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調查

負義拆古蹟2/施家古厝超過200歲 台灣史懷哲祖宅被點名拆遷

施家古厝在2005年被公告為市定古蹟,其後代子孫人才濟濟,連「台灣史懷哲」施乾都來自施家。(圖/翻攝畫面、報系資料照,ctwant合成)

施家古厝在2005年被公告為市定古蹟,其後代子孫人才濟濟,連「台灣史懷哲」施乾都來自施家。(圖/翻攝畫面、報系資料照,ctwant合成)

新北市市定古蹟「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命運多舛,歷史價值屢遭挑戰,修復預算被前任市議員、前立法委員呂孫綾之父呂子昌凍結多年,近日又遭呂子昌點名「擋路」,要求拆除或拆遷,但本刊調查,施家古厝的「輩分」可與淡水福佑宮比肩,其子孫更是菁英輩出,「社會福利之父」施乾也是施家人,文史工作者則盼地方民代「放過」古蹟,別因開發而掀起文化浩劫。

文史工作者張建隆表示,施家古厝原名「榮記大厝」,是由清朝富商鄭榮記所建,正確興建時間已難以確認,但從鄭家家譜來看,此房子已有超過200年歷史,「與淡水最老的廟宇福佑宮幾乎同年代,輩分非常高」。

文史工作者張建隆推斷,施家古厝應有超過200年歷史,輩分上可與淡水福佑宮比肩。(圖/方萬民攝)
文史工作者張建隆推斷,施家古厝應有超過200年歷史,輩分上可與淡水福佑宮比肩。(圖/方萬民攝)

張建隆提到,施家古厝於1915年轉手,由當時淡水最大木材行、「施合發商鋪」老闆施坤山買下,施坤山有做門面上的整修,但房子仍維持清朝時的三合院格局,不論是建法工材還是牆面窗櫺的裝雕都極具藝術價值,被視為施家財力雄厚的象徵,其文化意義可謂彌足珍貴。

而施坤山更是當年「響噹噹」的大人物,他做石油起家,先是取得日本石油和寶田石油的代理商權,後又接手「植村木材屋」,施家當時有碼頭、製材場、事務所,更擁「大觀丸」、「達發丸」、「合順發號」、「新達發號」等多艘輪船,最顛峰時期淡水有25%人口靠施家討生活,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都曾繪製《滿載而歸》記念施家的輪船與木材產業。

施家當時不僅富賈一方,對淡水的貢獻也居功厥偉。施坤山曾多次捐贈米糧賑災,其子在清水巖建廟時慷慨捐贈,姪子施乾對弱勢民眾更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大愛,還為了幫助乞丐而辭去在總督府的工作,偉大情操讓施乾被稱為「台灣史懷哲」,是公認的「社會福利之父」。

本刊調查,施乾出身富裕,20歲就進入台灣總督府上班,其後受命調查艋舺地區乞丐生活狀況,也親眼見到弱勢民眾衣不蔽體、食難果腹的慘況,他不忍同胞淪落街頭行乞,在1923年成立「愛愛寮」,專門收容孤苦無依的乞丐。

施乾當時散盡積蓄並向親族借錢,施坤山則贊助木材支持其慈善事業,施乾親自幫助乞丐洗淨身體,並教導他們讀書認字,更訓練乞丐養豬種菜、編笠製鞋以培養一技之長,他還撰有《乞丐撲滅論》、《乞丐的社會生活》等著作,在其不懈努力下,終於喚醒大眾對乞丐議題的重視。

施乾為弱勢民眾盡心盡力,還創立愛愛寮收容乞丐,並親自為他們清潔身體,偉大情操讓他被尊為「台灣社會福利之父」。(圖/翻攝愛愛院官網)
施乾為弱勢民眾盡心盡力,還創立愛愛寮收容乞丐,並親自為他們清潔身體,偉大情操讓他被尊為「台灣社會福利之父」。(圖/翻攝愛愛院官網)

施家對淡水的付出有目共睹,其古厝的保存上卻是備受挑戰,2005年被公告為古蹟後仍頻頻遭到攻擊,近日清水巖更直接點名施家古厝擋路,呂子昌更要求「拆除或拆遷」,此論點也被張建隆視為「很文盲」,期盼歷史建築能繼續屹立,使大眾能回味老淡水的璀璨風華。

呂子昌辦公室回應表示,最重要的是祖師廟廣大信眾與居民的心聲與需求,畢竟6號道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也最大,他如今已不是清水巖主委,也卸任議員多時,唯一能做的是在座談會上發表其所聞所見,並陳述6號道路歷程給大家明白,也希望新北市議員鄭宇恩表態,到底是要開路還是要修復古蹟,別玩二面手法,應清楚給大眾交代。

社會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