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直擊

穴居人生1/三重橋墩縫隙圍成家 自隔1室1廳進出靠攀岩

三重機捷旁車水馬龍,新建案林立,誰能想到在一旁大橋的縫隙中,竟有人窩居在此。(圖/周志龍攝)

三重機捷旁車水馬龍,新建案林立,誰能想到在一旁大橋的縫隙中,竟有人窩居在此。(圖/周志龍攝)

新北市三重機捷旁車水馬龍,車輛不斷呼嘯經過,附近新建案平均一坪60萬元起跳,而重新橋下的橋縫空隙中竟有人居住,時間還超過5年,有如「穴居人」,日前社會局及水利局接獲通報後前往安置、清場,雖然該處據點被破壞,但類似穴居狀況在其他大橋下也照常上演,難以全數根絕。

本刊記者在民眾黨基隆黨部副主任林毓峯陪同下來到重新大橋下,映入眼簾的是整排約2層樓高的斜坡和遭人塗鴉的鐵板,還有一條自斜坡垂下來的繩索,攀爬上去後發現平台上別有洞天,被人擺滿了保麗龍箱種植地瓜葉,旁邊還擺放了幾個捕鼠籠和網子,宛若小型花圃。林毓峯解釋,捕鼠籠和網子是他們偶爾打野味的工具。

彎腰進入有橋梁遮蔽的地方,在狹窄的空間裡被擺滿了床和衣物,床頭邊還被貼上了平安符,一旁空闊的地區還被隔出一個小客廳,角落裡有簡單的炊具,再利用物品隔出空間,擺上幾個水桶就是簡陋的衛浴間。

每張床上的牆上還被寫上名字,明確標記出誰的床位,宛若宿舍格局,儘管髒亂但也相當「溫馨」,若不是耳旁還不時傳出車輛呼嘯而過的聲音,實在難以想像竟然有人在這裡一住就是5年以上。

不過這樣的穴居狀況卻早已不是第一例,在新北某處橋墩隙縫中,同樣也有人住在那。

阿國所住的地方遠比重新橋的「室友」們更難抵達,除了得垂直爬上坡外,還需再沿著坡度水平前進一段路途才能抵達。(圖/周志龍攝)
阿國所住的地方遠比重新橋的「室友」們更難抵達,除了得垂直爬上坡外,還需再沿著坡度水平前進一段路途才能抵達。(圖/周志龍攝)

阿國(化名)住在橋縫中已5年,這裡的位子比住在重新橋下的「室友」更難進入,要想進來還得飛簷走壁才能抵達,怕高的記者一路扶著水管才走進他的住處。這裡的整體擺設也相當簡單,一頂帳篷裡面放著一張薄薄的床墊、2隻玩偶熊和一床棉被,一旁還有卡式爐和一盞小燈,「牆上」記錄著他一整天的生活、哪時候接工作、友人或公司的聯繫方式。

帳棚旁的空地堆起了一座高高的垃圾山,散落著不少罐裝或瓶裝的咖啡,因為阿國儘管面對窘迫生活,仍會掏出10塊錢買瓶鋁箔包咖啡維持生活的儀式感,如果當天可動用金額多一點,他則會狠下心升級買瓶罐裝的咖啡。

他說,會住在這裡是因為無法負擔高額的房租,而家人又早已離開人世,無法接濟,白天靠打零工賺取微薄收入,晚上就睡在這裡;要想盥洗,就得去一旁公園裡的公共廁所,不過他也坦言,這裡只是他的其中一個據點,以防哪天慘被「抄家」,至於為何不願接受社會局安置,至少有熱水可以洗澡,也有地方可以遮風避雨,他含糊其辭不願多說,但眼光卻環視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家」,可以看出他堅守該地的強烈決心。

阿國住在這裡已有5年時間,儘管帳篷的旁邊就是垃圾山,但他每天會進出的家卻相當乾淨。(圖/周志龍攝)
阿國住在這裡已有5年時間,儘管帳篷的旁邊就是垃圾山,但他每天會進出的家卻相當乾淨。(圖/周志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