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政府超徵稅收4500億!外界批「行政失靈」 學者:財政部要負最大責任

政府超徵稅收4500億元,遭外界痛批「行政失靈」,學者稱財政部要負最大責任。(圖/中國時報鄧博仁攝)

政府超徵稅收4500億元,遭外界痛批「行政失靈」,學者稱財政部要負最大責任。(圖/中國時報鄧博仁攝)

稅收連年超徵,甚至連續2年出現超徵逾4000億元誇張數字,遭外界痛批「行政失靈」,蘇揆昨天駁斥,這是錯誤且扭曲的評論,還稱主要是台灣去年經濟成長表現出色、超乎預期所致。不過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曾巨威表示,這是財政部在概算階段所採用的預測模式過度簡略粗糙、不夠精細,財政部實應負最大的責任。

  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流程。
  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流程。

曾巨威,長年任教政大財政系,2009年退休,繼續擔任名譽教授,也曾任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又曾擔任立法委員,是國內具有實務經驗的資深財政學者。

曾巨威表示,財政部估測模式、計量模型大約會有兩大方向,其一是,估測未來經濟成長情形、企業營收與獲利、及是否有重大法規政策會影響到稅收;其次是依據過去稅收實徵的情形進行增減,最後才在小細節上進行調整。這種方式如在市場經濟穩定下,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如果變動幅度稍微大些,就會影響預測的準確度。

財政部負責稅課收入,主計總處負責歲出規畫,是否兩單位在溝通上有問題,才導致估測失準?曾巨威認為超徵破4000億,曾財政部仍要負最大的責任。

在精進稅收估測上,曾巨威建議,各個國家都有編列預算的制度,財政部可以參考先進國家的預算編列經驗,了解其他國家避免估測失準的作法。

其次,如果實徵數與預算數有差異或差異太大,財政部應進行差異分析,嚴謹地了解造成差異的因素,是景氣因素?政策制度改變造成?還是當年度有突發重大事件所致?從歷史經驗中整理出影響因素,也是降低估測失準的一種方式。

蘇貞昌昨則解釋,原來編列是以經濟成長率5.08%估算,但實際成長率達到6.53%,最大原因是當中8成來自營利事業所得稅的超徵,2021年上市櫃公司獲利比2020年大增7成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