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直擊

伴讀天使2/年供500名弱勢兒學餐費 熱血老牙醫盼擦亮後山未來

弱勢兒少缺乏家人的陪伴,新希望基金會透過各地教會為他們縫上夢想的翅膀。(圖/黃耀徵攝)

弱勢兒少缺乏家人的陪伴,新希望基金會透過各地教會為他們縫上夢想的翅膀。(圖/黃耀徵攝)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經濟弱勢兒至少超過20萬人,其中又以台東、花蓮比例最高,「新希望基金會」看見東部偏鄉困境,自2006年起在台東設立基地推動「東光計畫」,無償提供中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家庭中的孩子就學、就養服務,甚至資助他們交通費、學費、餐費等,同時開設課後輔導班,盼能擦亮後山孩子的未來。

「當時會到台東,是因為基金會創辦董事長張茂松牧師看到後山的孩子有需求,所以我們一開始先試辦一個點,原本預計實施2、3年,但我們後來發現,一旦我們走了,孩子的幫助就停了,那孩子們未來該怎麼辦?所以基金會才會堅持延續這個計畫。」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說。

本刊調查,新希望基金會的「東光計畫」,自2006年發起至今,在資金不足的狀況下仍篳路藍縷地走到現在,如今在台東縣7個鄉鎮市共有20個據點,每年幫助超過500名台東地區小學到高中的學童,資助學費、交通月票、晚餐費及運動鞋等,並開設課後陪讀班、生命成長營會等。

現在就讀於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的女大生「唐寧」,因為小時候父母離異,而父親也因為犯罪入獄,母親另組家庭,她被原生家庭拋下,和哥哥相依為命居住在台東尚武部落的外婆家。

「外婆是在種菜的,小時候我下課之後,就在社區附近遊蕩,當時沒有人可以教我功課,是教會將我從社區帶回去,鼓勵我參加課後的陪讀班。」唐寧回想起當時的經過,至今仍然相當感恩。

「小時候,我曾經因為想念爸爸媽媽,還一度割腕輕生。」在陪讀班老師的陪伴下,唐寧擺脫原生家庭帶給她的陰影,同時課業也逐漸有所起色,唐寧漸漸對學習產生興趣,最後考上臺東女中,畢業後又順利考取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未來也將成為教育界的新血。

來自台東的唐寧,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所以生活行為有些偏差,但在教會的協助下重拾書本,最後考上大學。(圖/新希望基金會提供)
來自台東的唐寧,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所以生活行為有些偏差,但在教會的協助下重拾書本,最後考上大學。(圖/新希望基金會提供)

除了陪讀之外,基金會還規劃「東光夢想之旅」,因個別孩子的潛能、興趣不同,帶學童們走出台東,看看山外的世界,並安排孩子到有興趣的職業工作場合參訪,許多被計畫協助的孩子考上國立大學,有人已成為優秀法官助理、醫生、護士、舞者等,大展長才。

「我們希望提升孩子們的競爭力,好還要更好,小太陽、東光計畫施行10多年,我們看到在計畫中的孩子們成績顯著成長,就算從計畫中畢業了,他們也時常回來教會,看到每個人發展都不錯,這一切都值得了。」戴建隆說。

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表示,未來希望基金會對於弱勢的服務可以拓展的更深更廣。(圖/黃鵬杰攝)
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表示,未來希望基金會對於弱勢的服務可以拓展的更深更廣。(圖/黃鵬杰攝)

戴建隆已經70歲高齡,目前仍是執業的牙醫師,他從28歲、新希望基金會還沒創立時,即開始走遍泰緬、馬來西亞、台灣山地偏鄉從事義診服務,因為和基金會創始董事長張茂松牧師是老朋友,後來還接下董事長一職。

談起基金會未來走向,戴建隆引用德雷莎修女所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是新希望基金會創立宗旨,除了維持原本的服務外,未來也會加深加廣,從1991年只有戴建隆、張茂松的草創時期,基金會一路走來已逾32年,如今就如2人盼望,點滴的愛心已然成為江河。

社會粉絲專頁