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IDIA淪「9月效應」受害者?股價重挫逾16% 市值蒸發近1800億美元
近幾周股市表現普遍承壓,主因諸多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穩定,市場對聯準會為了抑制通膨,而將利率維持在高檔更長時間的擔憂加劇,成為干擾市場的最大因素。半導體巨頭輝達(NVIDIA)似乎也難逃股市「九月效應」拖累,股價大幅回檔16.89%。「九月效應」指的是股市每年九月報酬會低於其他月份的異常現象。不過,該效應只是統計數字呈現的季節性特徵,市場對於確切因素沒有一致的結論。據Market Insider報導,根據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9月平均下跌 0.7%,而輝達自8月31日以來,股價累計下挫16.89%,總市值蒸發約1760億美元。另外,美債殖利率高漲之際,也讓股市面臨估值修正壓力,引發科技股震盪。美債被公認為「無風險資產」,基準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五飆破4.4%,創2007年來新高;股票相較之下變數大,即使有機會取得高額報酬,投資人仍寧願投資有確定利息報酬的美債。儘管輝達九月漲勢熄火,但仍是2023年表現最佳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今年股價大漲約187%。主要受益於ChatGPT等生成式AI商機,這些生成模型皆在輝達的圖形處理器(GPU)上進行訓練。而輝達資料中心GPU也拿下95%超高市占率。輝達股價21日收在410.17美元,為8月11日以來的六週新低。在連續三天大跌6.84%後,週五收高1.45%至416.10美元。

石知田墳墓撿到浪貓 認栽成為貓奴
石知田今年成為新手喵爸,今年3月在清明掃墓途中因緣巧合,收編一路跟隨的撒嬌浪浪「旺旺」,貓咪現在成為石知田生活中最重要的小後,大幅改變他的生活模式,起床先檢查飼料夠嗎、觀察旺旺的喝水量、排便量、工作一收工也是馬上回家去陪旺旺,認栽正式成為貓奴。石知田品牌擔任秋、冬連續兩期首發大使。(圖/mouggan)石知田為了旺旺一生一次的重要結紮手術,搜尋名醫,耐心排隊等待手術。中間經歷了旺旺的第一次發情期,石知田靠著與ChatGPT對話,成功解鎖貓咪使用手冊,配合專業獸醫意見,原來用手在貓咪的臀部持續按摩刺激,可以有效減緩貓咪的發春期的不適,他笑稱:「沒想到我變成貓咪的手天使了。」拍完秋冬服裝廣告後,石知田直接中暑,笑稱已用生命擔保這些潮服的保暖度。(圖/mouggan)出道即一直散發憂鬱書生氣息的石知田,近來開始進行自身的大改造計畫,一周四次的重訓,配合泰拳訓練,開始慢慢感受到體態的變化。眼尖網友在社群媒體留言知田身體厚實不少,本人妙回:「請大家期待人間胸器-石知田2.0。」即將進入2023年的最後一季,透過自身的大改造計畫,希望擴展更多的可能性,能夠詮釋更多不同以往的角色帶給觀眾新的視覺享受。

OpenAI被控「大規模系統性盜竊」 《權力遊戲》作者等17名作家聯合起訴
ChatGPT雖是人工智慧的一大進步,卻也時常傳出資料竊取問題。而在日前,包含《權力遊戲》作者喬治馬丁(George R. R. Martin)、《黑色豪門企業》作者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等17名作家,聯合對OpenAI提起集體訴訟,指控其於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大量複製原作,更直言是「大規模的系統性盜竊」。根據《BBC》的報導,這起案件由美國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發起,於19日提交給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的文件中,他們指控,書籍在未經許可下被大量提取數據,來讓ChatGPT變得更加聰明,例如能在該網站上準確地提供某書的摘要。而作家們也擔憂,這項技術恐怕正在取代人類創作,而這些語言模型更將危及小說作家的謀生能力。該文件更列舉了在ChatGPT中對於每位作者的具體搜尋範例,若是輸入了喬治馬丁,系統便自動生成《權力遊戲》系列小說中的前傳《冰原狼的黎明》(A Dawn of Direwolves),並直接使用了作者現有書籍中的相同角色。對此,OpenAI發言人在20日回應,表示公司會尊重作者的權利,並認為作家能夠從人工智慧技術中受益,更透露「我們正在與包括作家協會在內的許多創作者進行對話,並將討論他們對人工智慧的憂慮,繼續尋找互利的合作方式」。

半導體新關鍵字1/AI巨量傳輸矽光子成當紅炸子雞 台積電當領頭羊台廠抱團搶標準話語權
AI(人工智慧)顛覆了全球科技產業,從2022年11月底ChatGPT問世之後,短短不到一年,當大家都還在關注AI伺服器將吃大單,但因為大量傳輸的需求也悄悄應運冒出來。「矽光子」則成為今年半導體展的新關鍵字,除了展會首度舉辦矽光子國際論壇,包括台積電(2330)以及日月光(3711)均在論壇上提到這個有點陌生的名詞。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方彥翔告訴CTWANT記者說,「矽光子」其實不是一個新技術,IBM在20年前就已投入研究,英特爾也投入超過10年,它是用光來傳輸,比起現在的電子訊號,不只傳輸效率高,也能夠有效解決訊號耗損和熱量的問題。目前業界的矽光子,多是屬於個別廠商的客製化需求,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產業標準。因應台積電等大廠在半導體展談論矽光子,台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協會(TOSIA)也在8日成立光通訊與矽光子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盤點國內光傳輸技術、產業概況及發展機會,爭取標準喊話權。「相較於積體電路是將上億個電晶體微縮於晶片上,使其能夠進行複雜的運算,但線路是電訊號,仍有著訊號耗損以及熱量問題。」方彥翔說。這也是光比電更具優勢的地方。矽光子主要是用來提升大量數據傳輸使用。(圖/翻攝自Wiki)「矽光子」從字面上來說,其實就是將電子結合光子的技術,是一種積體「光」路,由於晶片內資料傳導都是使用可以導光的線路,光就在這些線路中傳來傳去,最終願景是用光訊號全面代替電訊號進行傳輸,就可以實現更高頻寬和更快速度的數據處理,就不用再持續追求更高的電晶體數量,但目前在光電結合上,還牽涉到諸多光電訊號的轉換,因此技術上還有許多面向需克服。台積電是台灣發展矽光子的指標廠,業界傳出,台積電已投入逾200人的研發團隊,與博通、輝達等大客戶共同開發,最快2024年下半年完成,2025年開始量產。而台積電副總余振華則是在8日半導體研發大師座談會表示,「如果能提供一個良好的矽光子整合系統,就能解決能源效率和AI運算能力兩大關鍵問題。這會是一個新的典範轉移。我們可能處於一個新時代的開端。」法人指出,台積電除了開發矽光子技術之外,更同時開發共同封裝光學模組(CPO),透過矽製程的晶片以封裝模式整合光子積體電路(PIC),能將電更快速轉換成光訊號,藉此讓傳輸速度更快。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則指出,預期矽光子科技將顛覆人類對於科技的想像,並帶來更多生活上的幫助。因為隨著AI應用持續增加,帶動資料中心高速運算及傳輸需求跟著大幅攀升,矽光子科技將成為半導體下一波的產業驅動力。「矽光子科技要能夠突破既有技術門檻,高度仰賴半導體供應鏈的協同合作。」吳田玉強調。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組長方彥翔表示,矽光子還沒有產業標準,台灣應該爭取喊話權。(圖/工研院提供)隨著資料中心的持續提升和AI技術的浪潮,讓原本只是各自發展的矽光子技術因而受到廣泛重視。「現在因為AI需要大量的資料傳輸,矽光子利用光傳輸的優勢就出現了,但也因為之前多是客製化設計,沒有建立產業標準,對於台廠來說,這就是一個新的機會。」方彥翔說。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也指出,SEMI特別在台灣成立矽光晶片發展聯盟,積極推動產業共同合作,預期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矽光子科技發展上將扮演關鍵角色引領全球。SEMI也指出,「矽光子」可應用於生醫感測、高速傳輸、通訊及電信、量子運算、機器學習、光學雷達等領域。根據調查,全球「矽光子」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26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7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25.7%。

男童百病纏身「3年看17名醫找無病因」 絕望媽問ChatGPT結局超意外
比醫生更厲害?國外一名男童自4歲開始就飽受各種疼痛折磨,包括磨牙、走路不協調、長不高等,3年內求助了17名醫生,卻依舊找不出原因,最後走投無路決定嘗試「ChatGPT 」,沒想到意外找到病因,動手術後總算解決了這個問題。根據《TODAY》報導,女子考特妮(Courtney)的兒子亞歷克斯(Alex)4歲時開始感到身上疼痛,每天必須服用止痛藥,起初她以為是蛀牙,便帶去看牙醫,但醫生排除了一切,告知亞歷克斯可能正在磨牙,並認為專門治療呼吸道阻塞的醫生可以提供幫助,後來在亞歷克斯的上顎放了一個擴張器,情況有所改善。怎料,考特妮發現亞歷克斯不再長高,因此去尋求兒科醫生幫助,醫生認為是新冠疫情對發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發現亞歷克斯左右腳不平衡,「他會用右腳走路,然後左腳拖著」。然而在物理治療開始前,亞歷克斯出現嚴重頭痛,只好去請教神經科醫生,被告知有偏頭痛,因此又轉到耳鼻喉科,檢查是否有鼻竇或呼吸道導致的睡眠問題。考特妮求助ChatGPT,竟意外找到答案。(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只不過,無論看了多少位醫生,專家只會解決自己領域的專業。物理治療師認為亞歷克斯患有下疝畸形,會造成大腦異常,考特妮開始去拜訪更多醫生,包括其他兒科醫生、兒科內科醫生、成人內科醫生和肌肉骨骼醫生,但仍然沒有找出原因。3年以來,考特妮帶亞歷克斯拜訪17位不同的醫生,卻沒診斷出真正病情,沮喪不已的她註冊ChatGPT,並輸入相關的症狀,希望得到答案,結果判斷是罹患「脊髓拉扯症候群」(tetheredcord syndrome),是一種由組織附著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因為限制脊髓在脊柱內的移動,才會造成異常拉伸,引發疼痛。考特妮馬上帶亞歷克斯帶醫院就診,神經外科醫生證實病情,隨後動手術,目前仍在康復中。對此,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安德魯(Andrew Beam)指出,ChatGPT可以成為診斷的好夥伴,因為它可能不像醫生有盲點,但不可能取代臨床醫生的專業知識,「ChatGPT有時找不到會亂給答案,實際上並不存在」。

ChatGPT流量8月連3個月下滑 9月「這個因素」或有機會回升
OpenAI推出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憑藉能夠處理從編輯到編碼等日常任務,掀起了一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熱潮,也在今年1月份月活躍用戶達到1億。不過,據網站分析公司Similarweb追蹤的數據顯示,ChatGPT的每月網站流量,在8月份出現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但有新跡象表明下滑趨勢即將結束。數據指出,ChatGPT網站的8月份全球桌面網頁版和行動版流量下降了3.2%,至14.3億人次。此前兩個月的流量均下降了約10%。自3月份以來,全球用戶在網站上停留的時間也逐月減少,從平均8.7分鐘降至8月份僅剩7分鐘。不過,8月份的不重複訪客,從1.8億人上升到了1.805億人。而9月的學校開學,新學期的展開可能會提升ChatGPT的流量和使用率,因為部分學校開始接受這項服務。Similarweb資深經理卡爾(David F.Carr)表示,學生尋求家庭作業幫助似乎是原因之一。該網站的年輕用戶比例在暑期有所下降,隨著美國學校開學,美國8月份的ChatGPT流量略有反彈。SimilarWeb數據顯示,ChatGPT去年11月底推出前流量為零,12月流量達2.66億次,今年1月更暴增131%,到5月流量達18億高峰。在Meta推出的Threads發佈前,ChatGPT是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目前已躋身全球前30大網站之列。

時代雜誌「AI百大影響力人物」揭曉 唐鳳、黃仁勳雀屏中選
《時代雜誌》(TIME)昨天(7日)揭曉了「人工智慧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TIME 100/AI)名單,包含台灣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在內,有4位出身台灣的知名人物,都名列榜上。根據《時代雜誌》所公布「人工智慧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 名單,其內容共分四大類,分別有「領導者」(Leaders)、「創新者」(Innovators)、「塑造者」(Shapers)及「思想家」(Thinkers)。在該份名單中,看到不少全球知名人物上榜,包括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前Google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ChatGPT研發公司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Altman)、臉書母公司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等人,都有入選。在此其中,台灣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被該份名單歸為「塑造者」,《時代雜誌》聲稱,唐鳳身為數位發展部的首任部長,不僅要確保台灣的「數位韌性」(digital resilience),還花心力應對人工智慧給台灣民主帶來的風險和機遇,並運用AI強化民主,特別是在人工智慧監管方面,做出許多努力。而也被選進榜內的「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時代雜誌》在對他的介紹指出,黃仁勳於1992年從史丹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先是於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擔任微處理器設計師,後又在1993年與2位友人創立了輝達。現在的輝達已成為推動AI革命微處理器的全球主要生產商;輝達並於上月新推出最新的GH200處理器,大幅縮短演算訓練時間。另外,出身於台北的「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台裔美國聯邦眾議員劉雲平(TedLieu),在《時代雜誌》所公布「人工智慧領域百大影響力人物」名單,也都被選進榜單內。

手機詐騙惡意連結暴增60% 3種類型最常見
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少詐騙、病毒也都開始針對智慧型手機發送。趨勢科技日前統計台灣當地數據,發現來自手機的惡意連結數量飆破130萬筆,相較於去年同期的80多萬筆,可以說是增加將近60%。其中以釣魚、網路購物與網路交友最多。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趨勢科技表示,「網路釣魚」是在手機上最常見的惡意連結,常見的手法就是假冒成知名企業的官網、服務網站,甚至使用熱門關鍵字做為釣餌,以此來降低使用者的戒心。其中甚至有部分犯罪組織會透過廣購投放,讓網站搜尋排名超越真正的官網,以此來誘騙使用者。第二名則是「網路購物」,趨勢科技表示,2023年上半年度一些購物平台上出現大量鎖定賣家的詐騙案例,不法份子佯裝成買家與賣家進行溝通,接著又假冒成官方系統派送虛假的購買訊息,誘騙賣家以此付費。第三名則是「網路交友」,趨勢科技也分析常見的交友詐騙案例,其中包含了常見的盜用照片,透過假照片來獲取被害者信任後,就傳送惡意連結給被害者,之後就以此來教唆被害者投資、借貸。除此之外,趨勢科技表示,2023上半年ChatGPT的爆紅也使得AI應用成為最熱門話題,假ChatGPT應用程式和釣魚網站隨之頻繁出現在社群和搜尋引擎並透過廣告投放提高能見度,不慎點擊連結將可能被引導至惡意網站,利用漏洞攻擊自動下載惡意軟體到行動裝置,使用者在無法覺察的情況下可能失去重要個資甚至被盜刷金融卡。

台達電被訂單追著跑「客戶要求擴產」 總裁:估明年業績年增雙位數
台達電(2308)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周五(1日)表示,AI和電動車今年下半年將持續成長,並指出,AI伺服器電源需求強勁,台達電目前被訂單追著跑,客戶已要求擴產,預估明年此區塊產能將翻倍。而台達電在電動車、AI、儲能等相關產品帶動下,預估明年整體業績目標仍是年增雙位數。張訓海周五出席「台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揭牌活動,表示看好台達在AI電源技術領先。張訓海指出,目前輝達GPU主機板上的小體積電源,目前台灣只有台達會做,技術居於領先地位。張訓海補充,因AI電源產能擴充與一般電源不同,需要專門產線支應客戶需求,將電力從高壓電網經過變壓器轉成中低壓,再轉為直流電,最後到晶片所需的電壓,從原先30萬伏特降到1伏特,已有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AI產品供不應求,台達電已被客戶要求要擴大產能,明年也將繼續上調AI產品占比。張訓海認為,目前產業界僅AI及電動車最為熱門且持續成長,其他相對較低迷、不明顯。不過,明年這兩大應用無庸置疑還是會蓬勃發展。張訓海表示,AI已在業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但直到ChatGPT出現,才引起消費者的興趣與認同,預估明年還會有一波大爆發,但不會變成網路泡沫,因與資料中心、還有生活息息相關。他進一步指出,台達電整體AI電源產品翻倍,至於散熱產品佔比較低,目前還是以氣冷、液冷為主,沈浸式還在驗證階段。因此新增資本支出擴充新產線,也為此增加資本支出擴產,估明年AI相關新產能加入後將翻倍增長。張訓海表示,台達電下半年主要成長動能來自AI及電動車,兩大應用占整體營收約10%到15%,儘管這兩大應用因占比低,對推升公司整體營收大幅成長有限,但成長動能強勁,遠大於其他應用。至於傳統電源庫存調整何時能修正,張訓海表示,修正已近尾聲,以產業面來看,預期到今年底就會告一段落,但回升速度有點慢,估明年的成長還是沒辦法回到衰退前。

海葵陸警範圍擴大!路徑詭異「琉球南修到台東」 彭啟明揭關鍵原因
中颱「海葵」今(2日)下午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2.4度,東經125.4度,以每小時17公里速度,向西進行,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38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48公尺,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150公里,十級風平均暴風半徑50公里。海葵颱風路徑大幅南修,從一開始預測的琉球修正至台東,氣象達人彭啟明揭開原因。「為何海葵的路徑會在過去幾天變化如此大,從琉球修到台東!?」彭啟明今日在臉書說明,「這和過去幾天發展的季風低壓帶環流有關係,剛好就位於低壓帶的中間,各位可以看看裡面的圖,可以理解為何和傳統有明確導引氣流的駛流特徵不同。還要幾天,請擔待多做好防颱,預防可能的意外。」彭啟明表示,「氣象模式是電腦跑出來的結果,本來就會很不一樣,更和官方的路徑預測不同。建議還是看官方為準,你可以輔佐其他國家。如果您還是要看模式,還是要仰賴專業氣象人員的輔助資訊,如果拿預報模式來質疑官方的路徑,這兩種不同東西,就像是您去看醫生,如果拿chatgpt的問診結果來問醫師,我想您的醫生會很有耐心地說,聽我的吧」。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顯示,海葵颱風中心目前在鵝鑾鼻東方海面,向西移動,其暴風圈正逐漸接近臺灣東半部海面,對花蓮、臺東、南投、嘉義縣市、高雄、屏東地區及恆春半島將構成威脅,預計颱風未來強度有稍增強且暴風圈有擴大的趨勢。氣象局表示,下週日(3日)是風雨影響最明顯的時候,上半天先是北部、東半部地區降雨明顯,下半天中南部地區降雨也增加,雨勢明顯且持續,其中北部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東半部地區則有局部豪雨以上的機率,但颱風路徑仍有不確定性,影響臺灣天氣的程度仍有變數存在。海葵颱風路徑大幅南修,從一開始預測的琉球修正至台東。(圖/翻攝自氣象達人彭啟明臉書)

機器人理財1/資產規模已衝逾73億元!這三家銀行拚「智能投資理財」最多
隨ChatGPT熱潮帶動AI話題,「機器人理財」再受關注。自六年前開放機器人理財,去年第二季起逐季成長,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16家投信投顧、銀行等加入,規模衝逾73億,年增32%,客戶數近17萬人,金管會考慮規模愈加擴大,擬將監管升級,從業者自律改為納入法規,最高處罰1500萬元。就金管會修法將演算法等納管審查等,CTWANT詢問多家業者皆表「樂觀其成」,除了防弊,亦因演算法屬廠商之商業機密,金融業無法全面了解其中之運作原理,若能在主管機關監管幫助下,在導入相關金融科技時更能強調其適法性外,並建議仍應避免過嚴苛之限制而在引入新興科技時面臨巨大阻礙,間接剝奪了一般民眾享受便利金融服務的權利。金管會在2017年6月開放「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首家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即是王道銀行在同年7月推出的「王道機器人」,投信投顧、銀行等業者相繼投入,其中阿爾發投顧問是國內第一家專門以機器人理財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王道銀行於2017年率先業界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利用大數據系統演算並依據客戶的風險屬性與投資偏好精算出適當的投資組合,客戶可自由選擇單筆投資或是定期定額投資,且最低1,000元即可參與投資。目前王道銀行機器人理財商品組合有王道機器人、配息機器人及安聯品牌機器人等三類;其中,配息機器人著重於滿足有現金流需求的客戶,王道機器人、品牌機器人則較著重於滿足有資本利得需求及特定品牌偏好的客戶。何謂「機器人理財」?將A I人工智慧、大數據資料庫技術導入理財顧問服務,依用戶投資目標及可承受風險,提供客觀投資組合建議,協助用戶理財與資產管理的自動化服務。2021年金管會放寬「自動化再平衡交易」後,若實際投資偏離預期目標時,就能透過機器人理財的「自動在平衡機制」導正投資路徑。華南好基智以諾貝爾得主馬可維茲所提出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為基石,圖中左三為華南金控董事長張雲鵬。(圖/華南銀行提供)通常一般民眾投資理財除了自己選擇標的操盤,或是透過理專建議等,也可以考量透過機器人理財,前二者都是人為主動選股,而機器人理財則是標榜不受市場情緒或個人主觀因素影響。根據證期局統計,目前從事「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也就是大家一般所稱的「機器人理財」共有16家業者,包括3家投信(復華、野村、群益)、4家投顧(富蘭克林、鉅亨、中租、阿爾發)、9家銀行(王道、兆豐、國泰世華、永豐、華銀、一銀、新光、合庫、中信銀)。翻開過往資料,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零接觸」的機器人理財是有成翻倍成長,資產管理規模到2022年9月成長至59.21億元,使用人數破15萬人,相較2021年初規模,足足成長一倍。期局副局長張子敏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止,國內已有16家業者開辦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的資產規模,已達到73.2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今年以來成長16.7%,客戶數近17萬人。資產規模則從去年第二季開始就逐季呈現正成長,從去年第二季底的55.43億元,逐季成長至今年第二季底的73.25億元,今年首季季成長9.94%、第二季成長6.17%。截至6月底,資產管理規模前三大為國泰世華銀行「國泰智能投資」的18.86億元、第一銀行的「e-First智能理財」15.34億元及華南銀行的「華南好基智」7.47億元。

公部門生成式AI參考指引今將拍板 機密文書資料禁用!有望年底上路
生成式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例如ChatGPT,對全球發生巨大影響,雖可提升工作效率,但也有侵權疑慮。行政院會今日將拍板公部門生成式AI參考指引,有望年底上路。據悉,指引中將明確列舉禁止使用事項,使用時也要適當揭露,且公務員不得盡信AI產出內容,也擬限制公務員連外網AI。國科會早在7月公布「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草案,內容明訂,公務員如果使用生成式AI做為執行業務或提供服務輔助工具時,應適當揭露;製作機密文書資料應由業務承辦人員親自撰寫,禁止使用生成式AI。此外,草案也規範各機關不可完全信任生成式AI產出的資訊,也不得以未經確認的產出內容,直接作成行政行為或作為公務決策的唯一依據;相關內容仍需由業務承辦人進行客觀且專業的最終判斷,不得取代該員的自主思維、創造力及人際互動。根據行政院議程,今日擬拍板此份指引,內容參酌澳洲、美國作法,將明確列舉禁止使用事項(負面表列)。據掌握,多數內容與公告草案內容相符,只有微調文字,也擬限制公務員連接外網AI。未來通過後,除了公部門外,公立學校、公營事業機構、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及行政法人都須依循此指引。至於AI基本法何時上路,原先行政院喊出9月研擬草案,但國科會考量AI技術演變太快,且尚無國家完全立法,只有歐盟有相關指引,加上政府憂心法修得太嚴將影響市場,修得太寬又容易無效,因此定調「先指引後立法」,當前智慧局、資策會、金管會等部會都已針對相關領域訂定生成式AI指引,而基本法推出尚無時間表。

台股ETF擂台1/國人最愛高股息00878奪「成交王」 這五檔規模破千億
「我在證券開戶40年了,現在買哪一檔ETF好?」「學生可以買ETF?」「我有買高股息0056、00878,甚麼是美債ETF?很多人買……」上萬人在8月11、12日擠爆台北世貿一館證交所為台股ETF開賣20周年舉辦的首場ETF博覽會上,CTWANT記者現場觀察,各家投信證券人員忙為民眾解惑,協助線上開戶。台股投資人對ETF的熱度,持續升溫中。台股首檔指數型基金ETF,從2003年6月30日發行上市的「0050元大台灣50」開始,迄今已有52檔台股ETF。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11日的「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上說,過去20年來,ETF規模從35億元一路成長至今突破3兆元,在亞洲主要市場規模僅次於日本,且受益人數在短短三年內由164萬人快速成長四倍至654萬人,等於台灣每4人就有1人持有ETF。總統蔡英文8月11日出席ETF主題博覽會開幕儀式,承諾政府會持續打造更活絡的金融市場。(圖/實習記者胡正初攝)這股ETF投資熱潮,在國內首場聚焦ETF主題展的博覽會上,持續發燒,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開幕,元大、國泰、富邦、中信、永豐、群益、街口、兆豐、凱基、元富等投信、證券公司參展,各區排隊玩遊戲了解自己理財性格屬性、認識ETF等大牌長龍。依證交所統計,國人投資規模最大的ETF,就是首檔上市被視為「國民ETF」的0050,股價從掛牌時的37元,一路穩步走高,2020年7月升破百元,去年一月逼近150元,今年8月14日來到124.4元,基金規模已達3128億元,在台股ETF居冠,受益人數累積逾65萬排第三。目前ETF規模(基金淨資產)破千億的,還有「0056元大高股息」的2253億元、「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的2165億元、「00772B中信高評級公司債」的1095億元、「00679B元大美債20年」的1069億元等共五檔ETF。近年股市震盪加速錢進ETF之際,ETF人氣王開始換人做,「國民ETF」元大0050,被快速崛起的同門師兄「0056元大高股息」超車,依集保中心資料,0056間受益人數自2017年年底的5.2萬人,成長至2021年10月8日的50.5萬人。「0050元大台灣50」於2003年6月30日上市,為台股首檔指數型基金ETF。(圖/方萬民攝)不過,今年三月間,ETF人氣王寶座再度易手,由2020年7月上市的後起新秀「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追上。依CMoney資料統計,至今年8月8日,00878上市三年來受益人數累積達103萬6095人(8/11已逾105萬人),並於7月7至8月7日創下續22個營業日「台股原型ETF」成交冠軍王,單日交易量飆逾30萬張。「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第3季配息已於8月14日公告,每單位將配發0.35元現金股利,以當日收盤股價換算單季殖利率為1.66%,對照過往0.27元~0.32元的配息紀錄來看,受益人數、季配息金額皆雙雙創新高。「雖然00878 基金的配息來源可能是收益平準金,這一檔標榜匯集台股ESG與高股息的綜合版ETF,還是首檔『季配息』ETF,在最知名的高股息配息的『國民ETF』0056股價來到30多元,相對買入00878股價較低、配息次數多、管理費低,都是吸引投資人青睞的原因。」綜合多名理財達人這樣分析說。加上今年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ChatGPT使用度與話題討論高,帶動AI股股價上漲,而00878的成分股中,持股占比前五高就有緯創(3231)、華碩(2357)、廣達(2382)、英業達(2356)、光寶科(2301),科技股共佔有35%,00878的股價在今年初15多元,一路漲到7月最高點23元。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過往在台灣市場多是境外基金規模大於境內基金,但在2019年台股ETF上是產品多元化,境內基金超越了境外基金的規模,且政府開放債券ETF近十年來,台灣已成亞洲交易時區中產品線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債券ETF市場,造就台股各檔ETF受益人數持續增加。張錫認為,從上述這些數據來觀察,顯示國人選擇ETF做為投資配置選項意願高,很大的原因是「ETF交易方便、成本較低」,適合年輕人等各種族群,定期定額投資。

ChatGPT每天燒掉逾2000萬元! OpenAI驚爆已在破產邊緣
今年科技界最受矚目的事件無疑是由ChatGPT引發的人工智慧(AI)風潮,也帶動全球掀起一股AI投資狂潮。不過,開發ChatGPT的OpenAI公司卻為此燒掉大量資金,再加上用戶數的下降;新的競爭對手分食市場,以及圖形處理器(GPU)的短缺,都讓該公司營運情況岌岌可危。如果未能吸引後續投資,OpenAI可能會在2024年底申請破產。據Analytics India Magazine的報導,截至今年7月底,ChatGPT的用戶基數已進一步下降。以色列軟體和資料公司SimilarWeb便指出,與6月份的17億用戶相比,ChatGPT的7月份用戶數量則為15億,環比下降了12%,而且這還不包括「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API)的使用。對此,社交媒體X上的用戶便解釋,使用者下降的主因可能是被「API蠶食」,意味著大多數公司禁止員工使用ChatGPT工作,但允許他們透過API讓大型語言模型(LLM)在不同的工作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維持ChatGPT服務每天就要消耗7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234萬元)左右的成本,雖然OpneAI不斷嘗試透過GPT-3.5與GPT-4實現盈利,但目前還未能產生足夠的收益,甚至無法實現收支平衡的狀態。此外,其他廠商陸續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及一些開源模型,也對OpenAI的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Meta的Llama 2就與微軟合作,允許大眾將該模型用於商業目的。不過競爭對手不只如此,隨著前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在今年7月12日創辦人工智慧初創企業「xAI公司」(xAI Corp.),ChatGPT顯得更岌岌可危。為了取得成功,馬斯克甚至下訂了10000個NVIDIA GPU。而GPU的短缺更是讓情勢雪上加霜。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便曾經點出公司的困境之一,就是市場上的GPU短缺已導致該公司無法進一步訓練模型並對其進行改進。雖然微軟先前對OpenAI的100億美元投資可以使該公司暫時維持運營,但在這些因素的綜合衝擊下,OpenAI若沒有更多資金注入,很可能會在2024年底前,面臨破產的命運。

再戰AI不悲哀1/美超微Q3展望缺料台股族群跌跤 輝達8/23財報成市場關注焦點
7月31日,台股強勢主流AI族群突然走調急殺,指標股廣達(2382)及緯創(3231)當天震盪幅度逾10%,終場苦吞跌停也讓市場驚恐,投資人急問「AI行情結束了嗎?」不料,美超微(Supermicro)9日在法說會上所公布的第三季財測,營收及獲利不如預期,造成盤後股價重挫23%,成了壓倒台股AI族群的另一根稻草。「AI股變BI(台語:悲哀)股了嗎?」多數法人認為,AI並非如市場所言已經BI,但是部分AI族群個股大漲1、2倍後,短線拉回30-40%確實不少,但就長線來看,拉回幅度並不多,「如果要搶短線反彈,可以在個股5日線及月、季線進行區間操作,如果是長線投資人,則是可在股價壓回到長期均線附近再尋找切入點。」身為輝達(Nvidia)伺服器主要代工夥伴,對於自家第三季財測不如市場預期,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指出,「主要是因為關鍵元件短缺,但情況已有所改善。」此外,AI晶片大廠輝達也將在8月23日公布第二季財報,能否交出如今年5月所公布的驚艷財測?外資法人則預估,輝達這次財報表現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甚到有可能還比先前財測還高,主要是因為輝達的AI晶片到目前仍供不應求,但預期市場的反應可能不會像之前那麼熱烈。輝達主要代工夥伴美超微在法說會中釋出缺料及第三季財測不如市場預期,成為AI族群的壓力來源。(圖/劉耿豪攝))引爆台股AI風潮的關鍵人物,非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莫屬。2022年11月ChatGPT橫空問世後,輝達的GPU成了全球AI(人工智慧)晶片的最大供應商,可說是獨一的玩家,黃仁勳也成了AI教父級人物。今年2月,黃仁勳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演講時就喊出,「ChatGPT是人工智慧的『iPhone 時刻』」,因為ChatGPT出現後,初估已有500多家新創開發出有用的應用程式,就像當年iPhone出現時,玩家可以在短短幾個週末就能寫出受歡迎的APP。」今年5月24日輝達公布第一季財報,對第二季的財測,樂觀預期營收將達110億美元,季增率達50%,遠高於市場預期71.5億美元與第一季持平表現。「當企業陸續將生成式AI應用到包括到產品、服務等領域,加速運算的需求將大增。」人稱「老黃」的黃仁勳在法說會上的直言,也開啟了台股近期AI趴的起點。而被科技業暱稱為「蘇媽」的53歲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在黃仁勳5月來台後,7月17日也炫風式來台,短短四天的行程中,緊湊的訪廠、創新日、晚宴等,蘇姿丰密集跟供應商碰面,固樁意味相當濃厚。蘇姿丰在7月19日超微創新日上表示,「AI是很大的機會,我覺得,對科技業來說,在未來5-10年最大的一個機會,事實上我們覺得,AI在所有類別產品都會出現,從最高階的CPU、GPU到邊緣運算,PC產品都會有AI,我們的產品也會有更多AI能力,這些都是很大型的投資,我們在技術上投入很多資源,這是非常好的市場機會。」輝達8月初推出最新的AI超級電腦,加上23日公佈第二季財報,也讓市場屏息以待。(圖/翻攝自Nvidia Keynote Highlights)一家投顧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兩大晶片大廠執行長接連來台固樁,代表了大家對於AI看法的有志一同。上一個引領全球的產品是什麼?答案就是iPhone,它不僅可以改變人類生活型態,也可以為大家帶來便利性,而AI也符合了這兩個核心要素。當然投資人也會思考這樣的趨勢到底能走多遠走多久,我們一樣以iPhone為例,經過了數10年,到現在每年新機發表會還是會引起市場不小的關注,換言之,既然是能改變生活的產品,就有機會擁有好幾年的榮景。」而之前外資所點名的中東AI伺服器訂單,緯穎(3231)財務長暨發言人陳昌偉8日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這是國家級別的全新資料中心,包含了雲端運算基礎設備及高速運算基礎設施,主要是以AI伺服器為主,同時也對可達較高散熱寧的浸沒式液冷方案有較高的接受度。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監科技中心主任林偉智說,中東各國加入AI戰局,不會瞄準生產,而是鎖定服務,對台灣利大於弊,相關的晶片或設備採買會有明顯挹注。投顧高層就直言,「從許多國際大廠紛紛搶購訓練AI模型所使用的GPU,就可以知道AI是來真的,ChatGPT的問世,讓更多使用著捧著現金訂閱升級為更強更快更新一代的模型。」目前不僅有國際大公司持續投資相關研發應用,消費者也花錢買單,這是非常良好的正向循環,並非空有投資沒有實際獲利轉換,「總的來說,市況不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