沒有裂口,加工時往往也會以機器開縫,以符合開口笑的產品形象。為了讓開心果賣相更佳,有些廠商會以二氧化硫漂白,或者加入調味劑染成紅色,建議挑選色澤呈現自然暗黃的開心果,避免購買外觀雪白、色彩鮮艷或是帶有黑色霉點的商品。包牛軋糖的糯米紙真的是糯米做的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有些牛軋糖、核桃糕外面裹的透明糯米紙,其實成分中沒有糯米,而是使用澱粉和明膠製成。沒吃完的牛軋糖可以放冰箱冷藏,才不會因天氣變化而軟化變形、失去原本的風味。鱈魚香絲裡有鱈魚嗎?答案也是不一定。有些鱈魚絲會使用其他魚種的魚漿製成,民眾可以根據外包裝上註明的魚漿成分來挑選產品。另外,除了鱈魚香絲之外,魷魚絲也是常見的過年零食,魷魚絲一般都用魷魚製作,但正常的魷魚絲顏色是自然的黃咖啡色,吃起來有海鮮味,若是加了二氧化硫、香精,外觀顏色就會偏白,吃起來有奇怪的化學味或酸味。雖然鱈魚香絲和魷魚絲加工時都經過乾燥處理,但是開封後若沒吃完,最好冷藏避免腐敗變質。最後,食藥署也不忘提醒民眾,在挑選過年零食時,應盡量選擇有完整外包裝的產品,比較不容易受到汙染。如果包裝上清楚標示內容物名稱、食品添加物名稱、製造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和有效日期,比較值得信賴。此外,零食、糕點雖然應景又涮嘴,但最好還是根據食品營養標示、成分及熱量每日適量食用,以免過完年以後,肚子蹦出「游泳圈」,連身體健康也跟著跳水。食藥署揭密過年零嘴知識。(圖/翻攝自食藥署臉書)
前兄弟象名將王光輝今早因肝癌病逝,享年56歲,由於消息來得太突然,王光輝又正值壯年,因此讓各界相當震驚。兒子王威晨在臉書上透露,去年球季末王光輝確診肝癌,沒想到已經是晚期,後來經多種方式治療仍不敵病魔。40歲的張先生也有同樣經歷,身為B肝帶原者的他,每年都會定期回診,沒想到某一次回診竟發現罹患肝癌。他說:「那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怎麼會來得這麼快!直接從B肝帶原變成肝癌!」當時張先生的太太才剛生產完,還在坐月子,全家人還沉浸在新生兒 到來的喜悅中,卻被告知罹患肝癌,「第一時間其實也不敢跟太太說,直到要入院時才跟她坦白,我們其實也沒有特別沮喪,碰到了就一起積極面對。」張先生聽從醫囑積極治療,入院開刀,共切除了兩顆大小分別為 4.5 公分以及 5.2 公分的腫瘤。肝癌位居台灣癌症死因第2位,由於早期無症狀、易被忽視,所以有「沉默殺手」的稱號,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其中B肝占比將近8成。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肝病3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建議有危險因子就要定期檢查,否則若出現上腹部脹痛、咳嗽、呼吸窘迫、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經是肝癌晚期,無法手術,只能依靠標靶藥物作為最後手段,存活率自然相當低。在醫師建議下,張先生後來接受標靶藥物治療,所幸病情控制不錯,除了甲型胎兒蛋白數值大幅下降外,甚至在影像上也完全看不到任何腫瘤,現在張先生只期待可以陪著女兒一起長大。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研究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黃麴毒素較常見於花生及其製品(例如花生糖、花生粉、花生醬等等)、玉米、開心果以及乾豆類,如果保存不當,由於台灣氣候溼熱,就很容易孳生黃麴毒素,消費者難以瞭解食品在製程中的加工以及後續的儲存情況,建議選擇值得信賴的商家,不要購買標示不清及來路不明的食品。
64歲的黃先生是位經商有成的企業家,近日來覺得上腹部悶漲不舒服,但是一直沒有去看醫生。最近才被太太拖著來到消化內科門診。第一眼看到病人時,就覺得臉色蠟黃,手腳瘦小卻肚子脹大透著古怪。黃先生表示,30年前曾經被醫師診斷過B型肝炎,這麼多年以來都沒有任何不舒服,也從不放在心上。立即幫忙安排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黃先生的肝臟有一個約11公分腫瘤。全家都很驚訝,當初以為只是普通的肚子不適,沒想到結果是肝長了一顆大腫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謝文斌表示,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就算長了什麼腫瘤,只要不大到一定程度,通常是不會感到有不舒服的症狀發生。肝臟功能複雜且重要,它主要有代謝、解毒、熱量儲存、分泌等功能,只要遭受傷害,生命也將會受到嚴重威脅。其中很特別的一點,肝臟非常厲害,能自行修復損傷,即使切除部份也仍然能夠正常地運作。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萬人左右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謝文斌說明,肝臟腫瘤一般可分為良性及惡性腫瘤,是國人容易罹患的癌症之一。然而,一般肝臟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因而失去接受治療的最好機會。肝臟的良性腫瘤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除非長得太大而引發問題,經外科手術就能治癒;肝臟的惡性腫瘤有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轉移性肝惡性腫瘤及肉瘤和血管肉瘤等,需要依病人不同情形而接受不同程度治療。現在社會資訊流通快速,大眾對健康意識的注重也大幅提升。門診民眾常常會問自己是不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回顧主要文獻,危險因子可以歸納以下幾個主要:(一) B型及C型肝炎。臺灣的統計資料顯示出有80%~90%的肝腫瘤病人是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二) 病毒性或非病毒性慢性肝臟疾病,主要就是肝纖維化及肝硬化。一般民眾常常以為要先有肝硬化才會產生肝癌,其實不然,肝纖維化就有變成肝癌的風險。(三) 食用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發霉的花生、大豆等。(四) 使用不當藥物,如未經醫師處方之成藥及草藥。(五) 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癌症,通常腸胃道、肺臟及乳房部位的癌症較容易轉移至肝臟。(六) 家族性遺傳因子。(七) 酒精也是一個重要因子,臺灣人在許多聚會場合都有喝酒應酬習慣,許多男性同胞常常為了生活也把自已的肝給賠掉。最後提醒民眾,如果發現體重下降,不明原因的腹脹肚子痛、皮膚搔癢、噁心、嘔吐、食慾降低及觸摸到腫大上腹部的這些徵狀,就應該盡快到消化內科(肝膽胃腸科)就診。對於有肝癌高危風險而有肝硬化的病患,大部分都會建議每6個月做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預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規律回診,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並且遠離誘發因子。謝文斌建議民眾,臺灣相對國外是一個醫療可近性很高的地方,若是有肝(或肚子不適)的問題,還是要好好的找一位消化內科(肝膽胃腸科)醫師看診做檢查,若是醫師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回診追蹤,就要好好遵照醫囑,以免可以早期處理的問題,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黑乎乎的蟑螂讓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這世界上竟然有人將牠們當作寵物飼養。近期中國大陸線上購物網站淘寶,就有賣家在網上賣起各式種類的蟑螂,最高甚至一隻要價1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5元)。綜合媒體報導,中國大陸海關近期在進口貨品中截獲了一種大型蟑螂,名叫馬達加斯加鳴蠊,這種特殊的蟑螂會發出呼呼聲,還會打架,被不少人當作新型寵物養,因此要價不斐。打開中國大陸淘寶、閒魚寶貝這類線上購物網站,不只可以找到生活必需品,也能看到各式活體生物販售,除了各類型的蟑螂、甲蟲、蛇,甚至螞蟻,都可以在上述購物網站訂購活體。海關總署全國病媒生物監測工作組組長曹敏指出,隨著中國大陸國際貿易範圍擴張、國際旅遊以及海外線上購物風潮興起,有越來越多外來動植物藉由貨運方式被引進中國大陸,造成當地本土生物與環境生存危機。「蟑螂什麼顏色都有,有時美得如藝術品,但這不能成為將它視為寵物的理由」,曹敏表示,蟑螂會分泌高致癌黃麴毒素,對環境清潔、食品衛生等都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被作為生物戰的武器,因此海關會設下嚴密的風險監控,嚴防各類蟑螂入侵。雖然為了避免進口外來動植物造成的環境危機,中國大陸嚴格規定禁止攜帶、郵寄未有檢疫證書和疫苗接種的動物入境,但仍難以防止有心人士鑽漏洞;上海郵局海關本月6日就表示,在入境貨物中,發現一包用塑膠袋裝著的活體青鱂鱼,而該郵件的申報品名竟然是「果汁」。
農曆新年連假結束,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發文,分享一張拜拜用的粿的照片,表示食物的模樣已經變得相當可怕,但婆婆卻仍堅持可以吃,女網友不禁疑惑,「真的有人敢吃嗎」?該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二館」發文,表示過年期間拿來拜拜的粿都已發霉,但婆婆卻仍堅持不准丟掉,認為食物上頭的黴菌只要清除掉,就還是可以煎起來吃,原PO因此好奇詢問網友們:「以前的人真的都這樣嗎」?從照片中可看出,原本應該乾淨的粿上面已佈滿灰綠色的黴菌,且範圍遍布整塊粿,原PO文末也問道「真的也人敢吃嗎」、「我負責煎但不敢吃」。其他網友看到照片相當驚訝,表示很多長輩真的都以為發霉的食物只要切除掉就可以吃,「上年紀的都會這樣捨不得丟,我家也是」。營養師表示,黴菌從開始滋生到肉眼可見大約需要1週,即使食物外觀沒異樣,但是孢子已經深入食物裡。有研究指出,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食品,即使用超過100度的高溫烹調,仍然無法去除毒性,嚴重可能導致感染肺部、腦部、肝臟或骨頭。
大陸黑龍江近日發生一起一家九口的食物中毒事件,至少已有8人因此死亡,肇因就是自製的「酸湯子」,而使用的食材已在冷凍櫃放置整整一年,其實就算不是使用冷凍已久的食材,自製「酸湯子」也是風險極高,據中國《梨視頻》報導,遼陽市小屯水泥廠職工醫院醫師、前院長衣華貴表示,5年前曾有一家四口在吃下「酸湯子」之後,短短30小時內一家人紛紛中毒身亡,當時檢驗出的毒性竟是砒霜的20倍以上,相當驚人。根據陸媒報導,「酸湯子」是一種源自滿族的食物,流行於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和黑龍江東部,是以玉米水磨發酵後製成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黑龍江一家總共12人,其中3人因為不喜歡「酸湯子」而沒有吃,因此逃過一劫,其餘的9人都檢驗出黃麴霉素中毒,報導稱,大陸報導指出,黃麴霉素是一種有強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黃麴霉及寄生麴霉等另外幾種霉菌在霉變的穀物中產生,如大米、豆類、花生等,號稱是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黃麴黴素又叫做黃麴毒素,已知的黃麴毒素超過20種,其中最毒的是B1、B2兩類型,最主要危害的器官是肝臟,長期或一次接觸大量黃麴毒素可能導致肝衰竭、急性肝炎等症狀,嚴重可致命。由於黃麴毒素可以耐高溫,所以就算加熱也無法消滅,預防之道只能從食物本身把關起,購買大米、豆類、花生等穀物時要注意外觀是否有異狀、霉斑,也要保存在乾燥、陰涼處,開封後要冷藏並盡快食用完畢,才能避免黴菌滋生。根據世衛組織研究,每公斤食物中如果含有1毫克的黃麴毒素,就可能會導致中毒。顏宗海說,台灣目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集體黃麴毒素中毒死亡事件,但由於氣候較為溫暖潮濕,仍要注意食物保存安全,尤其像花生粉、花生醬等這類較常食用的花生類產品,開封後一定要密封、並冷藏或冷凍保存,較為安全。
連假是閤家團聚的最好時機,一家人聚餐特別溫馨。不過,大陸卻在十一連假發生家庭集體中毒的悲劇,9個人一起吃完當地的風味特色料理後,全部食物中毒,最終造成7人死亡,剩下的2人還還沒脫離險境。據了解,他們所吃的美食,食材已經在冰箱冷凍有1年之久,有可能是造成他們食物中毒的原因。以玉米為原料的酸湯子麵食。(合成圖/百度)綜合陸媒報導,這件悲劇發生在黑龍江雞西市,10月5日一名王姓男子和8名親人在家中聚餐,享用當地一種特色麵食「酸湯子」,這是滿族在夏季常吃的料理,原料是自然發酵、產生酸味的玉米,再做成麵條的形狀後煮食。當地人吃酸湯子就像台灣人吃滷肉飯一樣常見,沒想到卻會發生這種意外。王男等9人送醫後,7人急救失敗,宣告不治,被初步判定是「黃麴毒素」導致中毒。據維基百科內容,黃麴毒素有強烈生物毒性,常由黃麴黴及寄生麴黴等另外幾種黴菌在黴變的穀物中產生,如大米、豆類、花生等,是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報導指出,他們吃的酸湯子已經在冰箱裡冷凍了整整1年,黃麴毒素嚴重超標!沒想到開心一起吃飯,竟成為一家九口最後的聚餐,令人相當感慨。
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驚傳罹患肝腫瘤,需要緊急進行活體換肝手術,但也有許多肝癌患者其實不菸不酒、生活正常,卻仍罹患肝癌。其實生活中有許多致癌因子都可能誘發肝腫瘤,例如長期酗酒恐怕也會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而B型肝炎、C型肝炎其實才是引起肝癌的最主要原因。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資料指出,罹患肝癌的高危險群包含: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B型肝炎帶原及C型肝炎感染者、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但肝癌成因相當複雜,通常由許多致癌原因相互作用,經過許多過程才會形成肝癌。另外,根據研究結果顯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每年在台灣約有7000人死於肝癌,60%到70%是B型肝炎引起的,20%到30%是C型肝炎所引起。而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可能也會導致肝癌發生,醫學研究也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酗酒則會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間接增加致癌風險。肝是沉默的器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若是罹患肝腫瘤,隨著肝腫瘤的大小、位置,仍然有以下症狀能看出來,及早發現可能罹患肝癌:1.上腹部脹痛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保肝衛教手冊》指出,肝臟沒有痛覺神經,但肝臟表面的包膜上有,如果肝癌剛好長在表面,即使體積很小,一旦頂到就可能覺得上腹脹痛。2.疲倦、食慾不振、腹脹、體重減輕當腫瘤快速生長,身體會疲倦、食慾不振、腹脹、體重減輕等症狀,多半已是肝癌晚期。3.黃疸若肝癌長在膽管附近,侵入總肝管或總膽管,導致肝內膽管擴張、出現黃疸。也可能是肝腫瘤太大,導致肝臟組織被肝癌組織取代,也會產生黃疸。4.下肢水腫、腹水、吐血如果肝癌長在門脈、靜脈附近,很容易跑進血管內,造成下肢水腫、腹水、腹脹或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輕者可能會黑便、血便,重者大量吐血。5.急性腹痛肝腫瘤如果破裂出血,會突然腹部劇痛、休克昏厥。肝癌也可能轉移,若是轉移到股骨就會引起疼痛,轉移到腦部則會頭痛、噁心、意識昏迷,轉移至肺部會咳嗽、咳血,且多半是在肝癌晚期才會出現轉移。
大陸一名25歲陽光型男因腹痛月餘,前往醫院就診,沒想到卻發現竟是肝癌末期!醫生表示,許多肝癌患者一開始都沒有症狀,但其實很久以前就已被病毒感染,直言型男的病根「25年前就已經埋下了!」據《杭州日報》報導,西溪醫院腫瘤科醫師餘吉仙表示,這名型男外表陽光、身材瘦高,當初就醫只是因為單純腹痛,時間大約已有1個月;醫生診斷後確認他已是肝癌末期,但他不肯相信,輾轉找上餘吉仙。其實型男2年前體檢就已發現自己有B型肝炎,但因為感覺不到異樣,也就沒有特別注意。他說:「今年2月,我左上腹開始感覺刺痛不適,有時左下腹也跟著痛,厲害時痛得渾身冒汗。」於是3月23日到醫院檢查,卻發現已是癌末,讓他和家人都大受打擊。餘吉仙檢查後表示,患者確實是癌末,而且他不只錯過手術最佳時間,也已失去肝移植的機會。他認為患者25歲癌末必定事出有因,仔細做家族調查後發現,患者的母親是就有B型肝炎,很可能藉由母嬰垂直傳染,導致型男也得病,「雖然他今年只有25歲,但感染乙肝(B型肝炎)可能已有25年。」「晚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12.9%。」餘吉仙說,由於肝癌患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所以高危險群的定期檢查是相當必要的。報導指出,肝癌的高危險群包含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飲酒過量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者、肝硬化患者、常食用遭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都需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