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直擊

溫暖「疫」角落1/工地意外又遇疫情 1家6口靠低收補助6千「快餓死」

黃先生因疫情而失去工作,一家六口蝸居在狹小的公寓內,這個唯一有冷氣機的房間裡,雙人床旁堆滿比人高的雜物。(圖/黃耀徵攝)

黃先生因疫情而失去工作,一家六口蝸居在狹小的公寓內,這個唯一有冷氣機的房間裡,雙人床旁堆滿比人高的雜物。(圖/黃耀徵攝)

在疫情3級警戒衝擊下,5月失業率攀升至4.11%,創下7年半最高,經濟蕭條也成了壓垮弱勢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有1家6口窩在不到13坪的蝸居,窮到一鍋飯得分幾天吃;還有一名臨演為了照顧沒血緣的隔壁長者花光積蓄;板橋則是1名年過8旬的阿婆靠洗碗養活中風又小兒麻痺的兒子,所幸新北市一家行善麵店無私奉獻一碗碗「待用麵」,填飽這些困難家庭的肚子,照亮每個角落的光輝。

因為天氣炎熱,客廳放了好幾把電扇,若沒有行善麵店的待用麵,黃先生一家6口一天甚至吃不到幾口飯。(圖/黃耀徵攝)
因為天氣炎熱,客廳放了好幾把電扇,若沒有行善麵店的待用麵,黃先生一家6口一天甚至吃不到幾口飯。(圖/黃耀徵攝)

7月13日,本刊記者來到台北市萬華區福民社區,牆上磁磚老舊斑駁,5層樓的公寓外沒鐵門,更別說樓梯間,昏暗的燈光猶如鬼屋,這裡住著黃家6口,前來開門的是黃家長女(11歲),而黃爸爸(43歲)看到本刊記者,匆忙地把衣服穿上,很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客廳沒冷氣很熱,只好脫掉上衣納涼。」

黃爸爸說,他跟妻子(36歲)都是原住民,一家人在北市社會局規劃的平價住宅租房9年了,但這裡空間不到13坪,如此狹小,飯鍋、電鍋、炊具只能擺在地上,就連防疫的拋棄式口罩,對他們來說也是奢侈品,清洗過後晾乾在餐桌上,上頭的不織布充滿多次清洗的痕跡。

防疫用的拋棄式口罩,對他們來說也是奢侈品,需要清洗過後晾乾重複使用。(圖/黃耀徵攝)
防疫用的拋棄式口罩,對他們來說也是奢侈品,需要清洗過後晾乾重複使用。(圖/黃耀徵攝)

黃爸爸指著房間害羞地說,2房1廳的格局,一間是長子及長女的房間,分睡上下鋪,老三、老么和媽媽睡在另一間,而客廳的沙發就是黃爸爸的床,每天只能蜷起雙腳克難地睡覺,「這張沙發是撿來的,說了很見笑(丟臉),我們家只有電冰箱是買的,其他必需品都是撿回來的二手貨,小朋友身上的衣服,也是我老婆去婦女會舊衣回收箱拿的。」

黃妻在堆滿雜物的空間,跟老么玩耍,大部分的生活必需品都是撿回來的二手貨,生活相當克難。(圖/黃耀徵攝)
黃妻在堆滿雜物的空間,跟老么玩耍,大部分的生活必需品都是撿回來的二手貨,生活相當克難。(圖/黃耀徵攝)

原本黃爸爸從事粗重的水電工作長達16年,身上滿是經年累月的舊傷疤,「去年我做水電的時候,不小心從工地樓梯摔下來,醫師意外發現有椎間盤突出,今年3月開刀,原以為休息1個月就會好,可是一直都沒有康復。」為了賺錢養家,夫妻倆只好在住家附近擺攤賣起烤香腸。

原本從事水電工作的黃先生,因腰椎開刀改與老婆擺攤賣香腸,而無人可幫忙照顧的小孩就在一旁自行玩耍。(圖/讀者提供)
原本從事水電工作的黃先生,因腰椎開刀改與老婆擺攤賣香腸,而無人可幫忙照顧的小孩就在一旁自行玩耍。(圖/讀者提供)

「做水電,每天現領2千元,賣香腸一天能賺5百元就要偷笑了。」黃先生大嘆,5月疫情爆發之後,堪稱重災區的萬華,可說完全做不到生意,目前1家6口每月靠著6千元的低收入戶補助過活,「這些錢怎麼可能維持家計?」

5月疫情爆發後,生意直落千丈,,而黃妻的腹中還有數月後將誕生的第7位成員,目前全家僅靠每月6千元的低收入戶補助過活。(圖/黃耀徵攝)
5月疫情爆發後,生意直落千丈,,而黃妻的腹中還有數月後將誕生的第7位成員,目前全家僅靠每月6千元的低收入戶補助過活。(圖/黃耀徵攝)
面對疫情下的困頓生活,女兒也會幫忙爸媽照顧妹妹,黃家人保持樂觀,希望能盡快回到正常生活。(圖/黃耀徵攝)
面對疫情下的困頓生活,女兒也會幫忙爸媽照顧妹妹,黃家人保持樂觀,希望能盡快回到正常生活。(圖/黃耀徵攝)
社會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