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臺大以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 先天性心臟病患免二次開刀

病友韓先生(左)經過2個小時手術,成功置放瓣膜後,肺動脈瓣嚴重逆流的情形當場就完全消失,傍晚就能下床走路,小兒心臟科主任王主科(右)向韓先生說明心臟構造。(圖/臺大醫院提供)

病友韓先生(左)經過2個小時手術,成功置放瓣膜後,肺動脈瓣嚴重逆流的情形當場就完全消失,傍晚就能下床走路,小兒心臟科主任王主科(右)向韓先生說明心臟構造。(圖/臺大醫院提供)

在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當中,有許多疾病會合併肺動脈瓣膜的異常,因此,許多開心手術或是心導管治療就是為了改善瓣膜的功能。以最常見的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為例,手術矯正時會盡可能把瓣膜狹窄解除,但也常常在術後併發瓣膜逆流的問題。

嚴重肺動脈瓣膜逆流初期不太會有症狀,但經歷數十年逆流對右心室負擔的衝擊,心臟就會逐漸擴大,部分患者最後就會導致心臟衰竭。國外和臺大的資料都顯示,約有2~3成的法洛氏四重症的病人術後追蹤時會需要置換肺動脈瓣膜。過去傳統的治療方式是以外科開心手術置換肺動脈瓣,但考量有些病人過去已接受過2~3次開心手術,再一次打開心臟進行換置瓣膜手術除了風險較大,更無可避免地會造成諸多不便與痛楚。

3位患者小時候接受了法洛氏四重症的完全矯正,進入成年之後,卻因為日益惡化的肺動脈瓣逆流,導致右心持續擴大,收縮力下降,甚至體力和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因此臺大醫療團隊決定實施心導管手術植入人工肺動脈瓣膜,可以降低病人再度開刀的風險。此次治療在全身麻醉下經由心導管植入肺動脈瓣,手術約2個小時,在成功置放瓣膜後,肺動脈瓣嚴重逆流的情形當場就完全消失,病人傍晚就可以下床走路。

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心臟團隊在2015年,決定引進免開刀的經心導管肺動脈瓣膜支架置換術,免去病人再接受開心手術的風險。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近年來不斷有突破性的發展,目前已經進步到所謂的自膨性 (self-expandable) 瓣膜,而臺大醫院也持續引進這些新一代自膨性瓣膜,與世界同步。在完成前30例自膨性瓣膜之後,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心臟團隊在2021年8月被瓣膜原廠指定為台灣唯一的種子教育和指導團隊,負責協助台灣其他團隊心導管肺瓣膜置放術的施行。

過去,這種免開刀的肺動脈瓣膜置換沒有健保給付,自費約需百萬元,對家屬來說是沉重的負擔,所幸,健保署於2021年12月1日以後,核准了2款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的健保給付。

最後,呼籲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仍存有肺動脈狹窄或是逆流的病友們,在兒童時期接受手術矯正後,一定要記得保持定期追蹤。部分病人右心室的功能在經過數十年承受肺動脈瓣膜功能異常後,會逐漸浮現心臟功能減退的情形。透過詳細的影像與運動功能評估,適時的接受再介入治療,可以讓心臟功能有最完整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