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出現「巨大黑子」疑釋放高能爆炸 下周恐癱瘓全球電網
目前有消息指出,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器,發現太陽上出現巨大的黑子,雖然目前這個黑子正在太陽的背面運行,但是下周將面向地球,而且有釋放高能爆炸的可能,屆時全球的電力網路可能遭到癱瘓。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NASA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在8月17日至20日的這段期間,從太陽的背面觀測到這次的黑子,也因為是在太陽背面的關係,科學家推估,這個黑子將在下周面向地球。也有專家警告,當這個黑子面向地球的時候,恐怕會施放高能爆炸,而爆炸所散發的磁場,有癱瘓地球電網的可能。報導中也提到,所謂的黑仔,其實就是太陽表面上一種巨大的漩渦,因為期內度溫度僅有3000至4500度,比太陽表面低上1000至2000度,所以巨大的溫差形成漩渦流,這也導致漩渦流的顏色叫太陽表面看起來比較深沉,這也是黑子的由來。其實過往黑子影響地球的案例並非沒有,其實早在1859年9月1日,太陽出現大量黑子群,結果地球多地出現罕見的極光,北美、歐洲電報系統遭到癱瘓,電力系統也發生問題。當時甚至有傳聞,赤道附近竟然有出現極光。2022年2月,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送49顆低軌衛星升空,結果在升空隔日就有40顆衛星墜入大氣層中焚毀,而導致這起意外事件的,正是太陽黑子。

推特「藍鳥」掰了!馬斯克打造超級App「X」 X-Japan團長質疑商標侵權
前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23日宣布,要將推特(Twitter)使用近20年的著名商標「藍鳥」換成「X」,結果24日下午藍鳥真的不見了!換成了黑底白字的「X」Logo,馬斯克甚至還一度將原本推特的網域名稱「https://twitter.com/」改為「X.com」。有網友也因此戲稱該社群媒體的日本分公司以後是不是要叫「X-Japan」?對此,日本重金屬樂團「X-Japan」的團長也發聲了,質疑推特更名後的「X」Logo在日本是否會侵害他們的商標權?據CNBC的報導,由於馬斯克一心想打造他的超級App「X」,因此早在今年4月4日遞交的一份法律文件中,「Twitter Inc.」的名稱就被改名為「X Corp.」,這意味著推特實際上已「實存名亡」。如今,Twitter在上週末也正式更名,雖然網域名稱「X.com」現在又重定改回「Twitter.com」,但推特的藍鳥商標已正式退役,換上了黑底白字的「X」Logo。Twitter首席執行官亞卡里諾(Linda Yaccarino)則對此表示,此次品牌重塑是 Twitter持續轉型所踏出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Twitter能成為一款無所不能的應用程式。」馬斯克日前曾預告亞卡里諾將協助他把推特打造成「超級App」。馬斯克也早在去年就宣布,買下推特後的他將引進類似中國微信的「超級APP」。在微信中,用戶可以發送訊息、使用行動銀行、透過掃描條碼進行線上或實體商店付款、玩遊戲、發布影片、線上購物、叫車等等,因此馬斯克也希望創造一個如此包羅萬象的X應用程式,並將其開發時間表提前3至5年。由於馬斯克對「X」情有獨鍾,因此他早在1999年就推出支付平台「X.com」,但後來因為與另一家公司Xerox.com發生商標糾紛,因此經過協議後才將公司改名為「PayPal」。而他在2002年更創辦名叫「SpaceX」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且他的另一家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 Inc.)也有名叫「Tesla Model X」的車款,甚至就連他和前女友所生的兒子也叫「X Æ A-12」,還因為太難發音,被媒體暱稱為X寶寶。不過由於日本是推特的第2大市場,因此推特更名後,許多網友也開始戲稱該社群媒體的日本分公司以後可能要叫做「X-Japan」。對此,日本重金屬樂團「X-Japan」的團長也認為,他們的團名「X-Japan」已經成為註冊商標的情況下,推特公司叫「X Corp.」也就算了,未來若改名叫「X」是否能在日本當地成立?是否會有侵害商標權的問題?

推特真的「把鳥放生」掀話題 馬斯克熱愛字母有先例「小孩也是X寶寶」
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董事長馬斯克昨(23)日宣布,要改掉推特商標,把招牌的小鳥移除,這讓不少用戶相當驚訝,沒想到今(24)日推特的商標與介面就已經更改成「X」,而馬斯克對「X」的喜愛已相當悠久,從過去他創立的第一個網站到他的小孩都跟X有關。推特明顯變化,連馬斯克的推特頭貼也都換成了X。(圖/翻攝自馬斯克推特)馬斯克將推特直接更名為X,換掉已經使用近20年的小鳥,並在他的推特上發文放上一張X的大樓圖片,為推特總部出現新商標投影,也宣告推特的新時代來臨。事實上馬斯克從收購推特之後,就曾向法院遞交文件,要把公司名稱從Twitter Inc.改成X Corp.,如今把小鳥拿掉,也把個人簡介改為「http://X.com」。而他愛字母X已行之有年,早在他1999年推出的支付平台「X.com」,就用X來當網址與網站名稱,雖然最後被合併為PayPal,不過他也在2017年買回X.com網域名稱。另外特斯拉也有「Tesla Model X」的車款,還有他所創辦的科技公司,也叫做「SpaceX」,就連他和前女友所生的兒子也叫「X Æ A-Xii」,還因為太難發音,被媒體暱稱為X寶寶。不過推特變X網站,也意外讓日本樂團X-Japan團長發聲,認為「X-Japan」已經成為註冊商標的情況下,推特公司叫做 X-Corp 就算了,未來若改名叫 X 在日本當地是否可以成立?會部會有侵害商標權的狀況?

2歲說完整句子、9歲讀大學 14歲天才成「SpaceX最年輕工程師」
美國1名14歲天才少年奎茲(Kairan Quazi),從美國聖克拉拉大學畢業,成為該校172年來最年輕的畢業生,而他近日又將以最年輕軟體工程師的身分加入SpaceX,讓人嘖嘖稱奇。據《Firstpost》報導,奎茲在畢業後錄馬斯克公司SpaceX的工作,擔任Starlink團隊的軟體工程師,奎茲稱,這是地球上最酷的公司。而奎茲也在LinkedIn上更新了他的簡歷。據了解,他和媽媽打算從加州搬到華盛頓州,以便開始為SpaceX工作。奎茲畢業於聖克拉拉大學工程學院,是該校172年來最年輕的畢業生,他2歲時就能說出完整句子,醫師意識到奎茲的智商和情商都超乎想像,而媽媽也很早注意到兒子的特別,例如如果打斷奎茲讀書,那他就會大發脾氣,要聽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才能息怒。9歲的奎茲因為覺得課程太簡單,就跳級讀社區大學,不久後他進英特爾實驗室實習,11歲進聖克拉拉大學讀書。據LinkedIn稱,這位神童去年在網路情報公司Blackbird.AI擔任了4個月的實習生,協助團隊開發「異常檢測統計學習管道」,識別被操縱的社群媒體訊息。奎茲平常喜歡讀美國科幻小說作家迪克(Philip K Dick)的書,也喜歡玩刺客教條等遊戲,和關注金融危機的紀錄片。奎茲說,他感謝英特爾實驗室和聖克拉拉大學等,因為他們認可自己的能力,讓他成長,希望能將所學帶入職涯。

對抗星鏈!陸加緊開發衛星驅動網路
大陸正在加緊努力發展可以與馬斯克的星鏈(Starlink)系統競爭的衛星驅動網路。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軍方研究人員呼籲更快地部署自家衛星群,並擔心關鍵的太空軌道有變得過於擁擠的風險。也有研究人士預估,中國的衛星群將會對美國領先地位構成強勁挑戰。據VOA美國之音報導,作為北京推動關鍵技術領域自主戰略的一部分,大陸國發委2020年4月將發展衛星寬頻列入新基礎設施的項目名單,目前已有700多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約一半是由軍方發射跟蹤美國在全球的軍事部署,另外大約30多顆衛星構成「北斗」系統,是中國版的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一直在全球擴展,目前已獲得包括巴西、菲律賓和尼日利亞等50多個國家監管機構的許可,在這些國家出售網路連接。據了解,馬斯克的星鏈系統快速在全球拓展,其中軍事用途部分在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上。儘管烏克蘭的電信基礎設施遭受了嚴重破壞,但是星鏈之下得以為烏克蘭維持高速網速連結。也突顯地球近地軌道衛星群的重要性。去年聯合國記錄衛星群的國際通訊聯盟收到中國兩個衛星群的申請,總共有至少7808顆衛星。不僅中國在試圖創建近地軌道衛星群。美國太空軍的一個分支也一直在發展衛星群來支撐美國軍方目標。歐盟也在發展一個地球低軌系統。另外台灣也有類似項目,被視為可強化台灣面對潛在與中國衝突時的韌性。因此,中國也在興建新發射點,且隨著新的國營及私人公司都在進入擴張中國衛星行業。北京天兵科技在研究發展一次發射可部署高達60顆衛星的火箭。這大概與馬斯克的SpaceX發射星鏈衛星時,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承載量相當。

日本ispace「白兔號著陸器」失聯 執行長認:必須假設登月失敗
日本航太新創公司ispace所打造的「白兔-R 1號任務登月艙」(HAKUTO-R M1)於東京時間26日凌晨0時40分開始嘗試首次登月任務,並預定在大約1小時後著陸,不過月球著陸器在過程中失去聯繫,因此CEO Takeshi Hakamada表示,最終必須假設任務以失敗收場。據《讀賣新聞》的報導,「白兔-R 1號任務登月艙」是總部位於東京的ispace的一個月球著陸器,寬2.6公尺,高2.3公尺,重340公斤,為該公司的白兔-R月球探測計劃的首個任務。登月艙在德國組裝測試,並於2022年12月11日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攜帶7個有效載荷。報導稱,其目標是在美東時間25日12時40分左右,軟著陸在位於月球東北部的阿特拉斯隕石坑(Atlas Crater)附近一個叫做「冷海」(Mare Frigoris)的月海(Lunar mare)。這是一趟無人任務,主要進行科學研究,只搭載必要設備。如果成功著陸,ispace將成為完成這項任務的第一個私人實體。但是,ispace在登月過程中與月球著陸器失去聯繫,未能重新建立連接。報導補充,該公司在2小時後仍在努力恢復通訊,登月是否成功尚不得而知。不過ispace創辦人兼執行長Takeshi Hakamada表示,「我們必須假設,我們無法在月球表面完成著陸,我們的工程師正在持續調查狀況」。他在最近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在月球周圍創造一個在「經濟上可行的生態系統」。

星艦變史上最貴煙火 馬斯克與粉絲「3年前對話」竟預言發射結局
馬斯克的「星艦」(Starship)無人火箭載具20日升空4分鐘就化為史上最貴煙火,儘管包含馬斯克在內,整個SpaceX都對這次成功的失敗感到滿意,但發射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沒建造火焰分流裝置」,導致6具火箭噴嘴被噴濺的水泥碎片受損失效,而星艦爆炸時的碎片甚至砸毀數公里外車輛。星艦升空時有6具引擎失效。(圖/翻攝自SpaceX YouTube)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在爆炸後按標準程序,下令停飛所有SpaceX火箭,調查所有系統、流程和程序是否會影響公眾安全。而約50層樓高的火箭發射失敗,還砸壞數公里外的車輛,更引發是否要加強監管商業航太活動的政治討論。發射架地面被火箭引擎的噴流「吹」毀。(圖/翻攝自推特)作為話題中心的SpaceX,首席系統工程師因斯普魯克(John Insprucker)雖強調試射目的是蒐集數據,馬斯克還在發射前表示,沒炸掉發射台就算成功。但早在3年前,就有粉絲在推特問馬斯克自己製作的星艦用火焰分流裝置(flmae diverter)是否正確,馬斯克當時回答:「希望不會用到它,但這可能是錯誤決定。」而如今看來,沒有使用分流裝置,真的可能是錯誤決定。火焰分流裝置常使用於火箭和太空梭發射。(圖/翻攝自NASA YouTube)由鋼筋及水泥建造的發射平台,在遭受33具火箭引擎的摧殘後部分只剩鋼筋結構,地面更直接被噴出大洞,而隨火焰與氣流噴濺而出的碎片,極可能擊中6具引擎的噴嘴,從而導致這6具引擎失效,並間接造成火箭發生不受控制的滾轉,最後變成一團煙火。

馬斯克「心情不太美麗」 旗下3公司接連傳利空
身兼多職的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上周日子可能不太好過,旗下3家公司特斯拉、SpaceX和推特接連傳出利空消息,而且特斯拉投資人再向董事會施壓,呼籲馬斯克專心經營公司。特斯拉股價21日收高1.3%,165.08報美元,但近一個月下挫約14%。特斯拉19日公布的第一季業績顯示,淨利不僅較去年同期縮水逾20%,營業利益率和毛利率雙雙走低。財報黯淡讓特斯拉當日股價重挫近10%,馬斯克的身家財富一夕縮水約130億美元。特斯拉在第一季提高產量和大砍售價,財報顯示庫存暴增,帳上有143.8億美元存貨,欠供應商73.2億美元。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20日在德州進行星艦(Starship)超重型推進器軌道飛行測試,火箭雖然順利離開發射台,但升空後4分鐘便爆炸。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已暫停該計畫,直至進一步評估。在爆炸發生前,當地環保和原住民團體紛紛抗議這次試射,稱此類試射將危害野生動物、民眾健康與財產。此外,推特取消大多數非付費用戶的藍勾勾認證引發爭議,包括美國總統拜登、教宗,甚至連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BART)的帳號都被取消身份驗證。推特亦取消政府官員和政府帳號標記,外界擔憂此舉恐造成冒名的假帳號猖獗。宣稱擁有價值逾15億美元特斯拉股票的機構投資人21日透過公開信表示,希望董事會引進更多獨立成員,並更努力解決可能對特斯拉形成「重大法律、營運和聲譽風險,並危及長期價值的問題」。投資人格外擔憂馬斯克和特斯拉處理人權和勞工權的方式,信中列舉特斯拉捲入的多起訴訟,包括種族歧視、阻撓工會、剋扣薪資、性騷擾和不安全的工作條件等。投資人指稱,特斯拉似乎逐漸接受一種「凌駕於法律」的文化。

特斯拉及推特問題 馬斯克1天內蒸發130億美元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打造的火箭「星艦」於20日首度發射升空約4分鐘後爆炸。儘管國際普遍認為此次發射失敗,但SpaceX、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及美國太空總署仍在推特發文祝賀,認為這次發射將為幾個月後的下次試射學到更多經驗。但投資人對此並不埋單,星艦發射失敗後,伴隨特斯拉(Tesla)財報及推特經營決策等問題,特斯拉股票當天應聲重挫9.75%,馬斯克的財富在一天內蒸發約130億美元。SpaceX的巨型新型火箭「星艦」20日於德州首度試射,但發射約四分多鐘之後,就在空中爆炸,飛行高度不超過39公里,但SpaceX的現場工作人員還是因讓「星艦」成功離開地表而歡呼。星艦太空艙原定在火箭發射後三分鐘和第一節火箭推進器分離,但發射1分鐘後33個發動機有6個出現問題,且艦體與推進器未能成功分離,加上偏移航道,因此觸發「飛行終止系統」(FTS),太空船在飛到將近39公里高度後起火解體。星艦的原定目標是讓太空艙進入太空,繞地球一圈後重返地球大氣層,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回收太空艙。儘管星艦在半空中爆炸,馬斯克隨後仍在推特(Twitter)發文稱:「恭喜SpaceX團隊令人興奮的星艦試射。為了幾個月後的下一次試射學到許多經驗。」SpaceX也表示:「像這樣的試驗,成功來自於我們學到哪些經驗。在SpaceX尋求讓生命多行星化的同時,今天的測試將有助於我們改善星艦的可靠性。」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也在推特發文恭喜SpaceX首度整合試飛。他說:「歷史上每個偉大成就都需要冒某種程度的風險,風險大、回報也大。期待SpaceX學到的經驗,以及下次試飛。」但投資人並不埋單,在星艦發射前,特斯拉20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大減24%。而在這短短的24小時之內,馬斯克的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也因數百萬用戶選擇不支付每月8美元的會費,推特因此將這些用戶原本擁有的「藍勾勾」(Blue Checkmarks)給全部收回。這一連串事件伴隨「星艦」的爆炸,特斯拉股價當天重挫9.75%至162.99美元,馬斯克的財富也於當天蒸發約130億美元。

馬斯克SpaceX「星艦飛船」二次試射 史上最大火箭成功發射後5分鐘爆炸
由特斯拉老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商業太空公司SpaceX,打造的史上最大型火箭「星艦飛船(Starship)」,在台灣時間今(20)日晚間21:30再度試射,成功升天後卻在5分鐘後於大氣層爆炸。世界最大的火箭升空五分鐘後分離失敗爆炸。(圖/翻攝自SpaceX YT)星艦飛船的首航原本預計會持續約85分鐘,最終會落在美國夏威夷北部的海上。但卻在發射5分鐘後就火箭分離失敗以爆炸告終,最終在大氣層高處爆炸。SpaceX團隊在火箭爆炸後,在推特寫出將繼續審查數據,並為下一次飛行測試而努力。並表示通過今日的測試,將幫助他們提高星際飛船的可靠性,也祝賀整個SpaceX團隊完成了激動人心的星際飛船首次綜合飛行測試。

發射前40秒中止升空!馬斯克「史上最大火箭」最快再試射日期曝光
由馬斯克旗下SpaceX打造的星艦(Starship)火箭,原定台北時間今晚(17)發射,卻在發射前最後40秒因壓力閥被凍結中止起飛,最快要等48小時(19日)後,才有機會看到這艘長達119公尺、寬10公尺的「史上最大火箭」升空。(圖/翻攝自SpaceX YouTube)據《BBC》報導,這艘大小等同於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艦的星艦火箭,因其世界最大體型及超出過去所有火箭的推力,自設計階段就備受各界矚目。但SpaceX執行長馬斯克在發射前就呼籲大家「降低期待」,因為火箭因某種故障中止發射並不罕見,而龐大且首次發射的星艦變數則只會更多。(圖/翻攝自SpaceX YouTube)按SpaceX原訂計畫,星艦會在升空並繞地球一圈後自動返回並降落在夏威夷群島以北的太平洋,如果試射成功,馬斯克利用星艦顛覆當今火箭酬載商業甚至星際旅行的夢想,就會更進一步。不過這項已耗資30億美元的計劃,目前還無法確定詳細的重新發射時間。

SpaceX領航帶動台低軌衛星概念股高飛 昇達科股價最高達188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布最新推文,馬斯克(Elon Musk)力推的星艦(Starship)已由美國聯邦航空署核發發射許可。引發今(17日)低軌衛星概念族群多頭熱情,昇達科(3491)盤中漲5%,金寶(2312)、啟碁(6285)等亦紛紛高飛,成為今日台股多頭主力之一。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於當地時間14日頒發五年期發射許可,允許SpaceX首次將其超重型運載火箭Starship送入軌道發射,隨後Starship將於當地時間4月17日從得克州南部博卡奇卡的發射場星港進行試射。Starship將成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運載火箭,能夠運載多達150公噸完全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和250公噸可消耗運載火箭。而據工研院預估,2030年全球將有1.7萬顆低軌衛星,十年內成長450%,預估可創造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產值,吸引國內網通大廠競相角逐,包括昇達科、金寶、啟碁等都紛紛搶啖商機。其中,通吃SpaceX、Telesat、Oneweb、Kuiper等四大低軌衛星廠訂單的昇達科,其微波及毫米波元件獲SpaceX採用,去年來自低軌衛星出貨金額達2.57億元,推升EPS達4.36元、改寫歷史次高,法人樂看昇達科今年低軌衛星出貨有近倍數成長的實力。昇達科今成交量已較上周五(14日)增逾2.5倍,股價最高達188元、盤中漲幅約5%。展望今年,昇達科成功接收低軌衛星大單,出貨額有機會從先前預估的4億元上修至5億元。金寶為Space X低軌衛星地面基地台主力供應商,今日成交量已突破3萬張,股價最高達14.1元,追平3月上旬前高。看好低軌商機,金仁寶集團可謂是總動員,由仁寶鎖定低軌衛星地面設備商機、康舒主攻家戶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器,金寶則瞄準低軌衛星地面基地台零組件。為配合美系客戶需求,金寶墨西哥廠今年起已開始供貨低軌衛星地面基地台主機板。也成功打入SpaceX供應鏈的啟碁,主要提供衛星網路配套元件中的路由器。法人初估,低軌道衛星之地面接收站商機對於啟碁2022年營收貢獻介於5%~10%之間,今年隨著客戶衛星通訊服務上路,可望帶動接收端裝置出貨大增,年增率上看二位數成長可期。

像坐雲霄飛車 馬斯克:「經營推特很痛苦」
推特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12日接受外媒專訪時坦言,他經營推特很痛苦,像坐雲霄飛車,如果出現果找到合適人選,他會出售公司,而把員工從8000人裁到剩1500人也很不容易。據《BBC》報導,同時經營特斯拉和火箭公司SpaceX的馬斯克,在去年10月花44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買下推特。馬斯克表示,經營推特一直讓他相當痛苦,這不是在開派對,也不會無聊,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如果找到合適人選,他會出售公司。馬斯克說,過去幾個月壓力確實很大,他還是認為買下推特是對的,有時候他會睡在辦公室,去圖書館的沙發上,因為那裡都沒有人。對於他常發爭議性的貼文,馬斯克指出,他多次用推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不應該在凌晨3點發文。近日BBC的推特帳號,被加上「政府資助的媒體」的標籤,對此,馬斯克說,他知道BBC對貼上官媒標籤不會開心,現在推特正將BBC的標籤改為「公共資助」,「實際上,我非常尊重BBC,經過這次的採訪,是提出一些問題和獲得一些反饋的好機會。」談到推特的財務狀況,馬斯克說,現在大致收支平衡,因為大部分廣告商已回歸,或是說他們將回來,如果一切順利,本季的現金流會為正。關於大量裁員,馬斯克說,他把員工從8000人裁到剩1500人並不容易,他沒有親自炒每個人,「我不可能跟那麼多人面對面交談。」但這不是漠不關心,因為如果整艘船沉了,就找不到人工作。據了解,自馬斯克收購推特以來,很多工程師紛紛離職,也引發了外界對該社群平台的擔憂,馬斯克也承認推特的問題,其中包含網站中斷,而現在運行良好。

NASA睽違50年重啟「載人登月」任務! 首批4人繞月名單出爐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睽違50年將重啟阿波羅17號(Apollo17)後的首場載人探月任務,首批太空人名單也於美東時間3日正式公布,預計將有4人為歷史性的阿提米斯2號(ArtemisII)近月飛行任務展開訓練,預計2024年11月起飛。據CNN的報導,先前的阿提米斯1號是1次無人繞月測試任務,於去年12月完成。NASA表示任務相當成功,並正在檢視蒐集到的所有數據。而這次的阿提米斯2號載人繞月計劃若能成功,將會為阿提米斯3號(Artemis III)的載人登月任務鋪路,以此達成NASA長期駐留月球、通往火星的目標。報導指出,參與阿提米斯2號繞月任務的4名太空人分別為懷斯曼(Reid Wiseman)、葛洛佛(Victor Glover)、科赫(Christina Koch),以及來自加拿大太空局的漢森(Jeremy Hansen)。在此次任務中擔任指揮官的懷斯曼是一位傑出的47歲美國海軍飛行員與試飛員,他在2009年首度被NASA選為太空人,而且已在2014年完成過一次太空飛行,也就是搭乘俄羅斯載人飛船「聯盟號」(Soyuz)登上國際太空站,為期165天。葛洛佛則是1名46歲的海軍飛行員,在40多架次的飛行任務中飛行了3000小時,完成了400多次航母攔阻著陸(carrier arrested landings)和24次戰鬥任務(combat missions)。他於2021年完成人生首次太空飛行,還擔任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飛龍號」(Crew Dragon)第2批載人飛行的駕駛員之一,在國際太空站待上6個月後返回地球。科奇今年44歲,她是6次太空飛行的老手,包括2019年參與人類史上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並保持女性單次太空飛行的最長紀錄,共在太空待上328天。她同時也是一名電機工程師,曾多次幫助NASA開發過不同任務所需的科學儀器。此外她還在南極生活過1年,這段寶貴的經驗為她執行高強度的繞月任務提供基礎。漢森同樣是47歲,此前他是一名戰機飛行員,2009年被加拿大太空局選為培訓太空人,他也是加拿大唯4位現役太空人之一,最近還成為首位負責訓練NASA新一批太空人的加拿大人。他將是首位到深度太空旅行的加拿大人。

今晚7時記得抬頭 「50+星鏈序列」劃過夜空…星空珠寶盒同步登場
週末迎來短暫晴朗,北市天文館透露,今(18日)傍晚7時前後,不妨駐足欣賞一下美麗夜空,除了頭頂明亮的紅色火星、一旁全天最美麗、最易見的星團:M45昴宿星團外,西方還有耀眼的金星和剛登上太陽系衛星數量寶座的木星。正北方的北極星上方約10度,即伸直手臂約一個拳頭寬處,則將有50幾顆「星鏈」(starlink)衛星以整齊序列劃過星空,罕見而壯觀!北市天文館表示,星鏈衛星是SpaceX公司提供全球網路服務的計畫,每次發射50至60顆,迄今已有3,580顆星鏈衛星部署在低地軌道上,最終總數將達約1萬2,000顆。這些衛星會反射陽光而對天文觀測造成嚴重影響,因此SpaceX公司也致力於降低其亮度。北市天文館指出,週末晚間七時前後幾分鐘內,將出現在北極星上方的星鏈衛星群,是於2月2日才剛發射入軌,亮度約3至3.5等,大約是北極星的一半亮,在無光害處以肉眼即可看見,用雙筒望遠鏡則更容易捕捉到其蹤跡。北市天文館提到,冬季是全年亮星最多的季節,不但星座眾多而且很好辨認,金牛座便是其中之一,而昴宿星團M45更是當中最美麗的星體,彷若由500多顆恆星簇集而成的星空珠寶盒。臺北天文館特別在周末晚間19時至21時開放專業天文望遠鏡提供民眾觀賞。此外宇宙劇場在2月18日、25日的19時及19時30分各開放一場冬季星座的主題解說節目,想認識燦爛冬季星空一定要把握最後機會,且以上活動均為免費,民眾不妨到天文館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