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台鐵公「私」化2/台鐵虧損近半世紀 八大主因釀賣祖產償債

台鐵配合政策營運的小站及舊制退休金為長期負債的主因之一。圖為連六年虧損的四腳亭站。(圖/黃鵬杰攝)

台鐵配合政策營運的小站及舊制退休金為長期負債的主因之一。圖為連六年虧損的四腳亭站。(圖/黃鵬杰攝)

台鐵局自1978年開始出現虧損近三億元,中央先後成立5個委員會進行財務改善,非但不見成效,洞還越補越大,至今累計虧損達4208億元。根據立法院法制局針對「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最新評估報告指出,台鐵營運主要虧損有八大主因,包括票價、退撫金、優待票補貼,以及不敷成本的支線和小站等營運,上述諸多因素壓垮台鐵財務,導致如今必須透過修法來賣祖產償債。

台鐵路是國內交通運輸的大動脈,不過隨著運輸產業結構的改變,加上受限於配合政府政策,無法合理調整票價以反映運輸成本,導致台鐵營運艱困。事實上,台鐵局於1978年開始就已出現2.57億元虧損,當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曾聘請德國鐵路顧問公司協助改善台鐵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先後也成立「臺灣鐵路整理委員會」、「臺灣鐵路監理委員會」、「臺鐵局業務改進督導考核小組」、「臺鐵總體檢小組」以及「臺鐵提升效能專案小組」協助改善,不過卻這個洞卻越補越大,目前台鐵短期債務達1484億元,未來應給付退休員工之長期舊制退撫金約654億元、遞延負債約1909億元,應付貨款約159億元,總負債高達4208億元。

根據立法院法制局四月針對「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最新評估報告指出,台鐵營運主要虧損有八大原因,包括票價、退撫金、優待票補貼以及不敷成本的支線和小站等,然而受限於因大眾運輸政策,無法適時作出彈性調整。

本刊調查,為配合政府政策導致入不敷出的小站或是路線,105年至110年小站站點,這六年來總虧損共10億7343萬,其中白沙屯、龍井、大肚、追分、成功、西勢、南平、富源、東里、東竹、瑞源、山佳、四腳亭、三貂嶺和萬榮等15個小站連六年虧損;而內灣線、六家線、平溪線、沙崙線、深澳線、集集線及南迴線也是連年虧損的路線,共55億6647萬元。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建議廢除部分小站,不能廢除的則由政府補貼,以減輕台鐵財政負擔。(圖/黃威彬攝)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建議廢除部分小站,不能廢除的則由政府補貼,以減輕台鐵財政負擔。(圖/黃威彬攝)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指出,隨著高鐵發達,台鐵許多城際列車需要性開始降低,建議台鐵票證電子化,利用大數據來理解乘客行為,並納入地方民代等人共同討論,廢除部分小站,不能廢除的則由政府補貼,以減輕台鐵負擔。

立委張其祿也認為,全球對此類路軌運輸產業的改革方向皆相當類似,如導入「車路分離」模式,經營管理交付專業化團隊運作,並對資產、場站進行活化利用、發展主題或觀光路線,乃至結合都市規劃進行大眾運輸導向之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簡稱TOD)等。

張其祿直言,台鐵難以僅藉「交叉補貼」,就是以黃金路線的經營盈餘來彌補偏遠路線,來平衡其財務與虧損;尤其是在交通市場呈現高度競爭的狀況下,高鐵、公路運輸和私人運具的替代下,台鐵票價始終無法過高,甚至根本不可能僅藉票匭收入來維持高品質及安全的行車和營運。

因此,張其祿認為,台鐵的改革還是側重於「公司化」的有效落實,使其能真正活化、活用其場站和資產,並透過有效的經營管理,包含引入專業經理人才、績效管理制度以及主題路線的開發等,以發揮「路軌經濟」及TOD之效果,才能「交叉補貼」其在票匭收入及政策目標,也才能讓台鐵既兼顧民眾「行」的權益,又能在交通競爭市場中永續經營。

立委張其祿(右一)也認為,台鐵難以僅憑黃金路線的經營盈餘來彌補偏遠路線虧損,改革應著重在活化場站及相關資產,並透過有效的專業經營人管理。(圖/報系資料照)
立委張其祿(右一)也認為,台鐵難以僅憑黃金路線的經營盈餘來彌補偏遠路線虧損,改革應著重在活化場站及相關資產,並透過有效的專業經營人管理。(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