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科技成2023 CES熱點 工研院:「物宇宙」商機比想像中更快實現
今(2023)年全球開始擺脫疫情干擾回歸常態,隨著行業的逐漸適應及業務重啟,科技浪潮會湧向何處?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堪稱年度科技業風向球,也是全球突破性技術及創新應用的試煉場,為協助產業掌握2023年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日前舉辦線上「展望2023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專業分析師分享5個最新觀察洞見。(一)2023年消費電子景氣仍面臨考驗 CES 2023展會新創動能不停工研院指出,受到通膨壓力、俄烏戰爭未歇、疫情延續等多重不確定因素,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成長普遍性放緩,有待創新應用帶動新成長動能。由於智慧電動車市場逐漸成熟,今年共有逾300家車商參與展出,幾乎已成為東京車展、法蘭克福車展、底特律車展等三大車展以外,全球第四大車展;此外,以5G、AIoT、高速運算、感測融合、Web/3D等關鍵技術,驅動各種創新的落實。觀察CES 2023,創新科技主題上仍然吸睛,包括:各種移動載具的自駕化與電動化、沉浸式健康與健身體驗、元宇宙、智慧居家聯網、環境永續創新等議題為展示重點。(二)個人至家庭體感影音再進化 物宇宙商機將快速發展雖然全球已由疫情居家回歸正常的生活模式,元宇宙數位孿生發展已成大趨勢,透過虛擬化(virtualization)及沉浸式體驗(immersion)的兩大技術融合的「物宇宙(Metaverse of Things,MoT)」商機預期將比我們想像的更快實現。從家庭、個人、乃延伸到汽車座艙的空間,均較疫情前更強調私領域沈浸感氛圍的建立,透過優化顯示螢幕與使用者互動連結感受。在家庭的應用情境上,尺寸及畫質為廠商首要競逐戰場,透過 80 吋及 8k 高畫質螢幕,嘗試建立以電視為主的家庭客廳連結中心,回歸電視本質的硬派訴求;同時OLED持續發展各種變形,透明、可撓、3D等應用於特殊利基型市場。在個人的應用情境方面,更多VR穿戴裝置上身:除了VR頭盔外,包括衣服、手套、護具等也成為提高沈浸感的配備。借助於 AR/VR 的快速發展,逐漸由專業領域走向個人日常,並加入AI 智能,打造專屬個人化的服務應用,更推波助瀾 AR/VR 由酷炫步入實用性的階段。在車室空間的情境發展上,除了配置更多的顯示屏幕,汽車擬人化提高也使得人機介面不再只停留在單向的語音控制指令,包括BMW、SONY等大廠均嘗試建立人與車能夠進行情感交流的造車工程。(三)疫後健康科技從醫院進入家庭生活 成為新的家庭健康樞紐未來,疫後健康科技將如3C科技進入家庭生活,以往昂貴的專屬教練或營養師,透過科技進入醫學領域後,普羅大眾皆能輕易獲得相同的服務體驗,例如:搭配視覺、壓力感測及情境輔助,屋內變身運動健身房,室內運動更有樂趣;此外,自行車、滑板、直排輪等移動型運動器材均加入電動化行列,除了可增加運動距離外,也可擔任通勤的另一選擇,但電池的輕量化發展為影響關鍵。在增進愉悅生活的面向上,藉由將日常生活小物科技化,則可降低壓力、焦慮、不安、失眠等負面生理狀態。例如韓國MotionPillow止鼻鼾智能枕可感應打呼聲,自動充氣調整枕頭高度,可自然改變打呼者頭部睡姿,停止打呼,增進全家人的睡眠品質;生活日常用品也開始加入自駕功能,例如:加拿大公司GluxKind推出名為Ella型號的嬰兒推車,由於車身具有感應雷達及電池,可跟隨主人行動,自動前進或剎停(遇到障礙或是主人停止前進)。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自主移動設備可降低執行家事之負擔,但信賴度仍需提高,才能達到生理及心理負擔的雙重釋放。(四)汽車科技進入開放競爭時代 聚焦安全、娛樂、連結、自駕4大趨勢汽車相關科技是今年關注度最高的主戰場之一,車用領域的廠商越來越不侷限於傳統的汽車供應鏈,隨著車輛的智慧化和電動化程度大幅提升,車用電子也走向開放,迎來各業界的生力軍;隨著高階車用晶片運算力的提升,推升自動駕駛發展,車用半導體將迎來高速成長,高階中央電腦晶片三巨頭已然成型,Nvidia、Qualcomm、Mobileye 的研發規劃接近,車用生態系的建立,將是搶攻市場的關鍵。工研院觀察今年汽車科技的四大亮點趨勢:第一,大量感測器被導入座艙內,進行駕駛者狀態的監控,保障行車安全;第二,在車內的時間也將被更積極地運用,可將遊戲導入車用系統供乘客娛樂外,讓駕駛在等待充電的時間能夠更徹底的放鬆。第三,透過車用系統與家用系統的連結,讓住家與汽車兩個場所進行交互控制,無縫連結以幫助管理時間。同時,自動駕駛的程度也持續提高,可預期相關技術成熟度和導入商用市場的規劃都將展現於不久的未來。正當車用供應鏈正在大革新之際,這也代表著臺灣廠商進軍汽車產業並扎根的機會來臨。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優勢,包含晶圓代工、專業晶片設計、開發客製化晶片、通訊及影像處理技術等都是很好切入車用供應鏈的機會。(五)「連結」與「永續」是智慧家庭的兩大重點趨勢全球被疫情襲捲的這幾年,強化人們對居家環境的重視,也創造出各式需求,從臥室、廚房、浴室到居家安全監控,都持續推出幫助生活更便利、使用更直覺的電子產品。家電的個人化趨勢顯示家用電子產品已從滿足基本功能需求,進階到打造生活品味的一環。工研院觀察,無縫且直覺的連結體驗是家用電子產品能夠更加深入市場的要素,除了各大品牌持續耕耘的互聯技術,由Google、Amazon、Apple等廠帶頭發展的智慧家庭標準Matter的正式推出,高度整合家電產品互相溝通,也強化了眾廠商對智慧家庭市場的信心,預期Matter的開放生態系將為智慧家庭帶來新一波成長。另外,永續也是各大廠商努力執行的目標,紛紛推出更加環境友善的技術和產品,例如:韓國家電大廠三星發表眾多家用電器節能技術,致力打造Net Zero Home;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發表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提供一站式管理智能家居電源及蓄電需求的解決方案,降低管理的複雜性。工研院預估,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受惠創新消費型電子產品帶動下,在未來持續保有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3.2%的正成長動能,預期至2026年,全球消費型電子用半導體市場可達801億

CES搶商機1/AMD狂攻英特爾及輝達 鈺創、工研院各秀AI技術新應用
堪稱是每年全球科技趨勢前哨站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onsumerElectronics Show,CES)1月5-8日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AI(人工智慧)再度成為科技大廠角逐重點,包括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及超微(AMD)及台灣鈺創(5351)子公司帝濶智慧科技及工研院等都展現最新技術,AI大戰仍方興未艾。除了CES外,隨著疫情趨緩,主要的電子展也將陸續登場,接下來2月27日開始有在西班牙巴瑟隆那舉辦的全球通訊大會MWC,6月13日在美國洛杉磯將登場的全球最大電玩展E3,以及9月1日在德國柏林的歐洲消費電子展IFA。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LisaSu)在CES展示公布代號為Instinct MI300的晶片,也是AMD首款資料中心/HPC級的APU,一顆晶片內塞入了1460億個電晶體,跟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伺服器GPU Ponte Vecchio電晶體數量是1000億個以上,輝達(Nvidia)的H100則整合了800億個電晶體,明顯高出一截。AMD超微推出首款結合AI加速的筆電處理器Ryzen 7045,執行長蘇姿丰指出,在AI處理效能方面,比蘋果的M2處理器高出20%。(圖/翻攝自AMD臉書)這麼多的電晶體的優勢,讓MI300的AI訓練性能相較於前一款的MI250X,提高了8倍,因此能將ChatGPT等大型AI機器人的訓練時間,從幾個月縮短到幾週。蘇姿丰也點明,「這個晶片產業的下一個重大挑戰,是為接下來的功用提供更好的運算性能,也就是處理更多的數據,以支援下一代的高效能運算和AI。」另外超微也推出首款結合AI加速的筆電處理器Ryzen 7045。蘇姿丰指出,Ryzen 7045採用台積電(2330)4奈米製程,在AI處理效能方面,比蘋果的M2處理器高出20%。輝達則是公布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的重大更新,並更廣泛開放 Omniverse DeepSearch功能,透過AI方式使用自然語言或2D圖像搜尋3D物件資料庫,以在龐大的3D物件資料庫更容易找到符合條件的物件。台灣記憶體廠鈺創旗下公司帝濶智慧科技自力開發的DeCloakFace混淆影像AI深度學習臉部辨識解決方案,拿下CES 2023創新獎(圖/翻攝自帝濶智慧科技臉書)台廠部分,帝濶智慧科技自力開發的DeCloakFace混淆影像AI深度學習臉部辨識解決方案,今年也拿下CES 2023創新獎,該解決方案可在不洩露個人資訊且無需透過硬體金鑰或帳號密碼情況下即可進行安全的人臉身份驗證。eCloakFace透過高效的雲端或邊緣計算只需要一張混淆人臉即可進行微秒等級的AI訓練登錄。在身份驗證過程中,也沒有人臉照片被儲存或傳遞,避免人臉隱私洩露。DeCloakFace也獲得CES 2023創新獎,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表示,DeCloakFace由帝濶智慧科技(DeCloak)所自力研發,是一家隱私計算公司,公司目標是在讓個人數據隱私變得容易及可管理。工研院的「我視AI魚缸」也獲得CES 2023創新獎,主要技術是克服攝影機角度、位置和水中折射等困境,利用AI人工智慧整合各種光線折射和水中景物,魚隻辨識準確率可高達98%,只要依據遊客注視方向,水族生物資訊即會呈現在顯示器上,直覺且即時的互動讓透明顯示器更加智慧,目前已導入基隆海洋科技館。工研院的「我視AI魚缸」依據遊客注視方向,水族生物資訊即會呈現在顯示器上。(圖/工研院提供)

CES搶商機2/電動車大拚場 車上娛樂成車廠吸睛主軸
電動車是今年的CES展的五大主要展題之一,當然也見到各家廠車大秀其新一代的電動車或未來概念車,總計共有近300家車廠參展,創下有史以來最多紀錄,而主辦單位今年更將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全新最大的展示區西館設定為汽車產業專區,其重視度可見一班。「今年CES車款發展趨勢,已經從之前比中控螢幕等硬體設備,轉為比拚自動駕駛及電動車。」一位台灣車電廠商分析,另外車上娛樂也成為今年各家車廠的發展項目。展場中最引人注意的還是索尼跟本田所合資,成立約半年的Sony Honda Mobility Inc.正式發表了旗下首款純電概念電動車「AFEELA」。透過車內外多達45個鏡頭及感應器,可提供車主360度感知,也可有限條件實現Level 3自動駕駛輔助。當然索尼身為遊戲產業領頭羊,Sony Honda Mobility Inc.也宣布跟Epic Games合作遊戲引擎,未來將內建Sony著名的娛樂技術,也有可能與PS5結合。「AFEELA」預計2025年開放預購、2026年春季於北美地區率先交車。Volvo從2019年開始與Google合作共同打造車載娛樂系統,並透過OTA(Over the Air)遠端更新服務,讓車主不需回廠就能持續更新軟體。同時Google也在CES 2023發表專為汽車設計的Google高畫質地圖(Google HD Maps),Volvo在CES 2023首發旗下全新純電旗艦SUV Volvo EX90,也是首款導入Google高畫質地圖技術的車款。輝達(NVIDIA)發表GeForce NOW雲端串流遊戲服務,韓國現代Hyundai汽車集團、中國BYD比亞迪及Polestar三大汽車品牌都將成為首批導入的車廠。(圖/翻攝自輝達臉書)輝達(NVIDIA)則是發表GeForceNOW雲端串流遊戲服務,並公布包括韓國現代Hyundai汽車集團、中國BYD比亞迪及Polestar三大汽車品牌都將成為首批導入的車廠。而鴻海(2317)則是獲得授權成為輝達的Autotier-one合作廠商,在基於NVIDIA DRIVE Orin的產品上,整合其他ECUs,開發設計製造自動輔助駕駛控制器ADCU(Autonomous Driving Control Units)。鴻海表示,沒有製造ECUs的規劃,而是基於鴻海CDMS的商業模式,提供自動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微星(2377)則是推出電動車充電樁EVCharger Premium / EV Charger AI,微星行銷副總經理程惠正表示,是一款符合SAEJ1772 Type1和IEC 62196-2 Type 2規範的智能電動車AC充電樁,以60A輸出電流提供高達13.2KW的快速充電功率。另外EV Charger Premium / EV Charger AI內建的7吋顯示屏幕可以顯示其充電狀態,IP55 防護等級的時尚設計非常適合於室內外使用。此外,它還支援以無線方式進行遠端管理、支付系統和車牌識別。而電子紙大廠元太(8069)則是繼續跟車廠BMW合作,在BMW全新的概念車「iVision Dee」,利用E-ink Prism 3技術,創造出可變換32色的車體表面,預計將於2025年正式生產。BMW「i Vision Dee」外觀採用元太電子紙E-ink Prism 3技術,創造出可變換32色的車體表面。(圖/BMW提供)

CES搶商機3/半導體、電動車主流趨勢持續 台積電法說領軍 鴻海、裕隆蓄勢待發
美國消費電子展落幕,大家都在觀察哪些產品有機會成為接下來的熱銷產品,法人指出,不過整體來看,像是AI相關的半導體、電動車還是市場主流,預料包括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信邦(3023)、貿聯(3665)、鴻海(2317)及裕隆(2201)都值得觀察。台積電10日公布2022年12月營收為1925.6億元,月減13.5%,年增 23.9%;累計2022年營收為2兆2638.9億元,年增42.6%。由於台積電12日將舉行法說會,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指出,台積電今年的資本支出應還會再降,一般預料降幅約20%。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受訪時表示,台積電今年的資本支出應還會再降。(圖/陳慧明提供)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日前多次強調,半導體廠刪減資本支出有利於營運落底反彈,而台積電近期股價似乎也已經先行反映資本支出可能下修的利多,接連站上半年線及季線等中長期居線,同時也收復了約460元的巴菲特防線。聯發科今年在CES首次展示全球端到端Wi-Fi7生態系統,持續把5G、AI、WiFi等技術導入現有產品線,並拓展商機至各場域的應用上。而在車用部分,聯發科5G數據晶片也已跨入車載資通訊系統領域。分析師李蜀芳指出,鴻海(2317)跟MIH聯盟連接推出新車,當然就會用裕隆的品牌發表,不過要注意的是,裕隆去年因為有產險的風險,因此建議短線先要避開年報可能的利空,等到年報公布之後,再來介入。展望今年的裕隆,目前法人普遍預估全年EPS 6元,以此推算,本益比10倍的話,大概股價接近60元附近可以低接,觀察裕隆線型,應該是屬於60-70元附近的區間操作為主。分析師認為,裕隆短線會有年報的利空影響,投資人可等到年報公布之後,再來區間操作。(圖/報系資料照)至於鴻海,近期股價失守百元大關,但從月線角度來看,其實也沒有破底,因此對於長線投資人來說,是可以長期佈局的價位。李蜀芳認為,主要還是因為蘋果iPhone 14銷售不如預期,加上之前的疫情影響,另一個關鍵是MIH對於鴻海的貢獻也不如外界預期。展望今年,電動車的相關營收貢獻還是推升鴻海股價的關鍵,但是就市場預估,要出現大幅成長的機率不高,除非接到其他車廠的訂單,或是電動巴士有更多的訂單湧入,不然預期鴻海在110-120元附近仍有相對大的套牢區間。至於信邦及貿聯-KY則是電動車零組件線材供應商,信邦2022年營收首度突破300億元大關,來到308.86億元,年增20%。信邦表示,公司主要五大產品中,去年營收以汽車產業成長47.5%居首位。貿聯-KY是特斯拉(Tesla)線材主要供應商,法人指出,特斯拉Model Y在中國、日本及韓國降價促銷,應有機會拉升出貨量。

TADA理事長黃崇仁:比亞迪特斯拉不少零件來自台廠 「汽車電動化」是新目標
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理事長黃崇仁今(11日)指出,電動車是全球趨勢,雖然中間需求會受到油價影響,但是汽車電動化的需求將會是台灣繼PC、NB之後,最重要的產業發展策略,台灣產業也是最有機會發展汽車業與電子業的整合,也希望台灣電子產業能夠了解,未來的汽車產業是電子業的目標。TADA今發表「台灣先進車產業趨勢觀察與建言」,並提出「系統整合」、「技術提升」、「產業標竿」、「儲備能量」、「走向國際」、「在地練兵」等六大建言,作為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科技業者切入全球智慧車趨勢策略。黃崇仁表示,剛結束的CES 2023展中,電動車智慧科技成為展覽焦點,在行動科技展區有高達三百多家業者展出,展出重點包括重塑車電系統生態、自駕系統技術升級、用車經驗數位化轉變等三大方向,完全合乎TADA的方向,TADA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汽車電子業與電子業找到合作點。黃崇仁表示,在中國大陸,光是比亞迪加特斯拉的電動車,一個月就有可能銷售超過50萬輛,其中有不少零件都是由台灣廠商供應,就跟做PC、NB一樣,有不少零件也都是由台灣廠商所提供。台灣廠商機會將在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開發、智慧座艙及充電樁商機,其中ADAS主要會是以高階晶片為主。汽車電子晶片兩成是高階製程,八成還是成熟製程,所以會跟汽車電子IC設計公司合作,協助他們在台灣設計發展。TADA秘書長沈舉三表示,台灣有許多汽車業供應鏈隱形冠軍,可以透過各種資源的整合,成立整體性最佳解決方案,讓任何車廠只要到台灣來,就可以找到他要的解決方案,就跟現在台灣在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經營方式是一樣的。沈舉三說,如果要把智慧車市場的餅做大,台灣可以從車內做到車外,讓不同型態的交通工具,包括卡車、公車、二輪車、三輪車等,都可以在台灣找到智慧化解決方案,而且不只讓汽車智慧化(+智慧),更可以朝向智慧科技行動載具化(智慧+),搭配智慧化基礎建設(包括5G/B5G/6G通訊應用與充電基礎設施),進而提供世界各地完整且普遍的智慧移動服務解決方案,並協助各大車廠從銷售汽車,延伸到提供全方位交通運輸服務,建立可長可久的企業營收業務。

Google推汽車專用HD Maps Volvo EX90搶先導入
Google於CES 2023發表專為汽車設計的Google高畫質地圖 (Google HD Maps),藉由整合當地車道標示和號誌,可支援汽車製造商Level 2 Plus和Level 3駕駛輔助技術。Volvo EX90 將成為第一部導入 Google HD Maps 科技的車款,屆時資訊將與EX90的光達系統蒐集資訊整合,並透過 NVIDIA DRIVE 人工智能平台 Xavier 和 Orin 驅動的高算力超級電腦資料整合,提供駕駛即時且安全的駕駛體驗。Google Geo車載總經理兼副總裁 Jorgen Behrens 說,「Google HD Maps 為專為汽車製造商設計的高畫質圖資,具備全面的車道等級與在地化定位資訊。」每輛搭載Google車載娛樂系統的Volvo汽車可透過OTA遠端更新服務。(圖/Volvo提供)Volvo汽車全球營運長兼副執行長 Javier Varela 也表示,「透過整合Google HD Maps與EX90 的Luminar 光達、各種感測器的數據,加上Zenseact自動駕駛軟體所蒐集的所有資訊,能為車主創造更準確、安全與舒適的駕駛體驗。」此外,Google 車載娛樂系統即將推出第 11 次大型遠端更新,使駕駛無需回廠便能即時升級最新的軟體服務與功能,預計連動全球 35萬輛Volvo汽車,總更新次數預計突破百萬。最新更新包含 Google 語音助理 (Google Assistant)應用擴充到更多車輛控制操作,例如能聲控檢視車輛電量與油量、開關空調系統、檢視充電狀況與啟閉充電功能,這些都能透過「hey google」語音命令執行。雖然此功能目前僅在美國可用,但計劃在不久的將來變會陸續擴展至其他市場,可用聲控指令也將繼續擴充。

開箱CES/美消費電子展引來3200家廠商秀創新 重磅科技聚焦電動車
全球最大規模的科技博覽會——消費電子展(CES)於美西時間1月5日正式開幕,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有超過17萬人參加了這場高科技展會。展出有助於解決全球挑戰的創新產品,參展商更演示如何透過頂尖科技落實節能和提升發電量、解決糧食短缺、助力農業邁向永續發展、推動智慧城市、協助大眾獲取潔淨水源等。CES 2023展會規模相較去年成長70%,超過3200家參展商報名參與,共同展示交通運輸、無障礙科技、電動車、數位健康、Web3及元宇宙等領域的最新技術。參展商樂觀地認為,展會上展示的技術將推廣到更廣闊的市場,多數CES參展商都在尋找面向未來的創新技術,而這些創新很有可能實現。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TA)總裁兼執行長Gary Shapiro於開幕演說上表示,來自全球各地的與會者、參展商與媒體都興高采烈地齊聚展會現場,共同交流如何推進產業創新。CES 2023將展出在交通運輸、數位健康、人工智慧、機械技術、食物科技、智慧家居及數位資產等領域的創新科技。此外,CTA執行委員會及SOURCE創辦人Carmichael Roberts博士也蒞臨開幕演說,與Shapiro共同分享SOURCE如何利用透過Hydropanel技術及太陽能為全世界提供潔淨水源。已發佈的重磅新科技:索尼正在與本田汽車合作開發一款名為Afeela的新款高科技電動汽車品牌;寶馬汽車(ADR)則推出了可以隨意改變色彩的i Vision Dee概念車;三星憑藉其昂貴的Micro LED技術開創了屏幕的新時代;Asure Software則推出了首款無需眼鏡設備就能使用3D屏幕的筆記本電腦;谷歌-A也終於開始涉足媒體共享領域,允許手機向運行安卓系統的揚聲器分享音樂,無論這款設備是哪家公司製造的。CTA市場研究副總裁Steve Koenig分享了2023年最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根據CTA最新調查顯示,2023年美國的科技業零售營業額將來到4850億美元,略高於疫情前的表現。而在此之前,消費者購買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支出總額已連續三年出現成長,並於2021年達到5120億美元高峰。儘管CTA預測即將來臨的經濟衰退與通膨壓力將降低消費者的支出能力,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市場營業額仍將比疫情前高出約500億美元,其中技術服務、車用科技與數位健康表現尤佳。與此同時,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價格也已降低,進而減緩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

開箱CES/HTC打造元宇宙入口 戴上VIVE XR Elite如進300吋個人電影院
HTC宏達電今(6)日於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首天,發表一款同時具備VR虛擬實境與MR混合實境功能的VIVE XR Elite,一戴上如進入有立體環繞音效的300吋個人電影院,HTC董事長暨執行長王雪紅表示,這將成為使用者的「元宇宙入口」,建議售價為新台幣3萬4900元,今日開賣。VIVE XR Elite將電池移除後,加裝專用鏡架,即可輕鬆轉變沉浸式眼鏡。(圖/陳柔蓁攝)HTC VIVE XR Elite,這個多樣化XR一體機首次導入全彩高解析RGB透視攝像鏡頭(passthrough camera)和手部追蹤功能,大幅拓展MR體驗內容多樣性。具有110度廣視角與4K的解析度,以及流暢的刷新率90Hz。它採用模組化設計,只需將可拆卸電池移除後,加裝專用鏡架,即可輕鬆轉變為沉浸式眼鏡。配備可調整屈光率的鏡片及瞳距調整鈕(IPD),未配戴矯正視力眼鏡使用者也能看清楚。VIVE XR Elite能成為個人XR工作站。(圖/陳柔蓁攝)新一代VIVE XR Elite搭載了4顆廣角追蹤鏡頭、1顆全彩高解析RGB透視攝像鏡頭與1顆景深鏡頭,帶來出色的6DoF空間體驗。同時,針對VR和MR體驗,導入手部追蹤功能,透過和骨骼識別系統相仿的追蹤技術,可更直覺利用雙手進行互動。VIVE XR Elite電池續航力長達兩小時,並支援電池熱拔插拆卸(帶電插拔),快速更換,能在不中斷體驗下快速更換並繼續使用;另一方面,VIVE XR Elite同時具有30瓦特快速充電功能,並可透過USB-C進行充電,也支援最新標準WiFi 6E。可以將內容從兼容的 Android手機無線傳輸至VIVE XR Elite,使用者可享受300吋個人電影院所帶來的震撼影音娛樂。VIVERSE並與最新的技術合作夥伴Lamina1攜手,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使用自身所擁有的數位資產,如虛擬分身、衣服、藝術品等。VIVE XR Elite盒內包含頭戴式顯示器、2個控制器、電池座,建議售價為新台幣34900元。搭配大範圍的遊戲發布計畫,將推出100款新的MR和VR內容。2月15日前預購的消費者,可免費獲得 5 款熱門內容,建議售價超過 3000。此外,VIVE XR Elite也將於今年稍晚推出商用企業版,並計畫推出臉部及眼球追蹤設備。

黑色星期五電腦一台79美元?陳俊聖:「這是螢幕價」宏碁去庫存已到尾聲
電腦大廠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是最早為PC產業示警庫存危機者,他在今日宏碁CES新品發佈會表示,對目前庫存情況「FEEL COMFORTABLE」,宏碁到第三季提列庫存跌價損失約23億台幣,而其他友商超過百億;公司整體庫存調整到尾聲、現金流表現也令人放心,儘管營業額沒成長,acer全球市場佔有率增加了1%、來到9.6%。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指出,acer全球市場佔有率增加了1%、來到9.6%。(圖/陳柔蓁攝)陳俊聖觀察這個黑色星期五,通路非常積極去庫存,一台電腦甚至只賣79美元,他苦笑:「這是螢幕的價格」,「今年第四季庫存還會下去一點、現金水位還能上來一點」,在疫情這段時間,ODM供應鏈的稼動率不到一半,宏碁開始逐步建立成品庫存。外界好奇陳俊聖觀察到什麼,得以搶先應對庫存危機?他透露是看總體經濟中的「通膨」表現:「從經濟學原理來說,3%以上就要警戒,6%以上就是高通膨。前年從1%以上、快速爬升到超過7%,我們就知道美國會出手(抑制通貨膨脹),這會影響經濟表現。」陳俊聖透露,昨天才寄給集團高層19個銀行SUMMARY,專家並說全球經濟恐面臨10年緩成長,儘管去庫存已到尾聲,但要回到2017-19年市場有剛性需求的時候:「我預估快則一年、慢則兩年。在大環境不會很好的情況下,與其等待,不如找尋突破口、創造更多生意機會。」陳俊聖說,宏碁從MICRO TREND著手,發現健身領域新方向,這也來自他的親身經驗:「我每天都去健身房,滿身大汗、很打拼,運動該發電不是耗電、吃電,我就跟產品經理RD人員溝通,希望給運動器材相關產業給新思維。」如何讓使用者工作時也能兼顧運動,「eKinekt BD 3酷騎桌」因而誕生,設計像腳踏車一般,當腳踏板轉動時,eKinekt BD 3會將動能轉換為可重複使用的電力,以60 RPM轉速持續騎乘一小時,即能產生約75瓦特的自發電量,並為筆電及其他裝置充電。陳俊聖強調,該產品工作桌面及結構保護殼採用消費後回收塑料(PCR),今年前11個月使用PCR的產品營收已貢獻營收1.4億美金以上:「這是讓產業越來越GREEN、越來越ESG的對的事情。」此外還有可攜式智慧音響Acer Halo Swing、SpatialLabs TrueGame系列。此外,宏碁SpatialLabs裸眼3D系列在醫療領域有成,陳俊聖強調:「能在達文西手術呈現立體影像效果,是少數在缺貨產品,日本、台灣醫學院醫院教學用來訓練醫生。」

奇景攜Useful Sensors進軍美國CES展 秀AI裝置應用、感測器模組
驅動晶片大廠奇景光電22日宣布,將與美商Useful Sensors於2023年1月5日至8日參與再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2023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聯合展示內建奇景WiseEyeTM智慧影像感測解決方案(WiseEye)的Useful Sensors人體和手勢感測器模組,在終端人工智慧(AI)裝置的應用。Useful Sensors是由華登(Pete Warden)於2022年創立的美國公司,創造一系列能為日常用品帶來機器學習功能的硬體模組;華登是Google TensorFlow開放原始碼機器學習框架的創始成員,也參與Google大腦(Google’s Brain)研究小組。奇景與Useful Sensors將在CES現場展示智慧冷風扇、電視手勢控制器和人臉追蹤機器人等應用,採用Useful Sensors的人體和手勢感測器模組,內建奇景WiseEye解決方案,並整合奇景的超低功耗WE1 AI處理器和全時CMOS影像感測器。奇景表示,Useful Sensors創造一系列低成本、易整合的硬體模組,能為日常用品帶來機器學習的功能,例如手勢識別、人物偵測和語音介面,同時保護用戶的隱私。Useful Sensors的人物感測器和手勢感測器,是體積小,並僅需10美元的低成本的硬體模組,可以檢測裝置附近人臉和手勢,回報訊息,例如人數及其相對於裝置的位置。奇景WiseEye智慧影像感測事業部副總經理陳有棟表示,與Warden創立的Useful Sensors合作,不僅證明奇景的能力,同時也證明奇景致力於參與全球化和多樣化終端AI應用的承諾。奇景期待在今年CES展現,和重要的合作夥伴例如Useful Sensors,將奇景超低功耗AI技術,運用於產品之上,創建顯著改善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應用。奇景表示,WiseEye解決方案結合超低功耗AI處理器、AoS CMOS全時影像感測器,由奇景內部團隊和或第三方演算法合作夥伴開發的基於類神經網路(CNN)的tinyML AI演算法。已被廣泛應用於筆記型電腦、視訊會議設備、共享單車停放、醫用膠囊內視鏡、汽車等各種AI領域,其中部分產品已經開始量產。

蕃薯面板逆襲2/捨LCD專注電子紙 元太年營收屢創新高
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的Touch Taiwan 2022智慧顯示展,除了Micro LED相關技術受矚目外,受惠於環保議題的電子紙是另一大亮點,而目前全球電子紙的龍頭廠就是來自台灣的元太科技。由永豐餘投資的元太科技,30年前成立台灣第一座TFT-LCD製造廠後,歷經數次轉型,先後收購飛利浦電子紙部門及美國E Ink公司等,直到2016年眼見市場已被陸廠低價攻佔,元太遂放棄LCD選擇專注電子紙,如今已是全球電子紙領航者,現由創辦人何家女婿李政昊擔任董事長。元太科技是永豐餘集團30年前成立,目前由何家女婿李政昊擔任董事長。(圖/方萬民攝、報系資料庫)受惠於新冠疫情的在家經濟,元太2021年交出196.5億元營收佳績,創下9年新高紀錄,稅後淨利51.5億元,年增43%,為歷年次高,稅後每股盈餘4.53元。其生產的電子紙應用已從行動裝置到智慧交通、購物,顯示電子紙逐漸深入民眾生活。電子紙的成像主要是利用正負相吸的原理,當導入電場後,黑、白粒子會在電子墨水微膠囊中移動,使成像如同印刷出的文字一樣,優點是螢幕壽命長,不易損壞。CTWANT記者在這次智慧顯示展中,看到元太端出的電子紙,在色域、翻頁速度及解析度,都有令人驚喜之處。其中主打的Gallery3 全彩電子紙,以青色、洋紅、黃色、白色等4種電子墨水實現全色域顯示,在翻頁速度上,從黑白顯示2秒翻頁提升到350毫秒,彩色顯示從10秒提升到最快500毫秒的速度,解析度也從原本的150ppi升級到300ppi,在畫面呈現上更加細緻。而應用在海報、廣告看板的Spectra 3100四色電子紙墨水平台,以黑、白、紅、黃4色為基礎,結合出第5色橘色,搭配上整合晶片,在畫面更換時,局部圖像會進行閃動,以達到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效果。 元太在現場展出可彎曲電子紙,在捲動時電子上的畫面都不受影響。(圖/方萬民攝)元太也擺出與亞馬遜等大廠合作的電子書等產品,其中與與大陸電子書閱讀器大廠文石科技合作的25.3吋的電子紙顯示器最為吸睛,在檢視螢幕時就像在觀賞海報,具有3200x1800的解析度,並搭配全鋁合金機身,相當適合需要長期盯著螢幕的文字工作者,但市場價格要價近5萬元。現場人員表示,「大面積電子紙良率較低,但還要看夾板是軟性的塑膠基板還是硬的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的厚度薄、重量輕且防碎,因此售價較高,玻璃基板較適合用在廣告面板等不需頻繁移動的地方。」此外,還有許多概念性電子紙產品,像是可捲、折疊的電子紙,以及搭載電子紙螢幕的信用卡,工程師表示「只要卡片透過NFC(近場通訊),通電後卡片上的畫面就會轉換」。BMW與元太在CES 2022展出搭配電子紙的電動車IX Flow,曾俊洲認為,擁有多項專利的元太已經是全球的電子紙龍頭。(圖/台經院提供,BMW提供)年初舉辦的CES 2022(美國消費性電子展),BMW也與元太合作,把電子紙技術放上即將發表的電動車IX Flow上,只要按下按鈕,車子可以在白、灰、黑之間變換,加上近月元太又發表彩色電子紙,未來有望被應用在更多電動車上。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曾俊洲博士表示,目前元太賣的電子紙上游電子墨水,佔全球的9成,電子紙則是5成,還握有多項電子紙的專利,說是龍頭企業絕對不為過。

黃牛要哭哭了 intel確定月底發表首款Arc顯示卡
CPU大廠INTEL(英特爾) 15日宣布將在台灣時間31日0點舉行「A New Stage of the Game」發表會,將在發表會上發布專為桌電而生的首款Arc顯示卡,未來遊戲玩家將有第3種選擇。近年來,遊戲玩家若想玩3A大作,只有NVIDIA(輝達)以及AMD(超微)可以選擇,其中又以NVIDIA為玩家首選,INTEL在2020年宣布要進軍顯示卡市場,打破NVIDIA、AMD兩強獨佔的局面,但一直到2022 CES發布至今仍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日前外媒《PC Gamer》在推特上喊話,希望INTEL盡快發表獨立顯卡解救玩家,主要是NVIDIA、AMD的顯卡早已被加密幣玩家掃貨,玩家根本買不到,而顯卡黃牛甚至以溢價200%的價格販賣。INTEL高級副總裁Raja Koduri在推特上回應,表示「我們與玩家同在,顯示卡的短缺對玩家以及PC市場是重大的問題,INTEL的顯示卡部門也正努力找尋通往使命的路,未來每年將出貨數百萬張ARC獨立顯示卡給PC玩家。」如今終於確定Arc獨立顯示卡要在3月底現身,據外媒推測,首款現身的Arc顯卡可能是代號A370M入門款,其效能約與NVIDIA的 RTX 3050以及AMD的6500 XT同級。

外媒喊話「快來解救玩家」 INTEL:每年將會出貨數百萬張獨立顯卡
受加密幣礦工掃貨影響,自新冠肺炎疫情以前顯示卡就持續缺貨,甚至有溢價200%的顯示卡在電商通路販賣,所幸INTEL在2020年宣布要進軍顯示卡市場,打破NVIDIA、AMD兩強獨佔的局面,但一直到2022 CES發布至今仍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外媒終於忍不住在推特上喊話。外媒《PC Gamer》日前在推特上喊話,表示遊戲界目前的窘境就是由2間顯卡製造商所把持,而INTEL是目前大家的希望,對於INTEL在2020、2021年沒有推出獨立顯卡相當失望,但到了2022年一定要在Q1、Q2推出,來解救遊戲玩家。雖然根據調研網站3DCenter數據顯示,德國、奧地利的顯示卡價格已經2次明顯下跌,但仍有167%的溢價情形,如果INTEL開始出貨獨立顯示卡加上以太坊轉為權益證明,那二手顯示卡將可能跌落至2017年加密幣礦難的超低售價。對此,INTEL高級副總裁Raja Koduri也在推特上回應,表示「我們與玩家同在,顯示卡的短缺對玩家以及PC市場是重大的問題,INTEL的顯示卡部門也正努力找尋通往使命的路,未來每年將出貨數百萬張ARC獨立顯示卡給PC玩家。」

【視覺饗宴情報】HDMI 2.1a 正式登場!新增SBTM功能
在4K電視普及率高、8K影像急速發展的趨勢下,近年來HDMI 2.1 機種已逐漸成為大眾選購指標。HDMI協會更於2022 CES 國際電子展正式宣布最新HDMI 2.1a規格,在可變更新率(VRR)、自動低延遲模式(ALLM)等基礎上,加入SBTM 功能,藉此優化訊源與顯示器間的 HDR 表現。新增SBTM功能,更貼近現場的視覺享受相較於2017年宣布的HDMI 2.1,HDMI 2.1a新增一項規格:Source-Based Tone Mapping(簡稱 SBTM),即是將訊號源色調進行對應映射,顯示成高動態範圍圖像,以增強HDR 顯示效果。面對高解析影音傳輸需求,當需要在一個畫面中顯示包含動態HDR、HDR、SDR、圖形等不同格式的訊號時,SBTM功能便能整合不同訊號源,呈現顯示器的最佳 HDR 效果。需注意的是,SBTM是針對HDR 的一項新功能,並不會取代HDR10 或HLG 等顯示技術,而是為具有HDR 功能的設備提供更廣泛的優化,來豐富HDR 觀看體驗。然而,這並不意味著 HDMI 連接埠或傳輸線將普遍大幅升級,HDMI論壇表示,HDMI 2.1a將開放廠商選擇想加入的其他功能,做為自家產品設定價格與等級的依據。目前HDMI 2.1a標準已經取代了HDMI 2.1,這表示雖然都標示為HDMI 2.1a,但傳輸線的等級和功能還是會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消費者在選擇裝置及傳輸線時,仍需確認裝置規格是否有相容的支援模式。PREMIUM G+ 真8K HDMI符合HDMI 2.1a最新標準Avier身為HDMI協會成員,上市且熱評不斷的PREMIUM系列,致力於追求最高等級產品,讓每一位使用者皆能感受卓越品質,展現出令人驚訝的精準度與穩定度,幫助您在使用產品的同時,呈現出令人屏息的細節與極致深度,且以不斷超越與創新的精神,重新定義產品標準。Avier PREMIUM G+ 真8K HDMI已符合HDMI 2.1a最新標準規範,是專為頂尖影音及遊戲玩家所打造專業影音先驅線材,精準呈現影像還原、細膩原聲,以及體驗身臨劇院的震撼。Avier官網:https://www.avier.com.tw電話:(02) 8994-1648

美網路反壟斷法引科技股下殺 封關倒數4天台股陷月線保衛戰
美國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激增至28.6萬人,高於預期的22.5萬人,而周四(20日)美股早盤止跌反彈,但盤中時參議院投票通過美國創新及網路選擇法案(網路反壟斷法),科技股再度領跌,四大指數全數翻黑作收。台積電ADR跌2.05%;日月光ADR平盤;聯電ADR跌0.71%;中華電信ADR跌0.49%。20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13.26點、0.89%,收34,715.39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86.23點、1.3%,收14,154.02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50.03點、1.1%,收4,482.73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17.4點、3.25%,收3,494.8點。美國科技股中,蘋果跌1.03%;Meta(原臉書)下跌0.95%;Alphabet(谷歌母公司)跌1.34%;亞馬遜跌2.96%;微軟跌0.57%;特斯拉漲0.06%;英特爾跌2.95%;AMD跌4.97%;NVIDIA跌3.66%;高通跌3.46%;應用材料跌2.74%;美光跌5.48%。台股20日開低後震盪。早盤開低後一度翻紅,但電子、金融權值股領跌下,指數一度跌逾百點,最低來到18125.20點,午盤之後,多方發動攻勢,指數向上挺進翻紅後一度收復月線,最高來到18292.14點,可惜最後一盤貫壓台積電,指數由紅翻黑,終場以18218.28點作收,下跌9.18點、0.05%。櫃買指數以222.11點作收,上漲0.07點、0.03%,成交金額降至573.07億元。集中市場20日成交金額降至2383.87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78.81億元,外資連3賣、賣超55.83億元,外資自營商賣超0.02億元;投信中止5連買,賣超7.28億元;自營商賣超1.69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13.99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減少1.29億元,融資餘額為2703.24億元,融券增加0.83萬張,融券餘額為47.18萬張。當沖交易金額增為1909.05億元,占市場比例為39.11%。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元月20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今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電動車仍是最大亮點之一,全球各大車廠包括豐田、通用、克萊斯勒、Sony集團、越南最大企業集團Vingroup旗下車廠VinFast等,2022年全面加速進軍電動車市場,展現邁向零排放的決心,預期將進入電動車普及率加速年,無論是汽車零組件、汽車電子等,相關個股成長具想像空間。統一證券表示,聯準會加快升息腳步,國際股市近期震盪劇烈;且今晨美國參議院推進網路反壟斷法案,美股持續下殺,恐將拖累今日台股指數再度測試月線是否有守。不過台股已連續3日拉回修正,小破月均線,但目前月均線仍上揚,台積電也守穩在月均線之上,預期月均線有撐,整數關卡18200是重要心理關卡,預期台股回測月均線後有機會出現低接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